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律失常的观察及护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房颤病因或诱因的治疗 2. 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 3. 控制房颤心室率(静息时心率维持在60-80 次,轻微活动在100次以内) 4. 抗凝预防动脉血栓栓塞(阿斯匹林 华法 林) 5. 防止房颤复发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 室扑、室颤是极其严重的心律失常,如不及 时抢救,可能在数分钟内夺去病人的生命。 • 病因:
意义: 器质性心脏病、甲亢
心房颤动
特征:
窦P消失,代之以f波。 频率350~600次/分。 R-R绝对不等。 QRS为室上性,也可伴室内差传。
意义:器质性心脏病、甲亢及洋地黄中毒。
房 颤
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振幅、间距均不同的f波,频率 约350-600次/分,RR间期绝对不等。
目前公认的房颤治疗策略
正常心电图波形
P波表示心房除 极化
S-AN A-VN
QRS 综合波表 示心室的除极化 T和U波由心室 复极化形成
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检测
determination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定标电压1cm=1mV,纵坐标每一小格=0.1mV 横坐标每1大格分为5小格,每小格=0.04sec 每1大格=0.2sec
窦性心律失常
正常窦性心律
• • • • • 窦性P波规律出现,P I、II、AVF、V3-6直 立,PavR倒置。 P波频率成人60~100次/分。 PR间期0.12 ~ 0.20s秒。 同一导联中,P-P及R-R间差<0.12s。 QRS时限0.06 ~ 0.10s
窦性心律失常
• • • • 窦速 窦缓 窦律不齐 病窦综合征
临床常见心律失常的 观察和护理
护理部
左小兰
纲
要
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 心律失常的护理
心电图基本知识
心脏电生理,传导系统解剖和生理学特点
心脏传导系统:
窦房结→结间束→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及其分支→ 浦氏纤维。
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
自律性:自动地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 兴奋性: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的能力。 传导性:将激动传导到相邻的心肌的特性。
早搏的分类
1、按起源节律点分(常用)
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
2、按早搏发生的多少或与窦律的配对关系分:
① ② ③ ④ ⑤ 偶发性:<5次/分; 频发性:≥5次/分 联律:早搏与窦律呈固定比例的配对关系。 多源性:早搏由两个以上的异位起搏点发生。 短阵性心动过速:三个以上早搏连续发生。
(二)房性早搏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4. QRS波群(QRS interval):表示心室的除极化, 正常为0.06~0.10sec,最宽不超过0.11sec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8. T波(T wave): 由心室复极化形成,正常情 况下,T波的方向大多和QRS主波方向一致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
• 概念:由窦房结及其邻近组织病变引起 窦房结起搏功能和或窦房传导障碍,从 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和临床症状。 • 心电图特征
– – – – 持续而显著窦性心动过缓(50次以下) 窦房传导阻滞 窦性静止 慢快综合征(心动过缓与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交替发作)
SSS的临床表现
心动过缓 心动过速 心脑供血不足症状 心悸、心绞痛
异位性心动过速
定义:三次或三次以上异位性早搏形成的节律。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定义:希氏束或以上组织参与所形成的快速
规则的心动过速。
机理:折返
阵发性室上速
心电图特点: • 心率150~250次/分,节律规则; • 一般QRS波群形态正常; • P波为逆行性(Ⅱ Ⅲ aVF导联倒置), 常埋藏于QRS波内或落在ST-T波上;P与 QRS波群呈固定关系。 • 起止突然,通常同一个房性期前收缩触发。
常见心律失常的观察
心律失常
• 定义:心脏激动的起源、频率、节律,
以及传导的顺序、速度任意一项发生异 常。
• 分类:激动起源异常、激动传导异常
心律失常的病因
