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第五单元 五、恶乎往而不可 含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 谓 德 不 形?”哀公又问:“什么叫德不形呢?”

曰:“平者,水停之盛也。 其可以为法也, 内孔子说:“平是水静止的极点。它可以作为法则,内心

保 之 而 外 不 荡 也。保持极端的平静就不被外在的事物摇荡。⎣⎢⎡⎦

⎥⎤盛:极点、顶点。其:代“平”。之:代平静。 德者,成和之 修也。德 不 形 者, 物德就是培养内心的纯和。养成这种德而不显露的人,人们

不能离也。”离不开他。”⎣⎢⎡⎦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形:表现、显露。物:众人。 哀 公 异 日 以 告 闵 子 曰:“始也,后来有一天,哀公把这些告诉闵子并对闵子说:“起初,

吾 以 南 面 而 君 天 下,执 民 之 纪 而 忧我凭借面朝南的君位统治天下,执掌管理百姓的纲纪而担忧

其 死,他们的死亡,⎣⎢⎡⎦

⎥⎤以:前一个是介词“把”,后一个是介词“凭借”。而:前一个是表修饰的连词,后一个是并列连词。 吾自以为至通矣。今 吾 闻 至 人 之 言,恐 吾 无我自认为最通达了。现在我听了圣人的言论,担心自己没有

其 实,轻 用 吾 身 而 亡 其 国。这样的实名,轻易使用我的躯体而使自己的国家陷入危亡。

吾与孔丘,非 君 臣 也, 德 友 而 已 矣!”我和孔丘,不是君臣的关系,而是以道德相交的朋友啊!”

⎣⎢⎡⎦

⎥⎤恐:恐怕,担心。其实:这样的实名;其,指代“通达”。轻:轻易、随便。亡:使动用法,使……危亡。

对应学生用

书P105

1.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

[评析] 现在完全把天地看成大炉子,把造物者看成造诣极高的铁匠,那到哪里去(变成什么)不可以呢!

庄子认为道是宇宙产生的本源,是万物的主宰和宗师,人要能够顺应死生,顺化而游,在陷于人生绝境的时候,靠内在的精神力量的培育自解倒悬之苦,实现人生的突围。

2.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评析] 平是水静止到了极点的结果或状态。它可以作为法则,内心保持极端的平静就可以不被外在的事物摇荡。德就是这种内心纯和的培养。养成这种德而不显行迹的人,人们离不开他。

人在生命中遭遇的苦难和身体所受的折磨都是无足轻重的,我们的内心都应不为所动,加强自身修养,充实自己内心的“德”,养成任何外物都无法摇荡的内心的纯和,这样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平和、快乐、充满生机。

3.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谓县解也。

[评析] 合乎时,顺乎理,均安然处之,哀乐就不会进入内心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解除倒悬之苦。

这句话是说,活着的时候,要把握现有的时间,现在就是价值。要死的时候也不要有留恋,这都是自然本来的变化,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应自然而已。只有这样做,才能哀乐不入于心。

对应学生用书P106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尻(kāo) 曲偻(lóu) 句赘(jù)

B .有沴(zhěn) 跰( xiān) 鸮炙(xiāo)

C .怛化(dá) 镆铘(yé) 蘧然(qú)

D .眴若(xún ) 刖者(yuè) 偷窥(kuī)

解析:A 项,句:ɡōu;B 项,沴:lì;D 项,眴:shùn。

答案:C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孰能以无为首以神为马

C. D.⎩⎨⎧ 四人相视而笑彼近吾死而我不听

解析:A 项,身体、形体;显露,表现。B 项,均为介词,把。C 项,介词,比;介词,对于。D 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 )

A .其妻子环而泣之

B .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

C .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铘!”

D .恐吾无其实

有圣人虚淡的心境,我有圣人虚淡的心境却没有圣人明敏的才气。我想用虚淡的心境来教导他,恐怕他果真能成为圣人呢?(即便)不是这样,把圣人虚淡的心境传告具有圣人才气的人,应是很容易的。我还是持守着并告诉他,三天之后便能遗忘天下;既已遗忘天下,我又凝寂持守,七天之后能遗忘外物;既已遗忘外物,我又凝寂持守,九天之后便能遗忘自身的存在;既已遗忘存在的生命,而后心境便能如朝阳一般清新明彻;能够心境如朝阳般清新明彻,而后就能够感受那绝无所待的‘道’了;既已感受了‘道’,而后就能超越时间的界限;既已能够超越时间的界限,而后便进入无所谓生、无所谓死的境界。灭绝生命的东西没有死,产生生命的东西就没有生。作为事物,

‘道’无不有所送,也无不有所迎,无不有所毁,也无不有所成,这就叫做‘撄宁’。撄宁的意思,就是不受外界事物的纷扰,而后保持心境的宁静。”

南伯子葵又问:“你偏偏是怎么得‘道’的呢?”(女偊又回答)说:“我从副墨(文字)的儿子那里听说的,副墨的儿子从洛诵(记诵)的孙子那里听说的,洛诵的孙子从瞻明(目视明晰)那里听说的,瞻明从聂许(附耳私语)那里听说的,聂许从需役(勤行不怠)那里听说的,需役从于讴(吟咏领会)那里听说的,于讴从玄冥(深远虚寂)那里听说的,玄冥从参寥(高旷寥远)那里听说的,参寥从疑始(迷茫而无所本)那里听说的。”

对应学生用书P1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