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合集下载

1-2-2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七年级生物上册(北师大版)(解析版)

1-2-2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七年级生物上册(北师大版)(解析版)

1.2.2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单选题1.在野外调查生物种类时,你认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边观察边记录B.将自己喜欢的花草采回家种植C.发现蟑螂等不喜欢的生物就不记录D.发现漂亮的果实摘下来尝一尝【答案】A【解析】【分析】调查的一般步骤: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如实做好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详解】A.调查记录指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边调查边记录,注意记录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A正确。

BCD.调查注意事项,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特别是注意安全,B、C、D的做法均不正确。

尤其是选项D品尝异果不仅损伤植物,也有可能果实有毒,出现中毒事故,BCD错误。

故选A。

2.实验探究的过程是()①实施计划②作出假设③得出结论④制订计划⑤表达交流⑥提出问题A.⑥④①③②⑤B.⑥②④①③⑤C.⑥②④①⑤③D.⑥④②①③⑤【答案】B【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详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

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

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最后与他人交流。

其中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等。

所以,实验探究的过程是:⑥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④制定计划→①实施计划→③得出结论→⑤表达和交流。

故选B。

3.科学家珍妮·古道尔长期深入坦桑尼亚国家森林公园与大自然中的黑猩猩朝夕相处,经过数十年的努力,逐步揭开了笼罩在黑猩猩身上的神秘帷幕。

珍妮·古道尔在从事野生黑猩猩行为特征的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A.调查法B.测量法C.实验法D.观察法【答案】D【解析】【分析】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法可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梳理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梳理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梳理1.1.1 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设备,有时还需要测量。

2.观察要确定观察目的、明确观察对象、做好观察记录并能够交流观察结果。

3.我们所观察的生物大多是植物和动物。

除这两类生物外,还有真菌、细菌、病毒等生物。

细菌、病毒和许多真菌的个体比较微小,结构比较简单,它们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

1.1.2 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③生物能进行呼吸。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⑦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1.2.1 学习使用显微镜1.目镜:无螺纹、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螺纹、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2.观察:下降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看着物镜。

3.视野较暗时,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视野较亮时,换用小光圈和平面镜。

4.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5.成像:倒立、放大的虚像。

如P→d6.如果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物像偏向哪个方向就把装片往哪移动7.污点判断:目镜、物镜、玻片标本8.观察的材料薄而透明,灰尘只能用擦镜纸来擦拭。

9.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的方法:在低倍物镜下将要观察的范围移到视野的中央→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视野调亮(换大光圈或者凹面镜)→细准焦螺旋,使像更清晰。

10.放大倍数越小,观察的范围越大,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范围越小,所看的细胞数目越少,但观察的结构越细微。

1.2.2 植物细胞1.玻片标本的类型:按制作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三类:切片、涂片、装片。

根据保存时间的不同可分为两类:永久玻片标本、临时玻片标本。

玻片标本的制作:需要盖玻片和载玻片。

2.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①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知识归纳整理一、观察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1.方法:⑴直接观察: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

⑵间接观察:借助于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进行观察,有时还需要测量。

2.要求:前:要有明确的目的;中: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后:与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二、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

⑴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

⑵动物、微生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但能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例如海豚捕食大马哈鱼。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生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和人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例如,人可以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将废物排出体外。

植物的落叶也可以带走一部分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如:猎豹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含羞草的叶受到碰触会合拢,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向地性等。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例如:种子的萌发,破壳而出的幼鳄,蘑菇的生长。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体亲代和子代之间,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相同的特征,这是遗传现象;但总有一部分特征并不相同,这是变异现象。

7.其他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知识归纳整理一、调查1.什么是调查举例森林资源清查、人口普查要求前中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选取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如实记录。

后对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2.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⑴步骤①选择调查范围:校园、公园或农田;②分组:6~8人为一个调查小组,确定一人为组长。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要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要点汇总

第一章认识生物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观察2、生物的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②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副处水面换气)③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人出汗,植物的落叶等)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含羞草对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如种子萌发、破壳而出幼鳄等生物都能由小长大,到一定阶段开始繁殖下一代)⑥生物都有遗传很变异的特性(如“种豆得豆”是遗传、“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变异现象)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3、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第二章了解生物圈1、生物圈(定义):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生活环境:生物的生存空间和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分类: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性质等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探究问题的一般过程: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讨论和交流。

