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工艺学3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第3章锻造的加热

3.6.2 锻件的冷却规范
1.空冷 :在空气中冷却,速度较快 。
2.坑(箱)冷:锻件锻后放到地坑 或铁箱中封闭冷却,或埋入坑中砂 子、石灰或炉渣内冷却。
3.炉冷:锻件锻后直接装入炉中按 一定的冷却规范缓慢冷却。
3.7 中小钢锻件的热处理
3.7.1 退火 退火是将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保温
1)反应是可逆反应,向右:氧化反应,向左:
还原反应。 2)加热时,与空气消耗系数有关。
空气消耗系数:又称空气过剩系数,是燃料燃 烧实际供给的空气量与理论计算空气量之比。 3)空气充足时,炉气呈氧化性,空气不足时, 炉 气呈还原性。 4)控制反应前后的生成物与反应物的浓度比。
炉气和被加热钢材的平衡图如下:
• 电热体材料:铁铬铝合金 镍铬合金 碳化硅元件 二硅化钼
图3.1 电阻炉原理图 1-电热体 2-坯料 3-变压器
●盐浴炉加热原理: 电流通过炉内电极产生
的热量把导电介质——盐熔 融,通过高温介质的对流与 传导将埋入介质中的金属加 热。 ●盐浴炉的分类:按照热源的 位置分外热式和内热式。 ●盐浴炉加热的优点:
、
辐射加热坯料。
燃料来源方便、加热炉修造容易、
加热费低、适应性强。
缺点::劳动条件差,加热速度慢, 质量低、热效率低。
应用范围:大、中、小型坯料。
2 电加热 利用电能转换热能来加热坯料。
1)电阻加热 电阻加热与火焰加热原理相同,根据
发热元件的不同分为: 电阻炉加热、 盐浴炉加热、接触电
加热
• 电阻炉加热原理:利用电 流通过炉内的电热体产生 的能量,加热炉内的金属 坯料。原理如图3.1。
升温快、加热均匀,可 以实现 金属坯料整体或局 部的无氧化加热。 ●盐浴炉加热的缺点:
锻造工艺学

第一、二章 锻造生产用原材料与下料1、钢锭由冒口、锭身和底部组成。
2、大型钢锭的组织结构:答:1)细晶粒层 由于钢液接触模壁冷凝速度快,产生大量晶核,因而表面首先凝固成细小的等轴晶粒层(或称激冷层);2)柱状晶区 表面细晶粒层形成后,锭模温度上升,继续散热速度减慢,晶粒开始沿着与模壁垂直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柱状晶区。
由于选择结晶的缘故,易熔成分挤向中心,所以柱状晶区的夹杂及其他缺陷较少;3)倾斜树枝晶区 随着柱状晶区的不断发展,锭模温度继续上升,散热速度愈加减慢,加以杂质和气体上浮的运动作用,于是形成晶轴偏离柱状晶体方向的倾斜树枝晶区,并且A 形偏析区也在这一区间形成;4)粗大等轴晶区 倾斜树枝晶区长大到一定阶段后,由于外层收缩脱离锭模产生间隙,散热速度更加减慢,中心区的钢液有可能达到同一过冷度而同时凝固,最终形成粗大等轴晶区。
在这一区间的上部出现V 形偏析,下部出现负偏析,夹杂与疏松等缺陷较多,由此不难看出钢锭中心处组织较差;5)沉积堆 底部的钢液凝固快,形成较厚的细晶粒层。
此外,由于上部钢液中最初形成的晶体因比重大而下沉,并将碰断的树枝状晶分枝一起向下堆积。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周围凝固,并且钢液补缩能力较小,所以沉积堆的组织疏松,氧化物夹杂多,在化学成分上构成负偏析区;6)冒口区 因为选择结晶的关系,钢锭内首先凝固的部分纯度高,最后凝固的冒口区杂质最多,特别是熔点低的硫化物和磷化物。
冒口区的钢液比重小,在凝固过程中得不到补缩,因而最终形成大缩孔,其周围并存在大量疏松。
钢锭底部和冒口占钢锭重量的5--7%和18--25%。
对于合金钢,切除的冒口应占钢锭的25--30%,底部占7--10%。
3、大型钢锭的内部缺陷以及形成原因:答:1)偏析 钢锭内部化学成分和杂质分布不均匀性称为偏析。
偏析是钢液凝固时选择结晶的产物。
偏析可分为树枝状偏析(或显微偏析)和区域偏析(或低倍偏析)两种。
树枝状偏析是指钢锭在晶体范围内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
锻造工艺学

毛边槽尺寸图
绘制计算毛坯图
1.V计=V锻+V毛=161856+23056=184912 mm ³
2.平均截面积
F均 V计 L 184912 205 902 . 0 mm
2
3.平均直径
d 均 1 . 13 F均 33 . 93 mm
带毛边的锻件
截面图
计算毛坯截面图
截面积图 3000 2500
计算繁重细数
