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普世价值

合集下载

浅析“普世价值”对研究生的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

浅析“普世价值”对研究生的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

浅析“普世价值”对研究生的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普世价值”是指普遍适用于全人类的价值观念,包括人权、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等。

在研究生的培养中,普世价值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本文将从思想观念、学术研究、社会责任等方面对普世价值对研究生的影响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普世价值对研究生的思想观念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接触与传授普世价值观念,可以使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其道德修养和自我认知。

研究生应该明确普世价值的重要性,同时认识到自身在实践中的责任和义务。

在研究生教育中,要营造积极开放的学术氛围,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尊重不同意见,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学校还应加强对普世价值观念的宣传和教育,提供正面榜样和角色模型,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普世价值对研究生的学术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普世价值鼓励研究生从全人类的利益出发,关注人类共同的问题和挑战。

研究生应该在学术研究中注重实证和理论的结合,强调科学的研究方法和逻辑推理能力。

也要注重研究的社会价值,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做出贡献。

对于研究生而言,要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科研精神。

学校可以组织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增强研究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促进学术研究的发展。

普世价值对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产生深远影响。

普世价值强调研究生要关心社会问题,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

研究生应该具备社会责任感,不仅要在学术研究中追求卓越,还要关注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社会实践课程、组织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培养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校和导师也要及时给予研究生指导和支持,引导他们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

普世价值对研究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通过培养研究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学术研究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可以使研究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未来的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做出积极贡献。

什么是普世价值

什么是普世价值

什么是普世价值引言普世价值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和信仰之间的共通价值观。

它体现了人类的共同价值观和道德准则,被认为是人类共同的遵循标准。

本文将探讨普世价值的定义、特征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定义普世价值是一种以普遍接受和共享的标准为基础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它是对人类共同理解和共识的反映,不受地域、民族、宗教或文化差异的影响。

普世价值的核心概念包括尊重人权、人的尊严、社会公正、道德规范等。

特征普世价值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普遍性:普世价值适用于全人类,不受地域、文化和信仰的限制。

这种普适性使得它成为人类共同的价值准则。

2.团结性:普世价值强调人类的共同点和团结,旨在推动社会和谐与稳定。

通过普世价值的传播和遵循,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彼此,减少误解和冲突。

3.多样性:尽管普世价值是普遍适用的,但它仍允许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个体有所差异。

普世价值的核心并不排斥不同的文化表达和实践,而是希望通过相互尊重来实现文化多样性和共存。

4.不可抑制性:普世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剥夺的,无论社会制度或政治力量如何,普世价值都应该保持不变。

尽管在不同国家和社会中,实践和实现这些价值观可能存在差异,但其核心不容置疑。

普世价值的重要性普世价值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其中几个方面的重要性:促进和平与稳定普世价值的普遍性可以促进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这有助于减少误解、冲突和战争的发生。

通过遵循普世价值,社会可以建立公正、和谐与稳定的基础。

保护人权和尊严普世价值将人权和尊严置于核心地位。

无论个人处于哪个国家或文化中,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基本的人权,被尊重和保护。

普世价值的传播和推广可以帮助确保人权得到全球范围内的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普世价值强调社会公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普世价值的引导,社会可以追求平等、包容和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这有助于解决贫困、不平等和环境问题,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全球共识与合作普世价值的普适性可以帮助建立全球共识和合作。

普世性价值的本质透析

普世性价值的本质透析

普世性价值的本质透析普世性的概念“普世”,顾名思义,既指“世世代代”又指“整个世界”,包含了时空观念又超越了时空观念。

究其根源,文化的普世陛一方面来自人类的本性,另一方面来自人类活动及其作用对象的本性。

人既是一个有限的感性的自然的存在,又是无限的理性的文化的存在。

作为有限的存在,每—个人只能生存在具体的时代和民族。

具体地体现其生存时代和民族的特殊性;作为无限的存在,人类将不断存在下去并在时空中做无限的延伸,不断超越具体的时空限制而具有普遍性。

人作为—个类有着一般的共同的属性,文化作为人类的创造物内在地凝结着人的生命、劳动、智慧和能力。

人同此D,心同此理。

文化的普世性根源于人的共同本质,反映的是人类自由本质力量和物质精神生活世界。

另一方面,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能够超越自然生物性创造人类特有的文化世界,而文化的普世性就突出表现为创造文化的人类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判断活动、审美活动、宗教活动等在内的一切生命活动有着共同的特性,并且这些生命活动所作用的客观物质世界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属性和普遍规律。

因而,尽管具体的文化创造只能在一定的时空中通过具体的人们完成,但文化却依然包含了“超时代性”和“超民族眭”的特征。

马克思曾经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当下,让人云天雾罩、“像雾像雨又像风”的“普世价值”频频闪现于诸多媒体,很多人困惑其源从何来、矛头何向、意欲何为?何谓价值?何谓“普世价值”?“普世价值”真的“普世”么?“共通的”或“共同追求的”价值与“普世价值”有何本质区别?如何超越“普世价值”?透析“普世价值”有何意义?让我们以“时代精神的精华”、“文明活的灵魂”和“当代的真理和良心”的马克思主义对这些热问题来个冷静思考。

一言以蔽之:马克思主义是“普世价值”深层本质的最佳透视镜。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一、关于价值和“普世价值”在哲学的视域下,价值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人脑把世界万物分成有用和有害两大类后,从这两大类具体事物中思维抽象出来的绝对抽象事物或元本体,是世界万物普遍具有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性质和能力,是每个具体事物都具有的普遍性规定和本质。

什么是普世价值

什么是普世价值

什么是普世价值普世价值是指被广泛认可、具有普遍适用性并适用于世界各地不同社会文化和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普世价值是指无论时间、地点和文化背景如何,都应该被认为是普遍适用的道德原则。

