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论文

合集下载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英委婉语对比分析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英委婉语对比分析
2020.5.23-24毕业论文答辩
四、论文提纲
提纲:
1.引言
1.1选题背景
1.2选题意义
1.3研究方法
2.文献回顾
2.1.面子理论的定义
2.2.礼貌原则的定义
2.3.国内外委婉语的研究现状
3.中英委婉语共性与差异分析
3.1.生理现象方面委婉语分析
3.1.1.关于生育
3.1.2.关于年老
3.1.3.关于疾病
进度计划:
时间工作内容
2019.10.15前确定论文主题方向,进行论文题目的筛选
2019.10.15——2019.11.25撰写论文题纲和开题报告,熟悉开题报告流程
2019.11.25——2019.12.5进行开题报告答辩
2019.11.30——2019.12.20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开始毕业论文撰写
附件2:
英语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学生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论文
题目
中英委婉语对比分析
英文
题目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
一、选题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本人是否有创新
选题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委婉语伴随着整个社会的言语交际过程。委婉语不仅是每个社会中都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被定义为:“用一种不明说的、能使人愉快的或含糊的说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或不够尊敬的表达方法。”(《语言与语言学词典》,斯托克和哈特曼等编)委婉语是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研究的课题之一,同时也是跨文化交际中一个重要话题,它使用更礼貌文雅的方式,代替了唐突、直接的表达,顾及听话者的利益,给与其礼貌与尊重,最终达到良好的交际任务。它又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寻求理想的交际效果而创造的一种恰当的语言形式,是用来维系人与人之间交际活动顺利进行的有效润滑剂,是保全交际中双方面子的重要手段。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两种语言的委婉语在使用上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就中英两种语言的学习者和使用者而言,了解和掌握中英委婉语在社会交际中运用的异同可以借以避免尴尬的意图,交流信息,实现以言行事;减少语用失误、文化冲突带来的摩擦,维护说话双方利益并保全面子,从而提高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的语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各方关系融洽,达到理想交际效果。

英汉委婉语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特质比较论文

英汉委婉语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特质比较论文

英汉委婉语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特质比较论文英汉委婉语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特质比较论文语言作为人类交往的符号系统,被视为文化的载体和基本组成部分。

委婉语euphemism 一词源于古希腊,意为用“好字眼说话”.陈望道在其《修辞学发凡》一书中对它的定义是:“委婉是修辞的一种,即说话不直白本意,只用委曲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

”[1]换言之,就是用间接、含蓄或婉转的语汇表达不雅或禁忌的话题。

在英汉文化中,委婉语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美国学者休·罗森曾经指出:“委婉语深深地植根于我们的语言当中,很少有人(即使是那些自诩为坦诚直接的人)能够整日不用委婉语。

”[2]委婉语是一个民族道德、风俗、政治、生活方式及社会心理等方面的镜子。

英汉两种语言在各自的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从建立到趋于成熟,其委婉语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体现出各自的文化、价值观和民族气质等。

一、文化价值取向。

著名学者尼曼曾经指出“不同的文化标准决定了什么事情可以接受,什么属于禁忌。

”[3]如今,即便是同一文化背景下的标准也开始随时代变化而变化,语言(尤其是委婉语)受文化影响更是首当其冲。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能够十分鲜明地反映出东西文化体系中的价值观差异。

以下是笔者对英汉文化价值观中几个重要概念的分析。

(一)“年长”的英汉委婉语在不同的文化观念之下,人们对待年龄问题的态度也大相径庭。

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和职业精神决定了人们对“年老”的排斥性。

在当今美国,工作和事业被理所当然地视为应该凌驾于家庭之上。

工作已经超越了获得物质享受的范围,甚至关乎一个人的荣誉感和信心。

年老则意味着虚度余生,成为社会的负担。

此外,美国的家庭结构中老年人往往孤身独居,身心倍感痛苦,所以美国人谈“老”色变,言语中尽量避免提及。

例如:美国人幽默地声称:“现代社会中没有”老人“,只有seasoned(老练者)和well-preserved(保养好的人),他们还正处于自己的 golden years (黄金时代)呢。

英汉委婉语不同点对比研究[论文]

英汉委婉语不同点对比研究[论文]

英汉委婉语不同点对比研究摘要:现代社会突飞猛进地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受教育,人们的素质也因此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人们越来越讲究得体,说话越来越委婉。

因此,委婉语成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汉英委婉语的功能基本是相同的,但其中也有少许的不同之处。

本文旨在就汉英委婉语的内容进行对比,找出其不同点,并且试着探究这些差别产生的原因。

只有注意到这些差别并尽量避免冲突,跨文化交际才能顺利进行。

关键词:委婉语内容跨文化交际1. 引言委婉语( euphemism)一词发源于希腊语,意思是说好听的话,古希腊人在祭祀时,都得讲吉利话,即使用委婉语(张曲,2007)。

委婉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学现象,而是一种文化现象。

现在,在人们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可以看到委婉语的使用。

委婉语就是用来淡化或美化一些人们通常认为是禁忌,或令人难堪的事物的词语,句子,或一段话(陈彦彦,2007)。

中英文中有很多委婉语,因为他们是一种语言学现象,因此存在很多相似点。

然而,文化能反映在某种语言上,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委婉语能够反映特定的文化现象。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所以不同国家的委婉语也有着其不同点。

国内外很多人对委婉语进行了研究。

然而,很少人对中英委婉语不同点进行系统地的分析。

为了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中英委婉语都一样。

因此本文旨在试图对中英委婉语中的不同点进行对比并分析其原因。

2. 英汉委婉语的不同点一般说来,英汉委婉语中的相同点远远多于其不同点。

英汉语中在禁忌、说话的得体性方面就有着很大的相似。

除了这些相似点外,其的不同点应引起人们的注意。

2.1 年长由于美国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其文化是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独立与进步这两个品质被给予极高的重视。

英语国家的人追求创新,因为害怕遭到歧视,他们害怕变老。

单词“old”对西方人来说是一个禁忌因为它意味着在思想或行动上缓慢。

因此,一些含单词“old”的英语短语都是贬义的,比如“ old-fashioned, old school, old gentleman”等。

英语教育论文:研究汉英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对比

英语教育论文:研究汉英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对比

研究汉英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对比委婉语(euphemism)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语言现象,在各种语言中都有存在,几乎所有民族都在自觉或者不自觉的使用。

委婉语指的是由于不情愿或是不能够进行直接表达,而使用间接的、比较含蓄的、或是迂回而又曲折的语言来进行表述,其目的是在交流过程中使倾听者更容易接受,让交际活动可以顺畅完成。

