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教案)教材
海水综合利用教案
![海水综合利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0084c54b73f242326c5f6f.png)
BaCl2→NaOH→Na2CO3→HCl
NaOH→BaCl2→Na2CO3→HCl
NaOH→BaCl2→Na2CO3→HCl
依据:1、Na2CO3一定要在BaCl2之后加入,用Na2CO3同时除CaCl2和BaCl2;
2、先过滤,最后加盐酸除CO32-OH-,
是。(用序号填一种合理组合)。
课堂小结:
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
——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的试剂加入顺序
BaCl2→Na2CO3→NaOH→HCl
BaCl2→NaOH→Na2CO3→HCl
NaOH→BaCl2→Na2CO3→HCl
NaOH→BaCl2→Na2CO3→HCl
依据:1、Na2CO3一定要在BaCl2之后加入,用Na2CO3同时除CaCl2和BaCl2;
总结归纳
(1)碳酸钠的双重作用:既可以除去粗盐中的氯化钙又可以除去过量的氯化钡。所以在所加试剂顺序中,碳酸钠必须加在氯化钡之后。
(2)盐酸的双重作用:最后加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盐酸有挥发性,过量的盐酸可以通过加热和水一起被除去。
总结归纳
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
——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的试剂加入顺序
2、先过滤,最后加盐酸除CO32-OH-,
BaCl2+Na2SO4=BaSO4↓+2NaCl
MgCl2+2NaOH=Mg(OH)2↓+2NaCl
CaCl2+Na2CO3=CaCO3↓+2NaCl
BaCl2+Na2CO3=BaCO3↓+2NaCl
2HCl+Na2CO3=2NaCl+H2O+CO2↑
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16f0a0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17.png)
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 -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与分布2.掌握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方法,包括化学与物理方法3.能够分析和评价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方案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教学重点1.理解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概念与方法2.掌握海洋资源的化学利用方法教学难点1.分析和评价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方案2.理解海洋经济的发展现状与问题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引入课文主题: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2.提出探究问题:什么是海洋资源?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Step 2: 了解海洋资源1.介绍海洋资源的种类与分布2.讲解海洋资源的经济价值和重要性Step 3: 掌握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方法1.介绍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概念与方法,包括化学与物理方法2.介绍海洋资源的化学利用方法和实例3.回顾化学原理,探索化学方法在海洋资源综合利用中的作用Step 4: 分析和评价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方案1.分析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的现状与问题2.探讨如何评价一项海洋资源综合利用方案,包括方案设计、实施效果评估等方面3.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制定一份海洋资源综合利用方案,并进行评估与改进Step 5: 思考与总结1.进一步概括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的意义与方法2.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加深环保和资源节约意识课堂小结1.本节课主要讲解了海洋资源的种类与分布,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方法和实例,以及如何分析与评价海洋资源综合利用方案。
2.学生应该对海洋资源和它们的价值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同时掌握了化学方法在海洋资源综合利用中的作用。
课后拓展1.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全球海洋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2.观看有关海洋资源保护的纪录片,了解全球海洋环保现状和问题。
466.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2教案 海水的综合利用 第1课时
![466.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2教案 海水的综合利用 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523f8ba9cc7931b765ce15fb.png)
海水的综合利用教学目标:1.掌握氯碱工业、海水提溴、海水冶炼镁的化学原理;2.了解海水的综合利用,认识化学科学发展对自然资源利用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氯碱工业、海水提溴、海水冶炼镁的化学原理。
探究建议:1.收集资料: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2.查阅有关氯碱工业发展的资料,讨论科学技术对促进生产力发展所起的作用。
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堂练习]1、关于电解NaCI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B.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人KI溶液,溶液呈棕色C.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人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落液呈中性2、某学生想制作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用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通电时,为使Cl2被完全吸收,制得有较强杀菌能力的消毒液,设计了如图的装置,则对电源电极名称和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判断正确的是(B)A a为正极,b为负极;NaClO和NaClB a为负极,b为正极;NaClO和NaClC a为阳极,b为阴极;HClO和NaClD a为阴极,b为阳极;HClO和NaCl3、海水占地球总储水量的97.2%。
若把海水淡化和化工生产结合起来,既可以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又可以充分利用海洋资源。
(1)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
氯化钠中的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族。
(2)目前国际上实用的“海水淡化”主要技术之一是蒸馏法。
蒸馏法是将海水变成蒸汽,蒸汽经过冷却而得高纯度淡水,由此可判断蒸馏法是(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3)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得重要化工产品,反应式为:食盐+H2O NaOH+H2+Cl2(未配平)。
该反应中食盐的化学式是。
利用电解所得气体制36.5%的浓盐酸1000t,最少需要消耗食盐t。
(4)近年来有人提出了一种利用氯碱工业产品及氯化钠循环治理含二氧化硫废气并回收二氧化硫的方法,该方法的流程如下:吸收写出②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名师教学设计《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完整教学教案
