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论文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论文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艰难的活动过程。
我们只有在日积月累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才能提高阅读能力,才能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文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教学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阅读能力对学生的一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上好阅读课也成了每一个语文老师为之奋斗的目标,那么如何贯彻新的课程标准来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爱迪生有这样一句名言:“任何人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经过10年时间的训练,都可以有天才般的表现。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也曾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不例外,必须以培养兴趣为前提,使他们真正喜欢阅读。
1、利用名人“效应”,树立榜样。
榜样的作用很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经常讲一些名人名家如毛泽东、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以鼓励学生热爱读书,从中汲取知识。
2、以身作则。
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气氛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的进行阅读活动。
3、随机指导。
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范,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和精彩的语句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及时表扬,这样便会在学生中营造读书的氛围。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也尤为重要。
1.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
从表面上看,阅读就是眼睛看,实际上,阅读是一个处理信息的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有效的阅读要求小学生不仅用眼睛看,而且用心“看”,用嘴“看”、用手“看”。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论文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一、“课前说话”,重积累,培养习惯每天让一位学生进行“课前两分钟说话活动”,或背古诗或诵优美语段、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或谈点见闻、互通信息,阐述见解。
这种活动不仅能增加词汇的积累,还能促使学生在课外自觉地阅读。
古诗是祖国古文化的精髓,小学生记忆力强,经常背诵积累古诗,不仅可以吸收祖国优秀的古文化,丰富语言,还可以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营造良好的班级书香氛围为了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我在班级设立了图书角。
由于我校是农村小学,学生家庭经济都不是很宽裕,班上学生的藏书量极为有限,因此班级图书角的书一部分是学生自愿捐献出来暂时存放在班里的;另一部分是我带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的。
为了确保读书能有序、有效的开展,即要让每位学生都能看到书又不让图书丢失,我首先指导学生们给图书编号,然后民主选举出几位责任心强的学生做图书管理员,由他们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
另外我还巧妙地运用教室的墙壁、黑板来发布信息,引导学生阅读:如在墙壁上贴一些名人名言的条幅、学生字画和一些激励学生读书的图片等;在黑板一角开辟出“每日格言”一栏,每日一句,由学生轮流抄写。
学生经常处在这样充满书香的环境中,看看记记,耳濡目染,往往能感受到书海的浩瀚和读书的乐趣,从而形成跟书本交朋友的愿望。
三、通过课文或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情”是一切“行”的源动力,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应诱发其内因,从调动学生的情感入手:1. 利用读物本身调动学生的情感。
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因此,可利用读物本身优势,坚持从讲故事入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产生阅读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可逐步放手,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籍,如《安徒生童话选》、《成语故事》、《百科全书》等,或让学生自由选择书目,读他们感兴趣的书,了解最想知道的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大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大全篇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
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
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
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
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
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
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
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
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
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
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
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二、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1.指导预习,教方法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
如在教学《孔子拜师》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记号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
浅谈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劣。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阅读教学的重视。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又以对阅读教学的关注最多。
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注意趣味性生理学对兴奋问题的研究表明,当人们感到有趣时,便精神饱满,心情愉悦,脑垂体分泌活跃,新陈代谢加快,整个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提高,情绪处于积极状态,思维敏捷。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由此可见,兴趣是获益的先导,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他们的注意集中的持久性很差,所以在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必须变换不同的方式,适时运用领读、伴读、齐读、竞赛读、分角色读。