不仅在汉语中如此,英语亦然,本文从语用方面对汉英中的委婉语进行比较。

一、回避禁忌的功能委婉语最直接的功能是用来回避某些禁忌。

在我们的观念中,禁忌物是不利的甚至可能是有害的、惹人讨厌的或是令人不愉快的[1]。

所以,委婉语的避讳功能也即是为了规避使用禁忌语言,它可以让人们比较随意的谈论禁忌物。

1、关于死的委婉语不管是汉语还是英语,对于死都有其委婉语。

自古以来,死亡都被视为不吉利的事情,“死”是一个忌讳讲的词,中国将死人的事情称为“丧事”。

“死”的婉称有“逝世、长眠、走了、登仙、牺牲、殉职、咽气”等。

在西方社会,人们用“pass away, go to a better world,tick the bucket be with the God之类的词来表达对于死这种令人不愉快的事情。

2、关于肤色及种族的委婉语对于肤色及种族之类的忌讳仅存于西方国家,我国并没有。

在英文里解释“黑人”的词有Nigger、Negro、colored people及black people。

而在美国的民权运动中,曾有黑人提出“黑即是美”的口号,希望以此来激起种族自豪感,如此black就摆脱了贬损的意义[3]。

尽管这四个词均有“黑”的意思,但是其中的贬损意义、种族歧视观念在不断的淡去,这就更容易让黑色人种接受。

3、关于姓名的委婉语无论中英,均有关于姓名的避讳。

在汉语中和姓名有关的禁忌较多,在封建社会里,人名的避讳则是委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为表达对于长辈的尊敬、对圣人的崇敬,就有了家讳及圣讳。

同样,在说英语的国家中,人名也有着避讳现象,例如像上帝之名“Jesus”和“Christ”等,是不能够随意起的,不然就是对神灵的不敬。

英汉委婉语交际功能、应用范畴及构造手法对比-比较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英汉委婉语交际功能、应用范畴及构造手法对比-比较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英汉委婉语交际功能、应用范畴及构造手法对比-比较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委婉语是一种以较含蓄的语言表达某种强烈的或者难以说出来的话语,意为令人愉快的或者听起来不刺耳的语句.在英汉语系中都存在大量的委婉语,从表达形式以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上来看存在很多的不同之处,也有很多的共同点[1].在汉语体系中委婉语常采用的相关修辞方法包括隐喻、借代、双关、反语以及析字等,英语委婉语的构成方法包括和此法、反成法、首字母组合法、逆拼法、标点符号法以及借词法等,下文从不同方面对比分析英汉语中委婉语.一、英汉委婉语的交际功能文化对比委婉语是社会语言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广泛存在与大量的语言体系中,从交际功能上来看英汉语委婉语的交际功能存在很强的相似性.第一,委婉语作为避讳禁忌语之用.所谓禁忌语是指人们认为危险的或者不堪入耳的言语等,仅仅与现在某些场合下使用.比如说在疾病的称呼中,日常生活中,中外语言在疾病的话题中都尽可能的回避,通常是采取一些比较温和的或者委婉地词语来减轻对他人的刺激,如西方人在提及精神病(paychosis)时通常是使用大脑缺陷(mental deficiency)进行代替,又如使用心脏情况异(heart condition)常来代替心脏病(heart attack)等[2].在我国的语言体系中这种表现更加明显,如采用半身不遂来代替偏瘫,把面带病容称为气色不好等,减少疾病的刺激性.第二,采用委婉语来美化词语.在任何一个国家内由于社会地位、工作性质以及文化等,都会存在一些不雅名称的职业,如剃头匠以及殡葬工等,而从事这些行业的人可以说对于人们的称谓非常敏感,在英汉语中,通常使用一些委婉语来表现.如在英语殡葬工(undertaker)使用悲痛治疗专家(griefthe rapist)代替,擦鞋匠(bootablack)使用鞋靴保研工程师(footwear maintenance engineer)代替.在汉语中这样的例子也是非常的多,如采用美容美发师代替剃头匠,使用美食烹饪师代替厨师等[3].第三,用委婉语来充当礼貌用语.在社会交往中,语言是不可缺少的元素,委婉语的使用避免了很多令人反感的语言.在这点英汉语委婉语表现非常相似,如在英语中形容长相难看的人通常并不是采用ugly 进行形容,而是采用plain 进行代替,形容腿残废(the crippled)使用行动不便(physically inconvenicenced)代替.同样在汉语体系中常采用残疾来代替残废,低能采用智障进行表示.这种委婉语的使用主要遵循礼貌原则,尽量减轻对当事人的刺激,也可表示自谦等.第四,英汉语委婉语有时还具有一定的修辞功能.使用一定的模糊性言语来代替原有含义,甚至还会带有一定的欺骗性,如在美国官方文件中通常是采用低收入阶层来代替穷人、贫民窟等,其主要是起到美化的作用,同样穷人在形容自身时通常是采取out of pocket或者in diffculties形容,采用sub-standard housing来形容贫民窟等[4].二、英汉语委婉语应用范畴的对比研究英汉语委婉语在应用范畴上存在很多的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同点.第一,在疾病的委婉语中,这一方面在前文已经讲到,在英语中凡是疾病都可采用trouble进行形容,性病在英语中通常采用social disease或者communicable disease进行形容,在汉语中则是采用富贵病那种病等进行代替,在汉语中把生病通常采取身体不好或者身体欠安等进行代替,在身体残疾方面英语中通常使用残疾(srippled)代替身体缺陷疾病(physically handicapped),在汉语中则是采用手脚不便或者走路不便代替四肢残废.第二,英汉语委婉语在关于性的表达中比较相似.各国对于以及相关的说法都是比较谨慎的态度,虽然进行年来逐渐开放,但是大体上来说仍然采取回避、模糊等的说法,如在英语的表达中性行为采取make Loveto go to bed with etc等进行描述,我国对于性则是一直比较模糊,表达常采用夫妻生活房事等进行代替.对于这种令人鄙夷的角色,英语采用很多雅号如street Walkera women of thetown代替.在形容怀孕时,英语一般采用be in the familywayin a delicate condition说明,汉语则是采用身怀六甲有喜了形容[5].第三,英汉语委婉语在关于的表达的对比. 对于中外国家来说都是一件令人敬畏的,人们的语言交际中通常是回避二字,在英汉的委婉语有很多的关于的委婉语,但是中英在表达上却存在很大的不同之处,如中国长期处在封建社会,因此封建主度影响了语言体系几千年,天子的成为驾崩,大夫称为卒.而英语表达与我国存在很大差别,这是因为西方国家认为人类是创造的,认为人人平等,委婉语对于的称呼差别主要来源于不同的宗教信仰,如英语中很多委婉语来源于《圣经》,采用die 表示,在汉语中我国也会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而不同,如道家称为羽化遁化,佛家则是称为舍生圆寂.在汉语的表达中的委婉语还具有褒贬之意,如牺牲为国捐躯等,在英语中同样也存在这种表达方式,如bite the dustkissthe dust lay down ones life等.第四,关于年龄的委婉语对比.在英语的构造体系中,关于年龄的委婉语有很多,如senior sitizenthe mature等,老年被称为黄金年华等,养老院称为休养所等.汉语的表达恰好相反,老代表尊重,有时人们还会以老自称,如老夫等,关于年老的委婉语使用古稀之年夕阳红进行代替,采用老子放在姓后,代表尊重,如王老等.三、构造手法对比和差异原因英汉语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两种语言在文化语言以及思维方式上都存在很大差异.从构词手法上来说,英语体系属于一种拼音文字,因此在表达委婉语时同时是采用语音、语法或者拼写形式等来达到委婉的目的,而汉语的委婉语则是更加倾向于词汇手段,如在英语委婉语的表达中,采用的构成方式包括缩略法、尾脱法、逆生以及混合词等,缩略法如ladies代替ladies/room,尾脱法表现如采用lav 代替lavatory.汉语体系的委婉语的构成法通常是采取拆字法、歇后语法、换字法来代替,如对于北方人口中的扯蛋,在语言书写上采取扯淡代替等.英汉语委婉语的差异主要是因为文化根源的差异引起的.如在文化传统以及伦理方面的,前文讲到的老的委婉语中,中国对是尊重的、谦让的,老代表者智慧和深厚的学识修养,因此老字在汉语体系中本身就是委婉语的一种.而英国国家家庭观念比较疏松, 往往代表着生活孤单,工作以及生活等不变,意味着不中用,因此在英语的表达中老的表达是一个禁忌,称呼人往往是直接称呼名字.从宗教信仰方面来说,大多数的西方国家信仰基督教,因此很多的委婉语来源于《圣经》.而在中国,人们并没有什么统一的宗教信仰,不仅仅存在一些本同宗教如道教等,还存在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佛教,因此委婉语虽然也有不少来源于宗教,但是相对来说非常少,通常使用在宗教团体之内,很少使用在日常生活中.从社会价值观方面来说,汉文化长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因此在人们的心理广泛存在的思想是重义轻利,在一些场合不直接谈论钱物.虽然随着改革的不断进展,人们对于金钱的观念有很大的改变,但是在涉及一些金钱的地方,通常还是采用其他词语来描述,如现金等.而西方国家则是长期以来崇尚金钱物质,因此在金钱的言语中并不会采取委婉语[6].四、结语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从不同方面对比研究英汉语中委婉语的使用和修辞等,人类社会进入到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相互交流,各个国家之间委婉语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委婉语在社会语言交际中得到了充分运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对于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以及冲突等具有重大作用.英汉语中的委婉语差别主要表现在文化层次上,只有掌握委婉语的具体使用规则,才能在现实使用中更好地使用.参考文献:[1] 刘淑梅,虎喜茜.英汉委婉语比较及使用策略[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2(2):130-131.[2] 刘庆霞.英汉委婉语语用功能与跨文化交际[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10):153-155.[3] 谢遐均.英汉委婉语的语用功能比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25(6):387-390.[4] 姚吉刚.顺应论视角下的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5):79-85.[5] 孙媛.认知视角下英汉委婉语的审美共性与差异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2(3):170-172.[6] 高嵩.跨文化视角下的英汉委婉语比较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1):165-166.。

