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与教材》作业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1单元第3课百合花哦香雪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上册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1单元第3课百合花哦香雪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91d951e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c6.png)
第3课 百合花 *哦,香雪百合花基础积累练一、基础清单化预练1.读准字音。
(1)单音字①撂.下( ) ②讷.讷( )③忸怩..( )( ) ④包扎.( )⑤踌躇..( )( ) ⑥执拗.( ) ⑦讪.讪( ) ⑧鹿寨.( )⑨磕.磕绊绊( ) (2)多音字①他每次出差.( )差.( )不多都要出点差.( )错。
②鱼拼命挣扎.( ),鱼刺扎.( )破了手,他随意包扎.( )一下。
2.辨明字形。
①⎩⎪⎨⎪⎧一fù( )对联一fú( )画 ②⎩⎪⎨⎪⎧点zhuì( )chuò( )学 ③⎩⎪⎨⎪⎧zhì( )气zhuī( )子 ④⎩⎪⎨⎪⎧kē( )绊kē( )睡3.辨析词语(1)松松爽爽·轻轻松松他 地复习一个月,就顺利地通过了考试,接到通知后,便去梦寐已久的西藏 地游玩了。
(2)磕磕绊绊·跌跌撞撞我们谁不是 地行走在路上,述说着 的过往。
二、语基习题化细练4.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开始他就把我撂.下几丈远。
(口语,放,搁) B .我着恼..地带着一种反抗情绪走过去,面对着他坐下来。
(生气) C .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
(形容难为情,不好意思) D .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指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5.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评论家认为,余华的小说与宏大叙事下的抒情诗《百合花》不同,他在小说中表现出来的某种对待世界的态度,有时让人难以理解。
该 的地方他偏偏平静如水,该掩鼻而过的地方他偏偏 地反复把玩,该悲悯的地方,他又偏偏 ,把应该有的万千愁绪化为 的扑哧一笑。
A .心旌摇荡 饶有兴致 忍俊不禁 没心没肺B .心惊胆战 情有独钟 轻描淡写 无缘无故C .心惊胆战 饶有兴致 轻描淡写 没心没肺D.心旌摇荡情有独钟忍俊不禁无缘无故6.下面的句子不属于神态描写的一项是( )A.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件——第二章-小学语文教材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件——第二章-小学语文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011adac5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0c.png)
4、语文教材与语文课程资源 5、语文教材与语文课外读物 6、教教材与用教材教
语文教材是为达成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呈现 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而编制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媒 体,它只是一种教学媒介和教学途径。
语文教材是媒介、是载体,是供学生达成语文 教学目标的工具,不是课程与教学内容本身—— 用教材教
一、教材研究和教材评价:
教材基本理念、框架结构、组元方式、构成要 素、思想品德、文化内涵、编制水平、编审制度和 程序等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教材的科学性、合理性 和可行性等。
以研究的态度、目的来分析小学语文教材是教材 分析的重要内容。 价值与功能研究、编制理论研究、文选系统研究、 练习系统研究、知识系统研究、助学系统研究、使 用情况研究等。 一般意义上的教材分析主要是指一线教师的“教材 解读”。
首先是要让学生愿意阅读文本,有阅读的需要,即诱发学生 的阅读期待。
第二,用活教材,巧妙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加深 体悟。
二、语文教材的功能、类型
(一)功能 语文知识传播的媒介; 语文实践的工具; 语文体验的载体; 涵养语言文化的范例。
(二)语文教材的类型
按教材内容的组合方式分: 分编教材、合编教材
注释、课后思考、插图等的分析。
二、文本解读与小学语文教材分析
1、合乎文本体式的解读,是一种相对本分的阅读姿 态。
从文体特点、文体规范出发 把握文章体式并根据文章体式确定合理的教学内
容是语文教材分析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前 提和关键。
亲爱的:你放在冰箱里的两颗葡萄,我把它吃 了。
亲爱的 你
放在冰箱里的 两颗葡萄 我 把它吃了
按教材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分: 知识中心、经验中心、社会中心
拓展了解 王荣生将选文系统分为四种类型: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bb57fb6137ee06eff918f4.png)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一)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1、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的基础。
2、课程目标根据“ 、、”三个维度设计。
3、学生只有认识了的字,并且能够正确,才有可能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提高。
4、、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5、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增加,强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和。
6、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和。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合作学习2、物本语文课程资源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学会汉语拼音”的衡量标准是什么?2、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3、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四、观点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2、在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有许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特别强调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就是意味着“知识和能力”不重要了。
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五、教学设计题(12分)1、请为一年级下册课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设计一个口语交际教学片断。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目标:(1)理解词语含义,了解景物特点,并展开合理想象,掌握运用对比手法显示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学习“总-分-总”的表达方法。
