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师公招《教育公共基础》复习资料总汇
四川教师公招《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易忽略重点整理
四川教师公招《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易忽略重点整理1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卢梭2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3.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凯洛夫 4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60年代 5.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课程结构理论的教育家是(布鲁纳6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舒尔茨7人力资本”理论创建于 1960年8教育能推进科学的体制化9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10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个体主观能动性 11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少年期1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13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教育的性质14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15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16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自然的属性 17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18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19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斯宾塞20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教学大纲的基本特征 21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开设哪些科目22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教学大纲23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教学大纲24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25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26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27课的类型的划分依据教学任务28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个别教学2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1862年30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称为德育过程的结构 31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认识现象)31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32德育认知模式非常注重道德认识33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34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产生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复习资料
功能:教化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社会功能。
P44
补充
30.4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因素,老师、学生、家长;特征,民主同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怎么建立,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行正确的教化看法和教化方式;酷爱敬重学生,发扬民主教化;主动与学生沟通,擅长与学生交往;加强自身修养。P45
五、课程
13.2社会功能:教化的社会功能详细是指教化活动和系统对社会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详细说来包括教化的经济功能、教化的政治功能、教化的文化功能、教化的科技功能和教化的人口功能。
14.教化功能的限制:教化的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教化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P21
(二)15.影响教化功能发挥的因素:个体身心发展(个体),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科学技术、人口对教化社会功能。
P42
(二)26.学生的定义:是指在老师指导下从事学习的人,主要指在校的儿童和青少年。
P43
27.学生的本质特点:(1)学生是社会的人,又是自然的人,(2)学生是未成熟的人,又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人,(3)学生是接受教化的人,又是自觉能动的人。
P43
28.学生发展的规律:依次性与阶段性;稳定性与可变性;不均衡性;个别差异性与整体性。
(一)31.课程的含义:(1)广义,学校为实现培育目标而选择的教化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安排的教化活动。
(2)狭义,详细的某一门学科。P51
32.课程理论及课程理论流派:(1)学问中心课程论(2)社会中心课程论(3)学习者中心课程论(4)人本主义课程论
P51
33.课程的类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必修与选修,国家、地方和校本,显性和隐性等。P52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完整版详解)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详解)《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题型包括选择、判断简析、案例分析、阅读分析和论述五种类型。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一、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要素、教育的形态、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基本规律1.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泛指凡是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组织性、计划性、目的性,专业的师资和场地,系统的教育与教学组织的规范) P3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教育的要素:2.1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P32.2三者关系:学校教育教育活动的三个要素之间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可以构成多种结构。
(1)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
(2)二者具有互为主客体的关系。
教教为主,学受教为主。
(3)二者有共同的教育活动对象,教育内容,共同的教育目的,促进受教者素质的全面发展。
3.教育的形态:①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实体教育与虚体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P4②教育的形态: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实施机构和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可以将教育的形态进行不同类型的划分。
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划分的教育形态。
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依据实施教育的机构划分的教育形态。
按照教育的实施机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多种教育形态在实体化教育产生以后,就同时并存于不同的社会之中。
4.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即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 教育公共基础复习大纲
附件3: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复习大纲本大纲仅供参加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公共科目——《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的考生复习和考试时参考。
请考生重点掌握以下知识内容。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题型包括选择、判断简析、案例分析、阅读分析和论述五种类型。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一、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要素、教育的形态、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基本规律(二)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教育的功能(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功能的类型、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的限制(二)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三、教育的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的功能(二)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三)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四、教师与学生(一)教师的定义、教师的角色、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途径(二)学生的定义、学生的本质特点、学生发展的规律(三)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五、课程(一)课程的含义、课程理论及课程理论流派、课程的类型、课程的组织、课程的管理(二)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顾、新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课程标准及其地位、作用和特点(三)新课程带来的变革六、课堂教学(一)教学的含义、教学理论及教学理论流派(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含义、基本程序、主要模式、内容和方法(三)教学策略的含义、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七、学校德育(一)德育的含义、功能及地位(二)德育过程的含义、德育过程与教学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的关系、德育过程的理论、德育过程的规律(三)德育的任务、目标、内容与课程(四)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八、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一)班级的含义与特点、班级的历史发展、班级的结构与功能、班级的发育过程(二)班级管理的内容、原则与方法(三)班主任的角色、任务、职责与素质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一、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二)心理发展的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三)早期教育与心理发展、准备状态与心理发展、教育如何促进心理的发展(四)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二、学习与学习理论(一)学习的含义、