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刑法基本原则问题是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中一个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何谓刑法基本原则?

我们认为,所谓刑法基本原则,是指贯穿全部刑法规范、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意义,并体现我国刑事法治的基本精神的准则。

首先,刑法基本原则必须是贯穿全部刑法规范,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意义的。

其次,刑法基本原则必须体现我国刑事法治的基本精神,这就是坚持法制,摒弃人治;坚持平等,反对特权;讲求公正,反对徇私。只有符合刑事法治基本精神的原则才能成为刑法的基本原则。

依据上述界定,刑事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无可置疑的应当属于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并已为我国修订的刑法所确认,而成为我国刑法修订中最引人瞩目的一个闪光点、

二、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刑法基本原则既是贯穿于全部刑法规范和刑法适用中的准则,是刑事法治基本精神的集中体现,他们对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具有的巨大指导意义便是不庸置疑的。今后的刑事立法公正,必须完全符合刑法基本原则,而决不能违背这些基本原则。对刑法如有必要加以修改补充时,一定要以这些基本原则为指导,是罪刑规范更加具体、明确、清晰,既有利于保护社会,又有利于保障人权。刑事司法工作要大力贯穿这些基本原则,强化法治意义、平等观念和公正无私、刚直不阿的思想,使所办案件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总之,刑法基本原则具有强大的威力,它既有利于积极同犯罪作斗争,又有利于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既有利于推进法制化进度,又有利于维护法律的公正性;既有利于实现刑法的目的,又有利于达到刑罚的最佳效果。因此,他必将促进我国刑事立法的更加完善和刑事司法的更加文明,从而更好的保障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第二节罪刑法定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

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是:什么是犯罪,有哪些犯罪,各种犯罪构成条件是什么,有哪些刑种,各个刑种如何适用,以及各种具体罪的具体量刑幅度如何等,均由刑法加以规定。对于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

确立罪刑法定原则具有重大意义,他不仅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也有利于保障人权。

西方学者提出,罪刑法定主意有四个派生原则:排斥习惯法;排斥绝对不定期刑;禁止有罪类推;禁止重法溯及既往。有的学者还进一步提出明确性原则、严格性原则、实体的正当程序原则等。我国学者对这些原则一般予以肯定。

刑法的概念: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国家的基本法律。

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一律平等的原则、罪刑相当原则

犯罪概述

概念: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构成是指依照中国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是使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

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犯罪的基本特征:社会危害性(本质属性)、刑事违法性(法律表现)、应受刑罚处罚性(法律后果)

犯罪构成:犯罪构成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确定某一具体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

构成要件: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

犯罪客体的法理分析: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犯罪客体类型: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

范围:政治类:国家安全、主权、领土、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秩序、法律秩序等。

财产类:国有财产权、集体财产权、公民私人合法财产权等。

人身类:生命权、健康权、人格权、名誉权、荣誉权等。

其他

关系图:

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活动的外在表现,它包括危害行为和由这种行为引起的危害结果等。犯罪的客观方面:①犯罪行为:犯罪主体有意识、有意志并危害社会的行为

②犯罪结果犯罪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客体所造成的损失。

犯罪主体:实施了犯罪行为,依法能够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自然人犯罪主体:①实施了犯罪行为的自然人②达到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③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年龄:不负刑事责任年龄(不满14周岁)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14-16周岁)负刑事责任年龄(16周岁以上) 减刑期(14-18周岁) 因不满16周岁不处罚的,责令管教或收容

刑事责任能力:a: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的危害结果不负刑事责任。

b: 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对自己的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应当承担刑事责任。C:尚未完全丧失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D:生理上有缺陷的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和免除处罚。

单位犯罪主体:法人单位和非法人单位、由集体决定或负责人授权、范围以刑法规定为限单位犯罪实行双罚制:对单位判处罚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判处刑罚犯罪主观方面: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有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态度。

