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统计技术控制程序
2019年整理【管理精品】统计技术运用程序
1.目的:“质量是制造出来的”是勿庸置疑,因此统计手法或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更能发挥作用。
质量一旦有任何不正常的的变异,即可应用以下手法或技术,采取纠正及预防措施,预先防止不良的发生。
2.范围:2.1初级统计手法或技术(即QC七大手法)。
2.2中级统计手法或技术(即抽样计划、统计推定及检定,实验计划法)。
2.3高级统计手法或技术(即高级实验计划法2,多变量解析法及OR方法)。
2.4一般来说,公司内部的质量问题,其95%比例可通过QC七大手法及SPC(统计过程管制)可解决,其余5%比例才应用到中、高级统计手法或技术,因此本办法则以QC七大手法及SPC为应用对象。
3.定义:3.1.柏拉图:将一定期间所收集不良数,缺点或故障的发生等数据依项目、原因加以分类,并按其出现大小(多少)顺序排列加以分类。
3.2.特性要因图:能清楚地表示出结果(制品的特性)与原因(影响生产的要因)的影响情形或二者之间关系的图形,因形状类似鱼骨,所以又称[鱼骨图]。
3.3.直方图:将收集到的数据依一定的方式分组,列出每组所出现的数据个数,横轴表示组界,纵轴表示次数,将每一组以长方形图示坐标上即为[直方图]或称[次数分析图]3.4.检查表:在收集数据时设计一种简单的表格,将有关项目和预定收集的数据,依其使用目的以简单的符号填注而且很容易汇总整理,以了解形状,作分析或点检用,这种设计出来的表格称[检查表]3.5.层别法:把机器操作员或其他制造要因以机器、操作员或原料等,分别收集数据,加以统计比较,然后找出其间是否有差异,而针对这差异加以改善的方法称为[层别法]3.6.散布图:两变量或多变量间是否有相关关系,如有关系其程度有多少,此分析方法所点出的图称为[散布图]。
3.7.控制图:一种以实际产品特性与根据过去经验所判定过程能力的管制界限比较,而以时间经过用图形表示者称为[管制图]。
3.8.推移图:将收集的数据依一定的方式描绘出每个出现的数据点,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
统计技术控制程序
1 目的本程序旨在利用适当的统计技术,分析验证过程〔工序〕能力和产品特性,以便掌握问题,提出纠正与预防措施或改善措施,确保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统计活动。
3.权责:3.1工程部:负责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的统计分析〔包括DFMEA、DOE、APQP、PPAP的相关要求〕;3.2品管部:负责来料、制程、成品的产品品质的统计分析〔包括QC七手法、PFMEA、SPC、MSA等〕;3.3业务部:负责客户满意度的统计分析;3.4各部门:负责相关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分析;4.定义:4.1 QC七手法:层别法〔stratification〕、查检表〔check list〕、柏拉图〔pareto diagram〕、特性要因图〔charac teristic diagram〕、直方图〔histogram〕、散布图〔scatter diagram〕、管制图〔control chart〕;4.2 DFMEA:设计失效模式效应分析〔Design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4.3 PFMEA:过程失效模式效应分析:〔Process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4.4 DOE:实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s〕4.5 SPC: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4.6 APQP:产品质量先期筹划〔Advance Production Quality Plan〕4.7 PPAP:生产件批准程序〔Produce Part Approval Process〕4.8 MSA:测量系统分析〔Measure System Analysis〕5.