![名师教学设计《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完整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b319a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7.png)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一挖掘学科核心素养〃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位于人教版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涉及海水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工业中的从海水制镁、溟、碘等工艺流程技术,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常见的工业生产流程、技术,可在有关物质分离、提纯、转化、检验等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微粒观、元素观、变化观等化学观念;在探究海水提取镁、漠、碘等化学物质的实验方案中构建从自然提取各种化学物质的理论模型,养成从化学角度思考实际问题、用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在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中体会化学方法与技术对开发、综合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作用,感悟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从而形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分析核心知识所包含的基本观念、学科思维等, 并对其进行提炼加工,在教学设计中将这些基本观念和学科思维方法转化为课堂问题和学生活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一突出学科核心素养对三维目标的传承与提升(1)在查阅海水资源的特点、应用及海水淡化的方法原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体会化学对社会的重大贡献。
(2 )在探究海水提镁的过程中,体会化学对科技发展的重大作用,促进宏微辨识、社会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3 )在巴拉尔发现滨的科学探究史料学习过程中,探究海水提溟的工业方法,体会化学方法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中的重要作用,发展学生证据推理、科学精神等学科核心素养。
(4 )在角色扮演的思考及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及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形成从化学角度,用化学思维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方法采用以任务为驱动、以问题解决为目的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实现在活动探究中提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3教学过程设计环节一:创设情境,海洋赏宝一一提升信息素养展示海洋的照片。
[学生]由学生推选的活动主持人主持本环节任务1到任务4的成果展示活动。
[教师]教师综合评价各小组成果,协助主持人开展活动,维持活动秩序。
《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说课稿(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说课稿(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a9c8cdb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f0.png)
《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说课稿(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仁:大家好!我是来自XXX的教师,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现行高中教材人教版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加以说明:1.教材和教法分析从结构层面上看,本节是在学生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元素知识的基础上,研究如何从海水中提取人类生存发展所需物质,同时为选修四研究氯碱工业作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知识层面上看,本节通过教材上实验、思考与交流、资料卡片、科学视野等栏目,重点研究海水淡化、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溴单质、确认海带中存在碘元素及自然资源的开源节流。
从能力层面上看,本节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契合点,有利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室进行试管实验的简便易行与实际生产中会遇到很多复杂问题之间的差距,提高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法设计上,我采用“一个中心,两条主线”的教学方式。
一个中心指以学生活动解决问题为中心,两个主线指知识主线和能力主线。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高视角、低起点,加强直观教学,采用设问、类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联想、迁移,改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研究方式,向追求多元化研究目标、重视过程的理解和体会的方向转变。
2.学情和学法分析学生已具有物资星散、碘单质与淀粉间的相互检验、卤素间的置换等知识。
思维具有广阔性,富有想象力,有极大地办理实际题方针热情;却不知实际题方针处理远比书本知识复杂;他们特别想知道丰富的海水资源包罗哪些及如何提取它们为人类服务;而通过浏览课内外材料,将教材上的内容设计为流程图等可以获得。
3.教学方针依据上述分析,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我提出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顺利连接蒸馏装置;设计实验证明海带中碘元素的存在;绘制从海水中提溴的流程图,并能用有关化学方程式表示。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目的的阅读资料,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氧化剂、沉淀剂的选择,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培养合作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海水中提取镁的探讨和研究,体会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培养对自然的关注意识和参与意识。
课题2海水的综合利用-人教版选修2化学与技术教案
![课题2海水的综合利用-人教版选修2化学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1179a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07.png)
课题2 海水的综合利用-人教版选修2 化学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海水的主要组成成分和特点,了解海水的综合利用技术,以及其中的离子交换技术和膜分离技术,并能结合生产实际,分析并解决海水利用的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海洋保护与开发的正确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了解海水的主要组成成分和特点,学习海水的综合利用技术。
2.掌握海水离子交换技术和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难点1.学生对离子交换、膜分离等理论知识的理解。
2.学生对海洋保护与开发的平衡思考。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海水的组成和特点•原水与海水的区别•海水的组成和特点2. 海水综合利用技术•海水淡化技术•海水制盐技术•海水养殖技术•海水浴疗技术3. 海水离子交换技术•离子交换原理•离子交换的应用4. 海水膜分离技术•膜分离原理•膜分离的应用5. 海洋保护与开发•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四、教学方法1.听讲+讲述法:对知识点进行讲解,适当添加实验、数据分析等实例。
2.团体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探究相应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实践探究: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习了解海水的离子交换与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并能通过实验操作完成相应实验。
五、教学评价1.实验操作评价:对学生完成实验操作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实验报告的写作等。
2.考试评价:对学生对课程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试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对离子交换与膜分离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等。
3.课堂参与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听讲与讨论、发言情况等。
六、拓展延伸1.探究交换树脂的再生方法。
2.探究超滤、反渗透等其他膜分离技术在海水处理中的应用。
3.探究海水制盐与化学原料的生产过程与应用。