• 生理情况 • 器质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心肌 病、高心病、风心病、先心病、离子通 道病 • 非心源性疾病:COPD 、急性胰腺炎、 急性脑血管病、休克 • 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 理化因素、中毒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与正常窦性者相同。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之前或之后可有逆行型P′波,亦 可无逆行型 P′波。逆 P′波在 QRS 波群之前,即逆传 的速度快于下传时,P′—R<0.12s;逆P′波 在QRS 波群之后, 即逆传的速度慢于下传时, R—P′<0.20s ; 如逆传的速度等于下传的速度时,逆P′波掩埋于QRS 波群之中。 早搏后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期。
室上速--药物复律法
• 维拉帕米、普罗帕酮:
– 静脉缓慢注入,室上速终止,立即停药,有负性肌 力、负性传导作用。有器质心脏病、心功能不全、 传导阻滞者慎用。
• 腺苷或三磷酸腺苷:
– 静脉快速注入,往往在10~40S内能终止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
类型
小于30s——非持续性室速 大于30s——持续性室速 形态一致——单形性室速 形态不同——多形性室速
–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冠心病是诱发室扑、室颤 最常见的原因。 – 药物中毒:洋地黄、奎尼丁等。 – 心脏手术、外伤或做心导管检查时。 – 低温麻醉、触电、溺水、窒息、高钾血症、低 钾血症等。
室扑的心电图特征
定义:起源于心房的异位激动引起的 早搏。 心电图的特征:
提前出现的异位房性 P′波,与窦性P 波形态不同。 早搏的P′—R间期≥0.12s。 房早的QRS波群与正常窦性者相同。 早搏后的代偿间期不完全。
(三)房室交界性早搏
定义:起源于房室交界区的异位激动引起的早搏。 心电图的特征: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1. P波:表示心房除极化,宽度不超过 0.11sec; 振幅在胸导联不超过 0.25mV ,肢导联不超过 0.20mV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6. ST段(ST segment):为QRS综合波之后位于 基线上的一个平段,其后出现向上或向下转折 的一个波为T波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Q-T interval
7. Q-T间期(Q-T interval):从Q波起点至T波终 了,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时间, 正常为0.32~0.44sec
Ⅰ、Ⅱ、V4~V6导联向上,aVR向下,Ⅲ、aVF、 V1~V3导联可以向上、双向或向下,但若V1的T 波向上,则V2~V6导联就不应再向下。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9. U波(U wave):由心室复极化形成, T波后 0.02~0.04sec出现,方向大体与T波相一致。U 波明显增高常见于血钾过低
窦性心动过速:ECG特点
• 窦性心律; • 成人HR>100次/分, 一般<180次/分;
• 渐起渐止。
窦性心动过缓:ECG特点
• 窦性心律 • 成人< 60次/分 • 常伴窦性心律 不齐
窦性停搏或窦性静止
• 在显著长的间期内无P波或/和QRS波发生, 长的PP间期与窦性PP间期无倍数关系,长 的PP之间可出现逸搏或逸搏心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处理 • 无症状者不必治疗,定期随诊观察,有 症状应装起博器。
早搏的观察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定义:窦房结以下某一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 而抢先发出的激动所引起的一次心脏搏动。 心脏的传导系统: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
房室束、左右束支、蒲氏纤维。 窦房结(正常起搏点) 心房、房室交界区及心室(潜在的起搏点)
2. PR段(PR segment):反映心房的复极过程及 房室结和房室束的电活动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P-R interval
3. P-R间期(P-R interval):P波与P-R段合计为 P-R间期,正常为0.12~0.20sec
VAT
5. 心室肌兴奋时间(ventricular activation time, VAT) 心电活动从心内膜通过心室肌至心外膜所需时间, 正常时在V1~V2<0.03sec,在V5~V6<0 .05sec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心脏的传导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 窦房结 • 结间束
• 房室结
• 希氏束
• 右束支
• 左束支 • Purkinje 纤维网
心电图概念:
心脏兴奋产生、传导与恢复过程中,每一心 动周期中的生物电变化。
正常心电图包括:
四波(P、QRS、T、U)
三个段(P-R、S-T、T-P) 两间期(P-R、Q-T)
• 两个治疗的目标: ——终止发作
——预防发作
• 要用积极的终止发作来换取预防发作的机会, 不能让发作时间延长造成血流动力学的恶化
• 不要过份强调心律失常的诊断,应立即准备电 转复
扑动与颤动
定义:心房与心室的自主性异位心律的频率
超过了阵发性心动过速。
心房扑动
特征:
窦P消失,代之以F 波。 F波频率为250~350次/分。 QRS波群为室上性,也可伴室内差传。
阵发性室上速的治疗
• 终止急性发作:
– 剌激迷走神经方法: Valsalva动作、剌激咽喉 引起呕吐反射 – 药物:首选维拉帕米或普罗帕酮静脉注射,亦 可选用腺苷、地尔硫卓、β受体阻滞剂;存在 心衰者宜选用胺碘酮、洋地黄。 – 食管心房调搏:超速抑制 – 同步直流电复律
• 预防复发:药物、导管射频消融术
五、各类早搏的观察
(一)室性早搏 定义: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下的异位激动 引起的早搏。 心电图的特征:
提前出现的QRS—T,其前无异位P′波。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宽大畸形,QRS时限≥0.12s。 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有完全性代偿间期。
临床意义
1、 偶发或发生多年而无表现早搏者,大多无意义。 2、频发、多源、成对出现的早博提示多属于病理性。 3、室早QRS特别宽大畸形或其QRS提示起源于左室多 见于器质性心脏病。 4、急性心梗或心肌缺血、急性心肌炎、药物毒性反应 或低血钾时的室早,常预示可能发生室速、室颤。 5、复杂的室早(如成对出现、多源或R′onT)比简 单的室早更具严重性。 6、在左房室瓣病变、甲亢及冠心病病人中,频发、多 源性房早,常预示可能发生心房颤动。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 1.三个或三个以上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现,通 常起止突然。 2.QRS波宽大畸形,时限>0.12秒,ST-T波与 QRS主波方向相反,心室率在100~250次/分, 心律规则或略不规则。 3.有时可见房室分离、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律失常 急诊处理程序和原则
激动起源异常
•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停搏
异位心律
被动性:
逸搏与逸搏心律
主动性:
早搏 阵发性与非阵发心动过速 扑动与颤动
激动传导异常
• 生理性传导障碍:干扰与脱节 • 病理性传导障碍:窦房阻滞 房内阻滞 房室阻滞 室内阻滞 • 意外传导:超常传导、魏登斯基现象 • 捷径传导:预激综合征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 室扑、室颤是极其严重的心律失常,如不及 时抢救,可能在数分钟内夺去病人的生命。 • 病因:
意义: 器质性心脏病、甲亢
心房颤动
特征:
窦P消失,代之以f波。 频率350~600次/分。 R-R绝对不等。 QRS为室上性,也可伴室内差传。
意义:器质性心脏病、甲亢及洋地黄中毒。
房 颤
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振幅、间距均不同的f波,频率 约350-600次/分,RR间期绝对不等。
目前公认的房颤治疗策略
正常心电图波形
P波表示心房除 极化
S-AN A-VN
QRS 综合波表 示心室的除极化 T和U波由心室 复极化形成
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检测
determination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定标电压1cm=1mV,纵坐标每一小格=0.1mV 横坐标每1大格分为5小格,每小格=0.04sec 每1大格=0.2sec
窦性心律失常
正常窦性心律
• • • • • 窦性P波规律出现,P I、II、AVF、V3-6直 立,PavR倒置。 P波频率成人60~100次/分。 PR间期0.12 ~ 0.20s秒。 同一导联中,P-P及R-R间差<0.12s。 QRS时限0.06 ~ 0.10s
窦性心律失常
• • • • 窦速 窦缓 窦律不齐 病窦综合征
临床常见心律失常的 观察和护理
护理部
左小兰
纲
要
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 心律失常的护理
心电图基本知识
心脏电生理,传导系统解剖和生理学特点
心脏传导系统:
窦房结→结间束→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及其分支→ 浦氏纤维。
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
自律性:自动地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 兴奋性: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的能力。 传导性:将激动传导到相邻的心肌的特性。
早搏的分类
1、按起源节律点分(常用)