4、光对鼠妇生活影响设计对照试验几点注意事项:①实验结束后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②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③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少偶然因素。

5、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捕食关系(兔以某些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竞争关系(水稻和田中杂草争夺阳光、养料、水分等)合作关系(蚂蚁、蜜蜂等群体生活的昆虫)寄生关系(蛔虫、猪肉绦虫等寄生在人和其他动物的体内)6、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精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精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精讲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1 科学探究1.1.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 实验法- 调查法- 比较法1.1.2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表达交流1.2 生物和生物圈1.2.1 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1.2.2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的概念- 生物圈的范围-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第二单元植物的世界2.1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2.1.1 绿色植物的特点- 光合作用- 细胞结构(如叶绿体)2.1.2 植物的分类- 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孢子植物(如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2.2 绿色植物的生活2.2.1 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蒸腾作用- 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2.2.2 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光合作用- 植物在碳氧平衡中的作用2.3 被子植物的特点和分类2.3.1 被子植物的特点- 种子包被上果皮构成果实- 更适应于陆地生活2.3.2 被子植物的分类-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第三单元动物的世界3.1 生物圈中的动物3.1.1 动物的特点- 细胞结构(无细胞壁、叶绿体)- 营养方式(异养)3.1.2 动物的分类-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等)3.2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3.2.1 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3.2.2 发育过程- 变态发育- 不变态发育3.3 生物的多样性3.3.1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直接价值- 间接价值- 潜在价值3.3.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就地保护- 易地保护- 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 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第四单元微生物的世界4.1 微生物的特点和分类4.1.1 微生物的特点- 体积小- 繁殖快- 种类多4.1.2 微生物的分类- 细菌- 真菌- 病毒- 原生动物- 显微镜下的其他微生物4.2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分解者- 病原体- 共生微生物4.3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食品制作(如酵母菌、乳酸菌)- 药物制作(如抗生素)- 环境保护(如甲烷菌)第五单元人与生物圈5.1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5.1.1 正面影响- 改良土壤- 增加生物多样性5.1.2 负面影响- 环境污染- 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5.2 可持续发展5.2.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5.2.2 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节能减排- 发展循环经济- 保护生态环境5.3 珍爱生命5.3.1 生命的重要性- 生命的独特性- 生命的相互依存5.3.2 珍爱生命的行动- 保护动植物- 保护生态环境- 遵守法律法规以上是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的精讲,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认识生物》期中考点讲解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认识生物》期中考点讲解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认识生物》期中考点讲解命题点0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例】1.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B.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C.观察方式上,一般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D.观察时要实事求是,从一方面进行观察可以得出结果【答案】D【分析】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其中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实验、调查和资料分析,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还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和合作。

【详解】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使观察更加全面和典型。

在观察中要注意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来审视观察对象,不能以局部代替整体,不能以主观代替客观事实,还要注意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并不是观察时特点是比较直接,而一般不需要很长时间。

故选D。

【点睛】明确观察法的概念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例】2.下列属于观察法的是()A.采集植物标本B.网上查找资料C.去图书馆查找资料D.用显微镜观察生物体的结构【答案】D【分析】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调查法是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

【详解】ABD.采集植物标本、网上查找资料、去图书馆查找资料都属于调查法,ABD不符合题意。

C.用显微镜看生物体的结构,属于观察法,C正确。

故选C。

4.科学观察有时需要借助仪器。

初一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试题答案及解析1.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观察临时装片,形成清晰物像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下图所示。

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是【答案】D【解析】形成清晰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与物镜和玻片的距离越小,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反之,形成清晰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与物镜和玻片的距离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选项D中的物镜和玻片的距离最大,所以用这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选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解题的关键是熟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和玻片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2.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如下四个图,其中视野最暗的是【答案】C【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就越小,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也越暗,图C中的细胞体积最大,说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因而视野最暗,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只有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才能较容易地完成此类题目。

3.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答案】实验法【解析】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4.在进行实验设计时,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选项是 ( )A.25℃和0℃B.有光和无光C.温度和水分D.有空气和无空气【答案】C【解析】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在四个选项中,只有选项C不是单一实验变量。

【七年级】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七年级】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七年级】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课题第二章第二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课型新授课序号8教育目的科学知识方面讲出实验法研究的通常步骤。