(2)通过对桂林山水独特的美的感受,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情感。
(3)着重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和对优美语言的敏锐感受能力。
试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写的角度进行评述。
2、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赠汪伦》的思路:第一步:读诗歌《赠汪伦》。
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
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第三版)-习题集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第三版)-习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bb2ea6e2af45b307e971970f.png)
习题集一、名词解释1.语文课程标准答案:我国的语文课程标准是教育部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及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语文课程的指导性文件,它体现国家的意志素养,包括学科育人价值和学科核心素养,规定着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实施及评价建议等。
解析:答出语文课程标准的内涵,体现以及规定着的内容即可。
知识点:语文课程标准。
难度级别:1。
2. 自主学习答案: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主动性和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
自主学习不是自流学习,不是想怎么学就怎么学,想学什么就学什么,而是既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又有相应的学习能力。
这就需要教师在放权的同时,给学生提出要完成的任务,使学生明白自己该干什么,同时又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解析: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主动性和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
自主学习不是自流学习,有明确学习目标,和一定学习能力。
知识点:语文课程理念。
难度级别:1。
3.非连续性文本答案:非连续性文本是指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实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组成的文本,具有直观醒目、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
解析:答出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和特点即可。
知识点:小学语文课程目标。
难度级别:1。
二、填空题1.口语交际教学比较关注听与说的单项训练,强调听说结合、听写结合,比较成功的经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顾家漳的“提高低年级听说能力的实验研究”,潘自由、于永正的“小学言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实验。
解析:答出这两个实验即可。
知识点:口语交际教学的实验。
难度级别:1。
2.1958年由________________始创,1960年________________加入,“文化大革命”以后________________投入研究,逐步形成了“两山一所”的集中识字教学流派。
2020-2021学年新教材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时作业3 百合花 哦香雪 Word版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新教材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时作业3 百合花 哦香雪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2666d31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16.png)
课时作业3百合花哦,香雪第一课时基础巩固一、积累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在中国昂首迈入新时代之际,中国新诗也走过了百年历程。
当前的诗歌刊物、诗人及其作品的数量,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这与新媒体传播平台密不可分。
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以更加________的姿态降低了诗歌作者进入的门槛,使更多的新生代诗人浮出水面,诗歌才华在极短时间内得到大众的承认。
然而,虽然诗歌创作进入迸发期,但作品却呈现出泥沙俱下的状态。
不少诗人过于崇尚个人情感的咀嚼与________,没有考虑将自我的触须向外延伸,以接通自我与社会、时代的联系,诗魂自然也就被________在日常生活的海洋之中了。
诗歌是在咀嚼生活的过程中,被生活咀嚼出来的思想和艺术产品。
许多年轻的诗人,没有他们的前辈默默奋斗甚至才华被长期埋没的经历,以为诗歌创作本来就是________的事,()。
新时代,百年新诗再出发,应该走向更远方。
诗人应拥有大格局,树立大抱负,用诗的方式对时代和社会进行精到而独特的表达。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D)A. 包涵品位湮没轻而易举B. 包容品味湮没易如反掌C. 包涵品位淹没易如反掌D. 包容品味淹没轻而易举解析:包涵:客套话,请人原谅。
包容:宽容大度。
根据语境,这里应该选“包容”,排除A、C两项。
品味:品尝味道。
品位: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
根据句意前面的“咀嚼”,这里应该选“品味”。
淹没:(大水)漫过;盖过。
湮没:埋没、清除。
两词本质的区别就是淹没指的是水淹没。
语境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所以应是“淹没在日常生活的海洋之中了”。
排除B项。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省事。
易如反掌:像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比喻事情很简单,非常容易完成。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C)A.而诗歌创作是须经长期艰苦磨砺才能获得的内功被忽视了B.忽视了诗歌创作是须经长期艰苦磨砺才能获得的内功C.从而忽视了诗歌创作是须经长期艰苦磨砺才能获得的内功D.而须经长期艰苦磨砺才能获得的诗歌创作的内功被忽视了解析:A项,“而诗歌创作是须经长期艰苦磨砺才能获得的内功被忽视了”前半部分讲的是“诗歌创作是……的内功”,后半部分意在说“内功被忽视了”,前后内容藕断丝连,结构混乱,故排除A项;据“许多年轻的诗人……以为诗歌创作本来就是轻而易举的事”可知,主语是年轻诗人,D项讲的是“……的内功被忽视了”,转换了主语,排除D项;“以为诗歌创作本来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指明年轻的诗人“忽视了诗歌创作是须经长期艰苦磨砺才能获得的内功”的原因,用“从而”连接,引出结果,更符合语境,语意更连贯,排除B项,故选C。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书课文课后同步课时练习作业(电子备课目录)91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书课文课后同步课时练习作业(电子备课目录)91页](https://img.taocdn.com/s3/m/38ae6d6669dc5022abea002f.png)