由计算毛坯图可知毛坯近似为一头一杆,各参 数如下: L杆 =150mm L计 =205mm dmax=57.0mm dmin=24.7mm d均 =33.93mm d拐 =32.87mm V杆 =102955.88mm3
计算繁重细数
α
d max d均
57 33 . 98
1 . 68
确定毛边槽形式和尺寸
选用图4-63毛边槽形式 “ I ”
查表4-14按吨位确定毛边槽尺寸为 h桥=1.6mm h1=4mm b1 =22mm R=1mm b=8mm Fk=110 cm²
查出锻件形状较简单的毛边槽充满系数0.3-0.5取0.4, 毛边槽体积 V毛=L周长η Fk =524×0.4×110=23056 mm³
修正后计算毛坯截面图
修正前后截面积对比图 3000 2500
截面积/mm²
2000 1500 1000 500 0 0 50 100 长度/mm 150 200 250
修正后计算毛坯直径图
修正前后直径对比图 40 30 20
直径/mm
10 0 -10 0 -20 -30 -40 长度/mm 50 100 150 200 250
确定锻锤吨位
总变形面积为锻件在平面图上的投影面积不毛边面积之和, 参考表4-14,按1~2t锤毛边槽尺寸考虑,假定毛边桥部宽度为 22mm。 总面积F=6866+524×22=18394mm2
锻造工艺学(完整版)课件

控制锻造工艺参数
如温度、压力、时间等,以获 得最佳的锻造效果。
制定检验标准
对锻造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 验,确保产品符合标准。
持续改进
根据质量反馈,不断优化锻造 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
质量检测方法
目视检测
通过肉眼或低倍放大镜观察产品表面和内部 质量。
无损检测
利用X射线、超声波等无损检测技术对产品 内部进行检测。
有色金属
复合材料
如铜、铝、锌等,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塑 性,适用于制造要求轻量化和美观的零件 。
由两种或多种材料组成,具有优异的性能 ,如高强度、高刚性和轻量化,适用于航 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
锻造工具
锻锤
是最常用的锻造工具之 一,通过敲击使材料变 形,达到锻造的目的。
压力机
通过施加压力使材料变 形,适用于大型和重型
提高材料利用率和降低成本
通过合理的锻造工艺,可以减少材料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锻造工艺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锻造工艺
现代锻造工艺
人类早期的锻造工艺主要采用简单的 锤击和砧打方式,用于制作工具和武 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锻造工艺在材 料、设备、工艺控制等方面取得了重 大突破,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 车、能源等领域。
分类
锻造工艺学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 分为多种类型,如按变形温度可分为 热锻、温锻和冷锻;按变形程度可分 为自由锻、模锻和精密锻造等。
锻造工艺的重要性
提高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通过塑性变形消除金属内部的缺陷,提高其力学性能,如强度、 韧性等。
实现复杂形状零件的成形
锻造工艺能够将金属材料加工成具有复杂形状和尺寸要求的零件, 满足各种工程应用需求。
锻造工艺学(完整版)

家的工业水平。
Seite 20
二、锻件生产的分类及其工艺流程
根据所用工具和生产工艺的不同可分为自由锻造、模锻和特 种锻造。
1.自由锻造 把加热好的坯料放在自由锻造设备的平砧之间 或简单的工具中进行锻造的方法称为自由锻。
一般由锻工控制金属的变形方向和形状尺寸。
手工锻造
Seite 23
自由锻还可以借助简单的模具进行锻造,称 胎模锻。
胎模锻造是把加热好的坯料用自由锻方法预 锻成近似锻件的形状,然后在自由锻设备上用胎 模终锻成形(形状简单的锻件可直接把坯料放入 胎模内成形),这种锻造方法称为胎模锻造。
Seite 24
2.模锻 把加热好的坯料放在固定于模锻设备上的 模具内进行锻造的方法称为模锻。
这些缺陷的形成与冶炼、浇注和结晶过 程紧密相关,并且不可避免。
Seite 48