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重要区别、学生学习的特点(二)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掌握学习和指导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三、学习的迁移,记忆和遗忘(一)学习迁移的含义、学习迁移的种类、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学习迁移的促进(二)记忆的含义、记忆的三种存储模式(三)遗忘的含义、主要规律、产生原因及克服遗忘的策略四、学习策略与不同类型的学习(一)学习策略的定义、分类、特点、学习策略的发展、一般的学习策略及其培养(二)知识的含义、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知识的分类与学习(三)技能的含义与种类、影响技能形成的因素、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四)解决问题的历程、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要心理因素、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五)品德与道德的界定、品德的心理结构、科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的理论、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五、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一)学习动机的概念、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二)归因与归因方式、维纳的归因理论、归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引导合理归因(三)注意的含义、学生注意的组织与培养六、个别差异与教育(一)人格差异的含义、人格差异与教育(二)认知风格差异的含义、场依存与场独立、整体性策略与系列性策略、内倾与外倾(三)学困生的含义、学困生与优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学困生的教育措施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具体方法第三部分教育法学一、法与教育法(一)法的含义、法的特征、法的渊源(二)教育法的含义、教育法规的含义二、教育法律关系(一)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特征、类型;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二)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含义、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三)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四)教育法律关系内容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权利和义务的类型、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三、教育法律规范(一)教育法律规范的含义、类型(二)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三)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教育道德的含义、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的比较、教育道德的作用(四)教育政策的含义、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关系四、教育法制过程(一)教育立法的含义、原则;教育立法体制与立法主体权限;教育立法的程序(二)教育法规实施的含义、教育法规实施的方式、教育法规的效力与解释(三)教育行政执法的含义、特征、地位、原则、内容与方式(四)法律制裁的含义、违法的含义与种类、法律制裁的方式五、教育法律责任(一)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归责要件、归责原则(二)教育法律责任的分类(三)学校(包括教师)对学生的侵权责任、学校对教师的侵权责任、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学校和教师的侵权责任、社会其他主体对学校和教师或学生的侵权责任六、学生的权利及其维护(一)学生权利的含义、主要内容(二)学生受教育权的维护、学生财产权的维护、学生人身权利的维护(三)学生伤害事故的定义、学生伤害事故案例分析、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七、教师的权利及其维护(一)教师权利的含义、教师权利的性质(二)教师权利的内容:教师的职业权利、教师的一般权利(三)教师权利的维护:教师教育权利的维护、教师人身权利的维护八、教育法律救济(一)法律救济的含义、特征、渠道、基本原则;法律救济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二)教育行政申诉制度: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第四部分教师职业道德一、教师职业道德概述(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结构(二)职业道德在教师素养中的地位、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三)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二、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一)爱国守法(二)爱岗敬业(三)关爱学生(四)教书育人(五)为人师表(六)终身学习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一)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含义(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三)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养成(四)教师职业道德管理。
四川教师公招《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资料
四川教师公招《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资料一、考试内容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公共基础作为必考科目之一,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总分150分。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1.系统综合素质:涵盖思维能力、情感品质、道德品质等方面,占总分20%。
2.教育学:包括教育学基础、教育管理与领导、教育心理学等方面,占总分50%。
3.课程与教学知识:包括课程理论、教学理论与设计、教材分析与应用等方面,占总分30%。
二、复习资料1.《教师招聘考试课程与教学知识》这本书是教育部教师招聘考试用书系列之一,是教育公共基础中课程与教学知识部分的重点参考书。
全书共10个章节,从教育学基础、教育心理学、教学策略与方法、评价与测试等多个方面介绍了教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2.《教育学基础》这本书是作者刘心武根据多年教育教学经验和教育学理论研究,出来的一本比较全面的教育学基础参考书。
其中,第一章“教育学的概念、内容与方法”以及第二章“教育学的历史发展与主流流派”是教师招聘考试中比较重要的内容。
3.教育网站教育网站比如高考网、学科网等都提供了优质的教育公共基础课程复习资料。
这些网站有专门的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板块,内容包括教育学基础、教育心理学、教学策略与方法、课程设计与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复习资料,还有历年试题解析和教师招聘考试虚拟仿真测试等功能。
三、学习方法1.多听、多读教育公共基础考试的知识点比较广泛,涉及范围也比较广,因此,需要多听、多读。
比如呢,可以多听听讲座、听听老师讲解、听听同学的分享等等,了解自己不知道的知识点并且对其进行记述和归纳;同时也可以多读参考书,对各个知识点进行系统的了解和学习。
2.制定计划考试复习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因此,需要提前制定计划。
将复习内容按照学科知识点进行划分,确定每一个知识点的考试难度和重要性,再根据时间分配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每日的复习任务也要实施落实,以达到效果。
3.积极做题做题是考试前必不可少的复习手段之一。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详细解答)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本大纲仅供参加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公共科目——《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的考生复习和考试时参考。
请考生重点掌握以下知识内容。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题型包括选择、判断简析、案例分析、阅读分析和论述五种类型。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一、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要素、教育的形态、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基本规律(二)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教育的功能(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功能的类型、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的限制(二)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三、教育的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的功能(二)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三)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四、教师与学生(一)教师的定义、教师的角色、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途径(二)学生的定义、学生的本质特点、学生发展的规律(三)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五、课程(一)课程的含义、课程理论及课程理论流派、课程的类型、课程的组织、课程的管理(二)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顾、新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课程标准及其地位、作用和特点(三)新课程带来的变革六、课堂教学(一)教学的含义、教学理论及教学理论流派(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含义、基本程序、主要模式、内容和方法(三)教学策略的含义、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七、学校德育(一)德育的含义、功能及地位(二)德育过程的含义、德育过程与教学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的关系、德育过程的理论、德育过程的规律(三)德育的任务、目标、内容与课程(四)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八、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一)班级的含义与特点、班级的历史发展、班级的结构与功能、班级的发育过程(二)班级管理的内容、原则与方法(三)班主任的角色、任务、职责与素质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一、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二)心理发展的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三)早期教育与心理发展、准备状态与心理发展、教育如何促进心理的发展(四)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二、学习与学习理论(一)学习的含义、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重要区别、学生学习的特点(二)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掌握学习和指导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三、学习的迁移,记忆和遗忘(一)学习迁移的含义、学习迁移的种类、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学习迁移的促进(二