借助插图、录音、投影器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就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兴趣是人们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原动力。
要使学生有兴致读,产生想读的愿望。
教学中,我总会认真钻研教材,多为学生创设机会让他们尽情地朗读。
我对每个学生说,老师提的每一个问题,它的答案都能通过你的朗读找到。
当学生从不知到知之时,我总会及时送上表扬、鼓励。
当学生把知之转化成有感情地诵读时。
我常常会为他们的进步带头鼓掌。
这样,信心有了,胆子大了,兴趣就浓了。
二、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培养学生的个性《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培养学生个性。
既然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铺设了个性化的平台,重视个性化解读文本,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来思考,来判断,那就要重视学生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的个性。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论文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人的一生要读很多东西,大到名著,小到商品说明。
一个人的语文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也决定了他如何去运用这些他接触到的知识。
一句话,没有好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也就是一纸空文。
这种能力的培养要依靠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而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以教材为主、课外阅读为辅、有效地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学会怎样去读书,掌握自能阅读的本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是妇儒皆知的。
而今,许多大作家一谈起之所以”成名立家”,无不同声答道:那是得益于孩提时期多看了几本书。
可见,多读书能提高语文能力是古往今来人们的共同所见。
然而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也给了我一个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孩子们?岂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跨世纪人才?“新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
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时努力倡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甚至布置了一些读书任务,然而却时常遭遇尴尬,”老师,我家没有书可看。
”“老师,我不知道买什么书好。
”“老师,我忘了看。
”...凡此种种,一学期下来推脱课外阅读的理由积累了一大筐,而能坚持天天课外阅读的学生屈指可数。
针对此种现象,我常常在思索:在阅读教学中该做些什么呢?寻其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激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处于高度自觉状态,会以惊人的毅力去学习。
(一)介绍好书给学生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
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高年级的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
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优秀4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优秀4篇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
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要“加大学生阅读量,增加背诵篇目,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能够使学生的知识更丰富、视野更宽阔。
小学语文阅读课究竟应该如何开展,如何让语文阅读教学更具有效性,这是我们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探索的课题。
一、强化词句训练,提升阅读能力掌握一定的词句是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基础。
阅读文章时,要想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首先要理解文章中的词语与句子。
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来造句,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词语的理解、累积、运用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
在进行词句训练时,理解与运用要并重,注意学与用的结合。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说话与写作时积极使用所学的词句,让其体会到这些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与用法,语文教师还可以尝试让学生把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等进行变换,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开展主动阅读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学习,语文阅读课教师不能自导自演,而应更多地关注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比较差,我们要学会引导他们在交流互动中思索与发现,有意识地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
语文教师要为师生搭建好互动交流的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探究、感悟、体验、交流。
三、树立整体观念,促进整体发展四、启发学生质疑,调动其主动性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喜欢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我们要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敢于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对于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要学会主动查字典,查字典不能解决的再主动请教老师。
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字、词、句标出来,并提出来交流讨论。
