中国西部的大陆构造格架
中国大地构造格架及其演化史
中国大地构造格架及其演化史
中国大陆是一个拼合的大陆(图1).中国海陆大地构造经历了五幕演化史:①前寒武纪,华北、扬子、华南、塔里木等陆核先后在大洋中形成,经过稳化,逐步向稳定的块体(Craton)过渡;
②古生代期间,上述块体逐渐拼合,其结合带呈横向分布:天山—阴山—燕山,昆仑—秦岭—大别和南岭,海水随之退出,形成中国大陆的雏形;这三条横向结合带之间,有广泛海相碳酸盐岩分布;③中生代开始,羌塘地体自南大陆漂移而来,与塔里木碰撞(T3-J1),冈底斯依次又与羌塘碰撞(J3-K1),随后又有印度与冈底斯的缝合(K2-E23),从而出现印支、燕山、喜玛拉雅三期造山运动,特提斯洋启闭,使中国西部在强烈挤压改造之中,地壳增厚,其界线为贺兰山—龙门山;
④新生代开始,在西部青藏高原的隆升之后,东部发生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聚敛,使中国东部及海域出现拉张应力场,地壳自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向东减薄,并形成一系列陆相碎屑岩断陷盆地;
⑤晚渐新世以来,菲律宾俯冲于欧亚板块之下,出现琉球海沟—琉球群岛—冲绳海槽的沟一弧一盆系,以致中国东部及海域沉降,使新生代断陷盆地中普遍堆积起较厚的区域盖层.
1/ 1。
中国西部的大陆构造格架
石油学报2001年9月第22卷第5期ACTA PETROLEI SINICA Sept.2001.V ol.22 No.5文章编号:0253-2697(2001)05-0001-05中国西部的大陆构造格架葛肖虹任收麦刘永江刘俊来潘宏勋(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摘要: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中,对中国西部大陆构造格架的正确认识至关重要,作者在近十余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三点新认识:1.根据近年对阿尔金断裂带内同变形期新生矿物的激光微区40Ar/39Ar测年结果,阿尔金断裂走滑变形可能起始于97-89Ma,它与喜马拉雅“西构造结”的形成(102-85 Ma)近于同步,其累积错距达350-400Km左右,晚白垩世-新生代同步错移了两侧原有的构造带和原型盆地。
因此,在讨论中国西部大陆构造格架的形成时,不能不首先考虑新生代由于喜马拉雅运动所引起的大尺度构造位移;2.组成中国西部大陆的地块分属于北亚型、扬子型和冈瓦纳型。
其中塔里木、柴达木、阿拉善地块,古生代期间是一个统一的扬子型非稳定克拉通——西域板块,震旦纪-早古生代它和扬子-华南、印支、澳大利亚板块同样隶属于东冈瓦纳大陆,而后裂解、漂移,晚古生代-印支期构造就位于贺兰山以西,喜马拉雅期被肢解、错移成现今被分隔的盆地(地块);3.北祁连山早古生代不是大洋盆地,而是西域克拉通陆内裂解出现洋壳的坳拉槽-小洋盆,它的西延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的满加尔—阿瓦提坳陷,新生代被阿尔金断裂左行错移达到现今的位置。
北祁连山最终的造山作用,发生在上新世到早更新世末,与青藏高原隆升同步形成现今的推覆造山带。
引言面对新世纪地球科学的挑战,中国西部的大陆构造格架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中外学者的关注,无论从基础地质理论或找矿需求,对中国西部大陆构造格架的正确认识都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西部矿产规律与找油方向的战略评估,尤其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中,为了扩大油气勘探新领域,在西北地区寻找新的矿产资源后备基地,更需要有一个新的宏观思路做指导。
第8章 大地构造学(中国大地构造概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古板块构造单元划分 西伯利亚古板块
天山—蒙古—兴安造山系 (开合带、多岛洋,含哈萨克斯坦-准格尔古板块)
塔里木—华北亚板块
中国古 板块
昆仑—祁连—秦岭—大别—苏鲁造山系(开合 带、多岛洋)
扬子亚板块
华南造山系(开合带、多岛洋)
华夏亚板块
滇藏造山系 琼南对接带
印度古板块
中国的地球物理场意义
• • • • 莫霍面等深线图:反映地壳厚度与地幔起伏; 地热异常图:我国克拉通热流值普遍偏高; 地震活动:多震国家,内陆地震占世界70%; 地应力场图:反映我国周边的构造环境。
三、中国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
中国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
• 中国是夹持在西伯利亚板块、印度板块、太平 洋板块之间的“复式陆块区”,陆块各有亲缘, 现今大地构造格架并非与史倶在; • 早古生代各陆块漂游在南半球; • 晚古生代各陆块属于古特提斯洋中的“古中华 陆块群”,印支期拼合为古亚洲大陆; • 印支期后古亚洲大陆受到中-新特提斯洋和西 太平洋构造带的影响,始新世末印度板块拼合 后才形成亚洲大陆。
中国大地构造域的划分
1、中国构造域的划分 中国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大地构造部位, 中国的地质发展受控于两方面因素: (1)、夹持于南北两个巨大稳定地块之间
北方:西伯利亚板块(劳亚大陆的组成部分) 西南方:印度板块(冈瓦纳大陆的组成部分)
中国的古板块是游离于这两个巨大板块之 间的小型块体,表现出数量多、面积小、呈 支离破碎特点(华北、扬子、塔里木及许许 多多的小型块体)
莫霍面等深线图
• • 地形高低与莫霍面(M)深度成镜象反映 青藏高原莫霍面埋深 50-60km,最厚达70 km ,而东部埋深2030 km,地壳厚度减薄,说明地幔软流圈的上隆; 地壳厚度等深线走向与山脉走向一致,说明莫霍面起伏与山脉都 是最新构造运动的产物,其历史一般不超过 10Ma-3Ma,青藏高 原新到0.9-0.8Ma(Q1末)。所以,莫霍面埋深图反映的是现代 构造格局,阴山-燕山山脉、秦岭-大别山、南岭等三条东西向 山脉在莫霍面起伏上无反映,说明这些山脉比莫霍面的形成要 老,现在是无根的山脉。 存在两个地幔斜坡带(梯度带) 青藏高原的边缘莫霍面埋深从50-60 km,变化幅度10 km,青藏 高原为地幔盆. 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是第二个梯度带,莫霍面(M)埋深从 36-40 km,变化幅度4km,东部为地幔隆;其他大部分地区为地 幔坪。
中国大陆构造格架及动力学探讨
中国大陆构造格架及动力学探讨摘要:大陆构造格架一直是备受人们争议的课题。
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大陆构造的特点以及大陆动力学有关问题,指出了大陆构造格架动力学演化的意义。
关键词:大陆构造格架大陆构造特点大陆动力学一、前言中国大陆是许多块体于不同时期拼合而成的,在不同深度上的动力学作用以现代磁方位为准,基本上呈南北向趋势。
由于受特提斯、古亚洲和太平洋构造体系的制约,具有复杂的地体构架和岩石圈结构、有丰富多样的造山带和沉积盆地,有最高的高原和广泛出露的超高压变质带、有稳定和活化的变质基底和独特的构造地貌,是广大地学家仰慕的野外实验室。
二、中国大陆构造的基本特点我国大陆构造较为复杂,是以下几方面特点:1、多块体拼合大陆;2、长期多期活动性与相应深部过程、背景;3、长期处于全球构造特殊部位:全球巨型大陆间,拼合或其裂解的交接地带,全球不同巨型构造动力学体系的复合汇交部位;4、全球复杂独特的陆壳构造区与集中突显全球独一无二或少有的地质现象:全球最广阔弥散型的陆壳构造变形域和宽广的地震活动带与现今板内变形最为活跃的地区青藏高原隆升与地壳加厚,全球最大的高原与最高的山脉和最大的地表起伏,全球最大的超高压岩石剥露区,广泛存在壳幔流变学分层的构造非耦合关系与状态。
