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水质评价研究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水质评价研究现状
水质是指水中各种化学物质和微生物的含量、质量和组成状态,是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的综合反映。水质评价是对一定时间内水体的各项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指标进行分析、测定并进行分级,以评价水体是否具备特定用途的基础。水质评价的结果是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基础,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水污染已成为影响中国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对水质评价的研究在中国水环境治理中十分重要。我国水质评价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主要集中在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重金属等传统污染物的控制上。随着我国水环境治理需求的增加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水质评价研究内容逐步丰富。
目前,我国水质评价的研究已经进一步拓宽了评价指标的范围,主要包括:营养物质(氮、磷)的生物利用率、环境激素、药物、农药等微污染物、微塑料、水毒理作用等。同时,水质评价研究方法也不断更新改进,包括光谱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深度学习技术等。
近年来,我国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发展迅速,城市污水处理厂、流域环境监管中心等单位建成了多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点,实现了全天候、全方位的水质监测。这些监测数据的大量积累,使得我国水质评价方法向模型预测方向进一步拓展,建立了基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方法的水质预测模型,提高了预测精度和实时性。
国外水质评价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美国、日本、欧洲等地的水质评价方法较为成熟,主要研究包括:监测方法和技术、水质指标和标准、水准和划分标准、水质保护和改善措施等。
近年来,随着场效应管(FET)等传感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便捷、快速的水质检测技术得到应用。同时,数值模型、人工智能等方法在水质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基于模型的水质预测、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更好的支撑。
此外,国外还在不断提高水质评价的实时性和精度方面进行研究,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水质监测和管理平台,提高水体治理效率。
总体来说,国内外水质评价的研究已经逐步由传统指标到非传统指标拓展,由单一技术到多种技术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同时实时性和精度方面的进步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