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误差处理

合集下载

如何校正测绘数据中的系统误差

如何校正测绘数据中的系统误差

如何校正测绘数据中的系统误差近年来,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广泛普及,测绘数据在各行各业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绘数据中常常会出现系统误差。

如何准确地校正这些误差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指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测量设备,环境条件等因素造成的固定的偏差。

与随机误差不同,系统误差是可预测的,并且通常会在测量结果中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校正来解决这一问题。

校正测绘数据中的系统误差可以采取多种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误差模型来理解系统误差的来源和特征。

在测绘数据中,系统误差常常与测量设备和环境条件有关。

我们可以通过检查测量设备的精度和准确性来确定误差的来源,同时还要考虑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

在建立误差模型时,可以使用数学模型或者经验模型来描述误差的变化规律。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采用校正措施来减小系统误差。

校正措施的选择与误差模型的建立密切相关。

例如,对于与测量设备相关的误差,我们可以通过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对于与环境条件相关的误差,我们可以通过在测量过程中进行环境监测,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以消除或减小误差的影响。

此外,对于特定的误差类型,还可以采用补偿的方法来改正测量结果。

例如,在某些测量任务中,由于测量设备的工作方式等原因,会出现距离测量结果的衰减。

此时,我们可以采用合适的修正算法,根据距离的衰减规律来纠正测量数据。

另外,数据处理也是校正测绘数据中的系统误差的重要环节。

在测绘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滤波算法等方法来去除随机误差,而保留系统误差的特征。

过滤后的数据可以充分表达系统误差的变化规律,并为校正提供参考。

同时,通过对比滤波前后的数据,我们还可以评估校正效果,判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结果。

此外,对于校正后的测绘数据,我们还可以采用数据融合的方法来进一步提高数据的精度和准确性。

系统误差粗大误差随机误差处理顺序

系统误差粗大误差随机误差处理顺序

系统误差粗大误差随机误差处理顺序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系统误差、粗大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处理顺序在进行任何测量或实验过程中,测量结果都会受到各种误差的影响。

2-3系统误差

2-3系统误差
i 1

D D 限差 ,则可认为无系统误差,否 则可认为存在系统误差。
5.统计检验法

正误差平方和与负误差平方和之差检验准 则 n 2 令统计量 K Si i2 ,则 K 限差 4 n 。
i 1
若 K K 限差 ,则可认为无系统误差,否
则可认为存在系统误差。
5.统计检验法
异号的有3个 n 1 统计量
i 1
W S i S i 1 3
限差
W

2 n 1 2 10 1 6
W W 限差 ,故可认为不存在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存在的判定例题
误差数值总和检验准则
统计量
D vi 0
i 1
n
D 限差 2 n s 2 10 0.045 0.285
过程检测技术及仪表
第二章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2.3
系统误差
索引
一、系统误差的产生和处理原则 二、系统误差的类型 三、系统误差存在的判定 四、消除或削弱系统误差的方法
一、系统误差的产生和处理原则
系统误差是固定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 误差。 系统误差的产生原因是比较复杂的,它可 能是一个原因在起作用,也可能是多个原 因同时在起作用。主要是由于测量装置误 差、环境误差造成的。

K K 限差,故可认为不存在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存在的判定例题
阿贝—赫梅特检验准则
统计量

C vi vi 1 0.0078
i 1
n 1
C 限差 n 1s 2 10 1 0.045 2 0.00608

,故可认为存在系统误差, 且为周期性系统误差。

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

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

减少系统误差的方法消除或减少系统误差有两个基本方法。

一是事先研究系统误差的性质和大小,以修正量的方式,从测量结果中予以修正;二是根据系统误差的性质,在测量时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使系统误差相互抵消而不带入测量结果。

1.采用修正值方法对于定值系统误差可以采取修正措施。

一般采用加修正值的方法。

对于间接测量结果的修正,可以在每个直接测量结果上修正后,根据函数关系式计算出测量结果。

修正值可以逐一求出,也可以根据拟合曲线求出。

应该指出的是,修正值本身也有误差。

所以测量结果经修正后并不是真值,只是比未修正的测得值更接近真值。

它仍是被测量的一个估计值,所以仍需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作出估计。

2.从产生根源消除用排除误差源的办法来消除系统误差是比较好的办法。

这就要求测量者对所用标准装置,测量环境条件,测量方法等进行仔细分析、研究,尽可能找出产生系统误差的根源,进而采取措施。

采用专门的方法(1)交换法:在测量中将某些条件,如被测物的位置相互交换,使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对测量结果起相反作用,从而达到抵消系统误差的目的。