三、中国大陆构造及动力学1、中国大陆板块下的构造和地幔运动的构架地震层析资料揭示西太平洋板片向两俯冲在东亚大陆之下,达到400~600km的上-下地幔界线,然后插入水平转换带中,成为具有箕状构造几何学的超深俯冲板片;印度岩石圈板片超深俯冲在青藏高原之下800km,在两构造结发生双向不对称深俯冲,印度岩石罔板片向东俯冲于东构造结之下300km的深度,俯冲于缅甸弧之下500km的深度。
在俯冲板片上盘的腾冲和保山地体之下100~200km深度的热结构揭示了腾冲火山群的深部成因。
2、中国大陆变质基底的再活化中国大陆的大部分陆块未受显生宙以来构造、变质和岩浆事件的改造和再活化,在冈瓦纳大陆北缘的印度陆块和阿拉伯陆块北缘还发育530~470Ma的泛非期形成的造山带,影响范围至高喜马拉雅、拉萨地体和三江地区。
中国地形地貌概况
【专题突破】关于中国地形地貌概况的最新整理好汇说历史昨天08:00点击箭头处“蓝色字”,关注我们哦!!中国西高东低、三级阶梯状地势我国地势状况图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高山、高原都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丘陵和平原主要分布在这一线以东。
黄河、长江、珠江等主要河流发源于西部的高原、山区,顺着地势的倾斜,东流入海。
这西高东低的地形,按海拔的差别,略呈阶梯状,可以分为以下较明显的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第一级最高的阶梯为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在它的南沿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脉,屹立于印度次大陆印度河──恒河平原之北,山脉主脊海拔平均7000米左右,矗立于中国、尼泊尔边境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 米;它西与帕米尔高原相接,北以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东以横断山脉同第二阶梯区分,地势从海拔4000米以上急剧下降到海拔1000~2000米的下一级高原、盆地。
第一级阶梯面上形成是印度板块不断插入青藏高原底部所致。
每当印度板块北移,青藏高原亦相应上升。
从4000万年前开始,印度板块就不断北移,到现在,这一板块已大部分插入到青藏高原下面,把青藏高原抬高为世界最高的高原,这里地壳厚达70千米。
高原面上横亘着几条近乎东西走向的山脉,自北向南依次为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海拔为6000米~7000米。
第二级阶梯第二级阶梯介于青藏高原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间,其中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等地区,海拔一般为1000~2000米,惟四川盆地较低,海拔在500米以下。
这一级阶梯面有些在1亿年前的白垩纪时代已经形成,比较年轻的部分也都有3000万年的历史。
它经受地壳运动的次数较多,地壳、断陷和抬升也较显著。
断陷的地方往往成为盆地,如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而在这两个盆地之间的天山山脉却拔地而起,最高达7000多米,但在山顶部还保留着平缓的山顶面。
中国的大地构造格架
刘光鼎把中国的大地构造格架概括为“三横、两竖、两个三角”。
“三横”是组成中国大陆诸块体(华北、扬子、华南、塔里木)之间的结合带即天山—阴山—燕山、昆仑—秦岭—大别山和南岭;“两竖”反映出中国大陆地壳厚度的剧烈变化,它们是贺兰山—龙门山、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两个三角”则是柴达木—祁连山和松潘—甘孜地区,它们在青藏高原隆升的过程中遭受到强烈挤压和改造。
“三横、两竖、两个三角”蕴含着有关中国大陆形成演化的丰富信息,因为它们就是中国大陆在地质历史时期多个块体拼合过程的结果。
“三横、两竖、两个三角”的接合带也是断裂作用与岩浆活动集中的地带,固体矿产的源岩大多来自地幔,而断裂为地幔岩浆物质提供了向上涌升的通道,因此,这些接合带应是固体矿床赋存的地带,而接合带的交会处
应该具有更有利的矿产前景。
中国西北地区若干重点前寒武纪区构造―岩石―地层单元的划分对比及年代格架研究
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中国西北地区若干重点前寒武纪区构造―岩石―地层单元的划分对比及年代格架研究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二零零三年五月中国西北地区若干重点前寒武纪区 构造-岩石-地层单元的划分对比及年代格架研究项目编号:J2.1.4 (子项目编号199913000006)任务书编号:1099209017(子项目任务书编号基[2002]026-02)工作起止年限:1999年11月—2002年12月项目负责人:沈其韩、耿元生报告主编:耿元生报告编写人:耿元生、沈其韩、王新社、吴春明单位负责人:汪东波总工程师:提交单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提交时间: 2003 年5月15日计划项目名称:中央碰撞造山带与高压变质作用实施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目录前言 (I)第一章阿拉善地区早前寒武纪变质岩层的发育特征和再划分 (1)第一节阿拉善群的由来和沿革 (1)第二节阿拉善地区变质岩层发育的基本特征 (1)第三节原阿拉善群的解体和重新划分 (6)第四节结论 (8)第二章前寒武纪变质地层单元的基本特征 (9)第一节叠布斯格岩群 (9)第二节巴彦乌拉山岩组 (16)第三节阿拉善岩群 (22)第四节波罗斯坦庙片麻岩杂岩中的残留地层 (33)第三章阿拉善地区深熔片麻岩和深成侵入岩 (38)第一节波罗斯坦庙英云闪长质-花岗质片麻岩杂岩 (40)第二节毕极格台花岗闪长质-花岗质片麻岩杂岩 (54)第三节阿拉善地区后寒武纪花岗岩杂岩 (66)第四章部分变质矿物的初步研究 (73)第一节石榴子石 (73)第二节角闪石和阳起石 (82)第三节黑云母 (87)第四节白云母 (92)第五节单斜辉石 (95)第六节斜长石和钾长石 (97)第七节十字石 (101)第八节刚玉 (103)第九节榍石 (104)第五章变质作用特征 (105)I第一节变质作用类型 (105)第二节区域变质作用期次的划分 (106)第三节区域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 (107)第六章阿拉善基底岩区构造样式及演化序列 (111)第一节基底岩区构造小区的划分及其变形特征 (111)第二节阿拉善地块的大地构造属性及其地质构造演化的初步探讨 (133)第七章阿拉善地区主要地质事件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地质演化 (136)第一节以往同位素年代学工作的评述 (136)第二节同位素年代测定的方法 (139)第三节变质地层的同位素年代学 (140)第四节深成花岗岩类的同位素年代学 (154)第五节构造热事件时代的同位素年代学讨论 (163)第六节区域地质事件的演化 (178)主要参考文献 (181)图版 (186)内容摘要 (192)II。
中国地质地质构造区的划分华北地台...