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堂教学所提供的学习内容,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的需求,因此,以课堂教学为基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延伸到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浓厚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真正享受到读书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以课文为范例,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要使学生的阅读兴趣长久地保持下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关键。
因此,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必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知道了怎样去读,才能保持阅读的兴趣,使阅读成为自己人生中的一件要事,而不仅仅是一时的好恶。
(一)精读为主精读有两层意思:一是读得精细,“纤屑不遗”(叶圣陶语),二是阅读所得精粹,做到“发挥尽净”(叶圣陶语)。
精读是阅读的最高形式,是最有价值的阅读。
对有些课外读物,教师可指导学生精读,让学生细细品味、慢慢欣赏读物中的精彩片断,学习作者谴词造句的精妙,布局谋篇的技巧,以达到积累知识,掌握方法的目的。
对小学生而言,对教科书和教科书有关的书都应精读,如学习了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再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课内的古诗,又让学生自读课外同题材的一些古诗,或者熟读《唐诗三百首》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好做法。
(2)读写结合阅读的目的和成果都体现在表述之中。
如果学生不能用任何方式表达,如口头的、笔头的,就意味着阅读并未完成。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又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些说法都说明读书要动笔墨。
读写结合,就是把读书、思考和写作三者融为一体,在实践中可具体指导学生用下列方法进行读写结合,圈点:在读物中画不同的符号表示阅读的情况;批注:即在书头书边写出简评,或赞成,或疑问,三言两语,要言不烦;摘录:将书中的好词佳句摘抄在卡片或笔记本上;读书笔记:将自己读书的体会、收获写下来。
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几种方法交替使用,“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总之,教师要让学生养成一读书就拿笔的好习惯,学生在阅读时边读边记,有助于集中读书时的注意力,克服读书时的随意性,学生阅读时手脑并用,更能加深对读物的理解。
小学生(高段)课外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培养
小学生(高段)课外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培养关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培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课外阅读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丰富孩子们的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但是,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和兴趣,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首先,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和兴趣,要从家庭做起。
家庭是小学生学习的第一课堂,父母应该作为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为孩子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每天进行一定时间的课外阅读,为孩子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给予孩子适度的阅读自由。
此外,家长还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展开有趣的讨论,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极为重要的,父母可以给孩子树立一个积极的阅读榜样,自己多读书,给孩子留下良好的印象。
其次,学校在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和兴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校可以将阅读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定期组织阅读活动,设立奖励制度激励学生参与阅读。
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起丰富的图书馆资源,提供各类图书供学生借阅。
学校可以组织阅读俱乐部或者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可以与同学们分享读书的乐趣。
此外,学校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该多鼓励学生阅读,布置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作业,让他们在课后有更多的时间来读书。
另外,社会也应该加强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关注和支持。
社会各界可以举办一些阅读推广活动,如开展阅读比赛、举办读书会、组织作文比赛等,为小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示阅读成果的机会。
此外,社会还可以设立一些阅读奖项,为小学生提供一定的激励和动力。
同时,社会也应该加强对图书馆和书店的建设和支持,提供更优质的图书资源供小学生借阅。
最后,小学生本身也应该主动参与到课外阅读中来。
他们应该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认识到阅读对自己的重要性。
他们可以设立一个阅读计划,每天安排一定的阅读时间,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
他们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年龄和兴趣的书籍,不断拓宽自己的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精选8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精选8篇)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是儿童学习的启蒙阶段,小学阶段养成的阅读习惯和学习方式对于学生之后整个人生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语文教学作为我们的母语学科不仅承担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读书识字的重要责任,更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
下面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8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摘要:在新课改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也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此,教师必须要创新和优化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以加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本论文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研究切入点,对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培养;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概述在新课标下,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阅读理解能力。