统计技术要求内容:5.1统计技术的培训5.1.1品质部对各产品实现阶段进行统计要求的筹划,收集相关产品数据进行分析,确保各阶段产品符合客户要求;5.1.2 公司要求制订公司总体质量目标和各部门品质目标,各部门人员做相关的统计图表,分析产品的品质状况,提出相应纠正/预防和改良措施;5.1.3公司对有用到统计技术要求的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培训,对各受训人员掌握的统计知识以及应用能力进行考核,保存相关的培训、考核记录;5.1.4 公司内部无法培训的,可由需求部门申请,由行政部统一规划,安排外部专业人员上课,到达公司的各项统技术要求;5.2统计技术的应用规划要求5.2.1 在产品研发阶段,工程工程人员应对产品设计质量要求进行筹划,确保设计、变更的产品符合客户要求,并对产品量产中的质量进行先期筹划,减速少量产中的产品不良率,降低各项不良的风险指数,提升制程中的制程能力指数,必要时,应对新产品进行DFMEA的分析,或进行DOE设计产品质量、性能要求,应制订出QC工程图对量产各工序质量控制要求,满足客户的各项品质要求;5.2.2进料检验阶段的统计技术应用,IQC人员应对来料的品质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应有柏拉图、特性要因图、推移图、批不良控制图等对供给商来料品质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如何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对供给商的各制程中的品质控制要点进行了解,分析来料品质产生的根源所在,要求供给商彻底落实解决,并在下一批来料时跟踪改良效果;5.2.3 制程中的品质统计技术的应用要求,IPQC人员应对各工序的品质状况进行抽检,并统计相关不良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应用相关统计手法,包括柏拉图、特性要求图、直方图、管制图等相关图表进行问题分析,并确实制定出各项改良错施要求,追踪改善效果,不断提升制程中的品质要求;5.2.4成品检验的统计技术应用,FQC、QA人员应对成品的不良状况进行统计,可以应用相关统计手法,包括柏拉图、特性要求图、直方图、P不良控制图等相关图表进行问题分析,并确实分析出各项不良问题所在,要求生产或品管、生技制订改良错施要求,并追踪改效果;5.3量规仪器测量系统分析的应用要求5.3.1试验/测量准备5.3.1.1测量员应按试验方案要求生产部确定测量试验的评价人员〔人数在2-4人〕和分析人员〔1-2人〕。
统计技术应用控制程序
统计技术应用控制程序1目的采用适当的统计技术,对产品形成或过程及产品质量进行监控,以利于及早发现问题采取预防措施,控制问题的发生。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厂产品质量及产品形成的各有关阶段。
3 职责3.1 各职能部门负责统计技术的选定及实施。
3.2 质管部门负责对统计技术应用的监督管理及归纳分析。
4 工作程序4.1 统计方法应用范围a.市场预测(如调查表等);b.产品开发阶段(FMEA,FTA,方差分析,DOE等);c.过程控制和过程优化(如控制图,抽样技术,缺陷收集卡,排列图,能力调查,DOE等);d.进货检验(如抽样技术,缺陷收集卡,排列图分析);e.最终检验(如抽样技术,缺陷收集卡,排列图分析);f.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失效分析(如缺陷收集卡,排列图分析等); g.产品及过程分析(如因果图)4.2 常用统计方法4.2.1 统计分析表(调查表)法4.2.1.1 统计分析表法是以收集和记录资料的形式对数据进行粗略的整理和原因分析的一种方法。
4.2.1.2 统计分析表法可用于市场预测,调查、收集各类质量特性数据,供质量改进使用,也可用于成品检验情况分析。
4.2.2 排列图法4.2.2.1 排列图法是寻找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问题,即区分“关键的少数和无关紧要的多数”,确定质量改进关键项目的一种方法。
4.2.2.2 排列图法可用于产品缺陷分析,成品一次交检合格情况分析,找出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等。
4.2.3 因果图法4.2.3.1 因果图是用于寻找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即分析原因与结果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4.2.3.2 因果图法可分析找出质量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用于废品原因分析,将分析报告提交职能部门主管审核,审核通过后上报质管部门,质管部门将统计分析结果归纳后,召集有关部门针对具体问题采取相应改进、控制措施,以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和不断提高。
4.3.7 统计技术应用成果汇总每年年底各职能部门将本部门的统计技术应用成果报质管部门汇总,由质管部门组织发布。
统计技术控制程序
1目的采用适当的统计技术,对产品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进行监控,以利于及早发现问题,采取预防措施,控制质量问题的重复发生。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产品质量形成的各有关阶段。
