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阅读活动中彰显个性与创新潜能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阅读个性与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阅读个性与创新能力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它以文字材料为对象,不断进行感知、记忆、联想、思维等心理活动,伴以兴趣、注意、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的发展变化,不断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储存信息、提取信息的过程。
而语文阅读教学本身具有的特性,即在阅读中的理解、想象、联想、推理、鉴赏、评价等,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应重视学生的阅读个性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文拟对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个性与创新能力的问题作一些探索,以供同仁参考。
一、培养学生阅读个性的策略一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把志向教育与阅读欣赏结合起来,激发、培养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
例如:有的教师在组织学生赏析朱自清的《春》时,要求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和感受。
学生很踊跃,争先恐后,畅所欲言:或喜欢花下蜜蜂蝴蝶赶闹之态,或喜欢春风中鸟儿兴奋之情,或陶醉于春天美丽的景色,或感受着春天蓬勃的生命力由于教师没有把自己预设好的问题强加于学生,所以学生能够尽情选其所好,他们在阅读中不是消极的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去建构,获得了对春天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二是要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阅读氛围。
在阅读理解中,要允许学生出错。
学生在求是中出错在所难免,要鼓励学生探索。
在鉴赏评价中,要给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阅读见解的机会。
要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共性的基础上,设计一定量的答案不确定的具有多样性的习题,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民主的氛围中完成健康个性的培养。
例如:在《孔雀东南飞》的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讨论刘兰芝形象的现实意义,有的说,刘兰芝追求纯真的爱情,值得称颂,现在社会中傍大款、攀权贵的妇女应该反省;有的说刘兰芝宽容、忍让、善良、勤劳等品质值得学习,有的妇女刁钻、得理不饶人、狠毒、懒惰,应自惭形秽;有的说,刘兰芝虽好,但她投水自杀,不善待生命却不足取,我们应善待自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让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彰显
让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彰显阅读教学在小学各科教学中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
从阅读心理的角度看,学生对每一篇课文的理解,不可能完全符合作者的原意。
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阅读教学具有学生个性解读。
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采取科学的策略和灵活的方法,能为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创造个性的培养提供无比广阔的空间。
一、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体会文本。
阅读教学强调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因此,阅读必须紧扣课文。
如果一味死扣课文,那么教学也会显得枯燥无味。
新课标也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有时看似偏离了教学内容,实际与教学内容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我在教学中遇到语言优美的课文,就让学生反复朗读,找出自己最想读的句子和段落,然后让学生自己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在学生朗读汇报的同时,我还会创设与课文有关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加深体会、领悟。
如在教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课时,我先设问:把大自然称为“绿色的课本”,那么,这课本里有那些内容?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边读边画出“绿色课本”的内容。
此外,我布置作业时,要求每个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找一找“绿色课本”中的内容。
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理解了内容,而且还为学生创造性地理解提供了广阔的时间和空间。
二、捕捉思维疑点,在读中领悟文本。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苗,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
”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小学生面对教材中出现的景物、人物、事件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和追根寻源的兴趣,他们的思维处于高度兴奋活跃的状态,教师就要抓准时机,激励思维,用自己的思想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激活个性见解,开展探究性阅读
激活个性见解,开展探究性阅读阅读是一种重要的思考和领悟方式,在阅读中,我们要不断开启个性思维,展开自己的见解,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本篇文章将从个性思维和探究性阅读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激活个性见解,开展探究性阅读。
一、激活个性思维1. 建立自信心想要激活个性思维,首要的一步就是建立自信心,相信自己有独特的见解和思维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多读书、多接触不同的知识和信息,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和知识储备,从而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2. 培养好奇心好奇心是激活个性思维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可以让我们不断地追求新鲜、有趣的事物,从而启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尝试接触不同的领域和知识,拓展自己的思维视野。
3. 坚持思考思考是个性思维的核心,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和内涵,从而形成独特的见解和思考方式。
因此,我们应该坚持思考,不断思考自己所关注的问题和话题,从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1. 确定阅读目的在进行探究性阅读之前,我们应该先确定自己的阅读目的,即想要了解、探究的问题或话题是什么,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和探究。