地质构造区的划分地台区华北地台塔里木地台扬子地台陆间增生褶皱区准噶尔-兴安褶皱区秦祁昆仑褶皱区青藏-滇西褶皱区喜马拉雅褶皱区陆缘增生褶皱区乌苏里-锡霍特褶皱系华南褶皱系台湾褶皱系边缘海盆拗陷带地层建造特征太古宇中、下太古界上太古界元古宇下元古界中元古界及青白口系震旦系古生界准噶尔-兴安地层区塔里木地层区华北地层区秦祁昆仑地层区青藏-川滇地层区扬子地层区江南地层区冈底斯-喜马拉雅地层区乌苏里地层区台湾地层区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岩浆岩发育特征准噶尔-兴安构造岩浆岩区塔里木-华北构造岩浆岩区秦祁昆仑构造岩浆岩区青藏-川滇构造岩浆岩区扬子构造岩浆岩区环太平洋构造岩浆岩区大陆岩石圈结构特征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地壳结构特征地壳厚度分区岩石圈厚度━━━━━━━━━━━━━━━━━━━━━━━━中国大陆的构造格架,是在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长期相互作用过程中建造起来的。
中国大陆的大部分属欧亚板块;青藏高原南部的喜马拉雅褶皱区和冈底斯褶皱系属印度板块;台湾东海岸台东山脉属菲律宾板块。
地质构造区的划分中国是世界上地质构造最复杂的大陆之一。
根据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构造运动等时空发育的总体特征,中国大陆可以划分为3种不同类型的地质构造区:地台区、陆间增生褶皱区、陆缘增生褶皱区。
地台区包括前寒武纪形成的华北地台、塔里木地台和扬子地台,它们构成中国大陆的3个核心。
基底多为复杂的变质杂岩系,盖层主要为稳定类型沉积。
华北地台包括阴山-燕山与秦岭-大别山之间,贺兰山以东以及渤海及黄海北部广大地区,北与乌拉尔-蒙古褶皱带东段接界,南与秦岭褶皱带相邻,东南部与扬子地台相连,向西过贺兰山与阿拉善地块相接。
若包括朝鲜北部广大地区,则称中朝地台(见亚洲地质)。
华北地台是中国最古老的一个地台,形成于18亿年前后的吕梁运动,有3套建造系列:太古宇和下元古界构成它的基底;中、上元古界和古生界构成它的盖层;中新生代盆地沉积叠加在不同时代岩层之上。
各地区域地质构造
安康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秦岭地槽褶皱系南部和杨子准地台北部汉南古路的东北缘,分别由东西走向的秦岭地槽褶皱和北西走向的大巴山弧形褶皱带复合交接组成。
蓝田位于骊山——秦岭间的山前断陷盆地,属渭南地堑的一部分,新生代以来,由于骊山、秦岭上升之侧向挤压,而形成宽缓向斜。
骊山南侧和秦岭北麓断层,为长期活动性大断裂,它们控制了断陷盆地的发展。
第三系红层变形微弱,断裂构造不甚发育,地质构造形迹如下。
一褶皱褶皱在蓝田的黄土台原及黄土丘陵地带表现较突出,主要有3条,一是白鹿原向斜;二是寺沟背斜;三是支家沟背斜。
白鹿原向斜为一平缓不对称向斜,轴部位于荆峪沟左侧,轴向主要为北西西,但在徐家河以东转为近东西,轴部地层产状较平缓,向北西倾伏,南西翼陡窄,出露地层最老为下上新统灞河组,岩层走向为北75°东,倾向南东,倾角12~21度,转折端宽缓,岩层倾角小于5°;寺沟背斜为一平顶背斜,轴向北63°西,向北西倾伏,两翼不对称,北东翼岩层走向为北60°西,倾向南西,倾角37°。
因受汤峪口——岱峪断层的破坏,形态也不整齐;支家沟背斜亦为一平顶背斜,轴部位于荒滩——马王庄一线,轴向北60°东,向南西倾伏。
背斜两翼不对称,北西翼岩层走向北60°西,倾向南西,倾角12°;南东翼岩层走向北70°东。
倾向南东,倾角8°,向南西延伸至阿氏庄附近即己消失。
二断裂断裂包括断层和裂隙两类。
蓝田断层主要有辋峪口——流峪口——厚镇断层;汤峪口——岱峪口断层;库峪口——何家山断层;下韩——大嘴坡断层。
这些断层的特点是延伸远,规模大,皆为长期活动性大断裂,它们构成了蓝田盆地的东、南、北部边界。
断层主要有:辋峪口——流峪口——厚镇断层。
该断层东北端经厚镇延伸至渭南,西南端过老虎沟口后,被第四系(Q)覆盖,境内可见长度达60公里,在平面上呈折线分布,结构复杂,覆盖后难见全貌,故前人对断层性质和展布方向认识颇不一致,但最新一次活动为正断层性质是被公认的;汤峪口——岱峪口断层。
图1西部地区地形图西部地区地处中国大陆西半部包括新疆维吾尔
從崑崙山北眺,天山橫亙在地平線盡頭眼底的大沙盆圈綴著豐美的綠洲維吾爾的歌舞聲中飄散著瓜果芳香從崑崙山南望,青藏高原的冷空氣襲面而來在寒漠盡頭的雅魯藏布江谷地喇嘛的梵唱訴說藏人的虔誠與希望圖6-1西部地區地形圖西部地區地處中國大陸西半部,包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以及青海省。
地形以山地、高原、盆地為三大特徵,由西端的帕米爾高原向東延伸的三條主脈成為區塊的分界,居中的崑崙山脈將新疆與西藏一分為二。
位置與地形圖6-2 西部地區簡圖圖6-3 青藏高原湛藍的天空沙漠的成因有哪些?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和蒙古戈壁在成因上又有何不同?新疆地形以山地、盆地為主,天山橫亙中部,北邊的準噶爾盆地,開口向西;南邊的塔里木盆地,開口向東北方,地形較封閉。
青藏高原地勢高峻,冰河地形發達,是世界高度最大的高原。
東北側的柴達木盆地,煤、石油、石膏等礦產資源豐富,有「聚寶盆」之稱。
岡底斯山和喜馬拉雅山之間的藏南縱谷,農業發達,是西藏的精華區。
南方的喜馬拉雅山脈,其主峰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的第一高峰。
圖6-4珠穆朗瑪峰藏語意為「聖母」,是世界第一高峰。
圖6-5塔克拉瑪干沙漠維吾爾語意為「進去出不來」,是世界第二大沙漠。
西部地區因深處內陸,以及受高度和緯度雙重影響,氣候變化頗大。
新疆地區除山地外,多為溫帶沙漠型氣候,其中以南疆塔里木盆地最為乾燥,年雨量不足100公釐,北疆準噶爾盆地和伊犁縱谷一帶,夏季時因受北極海水氣的滋潤,雨量稍豐。
圖6-6西部地區三個都市氣候圖喀什位居南疆,因高山圍繞,降水稀少,而北疆的烏魯木齊,水氣由西方缺口進入,雨量稍豐;位居青藏高原的拉薩,則因海拔高度較大,最暖月均溫較低。
圖6-7西部地區年降水量分布圖受地形與風向影響,伊犁縱谷與藏南縱谷的年雨量較多。
圖6-8西部地區一月及七月等溫線圖七月一月氣候與水文高地氣候主要分布於青藏高原以及新疆的山地一 帶,終年低溫,其中以藏北高原最為嚴寒,因地勢高峻而形成荒涼冷寂的寒漠景觀。
中国的地质板块结构分析以及四川盆地的形成
中国的地质板块结构分析以及四川盆地的形成中国地处欧亚板块东接太平洋板块岛弧南接印度洋板块-印度次大陆。
就中国大陆的地质构造大地构造而言西北海西褶皱带、东北海西褶皱带、华北地台、扬子陆台扬子地块、华夏陆台华南地块及阿尔卑斯褶皱带青藏高原东中国海由新华夏隆起带与沉降带相间控制着陆、海地区。
中国西部受印度板块向北漂移形成喜玛拉雅山使青藏高原不断的抬升、东部又受太平洋板块的挤压造就了中国东、西两大南北向强烈地震带。
因此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地震震灾严重的国家。
而日本处于西太平洋板块扩张挤压形成的岛弧更是一个多发地震震灾严重的岛国。
四川盆地属扬子陆台一部分称为四川陆台属较稳定的地区但仍经过两次大规模的海浸。
第一次从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开始延续到3.7亿多年的志留纪不断下陷成了海洋盆地志留纪时发生加里东运动除了西部的龙门山地槽继续下陷外汶川地震发生在四川龙门山逆冲推覆断裂带上其余地区上升为陆。
2.7亿…四川盆地属扬子陆台一部分称为四川陆台属较稳定的地区但仍经过两次大规模的海浸。
第一次从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开始延续到3.7亿多年的志留纪不断下陷成了海洋盆地志留纪时发生加里东运动除了西部的龙门山地槽继续下陷外其余地区上升为陆。