)记忆的含义、记忆的三种存储模式(三)遗忘的含义、主要规律、产生原因及克服遗忘的策略四、学习策略与不同类型的学习(一)学习策略的定义、分类、特点、学习策略的发展、一般的学习策略及其培养(二)知识的含义、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知识的分类与学习(三)技能的含义与种类、影响技能形成的因素、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四)解决问题的历程、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要心理因素、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五)品德与道德的界定、品德的心理结构、科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的理论、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五、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一)学习动机的概念、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二)归因与归因方式、维纳的归因理论、归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引导合理归因(三)注意的含义、学生注意的组织与培养六、个别差异与教育(一)人格差异的含义、人格差异与教育(二)认知风格差异的含义、场依存与场独立、整体性策略与系列性策略、内倾与外倾(三)学困生的含义、学困生与优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学困生的教育措施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具体方法第三部分教育法学一、法与教育法(一)法的含义、法的特征、法的渊源(二)教育法的含义、教育法规的含义二、教育法律关系(一)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特征、类型;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二)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含义、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三)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四)教育法律关系内容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权利和义务的类型、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三、教育法律规范(一)教育法律规范的含义、类型(二)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三)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教育道德的含义、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的比较、教育道德的作用(四)教育政策的含义、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关系四、教育法制过程(一)教育立法的含义、原则;教育立法体制与立法主体权限;教育立法的程序(二)教育法规实施的含义、教育法规实施的方式、教育法规的效力与解释(三)教育行政执法的含义、特征、地位、原则、内容与方式(四)法律制裁的含义、违法的含义与种类、法律制裁的方式五、教育法律责任(一)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归责要件、归责原则(二)教育法律责任的分类(三)学校(包括教师)对学生的侵权责任、学校对教师的侵权责任、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学校和教师的侵权责任、社会其他主体对学校和教师或学生的侵权责任六、学生的权利及其维护(一)学生权利的含义、主要内容(二)学生受教育权的维护、学生财产权的维护、学生人身权利的维护(三)学生伤害事故的定义、学生伤害事故案例分析、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七、教师的权利及其维护(一)教师权利的含义、教师权利的性质(二)教师权利的内容:教师的职业权利、教师的一般权利(三)教师权利的维护:教师教育权利的维护、教师人身权利的维护八、教育法律救济(一)法律救济的含义、特征、渠道、基本原则;法律救济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二)教育行政申诉制度: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第四部分教师职业道德一、教师职业道德概述(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结构(二)职业道德在教师素养中的地位、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三)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二、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一)爱国守法(二)爱岗敬业(三)关爱学生(四)教书育人(五)为人师表(六)终身学习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一)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含义(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三)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养成(四)教师职业道德管理【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墨。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本大纲仅供参加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公共科目——《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的考生复习和考试时参考。
请考生重点掌握以下知识内容。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题型包括选择、判断简析、案例分析、阅读分析和论述五种类型。
一、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要素、教育的形态、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基本规律(二)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教育的功能(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功能的类型、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的限制(二)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三、教育的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的功能(二)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三)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四、教师与学生(一)教师的定义、教师的角色、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途径(二)学生的定义、学生的本质特点、学生发展的规律(三)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五、课程(一)课程的含义、课程理论及课程理论流派、课程的类型、课程的组织、课程的管理(二)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顾、新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课程标准及其地位、作用和特点(三)新课程带来的变革六、课堂教学(一)教学的含义、教学理论及教学理论流派(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含义、基本程序、主要模式、内容和方法(三)教学策略的含义、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七、学校德育(一)德育的含义、功能及地位(二)德育过程的含义、德育过程与教学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的关系、德育过程的理论、德育过程的规律(三)德育的任务、目标、内容与课程(四)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八、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一)班级的含义与特点、班级的历史发展、班级的结构与功能、班级的发育过程(二)班级管理的内容、原则与方法(三)班主任的角色、任务、职责与素质一、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二)心理发展的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三)早期教育与心理发展、准备状态与心理发展、教育如何促进心理的发展(四)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二、学习与学习理论(一)学习的含义、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重要区别、学生学习的特点(二)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掌握学习和指导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三、学习的迁移,记忆和遗忘(一)学习迁移的含义、学习迁移的种类、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学习迁移的促进(二)记忆的含义、记忆的三种存储模式(三)遗忘的含义、主要规律、产生原因及克服遗忘的策略四、学习策略与不同类型的学习(一)学习策略的定义、分类、特点、学习策略的发展、一般的学习策略及其培养(二)知识的含义、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知识的分类与学习(三)技能的含义与种类、影响技能形成的因素、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四)解决问题的历程、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要心理因素、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五)品德与道德的界定、品德的心理结构、科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的理论、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五、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一)学习动机的概念、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二)归因与归因方式、维纳的归因理论、归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引导合理归因(三)注意的含义、学生注意的组织与培养六、个别差异与教育(一)人格差异的含义、人格差异与教育(二)认知风格差异的含义、场依存与场独立、整体性策略与系列性策略、内倾与外倾(三)学困生的含义、学困生与优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学困生的教育措施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具体方法一、法与教育法(一)法的含义、法的特征、法的渊源(二)教育法的含义、教育法规的含义二、教育法律关系(一)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特征、类型;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二)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含义、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三)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四)教育法律关系内容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权利和义务的类型、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三、教育法律规范(一)教育法律规范的含义、类型(二)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三)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教育道德的含义、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的比较、教育道德的作用(四)教育政策的含义、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关系四、教育法制过程(一)教育立法的含义、原则;教育立法