如用电桥测电阻,电桥平衡时,R X=R0(R1/R2),保持R1、R2不变,把Rx、R0的位置互换,电桥再次平衡时,R0变成R’,此时Rx=R0’(R2/R1)。

于是有Rx=R0`(R2/R1),由此算出的Rx就可以消除由R1、R2带来的系统误差。

(2)替代法:替代法要求进行两次测量,第一次对被测量进行测量,达到平衡后,在不改变测量条件情况下,立即用一个已知标准值替代被测量,如果测量装置还能达到平衡,则被测量就等于已知标准值。

如果不能达到平衡,修整使之平衡。

替代法是指直截了当地测定物理量的方法。

如:利用精密天平的称重。

设待测重量为x ,当天平达到平衡时所加砝码重量为Q ,天平的两臂长度各为l1 和l2 ,平衡时有x = Q ·l2/ ll 。

再用已知标准砝码P 代替x , 平衡时有P = Q ·l2/ l1 ,得到x = P。

各类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

各类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

各类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在各类实验和研究中,测量误差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处理方法来减小和控制误差的影响。

1.随机误差处理方法:随机误差是指由于实验条件的不完全控制、测量仪器的精度、人为因素等造成的无规律的误差。

处理随机误差的方法包括:-重复测量法:多次重复进行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可以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

-统计处理法:通过统计学方法对多次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包括计算平均值、标准差、方差等指标,从而可以对随机误差进行估计和控制。

2.系统误差处理方法:系统误差是指由于测量仪器的固有偏差、环境条件的变化、实验操作的偏差等造成的一类偏倚性误差。

处理系统误差的方法包括:-校正修正法:通过针对仪器固有偏差的校正、调整仪器在适定条件下的工作,可以减小系统误差。

-误差评估法:通过对仪器精度、灵敏度、对环境因素的抵抗能力等进行评估,以减小系统误差的影响。

3.仪器误差处理方法:仪器误差是指测量仪器本身的固有误差和非理想特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处理仪器误差的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仪器:在实验中选择精度高、稳定性好、可靠性高的仪器,以减小仪器误差的影响。

-定期校准仪器: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以消除仪器固有误差,提高测量准确度。

4.人为误差处理方法:人为误差是指由于人为主观因素对测量过程的影响而引起的误差。

处理人为误差的方法包括:-标准化操作:制定标准化操作程序和规程,培训操作人员,提高操作技巧和经验,以减小人为误差。

-盲法操作:对于一些易受到人为影响的实验,采用盲法操作,即操作人员不知道测量目的和测量结果,以减小人为误差。

5.环境误差处理方法:环境误差是指环境条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处理环境误差的方法包括:-控制环境条件:在实验过程中,尽量控制环境因素的变化,如温度、湿度、气压等,以减小环境误差。

-误差补偿法:根据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已知影响进行误差补偿,以减小环境误差的影响。

电气测量中系统误差的产生原因分析及消除方法

电气测量中系统误差的产生原因分析及消除方法

电气测量中系统误差的产生原因分析及消除方法1.仪器仪表的误差:仪器仪表在制造、校准和使用过程中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如指示误差、滞后误差、非线性误差等。

这些误差会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电磁干扰等都会对测量系统产生影响。

例如,温度变化会导致仪器的灵敏度变化,湿度变化会导致电阻器的阻值变化,电磁干扰会产生电磁场噪声。

3.测量对象本身的特性:测量对象的非理想特性也会引起系统误差。

例如,元件的温度系数、非线性特性、频率响应不均匀等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4.测量电路的影响:测量电路的参数对测量结果也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例如,电源电压的波动、电源电阻、线路阻抗等都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针对系统误差的产生原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消除或减小系统误差:1.使用高精度的仪器仪表:选择精度高、性能稳定的仪器仪表可以减小仪器本身的误差。