2. 深入研究探究性阅读需要深入研究所读的内容,不仅要了解作者的意图和立场,还要探究其中的思想内涵和哲学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多次阅读、反复思考、笔记整理等方式,深入研究所读的内容。
3. 汲取营养探究性阅读不仅是为了了解和探索问题,更是为了汲取营养和启迪自己的思维。
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理解和体味作者的言外之意,从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智慧和思维。
总之,个性思维和探究性阅读可以相互促进,激活自己的个性见解和思考方式,同时也可以启迪自己的思维和智慧,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开启自己的思维探索之旅。
在阅读中引导自主探究,促进个性发展
在阅读中引导自主探究,促进个性发展
阅读可以是一种引导自主探究、促进个性发展的活动。
通过阅读,人们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思想、观点和情感体验,这可以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培养出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个性。
阅读可以帮助人们发展自己的个性,因为阅读是一种慢节奏、深度思考的活动。
在阅读中,人们可以理解不同人的文章、思想和写作风格。
通过这种学习,人们可以发展自己的思想、理念,从而建立自己的独特个性。
阅读也可以促进人们的思维发展。
阅读需要读者主动地理解、分析和思考,这可以促进人们的思维发展,培养出理性思考和判断力,避免盲目从众。
综上所述,阅读是一种高效的活动,它可以引导自主探究,促进个性发展。
阅读可以帮助读者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拓宽视野,丰富人生经验和认知,这将有助于人们实现自我价值和发展潜能。
激活个性见解,开展探究性阅读
激活个性见解,开展探究性阅读阅读是一种高效的获取知识和思想的方式,而探究性阅读则是一种更加深入、广泛的阅读方式。
它要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仅是 passively 接收信息,而是积极地思考、分析和探索。
通过探究性阅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内化所学知识,开拓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强个性见解,提高阅读效果。
下面我们将从什么是探究性阅读、如何进行探究性阅读以及探究性阅读对个性见解的影响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什么是探究性阅读?探究性阅读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开放式的阅读方式,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理解文字表面的意思,而是深入挖掘其中的内在信息,主动思考,勇于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探究性阅读要求读者跳出书本,去了解和探究所读内容的背景、作者的生平和思想、作品的产生背景等,从而更好地理解所读之物。
通过探究性阅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书中所表达的思想和主题,挖掘作者的用意,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加开放,拓展知识面,增强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阅读不仅是对知识的获取,更是对思维的启迪。
1.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要进行探究性阅读,就需要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有深度和内涵的书籍、文章、论文,这样才能在阅读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2.提出问题在阅读时,我们不仅要 passively 接受书中的信息,更要主动地提出问题。
我们可以思考作者的用意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构安排?这样不仅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所读内容,还可以激发我们的思维,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3.拓展阅读在进行探究性阅读时,我们不仅仅要局限于所读书籍、文章,还可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通过不同的材料,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所读内容的背景和内涵,形成更为全面的认识,提高对所读内容的理解。
4.交流讨论在进行探究性阅读时,我们还可以与他人交流讨论。
对于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可以找人进行讨论。
这样可以拓展我们的思路,也能够从他人的角度获得更多的启示。
在阅读教学中彰显学生的个性
在阅读教学中彰显学生的个性【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094-01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的复合系统。
阅读的实质意义是学生主动建构有关阅读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知识自我生成的过程,是由内向外的生长。
这个过程最需要的是教学对话平台,学生在其间不仅可以相互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而且在过程中学会了倾听与尊重,懂得了交往与辨别。
如何在阅读教学阵地上构建互动的对话平台彰显学生的个性呢?首先,教师的角色定位要由传统的讲授者转变为新型的合作伙伴的身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是艺术家,应是魔术师,要将对学生的认识高度上升到作为一个个活的生命元素来关注。
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由呆板僵化的教条形式,转变为一种人文情怀。
师生之间搭建一座沟通交流的桥,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摆脱被文本束缚和羁绊的阻碍。
更科学合理地利用文本这个工具,使得语文教学的内容、方法都走向了自由,走向了开放,走向了人性。
其次,教师要能准确把握教材,并能创新地开发教材。
不妨细细地品析一下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容易就发现其中有两大精神家园:一个是文本,教师利用它来引导学生与智者交流,了解他们生活的世界,走近他们的精神家园。
另一个那就是生活,学生在文本之上为自己交流、体悟自身存在的世界,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教学工作就要沟通好这两个家园。
新课程下的教学理念则又强调了后者,强调了学生在自己的创新活动中创新自己,强调了精神生命的提升表现在感悟上。
感悟成为人的生命开拓的重要标志和工作间。
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在此谈谈个人的体会。
1.补白“内涵空白”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一些作者非常重视艺术空白的作用。
这些“空白”的设置正因为是在“无字之处”、“无声之处”,因此,就带上了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这就充分地体现了语文的两种层面:一是语言支架,二是内涵留白。
如《穷人》一课,桑娜把邻居西蒙死去的情形告诉了刚刚打渔归来的丈夫,但她没有把话说完就“沉默”了,她为什么欲言又止,她在想些什么?作者用“沉默”一词留了一个“空白”,教师于此可以因势利导,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丰富想象,为“沉默”一词解密。
在研究性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文/胡梅芳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次课程改革必将引起阅读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