⑴偏析 包括枝晶偏析(指钢锭在晶体范围内化学 成分的不均匀性)和区域偏析(钢锭在宏观范围 内的不均匀性)
造成力学性能不均匀和裂纹缺陷。枝晶偏析现
象可以通过锻造、再结晶、高温扩散和锻后热处
理得到消除。区域偏析只有通过反复镦—拔变形工
Seite 38
4) 提高锻件的内在质量。 5) 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 6) 发展以煤气、油、电等为热源的先进加热 技术,改善劳动条件。
Seite 39
(三)目前,我国锻造业面临的问题可以归纳 为如下
装备水平低,其主要表现是设备老化、精确度低 管理体制亟待理顺,生产厂点过多,力量分散 厂家封闭式经营 研究和生产不平衡
2) 高产 指机械化生产,生产率高
二、三百件/小时,现在更高了,一百多件/分, 1.2万件/小时。据统计,每模锻100万吨钢,由于提高 了生产率,可比切削加工减少2~3万工人,少用15000 台机床。在现今技术水平条件下,几乎任何一种金属 材料都可用锻造方法制成半成品零件,只是难易程度 不同而已。
锻造工艺知识点总结

锻造工艺知识点总结1. 材料准备在锻造工艺中,材料的选择对成品的质量和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常见的锻造材料包括碳钢、合金钢、不锈钢、铝合金、铜合金等。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其机械性能、化学成分、热处理性能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根据锻造零件的形状、尺寸和用途来确定材料的种类和规格。
在准备材料时,需要注意保持材料的表面清洁,并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
2. 设备操作锻造设备是进行锻造工艺的关键设备,其操作技术和安全生产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锻造设备包括锻造机、冷镦机、液压机等。
在设备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
同时,还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故障,确保设备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3. 工艺参数在进行锻造工艺时,需要控制一定的工艺参数,以确保锻造件的质量和形状。
常见的工艺参数包括温度、压力、锻造速度、模具形状等。
在锻造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材料和锻造件的形状和尺寸来确定合适的工艺参数。
通过合理控制工艺参数,可以有效地提高锻造件的性能和表面质量。
4.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锻造工艺的重要环节,对于保证锻造件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在进行锻造过程中,需要对每一道工序进行质量检验和控制,确保每一个工艺环节的质量达标。
在锻造件成形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尺寸测量、力学性能测试、表面质量检查等多项质量检验,以验证其质量和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总之,锻造工艺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严格按照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锻造件的质量和性能。
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能够对锻造工艺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锻造工艺学3锻造的热规范

温度,T
共晶点
铁素体 0.15 碳钢
铸铁
39
一、始锻温度 ● 保证无过烧; ● 低于固相线150-250℃; ● 考虑材料种类(钢锭、钢材) ● 考虑打击速度(高速成形的热效应)。
晶粒之间失去联系,材料失去塑性和强度
27
2、防止过烧的措施
遵守加热规范 控制加热温度 特别要控制出炉温度及在高温时的停留时间
28
五、裂纹 (受力导致开裂) 开裂原因?