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概述 一、概念: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本身所特有的,贯穿于全部刑法规范,指导和制约刑法适用活动的具有全局性和根本性意义的准则。1979刑法未规定刑法基本原则。 二、特征: 1.刑法基本原则必须是刑法本身所特有的原则。 2.刑法的基本原则必须是贯穿全部刑法规范的原则。 3.刑法的基本原则必须是指导和制约全部刑法活动的原则。 第二节罪刑法定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历史渊源 格言:“没有法律就没有犯罪,没有法律就没有刑罚”这一格言最先是由近代刑法学家费尔巴哈于1801年在刑法教科书中用拉丁语表述出来的。 从法律规定上看,罪刑法定原则的最先来源是1215年英王约翰签署的《大宪章》,其第39条规定:“对于任何自由人,不依同一身份的适当的裁判或国家的法律,不得采取任何方法使之破产,不得施加暴力,不得使其入狱。”这一规定是当时的贵族,僧侣及市民为了抑制国王的专制、保护其既得利益而迫使英王制定的。 外国刑法理论通常认为:现代意义的罪刑法定原则的法律渊源是法国1789年8月26日的《人权宣言》,1791年的宪法及1810年的法国刑法典。 《人权宣言》由17条组成,其第8条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即“在绝对必要的刑罚之外不能制定法律,不依据犯罪行为前制定、且颁布并付诸实施的法律,不得处罚任何人。” 这一规定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方向。1791年的法国宪法融化了这一精神。 1810年的法国刑法典第4条进一步规定:“没有在犯罪行为时以明文规定刑罚的法律,对任何人不得处以违警罪,轻罪和重罪”。这是最早在刑法典中规定罪刑法定原则的条文,它的历史进步意义在于使罪刑法定原则从宪法中的宣言式规定变为刑法中的实体性规定。受法国1810年刑法典的影响,大陆法系国家刑法典纷纷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 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第1条规定:“任何人的任何行为或者不行为,在其发生时依国家法或国际法均不构成刑事罪者,不得被判为犯有刑事罪。刑罚不得重于犯罪时适用法律的规定。”

刑法相关基础知识

刑法相关基础知识 编辑丨子愚 一、刑法概述 (一)概念及原则 刑法是以国家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应负的刑事责任,并给犯罪嫌疑人以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我国刑法的任务是惩治犯罪、保护人民。刑法遵循以下原则: 1.罪刑法定原则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规定定罪处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 2.人人平等原则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二)适用范围 刑法的适用范围,又叫刑法的效力范围,是指刑法在什么地方、对什么人和在什么时间内具有效力。刑法的效力范围可以分为刑法的空间效力、刑法的时间效力和刑法的对人效力三个方面。 1.刑法的空间效力 刑法的空间效力,是指刑法对地和人的效力,它是解决一个国家的刑事管辖权的范围问题。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属地管辖原则。刑法第六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2)属人管辖原则。刑法第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

(3)保护管辖原则。刑法第八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4)普遍管辖原则。刑法第九条规定,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 2.刑法的时间效力 刑法的时间效力,涉及刑法的溯及力问题,即刑法生效以后,对于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者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具有溯及既往效力的问题。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是没有溯及力。 3.刑法对人的效力 刑法对人的效力,是指刑法在确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适用于哪些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也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 二、犯罪 (一)概念及特征

刑法的概念与分类

第一节刑法的概念与分类 一.刑法的概念: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主要是刑 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2.刑法是刑事法律规范的总和 3.刑法是刑事实体法 二.刑法的基本特征 1.独立性 根据宪法,制定刑法。刑法是宪法之下的基本法,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法律部门 2.严厉性 以最具痛苦性的制裁手段——刑罚去惩罚犯罪、保护社会 3.广泛性 民法——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行政法——拥有国家行政权的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行政关系 刑法——涉及各种社会关系,涉及许多法律部门的调整对象 4.补充性 (1)刑法作为整个法律规范体系有效性的最后保障而存在 (2)只有当民事、行政法律不足以制止某种危害行为以保护重要利益时,立法者才考虑动用刑法 三.刑法的分类 (一)广义刑法、狭义刑法 1.广义刑法: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 单行刑法:国家以决定、规定、补充规定、条例等名称颁布的,规定某一类犯罪及其法律后果或者刑法的某一事项的法律 附属刑法:附带规定于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等非刑事法律中的罪刑规范 2.狭义刑法:即刑法典 (二)普通刑法、特别刑法 1.普通刑法:在一国范围内普遍适用的刑法规范的总称 2.特别刑法:适用于特别的人、特别时间、特别地域或者特定事项的刑法 (三)形式刑法、实质刑法 1.形式刑法:从名称(形式)上就可以知道其属于刑法范围的法律 2.实质刑法:名称上看不出是刑法但其内容规定有犯罪、刑罚的法律 (四)国内刑法、国际刑法 第二节刑法的性质与任务 一、刑法的性质(同之前“刑法的特征”)独立性、严厉性、广泛性、补充性 二、刑法的任务 保护法益——国家、社会、个人的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个人利益三种利益, 谁居于首位? 2.章:两编之下的单位总则分为五章;分则分为十章,规定了十类 犯罪 3.节:章之下的单位 4.条:刑法规范的基本单位 我国刑法共452条,总则101条,分则351条。不受编、章、节限制,用统一的顺序号

