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豪兴《农村社会学》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一章至第十七章【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农村工业化

1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农村工业化概述

1.什么是农村工业化

(1)工业化的概念

工业化是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逐渐取代传统农业,进而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工业化同时还会引发经济社会的结构性变迁。

(2)农村工业化的概念

农村工业化是指农村社区因地制宜,通过发展工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工业在农村经济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持续动力的过程。

农村工业化的具体含义包括:

①农村工业化是工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它遵循工业的一般规律;

②农村工业化是在农村地区进行的,整个进程受到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

③农村工业化的目的是对农村社区传统经济结构进行改造,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3)“原始工业化”理论与中国的农村工业化

①“原始工业化”理论的概念

a.定义:原始工业化是“工业化之前的工业化”,是“以传统方式组织而又面向市场,以乡村为主的快速工业增长”。

b.特征:原始工业化促生了新的人口增长机制,早婚多育成为乡村人口增长的主要特征。

c.原始工业化促进了乡村工业生产和商业性农业的地区分工。

d.原始工业化的发生先于大工业化,且为大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但是,前一种工业化并不必然和自动导致后一种工业化。在缺乏大工业所需原料和能源的地区,尤其是社会-政治结构不相适应的地方,原始工业化与大工业之间的联系会陷于断裂,出现“逆工业化”的现象。

②“原始工业化”理论的评价

a.它意识到西欧工业革命的发生必须以传统社会的初步改造为历史前提,而传统社会的主体就是乡村;

b.它指出工业化是由前工业社会内部的经济和社会变迁促成的;

c.它强调工业主义是一个复杂的历史形成过程。

③“原始工业化”理论对当代中国农村工业化的启示,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a.农村工业化是工业化进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b.乡村工业对于改造传统农业社会尤其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工业化直接促进了乡村城镇化。当代中国乡村工业的崛起,不仅具有推动经济增长的意义,同样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c.今日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与西欧工业化之间的最大差异之一,在于后者乡村中较早发生的原始工业化。中国的农村工业化就是“工业化中的工业化”(工业化进程中“异军突起”的工业化)。中国的农村工业化,有其不同的时代特色和发展道路。

2.农村工业化的意义

(1)农村工业化是国家工业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①农村工业是改造传统农业的主力。

②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和配置。

③工业化弥补了城镇工业的薄弱环节。

④专业化分工提高了整体经济效益。

(2)农村工业化有利于农业现代化

现代化农业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农业,这些依靠农业自身很难办到,必须借助农村工业及其他非农产业的力量,实行“以工补农”和“以工建农”,将农业现代化纳入到农村工业化的轨道上去。

农村工业化和农村现代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①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有助于农村教育的发展,从而提高农民的文化技术水平。

②农村工业化发展解决了农业技术进步所需要的资金问题。

③农村工业化有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实现土地规模经营。

④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可以为农业技术提供直接的物质技术基础。

⑤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有助于用市场经济的新思想去替代农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传统,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3)农村工业化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

农村工业化的发展突破了农村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开创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篇章。农村工业化还为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作出了贡献。

(4)农村工业化有利于促进农村城镇化

随着农村工业化的兴起和发展,出现了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农村工业化的出现和发展还使城镇的性质、功能、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3.我国农村工业化道路的历史探索

(1)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学术界对农村工业化道路的探索

①中国学术界早期对工业化问题的探讨基本上是从四个视角展开的:

a.农村人口“过密化”的视角;

b.重新构建乡村基础的视角;

c.农村经济融入资本主义体系的视角;

d.改变农村土地关系的视角。

②中国早期农村工业化问题的提出从两大视角提出来:

a.在改良的视角下,有两条提出问题的路径:

第一,从生产要素的路径提出工业化的问题,认为在资源短缺、人口过密化、农业人工成本过高、生产效率过低的情况下,要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必须走劳动力转移的工业化道路的各种思路。沿这条路径提出问题的人,多是学院派学者。

第二,从传统文化的路径提出工业化问题,认为要重塑伦理社会的乡村基础,并在合作的基础上走由农业引发工业、为了消费的所谓“第三条道路”,杜绝走商业资本、为了营利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和苏联强制集团化的工业化道路。其代表包括“定县主义”派和“村治派”。

b.在革命的视角下,也有两条提出问题的路径:

第一,从全球资本主义经济的系统来思考中国农村的工业化问题;

第二,从生产关系以及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出发,强调必须从改造农村土地关系人手,走反帝反封建来发展农村生产力并与工业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2)费孝通农村工业化思想及其发展脉络

费孝通早期的农村工业化观主要包括以下观点:

①中国社会的根本精神是一个乡土社会。

②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从中国现在的生产技术和分配方式来说,土地不但不能单独养活农村里的人口而且也不能利用农村里所有的劳力。其出路一是积极发展工业,二是消极地节制生育。

③中国乡村中的工业是农村经济的必要部分。

④中国的乡土工业包括以下特点:

a.一个农家可以不必放弃他们的农业而参加工业;

b.乡土工业的地点分散在乡村里或乡村附近;

c.这种工业的所有权属于参加这种工业的农民;

d.这种工业的原料主要是农民自供的;

e.这种工业所得到的收益能最广泛地分配给农民。

⑤中国乡土工业有两种基本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