体制与立法主体权限;教育立法的程序(二)教育法规实施的含义、教育法规实施的方式、教育法规的效力与解释(三)教育行政执法的含义、特征、地位、原则、内容与方式(四)法律制裁的含义、违法的含义与种类、法律制裁的方式五、教育法律责任(一)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归责要件、归责原则(二)教育法律责任的分类(三)学校(包括教师)对学生的侵权责任、学校对教师的侵权责任、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学校和教师的侵权责任、社会其他主体对学校和教师或学生的侵权责任六、学生的权利及其维护(一)学生权利的含义、主要内容(二)学生受教育权的维护、学生财产权的维护、学生人身权利的维护(三)学生伤害事故的定义、学生伤害事故案例分析、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七、教师的权利及其维护(一)教师权利的含义、教师权利的性质(二)教师权利的内容:教师的职业权利、教师的一般权利(三)教师权利的维护:教师教育权利的维护、教师人身权利的维护八、教育法律救济(一)法律救济的含义、特征、渠道、基本原则;法律救济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二)教育行政申诉制度: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一、教师职业道德概述(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结构(二)职业道德在教师素养中的地位、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三)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二、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一)爱国守法(二)爱岗敬业(三)关爱学生(四)教书育人(五)为人师表(六)终身学习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一)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含义(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三)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养成(四)教师职业道德管理。
四川省 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 《教育公共基础》 笔试和复习大纲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本大纲仅供参加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公共科目——《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的考生复习和考试时参考。
请考生重点掌握以下知识内容。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题型包括选择、判断简析、案例分析、阅读分析和论述五种类型。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一、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要素、教育的形态、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基本规律(二)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教育的功能(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功能的类型、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的限制(二)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三、教育的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的功能(二)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三)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四、教师与学生(一)教师的定义、教师的角色、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途径(二)学生的定义、学生的本质特点、学生发展的规律(三)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五、课程(一)课程的含义、课程理论及课程理论流派、课程的类型、课程的组织、课程的管理(二)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顾、新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课程标准及其地位、作用和特点(三)新课程带来的变革六、课堂教学(一)教学的含义、教学理论及教学理论流派(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含义、基本程序、主要模式、内容和方法(三)教学策略的含义、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七、学校德育(一)德育的含义、功能及地位(二)德育过程的含义、德育过程与教学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的关系、德育过程的理论、德育过程的规律(三)德育的任务、目标、内容与课程(四)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八、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一)班级的含义与特点、班级的历史发展、班级的结构与功能、班级的发育过程(二)班级管理的内容、原则与方法(三)班主任的角色、任务、职责与素质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一、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二)心理发展的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三)早期教育与心理发展、准备状态与心理发展、教育如何促进心理的发展(四)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二、学习与学习理论(一)学习的含义、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重要区别、学生学习的特点(二)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掌握学习和指导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三、学习的迁移,记忆和遗忘(一)学习迁移的含义、学习迁移的种类、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学习迁移的促进(二)记忆的含义、记忆的三种存储模式(三)遗忘的含义、主要规律、产生原因及克服遗忘的策略四、学习策略与不同类型的学习(一)学习策略的定义、分类、特点、学习策略的发展、一般的学习策略及其培养(二)知识的含义、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知识的分类与学习(三)技能的含义与种类、影响技能形成的因素、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四)解决问题的历程、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要心理因素、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五)品德与道德的界定、品德的心理结构、科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的理论、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五、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一)学习动机的概念、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二)归因与归因方式、维纳的归因理论、归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引导合理归因(三)注意的含义、学生注意的组织与培养六、个别差异与教育(一)人格差异的含义、人格差异与教育(二)认知风格差异的含义、场依存与场独立、整体性策略与系列性策略、内倾与外倾(三)学困生的含义、学困生与优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学困生的教育措施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具体方法第三部分教育法学一、法与教育法(一)法的含义、法的特征、法的渊源(二)教育法的含义、教育法规的含义二、教育法律关系(一)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特征、类型;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二)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含义、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三)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四)教育法律关系内容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权利和义务的类型、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三、教育法律规范(一)教育法律规范的含义、类型(二)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三)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教育道德的含义、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的比较、教育道德的作用(四)教育政策的含义、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关系四、教育法制过程(一)教育立法的含义、原则;教育立法体制与立法主体权限;教育立法的程序(二)教育法规实施的含义、教育法规实施的方式、教育法规的效力与解释(三)教育行政执法的含义、特征、地位、原则、内容与方式(四)法律制裁的含义、违法的含义与种类、法律制裁的方式五、教育法律责任(一)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归责要件、归责原则(二)教育法律责任的分类(三)学校(包括教师)对学生的侵权责任、学校对教师的侵权责任、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学校和教师的侵权责任、社会其他主体对学校和教师或学生的侵权责任六、学生的权利及其维护(一)学生权利的含义、主要内容(二)学生受教育权的维护、学生财产权的维护、学生人身权利的维护(三)学生伤害事故的定义、学生伤害事故案例分析、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七、教师的权利及其维护(一)教师权利的含义、教师权利的性质(二)教师权利的内容:教师的职业权利、教师的一般权利(三)教师权利的维护:教师教育权利的维护、教师人身权利的维护八、教育法律救济(一)法律救济的含义、特征、渠道、基本原则;法律救济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二)教育行政申诉制度: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第四部分教师职业道德一、教师职业道德概述(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结构(二)职业道德在教师素养中的地位、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三)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二、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一)爱国守法(二)爱岗敬业(三)关爱学生(四)教书育人(五)为人师表(六)终身学习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一)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含义(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三)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养成(四)教师职业道德管理。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一、教育学概论1. 教育学的定义及其特点2.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3.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问题4. 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及其主要流派5. 教育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二、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及其特点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3. 