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
2、按早搏发生的多少或与窦律的配对关系分:
① ② ③ ④ ⑤ 偶发性:<5次/分; 频发性:≥5次/分 联律:早搏与窦律呈固定比例的配对关系。 多源性:早搏由两个以上的异位起搏点发生。 短阵性心动过速:三个以上早搏连续发生。
(二)房性早搏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4. QRS波群(QRS interval):表示心室的除极化, 正常为0.06~0.10sec,最宽不超过0.11sec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8. T波(T wave): 由心室复极化形成,正常情 况下,T波的方向大多和QRS主波方向一致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
• 概念:由窦房结及其邻近组织病变引起 窦房结起搏功能和或窦房传导障碍,从 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和临床症状。 • 心电图特征
– – – – 持续而显著窦性心动过缓(50次以下) 窦房传导阻滞 窦性静止 慢快综合征(心动过缓与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交替发作)
SSS的临床表现
心动过缓 心动过速 心脑供血不足症状 心悸、心绞痛
异位性心动过速
定义:三次或三次以上异位性早搏形成的节律。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定义:希氏束或以上组织参与所形成的快速
规则的心动过速。
机理:折返
阵发性室上速
心电图特点: • 心率150~250次/分,节律规则; • 一般QRS波群形态正常; • P波为逆行性(Ⅱ Ⅲ aVF导联倒置), 常埋藏于QRS波内或落在ST-T波上;P与 QRS波群呈固定关系。 • 起止突然,通常同一个房性期前收缩触发。
常见心律失常的观察
心律失常
• 定义:心脏激动的起源、频率、节律,
以及传导的顺序、速度任意一项发生异 常。
• 分类:激动起源异常、激动传导异常
心律失常的病因
• 生理情况 • 器质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心肌 病、高心病、风心病、先心病、离子通 道病 • 非心源性疾病:COPD 、急性胰腺炎、 急性脑血管病、休克 • 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 理化因素、中毒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与正常窦性者相同。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之前或之后可有逆行型P′波,亦 可无逆行型 P′波。逆 P′波在 QRS 波群之前,即逆传 的速度快于下传时,P′—R<0.12s;逆P′波 在QRS 波群之后, 即逆传的速度慢于下传时, R—P′<0.20s ; 如逆传的速度等于下传的速度时,逆P′波掩埋于QRS 波群之中。 早搏后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期。
室上速--药物复律法
• 维拉帕米、普罗帕酮:
– 静脉缓慢注入,室上速终止,立即停药,有负性肌 力、负性传导作用。有器质心脏病、心功能不全、 传导阻滞者慎用。
• 腺苷或三磷酸腺苷:
– 静脉快速注入,往往在10~40S内能终止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
类型
小于30s——非持续性室速 大于30s——持续性室速 形态一致——单形性室速 形态不同——多形性室速
–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冠心病是诱发室扑、室颤 最常见的原因。 – 药物中毒:洋地黄、奎尼丁等。 – 心脏手术、外伤或做心导管检查时。 – 低温麻醉、触电、溺水、窒息、高钾血症、低 钾血症等。
室扑的心电图特征
定义:起源于心房的异位激动引起的 早搏。 心电图的特征:
提前出现的异位房性 P′波,与窦性P 波形态不同。 早搏的P′—R间期≥0.12s。 房早的QRS波群与正常窦性者相同。 早搏后的代偿间期不完全。
(三)房室交界性早搏
定义:起源于房室交界区的异位激动引起的早搏。 心电图的特征: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1. P波:表示心房除极化,宽度不超过 0.11sec; 振幅在胸导联不超过 0.25mV ,肢导联不超过 0.20mV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6. ST段(ST segment):为QRS综合波之后位于 基线上的一个平段,其后出现向上或向下转折 的一个波为T波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Q-T interval
7. Q-T间期(Q-T interval):从Q波起点至T波终 了,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时间, 正常为0.32~0.44sec