能力方面通过阅读增强学生的阅读技巧。

思想教育并使学生在自学中重新认识和爱好小自然。

重点使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能够归纳出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与过程。

难点并使学生通过写作和探讨,能概括出来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与过程。

关键使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能够归纳出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与过程。

教法写作法和探讨法、讲解法教具录相、材料,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表明组织课前综艺:请将科学家与相应的研究成果用线连接起来。

林奈dna分子双螺旋结构达尔文生物分类系统哈维物种起源与生物进化的理论沃森和克里克血液循环新课引入:生物科学工作者利用观察、调查、分类、实验等方法,研究生物的科学事实,然后在各种科学事实间建立起合理的联系,再找寻事实产生的原因,提出解释事实的各种假说和理论。

其中,实验法就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关键方法。

实验法包含哪些基本方面呢?写作材料:教材p27-28学生练教师讲述学生写作有关材料学生观看录相备考上节课的科学知识,可以并使学生对新课的内容存有一个初步的介绍。

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调查有关响尾蛇的资料,拿到课堂上来交流,丰富学生的生物学知识。

使学生对课文展开写作,同时特别注意对学生展开写作技巧的训练。

必须并使学生学会边写作边搞笔记,将实验法基本程序的关键词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讨论题:1、实验中两只死老鼠的惟一区别是什么?2、为什么必须设计一只没被响尾蛇突袭的死老鼠?3、实验法研究一般包括哪几个步骤?4、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都包含了哪些步骤?小结:实验法的基本程序1、发现并提出问题2、搜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学生探讨教师引导学生并作记录在确认所有人都已经做了认真的阅读后,可以安排小组进行讨论。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归纳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归纳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归纳总结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观察2、生物的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②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副处水面换气)③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人出汗,植物的落叶等)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含羞草对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如种子萌发、破壳而出幼鳄等生物都能由小长大,到一定阶段开始繁殖下一代)(1)生长:指生物体体积由小到大,也就是细胞数目增多和体积增大的结果。

(2)发育:指生物体中各种器官逐渐达到成熟,并具有生殖能力。

(3)生殖:指生物体产生下一代的现象,通过繁殖保持种族的延续。

⑥生物都有遗传很变异的特性(如"种豆得豆"是遗传、"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变异现象)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它是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构成的。

但病毒作为一种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

)3、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调查的步骤:①明确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③制定调查方案;④填写调查记录;⑤整理调查结果;⑥撰写调查报告。

2、生物的分类(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2)按照生活环境不同,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3)按照用途不同,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圈(定义):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生活环境:生物的生存空间和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分类: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等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讨论和交流。

4、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光对鼠妇生活影响设计对照试验几点注意事项:①实验结束后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②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1.1.3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案 (含答案) 生物学北师版七年级上册

1.1.3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案 (含答案) 生物学北师版七年级上册

第3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学目标1.尝试设计简单实验,并控制实验条件。

2.归纳出实验法研究过程的一般步骤。

3.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4.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实验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归纳实验法研究过程的一般步骤难点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教学准备“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课件导学过程【探究主题一】人们常通过实验法研究科学问题阅读教材P20~21相关内容,了解响尾蛇特点。

完成思考讨论。

响尾蛇是一种毒蛇。

长约2米。

身体呈黄绿色,具有菱形黑褐色斑。

尾端有角质环,运动时能发出声音,故称为响尾蛇。

分布于北美洲。

南美洲也有近似物种。

响尾蛇捕获到猎物后,它会迅速地将毒牙中的毒液注入猎物体内,但并不马上把猎物吞下,而是放猎物逃走,过一段时间后,响尾蛇再去追寻和吞食猎物,请大家想一想,响尾蛇可能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物的呢?【资料信息】1.响尾蛇的视力不好,它的眼只能感受可见光,而不能看清物体。

2.响尾蛇的眼下方有一对能感受热的结构,可以感受较近动物的体温。

3.响尾蛇的舌能感受空气中的气味。

4.一只没有被响尾蛇咬伤的动物不能触发响尾蛇的追踪行为。

【实验】阅读教材P20~21相关内容,结合下图,熟悉实验过程。

作出假设: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猎物的。

科学家的实验实验1科学家的实验实验2【探究主题二】实验法通常按一定的程序进行阅读教材P21~22相关内容,结合下面流程图,讨论实验法基本程序。

课堂小结生物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实验法){ 人们常通过实验法研究科学问题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 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达标检测1.研究响尾蛇追寻猎物所采用的方法是 ( B )A.调查法B.实验法C.观察法D.分类法2.简述实验法研究响尾蛇追寻猎物的方法。

