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杜甫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杜甫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杜甫是唐朝现实主义诗歌最耀眼的一颗明星。杜甫的诗歌继承和发展了从《诗经》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放在自己的艺术熔炉里加以提炼、铸造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诗风:‚沉郁顿挫‛,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上都达到空前的高度,为后代诗人指出一条通向现实主义、通向人民生活的创作道路。
一、在思想内容上,杜甫诗歌现实主义核心是关注人民疾苦,主题是忠君、爱国、爱民。
(一)关注民生疾苦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核心内容。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的诗歌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人民性,是中国古典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典范。他敢于接近劳动人民,也喜欢劳动,甚至愿为广大人民的幸福而牺牲自己。在安史之乱前后的特定历史背景下,杜甫的仁政爱民思想是通过忧国忧民的特殊形式表现出来的。他的喜忧是随着时势的变化而显露出来。诗人在《春望》中透露出强烈的爱国情感。《洗兵马》对国家整体形势的转危为安表示无比的兴奋和乐观。诗人在担任左拾遗时,更是忠于职守,勤于国事,如《春宿左省》‚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在《蜀相》中缅怀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抒发壮志未酬的悲伤。《诸将》五首和《秋兴》八首,痛感朝廷没有远见,将帅平庸无能,并对藩镇拥兵割据的现实深怀忧虑,悲叹自己‚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宿江边阁》)。十年长安的蹉跎困顿生活,使杜甫更能深入地体察民疾。在他的诗行中形象地描述了百姓遭受苦难
的根源:一是赋税太重,二是官吏贪污盘剥,三是统治者奢侈浪费。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也更加深了杜甫的忧虑。
(二)忠君、爱国、爱民的儒家思想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思想主题。杜甫虽然也写了‚唐尧真有圣,野圣,野知‛、‚天子多恩泽,苍生转寂寥!‛等诗句直接讽刺皇帝,但仍接受了儒家的忠君思想,对皇帝存在着很大的企望,希望通过皇帝‚下令减征赋‛来‚各使苍生有环堵‛,使国家走向强盛。杜甫在多年饥寒的生活体验中,更同情人民。有时一想到人民的痛苦,他就忘记了自己,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幼子饥已卒‛的情况下,他想的却是:‚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默思夫业徒,因念远戎卒‛。当茅屋为秋风所破时,他发出了宁愿‚冻死‛来换取普天下穷苦人民的温暖这样的宏愿。
二、在表现手法上,杜甫诗歌现实主义创作的艺术特色重在抒写现实人生,感事与写意有机结合,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一)以小见大,通过细节描写来揭示生活的本质,呈现社会历史的整体风貌。例如,‚三吏‛、‚三别‛以组诗的形式,通过具体事件来显示世情。《石壕吏》描述了动乱年代官府用非常手段‚夜捉人‛去‚急应河阳役‛的特殊事件。反映了一家之中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的悲惨现实生活。在安史之乱时期,不仅村野老妇要上战场,连十八以下的中男(《新安吏》),‚子孙尽亡尽‛的老翁(《垂老别》),刚从战场‚归来寻旧蹊‛,又遇‚家乡既荡尽‛,‚人身无家别‛的独身汉(《无家别》),‚暮婚晨告别‛(《新婚别》)的新郎都要上前线,一个个具体的事件组成一幅巢代倾无完卵的社会
文体图景,形象地呈现了安史之乱中唐朝的社会现实。杜甫诗歌以小见大的写法体现在经细节描绘来揭示生活本质。
(二)因叙声感,因感生议,感事与写意有机地结合。杜诗因事生感,推己及人及世。诗人在回奉探家时,耳闻目睹华清宫内君臣宴乐而联想到‚寒女‛的臵帛纳税;由听说达官贵人生活的骄奢而概括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贫富对立的社会现象;又由自己‚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忆卒‛的遭遇联想到自己享受‚生常免租税,各不隶征伐‛的待遇还如此辛酸,平民百姓的遭遇可想而知,因而‚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又呈吴郎》替打枣的寡妇向吴郎求情。他将心比心,深切地感受到四海涂炭的时运给百姓造成的灾难。他富感于叙。如《兵车行》诗人对统治者开边政策的否定和对民生痛苦的同情,完全寄寓在咸阳桥边送别征人,‚道旁过者‛与‚行人‛的问答,青海边古战场新鬼喊冤旧鬼哭的描写叙述之中。如在《春望》一诗中,诗人把安史之乱长安陷落的国事虚化为一年一度的春景,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端。
(三)百转千回、反复咏叹的内心、思想情怀抒情方式,形成了以沉郁顿挫为主导的艺术风格。如《北征)自己离别朝庭的忧虑,沿途所见田野的荒芜,战争白骨遍地,百姓受难的景象,家中饥寒交迫的情形,思虑国家借用回纥兵力平叛以求时局的变化,表达对肃宗中兴的期望,感情深沉复杂,忧虑中有讽刺。《自京赴奉先县五百字》、《壮游》、《洗兵马》、《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等,都通过这种百转千回的抒情方式抒发出丰富复杂、深沉
博大的思想情怀,形成了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的主导风格。
三、在文学史上,杜甫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占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杜甫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优良传统,并把现实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阶段。杜甫继承了古体诗的创作成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摆脱了乐府古调的拘束。在表现手法上,大量运用描写、叙述、议论的表达方式,概括典型事件的场景,描写真实的生活细节和刻画人物的心理,记叙与议论相结合,溶抒情于叙事中等。他掌握和利用了当时所有的一切诗体,创造性地发挥了各种诗体的功能,为各种诗体树立了典范。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十说杜甫七律与诸家异者有五,其中之一则是‚杜诗无所不入‛,凡是别人能写文章的素材,杜甫都可以用诗的形式来写。他还广泛地吸收前人成功的艺术经验来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撷取了《诗经》、《楚辞》到汉魏六朝以及同时代的文学成果,总结丰富的社会人生阅历,使诗歌内容博大精深。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学习古人,本着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开创新题,直接开创了中唐新乐府的先声,为后代诗人指出了一条通向现实、通向人民生活的创作道路。
四、杜甫是我国封建时代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了《诗经》、乐府以来现实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并将其加以发展和提高。他以进步的儒家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深刻地、多方面地反映了国家的重大事件,描写了各个阶级和阶层的生活真实,表达了广大人民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