2.7亿年前的石炭纪末发生范围更大的第二次海浸盆地再次为海洋占据。
二叠纪时海陆交替形成重庆附近的南酮、松藻、天府等煤矿。
二叠纪末盆地西部岩浆喷出峨眉小金顶及清音阁一带的玄武岩就在这时生成。
距今1.9亿年的三叠纪印支运动使盆地边缘逐渐隆起成山被海水淹没的地区逐渐上升成陆由海盆转为湖盆。
当时湖水几乎占据现今四川盆地的全境称为巴蜀湖从此结束了海浸的历史。
在中生代漫长的1亿多年里盆地气候温暖湿润到处生长蕨类、苏铁和裸子植物是又一个成煤期永荣煤矿即在三叠纪和侏罗纪时形成。
东起长寿、垫江西到江油、邛崃北抵大巴山麓南到贵州赤水还是天然气富集区。
这一时期爬行动物恐龙称霸一时。
1957年在合州发现的合州马门溪龙身长22米高3.5米是我国亚洲最大和最完整的恐龙化石。
中国现今大地构造格局及图片讲义
中国现今大地构造格局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缘、印度板块和太平洋(菲律宾)板块交汇位置(图1),地表起伏巨大,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是地球上地质构造最复杂的地区之一。
区内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中珠穆朗玛峰全球海拔最高,同时全球海拔最低点也十分靠近中国大陆(陆上海拔最低贝加尔湖,海底海拔最低马里亚纳海沟)。
中国大陆同时又受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影响,地震等地质灾害频发(最近如2008年8.0级四川大地震和2010年7.2级玉树地震)。
中国大陆板块内部构造变形复杂,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板内构造和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
另外,西北太平洋板块在东亚(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深俯冲作用,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沟-弧-盆(trend-arc-basin)体系,是研究火山活动、板块俯冲、中深源地震等极好的地区。
因此,了解和认识现今中国大地构造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1. 中国及临区主要的构造单元(Zhao et al.,2011). 说明:彩色指示地形的起伏变化,白线指示板块边界,灰色线指示大断裂以及区内主要的构造板块边界,黑色三角指示主要的火山。
相类似的图如下图(Huang and Zhao,2006)常用术语:临区板块:Pacific Plate 太平洋板块Philippine Sea Plate 菲律宾板块Indian Plate 印度板块Kazak Shield 哈萨克地盾West Siberia Plain 西西伯利亚平原Sino-Korean Craton 中朝板块North China Craton(NCC) 华北克拉通Yangtze (para-)Platform(Block) 扬子(准)地台(板块) Cathaysia Block 华夏板块(注:对于华夏板块的认识目前比较有争议,这里暂且以“华夏板块”称呼)临区海洋:the Pacific (ocean) 太平洋Sea of Okhotsk 鄂霍次克海Japan Sea 日本海Bohai Bay 渤海湾Yellow Sea 黄海East China Sea 东海South China Sea 南海平原盆地:North China (rift)Basin(HBB) 华北(裂谷)盆地(平原) Sichuan Basin 四川盆地Jungger Basin 准葛尔盆地Tarim Basin 塔里木盆地Qiadam Basin柴达木盆地Ordos Basin 鄂尔多斯盆地山脉(系):Himalaya Mountains 喜马拉雅山Pamir 帕米尔Tian Shan 天山Kunlun Mountains 昆仑山Altay Mountains 阿尔泰山Qilian Mountains 祁连山Qinling-Dabie-Sulu Orogens 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青藏高原:Himalaya Block 喜马拉雅地块Lhasa Block 拉萨地块Qiangtang Block 羌塘地块Songpan Ganzi Fold Belt 松潘甘孜褶皱带火山活动:Japan islands 日本诸岛Wudalianchi 五大连池Changbai Mountains 长白山Tengchong 腾冲中国大陆主要包括三大板块/克拉通(中朝、塔里木、扬子)以及三大构造域(特提斯、古亚洲、环太平洋),这是对中国大地构造格局的总体概括。
中国大地构造格局(经典转载)
中国大地构造格局(经典转载)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缘、印度板块和太平洋(菲律宾)板块交汇位置(图1),地表起伏巨大,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是地球上地质构造最复杂的地区之一。
区内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中珠穆朗玛峰全球海拔最高,同时全球海拔最低点也十分靠近中国大陆(陆上海拔最低贝加尔湖,海底海拔最低马里亚纳海沟)。
中国大陆同时又受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影响,地震等地质灾害频发(最近如2008年8.0级四川大地震和2010年7.2级玉树地震)。
中国大陆板块内部构造变形复杂,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板内构造和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
另外,西北太平洋板块在东亚(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深俯冲作用,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沟-弧-盆(trend-arc-basin)体系,是研究火山活动、板块俯冲、中深源地震等极好的地区。
因此,了解和认识现今中国大地构造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L][/L][L]图1. 中国及临区主要的构造单元(Zhao et al.,2011). 说明:彩色指示地形的起伏变化,白线指示板块边界,灰色线指示大断裂以及区内主要的构造板块边界,黑色三角指示主要的火山。