学习的心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4. 个体发展的心理特点和规律5.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三、教育法学1. 教育法学的定义及其特点2. 教育法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3. 教育法的基本原理和主要规定4. 学校教育管理的法律制度5. 教育法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四、教育社会学1. 教育社会学的定义及其特点2.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3. 教育社会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4. 社会变迁对教育的影响5. 教育社会学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五、课程与教学论1. 课程与教学论的定义及其特点2. 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历程3. 课程的基本概念和要素4. 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原则5. 课程与教学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六、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学1. 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学的定义及其特点2. 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模式3. 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的方法与技术4. 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5. 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七、特殊教育学1. 特殊教育学的定义及其特点2. 特殊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特殊需求群体分类3. 特殊教育教学的组织与管理4. 特殊教育评估与评价5. 特殊教育学在常规教育中的融合和支持八、学科基础知识1. 语文学科基础知识2. 数学学科基础知识3. 英语学科基础知识4. 科学学科基础知识5. 社会学科基础知识九、教育实习与教师职业道德1. 教育实习的目的和重要性2. 教育实习的组织与管理3. 教育实习的方法与技巧4.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5. 教师职业道德在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总结:通过对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进行全面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在教师招聘过程中,教育学概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学、教育社会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学、特殊教育学、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实习与教师职业道德等多个方面的知识都非常重要。
四川教师公招《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资料精编版
四川教师公招《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适合2015版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一、教育与教育学(一)1.教育的概念:★★p9广义教育,泛指凡是能够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2.教育的要素:★★★p10教育者: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方面起教育影响的人。
具有主体性、目的性和社会性。
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受教育者:指各种教育中从事学习的人,是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体教育影响: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一切“中介”的总和,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和运用这种影响的活动方式和方法三者关系:相互独立、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一不可。
3.教育的形态:非制度化和制度化;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的教育和近代的教育★★★★p114.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即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P135.教育的基本规律:一条是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外部关系规律;一条是关于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内部关系规律★★★★★P14(二)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p206.教育起源:(1)神话起源(2)生物起源: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3)心理起源美国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4)劳动起源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形成7.教育的发展阶段:(1)原始社会(无阶级性、水平低下、传递生产经验、言传身教、耳口相传),(2)古代社会(鲜明的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3)近代教育(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8.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p268.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因此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重点是研究教育问题,目的是揭示教育规律。
四川省各市县(区)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考点大全资料
四川省各市县(区)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考点大全一.单项选择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是140。
3.“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裨性的联系”属于——意义学习。
4.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意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5.一般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前一道另一种学习中去是一般迁移。
6.智力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是大致相等。
7.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特征属于概念学习。
8.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9.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之后,其他与该条件相类似的刺激也会诱发其条件反应。
这是条件刺激的泛化。
10.在操作技能形成的操作熟练阶段,动觉控制起主导作用。
11.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12.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13.发现学习是属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14.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动机。
15.人的健康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
16.完形——顿悟学说的理论是由心理学家苛勒提出的。
17.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可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18.个人应用一系列的人组织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叫做问题解决。
19.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内化。
20.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就是形成性评价。
21.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工作关系。
22.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
23.以无序、随意、放纵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模式属于放任型。
24.对学生的发展最有利的师生关系模式是民主型。
25.在专制型的师生关系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好。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题型包括选择、判断简析、案例分析、阅读分析和论述五种类型。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一、教育与教育学(一)1.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2教育的要素:3教育的形态:4教育的本质:5教育的基本规律:(二)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教育的功能(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功能的类型、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的限制(二)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三、教育的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的功能(二)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三)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四、教师与学生(一)教师的定义、教师的角色、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途径(二)学生的定义、学生的本质特点、学生发展的规律(三)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五、课程(一)课程的含义、课程理论及课程理论流派、课程的类型、课程的组织、课程的管理(二)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顾、新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课程标准及其地位、作用和特点(三)新课程带来的变革六、课堂教学(一)教学的含义、教学理论及教学理论流派(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含义、基本程序、主要模式、内容和方法(三)教学策略的含义、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七、学校德育(一)德育的含义、功能及地位(二)德育过程的含义、德育过程与教学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的关系、德育过程的理论、德育过程的规律(三)德育的任务、目标、内容与课程(四)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八、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一)班级的含义与特点、班级的历史发展、班级的结构与功能、班级的发育过程(二)班级管理的内容、原则与方法(三)班主任的角色、任务、职责与素质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一、