在测量之前对仪器进行校准和调整,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2.控制环境因素:在测量过程中尽量控制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保持温度稳定、控制湿度、避免电磁干扰等。

3.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根据测量对象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以减小测量误差。

例如,对于频率响应不均匀的测量对象,可以采用频率补偿技术来减小误差。

4.进行校正和补偿:通过对测量系统进行校正和补偿,可以减小测量误差。

例如,使用校准仪对仪器进行周期性校准,对测量电路进行补偿等。

5.重复测量和数据处理:通过多次重复测量并进行数据处理,可以减小随机误差,并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采用平均法、拟合方法等。

综上所述,电气测量中的系统误差是由多种原因所引起的,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仪器仪表、控制环境因素、采用合适的测量方法、进行校正和补偿以及重复测量和数据处理等方法来消除或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减小系统误差的三种方法

减小系统误差的三种方法

减小系统误差的三种方法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精度和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系统误差是影响精度和准确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减小系统误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三种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

方法一:校准仪器校准仪器是减小系统误差的最常见方法之一。

仪器的精度和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校准。

因此,定期校准仪器是非常必要的。

校准仪器的方法有很多种,如零点校准、比较校准、标准物质校准等。

在校准仪器时,需要注意仪器的环境温度、湿度、电压等因素,以确保校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方法二:改进测量方法改进测量方法也是减小系统误差的有效方法之一。

例如,在测量长度时,传统的方法是使用直尺或卷尺。

但由于直尺或卷尺的精度和准确性有限,因此可能会引入较大的系统误差。

为了减小这种误差,可以使用激光测距仪或光学测距仪等高精度测量仪器。

这些仪器的精度和准确性比传统的测量方法更高,可以减小系统误差的影响。

方法三:提高数据处理能力提高数据处理能力也是减小系统误差的重要方法之一。

数据处理能力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等方面。

在数据采集时,需要选择高精度的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时,需要使用高精度的计算机和软件,以确保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可以减小系统误差的影响,提高测量精度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减小系统误差是提高测量精度和准确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种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分别是校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和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通过采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减小系统误差的影响,提高测量精度和准确性。

系统误差消除三种方法

系统误差消除三种方法

系统误差消除三种方法
1. 校准:通过使用已知的标准来检验和调整仪器或测量设备的读数,以消除系统误差。

校准可以在设备使用前或定期进行。

例如,通过使用标准的质量量、长度测量、温度测量和其他标准测量进行校准,可以消除可重复的误差。

2. 调零:指在测量前将仪器或设备的读数归零,以消除系统误差。

例如,使用电子秤进行重量测量时,应该在测量前将秤盘置空,然后将读数调零。

3. 重叠检测:重叠检测是在相邻的测量范围内进行双重检查的方法,以消除系统误差。

例如,在实验中,可以对同一样本进行重复测量,在数据范围之间重叠的数据范围内,检查是否存在数据相关性和一致性,以消除系统误差。

误差理论第二章系统误差处理

误差理论第二章系统误差处理
1
②线形变化的系统误差
即在测量过程中,误差值随测量值或时间的变化成比例地增大或减小。 如刻度值为1mm的标准刻尺,由于有刻划误差δ,每一刻度实际间 距为(1+δ/mm)mm,当用它与另一长度比较,得到比值为K, 则被测长度的实际值为:L=K(1+δ/mm)mm,但读数值为 Kmm,这就产生随测量值变化的线形系统误差-Kδ。(如杆秤) ③周期变化的系统误差
令变量t x y
nxny nx ny 2
,
nx ny
nx
2 x
ny
2 y
其中,x 1 nx
1 xi , y ny
yi
,
2 x
1 nx
xi
x
2
,
2 y
1 ny
2
yi y ,
取显著度,自由度nx ny 2,由t分布表查P t t 中的t,
若 t t ,则认为两组间无系统误差。
注:作 图比较!
4
(三)残余误差校核法
①用于发现线性系统误差
将测量列中前k个残余误差相加,后n-k个残余误差相加。两者相减,
差值Δ:
k
n
vi vi
i 1
ik 1
若Δ显著不为0,则认为测量列可能存在线性系统误差。
其中,当n为偶数时,k=n/2;当n为奇数时,k=(n+1)/2。该 校核法称为马科夫准则。它能有效地发现线性系统误差,但不能发 现不变的系统误差。
2
三、系统误差的发现
由于系统误差通常数值较大,产生原因复杂,需根据具体测量过程和 测量仪器具体分析。 常用的用于发现系统误差的方法: (一)实验对比法 是改变产生系统误差的条件进行不同条件的测量,以发现系统误差。 适用于发现不变的系统误差。(如用工商局的电子秤与小贩的秤比对) (二)残余误差观察法 是根据测量列的各个残余误差的大小和符号的变化规律,直接由误差 数据或误差曲线图形来判断有无系统误差。主要用于发现有规律变化 的系统误差。 具体办法:根据测量先后顺序,将测量列的残余误差列表或作图进行 观察,可以判断有无系统误差。