1、温度应力 2、组织应力 3、残余应力
29
1、温度应力
坯料加热过程中,因温度场分布不均匀,造成坯 料各处的不均匀膨胀,从而在坯料各部分之间产生了 相互制约的内应力(温度应力)。
35
3-3 金属的加热规范
36
几个概念:
1)装炉温度 2)加热速度 3)均热保温 4)加热时间 5)始锻温度、终锻温度、锻造温度范围
37
3-4 锻造温度范围的确定
基本原则: 合理的锻造温度范围,应保证金属具有良好的塑
性和较低的变形抗力。并在此条件下尽量扩大锻造温 度范围,以减少加热火次。 ● 具体锻造温度范围应根据铁碳相图来确定
5
火焰 加热
6
火焰 加热
7
2、电加热
优点:劳动条件好,便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升温快,加热质量容易控制
缺点:适应性差,设备复杂,费用高
8
电加热分类、各自的应用范围
电加热
电阻加热
感应加热
电阻炉加热 接触电加热 盐浴炉加热 工频 中频 高频
高频:100K-1000K Hz 工频:50 Hz 中频:500-10K Hz
14
钢的化学成份: ⑴ 含碳量大于0.3%氧化皮减少(C 与O 反 应生成还原性气体CO); ⑵ 合金元素:Cr、Ni、Al、Mo能减缓氧化 (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透气性小),Ni、 Cr含量为13-20%则几乎无氧化。
锻造工艺学-3-锻造的热规范

9
3-2 加热时产生的缺陷及防止措施
表层缺陷:氧化、脱碳、裂纹 内部缺陷:过热、过烧、裂纹
10
一、氧化
钢在加热时,表面上的合金元素与炉气中的氧化 性气体(O2,CO2,H2O和SO2)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 化皮。
氧化实质上是一种扩散过程:铁以离子状态从内 部向表面扩散,氧以原子状态吸附到钢坯表面,并向 内部扩散。
35
3-3 金属的加热规范
36
几个概念:
1)装炉温度 2)加热速度 3)均热保温 4)加热时间 5)始锻温度、终锻温度、锻造温度范围
37
3-4 锻造温度范围的确定
基本原则: 合理的锻造温度范围,应保证金属具有良好的塑
性和较低的变形抗力。并在此条件下尽量扩大锻造温 度范围,以减少加热火次。 ● 具体锻造温度范围应根据铁碳相图来确定
30
2、组织应力(相变应力)
具有相变的材料在加热过程中,表层先相变,心 部后相变,且相变前后组织的比容发生变化,由此引 起的应力叫组织应力。
31
加热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表层先相变,由珠光 体转变为奥氏体,比容减小,表层受拉心部受压。此 时组织应力与温度应力反向,使总的应力数值减小。
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心部相变,此时组织应力 心部受拉表层受压。组织应力方向与温度应力相同, 使总的应力数值增大,但此时钢料已接近高温,一般 不会造成开裂。
击韧性,因此要尽量避免产生魏氏组织。
43
44
终锻温度:
低碳钢:奥氏体、铁素体双相区 中碳钢:奥氏体单相区 高碳钢:奥氏体、渗碳体双相区
注意:高碳钢终端温度为何选在奥氏体、渗碳 体双相区?
45
3-5 锻后冷却
一、冷却方法
● 空冷 ● 坑冷(箱冷) ● 炉冷 各种冷却方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冷却速度的不同
锻造工艺学复习题 (2)

锻造工艺学复习题1、开式模锻:变形金属的流动不完全受模腔限制的一种锻造方式;2、闭式模锻:也称无毛边模锻,在变形过程中,金属始终被封闭在型腔内不能排出,迫使金属充满型槽而不形成毛边的一种锻造方式。
3、锤上模锻的工步:1模锻工步(顶锻和终锻工步)、2制坯工步(墩粗、拔长、滚挤、卡压、成形、弯曲)、3切断工步4、模锻的斜度:为便于模锻件从型槽中取出,必须将型槽壁部做成一定的斜度,称为模锻斜度或出模角。
模锻斜度可以是锻件侧壁附加的斜度也可以是侧壁的自然斜度。