1.古诗三首同步作业设计《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村居>》一、认真拼读,规范书写。
zhùsùlǎo wēnɡqīnɡtínɡ()()()máo yán fùzá()()二、填空题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这两句诗属于________(动态静态)描写,通过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写出了儿童________的情态。
(2)读着这两句诗,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诗句中描写的景物圈出来。
它们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写出了________季南方农村景物有花有果、有色有形的特点。
(4)这两句诗描写了田园风光,其语言特点是()。
A.热情豪放B.清新自然C.伤感细腻D.雄浑壮阔(5)读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读了《月是故乡明》,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月是故乡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选择题1.在写“我变得有信心了”时,下面的因素可能让“我”变得有信心的有()。
(多选)A.同学们的掌声B.老师的眼神C.妈妈温暖的话语D.某位名人的故事2.如果要围绕“我变得勇敢了”来完成本次习作,以下材料最典型的是()。
A.在奶奶的教导下,我学会了包饺子B.之前我很怕爸爸打我,现在不怕了C.从来不敢一个人睡觉的我,终于敢了D.一直丢三落四的我,改掉了这个坏习惯3.关于本课的三首古诗词,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篱落疏疏一径深”的“疏”和“麦花雪白菜花稀”的“稀”,都表示“稀疏、稀少”的意思B.《宿新市徐公店》从景到人,由静到动,描写了农村春意盎然的美好景象C.《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直接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情况,田地里人来人往,非常热闹D.三首古诗词都和乡村生活有关,都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美好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2020语文新教材人教上册练习:第一单元第1课课后课时作业(Word版含解析)
![2020语文新教材人教上册练习:第一单元第1课课后课时作业(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819658908a1284ac9504319.png)
课后课时作业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阕主要是写景抒情,下阕主要是回忆往事,用词中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把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联系起来,从“谁主沉浮”的设问到“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再到“到中流击水”的壮志,鲜明地彰显出作者少年时期的,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词中运用对比手法,把作者心忧天下和人民处于之中的情景与祖国的大好河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强烈的对比反差展现了人民无法做江山主人的悲哀,作者在,充分显露出要改造旧天地,建立新世界的决心和胸怀。
从湖南农村走出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到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
作为一个青年,把祖国放在心中,以天下为己任,其爱国报国之情,在文中展现得。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蹉跎岁月水深火热弦外之音淋漓尽致B.峥嵘岁月生灵涂炭弦外之音酣畅淋漓C.峥嵘岁月水深火热字里行间淋漓尽致D.蹉跎岁月生灵涂炭字里行间酣畅淋漓答案 C解析①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蹉跎岁月: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
根据“谁主沉浮”语境,应选“峥嵘岁月”。
②水深火热:比喻百姓生活异常艰难痛苦。
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生灵,指百姓、人民。
前文语境中有“人民”,故用“水深火热”。
③字里行间: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
弦外之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没有明说的意思。
根据介词“在”可知,应选“字里行间”。
④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表达得十分透彻,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彻底。
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舒适;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
语境体现了内容表达“透彻、充分”,应用“淋漓尽致”。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正是需要千千万万个这样胸怀崇高理想肩负起主宰大地的重任的热血青年B.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正是需要千千万万个这样胸怀崇高理想的热血青年肩负起主宰大地的重任C.正是需要千千万万个这样胸怀崇高理想的热血青年,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肩负起主宰大地的重任D.正是需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肩负起主宰大地的重任的千千万万个这样胸怀崇高理想的热血青年答案 B解析“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作为状语,应放在句首,排除C、D。
《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读书随笔
![《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读书随笔](https://img.taocdn.com/s3/m/236d98eedd88d0d232d46a04.png)
《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读书随笔《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本文的作者王荣生教授其实是站在一定的高度,从理论上向我们阐释语文课“用什么去教”以及“教什么”等一系列问题。
这本书我看得非常慢,虽然对这本书的初步印象是晦涩难懂,但是当我真正投入阅读并且消化理解了部分篇章后,还是有所收获的。