滴定分析中的误差及数据处理

滴定分析中的误差及数据处理

滴定分析中的误差及数据处理滴定分析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可用于确定溶液中其中一种特定化学物质的含量。

然而,在滴定分析中存在一定的误差,并且需要进行数据处理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滴定分析的误差主要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实验仪器、试剂、操作方法等方面的不准确性而引起的误差。

例如,如果使用的试剂浓度不准确、仪器的读数不准确或者操作中存在人为错误,都会导致系统误差。

为了减小系统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使用标准品进行校准,确保试剂浓度准确;2.使用精密仪器,如自动滴定仪,减少读数误差;3.重复操作多次,找出可能存在的操作错误,并进行纠正。

1.重复滴定多次,取平均值,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在进行滴定分析时,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数据处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平均值计算:将多次滴定结果取平均值,以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并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2.不确定度计算:通过测量数据的重复性来计算滴定结果的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反映了滴定结果的可信程度,可以用于评估结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可以通过不确定度的比较来判断两个结果是否具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异。

3.结果的显著性检验:通过比较滴定结果的不确定度和给定的显著性水平,判断滴定结果是否与已知值存在显著差异。

如果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滴定结果是可靠的;反之,则需要进一步探究原因。

4.数据分析软件的应用:现代化的滴定仪器通常配备了数据分析软件,可以自动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的计算,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综上所述,滴定分析中的误差主要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为减小误差影响,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操作措施。

此外,滴定分析中的数据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可以通过平均值计算、不确定度计算、结果的显著性检验和数据分析软件的应用等方法,得到准确可靠的滴定结果。

论述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

论述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

论述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

系统误差是指在测量或实验中,由于测量仪器、实验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一种固定偏差。

其值不随测量次数的增加而改变,且对测量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

系统误差的产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测量仪器的误差:测量仪器的精度、灵敏度、分辨率等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2.环境条件的影响:实验室的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条件的变化会引起测量结果的偏差。

3.人为因素:操作者的技术水平、操作方法、操作顺序等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4.样品自身的特性:样品的形态、成分、结构等都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在测量前进行校准: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可以消除仪器本身的误差。

2.控制环境条件:保持实验室的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条件的稳定,可以减少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制定标准操作程序:规范操作者的操作方法和顺序,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4.选择合适的样品处理方法:针对不同样品的特性,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可以减少样品本身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综上所述,消除系统误差需要多方面的考虑和措施,只有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时,才能获得精确、可靠的测量结果。

简述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及误差消除的方法

简述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及误差消除的方法

简述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及误差消除的方法系统误差一般指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处理出现的偏差,它会对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造成负面影响,下面简要介绍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及误差消除的方法。

一、系统误差的原因
1、计算机硬件错误:计算机芯片上的电路板,或者软件中的算法失误,会导致系统产生误差;
2、操作系统错误:操作系统中的软件函数,或者对系统参数的调整不当,也会导致计算误差;
3、数据错误:输入的数据错误,或者输入数据的顺序导致的计算结果出现偏差,都会引发系统误差;
4、算法错误:算法的选择和使用是否正确,会影响系统精度和准确性,容易引发系统误差。