3 定义3.1 统计技术------用于提示产品质量形成的规律的统计方法.4职责4.1技术课负责统计技术的选定和对统计技术应用的结果组织分析,并实施对统计技术应用的监督管理。
4.2 管理部负责统计技术运用知识的培训组织工作.4.3各部门针对职能和特点负责统计技术的实施。
5工作程序5.1常用统计工具的应用5.1.1常用统计方法:检查图、因果分析图、对策表、排列图、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5.1.2这七种工具的用途如下:1. 检查表:在现场,需要迅速取得或整理数据而设计的只需作简单检查便可搜集信息的表格。
2. 因果分析图:通过因果分析,找出影响质量问题的原因,以便对主要作用的因素实行控制。
3. 排列图:通过分类排列找出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抓住关键。
4. 对策表:常与因果分析图一起使用,针对主要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有助于质量问题的解决。
5. 直方图:用于分析工艺过程的状态,看工序是否稳定,如不稳定,推断总体质量及掌握工序能力保证质量的程度。
6. 控制图:用于分析工艺过程的状态,看工序是否稳定,如不稳定应找出原因,采取措施;用于预防不良品的产生。
7. 散布图(相关图):将两个相关变量数据,用点子画在坐标图上,来观察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判断各种因素是否影响产品质量,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5.2统计技术的应用5.2.1本公司统计技术(包括统计抽样技术,分析评定技术,实验分析技术,风险分析技术)优先用于现场质量控制,工艺,检验,质量成本分析等领域,对大批量,连续生产过程进行监控,达到评价过程的稳定性或决定是否对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
5.2.2在产品风险估计和试验以及工艺策划和分析评定方面,适用时可采用对产品进行FMEA分析,故障树分析等。
5.2.3在外购件和最终检验分析评定方面,可采用对外购件成品进行统计抽样技术(GB2828要求C=0),缺陷采用缺陷收集卡,并采用排列图发现主要缺陷内容。
统计过程控制程序
统计过程控制程序1目的通过应用统计技术,对公司有关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确保过程能力及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和改进。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顾客要求和需做统计过程控制(Cp、Cpk、Pp、Ppk、Cmk、PPM)的所有过程和产品。
3职责3.1品质管理部:数据分析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统计技术应用的指导、检查、分析和管理;并对检验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分析,提出改进要求。
3.2工程技术:确定过程和产品的技术要求、控制要求,并组织进行改进。
3.3**事业部:负责收集、统计生产过程的数据,并根据SPC控制图研究结果对过程、产品实施改进。
3.4其它部门:负责与本部门有关的数据的收集、分析与传递。
4定义4.1统计过程控制(SPC)利用统计技术把数据转换成过程状态信息,以便确认、纠正和改进过程效能。
4.2统计过程控制体系为实施SPC技术管理所需的组织机构、程序、过程和资源。
4.3工序能力(B)处于稳定、标准状态下,工序的实际加工能力,表达式B=6o=6S,其影响因素是人、机、料、法、环、测。
4.4稳定过程能力(Cp)衡量工序能力对产品规格要求满足程度的数量值,是规格范围(T)与工序能力(B)的比值,表达式Cp=T/B(T二规格上限Tu 一规格下限TL)。
4.5稳定过程能力指数(Cpk)是一项有关稳定过程能力的指数,计算时需同时考虑过程数的趋势及该趋势接近于规格界限的程度。
4.6初期过程能力(Pp)是一项类似于Cp的指数,但计算时是以新产品的初期过程的性能。
4.7初期过程能力指数(Ppk)1是一项类似于Cpk的指数,但计算时是以新产品的初期过程性能研究所得的数据为基础。
4.8质量水准(PPM)每百万个零件不合格数,指一种根据实际的缺陷材料来反映过程能力的一种方法,PPM数据常用来优先制定纠正措施。
4.9设备能力指数(Cmk)反映机械设备在受控条件下,当其人/料/法不变时的生产能力大小。
数据分析统计技术控制程序(新)
数据分析统计技术控制程序1目的对数据分析和统计技术应用进行有效控制,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及持续改进。
2范围本程序规定了公司明确需求数据分析统计技术的控制。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数据分析统计技术的应用。