在核心素养要求下,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必须要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即:理解能力、感知能力、鉴赏能力和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情感等;2.思维发展能力。
在核心素养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要借助阅读和交流等途径,全力加强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3.文化感受能力。
鉴于语文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学习过程中,应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理解社会、完善人格、丰富人生的目的,通常还应充分发挥其审美教育功能,引导学生感受文化,提升审美情趣;4.语言表达能力。
在核心素养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要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生应用准确的语言、意思和情感进行表达,与他人进行交流等。
二、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1. 明确阅读教学目标在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教学目标存在较大的偏差,甚至部分教师为了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常常忽视了阅读教学目标这一环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7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7篇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阅读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知心理倾向,是学生研究的强大动力。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对象是否感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动机和研究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以兴趣为导向,设计有趣的教学环节,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
对于小学生,我们可以采用故事、游戏、多媒体等方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形象性,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研究《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的特点,向学生展示桂林山水秀丽风光的图片、视频和音乐,营造如诗如画的优美情境,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与优美。
这样的教学方式比枯燥的讲解更有吸引力,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展开阅读活动。
学生有了阅读的激情和动力,更能够突破文字的限制,产生更多的个性化见解,为个性化阅读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调动学生生活阅历,让学生形成独特感悟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每篇文章都不仅仅是文字的简单堆砌,它背后还包含着作者真挚的情感、智慧和心血,是作者对生活的再加工和再创造,是作者生活的真实写照。
要想让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就需要教师唤醒学生对生活的回忆。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研究方式,都有丰富多彩的心理世界和情感世界,这些差异性是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的重要资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参观博物馆、观看电影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2.差异化教学,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例如,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分级阅读、绘本阅读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升阅读能力。
3.多元化教学,提高阅读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多元化教学策略,提高阅读效果。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论文
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摘要: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还要运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阅读,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扫除“阅读难,难阅读”这一“拦路虎”.关键词:阅读教学培养兴趣注重方法提高能力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阅读可以说是一个人生存所必备的本领.同事们常说:“作文难,难作文,”但我觉得:“阅读难,难阅读.”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可以说是与作文教学齐驱并驾的“拦路虎”,对语文教学来说也是一大障碍.通常一篇小小的短文令老师难教,学生也是头痛不已,解决的方式只不过是看一看,想一想,写一点罢了.这种情况,显而易见地暴露了我们语文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究其根源,不是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而是我们平时忽视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才造成了今天学生“阅读难,作文更难”的局面.为此,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可以说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呢一是抓住上课伊始的有利时机,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精彩的开场白或话题引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之进入最佳状态,为整堂课拉开序幕.二是以和谐的课堂气氛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情感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时刻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氛围,充分满足学生叙述的愿望;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三是运用多媒体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强气氛,铺设场景,组织讨论、辩论、看图说话、分组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四是适时强化学生成功的喜悦感,巩固兴趣.教师要特别注重让学生体会成功感,因为成功越大,兴趣越大,动力越大.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一点成功,他们也会像成人完成了一个重大科研项目一样感到高兴,继而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获得巨大的内驱力,驱使他们向着进一步的成功迈进,从而形成稳定而持续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尽量多地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感受到努力的价值.