二、误差消除的方法
1、重新检查系统硬件:重新校验系统的硬件,如内存、硬盘、CPU、显卡等,确保硬件的正确,消除硬件导致的系统误差;
2、调整操作系统参数:可根据系统的要求,正确调整操作系统中的参数,消除操作系统参数调整不当导致的误差;
3、检验输入数据:在输入数据之前,先检查数据的正确性,确保输入的数据处于正确的格式,避免输入数据错误导致的误差;
4、选择适当的算法:算法的选择非常重要,应根据系统的实际要求,选择恰当的算法,才能正确计算出系统精度要求的结果,避免
算法使用失误导致的误差。

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

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

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减小系统误差是提高系统精度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系统误差是指系统输出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它可以由多个因素引起,包括测量不准确、传感器漂移、模型错误、环境变化等。

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包括校准、滤波、模型更新、环境控制等等,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

一、校准校准是减小系统误差的基本方法之一。

传感器校准是将传感器输出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并对传感器输出进行修正的过程。

校准可以通过标定表或标定算法实现。

对于测量设备,可以通过对标准样本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结果与样本的真实值进行比较来进行校准。

校准的目的是获得准确的传感器测量值,从而减小系统误差。

二、滤波滤波是减小系统误差的常用方法之一。

滤波是对传感器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去除噪声和干扰,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常见的滤波算法包括移动平均滤波、中值滤波、卡尔曼滤波等。

滤波可以通过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平滑处理,降低测量误差。

滤波算法的选择应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和传感器特性进行。

三、模型更新模型更新是减小系统误差的关键方法之一。

模型是对系统行为的数学描述,通常由物理定律或经验关系表示。

不准确的模型将导致系统误差的增加。

模型更新可以通过系统辨识、参数估计和状态估计来实现。

辨识方法可以通过对系统输入输出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从而获得更准确的系统模型。

参数估计方法可以通过对已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估计系统模型中的参数值。

状态估计方法可以通过观测系统的状态变量,反推系统的模型参数以及缺失的状态变量。

模型更新的目的是提高系统模型的准确性,从而减小系统误差。

四、环境控制环境控制是减小系统误差的重要方法之一。

环境变化可引起传感器漂移和模型失配,从而增加系统误差。

环境控制可以通过控制和调节环境参数来减小系统误差。

例如,在温度敏感的应用中,可以通过加热或降温控制来维持恒定的温度,从而减小温度对传感器的影响。

在振动敏感的应用中,可以通过隔离和减震措施来降低振动对系统的影响。

环境控制的目的是维持系统的稳定性,减小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系统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试论系统误差特点、分类、产生原因及消除方法摘要:本文从系统误差的概念出发,论述了系统误差的特点、分类、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及系统误差的减小和消除方法。

关键词:系统误差特点分类产生原因消除方法系统误差是指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

它往往是由不可避免的因素造成的。

一、系统误差的特点系统误差是可以通过实验或分析的方法,查明其变化规律和产生原因,通过对测量值的修正,或者采取别的预防措施,就能够消除或减少它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系统误差的大小表明测量结果的正确度。

它说明测量结果相对真值有一恒定误差,或者存在着按确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系统误差愈小,则测量结果的正确度愈高。

二、系统误差的分类1、按照误差掌握的程度分为已定系统误差和未定系统误差。

已定系统误差是指误差绝对值和符号已经确定的系统误差。

未定系统误差是指误差绝对值和符号未能确定的系统误差,但通常可估计出系统误差。

2、按照误差出现的规律,分为不变系统误差和变化系统误差。

不变系统误差是指误差绝对值和符号为固定的系统误差。

变化系统误差是指误差绝对值和符号为变化的系统误差。

按其变化规律又可分为线性系统误差、周期性系统误差和复杂规律系统误差。

三、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系统误差是由固定不变或因素或按确定规律变化的因素所造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仪器和装置方面的因素因使用的仪器本身不够精密所造成的测定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偏差,如使用未经检定或校准的仪器设备、计量器具等都会造成仪器误差。

或因检测仪器和装置结构设计原理上的缺点,如齿轮杠杆测微仪直线位移和转角不成比例而产生的误差;由仪器零件制造和安装不正确,如标尺的刻度偏差、刻度盘和指针的安装偏心、天平的臂长不等所产生的误差。