3职责3.1 营销部负责市场信息、顾客需求信息和顾客满意度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统计。
3.2 营销部负责采购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统计。
3.3 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统计。
3.4 办公室负责公司人员培训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统计。
3.5 企管部负责质量体系运行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统计,负责统计技术方法应用与指导、检查、验证等工作。
3.6 各有关部门定期对本部门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4 工作程序4.1为提高产品质量,公司应采用现代化的质量管理方法,确定、收集、分析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的数据,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评价在人、机、料、法、环诸方面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4.2企管部应用并指导数据分析统计技术。
4.3数据的来源4.3.1顾客产品质量信息反馈的数据。
4.3.2质检室质量检验统计数据。
4.3.3过程化验室质量检验统计数据。
4.3.4车间统计数据。
4.3.5进货检验统计数据。
4.3.6产品质量控制参数趋势。
4.4推荐应用的数据分析统计技术及应用部门a、排列图(质管部、技术部、生产部、化验室、供销部、各车间)b、直方图(质管部、技术部、生产部、化验室、车间)c、对策图(质管部、技术部、生产部、化验室、供销部、各车间)d、因果分析图(质管部、技术部、生产部、化验室、供销部、各车间)e、折线图(质管部、技术部、生产部、供销部、化验室)f、柱状图(质管部、技术部、生产部、供销部、化验室)g、控制图(质管部、技术部、生产部、供销部、财务部、化验室)h、甘特图(质管部、技术部、生产部、车间)i、检查表(质管部、技术部、生产部、供销部、财务部、办公室)j、饼状图(质管部、技术部、生产部、供销部、财务部、化验室、公司办)4.5主要使用范围:a、市场分析b、质量分析c、生产过程控制d、检验试验e、采购供应f、服务4.6数据分析4.6.1企管部负责对照统计数据结果就进料过程,最终检验质量的状况和趋势、产品退货情况进行结果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并将统计交相关部门分析改进,每月就品质状况向总经理汇报。
统计技术应用和数据分析控制程序
1.目的确保利用正确、可靠的数据信息,选用适用的统计技术,识别改进的机会,增强顾客满意。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从监控和测量以及其它相关的渠道所得到数据的统计、分析。
包括:顾客满意度调查、与产品要求有关的符合性、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以及对供应商的评价。
3.职责3.1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对相关人员进行统计技术方法培训。
3.2质量部负责统计技术应用情况的监督。
3.3各部门选择本部门应用的统计技术,并按规定收集数据、统计分析。
4. 图示流程(无)5. 工作程序5.1统计技术选用及培训5.1.1各部门根据本部门数据分析的需要选用本部门适用的统计技术,选用时可参考5.1.2。
5.1.2统计技术选用说明(不限于以下内容):1)抽样技术:对于批量产品,包括采购品、过程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检验。
根据产品的重要程度和以往的控制经验,制订产品、过程的抽样方案,对产品、过程进行控制。
2)因果图:也称为鱼刺图,当问题的原因不易分析确定时,可采用因果图全面地分析其影响因素,以确定根本原因。
适用于各部门解决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调查表:根据产品、过程、质量体系涉及的方方面面的控制需要,用表格形式来进行数据记录、整理和粗略原因分析。
如质量缺陷位置调查等。
4)排列图:当优先顺序或缺陷程度不能一目了然时,采用柱形图形式,按高低次序排列而成的图,以便于观察或决策。
适用于寻找主要问题,适用于各部门。
5)直方图:用一系列宽度相等、高度不等的长方形表示数据分布的图。
其作用是显示质量波动的状态,判断和预测产品质量及不合格率,确定质量改进的方向。
适用于生产过程质量监控。