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二)心理发展的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三)早期教育与心理发展、准备状态与心理发展、教育如何促进心理的发展(四)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二、学习与学习理论(一)学习的含义、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重要区别、学生学习的特点(二)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掌握学习和指导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三、学习的迁移,记忆和遗忘(一)学习迁移的含义、学习迁移的种类、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学习迁移的促进(二)记忆的含义、记忆的三种存储模式(三)遗忘的含义、主要规律、产生原因及克服遗忘的策略四、学习策略与不同类型的学习(一)学习策略的定义、分类、特点、学习策略的发展、一般的学习策略及其培养(二)知识的含义、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知识的分类与学习(三)技能的含义与种类、影响技能形成的因素、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四)解决问题的历程、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要心理因素、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五)品德与道德的界定、品德的心理结构、科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的理论、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五、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一)学习动机的概念、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二)归因与归因方式、维纳的归因理论、归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引导合理归因(三)注意的含义、学生注意的组织与培养六、个别差异与教育(一)人格差异的含义、人格差异与教育(二)认知风格差异的含义、场依存与场独立、整体性策略与系列性策略、内倾与外倾(三)学困生的含义、学困生与优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学困生的教育措施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具体方法第三部分教育法学一、法与教育法(一)法的含义、法的特征、法的渊源(二)教育法的含义、教育法规的含义二、教育法律关系(一)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特征、类型;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二)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含义、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三)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四)教育法律关系内容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权利和义务的类型、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三、教育法律规范(一)教育法律规范的含义、类型(二)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三)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教育道德的含义、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的比较、教育道德的作用(四)教育政策的含义、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关系四、教育法制过程(一)教育立法的含义、原则;教育立法体制与立法主体权限;教育立法的程序(二)教育法规实施的含义、教育法规实施的方式、教育法规的效力与解释(三)教育行政执法的含义、特征、地位、原则、内容与方式(四)法律制裁的含义、违法的含义与种类、法律制裁的方式五、教育法律责任(一)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归责要件、归责原则(二)教育法律责任的分类(三)学校(包括教师)对学生的侵权责任、学校对教师的侵权责任、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学校和教师的侵权责任、社会其他主体对学校和教师或学生的侵权责任六、学生的权利及其维护(一)学生权利的含义、主要内容(二)学生受教育权的维护、学生财产权的维护、学生人身权利的维护(三)学生伤害事故的定义、学生伤害事故案例分析、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七、教师的权利及其维护(一)教师权利的含义、教师权利的性质(二)教师权利的内容:教师的职业权利、教师的一般权利(三)教师权利的维护:教师教育权利的维护、教师人身权利的维护八、教育法律救济(一)法律救济的含义、特征、渠道、基本原则;法律救济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二)教育行政申诉制度: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第四部分教师职业道德一、教师职业道德概述(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结构(二)职业道德在教师素养中的地位、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三)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二、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一)爱国守法(二)爱岗敬业(三)关爱学生(四)教书育人(五)为人师表(六)终身学习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一)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含义(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三)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养成(四)教师职业道德管理。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含答案)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含答案)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一、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的形态有三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教育的本质: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与生产力相互制约的规律;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的关系;教育与人口控制相互制约的关系;教育与社会文化相互制约的关系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1.百科全书时期;2.要素主义时期;3.?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时期;4.?结构主义?教育思潮时期;5.科学、技术、社会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1转变教育观:激发儿童的主观能动行,通过幼儿课程、主动学习;2制定教育目标;3更新教学内容;4改变教学环境。
发展趋势:从绝对贫困走向相对贫困;从学历社会走向能力社会;从注重温饱走向注重职业前景;从追求有书读到追求读好书;从外延发展走向内涵发展。
(四)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分为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创立、教育学的发展和当代教育学的状况四个阶段。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活动,他是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表现,它把对人的身心影响作为直接目标,当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义门专门研究教育的学科—教育学,应运而生。
其发展先后经历了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五个阶段。
(一)教育功能;是指人类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教育功能的类型: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2、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本大纲仅供参加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公共科目——《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的考生复习和考试时参考。
请考生重点掌握以下知识内容。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题型包括选择、判断简析、案例分析、阅读分析和论述五种类型。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一、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要素、教育的形态、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基本规律(二)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教育的功能(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功能的类型、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的限制(二)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三、教育的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的功能(二)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三)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四、教师与学生(一)教师的定义、教师的角色、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途径(二)学生的定义、学生的本质特点、学生发展的规律(三)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五、课程(一)课程的含义、课程理论及课程理论流派、课程的类型、课程的组织、课程的管理(二)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顾、新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课程标准及其地位、作用和特点(三)新课程带来的变革六、课堂教学(一)教学的含义、教学理论及教学理论流派(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含义、基本程序、主要模式、内容和方法(三)教学策略的含义、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七、学校德育(一)德育的含义、功能及地位(二)德育过程的含义、德育过程与教学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的关系、德育过程的理论、德育过程的规律(三)德育的任务、目标、内容与课程(四)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八、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一)班级的含义与特点、班级的历史发展、班级的结构与功能、班级的发育过程(二)班级管理的内容、原则与方法(三)班主任的角色、任务、职责与素质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一、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二)心理发展的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三)早期教育与心理发展、准备状态与心理发展、教育如何促进心理的发展(四)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二、学习与学习理论(一)学习的含义、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重要区别、学生学习的特点(二)