普世价值的内涵及特点普世价值是众所周知的一种价值观,它代表了一种普遍适用的人道原则和道德标准。

第一,普世价值包括尊重人的尊严、平等和自由。

其次,它包括支持公正和民主的原则。

第三,它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不受时间、地点和文化差异的影响。

第四,普世价值源于人性本身,它是以生命的尊严为核心的,因此普世价值是普遍适用和未被限制的。

普世价值的重要性普世价值代表了人类的共同利益和民主原则、人权和法制等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对于任何文化和民族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普世价值代表了人类的共同利益,其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标,以区分那些尚未能够获得文明标准的国家。

普世价值所制定的人权和民主原则,可以帮助解决精神和社会问题,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普世价值应如何传承为了确保普世价值的持续传承,有必要加强教育和培训。

教育和培训是帮助人们发展普世价值观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普世价值教育,是一项重要任务。

对于普世价值的推广和普及,可以采用各种方式和渠道。

例如,借助社交网络、社会群体、媒体资讯和学术研究等方式,加强对普世价值的宣传,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普世价值。

普世价值的应用普世价值的实际运用支持公正和权利标准,以消除社会不平等和种族歧视,同时促进社会和民主发展。

普世价值的应用不仅适用于政治领域,也适用于商业领域和社区活动等方面。

例如,商业界需要遵循全球商业道德标准和财务道德标准,以满足客户、雇员和社会的期望。

结论综上所述,普世价值代表了一系列普遍适用的道德标准和原则,它包括尊重人的尊严、平等和自由,并促进公正和民主的原则。

普世价值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标准,为全球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普世价值应加强传统和宣传,以便更好地实现其重要性。

谈点对“普世价值”的看法

谈点对“普世价值”的看法

政治理论课程作业国贸08研姓名:帖鹏飞学号:2008110007谈点对“普世价值”的看法一、何为“普世价值”当下,“普世价值”之说渐见流行。

一些人或宣扬西方自由主义的“普世价值”,或赞颂民主社会主义的“普世价值”,或把所谓儒家经典中的“圣心王意”、“天道性理”奉为“普世价值”。

既然是“普世价值”,似乎就符合世间一切人的利益,凡是世人都应趋而奉之,不会说“不”了。

这就不免使人有些神秘感。

更有趣的是,有的人一面把意识形态性很强的内容说成是“普世价值”,一面又把所谓“淡化意识形态”宣扬为“普世价值”.所谓“普世”,其实是一个颇有争议的用语。

“普世的”是拉丁文(oecumenicus)的意译,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文,除“普遍”之义外,还含有“根”的意味,是一个富含价值意义的词(这个词自中世纪以来便被基督教会用来自称“普世教会”)。

而“普适”仅仅涵有“普遍适用”的技术意义。

我们可以说“诚实”、“负责”等是普适价值,但不能说它们是普世价值。

只有作为一切价值基础的价值,才是普世价值,那就是自由。

杜林是一个先验主义者和形而上学者。

他为了鼓吹人类历史领域也存在“永恒真理”、“永恒道德”、“永恒正义”,先确定了他的道德观和正义观适用于一切世界,认为道德的原则凌驾于“历史之上和现今的民族特性的差别之上”,而且不容许“对这些原则的绝对适用性表示失望”。

他的道德论就是这种普遍适用的“永恒真理”。

如果用今天有的人的语言,这些原则显然也就是“普世价值”了。

对这种“永恒道德”论,恩格斯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批判。

首先,恩格斯指出道德是具有历史性的。

人们的道德观念因历史时代、历史条件的发展变化而变更。

就拿道德领域被认为具有绝对意义的善恶来说,其对立就是“在属于人类历史的领域中运动”,善恶观念从一个民族到另一个民族、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变更得这样厉害,以致它们常常是互相直接矛盾的。

因此,不存在超历史的适合于一切民族和时代的善恶观念。

所以,恩格斯说:“我们驳斥一切想把任何道德教条当作永恒的、终极的、从此不变的道德规律强加给我们的企图,这种企图的借口是,道德的世界也有凌驾于历史和民族差别之上的不变的原则。

普世价值之辨

普世价值之辨

事实论证
名人言论
二、普世价值问题的出现 (一)“普世价值”问题在西方的出现 普世价值” 宗教) 普世 (宗教 宗教
“走向全球伦理宣言”
宗教 世俗
“全球伦理普世宣言” 全球伦理普世宣言” 全球伦理普世宣言
全球伦理 普世伦理
生命
财产
不可杀人、不可盗窃、 不可撒谎、不可奸淫 诚信 文化、权利、性别平等
普世价值
主体———————— 客体 主体————————
人(社会、 社会、 阶级、集团、 阶级、集团、 他人、自身) 他人、自身
进入主体视域 的一切东西( 的一切东西(人、 自然界、物质、 自然界、物质、精神)
2、价值的评价和标准 、
价值 主体
抽象人
不同语境下的人性
客体 …… ……
具体人
(二)普世性——普遍适用性 普世性 普遍适用性 (1)不仅适用于个别人、 )不仅适用于个别人、 少数人甚至大多数人, 少数人甚至大多数人, 而且应适用于所有的人; 而且应适用于所有的人; (2)不仅适用于一时一 ) 地,而且适用于所有时 所有地点, 间、所有地点,不以任 何条件为转移。 何条件为转移。 “普遍性”的时代性: 普遍性”的时代性: 普遍性 (1)立足于当今人类的 ) 生活世界、 生活世界、立足于我们 这个时代; 这个时代; (2)不是指自古以来或 ) 自有人类以来的全体、 自有人类以来的全体、 全部历史时间
(二)“普世价值”问题在国内的出现 二 普世价值 普世价值” 全球伦理
“普遍伦理计划”
理论
普遍伦理 理论 普遍价值
“从中国传统伦理看普遍伦理”
现实
5.12,奥运 ,
普世价值
普世价值” 三、 “普世价值”争论的主要点 (一)价值 1、价值的概念 价值是表示客体满足主体需要所具有的用途或积极 作用,即对主体的有用性。 作用,即对主体的有用性。

什么是普世价值?

什么是普世价值?