相类似的图如下图(Huang and Zhao,2006)[/L][L][/L][L]常用术语:临区板块:Pacific Plate 太平洋板块Philippine Sea Plate 菲律宾板块Indian Plate 印度板块Kazak Shield 哈萨克地盾West Siberia Plain 西西伯利亚平原Sino-Korean Craton 中朝板块North China Craton(NCC) 华北克拉通Yangtze (para-)Platform(Block) 扬子(准)地台(板块) Cathaysia Block 华夏板块(注:对于华夏板块的认识目前比较有争议,这里暂且以“华夏板块”称呼)临区海洋:the Pacific (ocean) 太平洋Sea of Okhotsk 鄂霍次克海Japan Sea 日本海Bohai Bay 渤海湾Yellow Sea 黄海East China Sea 东海South China Sea 南海平原盆地:North China (rift)Basin(HBB) 华北(裂谷)盆地(平原) Sichuan Basin 四川盆地Jungger Basin 准葛尔盆地Tarim Basin 塔里木盆地Qiadam Basin柴达木盆地Ordos Basin 鄂尔多斯盆地山脉(系):Himalaya Mountains 喜马拉雅山Pamir 帕米尔Tian Shan 天山Kunlun Mountains 昆仑山Altay Mountains 阿尔泰山Qilian Mountains 祁连山Qinling-Dabie-Sulu Orogens 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青藏高原:Himalaya Block 喜马拉雅地块Lhasa Block 拉萨地块Qiangtang Block 羌塘地块Songpan Ganzi Fold Belt 松潘甘孜褶皱带火山活动:Japan islands 日本诸岛Wudalianchi 五大连池Changbai Mountains 长白山Tengchong 腾冲中国大陆主要包括三大板块/克拉通(中朝、塔里木、扬子)以及三大构造域(特提斯、古亚洲、环太平洋),这是对中国大地构造格局的总体概括。
我国西南地区构成
我国西南地区构成背景介绍西南地区是指中国国土的西南部分,包括四川、云南、贵州和西藏等省份。
该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地形起伏,山川纵横,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西南地区的构成是多元的,融合了不同的地理、自然和人文因素。
自然地理构成西南地区位于中国大陆腹地,东临长江,西濒喜马拉雅山脉,南接南亚次大陆,北靠黄土高原。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西南地区拥有多样的地貌和气候。
整体上可分为四大地理区:川西高原、滇西高原、云贵高原和藏南高原。
•川西高原:川西高原是中国第一大高原,由四川盆地、巴山地区和昆仑山构成。
这片地区地势较高,山脉纵横,气候多样,是典型的高原地貌。
•滇西高原:滇西高原主要由云南省的西部组成,地理特征是山岭重叠、地势陡峭。
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丰富,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云贵高原:云贵高原位于云南和贵州的交界处,地势平坦,山地起伏较小。
这片地区水资源丰富,属于中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水利利用区。
•藏南高原:藏南高原主要位于西藏地区,地势较高,山脉众多,是世界上最年轻、最高、最大的高原之一。
这里气候寒冷,植被稀疏,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敏感和最脆弱的地区之一。
人文构成除了丰富的自然地理构成外,西南地区还拥有独特的人文构成。
这里聚居着多个民族,包括汉族、藏族、彝族、苗族、土家族等等。
不同民族之间保留了各自的语言、服饰、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
另外,西南地区还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景观。
四川有着三星堆遗址、乐山大佛等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云南的丽江古城、大理洱海等著名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贵州的黄果树瀑布、镇远古镇等景点也备受关注;西藏则以布达拉宫、珠穆朗玛峰等神圣的宗教和自然景观闻名于世。
经济构成西南地区的经济构成多样,以农业、工业和旅游业为主要支柱。
•农业:由于地形复杂,西南地区适宜发展特色农业。
四川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地,云南是著名的茶叶和咖啡产区,贵州以特色农产品如荔枝、黔茶等而闻名。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潘桂棠’肖庆辉2 陆松年3 邓晋福4 冯益民5 张克信“张智勇“王方国‘邢光福7 郝国杰3 冯艳芳“(l.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四川成都61 0 8 2 ; 2.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10 0 37 ; 3.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天津30 01 70 ; 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10 08 3; 5.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陕西西安71 0 54 ;6.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4水刃74 ; 7.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江苏南京21 0 16 )提要: 中国大地构造形成演化与大地构造分区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整体论述中国构造分区, 都以不同学派对中国大陆地壳形成演化的不同认识论和方法论, 有不同的方案。
以黄极清先生等多旋回构造观、王鸿祯先生等历史大地构造观和李春显先生等板块构造观的“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为指导思想的大地构造划分方案, 是集中国地质构造之大成, 在全国起指导作用, 影响既广泛且深远。
板块构造单元划分是当前板块构造细结构研究的关键问题。
它既是板块构造研究的理论问题, 也是区域地质研究和成矿预测评价亚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本文的大地构造分区图的编制是以地层划分和对比、沉积建造、火山岩建造、侵入岩浆活动、变质变形等地质记录为基础, 承接融合中国“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的经典划分理念, 在板块构造一地球动力学理论指导下, 以成矿规律和矿产能源预测的需求为基点, 以不同规模相对稳定的古老陆块区和不同时期的造山系大地构造相环境时空结构分析为主线, 以特定区域主构造事件形成的优势大地构造相的时空结构组成和存在状态为划分构造单元的基本原则, 划分出中国的大地构造环境主要由陆块区和造山系组成为9 个一级构造单元, 以及相应的56 个二级构造单元。
中国大地构造研究还存在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 较准确地划分尚需很长时间的不懈努力。
关扭词: 大地构造; 构造单元; 陆块区; 造山系; 多岛弧盆系中圈分类号: Ps4 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 000 一36 57 (2 0 0 9 )0 1 一0 0 0 1 一2 8大地构造分区又叫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是大地构造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之一, 可直接服务于资源预测需求, 作为成矿地质背景或油气盆地分析以及地质灾害评估的基点。