实验方案:(1)从一个蛇洞里拖出一只被响尾蛇袭击中毒而死的老鼠,沿着事先设定的弯曲路径,拖一段较长的路程。

1.1.3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设计(表格式)北师大版(2024)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1.1.3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设计(表格式)北师大版(2024)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2024)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2024年新教材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探索生命奥秘》第一章《认识生物和生物学》中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以及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

这些内容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多个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和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二、核心素养目标生命观念:通过对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学习,理解生命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形成科学的生命观念。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科学思维能力,能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

科学探究: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社会责任:通过了解生物学研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实验法。

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

(二)教学难点理解实验法的原理和设计思路。

如何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接触生物学,对生物学充满好奇和兴趣,但对于生物学研究方法的了解较少。

他们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观察和实验活动,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对于科学研究方法的系统性认识还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实践操作,逐步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五、教学建议1、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生物学研究的实例和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方法。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之一,通过观察生物现象或生物体的特征,推断其特点和规律。

观察可以是肉眼观察,也可以是借助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细胞或微生物。

学生可以观察和比较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花果的结构、动物的行为、生态环境等,从而加深对生物多样性、适应性和生态系统等的理解。

二、实验法实验法是学生进行生物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学生可以设计并进行一系列实验以验证生物学理论或解决生物学问题。

比如,学生可以设计实验来探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观察沉水植物的气孔分布等。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合理安排实验条件和处理变量、观察记录结果,并通过比较和分析数据来得出科学结论。

三、调查法调查法是通过采访、问卷调查、野外考察等方式,收集大量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从而得出规律性结论的方法。

学生可以选择一项生物学主题,如动植物的垂直分布规律、环境因素对生物分布的影响等,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进而得出科学结论。

四、比较法比较法是通过对两个或多个样本进行比较,寻找共同点和差异,从而推测其发展规律的方法。

比如,学生可以比较不同植物的叶片结构、观察不同动物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性,在对比中发现相同或不同之处,并从中总结归纳出规律。

五、推论法推论法是通过进行逻辑推理,从已知的事实推导出未知的结论的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已有知识和观察结果,进一步推测未知的生物现象或提出新的科学问题。

例如,学生可以观察蜗牛与阳光的关系,推测蜗牛的活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等。

六、模型法模型法是运用模型来模拟生物现象或生态系统,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复杂的生物学问题。

学生可以自行制作或使用相关教学模型,如制作植物细胞模型、动物生活习性模型等来展示和解释生物学概念。

总之,初中生物科学探究需要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比较法、推论法和模型法,积极参与实践探索。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证思维能力、科学问题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加深对生物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初中生物知识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初中生物知识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初中生物知识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指科学家在研究自然现象和解决科学问题过程中,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步骤。

这些方法包括提出问题、制定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

以下将详细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首先,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

科学家通常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观察到的现象或已有的知识,提出一个研究的问题。

例如,发现其中一种植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生长状况不同,科学家可以提出问题:光照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接下来,科学家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制定一个假设。

假设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是对问题的解释和预测。

以前面提到的问题为例,科学家可以假设:光照越强,植物生长速度越快。

然后,科学家会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

实验应该是可重复和可观察的,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在这个例子中,科学家可以将一组植物置于光照强的环境中,另一组植物置于光照弱的环境中,然后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

接着,科学家会收集实验数据。

数据可以通过观察、测量和记录来获得。

在这个例子中,科学家可以记录每组植物的生长速度、高度、叶片数量等指标。

然后,科学家会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出结论。

分析数据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如平均值、标准差等。

在这个例子中,科学家可以比较两组植物的平均生长速度、高度和叶片数量,并确定其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最后,科学家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结论应该是对假设是否被支持的回答。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发现光照强的条件下植物生长速度更快,那么假设就得到了支持。

除了以上例子中提到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还包括其他的技术和手段,如观察、实地调查、模型建立和理论预测等。

科学家会根据研究的具体问题和领域选择相应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总之,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提出问题、制定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