那么如何在研究性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呢?一、阅读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性阅读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由解放前只重积累的“背读”,到建国后偏重理解的“讲读”,直至改革开放后由上海钱梦龙、四川黎见明为代表提出的以教师为主导的“导读”,再到世纪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提出的注重学生自主探讨的“研读”,基本勾勒出一条阅读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历史轨迹。
对研究性阅读课堂教学的探讨则顺应阅读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而成为必然。
小学语文新大纲明确指出:“要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个性。
”而研究性阅读正是一种极具个性的阅读课堂教学新模式。
这类研究性学习从前也曾在一些学校的“实验田里种植”,但受时间、空间和传统课程的制约,只能带着枷锁跳舞。
而今,当教育改革“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时候,我们则可以大胆地在传统课程的模式上立起一座新的丰碑。
研究性阅读教学借鉴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来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要求学生用研究的方法学会阅读课文,去收集、分析和处理与课文阅读专题有关的语文信息和生活信息,在发展自己个性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
研究性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理论与实践符合新的课程改革思想,比起背读、讲读、导读课堂教学模式有着“注重全员参与、注重探究过程、注重诵读感悟、注重实践运用”的特质;相对于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讲问型”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有其独特的价值,有着强烈的时代性和生命力。
研究性阅读正成为阅读教学改革的热点,必将引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大势”。
研究性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对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极具深远意义。
二、在研究性阅读中发展学生的个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
在探究性阅读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在探究性阅读中发展学生的个性《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阅读是一种探索,它把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让给了不同个性、不同潜能的学生,这就使每个发展水平有差异的学生都可以通过探究来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阅读能力,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发展。
那么如何在探究性阅读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呢?一、激发需要,驱动学生自主探究人需要光明,故发明了电灯。
成功的语文教学,必须得激发学生的内心需要,学生才会有自主探究的自觉行动。
例如教学《大瀑布的葬礼》一课,教师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看了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小学生好奇心很强,纷纷提出个人疑问:“为什么要为大瀑布举行葬礼?”“谁为大瀑布举行葬礼?”“大瀑布是一个怎样的瀑布?”等等。
问题的提出,为学生创设了悬念,激发了需要,驱动了学生们自主探究课文内容的积极性,这样学生的个性才得以展现。
二、尊重个性,让学生有自主的选择权。
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就必须真诚尊重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变教师的“指令”为学生的“选择”,引导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学会选择,学会捕捉自己内心世界的真情实感。
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主线,引导在“读”中“悟”,由“通读”到“读通”,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读进去,读出自己捕捉到的感觉,研读的一大特点就是“自主地阅读、获取及运用”,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此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权、选择权,设法使学生从旁观者的角色转化为当事人的角色,让学生愿意读哪一节就读那一节,哪一节印象深刻就读那一节,给学生自由的心灵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人。
如教学《画杨桃》一课,初读课文时学生了解到文中有四类人物:父亲、我、同学们、老师。
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类人物的语句或段落来读。
同时,允许学生可以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
这样,学生因为选择的是自己喜欢的内容,自然读得十分投入:他们有的读出父亲的严肃,有的读出了老师的和颜悦色,还有的读出了嘲笑、惊奇和不安的语气。
通过书香校园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创造力
通过书香校园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创造力2023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阅读的重要性却变得越来越强烈。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中,阅读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方式,更是一种提高创造力和激发想象力的有效途径。
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造力,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而通过“书香校园”这一活动,可以有效地实现这一目的。
“书香校园”活动,是指在学校内开展一系列与读书相关的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图书、阅读、文学和语言艺术等文化领域。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造力,更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首先,书香校园活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其中最直接的是组织阅读比赛。
这种比赛不仅可以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书籍,更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同时,在组织这种比赛过程中,学生还可以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读书体验和感受。