七、教学资源教材和参考资料:1.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22.《离子交换原理及应用》3.《膜过滤技术及其应用》实验设备:1.离子交换树脂2.离子交换柱3.超滤、反渗透装置八、教学反思海水的综合利用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学生学习课程还需通过一定的实验试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使学生对海水利用技术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2教案海水综合利用第1课时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2教案海水综合利用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b8330e2b6f1aff00bfd51e14.png)
海水的综合利用教学目标:1.掌握氯碱工业、海水提溴、海水冶炼镁的化学原理;2.了解海水的综合利用,认识化学科学开展对自然资源利用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氯碱工业、海水提溴、海水冶炼镁的化学原理。
探究建议:1.收集资料: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2.查阅有关氯碱工业开展的资料,讨论科学技术对促进生产力发展所起的作用。
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堂练习]1、关于电解NaCI水溶液,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B〕A.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B.假设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人KI溶液,溶液呈棕色.假设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人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落液呈中性2、某学生想制作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用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通电时,为使Cl2被完全吸收,制得有较强杀菌能力的消毒液,设计了如图的装置,那么对电源电极名称和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判断正确的选项是〔B〕a为正极,b为负极;NaClO和NaCla为负极,b为正极;NaClO和NaCla为阳极,b为阴极;HClO和NaCla为阴极,b为阳极;HClO和NaCl3、海水占地球总储水量的97.2%。
假设把海水淡化和化工生产结合起来,既可以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又可以充分利用海洋资源。
〔1〕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
氯化钠中的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族。
2〕目前国际上实用的“海水淡化〞主要技术之一是蒸馏法。
蒸馏法是将海水变成蒸汽,蒸汽经过冷却而得高纯度淡水,由此可判断蒸馏法是〔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3〕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得重要化工产品,反响式为:食盐+H2O NaOH+H2+Cl2〔未配平〕。
该反响中食盐的化学式是。
利用电解所得气体制 36.5%的浓盐酸1000t,最少需要消耗食盐t。
〔4〕近年来有人提出了一种利用氯碱工业产品及氯化钠循环治理含二氧化硫废气并回收二氧化硫的方法,该方法的流程如下:吸收氢氧化钠溶液②亚硫酸氢钠回收SO2含SO2废气电解氯化钠溶液氢气④HCl氯化钠〔原料〕氯气①③写出②④的化学反响方程式:。
《课题2 海水的综合利用》教学设计
![《课题2 海水的综合利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9b6a7a7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00.png)
基于观念与能力建构的教学设计——《海水的综合利用》第1课时一、教学分析1.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以海水的开发利用为例,了解依据物质性质及变化综合利用资源的方法。
“海水的综合利用”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2第二单元课题2的内容。
该内容是在学生完成必修课程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之后,在工业生产的情境下,以海水的综合利用为线索,进行全面、深入地学习和探究。
是继“合成氨”和“纯碱的生产”之后对物质转化和化工生产流程的又一应用,也为其他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立元素观和程序观的认知方法。
2.学情分析知识方面:学生具备、必修模块所涉及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及元素周期律知识,知道物质分离的实验方法。
能力方面:学生有一定的自学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
心理方面:高中生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重、接受新信息的能力强,但注意力易分散。
以海水的开发利用为例,了解依据物质性质及变化综合利用资源的方法。
3.学法建议(1)学会从化学原理的视角,由宏观到微观认识物质的转化。
(2)学会用流程图表示化工生产的过程,从化学技术的视角,认识富集、转化、分离等手段。
二、教学与评价目标1.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食盐精制的过程,初步建立化工生产流程的认知模型;通过学习氯碱工业的原理,了解化工生产技术的手段。
(2)通过设计海水提镁的方案,感受化工生产流程的应用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
(3)通过探究海水提溴的原理,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工生产流程的认知进阶。
2.评价目标(1)通过由精制食盐制取氢氧化钠的实验方案设计,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物质转化本质的认知进阶(物质水平、元素水平、微粒水平)和认识思路的结构化水平(视角水平、内涵水平)。
(2)通过对海水提溴的流程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工生产流程的认知进阶(基于经验水平、基于概念原理水平)。
(3)通过对海水提镁方案和实际建设的讨论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高一化学教案332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第2课时)
![高一化学教案332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第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8169ef32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5e.png)
(第2课时)一、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了解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原理和过程,了解镁的性质及用途。
2.了解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原理和过程,掌握加碘盐中碘元素的检验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提取镁的原理和过程,镁的性质及用途;2.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原理和过程。
难点:镁的性质及用途。
三、教学方法探究法、总结归纳法、分组讨论法等四、教学过程【导入】展示镁的用途相关图片【展示】镁产业链构成【讲解】镁在海水中的含量很高,每升高达1350 毫克,仅次于1.9万毫克的氯和1.05万毫克的钠。
整个海洋大约含镁1000万亿吨,足够人类用上千秋万代,所以世界各国争相发展从海水中提取镁的产业。
当前世界上镁的产量有60%来自海洋。
【展示】从海水中提取镁流程【讲解】1、利用贝壳制备石灰乳【生】①CaCO 3=====高温CaO +CO 2↑;①CaO +H 2O===Ca(OH)2。
【讲解】2、沉淀镁离子:【生】Mg 2++2OH -===Mg(OH)2↓。
【讲解】3、制备氯化镁:【生】Mg(OH)2+2HCl===MgCl 2+2H 2O 。
【讲解】4、制取金属镁:【生】MgCl 2(熔融)=====通电Mg +Cl 2↑【问】画出镁原子结构示意图 【生】【讲解】结构决定性质,镁是很活泼的金属单质1、与氧气反应【生】2Mg + O 2 2MgO剧烈燃烧,发出刺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白色物质【讲解】MgO 的熔点高达2800①,是优质的耐高温材料。
【展示】镁与氮气反应视频【生】3Mg + N 2 Mg 3N 2剧烈燃烧,产生白烟【展示】镁与与CO 2反应视频【生】2Mg +CO 2 2MgO+C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有黑色物质生成。
【讲解】碘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也是人体的必需的微量元素,主要存在于海水和海洋植物中,由于碘在海水中含量太低,目前工业上并不直接通过海水提取碘。
而是以具有富集碘能力的海藻为原料获取碘。
高中课件 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高中课件 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f0ba6c9a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e3.png)
海水中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海水提溴(Br2)
如何将溴单质从苦卤中提取出来?