什么是普世价值?普世价值是一种基于人类共同的理念、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在全球范围内普遍认可和适用的价值观。

普世价值具有普遍性、共同性和基本性的特点,是人类对于道德、伦理、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一种共同认知和基本要求。

以下是对普世价值的深入解读。

一、普世价值的概念普世价值是基于人类博爱、平等、自由、尊重、公正和责任等共同的道德准则建立的一种价值观。

普世价值也是我们所说的“全球价值观”,其基石是人人平等,所有人都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

普世价值的出现和发展,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人类理智和良知的反映。

二、普世价值的内容1. 博爱博爱是人类普遍需要的伦理要求,是对他人利益关注的一种情感体验和道德标准。

博爱的精神在于关注他人的疾苦、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缓解他人的负担,以此来达到维护社会公正和和谐的目的。

2. 平等平等是普世价值的一种基本内涵,也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要求。

平等需要从人对人、人对事物的态度上进行体现,具体来说就是承认人人生而平等,有同样的权利和机会,在法律上和制度上保障每个人享受平等的待遇。

3. 自由自由是普世价值的重要表现之一,是每个人享有的基本人权之一。

自由包括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宗教自由、行动自由等。

自由的实现需要建立基于正义和法治的社会制度,保障人民在平等的基础上,自由地发展个人能力和自我实现。

4. 尊重尊重是一种重要的道德准则,也是普世价值的一种基本体现。

尊重他人衡量的标准不仅是外在的身份和地位,更在于内在的品德和价值,如对知识、个性、智慧的尊重等。

尊重不是单向的,也需要我们达成平等的交流和互动,同时尊重并理解不同的文化和信仰。

5. 公正公正是社会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建立在法治、民主、平等的社会基础上的,是对所有人的公平待遇。

建立公正的机制,实施公正的制度,同样也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出发,以公正、理性的态度来对待周围的事物和人物。

6. 责任责任是普世价值的最后一要素,是每个人的基本义务和责任。

它体现在自我责任、他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等方面。

反对普世价值观的理由

反对普世价值观的理由

反对普世价值观的理由标题:辨析普世价值观:反对与反思导语:普世价值观作为一个广泛流传的理念,被用来评估社会、文化和政治现象。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对普世价值观的盲目追从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文化冲突、价值观碰撞以及歧视。

本文在回顾普世价值观概念的将从多个角度阐述反对普世价值观的理由,并呼吁对其进行反思。

一、文化多样性与相对主义1. 普世价值观常常过度强调了一种主流文化的优越性,对其他文化形态的否定和边缘化。

事实上,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历史、价值体系和传统,不应被单一的普世标准所界定。

2. 文化相对主义主张,不同文化之间不存在客观的评判标准,每个文化都应该被尊重和平等对待。

普世价值观的存在可能加剧文化上的不平等和偏见,进一步削弱文化多样性。

二、权力和政治阶级1. 普世价值观的制定者一般是来自政治权力阶级的精英,他们的观点常常只代表了少数特定人群的利益和观点,忽视了底层人民的权益和声音。

2. 普世价值观的推广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强制和干涉,使得本应基于自愿和自主选择的价值观传播变得强制化和僵化。

这种强制化往往排除了弱势群体和边缘化的声音。

三、历史和文化遗产1. 普世价值观的盲目追从可能导致历史和文化遗产的消失。

当指导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则被普世价值观所主导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可能被不加思考地抛弃或遗忘。

2. 历史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或社群的记忆和身份认同,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应受到保护和尊重。

普世价值观的过度推崇可能对此构成威胁。

四、自由和个体权利1. 普世价值观极力主张自由和个体权利,忽视了个体在集体文化中的责任和义务。

在某些文化中,个体的权利与集体的利益息息相关。

2. 普世价值观对自由和个体权利的绝对追求,可能会导致个体主义和社会疏离的问题,在社会和文化层面上产生不必要的冲突和对立。

总结与回顾:在支持或反对普世价值观时,我们应该保持思辨和批判的态度。

反对普世价值观并不意味着我们支持违背人权和公正的行为,而是呼吁尊重和保护不同文化、个体和社会群体的权益和差异性。

普世价值辨析

普世价值辨析

普世价值辨析什么是“普世价值”?这大概是很难回答的一个问题。

概括起来说,“普世价值”的主张大致如下:一是存在“超阶级、超国家的,任何人、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认同的价值观念;二是这些价值观念的内容,是西方主张的“自由、民主、人权”等;三是“普世价值”覆盖广泛,不仅“中国的改革开放成就是学习普世价值的结果”,甚至人类社会发展就是不断认识和实践“普世价值”的过程,如此等等。

对此,我们需要树立科学的眼光,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看待所谓“普世价值”。

“普世价值”的政治本质其实,作为社会思潮的“普世价值”,并非是要去讨论是否存在具有终极意义的“普世价值”这样的学术问题。

他们真正关注的是政治制度的问题。

有人写过这样的话:“自由、平等、人权是人类共同的普世价值;民主、共和、宪政是现代政治的基本制度架构。

抽离了这些普世价值和基本政制架构的‘现代化’,是剥夺人的权利、腐蚀人性、摧毁人的尊严的灾难过程。

”也有人相对通俗地说:“印度经济一度落后于中国,不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之别,而在于是否融入普世价值之别。

”可见,他们所说的“普世价值”,就是现在西方通行的市场经济、宪政民主等。

而且,在他们眼里,主要的问题还不在于市场经济,而是在于政治体制方面,就是要接受西方的政治制度,照搬所谓“西式民主”那一套东西。

这才是“普世价值”的庐山真面目。

“普世价值”的哲学辨析在哲学层面,是否存在“普世价值”也不是不可以讨论的。

但需要明确的是,马克思主义是不承认世界上存在着什么“普世价值”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就是说,人们头脑中存在的东西,包括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的设计,都反映的是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东西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马克思说:“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普世价值”与普世价值辨析

“普世价值”与普世价值辨析

2014年2月第27卷 第1期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JournalofXi′anPoliticsInstitute Feb.,2014Vol.27No.1收稿日期:2014-01-15作者简介:李建德,西安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重大课题研究———重大是非问题辨析】“普世价值”与普世价值辨析李建德(西安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陕西西安710068)摘要:“普世价值”把西方资产阶级宣扬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等扮装成一种适用于一切人的普世价值,具有很强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它根本就不是普世价值,只不过是西方资产阶级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和意义而已。