刑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刑法基本原则问题是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中一个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何谓刑法基本原则? 我们认为,所谓刑法基本原则,是指贯穿全部刑法规范、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意义,并体现我国刑事法治的基本精神的准则。 首先,刑法基本原则必须是贯穿全部刑法规范,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意义的。 其次,刑法基本原则必须体现我国刑事法治的基本精神,这就是坚持法制,摒弃人治;坚持平等,反对特权;讲求公正,反对徇私。只有符合刑事法治基本精神的原则才能成为刑法的基本原则。 依据上述界定,刑事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无可置疑的应当属于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并已为我国修订的刑法所确认,而成为我国刑法修订中最引人瞩目的一个闪光点、 二、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刑法基本原则既是贯穿于全部刑法规范和刑法适用中的准则,是刑事法治基本精神的集中体现,他们对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具有的巨大指导意义便是不庸置疑的。今后的刑事立法公正,必须完全符合刑法基本原则,而决不能违背这些基本原则。对刑法如有必要加以修改补充时,一定要以这些基本原则为指导,是罪刑规范更加具体、明确、清晰,既有利于保护社会,又有利于保障人权。刑事司法工作要大力贯穿这些基本原则,强化法治意义、平等观念和公正无私、刚直不阿的思想,使所办案件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总之,刑法基本原则具有强大的威力,它既有利于积极同犯罪作斗争,又有利于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既有利于推进法制化进度,又有利于维护法律的公正性;既有利于实现刑法的目的,又有利于达到刑罚的最佳效果。因此,他必将促进我国刑事立法的更加完善和刑事司法的更加文明,从而更好的保障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第二节罪刑法定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 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是:什么是犯罪,有哪些犯罪,各种犯罪构成条件是什么,有哪些刑种,各个刑种如何适用,以及各种具体罪的具体量刑幅度如何等,均由刑法加以规定。对于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 确立罪刑法定原则具有重大意义,他不仅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也有利于保障人权。 西方学者提出,罪刑法定主意有四个派生原则:排斥习惯法;排斥绝对不定期刑;禁止有罪类推;禁止重法溯及既往。有的学者还进一步提出明确性原则、严格性原则、实体的正当程序原则等。我国学者对这些原则一般予以肯定。

刑法教学大纲

刑法教学大纲 一、引言 刑法作为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大纲旨在系统介绍刑法教学内容,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指导,以促进学生对刑法知识的全面理解和应用。 二、刑法基本概念 1. 刑法的定义和特征 2. 刑法与其他法律学科的关系 3. 刑法基本原则 三、刑法的分类和体系 1. 刑法的分类:一般刑法与特殊刑法 2. 刑法的体系结构:刑事责任、刑事犯罪、刑事诉讼 四、刑法的法律适用 1. 刑法的法律适用原则 2. 刑法解释和运用 3. 刑法的效力和适用范围 五、刑法的犯罪构成要件 1. 犯罪构成要件的含义

2. 犯罪的客体要件 3. 犯罪的主体要件 4. 犯罪的行为要件 5. 犯罪的结果要件 6. 犯罪的因果关系要件 六、刑法的刑罚与刑事制裁 1. 刑罚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2. 刑事制裁的目的和原则 3. 刑罚的执行和改造 七、刑法的刑事责任 1. 刑事责任的概念和种类 2. 刑事责任的形成和免除 八、刑法的刑事过程 1. 刑事过程的基本程序 2. 刑事诉讼的主体和程序 九、刑法的特殊问题 1. 刑法的保护对象和危害程度

2. 刑法的犯罪分子和共犯问题 3. 刑法的累犯和再犯问题 十、刑法与法律伦理 1. 刑法与法律伦理的关系 2. 刑法的社会效应和道德考量 十一、总结与展望 1. 刑法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2. 刑法知识的发展前景 本大纲旨在为刑法教学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框架,帮助教师和学 生把握刑法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促进学生在刑法领域的专业素养和 法律意识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大纲中的内容设置课堂案例、拓展阅读等教学辅助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度思考能力。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按照大纲逐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注重理论 与实践的结合,拓展自己的学科视野。 刑法教学的内容繁杂、案例丰富,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法律基础和 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认真学习刑法教学大纲,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 刑法实践中的挑战,为保护社会安全、维护司法公正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本大纲也提供了一些发展前景的思考,希望学生能够积极关注 刑法学科的发展动态,为刑法知识的进一步完善做出贡献。

刑法总论

第一章刑法的基础 第一节刑法的概念 一、刑法的概念 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普通刑法和特别刑法(适用范围) 普通刑法——刑法典 特别刑法——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二、刑法的演变 1、诸法合体、民刑部分 2、总则分则分立——1810年法国刑法典 3、我国建国后有两部刑法 (1)1979年刑法(2)1997年刑法 三、刑法的性质 (一)刑法的阶级性质 (二)刑法的法律性质 1、广泛性 2、严厉性 3、补充性 四、刑法的目的和任务 (一)制定刑法的目的 刑法第1条:“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目的: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二)刑法的任务 刑法第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五、刑法的机能 1、规制机能 裁判规范 行为规范 2、保护机能 3、保障机能 犯罪人的大宪章——Liszt 六、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一)刑法的体系 指刑法的组成和结构 总则、分则和附则 总则、分则各一编 编下设章、节、条、款、项等层次 (二)刑法的解释 是指对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 按解释的效力分类: 1、立法解释 (1)刑法条文中对刑法术语的解释 (2)在法律的起草或修订说明中所作的解释 (3)刑法在施行中的歧义,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解释 如: 挪用公款罪的“归个人使用” 2、司法解释 (1)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司法机关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2)范围:只限于审判工作和检察工作中如何具体运用刑法规范的问题 (3)效力:只限于全国的审判工作和检察工作 3、学理解释

