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高中自主招生考试 化学模拟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高中自主招生考试化学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A~G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部分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A为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A、B、C、D物质类别不同,其中C和D中不含相同的元素,E、F的组成元素相同。
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反应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E是吸热反应
B.C和E 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D一定是稀硫酸
D.C→A 反应的现象是红色固体变成银白色
2.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待鉴别的物质鉴别方法
A CO2与O2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着的情况
B酒精与白醋闻气味
C CaCO3与NaCl加水,观察是否溶解
D NaOH与Na2CO3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A.A B.B C.C D.D
3.化学趣味小组在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对金属R的活动性进行探究发现:将金属R 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R+2HCl2=RCl2+H2↑),将R放入ZnSO4溶液中无任何变化。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R+MgSO4=RSO4+Mg B.R+CuSO4=RSO4+Cu
C.R+H2SO4=RSO4+H2↑D.2A1+3RSO4=Al2(SO4)3+3R
4.下列实验方法不能
..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
A 证明NaOH溶液中含有
Na2CO3
滴加无色酚酞试剂
B除去CO2中少量CO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CuO C鉴别石灰水和NaOH溶液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
D 比较Fe、Cu、Ag的金属活
动性
将Fe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
中
A.A B.B C.C D.D
5.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等质量的氧化钙、氢氧化钙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B.向一定质量氯化亚铁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镁粉至过量C.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纯碱溶液至过量D.向等质量的镁、铝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童
6.已知FeCl3也可以催化H2O2的分解,现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充分反应(忽略水的挥发).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B.
C.D.
7.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鉴别NaCl和NH4NO3固体分别加少量水溶解
B鉴别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分别通入二氧化碳
C除去ZnSO4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uSO4加入足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D除去K2SO4溶液中混有的少量KOH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A.A B.B C.C D.D
8.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操作均正确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试剂和操作
A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
B CaCl2溶液(稀盐酸)加入过量碳酸钙、过滤
C HCl气体(水蒸气)通过足量生石灰
D C(CuO)通入氢气并加热
A.A B.B C.C D.D
9.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检验、除杂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10.图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的一种趋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图:可能是双氧水溶液制氧气,a未使用催化剂,b使用了催化剂
B.乙图:可能是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过程
C.丙图:可能是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丁图:可能是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pH变化
11.下列是四种实验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图像有
①电解水
②向一定量pH=3的盐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③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④向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
A.4个B.3个C.2个D.1个
12.根据事物的某些相似性类推其他的相似性,并预测类似的可能性,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
以下类推结果与实际相符的是
①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②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饱和溶液也不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
③氢氧化钠溶液中有OH一,能与酸反应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OH一,也能与酸反应
④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 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只有③
D.①②③④
13.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F、G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Q、R都是黑色固体,E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剂、防腐剂(部分反应条件和产物略去)。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④为吸热反应
B.D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A
C.图中涉及的物质类别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
D.图中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
14.将下列各组中的物质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搅拌,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下两种金属的是()
A.Zn、NaCl、CuCl2(过量)
B.Fe(过量)、Cu(NO3)2、AgNO3
C.Fe(过量)、KNO3、CuSO4
D.Cu (过量)、FeCl2、HCl
15.在含有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生成沉淀的质量(m1)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m2)的关系是()
A.B.C.D.