阅读教材P101图8-4海水提溴工艺流程示意图, 1、写出吸收塔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将图8-4转化成简单流程图; 3、分析对比两种流程,找出相似性和差异性,解释差异产生的可能原因。
海水中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为什么不用四氯化碳萃取分液后再蒸馏?
海水的成分
说说蒸馏法淡化海水的原理,观察装置图, 和标准的蒸馏装置有什么区别?
海水中水的沸点 最低,首先被汽 化并随之冷凝, 从而使水与其它 组分分离。
海水中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海水制盐
浓缩海水 蒸发池 结晶池
具体是什么结晶方法?
海水的成分
粗盐
母液
也叫“苦卤”,含有高浓度的 Mg2+、K+、SO42-、Br-可从 中提取多种化工原料
蒸发浓缩
海水 含Br -
含Br2 空气吹出 的海水
冷凝
液溴
分离
含Br2 SO2和水 的空气 吸收
含HBr的 吸收液
溴蒸汽
Cl2氯化
水蒸气 含Br2的
蒸馏
酸液
海水中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海水提镁
关键问题: 此流程的目的是什么? 流程中涉及哪些步骤? 每一步的作用是什么? 流程中涉及哪些化学知识? 涉及的主要反应有哪些? 用到了哪些分离和提纯的操作?
海水资源的特点: 海水的成分
广阔性
海水中水的储量约为 1.3×109 亿吨,占地 球总水量 97%
多样性
分散性
元素种类很多,总 计含有80多种元素
许多元素的富 集程度很低
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海和其它化学资源 海水水资源主要如何利用? 海水淡化和海水循环冷却 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哪些? 蒸馏法、反渗析法和离子交换法
《海水的综合利用》教案4(选修2)
![《海水的综合利用》教案4(选修2)](https://img.taocdn.com/s3/m/a66f917eb9d528ea80c7791b.png)
2.2海水的综合利用示范教案目的要求:了解海水中盐的开发和利用,掌握食盐资源的利用。
了解海水提溴的重要步骤教学过程:引入:海水成份及应用前景:海水是一个大的混合物体系〔广意〕:假设将海水中的盐结晶后平铺于陆地上,地球将增高150米一、海水中盐的开发和利用1.海水制盐〔1〕海水制盐以蒸发法〔盐田法〕为主,主要原理是太阳照射后,水分蒸发,到达饱和浓度时,依次以固体形式析出。
〔2〕盐田必须符合的条件有三个①有平坦空旷的海滩,潮汐落差大;②气候枯燥、多风、少雨;③远离江河入海口。
〔3〕盐田一般分为贮水池、蒸发池、结晶池三局部。
〔4〕海水制盐要经过风吹、日晒逐渐蒸发浓缩,到达饱和后会析出食盐晶体,别离后所得的母液叫苦卤,可综合利用制得副产品氯化钾、氯化镁等。
〔卤水中主要含氯化镁、碘化钾、溴化钾〕〔5〕海水制盐还可用电渗析法和冷冻法,这样不但可制得盐,还可得到淡水。
2、食盐资源的利用〔1〕化学工业之一的氯碱工业,是以食盐为原料制取NaOH、Cl2、H2,再进一步生产其他化工产品。
〔2〕电解食盐水实验装置〔3〕用惰性电极电解时,各阳离子的放电顺序:Ag+﹥Cu2+﹥H+﹥Pb2+﹥Sn2+﹥Fe2+﹥Zn2+﹥Al3+﹥Mg2+﹥Na+﹥Ca2+﹥K+(和金属活动顺序刚好相反);阴离子的放电顺序: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
〔4〕原理:氯化钠溶液中存在着Na+、Cl—、OH—、H+四种离子,通直流电后,Cl—、OH—向阳极移动且Cl—比OH—优先失电子放电,Na+、H+向阴极移动且Na+比H+优先得电子放电。
阳极反响式:2 Cl——2e—=Cl2 ;阴极反响式:2 H++2e—=H2↑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反响式是2NaCl+2H2+H2↑+Cl2↑〔5〕电解产品及其他化工产品电解食盐水后产物NaOH、Cl2、H2可用来制其他化工产品。
2NaOH + CO2 ==Na2CO3 + H2OH2+Cl2NaOH +Cl2=NaClO+NaCl+ H2O二、海水提溴溴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作燃料的防爆剂;胶卷的感光材料;农业上常用作杀虫剂;医药上可用于红药水、镇静剂。
海水的综合利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海水的综合利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ff5a8c003d8ce2f0166233b.png)
选修二2.2《海水的综合利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课题1是介绍如何去除水中的杂质以获取洁净的水,课题2与之相反,主要介绍如何从水中获取有用物质的方法。
这两个课题既有区别又相互关联,重点在于了解作用于同一资源对象,化学与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不同的目的,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也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化学上所指杂质的含义。
学习本节内容一方面从学科角度,有利于学生以了解认识海水资源开发利用为载体,将之前所学知识复习、梳理、归纳和拓展延伸;另一方面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的背景角度,有利于学生加深体会应用化学知识可开发海水资源,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能源基础,同时学会辩证地看待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树立资源保护意识及合理开发意识。
2.内容和特点:本课题主要介绍了从海水中提取化合物、单质和同位素等物质的方法。