6)控制图:用于监测生产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用来区分是由系统原因引起的异常波动,还是由随机原因引起的偶然波动,确定什么时候需对过程加以调整。
适用于生产过程。
7)CPK(过程能力分析):过程处于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
通过过程能力的评定来确定提高过程能力指数的途径。
适用于制造部、工程技术部。
统计技术控制程序
1.0目的:
此文件确立产品检验,工序控制及其它有关的品质活动所应用的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计技术。
2.0范围:
此文件适用于所有有关的品质活动所应用的统计技术。
3.0职责:
3.1工程部
需要时可
-保证所用的统计技术运用,是正确及适合检验产品特性的;
-制定品质控制上下限;
-数据记录及报告的设计;
-监察及执行有关的统计技术;
-制定适用的统计技术于有关工序;
4.0定义:
4.1 AC:ACCEPTANCE NUMBER (允收数)
4.2 RE:REJECT NUMBER(拒收数)
4.3 S.S:SAMPLING SIZE (抽量)
4.4 A.Q.L ACCEPTANCE QNANTITY LEVEL (收货水平)
5.0程序
5.1选择抽样方案
5.1.1产品检验采用MIL-STD-105 II级正常单次抽样方案。
5.1.2如有特别要求(例如用户要求,合同要求)应采用相关统计技术。
5.3就多种方法分析的结果,如需要,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给有
关部门改善。
6.0参考文件
《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
《抽样计划图表》
7.0记录:
7.1《盘台柜检验报告》/《DCS模件检验报告》/《计算机检验报告》
数据分析与统计过程控制程序(含流程图)
质量目标统计
责任部门
各责任人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实施并完成相应的改善措施。
质量目标统计
纠正预防措施报告
管理代表
1.管理者代表对体系方面的改善措施实施状况进行效果确认。
2.品管部对其它方面的改善措施实施状况进行效果确认。
6.1.3选定之结果由各相关单位制成统计技术参数对照表(QR-840-001)。
6.2统计技术资料收集与分析
6.2.1由品管巡回检验和现场生产单位提供的数据,利用目标规定统计出管制站结果,并于每月召开之品管会议上提案。
每月品管对不同型号产品不良项目之不良数或不良率进行分析统计,算出整月之平均值,并记录于下个月质量计划之目前状况。
MSA控制程序
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4.定义
可追溯性:追溯所考虑对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场所的能力。
5.职责:
5.1品管部:
5.1.1负责生产部及检验与试验的质量分析。
5.1.2负责统计技术的鉴定并提供分析数据作为质量目标订定及管理审查之依据。
5.2销售部:负责客户满意度,客诉资料及提供客户特定要求给品管统计分析。
通过效果确认认定可行后,则回馈标准化,修正相关标准与规范。
统计技术运用参照统计方法运用规则。
6.4培训
6.4.1统计技术训练对象为使用统计技术之相关人员。
6.4.2训练作业流程参照培训程序。
6.5统计手法之选用时机:
6.5.1设定相关项目查核﹕查核表。
6.5.2设定相关内容进行检查记录判定﹕查检表。
6.5.3随时同变动作前后比较﹕推移图,管制图,直方图。
统计技术控制程序p
RUSER redacted on the night of December 17,2020
⒈目的: 应用适当的统计技术,对定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控制过程特性,确
保产品质量特性达到规定的要求。 ⒉范围:
适用于质量策划、过程特性、产品特殊特性及持续改进的数据统计和分 析。 ⒊职责: 3·1 技术部负责管理统计需求的鉴别、应用和指导。 3·2 各职能部门负责相应质量数据的记录、收集,负责统计技术的应用, 控制过程的特殊原因变差。 3·3 技术部负责对工序性能与工序能力、设备能力的统计分析与控制。 3·4 管理者代表负责统计技术的需求、应用的审批。 ⒋工作程序: 4·1 确定统计需求 4·1·1 确定统计需求的场所,应是生产要素条件已基本稳定,并且过程属 于产品特性形成过程。 4·1·2 控制与验证可选用的方法:
①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计划: 技术部制订"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计划",确定初始过程控制对象、要求; ②收集数据: 实施部门应按计划要求,收集数据;
③抽样应在非常相似的条件下进行,每个子组内的变差应是普通原因造
成的;