16.下列物质的溶液,不另加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的一组是
A.CuSO4、BaCl2、H2SO4
B.Na2CO3、Ca(NO3)2、HCl
C.Na2SO4、KNO3、HCl
D.FeCl3、NaOH、 KMnO4
17.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和方法
A鉴别浓盐酸和浓硫酸打开瓶塞,观察是否有白雾产生
B鉴别氯化钡溶液和硝酸钾溶液分别加入硫酸钠溶液
C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少量的一氧化碳将气体点燃
D除去氧化铝粉末中的铝粉在干燥空气中加热
A.A B.B C.C D.D
18.根据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乙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大于甲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说明金属活动性:镁>铁
B.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通常状况下CO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C.甲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乙试管中的铁钉不生锈,说明只需与水接触铁钉就会生锈D.向盛有NaOH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烧杯中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H2SO4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
19.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具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
B.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C.向氯化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连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D.分别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加入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20.分离、提纯除杂、鉴别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设计
A将粗盐中混有的泥沙分离溶解、过滤、蒸发
B 从混有少量NaCl的KNO3中得到较纯净的KNO3固
体
先加水溶解,再蒸发结晶
C除去MgCl2溶液中的少量MgSO4加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D鉴别CaCO3、NaOH、NaCl、NH4NO3四种固体加水,观察
A.A B.B C.C D.D
21.取一定量的Al、Fe放入Cu(NO3)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Al B.滤液中一定含有Cu(NO3)2
C.滤渣中一定有Fe D.滤液中一定没有Fe(NO3)2
22.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在Ca(OH)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B.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C.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D.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23.化学实验室要从X、银、铜、锌四种金属混合物中分离某贵重金属。
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丙中一定只含有银B.四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Zn、X、Cu、Ag C.滤液C中只含有Cu(NO3)2D.固体甲中一定含有Cu和Ag,可能含有X 24.向H2SO4和CuSO4的100.0g混合溶液中加入12.0g铁粉,充分反应后进行固液分离,
得到a g溶液和12.0g不溶固体,向该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0.2g H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100.0
B.该固体能全部溶解于稀盐酸中
C.a g溶液中含有铁元素的质量为6.4g
D.原混合溶液中H2SO4和CuSO4的质量比为7∶40
25.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不可行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Al2(SO4)3溶液H2SO4溶液加入足量Al2O3粉末后过滤
B Cu CuO通入氧气并加热
C CaO CaCO3高温煅烧
D H2气体HCl气体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A.A B.B C.C D.D
二、实验题
26.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完成了如下左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实验后,小明同学将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发现混合废液浑浊并显红色。
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现象为。
(2)B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提出问题)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那些呢?
(作出猜想)猜想一: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钠;
猜想二: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还可能是;
猜想三: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还可能是氢氧化钙;
(实验验证)同学们对可能含有的碱性物质进行确定,取一定量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根据反应现象得到了如上右图所示的图像。
(结论)分析图像数据得出,废液中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一定不
是。
(拓展提高)为了使以上废液实现安全排放,你的做法是。
27.实验一: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B中两种仪器的名称(导管利胶塞除外)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若用G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填“a ”或“b”)处通入。
实验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同学们在制出二氧化碳后又进行了相关的系列实验,实验装置如图:
(1)用A装置制气体的最大优点是可以___。
B裝置的现象:____。
(2)D装置可以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D装置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
(3)E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F装置中盛放的药品是__。
(4)G装置的作用是___。
28.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是重要的科学方法,请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一)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某同学欲配制500g0.9%的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1)上述操作中错误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该同学用图A 所示操作实际称得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_g (1g 以下用游码),最终该同学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0.9%(填“大于”或“小于”或“无法确定”).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不能利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因是_________.
(2)利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任写一条)
(3)某兴趣小组同学课后设计如图丙所示创新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请你说出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任写一条)
(4)测定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一般思路是:依据混合物中各组分_________的差异,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分离或除去混合物中的一种成分,从而测定混合物中某成分的含量. 29.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做了如图两个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组合序号
①
②
③
组合的溶液
24H SO NaOH 24H SO
NaCl
24H SO
23Na CO
(实验一):把试管①②中静置后的上层清液倒入洁净的烧杯中,最后只得到蓝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1)根据上述现象判断,试管①中一定反应完全的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试管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混合后得到蓝色沉淀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混合后所得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
(3)在组合①、②、③中,组合_________无明显现象,但它们的实质不同,为了证明实质不同,小夕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了酚酞试液。
(4)实验结束后把3个组合反应后的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也显无色。
混合后所得溶液中除酚酞外溶质的组成可能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结论):
(5)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
30.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经查阅资料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填序号,下同);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
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_____(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31.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五千年前就会使用木炭炼铜.在化学实验室里模拟炼铜,既可用传统的实验装置(见图甲),又能用改进的微型实验装置(见图乙).化学兴趣小组采用图乙装置,开展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木炭与CuO反应所得红色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
(1)木炭与CuO的反应是:C+2CuO2Cu+CO2↑,若该反应进行的不彻底,产物中还
有氧化亚铜(Cu2O).
(2)Cu2O是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CuSO4+H2O
(作出猜想)红色固体的成分:①全部是Cu;②全部是Cu2O;③.
(实验探究)
(1)取木炭、CuO两种黑色粉末适量,再也少许CaC12(能降低反应温度,加快反应速率)均匀混合,然后将黑色粉末装入长柄V形玻璃管的直管内.
(2)按图乙连好实验装置,然后加热反应物;2分钟后,黑色粉末出现红热现象,同时澄清的石灰水,此时停止加热.