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生产和生活中大多数食盐也是从海水中获取的,故第一课时以氯化钠为例介绍从海水中提取化合物的内容,主要包括海水晒盐和食盐的进一步利用(氯碱工业),氯碱工业也是基本化学工业之一。
第二课时从海水中获取单质,教科书中介绍了一种金属(镁),一种非金属(溴),其中的化学原理并不复杂,结合工业实际生产,以图示的方式,简单介绍了生产流程,帮助学生将化学原理的应用与实际生产过程结合起来,认识化学与技术的关系。
关于同位素的获取,在这里只简单介绍了重水的提取,可不作为重点内容。
本节教学信息量需求很大,并且海水资源利用设计工业领域,学生对此内容很少有感性认识,因此信息呈现方式宜采用多样化,需要从网络获取信息及多媒体资源。
3、学情分析知识方面:学生具备、必修模块所涉及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及元素周期律知识,知道物质分离的实验方法。
能力方面:学生有一定的网络搜索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海水资源的特点,了解海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景;(2)了解海水资源开发中的化学反应原理及实验方法,掌握简单的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3)初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查阅资料的能力和收集信息素能力。
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教案)
![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1e9ee3aeaad1f346933fde.png)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1、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复习化学实验技能;3、通过化学反应的类型。
二、知识讲解考点1:海水晒盐1.食盐在自然界里的存在形式思考:你知道食盐主要分布在哪里?食盐主要分布在海水、盐湖、盐井和盐矿中。
想一想:为什么海水是咸的?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矿物质是食盐,是人类最早从海水中提取的物质。
查阅资料,我国的海盐生产情况如何?我国是海水晒盐产量最多的国家。
世界原盐产量中,海盐只占20%多一点,80%左右是用工业化方法生产的矿盐。
而我国年产海盐1500万吨左右,约占全国原盐产量的70%。
供应全国一半人口的食用盐和80%的工业用盐。
2.海水晒盐的原理探究:海水中最多的矿物质是食盐,试设计一个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案。
实验准备:制作模拟海水(教师配制一个类似于海水的食盐溶液,里面添加少量氯化钙、氯化镁)。
学生实验:将模拟海水蒸发掉大部分水,到有适量晶体析出。
再将混合物过滤,并洗涤沉淀。
检验滤液中有无Ca2+、Mg2+。
得到的固体重新制成溶液,检验有无Ca2+、Mg2+。
食盐是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矿物质。
由于食盐在温度改变时溶解度变化较小,海水经日光照射后,蒸发了大部分...的水。
随着溶剂的量不断减少,溶解在水中的食盐总量也在不断减少,导致食盐从溶液中析出。
而其它杂质由于含量远远少于食盐,故它们大部分仍留在溶液中。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太阳能蒸发法、电渗析法和冷冻法。
太阳能蒸发法即盐田法,它的原理就是用太阳晒,让盐田里的海水蒸发,食盐的浓度逐渐提高,最后盐便从海水中结晶出来。
盐田法首先要在宽平的海滩上修筑盐池,在涨潮时把海水放进来,即“纳潮”。
然后让海水经多级盐池....进行太阳照晒,使海水蒸发、食盐浓缩,这个过程叫“制卤”。
在制卤流程中,铁、钙、硫等杂质会最先从盐池中析出。
当海水蒸发掉90%时,卤水盐度达到26%,即达到“盐点”,便把卤水导入结晶池使其结晶。
当85%的盐析出后,再从尾液中提取镁盐和钾盐等其它矿物质。
高中化学 第二单元 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课题2 海水的
![高中化学 第二单元 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课题2 海水的](https://img.taocdn.com/s3/m/5a48a30d2e3f5727a5e962c5.png)
第二单元走进化学工业课题2 海水的综合利用【教学目标】1.了解天然水净化的几种方法。
2.注意污水的处理,使学生认识保护水资源和重要意义。
3.了解海水淡化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海水中盐的开发和利用1.海水制盐海水制盐的方法以蒸发法(盐田法)为主,它的原理很简单,即在太阳照射后,海水受热使水分蒸发,当各种盐分别达到其饱和浓度时,依次以固态形式析出。
并不是所有的海岸都可以晒盐,作为盐田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有平坦空旷的海滩,且潮汐落差的:(2)气候干燥、多风、少雨;(3)远离江河入海口,避免海水被淡水冲稀。
盐田一般分贮水池、蒸发池和结晶池三部分。
盐田周围有堤坝,以防海浪冲积。
靠海一面的堤坝上有引入海水的渠道和闸门。
蒸发池和结晶池分许多区,用小堤隔开。
晒盐时,利用涨潮把海水引入贮水池,待海水澄清后,使它顺序流经蒸发池各区,经过风吹、日晒,海水逐渐蒸发浓缩,达到一定浓度后,引入结晶池继续浓缩,直至达到饱和析出食盐晶体;分离食盐晶体后所得到的母液叫苦卤,可以综合利用,制得一系列副产品,如氯化钾、氯化镁等。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利用其他方法从海水制盐,如电渗析法、冷冻法等。