将“普世价值”称之为普世价值,其背后有着不可告人的用心,其目的在于混淆西方价值观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本质区别,最终用西方价值观念取代社会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对中国进行西化改造。

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政治鉴别力,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关键词:“普世价值”;普世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815(2014)01-0023-04 近年来,国内外有些人把西方资产阶级宣扬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等扮装成一种适用于一切人的所谓“普世价值”,大力推崇,使“普世价值”成了一个时髦用语,在人们的思想领域、政治生活领域和日常生活领域制造了不少混乱。

那么,“普世价值”是一个什么样的价值?是不是普世价值?应怎样对待“普世价值”?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搞清楚。

一、“普世价值”是什么一些信奉“普世价值”的人对我们党所倡导的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价值理念肆意歪曲,称“中共接受了普世价值,是普世价值的胜利”;宣扬“西方价值观是人类文明的主流”,说“中国只有接受西方的普世价值才有前途”,“改革开放就是逐步接受普世价值的过程”,等等。

辨析普世价值

辨析普世价值

辨析普世主义很多披着普世主义外衣的价值观是进步的,甚至曾经是革命性理念。

但是,这些价值的传播和实践无法脱离政治生活中的权力关系,普世主义在绝大多数时候被强势者所利用,变成了一种压迫性的文化工具。

作者:本刊记者李北方来源:南风窗日期:2012-04-18浏览:4038普世主义是当下国际政治领域和思想讨论空间内无可回避的一种思潮和修辞手法,它将某些价值理念定义为“普世的”,相应地,另一些价值理念是落后的、应该被普世价值替代的。

参与政治性辩论的人,要准备好应对这样一个诘问:难道你不认同普世价值吗?这可以是一个问题,也可以是终结讨论、为对手定性的一个策略。

普世价值是一组能动的概念,指向一个被规定了的方向,其作用不是阐释世界,而是改造这个世界。

关于普世主义的讨论与国际关系和民族国家内部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关系的安排紧密相关,在这个“世界向何处去”、“中国向何处去”等问题仍存在巨大商榷空间的时代,对普世主义进行一番辨析是必要的。

普世主义与普世价值普世主义(Univesalism)是指那些在任何情况、任何时间都适用于所有人和所有事物的概念或准则,其内涵依具体情境而有所不同。

普世主义是一个松散的筐,可以容纳任何符合此类倾向的思想。

最初,普世主义是指具有普世适用性的宗教、哲学理念,比如基督教,它相信每个人都是上帝的造物,且将可以或者将通过耶稣获得救赎,无论它所面对的个体是否基督教信徒。

普世价值(Universal Values)这一概念本身具有模糊性,至少可以区分其两重含义。

第一,根据以赛亚•柏林的理解,普世价值是“绝大多数人在绝大部分地方或情境下,在几乎所有的时候,都共享的那些价值观,无论是有意识地赞同还是表现在其行为中”。

在这重含义中,普世价值是所有人都认为有价值的价值,判断标准是全球范围内的实践。

世界上有这种普世的价值吗?在19世纪,人类学家们就带着这个任务去寻找,结果发现,无论是在现代社会还是在原始部落,最显著的可以被共享的价值观是“乱伦禁忌”。

共同价值·普世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者关系的哲学辨析

共同价值·普世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者关系的哲学辨析

共同价值·普世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者关系的哲学辨析
共同价值,又称国际共识价值,指的是各国在国际关系中达成的基本共识。

这些共同价值在当今国际上具有普遍性,并且构成了一种世界文明的载体,包括公民权利、自由、公正等价值观,从而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发展。

然而,共同价值并不是定值,而是一种发展中的价值观,它不能替代各国在国际关系中确定的具体政策和制度。

普世价值,其本质是每种价值都有一种普遍或通用性,是价值的客观定义。

它的基本内容有自由、公正、平等、尊重、包容等等。

普世价值是一种非局部性价值,它超越了本国的历史和民族文化,而且多数普世价值的基础是西方传统的伦理价值观。

它是一个多元的、传播性的价值观,旨在构建一个和谐、积极的国际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形成的,它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价值的反思和实践。

它以“诚实守信、勤劳勇敢、友善互助、方正正直”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普世价值和共同价值的基础上特色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价值观上独特的奇思妙想。

从以上我们可以发现,共同价值、普世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构成国际社会一个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体系。

它们既不相抵触,也不相互冲突,它们存在于国际社会和每个国家的国家特点之间,并且相辅相成,致力于为国际社会的发展搭起桥梁。

只有在坚持这三者的关联的同时,我们才能实现落实发展中国家国际公正与正义,推进亚洲国家在贫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和谐,从而推动世界的发展。

如何区分普世价值和人类共同价值的共识

如何区分普世价值和人类共同价值的共识

如何区分普世价值和人类共同价值的共识
"普世价值"和"人类共同价值"这两个概念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互相交叉,但它们也有一些微妙的区别。

下面是对这两个概念的解释和区分:
普世价值(Universal Values):
普世价值是一种跨越文化、宗教和地域的价值观,被认为是适用于全人类的共同原则和信仰。

这些价值观通常被认为是普遍适用的,无论文化差异或历史背景如何,都应该被尊重和奉行。

例如,尊重人权、平等、公正、自由、诚实、尊重他人等都是被认为是普世价值的例子。

人类共同价值的共识(Consensus on Common Human Values):
人类共同价值的共识强调的是人类在各种文化和背景下所共有的价值观和信仰。

它是对普世价值的一种确认,即不同文化和社会都可能会对一些共同的原则达成一致。

这种共识可以通过跨文化的对话和理解来实现,使不同文化之间能够发现共同点,并在这些共同点上建立沟通和合作。

区别和联系:
-普世价值强调的是一些被认为是适用于所有人类的原则,无论其文化和背景如何,而人类共同价值的共识则更侧重于各种文化和背景之间的共同点和交集。

-普世价值强调的是一种道德或伦理的标准,而人类共同价值的共识更侧重于在实际行动和决策中如何体现这些共同的价值观。

-人类共同价值的共识可能需要进行跨文化的对话和交流,以达成共识,而普世价值可能会在这个过程中被提到或被当作一个参考点。

总之,这两个概念都涉及到人类共同的原则和价值观,但它们的强调点和应用方式略有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深入的跨文化对话和理解,以及尊重各种文化和背景的特点,来促进人类共同价值的共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之辨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之辨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之辨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之辨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共产党和人民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它是社会主义
社会发展的根本遵循,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