委婉语论文:中西委婉语的对比

委婉语论文:中西委婉语的对比

委婉语论文:中西委婉语的对比摘要:委婉语是一种中西文化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是为了达到理想交际效果而采用的一种策略。

委婉语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现象。

当说话者感到直率的说法可能会引起听话者某种程度的厌恶时,出于忌讳或礼貌,就通过遣词的调整来克服上述的心里障碍。

本文旨在通过将中英文两种语言中委婉语的使用进行对比,从中发现中西文化委婉语使用的差异,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委婉语;差异;对比一、前言委婉语是各民族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是英语和汉语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委婉语的特征就是用一种不明说的,能使人感到愉快或尊敬意味的表达方式。

它通过语言来调剂人际关系,而且它还是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通过它可以避免语言过于直接、刻薄而给对方造成伤害。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委婉语。

由于委婉语是语言运用常规的背离,因而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语言变异现象,它是促成语言变化的潜在机制之一。

随着中国和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现实需要我们对英语和汉语中委婉语的对比进行较为广泛的研究,熟悉其在社会交际中的功能,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它,并恰如其分的使用它。

二、中西委婉语的对比(一)在礼貌方面的共通性在社会交往中,无论中西方都讲究讲话的礼貌功能,选择委婉的表达法是有修养的人的表现,说话人使用委婉语,不仅显得彬彬有礼,还会因为照顾了对方的情面可获取对方的好感。

例如英语里面的“老”在西方文化中是忌讳的,于是一些关于年龄的委婉语就应运而生,如用“senior citizen”(高级公民)“,the longer living”(年长者)等来代替。

作为教师,也不能说你的学生笨,要表述成“a slow learner”(他学得慢),或“underachiever(他尚未发挥潜力)”;在英语中,各种残疾人一般被称为“the invalid”(病弱的);“deaf”(耳聋的)被称为“slow of hearing”(听觉迟钝的);“blind”(失明的)被称为“visually retarded”(视力上有障碍的);“color blind”(色盲)被称为“color deficient”(色觉有缺陷的)。

211214890_跨文化交际下汉英委婉语的对比研究

211214890_跨文化交际下汉英委婉语的对比研究

122《名家名作》·翻译[摘 要] 委婉语在现实意义中有着语言以及文化两方面的影响。

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是导致汉英委婉语有区别的根本原因,二者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方式和场景的不同。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汉英委婉语在生老病死、颜色词及姓名称谓等方面存在不同之处。

为了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引起冲突和不必要的误解,人们应当注重汉英委婉语的使用,并减少语用失误,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 键 词] 委婉语;汉英对比;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下汉英委婉语的对比研究李佳秀1 李博宇2一、委婉语的含义与起源(一)委婉语的含义委婉语是指在交际中运用的一种特别的言语形式,具有地域性、时代性、民族性、习语化和模糊性等特点。