综合法律知识辅导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综合法律知识辅导【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导语:综合法律知识辅导【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经济与民商法律知识的考点比较多,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重点难点,希望大家在备考的时候要多加研究,多做练习。如果对某个知识点有疑问,可以进入企业法律顾问论坛和大家一起讨论学习。 第一节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一)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指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政治上、经济上的统治,以国家的名义制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并应给予什么样的刑罚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制定和适用刑法都必须遵守的,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准则。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是; 1 、罪刑法定原则 2 、刑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3 、罪刑相适应原则 第二节犯罪 一、犯罪 1 、犯罪的概念 犯罪是指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犯罪概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第二刑事违法性 第三应受刑罚处罚性

二、犯罪的构成 1 、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构成是指刑法所规定的,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主、客观要件的总和。 犯罪构成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犯罪构成要件具有法定性; 第二、犯罪构成是一系列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 第三、犯罪构成要件是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具体化。 2 、犯罪构成要件 (1 )犯罪客体 (2 )犯罪客观要件 (3 )犯罪主体要件、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我国刑法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的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考题1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2006年) A.故意伤害致人重伤 B.贩卖毒品 C.抢劫

刑法学概念、解释、基本原则

刑法学概念、解释、基本原则 广义的刑法:刑法典,同时还包括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狭义的刑法:刑法典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法的法律规范的综合。 刑法的解释: 根据解释效力不同,可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 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是有权解释,学理解释是无权解释;立法解释效力大于司法解释。 根据解释方法的不同,法律解释可以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文理解释:根据刑法用语的文义及通常使用方式阐述刑法意义的解释方法,主要根据语言的含义、语法、标点及标题等进行解释. 论理解释:根据刑法产生的原因、理由、沿革及其他相关事项,按照立法精神,阐明刑法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 扩大解释 缩小解释 刑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刑法规定了三项基本原则:罪行法定原则、平等适用刑法原则、罪行相适应原则 1、罪刑法定原则 法律依据: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 规定犯罪与刑法的法律只能由中央立法机关制定:排次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性行政法规和规章。 规定犯罪与刑法的必须是成文法:排斥判例、排斥习惯法。 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禁止溯及既往。 禁止有罪类推;不禁止扩大解释。 禁止绝对不定刑和绝对不定期刑。 对犯罪与刑法的规定必须明确。 刑法的处罚范围与处罚程度必须合理。 禁止不均衡、残酷的刑法。 2、刑法相适应原则 立法规定:刑法第五条规定:“刑法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含义的演变:随着刑法的观念与报应并重,对犯罪分子的量刑由强调犯罪行为发展到对犯罪行为与犯罪人同时并重,当今主流刑法理论认为,刑法不仅要与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相适应,而且要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刑法的基本知识

刑法的基本知识 第一讲刑法概说 一、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刑法——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经济上的统治,根据自己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的刑事责任,并给犯罪人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的基本原则——贯穿于全部刑法规范、具有指导和制约刑事立法和司法,并体现我国刑事法治精神的准则。 我国刑法规定了三大原则: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平等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 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1、坚持基本原则,能使刑事立法更加规范、明确、具体,更具有操作性。 2、便于司法人员严格司法,做到司法公正、公平。 3、保障无罪的人不受非法追究,不至于殃及无辜。 (一)罪刑法定原则 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不得定罪处刑。” 罪刑法定原则——是指什么行为是犯罪和犯罪后应当承担什么刑事责任、给予何种刑罚处罚,都必须明文规定在刑法条文中。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1、最早的渊源:是1215年的英约翰王签署的《自由大宪章》。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的规定,体现了这一原则。 2、该原则的意义:是对罪刑擅断的否定,注重保护人权,实现刑事法治。 3、其派生原则有:排斥习惯法;排斥绝对不定期刑;禁止类推;禁止重法溯及既往。

(二)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1、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含义 这一原则是指:“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第4条) 具体含义是:对任何人犯罪,不论犯罪人的出身、地位、职业、性别、财产状况、贡献大小、资格、业绩等,都应追究刑事责任,不允许任何人享有特权。 2、该原则的体现 1、定罪上的平等; 2、量刑上的平等; 3、行刑上的平等。 (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概念 刑法第5条:“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指犯多重的罪,就应承担多重的刑事责任,即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罚当其罪,所以又称之为罪刑均衡、罪刑相称原则。 这一原则是罪刑法定原则派生的原则,它是对罪刑擅断、重刑主义的否定。贝卡尼亚提出了罪刑阶梯论。 随着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发展,学界和有关国家刑法提出了或者规定了刑罚个别化原则——对具体个案的犯罪人,在量刑时既要根据罪行的轻重,又要根据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确定刑罚的轻重。我国刑法的规定(如累犯、自首、再犯、立功等),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 《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

