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技术-血清学技术(非标记免疫分析技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于各种生物资源及生态分布的调查,如:各种植物病 源菌、根瘤菌、苏云金杆菌等(用到荧光抗体标记测 定技术)。
5、食品、药品的检测
用于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如用ELISA方法 检测食物中毒的病原菌,如沙门氏菌、霉菌; 食品中毒素如黄曲霉毒素的检测;食品中残留 农药的检测;抗哮喘的药物如茶碱、抗生素如 庆大霉素的检测。
4、生物学上的应用
A、物种的分类鉴定:动物、植物、微生物的鉴 定,品种品系、血清型;各种生物之间的差异 都可表现在抗原性不同,物种种源越远,抗原 性差异越大,可用区分抗原性的血清学反应, 进行包括微生物在内的物种鉴定、物种的分类 等。
B、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在基因工程中,基因的分离、 克隆、筛选、表达产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表达产物 的纯化等均涉及到免疫技术。如免疫印迹,免疫亲和 层析等免疫分析和分离技术。 C、建立血清库
2)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的专一性,这是抗 原表位(抗原决定簇)与抗体超变区中抗 原结合点之间,化学结构和空间构型上呈 互补关系。如果两个抗原有相同的抗原表 位-交叉反应。
3)结合价:Ag为多价,Ab为二价或二价以 上。多价才形成网状结构的凝聚物。
2.外在因素
1) Ag和Ab的结合比例 Ab过剩,反应不可见,前带现象 Ag过剩,反应不可见,后带现象 Ag和Ab比例合适,反应可见 等价区
免疫学技术在动物检疫上主要应用于检测抗原及 动物性流行病调查中检测特异性抗体。检测范围非 常广泛,常见的主要有禽病诊断中病毒的检测,如 禽流感病毒、鸡痘病毒、禽腺病毒等;猪的流行性 腹泻病毒、猪囊虫;牛的口蹄疫、疯牛病等。如采 用酶免疫测定法,Western blot。
3、植物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免疫学方法已被植物病毒学家广泛应用于 植物病毒的检测,病毒病的普查、口岸和产 地检疫等。如ELISA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快 速等特点。
过程:取小口径试管(内径2.5-3.0 mm,长约30 mm),先加入已知抗血清, 然后小心沿管壁加入 待检抗原于血清表面,使之成为分界清晰的两层, 15-30 min后两层液面交界处出现白色环状沉淀, 即为阳性反应。
注意事项:保持清晰界面,不留气泡。
Ag
界面
(沉淀环)
Ab
用途:可作定性或半定量测定 如血迹性质鉴别, 媒介昆虫的嗜血习性的测定, 晶体蛋白的测定 免疫血清效价初步测定。
根据沉淀反应可在液相或半液相(凝胶)
中进行,可分为:
液相
环状沉淀反应 p158 毛细管沉淀反应 絮状沉淀反应 免疫浊度法
半液相
琼脂扩散实验 免疫电泳
7.1.4.1 环状沉淀反应 (Ring precipitation reaction)
原理:相应Ag\Ab以不同浓度相混,使两种 溶液形成界限清晰的两层,在液相界面处 出现白色沉淀环。
抗
复
适宜
原
合 抗体过剩 物
抗原过剩
抗
沉 淀
体
量
抗原浓度
的
结
合
比 例
抗体过剩,形 成最小的沉淀 物
抗原抗体比例 合适,形成最大 的沉淀物
抗原过剩,形 成最小的沉淀 物
p156
2) 电解质(NaCl) Ag、Ab多为胶体状蛋白质,表面有相同电荷,
电解质可消除其表面电荷。 一般用生理盐水— 0.85% 的NaCl。 3) pH值: 最适:7.2和7.4;合适:6.5 — 8.6;不合适:小于3 大于10 4) 温度:最适:37OC;合适:10—52℃;不适:大于56 ℃
等)。
B、预防、治疗:传染性疾病的免疫预防和治疗;肿 瘤的免疫预防和治疗;免疫缺陷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预 防和治疗等。如制备疫苗(基因工程疫苗)进行预防 和治疗。预防性抗体(如肌注人丙种球蛋白预防传染 性肝炎,麻疹等病毒性疾病),抗体靶向治疗肿瘤 (如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
2、动物检疫检测中的应用
第七章 免疫学技术
7.1 血清学技术 (非标记免疫分析技术)
7.2 标记免疫分析技术 7.3 单克隆抗体技术 7.4 基因工程抗体技术 7.5 其它免疫学技术
概论
免疫学技术是指对抗原、抗体在体外所作的各种 反应实验及抗体的制备技术。
免疫学技术的特点: 1、高度特异性(专一性); 2 、 高 度 灵敏 性 ( 可达 到 1 0-9g、10-12g、10-15g 水