委婉语是利用不同的发音技巧以及有方向地选择不同的词汇来进行搭配,在巧妙运用语法的加持下,有效避免粗鄙词汇和句子的使用,最终实现礼貌表达忌讳或粗俗话语的目的。

对于委婉语的准确定义,社会各界都有不同的观点。

其中李军华在其著作《关于委婉语的定义》中明确阐述:委婉语是在不便于直接交流的场所或不能违背的某种社会道德规范标准下而产生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主要作用是采取意思相近的词语来委婉阐述讲述者本身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

[1]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委婉语是人们为了有效地进行交流而使用的语言表达。

(二)委婉语的起源“委婉语”(euphemism)与大部分英文词汇相同,都是起源于希腊。

其前缀eu-在英语中的主要含义为well,good,pleasant;-pheme-意为 speech,language,甚至可以解释为talk,say,speak 等与‘说’有关的行为。

[2]委婉语其实是一种间接性的语言表达,通过说将其展示出来。

委婉语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能够反映不同民族的思想、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文化背景和民族文化传统等。

正确使用委婉语对人们的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二、汉英委婉语的不同(一)对生、老、病、死的理解不同生、老、病、死是人类必然会经历的自然过程。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浅谈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差异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浅谈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差异

Contents Acknowledgements (I)English Abstract (II)Chinese Abstract (III)Chapter1 Introduction........................................................................ (1)1.1The definition of euphemism (1)1.2The features of euphemism (2)1.2.1National characteristic (2)1.2.2Regional feature (2)1.2.3Indirect a nd Implicit (3)1.2.4Universality (3)1.2.5Humor (3)1.2.6Vagueness (4)Chapter 2 Euphemism, Language and Culture (5)2.1The definition of culture (5)2.2Language and culture (6)2.3Euphemism and culture (6)Chapter 3 A Comparison About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 (8)3.1Euphemisms for death (8)3.2Euphemisms for old age (9)3.3Euphemisms for poverty (10)3.4Euphemisms for marriage and pregnancy (11)3.5Euphemisms for disease (12)Chapter4 Conclusion (14)References (15)AcknowledgementsThis thesis is a result of contributions from many supporting individuals.During the process of writing, I have received various kinds of help from many people. Because of their help, I have finished writing this thesis so smoothly. Here, I want to render my sincere thanks to all the teachers and classmates who have given me their help in the last four years. The help is not only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reasures deserving cherishing all my life, but also will be a perfect guide in my life in the future.My deepest gratitude goes first and foremost to my supervisor – Ms. Peng Qiying. In this short but sufficient period, she has given me many good suggestions for the materials and the ways of organizing ideas. Without her consistent instructions, this thesis would not have reached its present form.My sincere thanks are also owed to all the teachers who have taught me during the four years of my university study. I also thank the library of Guizhou University and the library of our college for providing me with the facilities and sources that I needed for my research and writing.I also acknowledge my sincere thanks to all my classmates and friends who have enriched my life with their generous help and precious friendship.The finishing of my thesis is not an end but a new beginning. I believe that I can do better and better in my future life. Thank you again, my supervisor, my classmates and my teachers.Abstract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ays for our human beings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is language. Language is an important means for people to maintain their social relationship. However, there are many things which are supposed to be unspeakable. Many words also make people embarrassed and unhappy. So, in order to avoid the offensiveness and misunderstandings, people usually use the indirect or pleasant expressions to replace with those unpleasant and rude words in communication. We call that euphemism. Euphemis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eople’s social communication and exists in almost every culture and society. In order to help the language learner to understand euphemism better, this thesis mainly explores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In chapter one,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and features of euphemism. In chapter two,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uphemism, language and culture. Chapter three is mainly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 from these aspects: euphemisms of death, poverty, marriage, pregnancy and disease. Then the author bring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if the language learners want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well, it is better that he has a good knowledge of its culture.Key Words:euphemism, definition, feature, culture, difference摘要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最重要的方法,也是保持社会关系的重要方法。

英汉委婉语比较研究

英汉委婉语比较研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 国也是个多神崇拜 的国家 , 早在远古时期 , 人们就相 信各种 自然现象均是 由各种不 同的神支配 的。为求避祸 , 忌 讳提及崇拜或敬畏对象的名字 , 而给它们 以美称。如称 日神 为“ 义和” 风神 为“ 、 飞廉” 火神为“ 、 祝融 ”水神为 “ 、 河伯” 。 等 此外 , 中国两千多年 的封建社 会 中, 在 曾一度 出现了 国讳 、 官讳 、 家讳 、 名讳 等现象 , 皇帝 、 官员 、 宗亲长辈 的名 字不能
英汉 委婉 语 比较研 究
李 倩
( 吉首大 学张 家界 学 院 湖 南 ・ 家界 张
中图 分 类号 : 3 3 H 1

470 ) 2 0 0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7 9 (0 10 — 2 — 2 1 7 — 8 4 2 1 )1 1 6 0
要 委 婉 语 存 在 于 任 何 一 种 语 言 中 , 它是 英 汉 两种 语
和分 析 。
其名会招致危险和灾难。英语 中与“ ei 有关的委婉语就 D v” l
有 上千 个之 多 ,如 “ eBekO e, “ e e pe” “ l h t l n ” t m t , Od a hT r
Nc ” “ r e f ak es等 。 i , Pi e rn s” k n oD
直称 , 稍不 留意 , 会 犯 忌 。 就 212 共 同 的交 际功 能 ._ 英 汉 委 婉 语 是 两 个 民 族 文 化 心 理 的一 种 反 映 。 由于 文
1委 婉语 的定义

ep e s 一 词 源 自希 腊 语 , 首 “u ” 意 思 是 u hmi m” 词 e一 的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