刑法的基本知识

第一讲刑法概说 ?一、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刑法——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经济上的统治,根据自己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的刑事责任,并给犯罪人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的基本原则——贯穿于全部刑法规范、具有指导和制约刑事立法和司法,并体现我国刑事法治精神的准则。 我国刑法规定了三大原则: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平等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 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1、坚持基本原则,能使刑事立法更加规范、明确、具体,更具有操作性。 2、便于司法人员严格司法,做到司法公正、公平。 3、保障无罪的人不受非法追究,不至于殃及无辜。 ?(一)罪刑法定原则 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不得定罪处刑。” 罪刑法定原则——是指什么行为是犯罪和犯罪后应当承担什么刑事责任、给予何种刑罚处罚,都必须明文规定在刑法条文中。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1、最早的渊源:是1215年的英约翰王签署的《自由大宪章》。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的规定,体现了这一原则。 2、该原则的意义:是对罪刑擅断的否定,注重保护人权,实现刑事法治。 3、其派生原则有:排斥习惯法;排斥绝对不定期刑;禁止类推;禁止重法溯及既往。 (二)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1、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含义 ?这一原则是指:“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第4条) ?具体含义是:对任何人犯罪,不论犯罪人的出身、地位、职业、性别、财产状况、贡献大小、资格、业绩等,都应追究刑事责任,不允许任何人享有特权。 ?2、该原则的体现 1、定罪上的平等; 2、量刑上的平等; 3、行刑上的平等。 (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学生体验刑法知识点总结

学生体验刑法知识点总结 一、刑法的概念及作用 刑法是国家规定的人民赏罚的基本规范,是国家通过刑法对犯罪行为进行惩罚和预防的一项法律。刑法是国家权力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有力制约,是社会公共秩序的基本保障。刑法规范的作用主要包括预防犯罪、惩罚犯罪、保护人权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刑法所适用的基本原则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有在适用法律方面做到了公平公正,才能保证人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2.犯罪与刑罚的合法原则 刑法规定犯罪行为及其刑罚都必须有法律根据,即犯罪和刑罚是合法的。 3.罪刑法定原则 刑法规定了哪些行为是犯罪,对犯罪行为应当如何处罚,以及刑罚的种类和数额都必须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不许以消极的行为、思想和判断为标准。 4.刑事责任原则 刑法对刑事责任的设立,也是以共产党人的人畜共著的为前提和基本原则。对具体罪责使用必要措施的原则。即事实清楚,法律条文适用得当的到一种的刑罚设定。必须在通你除了必要对罪人做统筹精心的规划。 5.唯实罪刑合一的原则 刑罚应基于犯罪行为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犯罪行为和不同的犯罪分子采取不同的刑罚措施。 三、犯罪的构成要件和犯罪种类 1. 犯罪的构成要件 刑法规定了犯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行为、结果、主观方面。只有当这三个方面同时满足时,才能成为犯罪。 2. 犯罪种类 刑法规定了多种犯罪种类,主要包括违禁行为、危害行为、侵权行为、侵犯个人和社会公共利益行为。这些犯罪种类各有相应的刑罚措施。

四、刑法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1. 适用条件 刑法规定了犯罪行为和刑罚适用的条件,主要包括犯罪行为的主体、客体和结果,以及刑罚适用的主体、对象和方法等方面。 2. 适用范围 刑法适用范围主要包括国家领土和领空,以及国家管辖区域和领土管辖区域。在这些范围内,法律具有强制力。 五、刑法的适用原则和适用程序 1. 适用原则 刑法的适用原则主要包括平等权力原则、法律权威原则和人民权益保护原则等。在刑法的适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这些原则。 2. 适用程序 刑法的适用程序主要包括立法程序、司法程序和执行程序。在刑法的适用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 六、刑罚的种类和数额 1. 刑罚的种类 刑罚的种类主要包括主刑、附加刑和副刑等。主刑是指判决犯罪分子需执行的刑罚,主要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是指对主刑的补充,主要包括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禁止接近等。副刑是指对犯罪分子进行教育和改造的措施,主要包括逮捕监视、管制、社区矫正等。 2. 刑罚数额 刑罚的数额主要包括有期徒刑的年限、罚金数额、没收财产数额、教育改造年限等。刑罚的数额根据犯罪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确定,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七、刑法的适用实践和改革思路 1. 刑法的适用实践 刑法的适用实践主要包括刑罚执行、犯罪防范、社会教育和司法改革等。在刑法的适用实践中,必须及时研究和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改进。 2. 刑法的改革思路