——
④工艺工程师按收集的数据进行 X -R图控制、界限及初始过程能力Cpk
的计算。
4·3·2 初始控制的实施:
①分析原因时可用因果图、相关图、排列图等; ②对策拟定时可选用平均值——极差控制图; ③验证改善时可选用Cpk、Ppk计算以及直方图、控制图等; ④分析是否"异常"时,可选用直方图以及Cpk、Ppk计算。 当顾客有要求时,按顾客要求选用相应的控制或验证方法。
4·1·3 技术部按照产品生产过程特性、特殊特性及顾客要求,鉴别和提出 统计技术的控制与验证项目及相应记录、统计图表,上报管理者代表审核。 4·1·4 统计需求部门也可向技术部提出控制与验证要求,由管理者代表批 准。 4·1·5 管理者代表按产品生产过程特性和产品特殊特性,作阶段性批准应 用,并督促实施。 4·1·6 确定下列工序为重点统计技术应用工序:
统计技术控制程序
统计技术控制程序1目的选择和运用统计技术,简洁明了直观的反映产品规范、相关过程、运作和质量记录等有关数据报表,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找出差异点进行分析,并采取纠正措施。
2 适用范围适用于过程控制、检验和信息反馈领域。
3 职责3.1办公室负责统计技术的选定和总体控制工作。
3.2供销部、质检部、生技部组织本部门人员实施统计技术。
3.3管理者代表负责统计分析结果的应用工作。
4 程序4.1常用的统计方法4.1.1控制图:用于分析工艺过程的状态、判断工序是否稳定,若出现异常波动,应找出原因,采取对策,防止不合格的再次出现。
4.1.2因果图:通过因果分析,找出影响质量问题的原因,以便对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对症下药。
4.2统计技术的应用4.2.1在过程控制方面:各生产工序在过程控制中可采用控制图等统计工具来监控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4.2.2在产品不合格的原因分析时,各生产工序或质检部可应用因果图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对原因采取对策表。
4.2.3在供方业绩方面:在进货检验时可采取控制图等到统计工具来监控供方产品质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符合规定要求。
4.2.4在顾客满意程度或不满意程度方面,可采取控制图等统计工具来监控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顾客的满意程度。
4.3 其它职能部门根据各项业务的需要,正确地运用选择统计工具。
4.4 统计技术的开展应由各使用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指定专人负责实施,如发现统计分析结果有偏离正常现象的情况时,统计人员应立即向有关人员汇报情况。
4.5 统计分析的结果,可作为纠正和预防措施的一种输入。
4.6 统计技术开展形成的记录按QB/SH-04-02-201X《质量记录控制程序》实施控制。
4.7 办公室应每年年底对目前选择的统计技术和使用场合是否适宜,使用人员对统计技术的使用是否正确等进行验证,以便提高统计技术的效果。
4.8 管理者代表每月月底和每年年底应该对统计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如有不符合情况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5 支持性文件5.1控制图作业规范QC-08-03-01-201X5.2因果图作业规范QC-08-03-02-201X6 质量记录6.1因果图QR-08-03-016.2控制图QR-08-03-02。
IATF16949统计技术与数据分析控制程序样板
IATF16949统计技术与数据分析控制程序样板一、目的二、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所有涉及统计技术与数据分析的工作环节及相关人员。
三、定义1.统计技术:应用数学和统计方法来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技术。
2.数据分析: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解读和发现问题的过程。
四、程序流程1.收集数据a.指定数据收集的频率和方式,包括采样方法和数据收集表格。
b.由相关人员按照指定频率和方法进行数据收集。
c.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存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数据分析a.在收集一定量的数据后,进行数据分析。
b.应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和工具,例如控制图、直方图、散点图等,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和分析。
