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康复中国专家共识》(2021)主要内容(全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康复中国专家共识》
(2021)主要内容(全文)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致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目前,治疗心房颤动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消融手术,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控制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和进行多学科综合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心房颤动患者的心脏康复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和途径。在综合康复计划中,我们需要制定个体化的心脏康复处方,以达到以下目标: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减少复发,促进心脏结构和功能恢复,控制心室率,预防并发症,降低住院率及致残、致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康复内容包括进行心房颤动相关评估、制定药物、运动、营养、戒烟限酒、心理与睡眠管理处方、进行患者教育和随访等。
目前已经开发了多套心房颤动的综合管理系统。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显示,与常规照护相比,心房颤动综合管理使心血管住院和心血管死亡的复合终点均降低,且成本/效益比良好。
因此,心房颤动康复管理团队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这个团队
由心内科心脏康复医师为主导,联合多个专业人员组成,形成团队决策。同时,建立心房颤动随访制度及医疗健康档案,构建基于可穿戴设备的心房颤动电子医疗决策管理系统,以提高患者依从性等。
除了心脏康复,药物治疗也是治疗心房颤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抗凝治疗是其中的一种,可以有效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
中国AF共识建议,对于没有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NOAC)禁忌的患者,首选NOAC或华法林抗凝。对于长期使用华法林且掌握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管理技巧的高依从性AF患者,可继续应用华法林。
针对慢性持续性AF患者,中国AF建议推荐宽松心室率(静息心率<110次/min)作为心室率控制的初始心率目标。
对于频发阵发性AF患者和经临床评估适合进行复律治疗的持续性AF患者,节律控制是主要适用的治疗方法,旨在减少AF复发和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
危险因素控制对于预防AF也至关重要,建议进行AF的
上游治疗,包括严格进行危险因素的控制,进行综合管理,最大程度改善预后。
对于AF患者的运动康复,需要进行细致评估,确认无运
动康复禁忌证后,需签署运动测试知情同意书。绝对禁忌证包括心肌梗死或其他急性心脏病发病2d内、不稳定性心绞痛、
引发症状或血液动力学障碍的未控制的心律失常(包括AF)、心力衰竭失代偿期等。
和睡眠管理的重要性
心理干预和睡眠管理对于AF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复发都具
有重要的作用。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睡眠管理可以改善睡眠质量,降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睡眠障碍对AF的影响。
二、心理干预的方法
心理干预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药物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可以帮助患者调整不良情绪、改善心理状态。
三、睡眠管理的方法
睡眠管理的方法包括建立良好的睡眠环境、规律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等刺激物的摄入等。此外,对于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睡眠障碍的患者,应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
第七部分AF患者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控制AF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凝药、心律药、心率控制药等。
其中,抗凝药是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关键药物,包括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等。心律药和心率控制药可以控制AF的发作和心率,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总之,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应按时按量服药,并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药物治疗也需要与其他治疗手段(如心理干预、运动处方、膳食指导等)相结合,综合治疗AF。
AF患者常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生活质量下降、焦虑和抑
郁情绪等问题。为了进行心理测评,我们建议使用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患者健康问卷9项(PHQ9)和广泛焦虑问卷7项(GAD7)三个量表相结合,以便快速方便地评估患者的状况。对于评估结果提示为重度焦虑抑郁的患者,建议进行精神专科会诊或转诊精神专科治疗。对于评估结果为轻度焦虑抑郁的患者,特别是伴有躯体症状的患者,心脏康复专业人员可以先进行对症治疗,包括正确的疾病认知教育、运动治疗和抗抑郁药物对症治疗,推荐首选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和苯二氮类药物。
在处理睡眠障碍时,我们需要注意确定睡眠障碍的原因,同一患者可能有多种原因。这些原因包括心血管疾病各种症状所致的睡眠障碍、冠状动脉缺血导致的睡眠障碍、心血管药物所致的睡眠障碍、心血管手术后不适症状所致的睡眠障碍、因
疾病发生焦虑抑郁导致的睡眠障碍、睡眠呼吸暂停以及原发性睡眠障碍。为了改善睡眠,我们需要了解患者的睡眠行为,使用认知行为疗法纠正患者不正确的睡眠障碍认知和不正确的睡眠惯。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正念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等来改善睡眠。在急性期,如果患者出现睡眠障碍,我们应该尽早使用镇静安眠药物,但是需要注意短程、足量、足疗程的原则,用药顺序为苯二氮类、非苯二氮类以及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
在进行物理康复治疗时,我们可以采用耳迷走神经刺激疗法、自主神经再平衡疗法等方法。低强度的迷走神经刺激可以明显降低心脏自主神经节丛的放电频率和振幅,增加AF阈值,降低AF诱发。此外,我们还应该重视中医康复疗法的应用,
如针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