它包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四大价值观,以及“公正、平等、自由、博爱、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普世价值是指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遍性、共同性、统一性的价值观,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
遵循,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

它包括“尊重、平等、自由、公正、和谐”等普世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它们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遵循,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

它们都强调尊重、平等、自由、公正、和谐等价值观,但也存在
着一定的差异。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而普世价值则没有明确提及这
些价值观。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公正、平等、自由、博爱、和谐”,而普世价值则没有明确提及博爱这一价值观。

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共产党和
人民共同追求的价值观,而普世价值则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遍性、共同性、统一性的价值观。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遵循,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而普世
价值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遵循,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

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与普世价值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普世价值

普世价值

“普世价值”辨析2009.06.26 13:58来源:《红旗文稿》作者:文平字号:【大中小】.近一年来,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成为思想理论领域的一个热点。

各种观点交锋、激荡,有的给人启迪,有的发人深思。

随着发端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重创西方体制神话,这场争论已经降温。

但“普世价值”的迷雾并没有完全散去,仍有进一步澄清的必要。

“普世价值”这个概念“普世”(ecumenism)一词源自希腊文oikoumene,意指整个有人居住的世界。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基督教也分化为东、西两派,“普世”的概念最早是由基督教东、西两派为争夺在整个罗马帝国的影响力而提出和使用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美一些新教教会发起了旨在争取全世界基督教各派联合的“普世运动”,主张“教会是超国家、超民族、超阶级的普世实体”。

国内使用的“普世价值”概念是从“普遍伦理”概念演化而来的。

20世纪60年代,西方出现了颓废派运动,传统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为挽救资本主义世界的精神危机,一些西方神学家发起了“全球伦理”运动。

1993年9月,世界宗教议会全体大会通过了《全球伦理:世界宗教议会宣言》,1997年这个《宣言》被译成汉语。

受“全球伦理”运动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7年建立了“普遍伦理计划”,并于1998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从中国传统伦理看普遍伦理”的亚洲地区专家会议,会上有学者提出了“普遍价值”这个概念。

当时,大陆学界讨论问题主要使用的还是“全球伦理”、“世界伦理”、“普遍伦理”、“普遍价值”等概念,很少有人用“普世价值”。

而在台湾,“普世价值”较早就被学界和政界使用。

陈水扁在2000年和2004年两次“就职演说”中都使用了这个概念,他所说的“普世价值”,指的就是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

被称为“网上百科全书”的“维基百科”中有“普世价值”(universal values)的词条,其解释大体有三层意思:其一,“在哲学或人文科学上,普世价值泛指那些不分畛域,超越宗教、国家、民族,任何一个自诩文明社会的人类,只要本于良知与理性皆认同之价值、理念”;其二,“广义,没有确切内容,一般都是自话自说,没有广泛认同”;其三,“代词,即‘民主、自由、法制、人权’的另一种说法”。

全人类共同价值与西方“普世价值”的辨析_PPT模板.pptx

全人类共同价值与西方“普世价值”的辨析_PPT模板.pptx

抵制,认为其过于强调个人主义,忽视社会和谐
和集体利益。
05 二者的相互关系和影 响
二者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特 性
全人类共同价值,基于人性 的共通性,强调公平、正义 、自由等普世理念,具有超 越地域和文化的普适性。
西方“普世价值”的 内涵
西方“普世价值”源自启蒙 运动,主张理性、人权、民 主等价值观,但常被用作推 行西方政治经济模式的工具 。
渐形成的,它体现了人类社会的普遍追求和共同
利益。
02 西方“普世价值”的 含义
西方“普世价值”的含义
西方“普世价值”的 定义
西方“普世价值”通常指的 是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 观,这些价值观被西方社会 普遍接受和推崇。
西方“普世价值”的 来源
西方“普世价值”主要来源 于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特 别是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的 影响,它们被视为人类社会 的普遍追求。
价值观的实际应用
全人类共同价值主张公平正 义、共同发展,而西方“普 世价值”更强调人权、民主 。
谢谢大家
西方“普世价值”的 传播
西方“普世价值”通过西方 文化的输出和全球化的进程 ,被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 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价值 取向。
03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特 点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特点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 涵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指在不 同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下 ,所有人类都能认同和接受 的普适性价值观,如和平、 公正、自由等。
二者对全球影响的差 异
全人类共同价值强调和谐共 生,推动全球合作;而西方 “普世价值”则可能引发文 化冲突,加剧东西方矛盾。
06 对比分析与启示
对比分析与启示
价值观念的差异
全人类共同价值强调的是全 球共享、和谐共生,而西方 “普世价值”更注重个体自 由、权利保障。

普世价值的辩证思考

普世价值的辩证思考

普世价值的辩证思考普世价值是指基于人类共同的道德和伦理标准所推崇的普遍原则和价值观念。

它无所不包,包括人权、社会正义、民主、自由、尊重他人、为他人着想等等。

普世价值已经在国际间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但在现代社会,普世价值也常常遭受质疑和挑战。

这篇文章将从辩证的角度来思考和展示普世价值面临的种种问题与争议,以及对这些挑战的应对。

首先,对于普世价值的基本概念,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西方的概念,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文化侵略。

他们认为,西方国家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颠覆其他国家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以达到其自身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不错,普世价值确实来自于西方国家,但这是因为西方国家在历史进程中更早地实施了一些意义重大的改革和进步。