原理: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混合后,在适量的电解质存在的 条件下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可见的 反应(沉淀或沉淀线)的过程。
沉淀原:参加反应的可溶性抗原。 沉淀素:参加反应的抗体。 可溶性抗原:抗原分子较小,如蛋白质、多糖、类脂、细菌的
外毒素、内毒素、菌体裂解液、病毒的可溶性抗原、血清蛋 白、组织浸出液等。
1.内在因素-抗原抗体的性质
抗原抗体反应的整体强度受3个因素控制: 1) 结合力 2) 特异性 3) 结合价 其中结合力和特异性是反应的关键因素。
1) Ag、Ab的分子间非共价键的相互作用 (结合 力):盐键(静电引力)、氢键结合力、疏水作用力 和范德瓦尔力。
盐键
疏水力
范德瓦尔力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氢键
抗原抗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6、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采用夹心免疫法,免疫生物传感器检测 污染物。另外,利用固定化的单链抗体处理 污染物。
7.1 血清学技术
(非标记免疫分析技术)
7.1.1 血清学技术分析的目的
1. 用已知抗原检测未知抗体 2. 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 3. 用已知抗体检测某些药物、激素等各种半
抗原
7.1.2 影响血清学反应的因素
7.1.3 血清学分析技术主要内容
1. 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 2. 凝集反应 (agglutination) 3. 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 fixation test) 4. 中和反应(neutralization)
7.1.4 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
平); 3、方法标准化、自动化; 4、试剂商品化。
免疫学技术的用途
1、医学上的应用
A、诊断:人类各种传染病的诊断:如各型肝炎,艾 滋病、梅毒、 SARS 、炭疽病菌等;各种肿瘤的诊断; 妊娠、血型、法医血痕诊断。(凝集实验、康氏试验 (絮状沉淀)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ELISA 、 ELISA-PCR 、 Western blot 、免疫荧光方法、免疫传感器和抗体芯片
5、食品、药品的检测
用于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如用ELISA方法 检测食物中毒的病原菌,如沙门氏菌、霉菌; 食品中毒素如黄曲霉毒素的检测;食品中残留 农药的检测;抗哮喘的药物如茶碱、抗生素如 庆大霉素的检测。
4、生物学上的应用
A、物种的分类鉴定:动物、植物、微生物的鉴 定,品种品系、血清型;各种生物之间的差异 都可表现在抗原性不同,物种种源越远,抗原 性差异越大,可用区分抗原性的血清学反应, 进行包括微生物在内的物种鉴定、物种的分类 等。
B、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在基因工程中,基因的分离、 克隆、筛选、表达产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表达产物 的纯化等均涉及到免疫技术。如免疫印迹,免疫亲和 层析等免疫分析和分离技术。 C、建立血清库
2)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的专一性,这是抗 原表位(抗原决定簇)与抗体超变区中抗 原结合点之间,化学结构和空间构型上呈 互补关系。如果两个抗原有相同的抗原表 位-交叉反应。
3)结合价:Ag为多价,Ab为二价或二价以 上。多价才形成网状结构的凝聚物。
2.外在因素
1) Ag和Ab的结合比例 Ab过剩,反应不可见,前带现象 Ag过剩,反应不可见,后带现象 Ag和Ab比例合适,反应可见 等价区
免疫学技术在动物检疫上主要应用于检测抗原及 动物性流行病调查中检测特异性抗体。检测范围非 常广泛,常见的主要有禽病诊断中病毒的检测,如 禽流感病毒、鸡痘病毒、禽腺病毒等;猪的流行性 腹泻病毒、猪囊虫;牛的口蹄疫、疯牛病等。如采 用酶免疫测定法,Western blot。
3、植物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免疫学方法已被植物病毒学家广泛应用于 植物病毒的检测,病毒病的普查、口岸和产 地检疫等。如ELISA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快 速等特点。
过程:取小口径试管(内径2.5-3.0 mm,长约30 mm),先加入已知抗血清, 然后小心沿管壁加入 待检抗原于血清表面,使之成为分界清晰的两层, 15-30 min后两层液面交界处出现白色环状沉淀, 即为阳性反应。