为提高某些 职业 的社会地位 , 人们往往使用委 “ 委婉语 ” 即使用语气和缓 的 、 听的 、 , 好 含混 的 、 圈子 的 、 人 平也在不断提高。 兜 令 愉快 的或不得罪人 的说 法去替代生硬 的 、 俗的 、 粗 不便直说 的 、 婉语来加以美化。在汉 语和英语 中都有大量关于职业名称的委 这类委婉语通 过夸 张 、 大 , 其显得 比它们所代表 的真 夸 使 令人不快的说法。 而在《 牛津简明英语辞典》 中对“u hmi 一 婉语 , ep e s m” 把 词 的定 义是 :S btu o f l o vgeo u daot x rs 实事物更体 面、更重要 。这种现 象在现代英 语 中俯拾 皆是 : “ ustt no mi r au ro n bu pe— ii d r e a d( 或 o ske e( 称为 dm schl( o et e 家务 助 i p s n o rh r i c oeepes ntu bt td” 英 语 和 汉 m i 女仆 ) hue ep r女管 家 ) i r as r tn ,xrsi s ust e.在 of h od e o h s i u 、 a—h l p( 或 i —n e 住家帮手 )一般 服务 v p ; 语 中都有为数众 多的委婉语 , 且它们有共 同的意义领域 , 比如死 手 ) dy e 白天帮工 ) l e i hl( ev e c ma g r服务管理人员 )bthr屠夫 ) 改 ;uce( 也 亡、 人体敏感部位 、 泌排泄 、 分 疾病与伤残 、 罪与罚 、 战乱 灾祸 、 性 员也 升级为 sri nae(
上则存在着较大 的差异 。这是 因为英语 和汉语 国家在历史 、 文
3有 关 “ 老 ” . 年 的委 婉 老 , 老 的委婉语相 当 丰富 。如 : no s ir e 化、 思维 、 心理等诸 多方面都存 在差异。本文拟从社会 问题 中的 iz ,dat e nt , em t e s sn d te a i hg h u e ma 汉语中类 失业 、 职业 以及生理现象 中的年老 、 死亡 四个方面 的委婉语进行 ci n avn g eae t a r, ao e n 等。 似“ 年老” 的委婉语也很多 , : 如 古稀之年 , 高龄 、 高寿 、 桑榆 、 夕阳 英 汉 对 比分 析 。 红等。 表示“ 年老 ” 的委婉语英汉差别非常 明显 。 尊敬老人是一个 1有关“ . 失业” 的委婉语 。 由于社会价 值观的不 同 , 英汉两 种语言 中有 关“ 失业” 的委 国家文 明的表现 ,然而 由于文化 的不 同 ,对老年人 的称 呼也 不 汉语 可用“ +姓 氏” “ 老 和 姓氏 +老 ” 的形 婉语表达也不尽相 同。西方 国家属私有制社会 , 劳动力流动大 , 同。从 表达形式上看 , 前者是表示尊敬 和亲切 , 后者是对德高望重 的敬称如 “ 王老 、 失业也相对频繁 , 有关 “ 失业” 的委婉语就 比较多 , 表达方式也五 式 , 等 这些表达方式是汉语 所特有 的。 从文化差异上看 , 英美 花A I 。如果丢 掉一份工作 ,再 找一 份新工作 ,就 叫“ e en 刘老 ” , ' - J b t e w 忌讳 o 一 词 , 们费尽心机借用其 他词汇来委婉地表 l d 他 jb” os或者“ e enso s两场放 映或演出之间的歇息 )或者“o 人怕老 , bt e w( w h ” t 老 老人” 这一概念 。 可在 中国 ,老 ” “ 字带敬 意, 是资历 和地位 b ee pn a e rj t在发展一个新规划 )等。失业者可向 示“ 、 e vl ig nwp e ( d o o c ” 人们有时还倚老卖老 , 以老为荣。 如什么“ 老板 、 老大 、 老 政府要求一定的救济金 , 官方就称这些失业者为“lmat 提出 的象征。 c i ns a ( 老师 、 老师傅” 。当然 , 等 随着 时代 的发展 , 国人也 开始怕 中 要求 者 )。在英 国失业 者被称 为“ e esotnt( ” h l r e t s f u a 比较不幸 的 总 、 老 了。m tr 在英语中表示 “ a e u 成熟” “ 、年长 ” 。可在 中国的老人 人 )。中国经历 了漫长的封建时代 , ” 工人 阶级出现得较晚 , 因此 “ ” 古代几乎没有关 于失 业的委婉语 ,只是到 了现代社会才逐渐 出 无论 自称“ 成熟” 或被称为 “ , 成熟” 都可能成为笑料 。从这一点 , 现 了一些。 在现代汉语中 , 有关失业 的委婉语大多是由官方 文件 也能看出英汉委婉语 的一些差异 。 4有 关“ . 死亡” 的委婉语。 和新闻媒体率先采用 而流行起 来的 ,如 2 世纪 7 年代 出现 的 O 0 人们认 为人 的最大不幸莫过 于死亡 ,死”是人们最忌讳的 “ “ 待业 ” “ 、待业青年 ”改革开放 以来的“ 岗” “ ; 下 、下岗职工” 。 等 虽 因此在语言交际中人们总是 回避“ 死亡 ” 二字 , 都尽可能用 然 同是指“ 失业者” 用的却是不 同的表达方式 , , 反映 出不 同社会 字眼。 经济体制和人们价值观 的转变 。 2 在 0世纪 7 0年代 , 国是计划 委婉语代之 。 我 英汉语 中表示 “ 死亡” 的委婉语都非常丰富。 英语中 经济体制 , 一个 “ 字充分说 明了人 们在计划 经济体制 下消极 有 :odpr,eatrm tew r , rvr 待” g ,e at prf o df ee d o h l o s a e p s w y b e t n sl , ot h s h 等待的传统观念 ; 一个“ ” 下 字折射 出改革开放 以来 , 国有企业的 die s , a sa a , r a e o e’ a t g e

浅析英汉委婉语的差异性与相似性

浅析英汉委婉语的差异性与相似性

浅析英汉委婉语的差异性与相似性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英汉两种语言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在日常交流中,人们往往会使用委婉语,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还能保护他人的面子、维护关系。

然而,英汉委婉语的表达方式有着不同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本文将从语言习惯、语境背景和文化认知等方面对英汉委婉语进行比较分析。

一、语言习惯的差异性委婉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表达方式各有不同。

中英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和语调等方面的表达均有明显的差异。

例如,中文中通常使用“请问”、“不好意思”等词语作为委婉语,而英文中则使用“Excuse me”、“Pardon me”等表达方式;中文中使用“可能”、“似乎”等副词或者使用反问句来表达委婉语,而英文中则使用“Perhaps”、“I wonder”等表达方式。

此外,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委婉语时也有不同的语法结构。

在英文中,委婉语通常使用虚拟语气、被动语态、倒装句和其他语法手段来表达。

例如,在询问他人时,英文中通常使用倒装句:“Would you mind if I ask you a question?”;而在中文中则用反问句或者使用一些比较间接的表达方式。

二、语境背景的差异性委婉语的使用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场合下的语境背景。

在英语中,委婉语的使用更加随意,可以用于朋友之间的谈话或者工作场合中。

而在中文中,委婉语的使用更多的是在正式场合或者家庭环境中,尤其是在年长者或上级对下属进行指导时。

三、文化认知的差异性委婉语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也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