刑法总论知识点归纳

刑法总论知识点归纳 刑法总论是刑法学的基础和核心部分,主要研究刑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制度,是刑法体系的总开篇。以下是对刑法总论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 一、刑法的概念和功能 刑法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权益而制定的法律规范。它通过规定犯罪行为和刑罚的种类、构成要件和适用原则,实现对犯罪行为的惩罚和社会治安的维护。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法无禁止性原则、责任追究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有罪推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法无功罪不立原则、法无过罚不加原则等。这些原则旨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提高刑法实施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三、刑法的法律关系 刑法的法律关系包括主动关系、正面关系、竞合关系、归责关系和补充关系。主动关系是指刑法主体对客体之间的法律关系;正

面关系是指刑事责任与刑事犯罪之间的法律关系;竞合关系是指同 时涉及刑事责任的法律关系;归责关系是指对同一犯罪行为涉及的 多个刑事责任的划分;补充关系是指刑法与其他法律制度之间的补 充关系。 四、刑法的构成要件 刑法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行为要件、客体要件、主观要件和结 果要件。犯罪行为要件是指犯罪必须具备的行为特征;客体要件是 指犯罪行为必须针对的对象;主观要件是指犯罪行为必须具备的犯 罪意图和过错;结果要件是指犯罪行为必须得到的结果。 五、刑罚的种类和适用原则 刑罚的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和管制等;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等。刑 罚的适用原则包括法定原则、个人化原则、适用性原则和限制性原则。 六、刑法的犯罪责任和刑事责任

犯罪责任是指犯罪主体对犯罪行为所承担的法律后果;刑事责任是指犯罪主体对犯罪行为给予的社会制裁。犯罪责任分为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以刑罚为主要内容,民事责任是以赔偿为主要内容。 七、刑法的特殊原则和制度 刑法的特殊原则和制度包括紧急避险原则、无罪推定原则、免除刑事责任原则、紧急情况遗弃罪限制原则、缓刑原则、宽大原则和认罪认罚从宽原则等。这些原则和制度保障了刑法的公正、人道和效益。 综上所述,刑法总论是刑法学学习的重要部分,它涉及刑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制度。掌握刑法总论的知识点,有助于深入理解刑法体系和刑事司法的运行,进一步提高刑事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水平。

刑法与刑事诉讼法

刑法与刑事诉讼法 引言: 在现代社会中,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作为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法律体系,对于构建公正、和谐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原则、适用范围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 一、刑法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刑法作为一门法律学科,旨在规范和约束公民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刑法的基本概念包括犯罪、刑罚、犯罪构成要件等。其中,犯罪作为刑法的核心概念,是指违反国家刑法规定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和法律责任性。刑罚则是指国家依法对犯罪分子进行的惩罚措施,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刑法的原则是刑法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法律性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犯罪事实与法定刑相适应原则等。其中,法律性原则要求刑罚的适用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不得任意扩大刑罚的适用范围。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的轻重应与犯罪的危害程度相适应,实现刑罚的合理化和公正性。 二、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刑事诉讼法是指规范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规则,旨在保障公民的诉讼权利和维护司法公正。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包括刑事诉讼、公诉、辩护等。其中,刑事诉讼是指通过司法程序解决刑事纠纷的过程,包括起诉、审判、执行等环节。公诉是指由公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要求法院对其进行审判。辩护则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行使的权利,包括自我辩护和委托辩护。 刑事诉讼法的原则是指刑事诉讼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规范,包括合法性原则、公正性原则、速裁性原则等。其中,合法性原则要求刑事诉讼的各项程序必须依法

进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公正性原则要求刑事诉讼过程中各方当事人应平等地参与,法院应公正、客观地审理案件。速裁性原则要求刑事诉讼应尽快完成,避免过度拖延和滥用诉讼权。 三、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 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犯罪行为和刑事诉讼程序。刑 法的适用范围包括了危害国家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的犯罪行为。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则包括了起诉、审判、判决和执行等程序环节。 刑法与刑事诉讼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益。在刑 法的应用中,要求法官依法审理案件,确保犯罪行为得到应有的惩罚。在刑事诉讼法的应用中,要求公诉机关和辩护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确保案件的公正审理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结论: 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作为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法律体系,在现代 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原则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只有深入理解和掌握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共利益。希望本文能够为学生们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促进他们对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学习和理解。

刑法概述了解刑法基本概念

刑法概述了解刑法基本概念 刑法是一门研究犯罪与刑罚的法律学科,是国家对犯罪行为的规范 和控制手段。它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法律工具。下 面我将对刑法的基本概念进行概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刑法。 一、刑法的定义和性质 刑法是国家将某些行为定义为犯罪,依法实施刑罚的一种法律规范。刑法是国家主权的具体体现,它的制定和实施旨在维护国家的法律权 威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和人权。刑法的性质是公法, 它是国家主权力的一种体现,与个人的私事无关,具有严格的法律效力。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有一系列的基本原则,基于这些原则,刑法能够在实践中运行 并发挥作用。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刑法原则: 1. 法定原则:刑法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即法律必须事先规定犯 罪行为和刑罚,不得追溯到事后立法。 2. 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是法定原则的具体表现,犯罪行为 和刑罚必须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3. 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原则:违法行为并不等同于犯罪行为,在法律 上有明确的区别。