这些方法保证了科学研究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使科学家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和解决科学问题。

初中生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生物科学探究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探究,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科学思维、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一、提出问题生物科学探究首先需要提出一个明确的问题。

问题需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成果的可观测性,并且是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进行解答的。

二、设计实验在进行生物科学探究时,学生需要设计相应的实验。

实验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实验变量:即独立变量和因变量。

独立变量是实验中研究的对象,因变量是受独立变量变化影响的结果。

2.控制变量:除了研究对象和结果变量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都要尽量保持一致,以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3.重复实验:进行多次重复实验可以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4.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材料: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和材料,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三、数据收集和记录在进行实验时,学生需要准确地收集和记录实验数据。

数据采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数据的准确性:尽量减少实验误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可以通过多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2.数据的全面性:尽量收集所有与实验有关的数据,包括不同变量的值和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数据。

3.数据的可读性:为了方便后续分析和展示,数据记录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形式进行。

四、数据分析和解释在数据收集和记录之后,学生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数据分析的方法可以有以下几种:1.统计学方法:通过平均值、中位数、众数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

2.图表分析:使用直方图、折线图、饼图等图表形式,对数据进行可视化显示,更直观地分析数据。

3.趋势分析:对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找出规律和关联。

五、结论和总结在数据分析和解释之后,学生需要得出科学结论并进行总结。

结论要与问题紧密相关,并且基于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提出,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同时,还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到一个有关生物的问题或现象,并提出明确的问题。

2. 设计实验: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一系列合适的实验步骤,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

3. 收集数据:进行实验时,记录观察结果和实验数据,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方式进行整理。

4. 数据分析: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使用统计方法或者绘制图表等方式,得出结论。

5.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得出对提出问题的回答,以及对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的解释。

6. 进一步探究:根据得出的结论,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如提出新问题、设计新实验等。

7. 撰写报告:将整个实验的过程、数据、分析结果和结论等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撰写实验报告。

8. 展示成果:可以通过口头报告、海报展示等方式,将实验结果和报告展示给同学、老师或其他人。

通过以上的步骤,初中生可以进行生物科学探究,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基本方法和过程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基本方法和过程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基本方法和过程生物科学探究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整理数据,以了解生物现象和解决生物问题的过程。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一些基本方法和步骤进行科学探究。

第一步:观察和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通过观察生物现象来提出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观察花的颜色、形状和大小,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花的颜色鲜艳,而有些花的颜色暗淡?第二步:背景知识和猜测在提出问题之后,我们应该进行背景知识的了解,并提出初步的猜测。

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学习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并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猜测。

第三步:设计实验并收集数据在有了问题和猜测之后,我们可以设计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测。

实验应该包括控制变量、操作变量和测量变量。

控制变量是指保持不变的因素,操作变量是指被研究者改变的因素,测量变量是指研究者测量的结果。

例如,在研究花的颜色问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花,将它们放在不同颜色的光线下,测量花的颜色的变化。

我们可以将花放在红色、蓝色和绿色光线下,然后测量花的颜色的鲜艳程度。

第四步:数据分析和结论在收集了数据之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我们可以使用图表、图像和图表来展示实验结果。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柱状图来比较不同光线下花的颜色的鲜艳程度。

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等。

第五步:反思和提出新问题在得出结论之后,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实验过程和得出的结论,以及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的方法。

如果我们的结论与我们的猜测不一致,我们应该进一步思考并提出新的问题,以继续深入研究。

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包括观察、提出问题、背景知识和猜测、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论、反思和提出新问题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现象和解决生物问题。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来学习和掌握这些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2章《观察和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2章《观察和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2章《观察和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知识点一、观察法: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对于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2、科学的观察有两种方式。

一是直接用肉眼观察;二是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进行间接观察。

有时还需要进行测量。

二、调查法:1、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1)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

(2)当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时,可以进行抽样调查。

(3)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不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调查也有两种方式,一是为了最接近真实情况,对调查对象进行全面调查(普查) ;二是在调查范围大、调查对象多,难以进行全面调查时,对调查对象进行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时,要注意选取样本的随机性和代表性。

2、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归类,有三种方法:(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为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细菌、蘑菇、金针菇、灵芝等属于其他生物。

(2)按照生活环境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等。

(3)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3、区分观察法和调查法:要认知生物的形态结构、行为等主要采用观察法,要认知生物的种类和生存环境等采用调查法。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游戏风靡。