用这两种方法不但可以制盐,同时也可以得到淡水。
2.食盐资源的利用:食盐是人类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化学工业中氯和钠的相关产品,大多都以食盐为原料。
例如,作为基本化学工业之一的氯碱工业,就是以食盐为原料制取NaOH、CI2、和H2,再进一步生产一系列的化工产品。
在氯碱工业中,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得到NaOH、CI2、和H2。
在氯化钠溶液中存在着Na+、H+、CI-、OH-、四种离子,当接通直流电源后,带负电的CI-、OH向阳极移动,带正电的Na+、H+向阴极移动。
在所给的电解条件下,CI-比OH-容易失去电子,H+比Na+容易得电子,在两极分别发生下列反应:阳极:2 CI--2e-=CI2↑ 阴极:2 H++2e-=H2↑由于不断电离出H+和CI-形成CI2、和H2,溶液中的OH-浓度增大。
高中化学新课标选修二 第二单元课题2 海水的综合利用 教案
![高中化学新课标选修二 第二单元课题2 海水的综合利用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770c16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33.png)
第二单元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课题二海水的综合利用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氯碱工业反应原理;正确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和电解的总化学方程式.2.初步了解电解槽的简单结构及食盐水的精制.3.常识性介绍以氯碱工业为基础的化工生产。
4.通过电解食盐水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利用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6.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掌握观察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准确记录实验现象,正确分析实验现象,探究实验规律的方法.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闪现智慧火花,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氯碱工业反应原理。
教学难点氯碱工业反应原理。
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教学用具1.实验仪器:铁架台、U型管、石墨电极、导线、电流表、直流电源。
2.实验药品:饱和氯化钠溶液。
3.幻灯片若干张。
课时安排2课时引入新课:本节课我们学习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又称氯碱工业。
我们学习的主要目标是掌握工业上制取氯气和烧碱的反应原理,初步了解化工生产设备、原料及其精制、生产流程.【板书】第二节氯碱工业一、电解饱和食盐水反应原理【演示】实验装置如右图:【投影】实验步骤:1.按装置图安装好仪器。
2.向U型管中注人饱和食盐水,接通电源。
3.向阴阳两极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把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分别放在阴阳两极试管口上方。
【设疑】电解池两极上各有什么现象产生?【提问】请描述实验现象,试判断出结论。
【学生回答】(相互补充)1.两极均产生气体。
2.阴极区附近溶液出现红色,有碱生成。
3.阳极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应是Cl2.【阅读讨论】阅读教材,看后相互讨论,推选代表回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小结并板书】师生共同总结:在阴极:由于2H++2e— = H2↑,H+不断被消耗,促进H2OH++OH—向右移动,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c(OH-)相对的增大了,因此,在阴极附近形成了氢氧化钠溶液.【提问】写出电解的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适用学科高中化学适用年级高中一年级适用区域沪教版适用地区课时时长(分钟)60知识点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海洋是地球最大的资源库,多种元素已被人类利用。
2.了解海水晒盐的原理,理解海水提取溴、碘和氯气的研究。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氯单质和化合物性质的探究,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计算、实验操作技能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教学重点1、海水晒盐的原理;2、卤素的相似性、相异性;3、氯、溴、碘及其阴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1、卤素与氧化还原反应的结合考察;2、氯、溴、碘及其阴离子的检验。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1、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复习化学实验技能;3、通过化学反应的类型。
二、知识讲解考点1:海水晒盐1.食盐在自然界里的存在形式思考:你知道食盐主要分布在哪里?食盐主要分布在海水、盐湖、盐井和盐矿中。