5、模锻的圆角:为了使金属易于流动和充满型槽,提高锻件的质量并延长锻模的寿命,模锻件上所有的转接处都要用圆弧连接,使尖角、尖边呈圆弧过渡,此过渡处陈锻件的圆角。
钳口:终锻型槽和预锻型槽前端留下的凹腔叫钳口。
钳口主要用来容纳夹持坯料的夹钳和便于从型槽中取出锻件;另一作用是作为浇注检验用的铅或金属类样件的浇口。
6、模具设计怎么做?1、绘制锻件图、计算锻件的主要参数3、确定锻锤吨位4确定毛边槽型式和尺寸5、确定终锻型槽形式和尺寸5确定终锻型槽6、设计预锻型槽7、绘制计算毛坯图8、制坯工步选择9、确定坯料尺寸10、制坯型槽设计11、锻模结构设计7、平锻工艺的特点和应用范围?特点:(1)锻造过程中坯料水平放置,其长度不受设备工作空间的限制,可锻出立式锻压设备不能锻造的长杆类锻件,也可用长棒料逐渐连续锻造。
(2)有两个分模面,因而可以短处一般锻压设备难以锻成的,在两个方向上有凹槽、凹孔的锻件,锻件形状更接近零件形状。
(3)平锻机导向性好,行程固定,锻件长度方向尺寸稳定性比锤上模锻高。
(4)平锻机可进行开式和闭式模锻,可进行终锻成形和制坯,也可进行弯曲、压扁、切料、穿孔、切边等工步。
应用范围:随着工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到目前平锻机以用于大批量生产汽门、汽车半轴、环类锻件等。
8、曲柄压力机和模锻锤比较各有什么特点?应用范围有何不同?曲柄压力机的特点:(1)由于变形力由设备本身封闭系统的弹性变形所平衡,滑块的压力基本上属静力性质,因而工作时无震动,噪音小。
锻 造 工 艺学

几种常用材料的锻造温度范围
钢材 低碳钢 中碳钢 合金结构钢 铝合金 铜合金 始锻温度(℃) 1200~1250 1150~1200 1100~1180 450~500 800~900 终锻温度(℃) 800 800 850 350~380 650~700
2.锻造成形 2.锻造成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坯料加热好后,即可锻造成形。 坯料加热好后,即可锻造成形。 锻造成形方式一般为自由锻和模锻, 锻造成形方式一般为自由锻和模锻, 具体可根据锻件的尺寸、形状、 具体可根据锻件的尺寸、形状、生 产批量等进行选择。 产批量等进行选择。
锻造工艺介绍
锻压
锻压是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坯料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具有一定 形状、尺寸和性能的毛坯或零件的加工方法,锻压是锻造和冲压的 总称。 锻压的主要生产方式:
锻压
锻压的生产特点:
1.能改善金属组织 2.能节约金属 3.能加工各种形状和重量的产品
锻 造工艺
一、锻造的概念
锻造是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 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锻件的加工方法。 锻造是机械制造中常用的成型方法。通过锻造能消除金属的铸态 疏松、焊合孔洞,锻件的机械性能一般优于同样材料的铸件。机械 中负载高、工作条件严峻的重要零件,除形状较简单的可用轧制的 板材、型材或焊接件外,多采用锻件。
锻 造工艺
四、锻造的发展
新石器时代 1842年
20世纪初期
19世纪末
锻 造工艺
五、金属锻造的工艺流程
1.坯料的加热 1.坯料的加热
加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坯料的塑性和降低它的变形抗力, 加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坯料的塑性和降低它的变形抗力,同时也 是改善金属可锻性的有效措施,并且对生产率、 是改善金属可锻性的有效措施,并且对生产率、产品质量和金属有 效利用率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效利用率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锻造工艺学