4.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法规定的罪行与刑罚应当相适应,并符合 公平正义的原则。 5. 犯罪与刑罚的人性化原则:刑法应注重对犯罪人员的人权保护, 防止刑罚的过度和不人道。 三、刑法的基本构成要素 刑法有特定的构成要素,对于构成犯罪和刑罚的适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1. 犯罪构成要件:犯罪行为必须具备主体、客体、法定、非法和过 失的构成要件。 - 主体是指能够体现自主行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 客体是指犯罪行为的客观对象,包括人身、财产和社会公共利益等。 - 法定是指犯罪行为必须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 非法是指犯罪行为违反了法律的规定,是违法行为。 - 过失是指犯罪人犯罪时存在疏忽、鲁莽等失误。 2. 刑罚的构成要素:刑罚是一种国家对犯罪行为实施的惩罚措施, 具备以下构成要素。 - 主体是指能够对犯罪行为进行刑罚的国家机关,如法院、监狱等。 - 客体是指刑罚的对象,即犯罪人。

刑法的概念及基本原则

刑法的概念及基本原则 刑法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它规定了各种行为的刑事责任和刑罚,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下面将从概念和基本原则两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刑法。 一、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一门法律科学,它是国家权力的一种表现,通过刑事法律制度来调整和限制个人行为。它是国家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法律工具。 1.刑法的目的 刑法的目的是保护社会秩序、维护国家权威、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益,制止犯罪行为。 2.刑法的内容 刑法的内容包括犯罪的构成要件、犯罪的处罚种类和程度等。 3.刑法的特点 刑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法律强制性。刑法规定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法律底线,必须严格遵守。 (2)法益保护性。刑法的目的是保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个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益。 (3)违背刑法受到惩罚。刑法规定了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和刑罚,对违背刑法的个人进行处罚。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刑法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指导原则,体现了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价值观念和原则性要求。 1.非罪推定原则 非罪推定原则是《刑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即未经法院判决,任何人都不得视为有罪。这一原则以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要求国家依法进行司法审判,任何人只能在法院判决后才能受到处罚。 2.有罪推定原则 有罪推定原则是指一旦被法院判决有罪,被告人自己负有反证责任。这一原则是刑事法律制度中的一个普遍原则,对于确定犯罪事实具有重要意义。 3.法律禁止原则 法律禁止原则是指法律禁止任何违背行为的发生。依法严惩犯罪行为是刑法的基本使命,法律禁止原则保证了社会的公序良俗和公共秩序的稳定。 4.法律确定原则 法律确定原则是指对于刑法的内容和适用原则要有明确的规定。法律确定原则保证了司法的公正性和司法制度的稳定性。 5.法定主义原则

刑法概论了解刑法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刑法概论了解刑法的基本概念与原则刑法概论:了解刑法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刑法作为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了解刑法的基本概念与原则,对于我们正确理解法律、遵纪守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刑法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刑法的原则,并探讨其应用和影响。 一、刑法的基本概念 刑法是国家进行社会治安课题时采取的一种特殊手段,它关注的是犯罪行为的法律规范,明确刑事责任与刑罚的界限。刑法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律规范性。刑法是国家制定的正式法律,对于犯罪行为进行明确规定和划定,确立了犯罪与非法行为的法律标准。 2. 强制性。刑法对于犯罪行为实施强制约束,迫使犯罪行为者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3. 独立性。刑法相对于其他法律部门而言具有独立性,它有自己的法律原则、规则和程序。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1. 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最基本的原则,它规定了刑罚的制定与适用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进行,不能凭借个人意志或裁量进行随意操作。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1) 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事犯罪行为必须有明确的法律规范,才能形成刑事犯罪。也就是说,人们只有在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上才能负刑事责任。 (2) 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罚的种类、幅度和适用必须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只有依法规定的刑罚才能合法有效,法官不能随意自定刑罚。 2. 最大化原则 最大化原则是指刑法在保护社会利益和公民权益方面,追求刑事制裁的最大化效果。它的核心理念是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严厉地对犯罪行为进行惩处,形成有效的震慑机制。 3. 公正原则 公正原则是指刑法要求在法律适用和司法判决上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等罪等罚:同样的犯罪行为,应当受到同样的法律惩处。 (2) 独立公正:刑罚需要由独立的法官进行,以确保司法公正性。 (3) 公开透明:刑事诉讼应当在公开场合进行,确保公众监督和透明度。 三、刑法的应用和影响