例如,民主制度、宗教自由和言论自由等,这些创新的意识形态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贡献,让更多的人类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下生存。

因此,普世价值不应仅被视为西方国家控制其他国家的工具,而是一种人类文明的贡献。

其次,普世价值是否普适性?这是困扰着许多人的疑问。

因为不同的国家或民族可能会在自己的传统文化中树立不同的准则和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可能与其他国家或区域所推崇的标准相违背。

例如,某些国家可能重视集体主义、家庭观念和传统习俗,而在这些专注于个人自由和权利的西方价值观中并不容易找到立足点。

但即使如此,在实践中,人们还是会通过交流、借鉴和融合,以达成相互尊重、包容和合作的目的。

这也证明了普世价值的含义,就是为了展示一种公正和平等的基本标准,而不是消灭其他文化差异。

当然,我们也要承认在推广普世价值时有所谓“文化相对主义”的情况,但这只能是对一部分的推理。

因为文化和传统并不一定含有不好的内容,但它们也可能盲目、压迫或者不符合人性发展的现状,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普世价值的优越性表现出来。

第三,普世价值的实践问题。

在很多案例中,人们会发现,虽然普世价值是被认为是重要的,但在实践中却很难得到普及。

例如,在某些国家中,女性的地位和权利依然处于极其低下的地位。

如何区分普世价值和人类共同价值的共识

如何区分普世价值和人类共同价值的共识

如何区分普世价值和人类共同价值的共识普世价值和人类共同价值是现代社会中受到广泛承认的价值观念。

本文将详细探讨如何区分普世价值和人类共同价值的共识方法,包括价值内涵的界定、文化多样性的考虑以及共同关切的认知等方面,通过具体实例和结构化方式为读者提供深入理解。

一、价值内涵的界定普世价值:普世价值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永恒性,是超越特定历史、文化和国家边界的价值观念。

例如,尊重人权、平等、自由、正义等被认为是普世价值的典型代表。

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共同价值是围绕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需求展开的价值观念。

例如,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健康和教育的普及等都体现了人类共同价值观念。

二、考虑文化多样性尊重文化差异:在区分普世价值和人类共同价值时,需要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

不同国家和民族在价值观念上存在多样性,应当考虑到这些差异,并尊重每个文化所倡导的独特价值观。

文化融合与对话:通过与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可以促进理解和接纳,找到普遍性和共鸣。

同时,通过对不— 1 —同文化中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可以发现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念。

三、共同关切的认知因果关系:发展普世价值和追求人类共同价值观往往有着内在的因果关系。

例如,人权、平等、正义等普世价值观念的实践可以促进人类共同价值观的实现,如环境保护、健康和教育等。

对话与共识:促进普世价值和人类共同价值的共识需要进行广泛的对话和讨论。

通过与不同群体和利益相关者的交流,寻找共同的关切和共识点,可以在普世价值和人类共同价值之间建立桥梁。

结论:区分普世价值和人类共同价值的共识方法需要考虑价值内涵的界定,尊重文化多样性以及共同关切的认知。

尊重文化差异,进行文化融合与对话,并承认不同价值观在某些方面存在相互依存与合作的关系,有助于建立普世价值和人类共同价值之间的共识。

通过深入了解和正确理解这些共识方法,我们可以为构建普世价值和人类共同价值的和谐共存提供指导和参考。

— 2 —。

普世价值的辩证思考

普世价值的辩证思考
宗教和政治制度的界限。
普世价值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 到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中,但 在现代社会中,它已经成为全
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普世价值的内涵
尊重人权和人的尊严
普世价值的核心之一是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无论其 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社会地位等。
法治和公正
普世价值还包括法治和公正的原则,这些原则强调法律的 权威性和公正性,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和利益。
03
多元化社会中的普世 价值
在多元化社会中,普世价值将逐渐呈 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不同国家和地区 的文化将在普世价值中得到体现和尊 重。
普世价值在全球化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全球化带来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但也引发了文化冲突和矛盾。普世价值需要在这种背景下找到平衡点,既能够尊重不 同文化的差异,又能够实现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普世价值强调全球合作与共赢, 为应对气候变化、贫困等全球性 挑战提供了共同准则。
引领道德与伦理
普世价值提供了人类社会基本的道 德和伦理规范,引领人们在面对复 杂利益冲突时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
普世价值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价值
推动文化交流与融合
普世价值超越了地域和文化的差异,有助于推动不同文化的交流 与融合。
普世价值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创新与发展
为了适应不同社会制度的需求和特点,普世价值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例如,在社会主义国家中 ,可以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公共资源投入等方式来更好地实现普世价值;而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可以 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加强法律制度等方式来更好地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
04
普世价值与多元文化的辩证关系
要点一
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或国家中存在 多种不同的文化、信仰和习俗。多元 文化是社会多样性和发展的基础。

是否应该推行普世价值观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推行普世价值观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推行普世价值观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推行普世价值观。

普世价值观是一种普遍认可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它们是人类共同的道德底线,是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

推行普世价值观有以下几点理由:首先,普世价值观是人类文明的共同积淀。

众多哲学家和思想家都认为,人类的道德观念应该是普世的、共同的。

例如,康德认为人类普遍存在着一种“道德法则”,这种法则是超越个体和文化差异的,是人类共同的道德准则。

因此,推行普世价值观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有利于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包容的世界。

其次,普世价值观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例如,尊重人权、平等、公正、诚实等普世价值观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准则,它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推行普世价值观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避免道德沦丧和社会动荡。

最后,普世价值观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例如,尊重个人尊严、追求自由、追求知识和真理等普世价值观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动力。

推行普世价值观可以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目标,促进社会的创新和发展。

综上所述,推行普世价值观是符合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行普世价值观,让它成为人类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

反方观点,不应该推行普世价值观。

普世价值观是根据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制定的,它忽视了不同文化、宗教和民族的差异,容易引发文化冲突和文化侵略。

因此,不应该推行普世价值观有以下几点理由:首先,普世价值观存在文化偏见和文化霸权。

例如,西方的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观是建立在西方文化传统和历史基础上的,它们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文化和社会。