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掌握学习和指导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三、学习的迁移,记忆和遗忘(一)学习迁移的含义、学习迁移的种类、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学习迁移的促进(二)记忆的含义、记忆的三种存储模式(三)遗忘的含义、主要规律、产生原因及克服遗忘的策略四、学习策略与不同类型的学习(一)学习策略的定义、分类、特点、学习策略的发展、一般的学习策略及其培养(二)知识的含义、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知识的分类与学习(三)技能的含义与种类、影响技能形成的因素、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四)解决问题的历程、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要心理因素、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五)品德与道德的界定、品德的心理结构、科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的理论、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五、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一)学习动机的概念、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二)归因与归因方式、维纳的归因理论、归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引导合理归因(三)注意的含义、学生注意的组织与培养六、个别差异与教育(一)人格差异的含义、人格差异与教育(二)认知风格差异的含义、场依存与场独立、整体性策略与系列性策略、内倾与外倾(三)学困生的含义、学困生与优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学困生的教育措施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具体方法第三部分教育法学一、法与教育法(一)法的含义、法的特征、法的渊源(二)教育法的含义、教育法规的含义二、教育法律关系(一)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特征、类型;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二)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含义、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三)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四)教育法律关系内容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权利和义务的类型、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三、教育法律规范(一)教育法律规范的含义、类型(二)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三)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教育道德的含义、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的比较、教育道德的作用(四)教育政策的含义、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关系四、教育法制过程(一)教育立法的含义、原则;教育立法体制与立法主体权限;教育立法的程序(二)教育法规实施的含义、教育法规实施的方式、教育法规的效力与解释(三)教育行政执法的含义、特征、地位、原则、内容与方式(四)法律制裁的含义、违法的含义与种类、法律制裁的方式五、教育法律责任(一)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归责要件、归责原则(二)教育法律责任的分类(三)学校(包括教师)对学生的侵权责任、学校对教师的侵权责任、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学校和教师的侵权责任、社会其他主体对学校和教师或学生的侵权责任六、学生的权利及其维护(一)学生权利的含义、主要内容(二)学生受教育权的维护、学生财产权的维护、学生人身权利的维护(三)学生伤害事故的定义、学生伤害事故案例分析、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七、教师的权利及其维护(一)教师权利的含义、教师权利的性质(二)教师权利的内容:教师的职业权利、教师的一般权利(三)教师权利的维护:教师教育权利的维护、教师人身权利的维护八、教育法律救济(一)法律救济的含义、特征、渠道、基本原则;法律救济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二)教育行政申诉制度: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第四部分教师职业道德一、教师职业道德概述(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结构(二)职业道德在教师素养中的地位、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三)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二、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一)爱国守法(二)爱岗敬业(三)关爱学生(四)教书育人(五)为人师表(六)终身学习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一)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含义(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三)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养成(四)教师职业道德管理。
四川省教师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要点汇编.doc
四川省屮小学公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重点汇编木大纲仅供参加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公共科目一一《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的考虫复习和考试时参考请考生重点掌握以下知识内荇。
《教育公«基础笔试》题型包括选择、判断简析、案例分析、阅读分析和论述五种类型。
第一部分教宵学基础一、教育与教育学(一)1.教育的概念:广义教W,泛指凡是能够增忪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切活动。
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M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毕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组织性、计划性、H的性,专业的师资和场地,系统的教育与教学组织的规范)P32. 教育的耍素:教育者、受教tf者、教tf措施P32.2三者关系:学校教育教育活动的三个要素之间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可以构成多种结构。
(1)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耍的关系和矛盾。
(2 )二者其有互为主客体的关系。
教教为主,学受教为主。
(3)二齐有共同的教育活动对象,教宵内容,共同的教育H的,促进受教奍索质的全面发展。
3. 教育的形态: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W:实体教W与虚体教育:社会教W、家庭教W和学校教tf。
4. 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有0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即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P55. 教宵的基本规律:教育ii基本规律宥W条。
一条是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我们称之为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一条是关于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我们称之为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P6(二)6.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1)原始社会(无阶级性、水帄低下、传递生产经验、言传身教、耳门相传),(2 )古代社会(鲜明的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功能占卞导地位),(3)现代教育(凼家加强了对教育的熏视和下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酋•及、教育的世俗化、熏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P77.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P8(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8. 教育学: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宄,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教师公招《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适合2015版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一、教育与教育学(一)1.教育的概念:★★p9广义教育,泛指凡是能够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2.教育的要素:★★★p10教育者: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方面起教育影响的人。
具有主体性、目的性和社会性。
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受教育者:指各种教育中从事学习的人,是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体教育影响: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一切“中介”的总和,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和运用这种影响的活动方式和方法三者关系:相互独立、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一不可。
3.教育的形态:非制度化和制度化;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的教育和近代的教育★★★★p114.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即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P135.教育的基本规律:一条是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外部关系规律;一条是关于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内部关系规律★★★★★P14(二)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p206.教育起源:(1)神话起源(2)生物起源: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3)心理起源美国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4)劳动起源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形成7.教育的发展阶段:(1)原始社会(无阶级性、水平低下、传递生产经验、言传身教、耳口相传),(2)古代社会(鲜明的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3)近代教育(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8.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p268.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因此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重点是研究教育问题,目的是揭示教育规律。
★★9.教育学的基本问题:(1)教育本质,解释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问题,(2)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问题,(3)教育目的问题(4)教育制度问题(5)教育过程的规律性问题,(6)思想品德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性问题 (7)学校管理问题。