我觉得自己对语文教学从理论上来说,了解更加深入。
首先,王荣生教授在书中提到了当下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现状,缺少语文课程形态,也就是说,教学内容仍然以教材内容为主宰,仍然是教“教材”,仍然停留在“领会教材意图、处理教材内容”的水平上。
关于这一点问题,初出茅庐的我深有感触。
我对教材尚未真正熟悉,对教材的理解和剖析也不够深入,只能按部就班把教材中中涉及的知识点教给学生,大学四年积累的理论知识也苦于无法与实践相结合便将其束之高阁,这本书我还没读完,特别希望能从后面的章节中读到王教授对于这一问题所提出的实质性建议。
能成为一名语文教师自然是觉得读书是一件愉悦的事情,与文字产生共鸣或共情仿佛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于是乎在潜意识里,阅读能力或者阅读方法等同于本能或者是天赋。
甚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认为是天然的法则,然而,换一个角度去看待阅读,某些理所当然的事儿就不那么顺理成章了。
所谓看天赋,再也没有比一年级小学生更适合的观察对象了。
老师布置了阅读数学绘本,并且要求填写读书记录表复述故事。
问题出现了,读书没问题,然而并不会复述故事。
一年级的绘本故事能有多难呢?于是乎在“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结果怎样”的万能公式引导下,孩子复述了故事:小猫的爸爸不见了,小猫去找爸爸,结果在河边找到了。
貌似挺完整啊!可是这本数学绘本的主题是——立体和平面。
上述复述完美避开了这个主题。
所谓万能公式并不万能啊!问题在哪里呢?当一个孩子在读一本书时,他关注的是什么?是有趣的人物?离奇的想象?紧张的情节还是蕴含的情感或者道理?从孩子的眼睛看什么是一本好书?在孩子的眼中段落层次,好词好句、中心主旨等被称为语文知识并且经常用来作为评价阅读能力的指标有多大分量?甚至,我所观察的这位一年级孩子非常反感在阅读时圈划好词好句等行为,理由是打断了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第三版)-习题集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第三版)-习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bb2ea6e2af45b307e971970f.png)
习题集一、名词解释1.语文课程标准答案:我国的语文课程标准是教育部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及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语文课程的指导性文件,它体现国家的意志素养,包括学科育人价值和学科核心素养,规定着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实施及评价建议等。
解析:答出语文课程标准的内涵,体现以及规定着的内容即可。
知识点:语文课程标准。
难度级别:1。
2. 自主学习答案: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主动性和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
自主学习不是自流学习,不是想怎么学就怎么学,想学什么就学什么,而是既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又有相应的学习能力。
这就需要教师在放权的同时,给学生提出要完成的任务,使学生明白自己该干什么,同时又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解析: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主动性和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
自主学习不是自流学习,有明确学习目标,和一定学习能力。
知识点:语文课程理念。
难度级别:1。
3.非连续性文本答案:非连续性文本是指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实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组成的文本,具有直观醒目、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
解析:答出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和特点即可。
知识点:小学语文课程目标。
难度级别:1。
二、填空题1.口语交际教学比较关注听与说的单项训练,强调听说结合、听写结合,比较成功的经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顾家漳的“提高低年级听说能力的实验研究”,潘自由、于永正的“小学言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实验。
解析:答出这两个实验即可。
知识点:口语交际教学的实验。
难度级别:1。
2.1958年由________________始创,1960年________________加入,“文化大革命”以后________________投入研究,逐步形成了“两山一所”的集中识字教学流派。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第二版)读书心得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第二版)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c0a4e8a9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34.png)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第二版)读书心得《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第二版)是我们工作室5月份共读的一本书。
阅读本书,可以帮助教师理解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把握小学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提高课程意识和目标意识;认识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与教材研究方法,将理解课程标准与研究与教材研究之间的关系,将提倡的先进教育理念运用到小学语文教材研究的过程之中。
全书共七章,全面两章为总论部分,主要是对语文课程标准和小学语文教材进行宏观的理论概述,研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历史嬗变、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小学语文教材的建设与发展、现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和特点等。
第三章至第七章为分论部分,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的五个领域,分五章对各个领域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各领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各学段教材以及教材解读的方法等最基本、最关键的内容,引导教师在课程标准理念和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对语文教材各领域的教学内容做具体的分析和案例研究。
教师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
本书指导教师对教材内容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从而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掌握教材在教学系统中的地位,强调教学目的和教学标准,对教材的整体内容进行面解读,掌握好每一个单元的关键点和教学重点。