Ⅰ、Ⅱ、V4~V6导联向上,aVR向下,Ⅲ、aVF、 V1~V3导联可以向上、双向或向下,但若V1的T 波向上,则V2~V6导联就不应再向下。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9. U波(U wave):由心室复极化形成, T波后 0.02~0.04sec出现,方向大体与T波相一致。U 波明显增高常见于血钾过低
窦性心动过速:ECG特点
• 窦性心律; • 成人HR>100次/分, 一般<180次/分;
• 渐起渐止。
窦性心动过缓:ECG特点
• 窦性心律 • 成人< 60次/分 • 常伴窦性心律 不齐
窦性停搏或窦性静止
• 在显著长的间期内无P波或/和QRS波发生, 长的PP间期与窦性PP间期无倍数关系,长 的PP之间可出现逸搏或逸搏心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处理 • 无症状者不必治疗,定期随诊观察,有 症状应装起博器。
早搏的观察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定义:窦房结以下某一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 而抢先发出的激动所引起的一次心脏搏动。 心脏的传导系统: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
房室束、左右束支、蒲氏纤维。 窦房结(正常起搏点) 心房、房室交界区及心室(潜在的起搏点)
2. PR段(PR segment):反映心房的复极过程及 房室结和房室束的电活动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P-R interval
3. P-R间期(P-R interval):P波与P-R段合计为 P-R间期,正常为0.12~0.20sec
VAT
5. 心室肌兴奋时间(ventricular activation time, VAT) 心电活动从心内膜通过心室肌至心外膜所需时间, 正常时在V1~V2<0.03sec,在V5~V6<0 .05sec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心脏的传导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 窦房结 • 结间束
• 房室结
• 希氏束
• 右束支
• 左束支 • Purkinje 纤维网
心电图概念:
心脏兴奋产生、传导与恢复过程中,每一心 动周期中的生物电变化。
正常心电图包括:
四波(P、QRS、T、U)
三个段(P-R、S-T、T-P) 两间期(P-R、Q-T)
• 两个治疗的目标: ——终止发作
——预防发作
• 要用积极的终止发作来换取预防发作的机会, 不能让发作时间延长造成血流动力学的恶化
• 不要过份强调心律失常的诊断,应立即准备电 转复
扑动与颤动
定义:心房与心室的自主性异位心律的频率
超过了阵发性心动过速。
心房扑动
特征:
窦P消失,代之以F 波。 F波频率为250~350次/分。 QRS波群为室上性,也可伴室内差传。
阵发性室上速的治疗
• 终止急性发作:
– 剌激迷走神经方法: Valsalva动作、剌激咽喉 引起呕吐反射 – 药物:首选维拉帕米或普罗帕酮静脉注射,亦 可选用腺苷、地尔硫卓、β受体阻滞剂;存在 心衰者宜选用胺碘酮、洋地黄。 – 食管心房调搏:超速抑制 – 同步直流电复律
• 预防复发:药物、导管射频消融术
五、各类早搏的观察
(一)室性早搏 定义: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下的异位激动 引起的早搏。 心电图的特征:
提前出现的QRS—T,其前无异位P′波。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宽大畸形,QRS时限≥0.12s。 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有完全性代偿间期。
临床意义
1、 偶发或发生多年而无表现早搏者,大多无意义。 2、频发、多源、成对出现的早博提示多属于病理性。 3、室早QRS特别宽大畸形或其QRS提示起源于左室多 见于器质性心脏病。 4、急性心梗或心肌缺血、急性心肌炎、药物毒性反应 或低血钾时的室早,常预示可能发生室速、室颤。 5、复杂的室早(如成对出现、多源或R′onT)比简 单的室早更具严重性。 6、在左房室瓣病变、甲亢及冠心病病人中,频发、多 源性房早,常预示可能发生心房颤动。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 1.三个或三个以上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现,通 常起止突然。 2.QRS波宽大畸形,时限>0.12秒,ST-T波与 QRS主波方向相反,心室率在100~250次/分, 心律规则或略不规则。 3.有时可见房室分离、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律失常 急诊处理程序和原则
激动起源异常
•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停搏
异位心律
被动性:
逸搏与逸搏心律
主动性:
早搏 阵发性与非阵发心动过速 扑动与颤动
激动传导异常
• 生理性传导障碍:干扰与脱节 • 病理性传导障碍:窦房阻滞 房内阻滞 房室阻滞 室内阻滞 • 意外传导:超常传导、魏登斯基现象 • 捷径传导:预激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