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_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_省略_0000_附简要说明_从全球看
第24卷 第1期2003-02/1-2 地 球 学 报ACTAGEOSCIEN TIA SINICA V ol .24 No .1Feb .2003/1-2改回日期:2002-7-30;责任编辑:宫月萱。
作者:任纪舜,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长期研究中国大地构造;电话:68311547;E -mail :renjishun @ 。
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1∶5000000)附简要说明:从全球看中国大地构造任纪舜(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1∶5000000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图1)及简要说明———《从全球看中国大地构造》),已于1999年由地质出版社用中、英文两种版本出版,2002年第2次印刷。
该图是在中国区域地质填图基础上,综合研究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资料,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地构造室编制而成。
这是中国地球科学界各学科知名学者共同参与的一项集体劳作,体现了中国大地构造研究的最新成果。
该图从4个方面,在时空的结合上,清晰地展示了中国大地构造演化过程和资源、环境、灾害的地质背景:(1)划分出不同时期形成和再循环的大陆壳,以主造山期(主变形时代)标出大陆壳的年代。
(2)标出主要的构造要素,如各时代的缝合带、转换断层、走滑断层、裂谷带、现代贝尼奥夫带以及蛇绿混杂岩带、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等。
(3)表示了主要的岩石类型,如花岗岩、火山岩的展布及其形成环境。
(4)标出了中国大陆及海域尚未遭受重大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改造的沉积盆地。
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北界包括西伯利亚地台南部,南界跨印度地盾,西界把大部分哈萨克斯坦包括在内,东到日本列岛,从而将中国与邻区联系起来,展现出中国大地构造与全球各主要构造带的关系:最显著的如宏伟的环西伯利亚的蒙古弧形构造,印度与欧亚板块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碰撞的构造态势,西太平洋沟、弧、盆体系及其与中国东部的构造关系等。
中国大地构造纲要
中国大地构造纲要
中国大地构造纲要:
一、大陆和海洋
1、大陆:中国大陆东部与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相接,西部和蒙古接壤,南部和朝鲜、越南、老挝、缅甸、印度和孟加拉国毗连;东岸以南海V型断裂带构成,东起浙江沿岸,西至湛江爬南跨宁、粤、闽,有急转弯痕迹,但尚不张扬。
2、海洋:中国的沿海面积较大,东临太平洋,西和南濒黄海、南海,东北面临东海。
二、全国山脉
1、全国山脉:中国山脉纵横交错,共计五个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山脉、咸阳山脉、云南西部山脉和山东德山脉,以及它们之间交汇处的山地。
2、各个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最长的山脉,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中部地区;
青藏高原山脉:该山脉贯穿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省的西部;
咸阳山脉:全长约2500多公里,主要分布在新疆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之间;
云南西部山脉: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四川省的西边;
山东德山脉:主要分布在山东省的东北部和山西省的西部。
三、河流和湖泊
1、河流:中国有多条河流,其中以长江、黄河、松花江、淮河、澜沧江为主。
2、湖泊:中国的湖泊有很多,主要有青海湖、太湖、洞庭湖、鄱阳湖等。
四、海岸线
沿中国海岸线有近40,000公里,包括黄河河口、渤海湾、大连至揭阳出海口、宁波出口和钓鱼岛等海岸段,以及分布在海岸线周围的孤岛和礁石。
中国区域构造单元分区略图
中国区域构造单元分区略图A—华北稳定大陆构造区;A1—内蒙隆起;A2—胶辽隆起;A3—阿拉善隆起;A4—太华隆起;A5—嵩箕隆起;A6—燕山坳拉谷;A7—晋豫陕坳拉谷;A8—宜川坳拉谷;A9—贺兰山坳拉谷;A10—白云鄂博台缘坳褶带;A11—晋陕冀豫鲁台坪;A12—鄂尔多斯盆地;A13—渤海湾盆地;A14—南华北盆地;A15—汾渭盆地;A16—郯庐—依兰—伊通断裂带;B—塔里木稳定大陆构造区;B1—柯坪断隆;B2—库鲁克塔格断隆;B3—铁克里克断隆;B4—阿尔金山断隆;B5—塔里木盆地;B6—库车山前坳陷;B7—喀什—和田山前坳陷;B8—若羌山前坳陷;C—柴达木稳定大陆构造区;C1—欧龙布鲁克隆起;C2—柴达木盆地;C3—柴南隆起;D—扬子稳定大陆构造区;D1—康滇隆起;D2—江南隆起;D3—淮阳隆起;D4—苏雄裂陷;D5—龙门—大巴山台缘坳褶带;D6—盐源—丽江—哀牢山台缘坳褶带;D7—上扬子台坪;D8—下扬子坳陷;D9—四川盆地;D10—江汉—洞庭盆地;D11—苏北盆地;E—冈瓦纳大陆北缘构造区;E1—冈底斯—念青唐古拉隆褶带;E2—喜马拉雅隆褶带;E3—班公湖—怒江裂陷带;E4—雅鲁藏布江裂陷带;E5—西瓦里克前陆盆地;F—天山—兴蒙—吉黑褶皱构造区;F1—阿尔泰山加里东褶皱带;F2—准噶尔北海西褶皱带;F3—准噶尔盆地;F4—三塘湖盆地;F5—北天山海西褶皱带;F6—吐鲁番—哈密盆地;F7—中天山隆起;F8—伊犁盆地;F9—南天山海西褶皱带;F10—焉耆盆地;F11—北山—阴山海西褶皱带;F12—额济纳旗盆地;F13—银根盆地;F14—温都尔庙—翁牛特旗加里东褶皱带;F15—锡林浩特中间地块;F16—内蒙古海西褶皱带;F17—额尔古纳早加里东(兴凯)褶皱带;F18—兴安海西褶皱带;F19—二连盆地;F20—海拉尔盆地;F21—佳木斯地块;F22—吉林—小兴安岭海西褶皱带;F23—延边海西褶皱带;F24—松辽盆地;G—秦岭—祁连褶皱构造区;G1—桐柏—大别隆起;G2—武当隆起;G3—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G4—北大巴山加里东褶皱带;G5—南阳—襄樊盆地;G6—礼县—柞水早海西褶皱带;G7—康县—略阳中海西褶皱带;G8—西秦岭—南祁连印支褶皱带;G9—中祁连隆起;G10—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G11—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G12—河西走廊边缘坳陷;G13—达肯大坂海西褶皱带;H—昆仑山褶皱构造区;H1—公格尔—桑珠塔格隆起;H2—西昆仑北侧海西褶皱带;H3—祁漫塔格加里东褶皱带;H4—喀拉喀什—布尔汉布达山海西褶皱带;I—松潘—甘孜褶皱构造区;I1—若尔盖—西倾山中间地块;I2—巴颜喀拉印支褶皱带;I3—可可西里印支褶皱带;J—喀喇昆仑—唐古拉—三江褶皱构造区;J1—羌塘地块;J2—喀喇昆仑燕山褶皱带;J3—唐古拉加里东—海西褶皱带;J4—三江海西—印支褶皱带;K—华南褶皱构造区;K1—湘桂加里东褶皱带;K2—云开—武功山加里东褶皱带;K3—粤赣加里东褶皱带;K4—武夷山加里东褶皱带;K5—东南沿海燕山火山岩带;K6—钦防海西褶皱带;K7—右江印支褶皱带;K8—五指山海西褶皱带;K9—南海地台;K10—北部湾盆地;L—东部陆缘构造区;L1—乌苏里燕山褶皱带;L2—台湾喜马拉雅褶皱带;L3—北黄海隆起;L4—南黄海坳陷;L5—闽浙隆起;L6—东海陆架西部坳陷;L7—东海陆架边缘隆起;L8—冲绳海槽裂陷;L9—琉球岛弧隆起;L10—南海北部陆缘坳陷;L11—东沙隆起;L12—琼东南坳陷;L13—南海中央海盆裂陷;L14—西沙—中沙—南沙断块;L15—莺歌海—西沙西—西卫滩—曾母暗沙—卡拉棉弧形坳陷。