这样的互动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其次,书香校园活动还可以通过组织读书俱乐部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读书俱乐部,学生可以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和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心得。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更广泛的文化领域,拓宽自己的视野,并通过交流和思考,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质。
最后,书香校园活动还可以通过组织文学讲座、文学沙龙、作文比赛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了解更广泛的文学领域,学习具体的创作技巧和方法,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尝试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这种实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可以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通过“书香校园”这一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因此,在以后的教育过程中,应该进一步推广和普及这一活动,并不断创新和扩大其形式和内容,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探究性阅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探究性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摘要】: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换位思考,培养学生变通性思维;多元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和创造潜能,” 并在各年级的具体目标中提出“综合性学习” 的目标,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
所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是“质疑——探究——释疑——创新”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自创学法的益处与乐趣。
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更高,创新的兴趣也就更浓。
常言说:“学问,学问,要学要问。
”学与问相辅相成,相互关联,只学不问易“呆板”,只问不学易“肤浅”,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是学问相促相长。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使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个性思维品质。
笔者根据平常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作如下浅谈:一、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发展是多发面的,也是有差异的。
这样的差异,个性恰好是课堂的重要生长点,课堂的生命力就是在这些差异的沟通,个性的交流互补中焕发出来的。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向权威挑战,养成探求真知的习惯。
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营造出平等,民主的气氛,师生共同探讨,各抒己见。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超前思维,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教师要经常启发学生:“你认为课文怎样写会更合理?”“你读懂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用更精美的语句进行描述吗?”等等。
其次,教师要多采用“讨论式”课堂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进行小型的课堂辩论会,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勇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总之,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敢于对课本、老师、同学质疑的挑战者,辩论者。
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彰显个性
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彰显个性黄沙完小万芙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时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见解,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倡导个性化阅读。
所谓阅读,就是向一位缺席的老师学习,是一种将符号转换成意义的过程,在这过程中结合新的信息进入既有的认知与情感的架构中,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学生是一个个具有独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他们由于所受的经历、所处的环境不同,从而产生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但是怎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独立的阅读个性呢?一、让学生的个性在批注式阅读中飞翔读书看报离不开阅读,学习语文更离不开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批注,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批注可以是自己读懂的地方,可以是自己的读了之后的感受,也可以是自己还存在的问题。
我在教学《秦兵马俑》时,学生进行批注后再交流,有的学生说:我知道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有的学生说:文章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有的说:从课文中,我感受到古时候的劳动人民太伟大啦,竟然把兵马俑雕塑得那么惟妙惟肖;也有的学生提出质疑。
他们各抒己见,各自充分展示自己在阅读学习中的收获,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这样也就在学生阅读学习中彰显出学生的个性。
二、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要提高阅读能力,彰显学生个性,就必须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例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我就指导学生从皇帝、骗子、大臣、小孩等不同的角度来进行阅读,皇帝为什么受骗呢?骗子又是抓住了其他人的什么心理而欺骗成功呢?大臣为什么不揭穿骗子的行为呢?最后为什么安排小孩来揭穿这个骗局呢?这样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学习多角度思考,就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阅读的质量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帮助中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如何帮助中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中学生的课业负担繁重,但仅仅关注学术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课外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许多中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和动力,无法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兴趣。