英国人自称是温文尔雅的民族,他们非常注重礼节和面子,因此委婉语在英国文化中的重要性非常突出。

而在中国文化中,委婉语的使用更多的是为了维护关系和平衡社会关系。

在中国的文化中,“面子”更是一种无形的价值,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因此,在面对冲突或者不愉快的事情时,中国人通常会使用委婉语来保护对方的面子,避免矛盾升级。

总之,英汉委婉语的差异性和相似性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英汉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对比分析

英汉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对比分析

XXXXXX学院专科生毕业报告论文题目: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ragmatic Function Between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英汉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对比分析姓名:指导教师:专业:年级:类别:分院:完成时间:AbstractEuphemism, cosmetic words, is not only a lingual phenomenon, but also a cultural and social phenomenon. It is like a mirror, reflecting the values, aesthetic conceptions and moral concepts in some extent. Euphemism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social communication. It is like lube that avoids hurting the other party’s feeling. It oils the human relationship in communication and helps to save face of communicators. If people make full use of euphemism, it can accelerate and facilitate human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features and social functions of euphemism. And it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ts polite functions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As an important rhetoric means to harmoniz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euphemisms are widely used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verbal communication. However, in different context, euphemisms perform different pragmatic functions. Based on different pragmatic functions of euphemisms, this article aims to discus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This thesis is composed of six parts with Chapter Four and Five as its core: The first chapter focuses on the origin and definitions of euphemism.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features of euphemism in many ways. The third chapter talks about the social functions of euphemism from the angle of pragmatics. The fourth chapter forms the basis of the whole research by connecting euphemism with politeness and face-saving theory. The fifth chapter centers on euphemism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 The last chapter concludes the whole thesis. Appropriate use of English euphemism can contribute a lot to successful message exchange.【Key Words】euphemism, pragmatic functions, verbal communication摘要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审美观和美德观。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论文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论文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摘要:委婉语的创造和使用是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是特定社会和文化的一面镜子。

英汉委婉语具有很多相似处,但由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等因素,它们之间在表现形式及文化内涵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

本文从英汉委婉语的词源、表现手法、表现形式、表现内容及文化意义等几个方面对英汉两种委婉语进行了对比研究。

关键词:英语;汉语;委婉语;对比研究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Abstract: Euphemism is not only a widespread linguistic phenomenon, but also a social and cultural phenomenon. It is a mirror of a particular society.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have many similarities but more differences on forms and connotations because of different cultural tradition and historic background.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 from its origin, the way of its formation, its forms, contents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s.Key Words: English; Chinese; euphemisms; contrastive study0. 引言到目前为止,有关委婉语的研究已有许多,现有的研究主要是从语义学、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等角度进行的,。

英汉死亡委婉语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英汉死亡委婉语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英汉死亡委婉语文化内涵对比研究“死亡”是人类共同面对的终极命运,然而,由于文化、宗教、历史等原因,不同的语言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死亡”委婉语。

这些委婉语反映了人们对死亡的回避、恐惧和尊重,也体现了语言和文化的紧密。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中“死亡”委婉语的形式、表达手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以期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死亡”委婉语,同时为跨文化交流提供一定的指导。

英语中的“死亡”委婉语通常采用抽象名词或短语来表达,如“pass away”、“depart from this world”、“gone forever”等。

而汉语中的“死亡”委婉语则更多采用动词或形容词,如“离世”、“辞世”、“不在了”等。

英语中的“死亡”委婉语往往强调死亡的抽象性和精神性,如“pass away”意味着离开这个现实世界,而汉语中的“死亡”委婉语更注重死亡的现实性和不可避免性,如“不在了”传达了生命终结的意味。

在特定场合下,英汉“死亡”委婉语的选择策略应遵循以下原则:无论在英语还是汉语中,尊重死者和家属的情感和感受是选择“死亡”委婉语的首要原则。

避免使用冒犯、戏谑或不敬的言语,以维护死者和家属的尊严。

英语和汉语中的“死亡”委婉语受到各自文化的深远影响。

在跨文化交流中,要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的“死亡”委婉语表达习惯,以便更好地沟通和传达信息。

在不同的场合下,如正式场合、非正式场合、学术语境或日常对话,“死亡”委婉语的选择会有所不同。

对于不同年龄、职业和社会背景的受众,委婉语的选择也要慎重。

英汉“死亡”委婉语对比研究是一个既有历史价值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未来的研究可以以下几个方面:语料库研究:利用大型语料库,对英语和汉语中的“死亡”委婉语进行大规模的数据分析,以更全面地了解两种语言中“死亡”委婉语的分布、频率和语境。

跨文化交际研究: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死亡”委婉语使用策略,以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英汉委婉语论文差异性对比论文

英汉委婉语论文差异性对比论文

英汉委婉语论文差异性对比论文摘要:委婉语作为一种礼貌语言是人类社会共同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是各种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对于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的和睦、安宁,促进社会文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英汉委婉语在功能形式和应用领域方面有着共同的基础,但具体的定义、构成方式和文化内涵是却不尽相同。

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和掌握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助于我们获得最佳的交际效果。

一、英汉委婉语的共性概述任何语言表达在其功能形式上都有一定的重合,委婉语也不例外。

英汉委婉语的社会功能基本相似。

其使用大都出于以下考虑:一是避免刺激,给人以安慰;二是消除粗俗,给人以文雅;三是摒弃陈腐,给人以新颖(刘纯豹,1996)。

在应用领域方面,尽管中西方在死亡、疾病、性和排泄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共性的语言禁忌。

二、英汉委婉语的差异(1)英汉委婉语定义的差异性在英语中,最先使用euphemism一词的是西方学者George Blunt,他认为:Euphemism is a good or favorable interpretation of a bad word.后来Flower将委婉语定义为:A mild or vague periphrastic expression as substitute for blunt precision of disagreeable truth.郭秀梅的《实用英语修辞学》认为:Euphemism is the substitution of presumably inoffensive word for onethat might give offense.Euphemism is a soften,bland,neutral expressions used instead of one that might suggest something unpleasant!汉语关于委婉语的定义也很多。

英汉生理现象委婉语对比研究

英汉生理现象委婉语对比研究

英汉生理现象委婉语对比研究在现代社会中,委婉语的运用是世界各民族语言中的普遍现象。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委婉语,文章就英汉语中的生理现象委婉语进行了对比分析,以寻求其共性和个性,加深对英汉委婉语的认识。

标签:委婉语;英汉对比;生理现象一、引言运用委婉语是世界各个地区的普遍现象。

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忌讳说令人不悦、感觉不文雅的生理现象,于是选择含蓄、模糊、委婉的方式来表达生理现象。