中国西部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样式1
中国西部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样式1中国西部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样式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构造样式研究的意义、构造样式的定义及基本类型划分,然后着重通过分析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南缘的构造样式及展布情况来探讨中国西部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样式。
最后对中国西部中新生代盆地的构造样式进行了总结,并且提出了构造样式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关键词:构造样式基底卷入盖层滑脱西部盆地0 引言构造样式研究一直是油气田构造研究中重要的基础内容之一。
在沉积盆地中,构造样式是区分不同构造组合、解释不同区域构造特征、分类不同圈闭、协助划分不同成藏作用等的一个重要概念。
每一种具体的构造变形均是构造样式的一个组成部分。
进行构造样式划分可以了解一种构造样式中所可能出现的所有构造变形方式及可能的排列组合方式,从而达到对相似构造环境中的构造变形分布进行预测,并进行正确的构造变形带划分。
一种类型的构造样式可包含油气勘探中的一个或多个二级构造带,准确地识别出一个构造样式类型,实际上就弄清了包含在该种构造样式内二级构造带或局部构造圈闭的成因特点。
概括说来,构造样式研究不仅涉及对含油气盆地性质、类型及其动力学的分析与认识,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时空演化的判识和分析;而且直接关系到油气藏的圈闭类型、成藏条件及勘探目标评价【1】。
在传统的构造地质学中,构造样式并无具体的定义和概念。
在油气地质研究中,由于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不同,对构造样式的理解和定义,研究方法也不尽相同。
美国地质学者Harding T P【2】和Lowell J D【3】对含油气盆地的构造样式做了相当系统的研究,并初步定义了构造样式:认为构造样式是指在剖面形态、平面展布、排列和应力机制上有着密切联系的相关构造的总体特征,是了解特定构造变形条件下所产生的一系列构造变形的总体概貌。
强调构造样式的构造组合:即①在剖面形态、平面展布、排列上有密切联系的相关构造变形的组合;②是在同一应力环境下所产生的构造变形的组合;③是多种相关构造的有机组合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学报2001年9月第22卷第5期ACTA PETROLEI SINICA Sept.2001.V ol.22 No.5文章编号:0253-2697(2001)05-0001-05中国西部的大陆构造格架葛肖虹任收麦刘永江刘俊来潘宏勋(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摘要: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中,对中国西部大陆构造格架的正确认识至关重要,作者在近十余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三点新认识:1.根据近年对阿尔金断裂带内同变形期新生矿物的激光微区40Ar/39Ar测年结果,阿尔金断裂走滑变形可能起始于97-89Ma,它与喜马拉雅“西构造结”的形成(102-85 Ma)近于同步,其累积错距达350-400Km左右,晚白垩世-新生代同步错移了两侧原有的构造带和原型盆地。
因此,在讨论中国西部大陆构造格架的形成时,不能不首先考虑新生代由于喜马拉雅运动所引起的大尺度构造位移;2.组成中国西部大陆的地块分属于北亚型、扬子型和冈瓦纳型。
其中塔里木、柴达木、阿拉善地块,古生代期间是一个统一的扬子型非稳定克拉通——西域板块,震旦纪-早古生代它和扬子-华南、印支、澳大利亚板块同样隶属于东冈瓦纳大陆,而后裂解、漂移,晚古生代-印支期构造就位于贺兰山以西,喜马拉雅期被肢解、错移成现今被分隔的盆地(地块);3.北祁连山早古生代不是大洋盆地,而是西域克拉通陆内裂解出现洋壳的坳拉槽-小洋盆,它的西延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的满加尔—阿瓦提坳陷,新生代被阿尔金断裂左行错移达到现今的位置。
北祁连山最终的造山作用,发生在上新世到早更新世末,与青藏高原隆升同步形成现今的推覆造山带。
引言面对新世纪地球科学的挑战,中国西部的大陆构造格架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中外学者的关注,无论从基础地质理论或找矿需求,对中国西部大陆构造格架的正确认识都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西部矿产规律与找油方向的战略评估,尤其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中,为了扩大油气勘探新领域,在西北地区寻找新的矿产资源后备基地,更需要有一个新的宏观思路做指导。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地质前辈通过艰辛的工作积累,对中国西部的大陆构造格架形成了传统的认识框架[1-2],80年代应用板块构造学说以来,这种认识大致可以概括为:中国西部地区属于古亚洲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震旦纪以来,古中国地台解体,塔里木-华北板块成为分隔中国南北构造的中轴古陆,其北为古亚洲洋,伊犁、准噶尔为其中的微陆块;其南为昆(仑)-祁(连)-秦(岭)海洋板块和古特提斯洋,柴达木为其中的中间地块;海西-印支运动后,古特提斯洋封闭,褶皱山带形成,塔里木、伊犁、准噶尔、吐-哈、柴达木等地块分别陷落成为中、新生代盆地一直延续至今[3-5]。
上述认识,强调中国西部古生代期间除塔里木以外不存在克拉通,柴达木、中祁连地块都属于多岛小洋盆中的微陆块[6];强调了海西-印支运动对中国西部大陆构造格架的决定性影响[7];强调中、新生代造山、成盆对古构造的继承性,因而强调盆地的独立发展。
80-90年代,我国许多地学工作者基本按照这个认识框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八五”、“九五”以来,在这个认识框架的基础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地层、岩相、岩石化学和构造研究等方面获得了许多新认识[8],也提出了基金项目:本文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学部编号49772157)资助。