为了解某校学生智能手机的使用情况,通常采用的方法应是调查法。

三、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六大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1)概念: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要探究的“这个条件” 就是变量。

(2)对照实验一般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一、观察1.概念: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目的、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取资料的方法。

2.类型(1)直接观察:用肉眼观察。

(2)间接观察: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进行观察,有时还需要测量。

3.科学观察的要求(1)有明确的目的。

(2)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3)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

(4)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5)在观察的基础之上,还需要与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二、调查(如森林资源的清查、人口的普查等)1.概念: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2.调查步骤:①明确调查的目的和确定调查对象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③若范围大,可选择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可分为全面调查(普查)和抽样调查,抽样的方法一般是随机抽样)④如实记录(避免主观因素影响)⑤调查结果的整理的分析(有时要用到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3.调查活动的步骤:选择调查范围→分组→设计调查路线→调查→归类→整理4、注意事项:①设计一个比较适合的调查表②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要全面细致、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

③不要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要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

④注意安全。

第二节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作自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自养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者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异养微生物:大多数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它们通过分解、吸收腐烂动植物的遗体或者寄生在动植物体内获取营养物质自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学探究的?
11
探讨
1、巴斯德探究肉汤变质的过程包 括哪几个步骤?是不是必须由这 几个步骤组成?
2、实验中,为什么要将放进烧瓶 的肉汤再次煮沸?
3、为什么要用两个烧瓶同时做这 个实验呢?
12
说说看,生物(比方说金鱼)的 生命活动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13
金鱼的 生命活动
……
22
科学探究并不遥远, 它就在你我的周围。
科学探究的价值在 于它服务于生活。
眼前与未来的世界 期待你的慧眼,你的 才智!科学家总是从 少年中走出!
23
鲁菜菜谱大全 /lucai/ 鲁菜菜谱大全 qtz97pts
说:“俺说,你还是不要这样了。一会儿让爹娘看见了,问起来你还得编瞎话呢!”婆姨说:“是啊,俺知道,可俺就是不能听你提起来这事儿 哇!好啦,你们先喝水说话哇,俺这就去做午饭。快晌午了,这位大侄子一定饿了呢!”大壮赶快说:“大婶儿,别忙着做饭了,俺吃不下。家 里那么多人还等着俺的话呢,俺这就走了!俺来也没有带什么稀罕东西,都是咱这一带的一点儿土货,都留下哇!张伯伯和俺耿叔叔是好兄 弟……”这张氏夫妇非常善解人意,痛痛快快地收下了大壮带来的所有东西,并且又装了满满三大筐红薯,说:“去年收了很多红薯,你看,有 半个火炕呢!眼下这天儿已经很热了,路上冻不了的,正好拉回去分给大家伙儿吃。这红薯放到现在特别甘甜好吃呢!”真正一个好人家啊!大 壮也不便再多说什么了,就和张老乡的兄弟把三大筐红薯装上骡车,然后与张氏夫妇告辞,心事重重地返回了镇上。路过门口时,大壮给正在家 里收拾家务的裴氏和郭氏各放下一大筐红薯,只简单地对她们说:“俺还没有吃饭呢,等今儿个晚上咱再细细说哇。”当天晚饭时,大壮先把全 部情况告诉了自己的爹娘。晚饭后,董家成吩咐妞儿把耿憨夫妇叫来自己家里,大壮又把情况细细地说了一遍。大家商议后,都觉得应该把实际 情况告诉郭氏和秀儿,否则只会是更加引起她俩的猜疑。于是,大家伙儿一起来到耿老爹家。进堂屋后,董家成吩咐耿兰:“兰兰,去,把你秀 儿姐姐叫来!”秀儿很快就跟着耿兰过来了。大家各找地方坐了,一起听大壮详细叙述白天去张老乡老家打探情况的全部过程。叙述完后,大壮 再次特别强调了张老乡兄弟劝慰开导的话。他说:“张叔叔说的对,虽然他哥哥一家人也许出事儿了,但俺耿叔他们是在汉口镇上呢!