英汉生理现象的委婉语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因为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在历史、文化、价值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因而英汉生理现象的委婉语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本文就生理现象这一方面对英汉委婉语进行了对比研究。

二、委婉语的含义英语中的euphemism即汉语中的委婉语,euphemism源于希腊语euphemismos,前缀eu-意为well、pleasant、good;词干-pheme-意为speech。

因此,euphemism是指“说好听的话”或“讨人喜欢的话”。

人们因为有些事物不能、不便、不愿直接描述或表达,直接说明或提及这些事物会让言者、听者、被提及者有消极的心理反应,因而用委婉语去替代直截了当的、可能触怒人的词语来避免情感伤害或引起不快。

委婉语是从语言禁忌开始的,当人们不愿意说出禁忌的事但需指明此事时,就不得不用其他词语来代替禁忌词语,于是创造了委婉语。

语言禁忌的出现源于人们对语言的崇拜,人们认为语言拥有超自然的神力,语言等同于客观事物。

比如,开店做生意的人每天关门说打烊而不是关门,因为关门有“破产倒闭”之意,如果说关门,那么就可能会不幸言中。

三、英汉生理现象委婉语的对比研究语言禁忌受制于民族文化、价值观念等人文因素的影响,具有民族个性,因而委婉语也具有民族个性。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语言,而民族文化、价值观念等人文因素都存在差异,因此决定了英汉委婉语差异十分明显。

我们可以从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几种主要的生理现象的委婉语窥见一斑。

英汉委婉语之对比研究

英汉委婉语之对比研究

英汉委婉语之对比研究一、本文概述委婉语,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其运用广泛且历史悠久。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委婉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体现了语言的艺术性和丰富性,更反映了社会文化的深层内涵。

本文旨在对比研究英汉委婉语的使用情况,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差异和社会因素,以期加深对两种语言及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文章将首先对委婉语的定义和特征进行概述,明确研究范围和对象。

接着,通过对比分析英汉委婉语在各个领域(如社交、政治、经济、医疗等)的使用情况,揭示两种语言委婉语表达方式的异同。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进一步探讨英汉委婉语形成的文化根源和社会背景,分析影响委婉语使用的诸多因素,如宗教信仰、道德观念、价值观等。

文章将总结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对跨文化交流的实际应用和指导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为跨文化交流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推动语言学和文化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为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二、委婉语的定义与分类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和文化之中。

其核心目的是通过使用柔和、含蓄或模糊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避免直接提及某些可能令人不适或尴尬的词汇或概念。

委婉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技巧,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的反映,体现了人们对某些敏感话题或情境的回避和尊重。

定义:委婉语通常被定义为一种避免直接提及某些令人不悦、尴尬或冒犯性话题的语言手段。

通过使用委婉语,人们可以在不直接暴露或强调某些不愉快或敏感信息的情况下进行交流。

这种语言策略不仅在日常对话中广泛使用,也在正式场合和文学作品中占有一席之地。

分类:委婉语的分类多种多样,但常见的分类方式主要基于其使用目的和所涉及的话题。

避讳性委婉语:这种委婉语主要用于避免提及某些令人不悦或尴尬的事实,如死亡、疾病、残疾等。

例如,在英语中,“pass away”或“depart this life”被用来代替“die”,而中文中则常用“仙逝”“过世”等词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摘要:委婉语的创造和使用是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是特定社会和文化的一面镜子。

英汉委婉语具有很多相似处,但由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等因素,它们之间在表现形式及文化内涵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

本文从英汉委婉语的词源、表现手法、表现形式、表现内容及文化意义等几个方面对英汉两种委婉语进行了对比研究。

关键词:英语;汉语;委婉语;对比研究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Abstract: Euphemism is not only a widespread linguistic phenomenon, but also a social and cultural phenomenon. It is a mirror of a particular society.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have many similarities but more differences on forms and connotations because of different cultural tradition and historic background.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 from its origin, the way of its formation, its forms, contents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s.Key Words: English; Chinese; euphemisms; contrastive study0. 引言到目前为止,有关委婉语的研究已有许多,现有的研究主要是从语义学、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等角度进行的,。

综观委婉语的研究历史,我们发现国内外委婉语研究者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个别语言上,缺乏深入的多语间的对比研究。

而关于英汉委婉语之间的对比研究,国内外著作较少,要揭示委婉语的普遍特征,或更好地理解某一语言委婉的特殊性,还须通过对比的方法。

本文将从英汉委婉语的词源、表现手法、表现形式、表现内容及文化意义等几个方面来对比分析英、汉委婉语的异同。

1. 英汉委婉语的词源英语中的euphemism(委婉语)一词源于希腊语的前缀eu(好)和词根pheme(说话)意为good speak(说好听的或善词令)。

因此,euphemism 就是“说好听的话”或“讨人喜欢的话”。

《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所给的定义是用比较模糊但更温和或比较委婉的单词或短语代替直言直语。

王德春等认为,汉语辞格“委婉”或称“婉转”,最普遍的名称是“婉曲”。

“婉曲”又可分为“婉言”和“曲语”两种。

汉语另一种辞格“避讳”,也称“讳饰”。

而汉语辞格“委婉”与“避讳”和起来就相当于英语辞格“Euphemism”。

对比分析英汉辞书和各位学者对委婉语的定义可知,英语中的Euphemism 与汉语中的委婉语(婉曲或婉转)是两种语言中的同一种修辞手法,但汉语委婉语的含义更为宽泛。

2. 英汉委婉语的表现手法2.1 相似性英语和汉语中,有大量相互对应的基本等值的委婉语,它们的表现手法意似、形似,有的甚至达到神似的境地。

2.1.1 借用含糊抽象的词语口头语上的避讳多半是用浑浊的词语代替原有的词语,许多禁忌语由于意义鲜明、具体刺耳而引起反感和不快,这些话语可以通过委婉语有效地使其意义笼统化、模糊化。

如英国的学生上课时想去厕所,他会说“Sorry,I have to do my business”,中国的学生会说“老师,不好意思,我想去方便一下”。

2.1.2 借用隐喻的手法为了使表达显得委婉,还经常采用隐喻形式。

因为喻体和本体有很多相似之处,喻体掩盖本体,也就避开了所忌讳的事物。

生活用语中,不管是汉语还是英语,“死亡”都是大家所避讳的词语,大多数时候都是借助隐喻来委婉地表达。

如用to go to his long home(回老家)等。

在汉语中,表达“死”的委婉语很丰富,且区分得更细致、严格。

比如为守气节而死叫“玉碎”,执行公务而死称为“殉职”。

2.1.3 使用借代法在描述人或事物的时候,将不愿启齿的或不便直接表达的词隐去,这与利用上义词扩大指代意义的模糊法不一样。

借代法是借用同它们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比如英语说“to be fond of the bottle”(贪瓶),婉称某人“爱喝酒”,这里就是用盛酒的bottle来婉转表达wine。