2、环境因素待测量值在实际环境温度和标准环境温度下测量所产生的偏差、在测量过程中待测量随温度、湿度和大气压按一定规律变化的产生的偏差。

3、测定方法方面的因素是由测定方法本身造成的误差,或由于测试方法本身不完善、使用近似的测定方法或经验公式引起的误差。

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

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

减少系统误差的方法消除或减少系统误差有两个基本方法。

一是事先研究系统误差的性质和大小,以修正量的方式,从测量结果中予以修正;二是根据系统误差的性质,在测量时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使系统误差相互抵消而不带入测量结果。

1.采用修正值方法对于定值系统误差可以采取修正措施。

一般采用加修正值的方法。

对于间接测量结果的修正,可以在每个直接测量结果上修正后,根据函数关系式计算出测量结果。

修正值可以逐一求出,也可以根据拟合曲线求出。

应该指出的是,修正值本身也有误差。

所以测量结果经修正后并不是真值,只是比未修正的测得值更接近真值。

它仍是被测量的一个估计值,所以仍需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作出估计。

2.从产生根源消除用排除误差源的办法来消除系统误差是比较好的办法。

这就要求测量者对所用标准装置,测量环境条件,测量方法等进行仔细分析、研究,尽可能找出产生系统误差的根源,进而采取措施。

采用专门的方法(1)交换法:在测量中将某些条件,如被测物的位置相互交换,使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对测量结果起相反作用,从而达到抵消系统误差的目的。

如用电桥测电阻,电桥平衡时,R X=R0(R1/R2),保持R1、R2不变,把Rx、R0的位置互换,电桥再次平衡时,R0变成R’,此时Rx=R0’(R2/R1)。

于是有Rx=R0`(R2/R1),由此算出的Rx就可以消除由R1、R2带来的系统误差。

(2)替代法:替代法要求进行两次测量,第一次对被测量进行测量,达到平衡后,在不改变测量条件情况下,立即用一个已知标准值替代被测量,如果测量装置还能达到平衡,则被测量就等于已知标准值。

如果不能达到平衡,修整使之平衡。

替代法是指直截了当地测定物理量的方法。

如:利用精密天平的称重。

设待测重量为x ,当天平达到平衡时所加砝码重量为Q ,天平的两臂长度各为l1 和l2 ,平衡时有x = Q ·l2/ ll 。

再用已知标准砝码P 代替x , 平衡时有P = Q ·l2/ l1 ,得到x = P。

大学物理实验—误差处理

大学物理实验—误差处理

但是,n>10以后,n再
增加, s(x) 减小缓
慢,因此,在物理实
0 0 5 5 10 10 15 15
nn
验教学中一般取n为 测量次数对 s(x ) 的影响 6~10次
3、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规律:
例,用秒表测单摆的周期T,将各测
量值出现的次数列表如下。 测量值xi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继续检验,直到无坏值为止。
例 对某物体进行15次测量,测值为:
xi 11.42 11.44 11.40 11.43 11.42
11.43 11.40 11.39 11.30 11.43 11.42 11.41 11.39 11.39 11.40 检测是否有坏值。
计算: x1 nxi 11 5xi 1.1 405
f ()
拐点
对称性 有界性
68.3%
x 0 x

北方民族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Fundamental physics experiment 12
标准误差的物理意义
若测量的标准误差 很小,则测得值的
离散性小,重复测量 所得的结果相互接近, 测量的精密度高;
如果 很大,误差 分布的范围就较宽, 说明测得值的离散性 大,测量的精密度低。
次数n
11288522
10
n=30 次
图3 统计直方图
测量值xi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次数n 0 2
4 10 14 16 7
5
1
1
n=60 次
图3 统计直方图
测量xi值 次n数

系统误差的处理

系统误差的处理

系统误差有确定的客观规律,要在掌握其来源的基础上采取有关技术措施消除或削弱。

对于系统误差的处理只能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因而需要测量者充分发挥其学识、经验与技巧水平进行处理。

由实践经验,处理系统误差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尽可能预计产生系统误差的来源,并在实施测量前采取措施消除或削弱其影响。