c.分析数据,发现潜在的问题和异常。
3.问题解决a.一旦发现问题或异常,立即采取纠正措施。
b.应用问题解决工具和方法,例如5W1H、鱼骨图、等等,进行问题根本原因的分析和解决。
c.实施纠正措施,并记录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4.指标跟踪a.确定关键的质量指标,例如不符合品率、首次通过率等。
b.跟踪和记录这些指标,以便进行趋势分析和改进计划的制定。
5.持续改进a.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和指标跟踪情况制定改进计划。
b.确定负责人和时间表,跟踪改进计划的执行情况。
c.定期评估改进计划的有效性,并进行调整和优化。
五、培训与沟通1.根据需要,为相关人员提供统计技术与数据分析的培训,以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2.定期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分享数据分析结果和改进计划的进展情况。
3.定期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评审会议,评估统计技术与数据分析的实施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六、文件管理1.所有数据收集表格、统计分析报告等文件应进行适当的归档保存,以便查询和回顾。
2.文件管理负责人应进行定期的文件审查,确保文件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七、术语和缩写八、相关记录本程序所涉及的相关记录包括但不限于:1.数据收集表格2.数据分析报告3.问题解决记录4.指标跟踪记录5.改进计划和执行记录6.培训记录7.文件管理审查记录。
统计技术与数据分析控制程序
统计技术与数据分析控制程序
1. 目的
合理使用统计技术,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采取纠正/预防措施,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识别可以实施的持续改进,增强顾客满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产品实现和服务实现的全过程。
3.职责
3.1技术部负责在质量先期策划中明确每一过程适用的统计工具,负责对制造过程能力应用的统计技术进行计算验证和研究。
3.2 销售部依据销售及顾客满意度的信息,通过使用统计技术和数据分析,提出销售策略的建议及最大限度满足顾客要求的措施,并将数据和统计结果传递给技术部、质量保证部。
3.3质量部负责组织统计技术和数据分析的应用,负责对内、外相关性数据的传递、初步分析与处理,并进行过程能力研究。
3.4生产车间负责通过使用统计技术和数据分析,确保生产过程处于稳定的受控状态,并将数据及统计结果传递给技术部、质量部。
3.5综合部负责组织统计技术和数据分析的普及培训。
3.6总经理负责提供统计技术和数据分析研究所需资源。
4. 工作程序和要求
4.1 统计技术选用范围
质量部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全厂使用的统计技术方法。
各部门所应用的统计技术,可在下列统计技术中选用:排列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分层法、抽样技术、方差分析法等。
表一:推荐应用的统计技术。
统计技术及数据分析控制程序
1.目的规定了公司内、外部信息收集、分析的方法及责任,有利于使公司能根据内外部环境和形势,制订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2.范围适用于公司各职能部门对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和管理。
3.定义3.1 统计技术------用于提示产品/工作质量形成的规律的统计方法.4.职责4.1 公司品管部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
4.2 各部门负责将与本部门业务、职能有关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和使用,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负责5.程序内容5.1 统计技术管理5.1.1 常用统计技术工具常用的统计技术有:SPC控制图(Xbay-R、X-MR等)、MSA、CP、FMEA、直方图、因果图、排列图、统计表、甘特图、折线图、柱状图、网络图等等。
各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几种统计工具。