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就要营造浓厚的读书环境和氛围.教师要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使图书室切实为学生服务,提高学校图书室的利用效率.可与图书管理员沟通,定期分班级开放学校图书室,鼓励学生借阅图书,开展读书竞赛活动.如把一周的每一天都按年级分班安排出来,争取每一个班每一周至少到图书室看借阅一次书.另外,还可发动家长帮助和指导子女购买一些合适的图书并制定好读书计划,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这样,小学生处在浓厚的读书环境和氛围中,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地寻找阅读材料,然后就兴致勃勃地阅读.2、推荐课外阅读内容.当同学们课外阅读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后,如何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向他们推荐好的课外读物,帮助他们选择适合的课外书显得异常重要.为学生选择和推荐书籍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如以下几种:一是结合课堂教学选择推荐.老师可根据节选的课文或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向学生推荐读物.如唐诗三百首、安徒生童话,还有一些革命人物故事等.也可推荐与课文体裁相同的读物.二是结合年龄特点选择推荐.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识字少,阅读能力低,但富于幻想,可以多给他们推荐内容短浅的童话、寓言、儿歌等.小学中年级的学生知识面有所扩大,阅读能力有所增强,就可以推荐一些革命故事、儿童小说、科幻故事、儿童诗歌等,如十岁的蒋方舟写的打开天窗、崔峦老师教你阅读、小学生必读佳作、少儿百科想和做、上下五千年等等.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的阅读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活知识进一步扩充,就可以给他们推荐一些历史故事,反映现实生活的散文、小说,同时,还可以推荐一些社会、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等.3、培养学生必要的课外阅读能力 .由于时空的距离,当今少年儿童对中国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革命等历史都比较陌生.课堂上教师有限的介绍也只能让学生“云里雾里”、不能达到“人同此心”的境界.不少教师在上完马背上的小红军、金色的鱼钩这类课文后,都觉得学生的思想境界不能达到预定的高度.课后,教师可充满感情地说:“你知道多少生命、多少英魂,为了革命、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被这茫茫草地吞噬吗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上又有多少感人的故事等着我们去读啊同学们,行动起来吧”这番激励性的语言一定会激发学生再探究的欲望.学生会利用图书馆、历史文化博物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去寻找红军的足迹,更加真切地感受英烈忠魂舍生忘死的精神品质,能更深地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班会课时间举行读书报告会、英雄事迹介绍会、英雄事迹网络图片展览等,提供交流的平台.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更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三、运用不同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1、训练学生掌握各种基本的阅读方法.阅读有范读、领读、讲读、朗读、默读、背诵等.范读是给学生阅读做示范,激发学生的摹仿兴趣.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老舍的草原,在大家朗读课文的句子时,不同的学生朗读的语气也是不一样的,于是采用范读,我读好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喜欢读了,就会读了.另外,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背诵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读写能力和发展记忆力.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文章的长短可以采用整体背诵如诗歌、短文和分步背诵长的课文,调动学生背书的积极性.课后,教师还可以开展背诵、诗歌朗诵会、读报等比赛,看哪个学生的课外知识最丰富、了解得最多,并对了解最多的学生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通过教给阅读方法,运用阅读比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强化了学生良好的范文背诵习惯,锻炼了他们的记忆力,并逐步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2、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变换方法阅读,并从阅读中不仅养成眼到、口到、心到的基本方法,还要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点、画、记的习惯.要求学生从小形成认真读书的习惯,做到在读中求知,在读中求解,逐渐养成初读—细读—深读—熟读的好习惯.让他们在阅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作者的思路、写作方法和课文中心,借鉴写作技巧,还可以指导学生速读—回读—精读—背诵.如文章较长,可采用先“速读”,大概了解主要人物和事件,再根据课后的作业或老师的提问进行“回读”,反复阅读疑难部分,从中找出答案.文章中写得精彩的段落,让学生仔细阅读,反复地“精读”,并从中读出味道,读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背诵”.总之,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广大学生的一个全新的学习领域.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并积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论文]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
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身。
科学研究也表明,孩子的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总阅读量的四五倍,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一个人拥有的词汇量和他的智商成正比。
大量阅读是提高孩子能力,发展孩子智力的重要途径。
新的课标改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要求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
可见,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至关重要。
下面,我对儿童的阅读习惯培养谈谈自己一些粗略想法,希望能起抛砖引玉作用:1、布置阅读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阅读也是一样的。
当一个人置身于浓厚的书香氛围中,阅读的兴趣也会被激起。
因而,我们可以从布置阅读环境着手。
第一、我们可以利用学校为每个班级定制的图书柜,来摆放学校发给班级的一部分图书,也可以动员每一个学生带一本共享图书来放在书架上,作为流动图书,我们可以在上面贴上醒目的大字“书虫吧”,让孩子能每天和课外书为伴。
第二、让孩子收集一些有关阅读的名人名言张贴在教室的墙上;制作小书虫爬行榜,让孩子能看见自己的读书脚印;张贴孩子摘抄的精彩句段及优秀作品,进行阅读成果展示;可以利用黑板报进行好书介绍等等。
第三、我们可以和家长沟通,让他们在家里为孩子布置简洁实用的小书房,适时添置一些课外书。