(3)待玻璃管冷却后,提取里面的红色固体,进行如下的验证:
(评价反思)
(1)使用图乙装置与使用图甲装置相比,其优点是(写出1条即可).
(2)若要证明CaC1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验证CaCl2的.
(3)在铜的冶炼史中,我国劳动人民还有一项重大发明就是“湿法炼铜”,该方法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年产量最高金属为铁,故A为Fe,C能转化出Fe,故C可能是Fe2O3,或Fe3O4,E、 F组成元素相同且能相互转化,E还能与C反应,表明E为CO, F为CO2,结合图中转化关系推知
G为C。
A、B、C、D为不同类别物质,结合图中转化关系推知B为AgNO3, D为HCl;
A、E为CO, F为CO2, CO2和C高温生成CO,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正确。
B、由分析可知C可能是Fe2O3或Fe3O4,E为CO,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B错。
C、由分析知D为HCl,故C错。
D、由分析可知C可能是Fe2O3或Fe3O4,A为Fe,铁粉是黑色,固体变为黑色,不是银白色,故D错。
故选:A。
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A、根据氧气有助燃性,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B、根据酒精具有芳香气味,白醋有酸味进行分析;
C、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进行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是酚酞变红色进行分析.
【详解】
A、取样品,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火焰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取样品,闻气味,有芳香气味的是酒精,有酸味的是白醋,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 正确;
C、取样品,加水溶解,会形成溶液的是氯化钠,不溶于水的是碳酸钙,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取样品,滴入酚酞,溶液显碱性,都会变成红色,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D错误.故选D.
【点睛】
3.A
解析:A
【解析】
将金属R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R能与稀盐酸反应,即活动性R>H;由R+2HCl2=RCl2+H2↑可知,R在化合物中显+2价;将R放入ZnSO4溶液中无任何变化,说明Zn的金属活动性比R强,即Zn>R。
A、由于金属活动性Mg>Zn>R,所以R不能与MgSO4反应,错误;B、由于金属活动性R>H>Cu,所以R能与CuSO4反应,化学方程式R+CuSO4=RSO4+Cu,正确;C、金属活动性R>H, R能与H2SO4反应,化学方程式
R+H2SO4=RSO4+H2↑,正确;D、由于金属活动性Al>Zn>R,所以Al能与RSO4反应,化学方程式2A1+3RSO4=Al2(SO4)3+3R,正确。
故选A。
点睛: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能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A
解析:A
【解析】
A、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均呈碱性,均能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色,错误;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还原氧化铜生成二氧化碳,正确;
C、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钠不能与碳酸钠反应,正确;
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比较 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可将 Fe和 Ag分别放入 CuSO4溶液中,铁能将铜置换出来,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银不能将铜置换出来,说明银的活动性比铜弱,正确。
故选A。
点睛:除杂质的要求是:要把杂质除去,但不能除去了需要的物质,更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最直接的方法是加入某种试剂与杂质发生反应后生成需要的物质。
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质量比可知等质量的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分别和稀硫酸反应,氧化钙消耗的盐酸的量更多,正确;
B、镁先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铁和氯化镁导致溶液的质量减少,镁将氯化亚铁中的铁完全置换出来后再与氯化铝反应生成铝和氯化镁,溶液的质量会增加,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正确;
C、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导致溶液的酸性减弱,当碳酸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pH=7,继续滴加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碳酸钠,由于碳酸钠呈碱性,故溶液的pH>7,正确;
D、镁的活动性比铝强,故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更快,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质量比可知等质量的镁和铝分别与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镁消耗的硫酸的质量更多,错误。
故选D。
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完全反应后,氧气质量不再变化,错误;
B、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溶剂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溶剂质量不再变化,正确;
C、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减小,完全反应后,过氧化氢的质量为0,质量分数为0,错误;
D、FeCl3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溶液质量减小,FeCl3的质量分数变大,错误。
故选B。
7.D
解析:D
【解析】
A、分别加少量水溶解时,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吸热的是硝酸铵,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时,无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钙,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加入足量的锌粉,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铜得到硫酸锌溶液,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时,氢氧化钾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除去氢氧化钾的同时带入新的杂质氯化钾,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
8.B
解析:B
【解析】
【详解】
利用混合物中两种物质的性质差别,分析除杂方法对混合物组成的影响,判断该方法是否能达到除去杂质的目的,选出不能达到的选项。
A. 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