但应予以规定且核准,工作中即按规定实施。
5.1.1.1柱状图:应用于某一段时间内,两种或两种以上特性在同一要求下所处的状态对比。
5.1.1.2 统计表:需要迅速取得或整理数据而设计的只需作简单检查便可搜集信息的表格。
5.1.1.3 排列图:通过分类排列找出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抓住关键。
5.1.1.4 因果图:针对质量问题,引用人、机、料、法、环、测等六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原因。
5.1.1.5 控制图:在过程控制中对产品质量特性随时间变化而出现的变差进行监控的图表。
5.1.1.6 直方图:用于分析工艺过程的状态,看工序是否稳定,如不稳定,推断总体质量及掌握工序能力保证质量的程度。
5.1.1.7 折线图:针对某一特性,进行汇总并规律统计,查看其趋势图形,以了解其实际状况。
5.1.1.8 FMEA:应用于产品质量先期策划中的失效分析。
5.1.1.9 MSA:应用于对测量系统能力的分析。
5.1.1.10 CP:应用于产品质量先期策划中的质量控制计划。
5.1.1.11 甘特图:用于项目工作的进度日程计划安排。
5.1.2 统计技术应用领域5.1.2.1各部门通过对公司一级数据的收集、整理,并加以分析,以验证各相关目标、指标的达成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定了本公司对统计技术的使用进行控制的要求,充分掌握质量信息,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预防及消除不良发生,以确保产品质量和提高公司信誉。
2. 范围
适用丁本公司产品质量形成的各阶段统计技术的应用。
3. 术语
3.1统计技术: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和数量方面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的一种科学方法。
4. 职责
4.1技术部:负责在先期产品质量策划中确定各阶段选用的统计方法,并纳入控制计划。
4.2质量部:负责对选定统计技术的推广应用。
4.3使用部门:依据本程序文件或控制计划,正确地使用统计方法。
5. 工作程序
5.1统计方法在质量形成各阶段的应用。
5.1.1在先期产品质量策划过程中,技术部必须确定产品和过程中重要、关键的质量特性所
采用的控制方法,在控制计划中予以规定。
5.1.2过程开发阶段可以采用:
过程FMEA初期过程能力(PPK、MS/M产品或过程的风险进行评估。
5.1.3在外购的原材料及零配件的检验分析可以适当选用下列方法:
抽样检验和试验方法、缺陷分析柏拉图、交货质量推移图、交货交期推移图。
5.1.4工序改进和过程控制阶段可以适当选用下歹0方法:
XbarR控制图、过程FMEA量具R&R、过程能力(CPK)、因果图等。
产品过程中的质量由相关人员按(计划)规定的质量特性值及统计方法进行质量趋势的判别与分析。
5.1.5产品最终质量检验时,成品质量检验人员和审核人员采用抽检方法,对产品最终质量进行检验和分析评定。
5.1.6初期过程能力(PPK要求达到M 1.67,若无法达到需参考《PPA吁册》实施处理。
5.1.7在工艺验证和过程审核中,工艺验证人员和过程审核人员采用Ppk、Cp Cpk测算方法,对工序能力进行评估。
5.1.8在计量器具的检定过程中,根据控制计划的要求,计量器具的校准人员针对重要的计量器具按照《测量系统分析标准书》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5.1.9对外部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时,质量分析人员可采用因果分析方法对缺陷的主要状况和造成
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
5.2统计方法实施要求可靠。
5.2.1 正确使用统计方法,保证测量数据真实可靠。
5.2.2对质量形成过程中需采用统计方法的所有人员进行培训,使所有人员了解统计技术方法的基本概念,如变差、控制能力等。
5.2.3统计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异常时,按《纠正和预防控制程序》对异常情况进行纠正。
5.2.4数据的记录形式须便丁统计分析和应用,可采用计算机辅助管理。
5.2.5对丁新的统计技术的应用推广,由质量部负责组织试点,应用成功后,由质量部向全公司推广。
5.2.6各单位统计分析资料记录由各单位进行整理,对过程能力和产品特性进行控制其分析结果作为内部质量审核输入的一部分。
6. 相关文件
6.1《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标准书》
6.2《纠正和预防控制程序》
7. 相关记录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