注意事项:保持清晰界面,不留气泡。
Ag
界面
(沉淀环)
Ab
用途:可作定性或半定量测定 如血迹性质鉴别, 媒介昆虫的嗜血习性的测定, 晶体蛋白的测定 免疫血清效价初步测定。
根据沉淀反应可在液相或半液相(凝胶)
中进行,可分为:
液相
环状沉淀反应 p158 毛细管沉淀反应 絮状沉淀反应 免疫浊度法
半液相
琼脂扩散实验 免疫电泳
7.1.4.1 环状沉淀反应 (Ring precipitation reaction)
原理:相应Ag\Ab以不同浓度相混,使两种 溶液形成界限清晰的两层,在液相界面处 出现白色沉淀环。
抗
复
适宜
原
合 抗体过剩 物
抗原过剩
抗
沉 淀
体
量
抗原浓度
的
结
合
比 例
抗体过剩,形 成最小的沉淀 物
抗原抗体比例 合适,形成最大 的沉淀物
抗原过剩,形 成最小的沉淀 物
p156
2) 电解质(NaCl) Ag、Ab多为胶体状蛋白质,表面有相同电荷,
电解质可消除其表面电荷。 一般用生理盐水— 0.85% 的NaCl。 3) pH值: 最适:7.2和7.4;合适:6.5 — 8.6;不合适:小于3 大于10 4) 温度:最适:37OC;合适:10—52℃;不适:大于56 ℃
等)。
B、预防、治疗:传染性疾病的免疫预防和治疗;肿 瘤的免疫预防和治疗;免疫缺陷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预 防和治疗等。如制备疫苗(基因工程疫苗)进行预防 和治疗。预防性抗体(如肌注人丙种球蛋白预防传染 性肝炎,麻疹等病毒性疾病),抗体靶向治疗肿瘤 (如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
2、动物检疫检测中的应用
第七章 免疫学技术
7.1 血清学技术 (非标记免疫分析技术)
7.2 标记免疫分析技术 7.3 单克隆抗体技术 7.4 基因工程抗体技术 7.5 其它免疫学技术
概论
免疫学技术是指对抗原、抗体在体外所作的各种 反应实验及抗体的制备技术。
免疫学技术的特点: 1、高度特异性(专一性); 2 、 高 度 灵敏 性 ( 可达 到 1 0-9g、10-12g、10-15g 水
原理: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混合后,在适量的电解质存在的 条件下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可见的 反应(沉淀或沉淀线)的过程。
沉淀原:参加反应的可溶性抗原。 沉淀素:参加反应的抗体。 可溶性抗原:抗原分子较小,如蛋白质、多糖、类脂、细菌的
外毒素、内毒素、菌体裂解液、病毒的可溶性抗原、血清蛋 白、组织浸出液等。
1.内在因素-抗原抗体的性质
抗原抗体反应的整体强度受3个因素控制: 1) 结合力 2) 特异性 3) 结合价 其中结合力和特异性是反应的关键因素。
1) Ag、Ab的分子间非共价键的相互作用 (结合 力):盐键(静电引力)、氢键结合力、疏水作用力 和范德瓦尔力。
盐键
疏水力
范德瓦尔力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氢键
抗原抗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6、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采用夹心免疫法,免疫生物传感器检测 污染物。另外,利用固定化的单链抗体处理 污染物。
7.1 血清学技术
(非标记免疫分析技术)
7.1.1 血清学技术分析的目的
1. 用已知抗原检测未知抗体 2. 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 3. 用已知抗体检测某些药物、激素等各种半
抗原
7.1.2 影响血清学反应的因素
7.1.3 血清学分析技术主要内容
1. 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 2. 凝集反应 (agglutination) 3. 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 fixation test) 4. 中和反应(neutralization)
7.1.4 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
平); 3、方法标准化、自动化; 4、试剂商品化。
免疫学技术的用途
1、医学上的应用
A、诊断:人类各种传染病的诊断:如各型肝炎,艾 滋病、梅毒、 SARS 、炭疽病菌等;各种肿瘤的诊断; 妊娠、血型、法医血痕诊断。(凝集实验、康氏试验 (絮状沉淀)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ELISA 、 ELISA-PCR 、 Western blot 、免疫荧光方法、免疫传感器和抗体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