出门在外 的能遇到一个近老乡很不容易,所以他们捎不回来书信很正常的,咱们大可不必太挂念,耐心等着就是了。张叔叔还说了,他哥哥当年也有过五、 六年没有消息的情况呢!”董家成也说:“这位张兄弟说得太对了,咱们的这父子四个在汉口镇找个近老乡哪里能那么容易哇,还能说想着捎书 信回来就可以捎书信回来吗?俺看哇,咱们耐心等着就是了。弟妹你也不要再那样过分操心了,只管放宽心哇!俺耿兄弟和娃娃们能干着呢!再 过几年,他们肯定就风风光光地回来了!”耿憨爽朗地大声说:“就是哇,出门在外的人,哪里能和咱们在家里一样呢,想着什么都可以立马办 得到!放心就是了,或许俺耿大哥他们父子四个这会儿已经发了不小的财了!用不了几年,他们就可以风风光光地回来,实现俺大哥那个美好的 想法,光宗耀祖了呢!”刘氏和裴氏也轮番劝慰一番。刘氏说:“这人常说了,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张老乡一家人也许不好了,但那是他们的 命哇!咱们
5
区别对错
6
火眼金睛:在显微镜下观察物像时,眼睛与镜筒 之相关位置应是下列哪一幅图?
A
B
C
D
7
二、学习使用显微镜
3.观察:放—压—降—看—升—调
试一试: ①把标本分别向左、右、上、下移动,你看到的物像分别 向什么方向移动? ②在视野中看到的是什么字? ③如果看到的字偏在视野的左上方,怎样才能将它移到视 野中央? ④如果是把字写在不透明的纸上,观察的结果是否相同?
作出假设
应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 能的设想,并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制定计划
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的材料与用具, 选出控制变量,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 计划必需合理、严密、可行。
实施计划
按计划进行研究,并收集所得数据、实 验现象等资料。
得出结论
分析所得数据、现象等实验资料,经缜 密的推理。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安放:放置桌边时动作要轻。一般应在身体的前面, 略偏左,镜筒向前,镜臂向后,距桌边7~10 ㎝处, 以便观察和防止掉落。安放目镜和物镜。
3
请你指出使用显微镜操作中不规范的地方。
4
二、学习使用显微镜
2.对光:升—转—看—调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约2厘米; ②转动转换器(转动转换器的转动板,不要用手直 接推物镜),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 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③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 (右眼睁开,便于以后 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 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 白亮的视野。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 面镜。
8
二、学习使用显微镜
4.收镜 ①、实验完毕,将载玻片从载物台上取下,用纱布将显 微镜外表擦拭干净。 ②、将压片夹转向后方,反光镜移动到垂直方向。 ③、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位于载物台上通光孔的两 侧,呈“八”字形,将镜筒下降。 ④、按取镜时的拿法,将显微镜送回镜箱,放回原处。
9
三、认识常用的实验仪器
一、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科学探究是人类揭 开自然界的奥秘、 获取知识的重要途 径,是科学家研究 生命科学常用的方
法!
如果你拥有了 这些仪器,你 是否就能像科 学家一样探究
呢?
1
物镜
通光孔 遮光器 反光镜
目镜
镜筒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镜臂 载物台 镜座
2
二、学习使用显微镜
1.取镜、安放
取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保持镜体直 立。(特别要禁止单手提着显微镜走,防止目镜从 镜筒中滑脱)。
18
常温 降温
金鱼呼吸次数 (次/分)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次/分)
19
分析、交流与讨论
• 根据你测得的数据,你能得出什 么样的结论?
• 你的实验结论与作出的假设一致 吗?
20
信息提供:我国华东地活。
21
• 尝试在生活中寻找探究的课题,交流并制 定探究的方案。
表达交流
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17
实验指导
1、两人一组,分工合作,各尽其职。 2、测常温下金鱼的呼吸频率(可先测30
秒钟的呼吸次数然后计算得出每分钟 的呼吸次数。重复三次,求平均值) 3、加入冰块,测出水温,放入金鱼,同 样记录三次呼吸频率。 4、对比不同温度下的呼吸频率,得出相 关的实验结论。
水环境
空气 温度
食物
14
夏天气温会升高, 深秋气温会降低, 鱼的生活会不会受 到影响呢?
15
请你像一位科学家一样,来 进行探究活动:
• 你的问题是: • 你的假设是: • 你的计划是: • 你准备如何实施: • 你的结论是:
16
科学探究过程
基本要求
提出问题
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并 表达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