如采取恒温、稳压等措施,使有关因素的影响减小到可接受的程度。

(2)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测量方法,以消除或减小系统误差。

(3)进行数据处理时,检验系统误差就是否仍存在。

(4)估计出残存的系统误差值或范围,确定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一、对产生系统误差来源的消除或削弱在开始测量前尽量发现并消除系统误差来源或防止测量受这些来源的影响,就是消除或减弱系统误差的最好方法。

主要考虑以下一些方面。

测量原理与方法要尽力做到正确、严格,不产生方法误差或使所产生的方法误差小于允许范围。

例如,用伏安法测量电阻Rx有两种连接方法,如图2.17(a)与(b)所示。

如电压表与电流表的内阻分别为RV与RA,可导出:图2.17(a)线路的系统误差为;图2.17(b)线路的系统误差为+RA。

当Rx<RV时,用图2.17(a)接法;当Rx>RA时,用图2.17(b)接法,这就是减小系统误差的正确选择。

测量中所使用的仪器应按规定期限进行定期检定与校准并注意仪器的正确使用条件与方法,对仪器的放置位置、工作状态、所用电源情况、接地、附件与导线的使用及连接都应符合规定并正确合理。

注意环境对测量的影响,如温度、振动、电磁干扰等,可采取一些辅助措施减少环境条件变化所产生的有害影响,如散热、减振、屏蔽等。

必要时采用恒温、恒湿、恒压箱及屏蔽室等。

提高测量人员的素质与责任心,并注意改进设备与工作条件,以避免或减小人身误差。

二、消除或减弱系统误差的几种典型测量方法1.零示法零示法就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测量方法,主要用于消除因指示仪表不准而造成的误差。

测量时被测物理量与标准已知量进行比较,使两者的效应互相抵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精度测量系统误差编程处理一、实验目的(1)、通过C语言编程,实现系统误差的处理。

(2)、加深对C语言的理解,提高对C语言的使用能力。

(3)、掌握对系统误差的判断方法,加深对系统误差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1、实验数据算数平均值为24.775mm。

残余误差和为-0.001mm。

残余误差平方和为0.000069mm2。

贝塞尔公式求得的标准差为0.0029mm。

别捷尔斯公式求得的标准差为0.0031mm。

2、实验思路要想得到单次测量的标准差,必须先求的测量列的算术平均值,其次求的残余误差,再求残余误差平方和,然后由贝塞尔公式或别捷尔斯公式求得测量列单次的标准差,然后由不同公式计算标准差比较法,得出是否含有系统误差。

三、编程实现1、求算术平均值为了实现模块化,在此处用调用函数的方法,对数组求平均值。

将测量列看成数组,且赋值给一个数组,然后将数组的首地址当做参数传递给函数,结果由return语句返回到主函数。

实现算术平均值程序为:double averaqe_number(double *s,int N){double sum=0.0;double averaqe=0.0;int i=0;while(i<N){sum+=*s;s++;i++;}averaqe=sum/N;return(averaqe);}2.残余误差和的实现由残余误差计算公式可得:残余误差=测量值-平均值。

所以可以将上一步求得的平均值作为函数的一个参数传递到残余误差函数,然后在编写残余误差程序,实现对残余误差和的求解。

残余误差和求解程序如下:double offset(double b[],int N,double mean){double z=0.0;int i;for(i=0;i<N;i++){z+=(b[i]-mean);}return(z);}3、残余误差平方和的实现由残余物差平方和的公式:残余物差平方和=(测量值-平均值)^2,则同理可由求残余误差的方法求得残差平方和。

程序如下:double sum_squares(double b[],int N,double mean){double cuwcpfh=0.0,arr[9];int i;for(i=0;i<N;i++){arr[i] =(b[i]-mean)*(b[i]-mean);}for(i=0;i<N;i++){cuwcpfh+=arr[i];}return(cuwcpfh);}4、贝塞尔公式求标准差由贝塞尔公式可知:标准差等于残差平方和除以(n-1)再开根号。

所以只需把残差平方和及数据个数传递到贝塞尔公式求标准差的函数里即可。

程序实现如下:double standard_deviation(int N,double sse){double z;z= sqrt (sse/(N-1));return(z);}5、别捷尔斯公式求标准差由别捷尔斯公式可知,只需将测量值、数据个数、算术平均值传递到别捷尔斯公式求标准差函数即可。