过量的碳酸钠是杂质,故错误;
B. CaCl2溶液(稀盐酸)加入过量碳酸钙、过滤。
碳酸钙与氯化钙不反应,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二氧化碳。
将过量的碳酸钙过滤出去,故正确;
C. HCl气体(水蒸气)通过足量生石灰。
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HCl
反应,不能让达到除杂的效果,故错误;
D. C(CuO)通入氢气并加热。
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生成的铜是杂质,故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应对杂质有作用,不影响主要成分,并且过程中不能产生新的杂质。
9.B
解析:B
【解析】
A、酚酞试液遇盐酸和氯化钠溶液都不变色,不能区分,不符合题意;
B、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而硝酸钾和氯化钡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能鉴别开,符合题意;
C、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符合除杂要求,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和盐酸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符合除杂要求,不符合题意;选B
10.B
解析:B
【解析】在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中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所以a是使用催化剂,b是未使用了催化剂;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中不变,但是反应中固体的总量减小,所以分解过程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加,反应结束后不再改变;硫酸
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只发生一个反应,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所以溶液的变化只有两种;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碱的浓度降低,碱性变弱,溶液的pH变小,但不会等于7或小于7.故选B
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电解水实验,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2:1,质量比应是1:8,错误,
B、向一定量pH=3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盐酸,使酸性减弱,PH不断增大,但不可能会大于7,错误,
C、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由于横坐标表示的是稀盐酸的质量,故当消耗的稀盐酸质量相等,产生的氢气质量也相等,最终当金属全部反应,等质量的金属镁产生的氢气质量更大,正确,
D、向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先后发生以下2个反应:
KOH+HCl=KCl+H2O,CuCl2+2KOH=Cu(OH)2↓+2KCl,故刚开始加入氢氧化钾溶液没有沉淀生成,待盐酸全部被反应完,才开始产生沉淀,正确,故选C
考点:图像题的解答
12.C
解析:C
【解析】
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例如高锰酸钾,氧化物还有一个条件是两种元素组成。
故①错误。
某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只是不能溶解该物质了,但是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故②错误。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都是碱,都可以与酸反应,故③正确。
硝酸铵属于盐,故④错误,
故选C
1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F、G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所以F、G可能为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D高温会生成F,所以D可能是碳酸钙,F可能是二氧化碳,G可能是一氧化碳,E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剂、防腐剂,所以E为氯化钠,A和B反应产生碳酸钙和氯化钠,所以A和B是碳酸钠和氯化钙中的一种,Q、R都是黑色固体,F与R反应生成G为一氧化碳,所以R为碳,G与Q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Q可以为氧化铜;B和C反应产生氯化钠和二氧化碳,所以B 是碳酸钠,C是盐酸,A就是氯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A、反应④是碳和二氧化碳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正确;
B. D为碳酸钙,A为氯化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正确;
C. 图中涉及的物质类别没有涉及碱,故错误;
D.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碳和二氧化碳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故正确;
故选C。
1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由于Na>Zn>Cu,Zn不能与NaCl反应,Zn能与CuCl2反应生成了Cu和ZnCl2,由于CuCl2是过量的,只能得到一种金属Cu,故A不符合题意;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由于Fe>Cu>Ag,Fe先与AgNO3反应生成了Ag和Fe(NO3)2,当AgNO3反应完后再与Cu(NO3)2反应生成了Cu和Fe(NO3)2,由于Fe是过量的,能得到三种金属Ag、Cu、Fe,故B不符合题意;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由于K>Fe>Cu,Fe不能与KNO3反应,Fe能与CuSO4反应生成了Cu和FeSO4,由于Fe是过量的,能得到两种金属Cu、Fe,故C符合题意;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由于Fe>H>Cu,Cu不能与 FeCl2、HCl反应,只能得到一种金属Cu,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15.B
解析:B
【解析】
在含有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当硫酸反应完毕才开始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当硫酸铜反应完毕,即使不断加入氢氧化钠,也不会产生沉淀了,选B
16.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A、首先根据溶液颜色,判断出CuSO4(蓝色溶液),然后再利用CuSO4与其它的两种溶液反应,能形成白色沉淀的为BaCl2,可以鉴别出来,正确,B、Na2CO3能与
Ca(NO3)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且能与HCl反应有气泡产生,故可以鉴别出来,正确,C、Na2SO4、KNO3、HCl三种物质相互之间都不会反应,故无法鉴别出来,错误,D、直接根据溶液颜色,判断出FeCl3(黄色溶液),KMnO4(紫红色溶液),而NaOH溶液为无色,故可以鉴别出来,故选C
考点:溶液的特征颜色,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17.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