2、创设阅读时间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145万字以上,这一数据需要我们很好去落实----为孩子创设课外阅读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我们可以利用教师在家长心目中的威信,把读课外书作为作业布置下去,让家长和孩子一起看书,确定“亲子共读”时间,可以用读书表格来呈现。
第二、可以利用晨读和午读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如在晨读时间里,你已完成课内阅读任务就允许你去阅读课外书,也可以规定午间20分钟进行课外阅读。
这样就不愁没有阅读时间了。
有人做过实验并已经证明,坚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一天只需阅读20分钟,一年就可以轻松读完50本书,小学6年就可以读完300本书,这样的话,还要担心那145万字的阅读量吗?3、创设宽松氛围读什么样的书,应该尊重孩子,以学生“自主选择”为主。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摘要: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更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作为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8-090-001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不同学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的要求,对于小学生而言,从一、二年级的不少于5万字,到五、六年级的不少于100万字,可见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是无法满足学生阅读需求量的,更不用说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了。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
只有当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的需求。
阅读是“无我的回响交流过程”,只有当读者真正地走进书本,才能体会到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真谛。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尽力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能愉快地进行阅读,读他们想读的书,学他们想学的知识。
1.选择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书籍组织阅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由于识字不多,因此,我们可为其选择含有半图半字的浅近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等课外书进行阅读。
这种类型的课外书,可以将抽象的文字转化成直观的图像,让学生能借助图片来进行内容理解,简单易懂,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中年级学生则可多阅读那些文字兼美的叙述性作品和优美诗文进行阅读。
而到了高年级,则可以在中年级的基础上再多选择一些文学作品、科技作品、浅近的议论文、文言文进行阅读。
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和生活积累,重要的就是运用它们来读懂作品,享受阅读后的获得收获的快乐。
2.给予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想看的书本阅读需要空间,学生需要自由选择权。
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我们要尽量减少对学生束缚,让学生有选择适合他们胃口的读物的权利,这样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形成,更有助于学生各方面的知识的摄入。
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艺术论文
浅谈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艺术摘要:“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整体优化语文教学起着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注重课外阅读和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要培养阅读兴趣,让兴趣成为好老师。
其次要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
再次要交流阅读体会,让学生有收获感、成就感。
最后要养成阅读习惯,让习惯成为好伙伴。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缺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4-0259-0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整体优化语文教学起着重要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开展课外阅读还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从小在他们心灵上播下决心攀登科学高峰的种子。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注重课外阅读和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一、培养阅读兴趣,让兴趣成为好老师朱自清先生认为:必须使阅读者对作品有阅读兴趣,才能完成阅读任务,达到阅读目的。
叶圣陶老先生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动力。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就应努力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营造氛围和想象空间,感受阅读趣味在教室张贴激发人奋进的读书标语、名言警句、格言、挂图等,营造读书氛围。
让学生感受“书中自有成才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知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论文一、实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重要性及意义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初步学习阶段,在此过程中一定要为学生打好学习的基础,因为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受到新课改的影响,为了满足相关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阅读以及阅读知识储备水平,单一的依靠语文课本教学已经远远达不到预期目的。
因此,开展语文拓展阅读教育则成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及知识储量的必然路径。
1、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想要学好小学语文知识,就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开展拓展阅读教育期间,其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课外知识补充形式,在教育时要使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让阅读教育变得充满活力与趣味性,从而获得小学生的喜爱与欢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还能够帮助学生增加知识储量,为其培养好的阅读习惯。
2、帮助学生丰富了语言的积累开展语文阅读教育,能够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增长小学生的见识,增强小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通过语文阅读拓展训练,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数量,并进一步改善学生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