想一想:为什么海水是咸的?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矿物质是食盐,是人类最早从海水中提取的物质。
查阅资料,我国的海盐生产情况如何?我国是海水晒盐产量最多的国家。
世界原盐产量中,海盐只占20%多一点,80%左右是用工业化方法生产的矿盐。
而我国年产海盐1500万吨左右,约占全国原盐产量的70%。
供应全国一半人口的食用盐和80%的工业用盐。
2.海水晒盐的原理探究:海水中最多的矿物质是食盐,试设计一个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案。
实验准备:制作模拟海水(教师配制一个类似于海水的食盐溶液,里面添加少量氯化钙、氯化镁)。
学生实验:将模拟海水蒸发掉大部分水,到有适量晶体析出。
再将混合物过滤,并洗涤沉淀。
检验滤液中有无Ca2+、Mg2+。
得到的固体重新制成溶液,检验有无Ca2+、Mg2+。
食盐是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矿物质。
由于食盐在温度改变时溶解度变化较小,海水经日光照射后,蒸发了大部分...的水。
随着溶剂的量不断减少,溶解在水中的食盐总量也在不断减少,导致食盐从溶液中析出。
而其它杂质由于含量远远少于食盐,故它们大部分仍留在溶液中。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太阳能蒸发法、电渗析法和冷冻法。
太阳能蒸发法即盐田法,它的原理就是用太阳晒,让盐田里的海水蒸发,食盐的浓度逐渐提高,最后盐便从海水中结晶出来。
盐田法首先要在宽平的海滩上修筑盐池,在涨潮时把海水放进来,即“纳潮”。
然后让海水经多级盐池....进行太阳照晒,使海水蒸发、食盐浓缩,这个过程叫“制卤”。
在制卤流程中,铁、钙、硫等杂质会最先从盐池中析出。
当海水蒸发掉90%时,卤水盐度达到26%,即达到“盐点”,便把卤水导入结晶池使其结晶。
当85%的盐析出后,再从尾液中提取镁盐和钾盐等其它矿物质。
海水晒盐得到的食盐是粗盐,含有较多的杂质(如氯化钙、氯化镁等)。
通过粗食盐的提纯,得到的盐是精盐。
3.食盐的用途食盐对于人类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人和哺乳动物血清中含盐量高达0.9%,这就是目前医学上使用的浓度为0.9%的食盐溶液叫做生理盐水的原因。
人必须吃盐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在工业上,食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常用来生产烧碱、纯碱、液氯、盐酸、漂白粉等多种化工产品。
4.粗盐提纯的实验室方法探究:试设计一个提纯粗盐的实验方案。
写出粗盐提纯的原理、实验仪器及用品、实验步骤。
原理:粗盐中含有少量泥沙、可溶性的其它盐等杂质。
泥沙不溶于水,可以将粗盐溶解后进行过滤而除去;对蒸发后得到的晶体进行洗涤,可除去其它可溶性盐。
实验仪器及用品:天平、烧杯、量筒、漏斗、铁架台及附件、酒精灯、玻璃棒、滤纸、蒸发皿、坩埚钳等。
实验步骤:称量→溶解→过滤→蒸发→洗涤。
注意点:①溶解食盐时,在保证食盐能完全溶解的前提下,水的用量要尽量少。
由于食盐的溶解度一般在35 g/100 g水,故每溶解10 g食盐需加入30 mL左右的水。
②过滤操作中要注意:一角(漏斗与滤纸的角度要吻合)、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过滤液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尖口靠住玻璃棒;玻璃棒靠住滤纸三层处;漏斗颈端靠住盛液烧杯壁)。
③在将要蒸干时用小火加热,利用余热使食盐蒸干。
如果将要蒸干时仍用大火加热,食盐晶体很容易飞溅出来。
④要用少量水的洗涤得到的精盐。
这是因为得到的精盐中可能含有象氯化钾那样的易溶于水的物质。
⑤本实验多次用到玻璃棒,它起的作用如加速溶解、转移溶液、扩散热量等。
考点2: 元素性质1、 原子结构卤族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都有7个电子,但他们的核外电子层数却各不相同,按氟、氯、溴、碘的顺序依次增多。
2、 物理性质卤素在自然界中均以化合态存在,其单质可由人工制取。
卤素原子都是双原子分子,有刺激性气味。
常温下,氟、氯是气体,溴是液体,碘是固体。
它们的颜色由淡黄绿色到紫黑色,逐渐加深,它们在常压下的沸点和熔点也逐渐升高。
卤素单质都具有毒性。
元素 名称 元素 符号 核电 荷数 单质色态 (常态) 密度 g/L 熔点 /℃ 沸点 /℃ 溶解度 /100g 水 氟F9F 2 点黄绿色 气体1.69-219.6-188.1与水 反应氯Cl17Cl 2黄绿色 气体3.21 -101 -34.6 226cm 3溴Br35Br 2深红棕色 液体3.12 -7.2 58.784.16g碘I53I 2紫黑色 固体4.93 113.5 184.4 0.029g3、 化学性质氟、氯、溴、碘最外层电子层上都有7个电子,容易获得一个电子而形成稳定结构,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以及电子层数的增多,卤素原子的的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活泼性(氧化性)也随之减弱;另一方面,对卤素阴离子来说,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离子失电子能力(还原性)变逐渐增强。
(1) 卤素跟金属反应氟、溴、碘和氯一样能和金属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
氟气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能和几乎所有的金属直接反应,且反应十分激烈。
碘虽然也能和大多数金属直接化合,但碘和锌的反应就已经需要催化剂了。