★10.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和观点):★★★p26(1)萌芽时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①中国古代:孔子墨家道家春秋战国时期,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②西方古代:古希腊苏格拉底(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柏拉图(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政治学》)《雄辩术原理》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
(2)独立形态时期:①教育学学科的建立:捷克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诞生。
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法国卢梭《爱弥儿》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瑞士裴斯泰洛齐教育要遵循自然英国洛克白板说和绅士教育②规范教育学的建立: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现代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专著,标志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提出四部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美国杜威《民主主义和教育》强调教育为现实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
儿童中心主义(3)20世纪以来的教育学:①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拉伊《实验教育学》②文化教育学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③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④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⑤批判教育学鲍尔斯和金狄思《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⑥制度教育学 F.乌里。
二、教育的功能(一)11.教育功能的含义:是指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p3612.教育功能的类型: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13.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p37(1)个体功能(教育的基本功能):指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包括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和个体社会化功能。
(A)个体个性化功能: ①教育促进个体主体意识的发展②教育促进个体特征的发展③教育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B)个体社会化功能: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①促进人的观念社会化②促进人的智力和能力社会化③促进人的职业和身份社会化(2)社会功能(教育的派生功能或工具功能):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社会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具体说来包括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科技功能和教育的人口功能。
(A)经济功能①教育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②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来促进经济发展③教育实现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④教育产生了新的知识新的生产力(B)政治功能①通过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去实现教育的政治作用②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来为政治服务③教育推进着政治民主化(C)教育的文化功能①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②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③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④教育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功能⑤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D)教育的科技功能①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②教育产生新的科学技术(E)教育的人口功能:教育可以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有利于人口迁移。
14.教育功能的限制:教育的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p40(二)15.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p41(1)内部因素★★★A 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及其对行教育的态度B 受教育者的基础条件C 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时代性D 教育手段和方法的科学性与灵活性E 教育环境的质量(2)外部因素★★★A 社会的政治因素:政治体制、政治环境、指导思想和政策路线、执政党建设B 社会的经济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成员分化状况、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社会文化因素A 文化传统与风俗习惯B 社会舆论C文化交流三、教育的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含义:★★p4616:广义: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过程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指国家对培养什么人的总要求。
包括教育要为社会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和教育要培养的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结构17.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p47(二)18.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p48(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制约教育目的的确立。
(2)社会生产力(3)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4)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
19.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文化本位论、生活本位论p50(三)20.我国的教育目的的历史沿革及其理论基础:★★★p52(1)1999年: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理论基础(要求掌握):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1.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p54四、教师与学生(一)p5822.教师的定义:广义--指在教育活动中施加影响的人,他们通过自己的活动使被影响者的身心发生变化。
狭义—指以学校为活动背景的教师,他们在学校中以对学生的身心施加影响为职责。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教师指专业人员;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23.教师的角色: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父母与朋友、研究者角色★★24.教师的基本素质:★★★p60(1)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教师的示范性);(2)对专业知识的要求: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修养、丰富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3)对专业技能的要求:教师要有课程开发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能力。
25.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途径:★★★★p61内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
途径:(1)教师自身要有专业发展的观念和意识,(2)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理论,建立专业责任感,(3)制定自我生涯发展规划,(4)积极参加在职学习和培训,(5)进行教育研究,(6)进行经常化、系统化的教学反思,(7)在参与课程改革和课程开发中获得专业发展。
(二)学生p6626.学生的定义: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从事学习的人,主要指在校的儿童和青少年。
★27.学生的本质特点:★★★(1)学生是社会的人,又是自然的人,(2)学生是未成熟的人,又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人,(3)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人,又是自觉能动的人。
28.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互补性。
(三)29.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p67(1)学生中心论,代表人物法国教育家卢梭、美国教育家杜威,反对教师中心论,主张发展学生的个性,要求一切措施围绕儿童转动,力图削弱传统教育中教师所具有的那种专断行的主导作用,主张把师生关心的中心转到儿童。
(2)教师中心论,代表人物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认为教师掌握了人类积累的文化知识,是知识和智慧的代表,社会价值观念的传播要靠教师的施教来完成,所以师生关系中,教师应处于中心地位,教师不但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标准、内容、方法,而且也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方向具有绝对的权威。
对师生关系的内容(多重理解):★★(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30. 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教师(对学生的态度需平等对待学生、热爱学生、领导方式专制、民主和放任三种类型,只有民主师生才能平等融洽、智慧不仅表现在学识,还变现在教师的创造性、人格性格、气质和兴趣) 学生(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和看法)、环境(学校的人际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p70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宽容理解;怎么建立,转变传统的角色心理,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变革陈旧的教育方式;热爱尊重学生,发扬民主教育;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加强学习和研究,是自己更智慧;经常进行自我反思,正确评价自己,克服个人偏见和思维定势;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学会自我控制,培养耐心、豁达和理解的个人品质P71五、课程(一)p7531.课程的含义:(1)广义,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2)狭义,具体的某一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