因此,这有助于小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教学工作出现的问题小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接触课本获取相关知识的。
所以学生的阅读知识获取途径受到限制,这将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另外,由于小学生好玩天性的存在,很多学生都对枯燥的教学方式、无趣的阅读课等不敢兴趣。
因此,这就导致了我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工作效果不佳。
以下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谈:1、阅读面不宽课程前夕,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多数是以语文课本为教学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得不到语文阅读空间的扩展及内容的更新,从而影响了学生语文阅读知识的积累,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化,使学生的语文水平也随之受到影响。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论文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是一种以语言符号媒介,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包含有丰富的、超现实生活内容的活动,会让阅读者的语言系统发育得更好,会让其智力背景更为丰富,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语言和表达系统,并在人生感悟中,读有字书,识无字理。
我国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文字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如果学生对课外阅读没有兴趣,是很难达到这个要求的。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不仅是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减轻学习负担的有效手段。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对阅读有兴趣,就为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不会感到负担过重。
因此,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
怎样才能使农村小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课外读物的选择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课外读物的选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就要选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古诗等。
这些课外读物贴近学生实际,便于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读懂,能读懂就有收获,有收获就有成功的快乐,学生就会感兴趣。
小学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好表现,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教师可以向他们推荐《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哈利·波特》、《拇指牛》、《魔法学校》等儿童文学的经典。
小学高年级学生,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有利契机,由课内带动课外阅读,教师可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作家及其代表作有关的奇闻轶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去更多地了解有关知识。
如学了《井阳岗》,教师可引导学生去看《水浒传》;学了《草船借箭》,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了《猴王出世》向学生推荐《西游记》;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推荐学生看《安徒生童话》等等。
另外,教师可以向他们的推荐阅读经典名著,如《唐·诘科德》、《约翰·克利斯多夫》、《绿野仙踪》、《狐狸列娜的故事》、《爱的教育》、《神笔马良》等等。
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论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小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使他们“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关键词:熏陶;感染;兴趣;实效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7-196-01阅读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语文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长期以来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关于阅读能力的考查越发受到重视。
而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小学生学语文,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于以后的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语文课标极力提倡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要让学生有—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把他们引向书海,我们教师要像牧羊人一样,把他们带到最肥沃草地上,让他们尽情地享受。
一、教师率先垂范,熏陶学生如果教师是个不爱读书的人,怎么会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来呢?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教师首先要喜欢阅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贫瘠的阅读,使教师在专业知识上无法进取。
因此,教师首先要阅读教育专著,养成坚持阅读的良好习惯。
其次,作为语文教师,扎实的语文功底与人文底蕴也离不开大量的阅读。
这样,就能让学生从你的言谈举止中感受知识的魅力。
再者,教师要阅读学生爱读的书籍。
了解学生所读的书,知道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书籍,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和他们一起阅读,再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指导或推荐阅读。
然后进行交流。
也只有这样,在与学生交流读书感受的时候,师生才会有“共同语言”。
二、营造书香校园,感染学生。
建立班级图书角。
这是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
每个学生的书可能很少,我们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收藏的图书存入书架中,组织学生交流借阅。
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论文(共18篇)
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论文(共18篇)篇1: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实施有效的课外阅读必须了解和遵循小学生阅读心理;激发和驱动小学生阅读需要;引导和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和优化小学生阅读习惯。
书既是益友,更是良师。
读书可以使学生的各项素质得以完善与发展。