刑法入门指南

刑法入门指南 刑法是研究和规范国家对犯罪行为进行惩罚的法律体系。它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法律工具。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刑法入门指南,帮助您了解刑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主要内容。 一、刑法的基本概念 刑法是国家通过立法机关制定的,用来惩罚并预防犯罪的法律规范体系。它规定了犯罪的构成要件、法定刑、刑罚数额、刑事责任等相关规定。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1.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刑法适用的原则是平等和普遍的,无论身份地位、社会背景、财富状况,法律对待每个人应当一视同仁。 2. 刑法无罪推定原则:任何人在法律面前都无罪推定,只有在经过合法程序并经法庭判决后,才能认定其有罪。 3. 罪刑法定原则:刑法规定的罪名及刑罚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不能随意扩大或变动。 4. 最低刑法原则:对于同一类犯罪,法律规定了最低的刑罚限度,刑罚不得低于最低限度。 5. 刑法法定与罪刑相适应原则:刑罚应当与犯罪的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相适应。

三、刑法的主要内容 1. 犯罪构成要件:刑法规定了构成犯罪所必需的要件,包括主观要 素和客观要素。主观要素是指犯罪的故意或过失,客观要素是指实施 犯罪的行为、结果和原因等。 2. 罪名与刑罚:刑法将犯罪行为分为不同的罪名,如盗窃罪、故意 伤害罪等,并规定了不同罪名的刑罚。刑罚种类包括有期徒刑、无期 徒刑、死刑以及罚金等。 3. 刑事责任:刑法规定了刑事责任的主体范围,包括成年人、未成 年人、精神病人等。同时,刑法也规定了一些免除刑事责任的情况, 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 4. 刑事程序:刑法规定了刑事案件的审判程序,包括侦查阶段、审 判阶段和执行阶段等。刑事程序旨在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司 法公正。 五、结语 刑法是一门重要而复杂的法律学科,它涉及到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法律原则等多个方面。本文仅为刑法的入门指南,希望能够帮助您对 刑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如需深入学习刑法知识,建议阅读相关法律 教材或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刑法基本概念整理

刑法基本概念整理 刑法基本概念整理 第一章:刑法的绪论 1.刑法:即一个国家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具体些说,刑法是掌握政权的阶级即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 2.广义刑法: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总称,包括刑法典、单行刑事法律和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附属刑法规范)。 3.狭义刑法:系统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刑法典。 4.刑法的渊源: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 5.刑法典:是以国家名义颁布的、系统规定犯罪及刑法的法律,是刑法的最主要存在形式。 6.单行刑法:国家以决定、规定、补充说明、条例等名称颁布的,规定某一类犯罪及刑罚或者刑法的某一事项的法律。 7.刑法的性质:内容上——(1)调整范围的广泛性,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秩序到公民个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都有所涉及(2)调整对象的特定性:针对最严重的违法行为 (3)调整手段的严厉性:刑罚是国家最严厉的强制方法 形式上——(1)刑法是基本法(2)刑法是实体法(3)刑法是公法 8.刑法的目的:就在于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护法益 9.刑法的任务:就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保护人民,打击敌人,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10.刑法的机能:就是刑法在社会生活中应当具备的作用,它是实现刑法目的和任务的手段。(1)保护法益机能(2)保障人权机能(3)规制行为机能 11.谦抑思想:就是不应当将所有的违法行为都作为刑法的处罚对

象,作为刑法处罚对象的只能是那些不得不予以刑罚处罚的行为。 12.刑法规范:是以禁止、处罚犯罪行为为内容的罪刑规范。(包括行为规范和裁判规范)如刑法规定有盗窃罪、遗弃罪,其中所蕴含的规范就是:不得盗窃、义务者必须抚养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 13.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典的组成和结构。我国刑法是采用编、章、节、条、款、项的结构来编排的。我国刑法典分为①总则②分则 ③附则。 14.刑法解释:是对刑法规定用语的意义进行说明,是赋予刑法规范特定含义的思维或者实践过程。 分类:(1)主体不同 立法解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刑法规定所做的解释 司法解释——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就审判和检查工作中具体应用的法律解释(2)方法不同 文理解释——亦称文意解释或者文法解释,是根据刑法条文的文词字句进行的字面解释。论理解释——指参酌立法背景、目的、沿革及其他相关事项,对刑法规定做逻辑分析,阐明刑法用语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 (当然解释)——指刑法没有明文规定的事项,但依事物属性、处罚目的以及当然的道理,推论刑法所没有明文规定的事项,但要在刑法规定适用范围之内。 (扩大解释)(限定解释) 刑法解释原则:(1)不能超出罪刑法定原则(2)文理解释优于论理解释(3)解释时必须注意条文之间的协调一致。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1.刑法基本原则:是指贯穿全部刑法规范、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意义,并体现我国刑事法制的基本精神的准则。 2.罪刑法定原则:法无规定不为罪,法无规定不处罚。 意义:是对罪刑擅断的否定,注重保护人权,实现刑事法治。 内容:(1)排斥习惯法(2)禁止绝对不定期刑(3)禁止类推(4)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