程序如下:double biejiersi(double b[],int N,double mean){double z,sum_1=0.0;int i;for(i=0;i<N;i++){sum_1 += fabs(b[i]-mean);}z = 1.253*(sum_1/sqrtf (N*(N-1)));return(z);}6、用不同公式计算标准差比较法此处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没涉及到求和之类的复杂运算,所以直接在主函数里进行四则运算。

7、主函数主函数包括调用函数的申明以及需打印的函数值。

还有对系统误差是否有无得判别。

判别依据是,别捷尔斯公式求标准差/贝塞尔公式求标准差减一得到的差值与2除以根号下(n-1)作比较,如果前者小,则无根据怀疑测量列有系统误差;反之亦然。

四、实验结果及误差分析运行后结果如下:由对比可知:实验数据与理论数据有一些误差。

实验误差一部分是由于四舍五入之后再对数据处理造成的。

例如:在输出平均值时,平均值数值可以由数据转换命令由六位小数转换成与例题一样的三位数据,不过是显示结果为三位,但是存储平均值时依然是六位小数,在后面调用平均数的运算中,会导致数值差别。

实验误差的另一部分是由数据存储时造成的。

例如:输入数组的数值为24.780,但在内存里,可能是24.777779,虽然表面上这些差值很小,但数据处理的多了,这就对数据的处理造成了相应的误差。

五、实验程序#include"stdafx.h"#include"stdio.h"#include"math.h"double mean=0.0;void main(){double averaqe_number(double *s,int N);double offset(double b[],int N,double mean);double sum_squares(double b[],int N,double mean);double standard_deviation(int N,double sse);double biejiersi(double[],int N,double mean);int i,n=9;double offset_sum,sse,std,std_1,ratio,u,t;doublea[9]={24.774,24.778,24.771,24.780,24.772,24.777,24.773,24.775,24.774};for(i=0;i<9;i++)printf("%5.3f ",a[i]);printf("\n");mean = averaqe_number(a,n);printf("平均数mean = %5.3f\n",mean);offset_sum = offset(a,n,mean);printf("残余误差和offset_sum = %g\n",offset_sum);sse = sum_squares(a,n,mean);printf("残差平方和sse = %g\n",sse);std = standard_deviation(n,sse);printf("贝塞尔公式求标准差std = %g\n",std);std_1=biejiersi(a,n,mean);printf("别捷尔斯公式求标准差std_1 = %g\n",std_1);printf("用两种方法计算的标准差比值为:\n");printf(" std_1/std = %g\n",std_1/std);printf("令 std_1/std = u+1\n");u = std_1/std-1;printf("则 u = %g\n",u);t=2.0/sqrtf(n-1);if(fabs(u)<t){printf("因|u|= %f < 2/sqrt(n-1) = %g\n",fabs(u),t);printf("故可判断该测量列无系统误差存在。

\n");}else{printf("因|u|= %f > 2/sqrt(n-1) = %g\n",fabs(u),t);printf("故可判断该测量列有系统误差存在。

\n");}getchar(); getchar();}double averaqe_number(double *s,int N){double sum=0.0;double averaqe=0.0;int i=0;while(i<N){sum+=*s;s++;i++;}averaqe=sum/N;return(averaqe);}double offset(double b[],int N,double mean){double z=0.0;int i;for(i=0;i<N;i++){z+=(b[i]-mean);}return(z);}double sum_squares(double b[],int N,double mean){double cuwcpfh=0.0,arr[9];int i;for(i=0;i<N;i++){arr[i] =(b[i]-mean)*(b[i]-mean);}for(i=0;i<N;i++){cuwcpfh+=arr[i];}return(cuwcpfh);}double standard_deviation(int N,double sse) {double z;z= sqrt (sse/(N-1));return(z);}double biejiersi(double b[],int N,double mean) {double z,sum_1=0.0;int i;for(i=0;i<N;i++){sum_1 += fabs(b[i]-mean);}z = 1.253*(sum_1/sqrtf (N*(N-1)));return(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