锻造工艺学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锻造工艺学这玩意儿。
锻造,那可真是一门神奇的技艺啊!就好比是把一块普通的材料,通过千锤百炼,变成一件了不起的宝贝。
你想想看,那原本其貌不扬的铁块,在锻造师傅的巧手下,一下又一下地被捶打、被塑造,慢慢就有了形状,有了灵魂。
这不就跟咱人似的吗,不经历点磨难,咋能变得厉害呢?锻造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干好的事儿。
就说那火候吧,得掌握得恰到好处。
火大了,材料可能就被烧废了;火小了,又达不到锻造的效果。
这多像咱做饭啊,盐放多了太咸,放少了没味。
还有那捶打的力度和节奏,也是有讲究的。
不能瞎抡大锤子,得有轻重缓急。
这不就跟咱唱歌一样嘛,要有节奏,才能好听。
要是乱敲一气,那最后出来的东西能好吗?肯定不行啊!而且啊,锻造师傅得有耐心。
这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成的功夫。
他们得日复一日地在那叮叮当当,才能练就一手好手艺。
这和咱学习是不是一个道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呀!你说锻造出来的东西都有啥用?那用处可多了去了。
大到飞机轮船的零件,小到咱日常用的工具,哪个不需要锻造?没有这精湛的锻造工艺,咱的生活能这么方便吗?再看看那些古代的宝剑啊,那可都是锻造工艺的杰作啊!锋利无比,削铁如泥,那得是多少代锻造师傅的心血啊!咱现在虽然有了高科技,但这传统的锻造工艺可不能丢啊,这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呢!你说要是没有锻造工艺,这世界得少多少精彩啊?那些精美的工艺品,那些坚固的机械,不就都没了吗?所以啊,咱得好好珍惜这门技艺,让它一直传承下去。
总之,锻造工艺学真的是太有意思,太重要啦!咱可不能小瞧了它,得好好研究,好好传承。
让我们一起为这神奇的锻造工艺学点赞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⒈ 过烧的危害 钢断面呈浅灰兰色,无金属光泽;表面粗 糙;晶粒粗大类似豆腐渣状;一锻即裂。
严重过烧的钢,只能报废回炉重新冶炼。
局部过烧的钢,当制造不太重要的零件时,可以将过烧部 分切去,其余部分还可使用。 ⒉ 防止措施 严格控制加热温度,特别要控制高温停留时 间及出炉温度。
Seite 31
Seite 28
⒉ 防止措施
①严格控制金属加热温度,缩短高温保温时间;
②锻造时应保证足够大的变形量。
Seite 29
四、过烧(burning) 当坯料加热到接近其熔化温度,并在此温 度下保留时间过长时,将出现过烧现象。 金属过烧后,①晶粒粗大,②晶界熔化, ③形成氧化物,④出现裂纹。
部分钢的过烧温度见表3-2。
Seite 15
氧化过程实质是扩散过程。即炉气中氧以原子状态吸附到
钢料表层后向内扩散,而钢料表层中的铁则以离子状态由
内部向表面扩散,扩散的结果使钢的表层变成为氧化铁。
由于氧化皮的熔融和氧化皮与铁的膨胀系数不同,因此在
氧化物层内产生很大的内应力。会发生氧化皮的机械分离 ,从而加速金属的氧化。
Seite 16
①电阻炉加热:利用电流通过炉内的电热体产生的热量进行
加热。该法受电热体的使用温度的限制,热效率较低。在电阻 炉内辐射传热是加热金属的主要方式。
Seite 9
②接触电加热:是以低压大电流直接通过金属坯料,由金属
坯料自身的电阻在通电时产生的热量而加热。常采用低电压
大电流的方法。
其优点是:加热速度快、金属烧损少、加热范围不受限制、
⒉ 氧化的影响因素
主要有:炉气性质、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化学成分。
①炉气性质 火焰加热的炉气通常由氧化性气体(O2
、CO2、H2O、SO2),还原性气体(CO、H2)和中性 气体(N2)组成。 炉气的性质取决于燃料燃烧时的空 气供给量。当供给空气过多时,炉气的性质为氧化性, 那么氧化严重。相反,如供给空气不足时,炉气则呈现 还原性,氧化皮很薄,甚至不产生氧化。