巧妙的是,汉语中的“贪杯”也婉转表达了此意,都是用瓶、杯避开了酒。

这种委婉方式表达出来的意思比直说的更明了形象。

2.1.4 使用迂回陈述法就是将不便直言的事物用拐弯抹角的方式故意使语意“折绕”,貌似有些拖泥带水,但是为了避免冒犯对方,也为了礼貌的缘故,这也是交际的需要。

在说某种生理上的缺陷时,多数采用迂回的说法,委婉地表达出不便直接表达出来的意思。

比如我们说“耳朵不灵”或“耳背”,来替代“耳朵聋”。

在英语中,“deaf”(耳聋)也可以使用迂回的方法说成imperfect hearing(听觉不完美)。

2.2 差异性由于英语单词和汉字组成完全不同,英语单词是由字母组成的拼音文字,而汉字则是由偏旁部首组成的象形文字,所以在委婉语构成方面会有很大的差别。

2.2.1 英语中丰富多彩的语音、拼写手段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语音形式随着拼写产生某种变异,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开原来的概念,以达到委婉的目的。

英语委婉语中语音或拼写形式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如缩略(Abbreviation ):ladies(ladies’ room 女厕所) ;词尾脱落(Apocopation):vamp(vampire荡妇);首字母缩略(initialing):JC(Jesus Christ);逆生(Backforming):(夜间破门盗窃,逆生自burglar夜盗)等。

2.2.2 汉语中的语音、字形手段汉语采用方块字,音形缺乏直接的联系,常见的语音避讳手段大概就是“谐音”。

但在名称避讳方面可采用同音字,还利用汉字特有的“平、上、去、入”四声,在口语中遇到要避的字可以改变声调,如为避讳“秦嬴政”,“正月”之“正”读平声“zhēng”。

此外,汉字在创造委婉语时可发挥其字形部首的优势。

例如:周先生,你有十一划吗?(沙陆墟《魂断梨园》十七)。

这里,“十一划”婉指“鸦片”,因为鸦片俗称“烟土”,也简称“土”,可拆成“十”和“一”。

3. 英汉委婉语的表现形式英汉委婉语在表现形式上有一定的差异,如汉语中“死亡”的委婉语因阶级、地位、身份、对象等方面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说法。

皇帝“死”的委婉语还有“驾崩、薨”等。

对美女的死称为“香消玉殒、玉碎珠沉”,妻子死为“断弦,失俪”。

一般人死为“完了、断气了、”等;坏人的死为“见阎王、完蛋了、一命呜呼”等。

但英语“死”的委婉语却没有这么繁多。

英语“上厕所”的表现形式异常丰富,如to rear, go to the Green man是男子用语;powder her nose , fix one’s face却纯属女性用语;go to W.C 是大人们的话;go to the pot, make number one ornumber two则是典型的儿童用语。

汉语中虽然也有“尿尿”之类的儿童用语,但男女上厕所的委婉语的表达形式却没有英语丰富,差别也没那么明显。

4. 英汉委婉语的表现内容英汉委婉语涉及的相同领域很多,但由于文化的差异,对某一具体内容, 一方使用委婉语加以避讳,而另一方则直言相称。

两者的区别在年龄、人名及称谓方面表现得尤为显著。

中国人在年龄方面往往直言不讳,对“ 老” 并无忌讳。

相反,有时还特意用“老” 字表示尊敬, 如“ 老张” 、“ 老李” ,而被称呼者未必就是“ 老人”。

而在英美人来,“ old(老)” 几乎就是“ 不中用” 的代名词,所以他们在外表和行为上有一种“ 不服老”的倾向。

英语中不仅没有类似的尊称,英美人在谈及年龄时,“ old(老)” 这一字眼也总是设法回避,而代之以full of ages(富于年纪) 、advanced in years(年长)等。

汉语中的名讳在称谓语中的表现也十分丰富。

在封建社会,由于受伦理等级观念的影响,君与臣、官与民、长与幼的关系划分十分严格。

在现代社会, 虽没有封建时代那么多名讳, 但在交际中,为了避免直呼其名,因交际角色不同而使用的称谓语也是多种多样的。

在称谓方面, 英美人也随便得多。

他们较多看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多数情况下, 不论职位、年龄和性别,包括晚辈与长辈之间,也是相互直呼其名。

5. 英汉委婉语的文化意义英汉委婉语的文化意义不同。

英汉委婉语所反映的道德观念不同。

中国人把谦虚看作是一种传统的美德, 所以用于己方的称呼或相关事物、行为多用自谦的方式。

比如, 把自己的礼物称作小意思、表示表示; 英语中虽然也有表示尊敬对方的赞美之词, 但却不带自谦自抑的意思。

在听到赞美之词, 汉语中多回答: 过奖了、请多包涵诸如此类的客套话,而英语中则表现为欣然接受, 答之以:Thank you( 谢谢). That is very kind of you to say so. (你这样说太好了。

) 等等。

英汉委婉语所体现的政治经济环境不同。

西方普遍实行的是多党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 西方社会的报刊、书籍、电视所使用的委婉语,常带有政治色彩, 如把严重的失业现象称underutilization( 未充分利用人才) 或human resources underdevelopment( 人力资源未充分开发)。

中国是由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执政的, 党与人民息息相关, 相比之下, 需要的官方委婉语较少。

6. 结语委婉语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日常交际中发挥着润滑剂的作用,是社会交际需要和实践的产物。

因此,通过对英汉委婉语的对比研究,了解委婉语的民族个性,可以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有助于我们在交际中更加准确地理解和应用委婉语,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1]Fowler,H.W.A Dictionary of Modern English Usage[2]孔庆成.委婉语言现象的立体透视[J].外国语,1993,(2)26-30.[3]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4]S.Campbell. Translation into the second language. London:Longman,1998.[5]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6]田九胜. 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J ] . 福建外语, 2001, ( 2) : 18- 21.[7]李国南. 英、汉委婉语言手段辨异[ J ] . 福建外语, 1999, ( 3) : 11- 17.[8]吴松初.中英当代流行委婉语的文化比较[J].现代外语, 1996,(3):59-61.[9]Huge Rawson. A Dictionary of Euphemisms and other Doubletalk[M]. CrownPublishers, 1981.[10]刘莉丽.英语委婉语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