222H OZn I ZnI +−−−→反应通式: 卤素+金属→最高价金属卤化物 (2) 卤素跟氢气反应反应物 反应条件有关方程式F 2+H 2 在冷、暗处剧烈反应,发生爆炸F 2+H 2 2HFCl 2+H 2光照或加热时剧烈反应,发生爆炸光照 Cl 2+H 2 2HClBr+H 2加热至250℃时缓慢反应加热 Br 2+H 2 2HBrI 2+H 2加热至500℃时发生缓慢的可逆反应500℃ I 2+H 2 2HI由上表所列的卤素与氢气的反应事实可以看出,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卤素单质跟氢气的化合越来越困难,所以生成的氢化物也越来越不稳定,即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降低:HF>HCl>HBr>HI 。
(3) 卤素跟水反应氟气和水相遇,即使在常温黑暗的地方,也会剧烈反应,置换出氧气。
222224F H O HF O +→+↑溴、碘与水反应的形式和氯气相同,如下所示:22X H O HX HXO ++反应均生成相应的氢卤酸和次卤酸,只是按照氯、溴、碘的顺序,反应程度减弱。
在反应中,卤素单质即作为还原剂,又作氧化剂。
像这种同一物质中同一元素的原子即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我们把它称为歧化反应。
(4) 卤素间的置换反应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我们可以根据卤素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来比较它们活泼性的相对强弱。
【原理】氯可以把溴和碘分别从溴化物和碘化物中置换出来;溴可以把碘从碘化物中置换出来。
反应方程式如下:2222Cl NaBr Br NaCl +→+ 2222Cl KI I KCl +→+2222Br KI I KBr +→+由此可见,对于氯、溴、碘单质而言,氯的氧化性最强,溴的氧化性强于碘。
氟的氧化性比氯还强,能把氯等从它们的卤化物中置换出来。
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从氟到碘,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F 2>Cl 2Br 2>I 2,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F ->Cl ->Br ->I -。
Br -和I - 也是常见的还原剂。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HClO 4>HBrO 4>HIO 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
因此,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F>Cl>Br>I 。
(5) 卤素单质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氟、氯、溴、碘单质氧化性减弱X -→卤离子()还原性增强HX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减弱 HX →气态氢化物()还原性增强→氢卤酸酸性增强4HXO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减弱(6) 碘单质的特殊性质:碘单质除了表现出卤素的一般性质外,还有一种特性,即与淀粉反应变蓝。
4、 卤离子的检验离子 检验试剂 主要实验现象 有关方程式F-加入硫酸、玻璃片检验产生的气体能腐蚀玻璃片F H HF -++→↑242SiO 4HF SiF 2H O +→↑+Cl- 硝酸银溶液、稀硝酸 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Ag Cl AgCl +-+→↓Br-○1 硝酸银溶液、稀硝酸○2 加氯水和CCl 4 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浅黄色沉淀,CCl 4层呈橙红色Ag Br AgBr +-+→↓22Cl 2Br 2Cl Br -+→+I-○1 硝酸银溶液、稀硝酸 ○2 滴入淀粉溶液后滴入氯水 生成不溶于稀硝酸是黄色沉淀淀粉溶液变蓝Ag I AgI +-+→↓ 22Cl 2I 2Cl I --+→+5、 卤素及其化合物的用途卤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跟很多单质、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卤化物非常多。
卤素及其化合物由于具有众多特性,用途非常广泛。
如氯化银、溴化银、碘化银具有感光性,见光后发生如下反应:22AgCl 2Ag Cl −−−→+光照22AgBr 2Ag Br −−−→+光照22AgI 2Ag I −−−→+光照利用这种性质,卤化银常用来制作胶卷和感光纸等,常用的变色镜里也含有卤化银,碘化银则常用于人工降雨、人工降雪。
考点3:萃取(1) 原理:利用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另一种溶剂中提取出来。
(2) 操作步骤:○1混合震荡; ○2静止分层; ○3分液。
(3) 注意事项: ➢萃取剂必须具备三点:○1萃取剂和原溶剂互不混溶;○2萃取剂和溶质互不发生反应;○3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萃取常在分液漏斗中进行,分液是萃取操作中的一个步骤。
分液时,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当下层液体刚好放完时立即关闭活塞,不要让上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水 CCl 4(密度>1)苯(密度<1)酒精 Cl 2 淡黄绿色 ------ ------ ------- Br 2 橙黄色 橙红色 橙红色 橙红色 I 2淡黄色紫红色紫红色褐色考点4: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1)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由价态变化元素的化合价,找出基准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