推行普世价值观容易导致文化冲突和文化侵略,破坏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与共存。

其次,普世价值观忽视了不同文化和民族的特殊性。

不同的文化和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传统和习俗,它们对于道德和价值观念的理解也存在差异。

推行普世价值观容易忽视这些差异,导致文化的同质化和单一化,剥夺了不同文化的发展权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析普世主义很多披着普世主义外衣的价值观是进步的,甚至曾经是革命性理念。

但是,这些价值的传播和实践无法脱离政治生活中的权力关系,普世主义在绝大多数时候被强势者所利用,变成了一种压迫性的文化工具。

作者:本刊记者李北方来源:南风窗日期:2012-04-18浏览:4038普世主义是当下国际政治领域和思想讨论空间内无可回避的一种思潮和修辞手法,它将某些价值理念定义为“普世的”,相应地,另一些价值理念是落后的、应该被普世价值替代的。

参与政治性辩论的人,要准备好应对这样一个诘问:难道你不认同普世价值吗?这可以是一个问题,也可以是终结讨论、为对手定性的一个策略。

普世价值是一组能动的概念,指向一个被规定了的方向,其作用不是阐释世界,而是改造这个世界。

关于普世主义的讨论与国际关系和民族国家内部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关系的安排紧密相关,在这个“世界向何处去”、“中国向何处去”等问题仍存在巨大商榷空间的时代,对普世主义进行一番辨析是必要的。

普世主义与普世价值普世主义(Univesalism)是指那些在任何情况、任何时间都适用于所有人和所有事物的概念或准则,其内涵依具体情境而有所不同。

普世主义是一个松散的筐,可以容纳任何符合此类倾向的思想。

最初,普世主义是指具有普世适用性的宗教、哲学理念,比如基督教,它相信每个人都是上帝的造物,且将可以或者将通过耶稣获得救赎,无论它所面对的个体是否基督教信徒。

普世价值(Universal Values)这一概念本身具有模糊性,至少可以区分其两重含义。

第一,根据以赛亚•柏林的理解,普世价值是“绝大多数人在绝大部分地方或情境下,在几乎所有的时候,都共享的那些价值观,无论是有意识地赞同还是表现在其行为中”。

在这重含义中,普世价值是所有人都认为有价值的价值,判断标准是全球范围内的实践。

世界上有这种普世的价值吗?在19世纪,人类学家们就带着这个任务去寻找,结果发现,无论是在现代社会还是在原始部落,最显著的可以被共享的价值观是“乱伦禁忌”。

此外,还有研究者从实证层面开展过调查,发现在不同社会中,普遍接受程度较高的价值观包括权力、成就、享乐等等。

第二,普世价值是指人们有理由相信其有价值的价值观。

阿玛蒂亚•森从这个层面来理解普世价值,他认为,即便现在有很多人不认同甘地的非暴力理念,但人们有理由认同它。

在这里,普世价值就不限于其字面的含义,而是指那些值得被普世推广的价值理念。

在当下的语境中,普世价值这个词是在第二层含义上被使用的,普世主义者推崇的是包含民主、自由、人权、自由市场等一系列政治、经济理念,他们认为这些价值观终将在文明的冲突中胜出,一个美好的人类社会的实现依托于这些价值观念普遍被接受和被贯彻。

什么样的价值才能普世?既然普世价值不是以其普世存在的事实而被认可,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为什么一些而不是另一些价值观被视为普世价值?决定一种价值观成为普世价值的标准是什么?普世主义的哲学基础文明等级论,纯粹的文化相对主义者不可能接受世界上有所谓的普世价值。

那么,文明是否有高下之分?如果一个人的判断没有完全被意识形态所支配的话,就会对此问题做出肯定的回答。

举例来说,印度教有一项称为“萨提”(Sati)的习俗,男人去世之后,其遗孀要在火葬的时候跳入火堆殉葬,1829年,英国殖民政府下令禁止了这一习俗;在包括苏丹在内的一些非洲地区,有给女子施行“阴蒂切除术”的传统,1946年也是英国殖民政府将其废止。

这些传统是野蛮的、不人道的,从客观的立场出发,即便激烈的反殖民主义者,也无法孤立地反对殖民政府对此采取的强制措施。

那么先进的、高尚的价值观是否在现实中始终能取得优势地位,压倒落后的、鄙俗的价值观念呢?答案是否定的,让我们用对劳动的不同看法作为例证来说明。

劳动在西方的观念中,一向是被鄙视的,是用来忍受而不是享受的。

亚里士多德就认为,公民不能是体力劳动者,公民必须有闲暇来发展其美德和从事与公民身份相符合的活动,而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就需要拥有奴隶。

在基督教传统中,劳动的伦理价值是负面的,劳动本身不是好东西,只是减轻罪恶的手段。

这种对劳动的态度在其他地方也是普遍存在的。

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徐炳松因贪污被查处后,就说过希望能给他10几亩地,他愿意当农民,种田赎罪。

对劳动的鄙夷借由经济学理论获得了神圣化的地位。

经济学最重要的出发点之一是“经济人”假设,将人视为理性的、自利的、逃避劳动的经济主体,倾向于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收益。

经过斯图亚特•密尔、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大家的理论塑造,人的属性被定义了。

但是,英国人类学家奥利弗•哈里斯向我们揭示了另外一种对劳动的认识。

哈里斯于1970年代在玻利维亚的安第斯山脉进行了田野调查,在当地的农民身上看到了与“经济人”截然相反的人性。

那里的农民视劳动为美德,在他们的文化里,劳动并非被赋予了价值,相反,劳动就是价值本身。

劳动于他们是节庆般的活动,人们穿上最好的衣服,一起下到田间劳作。

基于对劳动的热爱,他们发育出了完全利他性的人格,不时有城里人前来与他们进行交换,用很少的代价换取他们大量的产品,但他们并不感觉到吃亏,而是以怜悯的眼光看待这些可怜的不会劳动的人。