因此,笔者以为,必须加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小学生学会阅读,成为学习的主人。
现结合笔者多年来开展阅读教学和阅读指导的工作经历、成效及个人感悟等,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试做如下探析。
一、语文阅读的意义及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这就告诉我们:阅读的重要意义在于:不学会阅读,我们如何在信息量急剧膨胀的信息时代去获取有价值的内容?没有阅读,从古至今一切科学的论断、经典的美文、精辟的思想如何被我们吸收并发扬光大?不重视阅读的教学,一切该具备的阅读能力又如何被学生掌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二、提高阅读有效性的途径(一)了解和遵循小学生阅读心理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的输出要以“学”的回馈为依据,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动用和协调学生的各种心理机制以提高其学习效率。
小学生处于学龄初期(7岁到12岁),该年龄期的学生一般说来很乐意并很有兴趣去掌握新知识、技能和技巧,他们渴望学会阅读,他们在认识中的特点,表现在感知上有较强的情感性,有插图的书,教师的描绘性语言,都能很快引起他们的反应。
他们最先识记的并不是最本质的'东西,而是对他们产生最深刻印象的东西。
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们逐渐形成一些正确的社会情感(如爱国、崇尚勇敢、乐于助人等),并以此来评价作品、评价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论文
概要:学生通过广泛阅读,享受了其间无穷的乐趣,课外阅读兴趣与日俱增。
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教师必须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与书为友,并且在阅读中学到方法、知识和技能,在阅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道德修养。
小学语文教学要特别关注文本语言的表现力,引领学生在一字一词一句,甚至
一个标点的符号、比较、揣摩中积淀语感、培养语感,获得审美体验,提高鉴赏能力。
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十分有限,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短暂的语文课堂中穿
插一些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们,然后告诉他这是老师看书的收获,学生自叹不如;笔者再用一些带有激将的语句使学生“不甘落后”;借机鼓励学生利用中午的时间,到阅览室看书,看完后互相交流内容和收获。
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我给学生讲了主人公成长的故事,为复兴中华的雄心壮志,顽强拼搏的精神等。
还告诉学生这是笔者小时候看课外书得获悉的知识。
并且,笔者相信他们也能从阅读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中午,笔者发现学生热情高涨地坐到了阅览室,用心地看起书来。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学生是有灵性的生命个体,他们对课文中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感受,并鼓励学生养成说出自己感受或体会的习惯。
同时,为他们提供交流的平台并对学生的观点做出多元化的科学的评价。
如,教师读学生评,学生读教师评,学生读学生评,自己读自己评;评价的语言富于变化而且情趣化,可以巧妙结合课文内容赞赏或委婉地提示。
一个评价给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并使学生成功的喜悦,对阅读的兴趣也更浓了。
一、给予选择的空间激发兴趣
琳琅满目的书籍世界,总有一类喜欢的书籍。
不管是有着较高文学价值的名著,还是一笑而过的幽默;不管是洋洋洒洒上万字的小说,还是一句简单的生活感悟;甚至可以不管是文字,还是图画。
只要内容健康,学生喜欢看,都给予支持。
只有拿起书本看了才能真正体会到书的魅力,感受到读书的可爱,才有能产生兴趣的可能。
例如,笔者任教五年级的语文,开始时笔者对他们平时的阅读量做了一个调查,结果发现他们的阅读量远没有达到小学生该有的要求。
为了让他“达标”,笔者准备要给他们恶补一番。
于是,利用活动课,把他们带到阅览室。
为了给他们提供更多的阅读时间,每次,笔者都会把书给他们选好。
几次后,有些学生怯生生地向笔
者提出不愿意看书,要在教室做作业的想法。
笔者正为他不了解自己的苦心而想生气批评时。
有一个学生轻轻地冒出一句:“这些我读不懂!”听了他的话,笔者意识到自己“包办”的错误。
于是,笔者马上改变了策略:找你们自己喜欢的书来看。
结果,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一个人提出不看书的要求,而且每次都争先恐后地往阅览室跑。
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
二、创设阅读的时间激发兴趣
阅读不是完成一项或几项任务,而是形成一种习惯长期地继续下去。
一种习惯
的形成要较长时间。
但是,小学生的时间观念不强,往往不能合理安排好课余时间。
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们的及时督促指引。
如,要求学生在家设立“星星伴我读”时间,要求学生在每一个有星星的夜晚,都要读半小时以上的课外书。
把星星想象成老师和同学的眼睛,时刻关注着。
在校除了设立晨读时间,保证每个学生在每一天有30分钟的阅读时间以外,笔者还利用附近学生中午早回校的习惯,组织学生到
阅览室看书,每天中午开放30分钟,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
每周一节阅读课,
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到阅览室阅读,以此创设充足的阅读时间。
三、提供展示的舞台激发兴趣
分享成功的喜悦是一件十分高兴的事情,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而让他们跟同学分享自己阅读的收获更能使他们信心满满,欣喜万分。
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己阅读成果的平台,让每一个学生从展示中获得自信,爱上阅读。
展示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1.帮扶中展示。
同一年级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高有低。
有的可以读懂名著;有的只能看懂名言警句;甚至有的只能看图画。
这样的结果会导致阅读能力不强的学生失去信心,挫伤了阅读的积极性。
因为,没有人愿意自己永远停留在比别人低一级的位置上。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一帮一”的形式,让部分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和能力差的学生成为“阅读伙伴”,一起阅读。
这样不仅给阅读能力好的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还带动了能力差的学生;2.演、讲中展示。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同样,给孩子一个展示的舞台,每一个孩子都是最好的演员。
例如,“演我最喜欢的角色”——把自己读到的故事中最喜欢的主人公演出来。
“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小小辩论赛”等。
每隔一段时间,组织学生把自己课外读过的内容用表演或讲故事比赛的形式在班上交流,并评选出优秀;3.成果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进行积累指导,每两周一次,对他们积累的东西拿到班上来进行交流,大家共同欣赏彼此的成果,相互学习,交流阅读带来的喜悦;4.作品展示。
让学生把自己的较好的读书笔记、体会、作文等,粘贴在展示栏上,让同学们学习。
学生通过广泛阅读,享受了其间无穷的乐趣,课外阅读兴趣与日俱增。
总之,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教师必须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与书为友,并且在阅读中学到方法、知识和技能,在阅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