Seite 33
由于金属的导热系数、密度和比热都与温度有关,因 此金属的导温系数也随温度而变。 与导热系数的变化有点相似,在高温阶段,各种钢的
导温系数趋于一致。尽管这时的导温性不好,但因这 时的塑性好,加热引起的内应力并无危险,所以在高 温阶段,各类钢均可快速加热。
Fe3C+H2O─→←─3Fe+CO+H2 Fe3C+CO2─→←─3Fe+2CO 2Fe3C+O2─→←─6Fe+2CO Fe3C+2H2─→←─3Fe+CH4
Seite 22
脱碳的组织特征:
脱碳层由于碳被氧化,反映在金相组织上是表层渗碳
体(Fe3C)的数量减少;
反映到化学成分上是表层的含碳量比内部明显降低。
燃料有煤,焦炭,柴油,煤气,天然气 火焰加热的优点是:燃料来源方便,炉子修造简单,加热费 用较低,对坯料的适用范围广等。因此,这种加热广泛用于 各种大、中、小型坯料的加热,在锻造生产中获得广泛应用 。
Seite 7
缺点是:劳动条件差,加热速度慢,加热质量难以控制等。
2.电加热是通过把电能转变为热能来加热金属坯料。利用 电能转变为热能来加热金属的装置称为电炉。
⒈组织结构:组织转变,晶粒长大,过热、过烧
⒉力学性能:塑性提高,变形抗力降低,残余应力消除,但 也可能产生新的内应力,过大则会引起开裂
⒊物理性能:导热系数、导温系统、膨胀系数、密度等均发 生变化 ⒋化学变化:表层发生氧化、脱碳、吸氢等,生成氧化皮与 脱碳层
Seite 14
一、金属加热过程中的氧化
金属在高温炉内加热时,金属表面的合金 元素将和炉气中的氧化气体(如O2、CO2 、H2O、和SO2)发生反应,使金属表层生 成氧化皮,这种现象称为氧化,或叫烧损 。
Seite 5
锻前加热是整个锻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
节,对提高锻造生产率、保证锻件质量以降 低能源消耗等都有直接的影响。恰当地选择 加热温度,就可使坯料在塑性较好的状态下 进行成形。
Seite 6
二、加热方法
按所采用的热源不同,可分为火焰加热和电加热两大类。
1.火焰加热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对金属坯料进行加热。
Seite 26
⒈ 过热的危害
碳钢出现魏氏组织;马氏体钢组织为粗针状,出现过多 的δ铁素体; 工模具钢出现萘状断口;合金结构钢、不锈钢、高速钢 、弹簧钢、轴承钢等除奥氏体晶粒粗大外,还有异相质点 沿晶界析出,呈连续网状分布,使晶界变脆。 实践证明,过热对金属锻造过程影响并不大,甚至过热得 较严重的钢材,只要没有过烧,在足够大的变形程度下, 晶粒粗大的组织一般可以消除。
Seite 4
3)应力状态
三个方向中压应力的数目越多,则金属的塑性越好。拉应力 的数目越多,则金属的塑性越差。 压应力使各种缺陷受到抑制,不易扩展,故可提高金属的塑 性。 在拉应力作用下,极易扩展,甚至破坏,使金属失去塑性。 同号应力状态下的变形抗力大于异号应力状态下的变形抗力 。 综上所述,金属的可锻性既取决于金属的本质,又取决于加 工条件。在压力加工过程中,要力求创造最有利的加工条件 ,提高塑性,降低变形抗力。
Seite 23
影响钢脱碳的因素:与氧化类似
① 炉气成分 脱碳能力最强的是H2O(汽)、其次是 CO2和O2,较弱是H2。
② 加热温度 加热时间越长,脱碳越严重。 ③ 加热时间 时间越长,脱碳层越厚。 ④ 化学成分 是内因,钢中含碳量越高则脱碳倾向 越大。W、Al、Co等元素使脱碳增加,而Cr、 Mn能阻止脱碳,Si、Ni和V对钢的脱碳没有影响 。
Seite 18
④化学成分(内因) 当钢中含碳量大于0.3%时,随着钢中含 碳量的增多,生成的氧化皮将减少。这是因为含碳量高时, 钢表面氧化过程中生成了CO,可削弱氧化性对钢表面的作 用。还有一些金属元素,如Cr、Ni、Al、Mo等,它们在金 属表面形成了牢固紧密的薄膜,膨胀系数和钢几乎一致,加 热过程中不易脱落,阻止了氧向内部扩散,因此能防止钢表 面继续氧化,薄膜起保护作用,特别是钢中含Cr及Ni的量大 于13%~20%时,几乎不产生氧化。
导温性用导温系数α来表示: α=λ/(ρC) 式中 λ──导热系数(W/(m℃));ρ──密度(kg/m3);