显然,“经济人”是对人性的歪曲抽象,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对此进行了猛烈的批评,证明人的本性并非如此狭隘,但都不能阻挡从“经济人”假设出发的一整套自由市场制度设计按照其面目塑造了我们的世界和世界观。

这种扭曲的“普世的”人性观还随着市场的扩张侵入到非经济的领域,结果是自利的行为得到奖赏,利他的行为受到惩罚。

劳动是财富创造的源泉,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

显然,安第斯山区的农民对劳动的看法更高尚、文明程度更高。

问题是,为何这种价值观不能成为普世价值,雷锋精神不能成为普世价值,反而是鄙夷劳动、好逸恶劳的“经济人”理念大行其道?道理不言自明,价值有高下之分,但决定哪种价值观成为“普世价值”的因素,不是价值本身的高度,而是其他因素。

“经济人”假设脱胎和发展的历史,正是资本主义狂飙猛进的历史,正如马克思所论述的,资本需要“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资本对世界的创造就包括符合资本扩张需求的人性。

有了这层视角,便容易理解普世价值以及那些与普世价值紧密相联的政治话语的实质。

沃勒斯坦一针见血地指出,普世主义乃是权力的说辞。

西方国家领导人、主流媒体和知识分子将普世主义作为推行其全球政策的依据,他们将世界视为善的力量与恶的力量争夺的场域,西方是善的化身,其主张和行动(哪怕是明显错误的)反映的是不证自明的普世真理。

问题是,人权、民主、西方文明的高高在上、自由市场的无可避免等理念都不是自明的,需要认真审慎的分析,抽离出其中有害的因素。

这并非是说“普世价值”都是错误的、不好的东西,而是要了解权势者所高扬的普世主义在本质上是片面的,我们需要警惕普世主义说辞背后不平等的权力关系。

普世主义的演进沃勒斯坦归纳了当今国际政治生态中西方国家诉诸普世主义的三种表现形式:泛欧洲地区领导人追求的政策目标是保障人权,进一步说,是为了保障民主;文明冲突的话语,假定西方文明优于其他文明;对市场作为科学真理的确认,各国政府除了接受和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之外“别无选择”。

在达至此阶段之前,西方普世主义思潮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这一过程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形态演进相契合,普世主义作为一种殖民主义的知识,承担着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意识形态功能。

美国学者尼古拉斯•德克士概括道:“在一些地区和人民被殖民之前,他们需要被标记为‘异质的’、‘他者’、‘可以殖民的’。

”普世主义从两个方面服务于这一目标:一方面,它被用于整合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的力量,为对外扩张提供合法性基础;另一方面,用于麻痹殖民地国家的精英群体,制造一种“长期而言对被压迫者有利,哪怕短期内要承受代价”的幻象,以制造认同。

沃勒斯坦将普世主义的演进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或者说三种形态,当今的普世主义话语正是这三种形态的综合体。

第一,文明对野蛮的干预。

在15、16世纪,西方殖民主义者在面对征服对象时,优越感首先来源于宗教。

在没有形成自己的文明、没有文字、奉行偶像崇拜和活人祭祀等陋习的美洲大陆原住民面前,自命为上帝选民的西班牙人觉得高人一等,并以改造美洲原住民的野蛮作为其野蛮入侵和杀戮的充分理由。

但殖民主义的残暴也在西班牙国内引发了反思和讨论,在讨论中最终占据了上风的是支持殖民扩张的观点,理由是印第安人是低等人种,即便他们不愿意也必须接受西班牙人的统治,唯如此才能阻止印第安人的暴行,为天主教牧师传播福音提供便利等。

沃勒斯坦认为,这场发生在16世纪的最初的关于普世主义的讨论为后来所谓文明国家对其他国家的干预确立了四条最基本的理由:他人的野蛮;终止伤害普世价值的行为;保护无辜者;使传播普世价值成为可能。

这可以见于英国驻印度总督柯曾勋爵1905年的一个辩白:“帝国的目的是为正确而战,摒弃不完美、不公正和鄙陋……记住上帝将你的手放在他的犁上……将犁铧在你的时代向前推进一点,感觉到你在千百万人之中留下了一丝正义、幸福或繁荣,留下了一丝人道或道德尊严,一丝爱国主义情操,一丝启蒙的曙光或责任。

这些都是此前并不存在的。

这就够了。

这就是英国人在印度的正当理由。

”这也见于2003年5月1日美国前总统布什在林肯号航母上宣布伊拉克战争胜利时的讲话:“在这场战争中,我们为自由和世界和平而战。

我们的国家和盟友为此成就而骄傲,是你们,美国军人们,实现了这一目标……无论你们走到哪里,都传递着希望的信息,一个既古老又崭新的信息……”这一套说辞的生命力仍旧强大,在利比亚、叙利亚、伊朗问题上,西方国家重复的还是这一套被重复了几百年的老调。

第二,东方主义。

当殖民主义在扩张的途中遭遇到东方的古老文明,如中国、波斯、印度等,原本那一套粗浅的普世主义理念就不够用了。

因为这些古老文明有悠久的历史和典籍、成型的官僚体系、也创造了可观的财富,简单地把他们归为“野蛮人”的类别是行不通的,西方需要一种新的认知方式来定位和这些“高等文明”的关系。

在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中,是不会给文化上的平等留有余地的。

西方需要一种将所谓东方“高等文明”纳入以西方文明为金字塔塔尖的等级体制之中的解释体系,于是逐步发展出了一种被通称为东方主义的思潮。

这种观念将东方塑造为西方的他者,东方文明虽有了不起的成就,但在发展的道路上遭遇了阻碍,像欧洲启蒙文明那样找到通往现代性的道路,东方的现代化使命只有在西方的帮助下才能完成。

这一对立建立起了西方对东方进行殖民统治的意识形态基础。

对曾沦为西方殖民地的地区而言(印度是最典型的代表),精英群体起初大都被普世主义的承诺所折服,在现代化这一目标的引诱下接受了事实上的西方化进程。

但历史的发展并未给殖民地带来真正的平等,同时,西方的民族主义、自由主义思潮也为殖民地的觉醒创造了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