为了帮助中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鼓励多样化的阅读。
中学生应该有机会接触不同类型和题材的书籍,如文学、历史、科学等。
学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应提供丰富多样的书籍资源,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
此外,中学生应该鼓励参加阅读俱乐部或者读书分享会,与同龄人一起交流和分享阅读心得,增加对阅读的兴趣和好奇心。
其次,提供引导和推荐。
中学生可能会对阅读范围感到困惑,不知道从何处入手。
学校图书管理员和语文老师可以起到指导的作用,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其兴趣爱好和学科特长,然后推荐相关的优秀书籍。
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课外阅读活动,并提供相关书单供学生选择,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第三,提供激励和奖励机制。
学校可以设立课外阅读的奖励制度,根据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成果进行评定和奖励。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书。
此外,定期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如读书分享会、作者见面会等,可以给学生提供交流和展示的机会,增加他们参与课外阅读的热情。
第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中学生对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依赖性很高,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来推广和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
学校可以开设在线阅读平台,提供电子书籍的借阅和推荐功能,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阅读。
同时,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在线阅读挑战活动,设立排行榜和积分制度,增加学生的竞争和参与度。
最后,家庭的支持和引导也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阅读,鼓励他们在家中建立良好的阅读环境。
家长可以一起阅读和讨论,与孩子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见解。
同时,家长可以帮助孩子选择适合他们年龄和兴趣的书籍,并给予正面的激励和支持,让孩子在阅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如何培养学生具有探究性、创造性的阅读能力-精选作文
如何培养学生具有探究性、创造性的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蕴含许多新理念和要求,最引人关注的焦点之一便是积极提倡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即要把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实施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关键在于教师要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引导他们去搭建自主探究和发现的操作平台。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的总体要求,其目标主要是通过阅读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方法,提高其阅读能力,以达到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
现阶段,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许多误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二是简化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三是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局限于课堂,偏重考试;四是缺乏开拓意识。
长此以往,这些现象就会影响学生对语文阅读的浓厚兴趣,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恶心理,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的全局,因此不可小视。
鉴于以上四种现象,并结合平时教学中对“探究性阅读教学法”的探索实践,现就来谈谈语文阅读教学中五种比较实用的方法,以便教师可以更好地用于教学中,提出更多更宝贵的方法。
一、整体阅读教学法整体阅读教学法是以语文教材自身编排的内容为整体,强调突出课程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把在课堂中获得的读写知识运用到提高独立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去。
这就要求老师首先应从教学目标出发,明确课本内容的教学重点和教学要求;其次,结合各类课文的特点,设计好教学结构,做好前后知识内容的逐步深化和提高;最后,就是要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语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在学完每一篇课文之后要从整体上加以总结概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通过课外延伸,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提高实际运用的写作能力。
二、个性爱好探究性阅读教学法这个方法主要是从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目的是为了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习惯,为其日后自觉地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本功。
科学探究,彰显个性
科学探究,彰显个性《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描述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同时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科学探究,让探究富有实效,真正让学生读有所得呢?一、设计开放问题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在教学设计上,应摒弃“答案惟一”的问题,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
如在教学《最后一课》的课文时,教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文中的”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有的学生认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普通的人,镇上的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师。
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不大高。
有时还“玩忽职守”“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有的学生认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具有爱国热情的人,换上礼服,纪念这最后一课,以表示对失去国土的敬意;对自己从前的工作态度进行了反省,对阿尔萨斯人进行了直率的批评;赞美法语,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说明语言好比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面对即将要丧失的祖国语言内心的极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写“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