Seite 32
C──比热容(J/(kg℃))
金属的导热系数表示金属的导热能力,它取决于金属 的成分、温度和结晶组织。在常温下合金钢的导热系 数低于相应碳钢的导热系数;当合金元素的数且和份 量增加时,其差别越悬殊。在升温时,碳钢的导热系 数减小,合金钢的导热系数略有增加,但高于900℃ 以后,各种钢的导热系数趋于一致。
细晶粒金属的塑性较粗晶粒的好,可锻性较好。(但变形抗 力较大)
Seite 3
2.压力加工条件 1)变形温度 随着温度的升高,钢的强度下降,塑性上升 ,即钢的可锻性变好。因此,压力加工都力争在高温下进行 ,即采用热变形。即确定锻造温度范围。 2)变形速度 1、随变形速度的增大,加工硬化严重,可锻性变坏。 2、另一方面,在变形过程中,产生热效应现象。热效应现 象使金属的塑性提高,变形抗力减小,可锻性变好。 但是,除了高速锤以外,在普通锻压设备上都不可能超过临 界变形速度。所以,一般塑性较差的金属,应以较小的变形 速度,在压力机上进行锻造。
Seite 12
感应电加热时,电流密度沿坯料横截面的分 布为:中心电流小,表层大,这种现象称为 趋肤效应。
由于趋肤效应,为了提高加热速度和电效 率,对大直径坯料,应选用低电流频率,小 直径坯料可选用较高电流频率。
Seite 13
§3-2 金属加热时产生的缺陷及防止措 施 由金属学所学内容知,金属在加热时将产生以下的变化:
Seite 20
⒋防止措施: ①在保证锻件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快 速加热,缩短加热时间。 ②在燃料完全燃烧的条件下,避免氧气过 剩,并减少燃料的水分。 ③采用少无氧化加热。
Seite 21
二、脱碳 钢在高温加热时,表层中的碳与炉气中的氧化性 气体(如O2、CO2、H2O等)及某些还原性气体( 如H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甲烷或一氧化碳,造成 钢料表层的含碳量减少,这种现象称为脱碳。
Seite 27
过热有不稳定过热和稳定过热: ①不稳定过热 由于单纯原高温奥氏体晶粒粗大形成的 过热。一般可用热处理的方法消除。(如正火、高温回 火、扩散退火、快速升温、快速冷却)
②稳定过热 钢过热后,除原高温奥氏体晶粒粗大外, 沿奥氏体晶界大量析出第二相(包括杂质元素组成的化 合物如硫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等)质点或薄膜,这种 过热用一般热处理方法很难消除,称为稳定过热。
Seite 24
脱碳使锻件:表面强度降低 耐磨性降低
疲劳强度降低
可锻性降低,热处理时可能发生开裂
Seite 25
三、金属加热过程中的过热(over heat)
当金属加热温度过高、加热时间过长而引起晶粒粗大 的现象称为“过热”。
晶粒开始急剧长大的温度叫过热温度。
钢中元素如C、Mn、S、P等会增加其过热倾向,而Ti 、W、V、N等元素可减小钢的过热倾向。
钢的相对表面积(表面积与质量之比)愈大时,则氧化皮 愈多。
Seite 19
⒊ 氧化皮的危害:
①造成钢材的烧损 烧损量一般为3~5%。(与火次有关, 一次为1.5~3.0%) ②模锻时氧化皮压入锻件内 降低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 ③氧化皮质脆而硬,加剧模具磨损。
④氧化皮在炉底烧结成块,降低炉衬寿命。
因此要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金属的氧化烧损。
Seite 17
②加热温度
温度越高,氧化扩散速度加快,氧化过程
会加剧,结果形成的氧化皮也厚。一般,低于570~600℃ 时,氧化缓慢;超过900~950℃后,氧化急剧增加。 ③加热时间 时间越长,氧化皮越多。因此,采用快速
加热如电加热,缩短加热时间,尤其是在高温下的停留时 间,对减少氧化皮的产生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以上三者是外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