一些新的问题。
然而90年代以来,在此基础上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又对上述认识框架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战和认识上的新进展。
首先,古地磁成果对“塔里木-中朝板块为中轴古陆”的概念提出了质疑,古地磁视极移曲线表明[9]:寒武-奥陶纪至早中生代期间华北和扬子、塔里木板块是相互分离的,尤其早古生代华北板块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区,而塔里木板块位于赤道附近,二者并不相连;倒是塔里木和扬子板块古纬度相同,磁偏角变化相似,说明它们当时相邻,从古生物-沉积建造以及基底形成时代看,塔里木、扬子板块和澳大利亚板块关系密切,同属东冈瓦纳大陆[10]。
作者自1987年至今近十余年来,结合对柴达木、塔里木、吐-哈盆地以及阿尔金山、昆仑山、祁连山、博格达山的研究,一直思考着中国西部大陆构造格架的组成与形成,以下拟从三个方面提出一些新认识与研究同行切磋讨论。
1 喜马拉雅运动对中国西部大陆构造格架的影响由于印度次大陆对中亚大陆的拼贴、碰撞所引起的喜马拉雅运动,使青藏高原及其外围山脉抬升了7000-8000m 至上万米(包括剥蚀量),南北缩距达2000Km以上[11],但是始新世中期(E2)新特提斯洋沿雅鲁藏布江封闭时青藏高原并没有形成,吐鲁番-哈密盆地和外蒙古地区渐新统-中新统发现大量哺乳类和巨犀化石(吐鲁番巨犀、美丽巨犀、谷氏巨犀等)[12],近年在宁夏同心、甘肃临夏、贵德、广和一带,也相继在渐新-中新统发现大量象、犀牛、熊猫、乌龟化石(甘肃地矿局金松桥高工采集1995-1997),都说明当时南来的印度洋暖湿气流仍可以长驱直入达于外蒙古,我国西北多数地域和西南云贵地区一样,仍属于纬向环流的亚热带湿热气候环境;现今海拔5000 m的昆仑山口和北羌塘盆地大面积出露的下更新统,是一套湖相地层,其中近年发现了距今2.08+0.04Ma的三趾马化石、古人类遗迹、阔叶植物(灌木、乔木)孢粉和介形虫、浅水双壳类等,其生物-生态组合特征代表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推断当时的海拔高度仅在700-1000m左右[13],与柴达木、塔里木盆地早更新世沉积极为相似,因此当时三者很可能是近于同一高度的巨型盆地,青藏高原并未形成,而现今它们的平均海拔高度出现了三级差异(昆仑山顶5000m、柴达木盆地2500m、塔里木盆地1000m),这种变化发生在早更新世末(1-0.7Ma)之后 [14],早更新世末由于印度板块沿锡瓦利克带的MFT主断面向中亚大陆(A型)陆内俯冲,引起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急剧隆升,才形成了5000-7000m海拔的青藏高原,并使昆仑山、祁连山、天山、阿尔泰山重新推覆造山,分隔了相邻的盆地,这些山脉无一例外都向相邻盆地边缘逆掩,盆地地壳则由于双向挤压而向两侧山脉下部俯冲,从而形成了中国西部现今的盆-岭地貌[15、16];也正是早更新世末(1-0.7Ma)形成的青藏高原,阻隔了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才形成了东亚季风带,从而引起我国西北部的沙漠化[17];作为青藏高原西北边界的阿尔金断裂是中亚大陆一条重要的走滑断裂带,它并非过去认为的长期活动的深大断裂[18、19],根据近年我们对阿尔金断裂内同变形期新生矿物的激光微区40Ar/39Ar测年结果,走滑断裂可能起始于97-89Ma[20],它与喜马拉雅“西构造结”的形成(102-85 Ma)[21、22]近于同步,即自晚白垩世以来由于印度板块西北角的科瑞斯坦微板块与中亚大陆的先期碰撞才引起的左旋走滑断裂;同时根据近年我们对阿尔金断裂两侧相同构造-岩相带的错移研究,其累积错距达350-400Km左右[23、24],晚白垩世-新生代同步错移了两侧原有的构造带和原型盆地[25]。
因此,在讨论中国西部大陆构造格架的形成,对前寒武纪地块(包括Rodinia大陆恢复)和构造带进行构造复位或恢复中生代-早第三纪的原型盆地时,都不能不首先考虑新生代由于喜马拉雅运动所引起的大尺度构造位移,它包括走滑断裂错位和大规模推覆构造的缩距。
2 中国西部大陆地块的组成与归属中国大陆是由多板块拼合组成的复式大陆,组成中国西部大陆的地块也各有大陆亲缘,它们分别属于亲西伯利亚的北亚型、扬子型和冈瓦纳型,如图所示(图1):南天山-星星峡-索伦缝合带以北的准噶尔、吐鲁番、伊宁地块,于里菲-兴凯期(600-700Ma)形成基底,归属于哈萨克斯坦板块。
早古生代期间它们是被多岛小洋盆分隔的微陆块,属于环西伯利亚古板块的亲缘古陆块群,统称“北亚型陆块”,生物-古地理特征与黑龙江板块(松嫩、佳木斯地块)极为相似[27],均属哈萨克斯坦一中朝生物区,以含丰富的珊瑚Holmophyllum 一Junggarephyllum组合为特征,腕足类则以始石燕一五房贝为主,同时含有大量三叶虫、层孔虫和苔藓虫等[26、27],晚泥盆至早石炭世(D3-C1)拼合于西伯利亚板块,早石炭世至早二叠世末(C1-P1)与塔里木-阿拉善板块拼合;上述缝合带以南的塔里木、柴达木、阿拉善地块,于晋宁期(800-900Ma)形成基底,具有震旦纪冰积岩和早寒武世含磷层,早古生代生物群和沉积特征亲扬子而不同于华北,因此古生代期间属于一个统一的“扬子型”非稳定克拉通——西域板块[28、29],它在新元古代早期克拉通化后(Rodinia大陆形成),震旦-寒武纪-中奥陶世发生裂陷,出现北祁连-满加尔-阿瓦提坳拉槽,晚寒武-早奥陶世北祁连裂陷槽发展为小洋盆,拉脊山为其东南的裂陷分枝,当上述坳拉槽于中奥陶世末闭合以后,上奥陶世在南祁连山、赛斯腾山和东昆仑山中段纳赤台、西段祁曼塔格山又出现了新的裂陷槽,说明它以多期、多部位裂解为特征。
震旦纪-早古生代期间西域板块和扬子-华南、印支、澳大利亚板块同样隶属于东冈瓦纳大陆[9、10、29],而后裂解、漂移,晚古生代-印支期构造就位,贺兰山以西应该有它和华北板块的碰撞缝合带,但是,至今由于研究程度低而尚未被确认,喜马拉雅期被肢解、错移成现今被分隔的盆地(地块)[25、29、30];可可西里-金沙江缝合带以南的羌塘、拉萨、印度地块基本属于冈瓦纳大陆的裂解陆块,故称“冈瓦纳型陆块”,印支、燕山、喜马拉雅期它们先后和中亚大陆拼贴、碰撞,这种碰撞,成为中国西部大陆中-新生代历次构造运动来自南部的动力源,它的影响也自南而北逐渐减弱。
(据王鸿祯,1990改编)图1 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略图Fig.1 Tectonic units of China and its adjacent region图例: 1-3 对接地壳消减带: 1 海西期; 2 印支期; 3 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 4-8 叠接地壳消减带: 4 加里东期; 5 海西期; 6 印支期; 7 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 8 现代俯冲带; 9-10 逆掩带: 9 燕山期; 10 喜马拉雅期; 11 走滑断裂带; 12-17 陆壳类型与洋盆: 12 北亚型; 13 北亚陆缘带; 14 扬子型; 15 华北型; 16 冈瓦纳型; 17 深海洋盆.大地构造单元:I 北亚构造域: 1.SB 西伯利亚板块。
2.西伯利亚增生陆缘带:Ku 库兹涅茨克地块; Su 萨彦-乌布苏地块; Bh 巴彦洪格尔地块; Tt 托托山地块; Xa 兴安岭地块。
3.KZ 哈萨克斯坦板块: Kk 科克契塔夫地块; UI 乌鲁套地块;Ba 巴尔哈什地块; Yn 伊宁地块; Jg-Tu 准噶尔-吐鲁番地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