这些都足以证明“韩麦尔先生”对于祖国的热爱。
学生在探究中不断与作者、与文本、自己碰撞,闪现心灵火花。
这是学生探究体悟的结果。
二、重视实践体验课堂上教师应当努力构建平等、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引发共鸣。
如在教学《最后一课》时,设计了一个朗读的环节:师: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学生活跃起来,都在轻声试读。
生:我觉得应该把“韩麦尔先生”的一系列动作重点读出来,这些动作恰如其分的表现了先生在行将告别母语时的那种无奈、痛心与深沉的爱国情感。
生:我把“全身的力量”重读。
因为这句最能表现出“韩麦尔先生”当时的复杂的内心感受,他凝集了全身的力量,书写自己对祖国的爱。
小学语文教案解密让孩子在阅读中展现个性和创造力
小学语文教案解密让孩子在阅读中展现个性和创造力语文教育在小学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会读、写、说、听的基础,更是培养孩子个性和创造力的关键一环。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机械式记忆和应试为导向,对于培养孩子的个性和创造力存在着一定的制约。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解密教案,引导孩子在阅读中展现个性和创造力成为了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培养阅读兴趣,开启创造力之门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是培养个性和创造力的第一步。
传统的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把教材内容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从而导致学生对于阅读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创造有趣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组织阅读竞赛、讲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同时,可以将一些有趣的绘本、漫画等材料引入课堂,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创造力的火花。
二、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引导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传统的语文教学通常注重对课文的注解和解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锻炼个性和创造力的机会。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独立创造,从而展现个性和创造力。
例如,在课堂上可以设置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情景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思考问题,展示自己的见解和表达能力。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写一些自己的故事、小品文等作品,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启发思维,引导独立思考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离不开思维的启发和引导。
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例如,在学习文章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激发学生的分析和创造能力。
四、创设学习场景,提升个性和创造力传统的教学往往在封闭的教室环境中进行,这种环境限制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挥。
在探究性阅读中张扬学生个性
如一位教师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先播放了两段录像:一是黄河源头清流潺潺,水草丰美,一个个青翠的湖泊镶嵌在绿草地中;二是黄河的中下游,浊浪翻滚,不断从黄土高坡倾泻而下,两岸土地荒芜,黄土裸露。面对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真实情境,教师问:“看到这些,你们想问些什么?”于是学生展开了积极的思维活动,争先恐后地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黄河水是怎么由清澈变得又黄又浑的?它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以后会怎么样?”正由于教师创设了真实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围绕主题提出了各种各样具有个性的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这些个性化问题,教师因势利导激励学生去探究,在这提问、探究、思考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个性的发展。
在探究性阅读中张扬学生个性
在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这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为了使学生有独立的见解,我们要创设条件、优化教法,让学生敢想、会想、肯想。探究性阅读能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探究性阅读,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通过研究探索的方式来自主地阅读、获取信息,形成独特的感悟、体验、智能和情感,并能灵活运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用探究的方法去阅读文本,去收集、分析和处理与文本阅读专题相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在发展自己个性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那么,在探究性阅读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呢?
激活个性见解,开展探究性阅读
激活个性见解,开展探究性阅读
近年来,中国教育界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探究性学习。
学生的个性见解是他
们对世界的独特认知和理解,而探究性阅读则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激
活个性见解,开展探究性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
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激活个性见解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与特长。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潜能,激活个性见解可以让学生发现并发挥自己的优势。
在阅读一本关于动物的书籍时,某
个学生发现自己对海洋生物特别感兴趣,并开始深入了解和研究这个领域。
通过激活个性
见解,学生可以深入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发现自己的特长,并在这个领域中获得成就
感和自信心。
开展探究性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阅读强调学生主
动去理解和探索文本中的问题,而不是被动接受已有的答案。
通过阅读和思考,学生可以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他们可以学会分析问题的本质,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完善自己的想法。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
和创造力,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创新的素养。
激活个性见解和开展探究性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
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
可能只是被要求记忆和复述已有的知识,而没有机会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而通过激
活个性见解和探究性阅读,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通过实践来加深
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也可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探究阅读活动中彰显个性与创新潜能
[摘要]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阅读活动以发展学生个性与创新潜能呢?笔者就此谈谈对这个问题的一点粗浅看法。
[关键词]阅读个性创新潜能
一、重视课前预习
指导学生搞好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步骤,更是发展学生个性与创新潜能的极为重要的一条途径。
有时间尽量“向前学”是优秀生的经验之谈。
教师可根据阅读材料的不同特点和学生的家长,指导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预习。
我在教学中运用最多的是背景式预习,即指导学生预习时搜集新授课内容的背景材料、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新授课的理解。
同时我也很重视整体阅读式预习。
即要先针对预习内容、从头到尾看一遍,扫清字词障碍,其次,对于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疑点要逐个记录下来。
根据孩子希望别人能了解自己的预习内容、传递自己的心声,也希望了解别人预习的内容,获得新知的心理,老师组织学生交流预习收获,不失为提高学生预习能力的一个好方法,也为儿童创造一个表现自我,展示个性,体验自我和他人喜悦的舞台,让学生从中获得一种“高峰体验”。
成功交流的形式一定要适合学生的个性特征。
二、搞好情境的创设
巧设情境,给学生的探究阅读活动带来了生气,带来了欢乐,改
变了探究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新问题”的单一形式。
现以苏教版第七册《普罗米修斯盗火》为例,谈谈促进学生有效探究的策略。
1.带入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要设法将学生带入情境,这就保证了儿童在接触新课时,带着热烈的情绪,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究中去。
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之前,为了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开始我给学生描述了这样一个情境:在远古时代,每到夜晚地球上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到,既不能做饭,也不能取火。
只能以动物来充饥,只能以树叶来遮挡风雨。
(电脑展示当时的生活场景),许多人被饿死,许多人被冻死。
望着这样的悲惨的景象,大家纷纷出谋划策,是谁为人类取来第一粒火种呢?课前这一富有儿童色彩的童话情境叙述,犹如一块磁铁紧紧吸引了学生的心,学生们纷纷被调动起来,萌发了探究的兴趣,从而激烈地想知道人类第一粒火种的由来,为下面探究文本内容、发展个性与刨新潜能作了很好的铺垫。
2.优化情境,探究文本意境。
学习动机激起来后,儿童会兴致勃勃地学习文本。
《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探究的主题是普罗米修斯是怎样盗取火种的?虽然文本中有许多适合学生体验的文本情境,如角色情境、多媒体情境等都能将学生带入到文本所描述的画面当中,但是这些情境都不能抓住文本的主旨,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获得成功探究的喜悦。
所以在教
学这课时我运用多种手段将它组合成一个整体情境,并将学生引入情境中自主进行体验、探究。
3.提升情境,促进思维发散。
学生们通过有情有意地感知文本,但语文教学绝不能以此为终点,还要在此过程上,竭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他们的思维兴奋点的提升。
教师要从文本出发或改变体裁,或转换角度,或引导质疑,或抒发情感,渲染鼓励创造的氛围,在此情此境中,儿童的创造性才易于突发表现出来。
学生在获得情境体验后思维被激活了,对文本内容的探究一发不可收拾。
三、精心设计课外作业
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潜能。
因此,适当设计—些作业是有必要的。
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赋了它新的价值:设计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外作业,习题的设计应紧紧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即达到课外作业具有实践性、愉悦性、自主性;
1.实践性,以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结合;
(1)以“动眼”为主的实践性课外作业。
学习完《静夜思》后,可以让学生留心观察夜晚的天空,然后通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方式把看到的夜空说一说。
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更重要的是孩子走进生活,体验生活,走进大自然;
(2)以“动口“为主的实践性课外作业。
课外可布置“读,看,说,演”等形式为主的“交流”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言,感受语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根据不同文章的内容,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让学生回家给父母读一读;叙事性较强的,可以让孩子回家说一说;利于表演的,可以让孩子和家长一起演一演;还可以利用一些多媒体手段来辅助学习。
如听录音故事,看电视,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还可以让孩子学习说话、朗读方面的一些技巧,提高口语表达、交际能力。
(3)以“动手”为主的实践性课外作业。
例如,学完《过生日》可布置学生动手做一份小礼物送给父母亲,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2.愉悦性,以展示过程与方法;
针对孩子善于表现自己。
可以设计“我来当老师”的活动。
如让学生把当天所学的知识以小老师的形式教自己的爸爸妈妈学,爸爸、妈妈学会了,奖励一朵小红花。
还可以布置其他内容的作业、然后利用晨读,在小组内或全班开展我教大家“背古诗,学颂歌”等活动。
孩子们在自学、教别人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3.自主性,以表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是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前提。
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体现层次性,具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给学生选择作业内容、作业形式的自由。
每学完一课,我们可根据不
同层次学生能力、兴趣、爱好,设计多样作业,供学生选择,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探究阅读活动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模式。
它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和善于质疑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潜能得到了发展。
在探究阅读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和保护学生自我探索,求知的欲望和热情,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