充分利用好教材,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个性化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来理解教材文本所要传达的信息,然后根据单元提示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教学。
要充分利用每篇文章,正确处理“定篇”“例文”“样本”与“用件”的关系,灵活运用教材。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要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深刻理解和把握,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进行有创意的阅读和表达,激发其学习热情,最终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一书内容丰富,论述全面、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系统性,语言通俗易懂,同时,本书还展示了教学片段,不仅为教师把握课程标准与教材提供了理论参考,也提供了实践案例。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后习题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后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ef46f0a265ce050876321351.png)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绪论一、名词解释1、课程——(1)《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对课程的定义是:“课业及其进程。
”广义指所有学科的总和,狭义指一门学科。
(2)一般说来课程至少有两层含义:在广义上,课程指的是一切有规定数量和内容的工作或学习进程;而在狭义上课程则专指学校课程,其基本含义是学校教学的科目及其进程。
【常见的课程定义有六种类型:教学科目、教学活动、预期学习结果、社会文化再生产、社会改造、学习经验】2、教学——教学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教学是以课程为中介,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或交往的过程;教学将促进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以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学科。
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是指反映到语文教育工作者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任务是: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在完成认识对象、揭示规律和指导实践的任务过程中,实现改进课程质量、促进有效教学和提升学习结果,使学生获得幸福的学习生活和健康发展的目标。
二、试论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学科。
它以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是指反映到语文教育工作者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1.根据问题的归属分类:(1)有语文课程方面的问题,如: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内容、语文课程资源,等等;(2)有语文教学方面的问题,如: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等等;(3)有侧重理论方面的问题,如: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的目标、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等等;(4)有侧重实践方面的问题,如:语文教学设计的优化、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等等。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ca515161caaedd3383c4d3de.png)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1、《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2、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帮助学生,帮助学生。
3、识字是和的基础,是的教学重点。
4、《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和。
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5、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等教育资源。
6、,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人本语文课程资源2、课堂即时评价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2、《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哪些要求?3、“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的异同是什么?四、观点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对学生有利无弊。
2、有人说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是了,何况我们基层(农村)也没什么语文课程资源。
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五、教学设计题(12分)1、请设计教学片断,让学生学会“左”、“右”二字。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以下是两位教师用“一起”造句的两种不同设计:设计一:(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指名交流。
设计二:(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小组长组织交流各人的句子,选出最佳句子;(4)小组内修改、练说最佳句子,准备参加班级交流;(5)各小组汇报交流,评出最佳句子。
试从学生参与、学习方式转变、语言发展等方面综合评述。
(完整word版)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模块一作业
![(完整word版)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模块一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8e9739e20029bd64783e2c80.png)
问题一、将全日制九年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11年颁布的修订稿进行比较,参考本课程“模块一”的教学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说出其中主要的五点变化。
全日制九年义务语文课程标准的实验稿和2011年修订稿的五点变化:(1)“前言”导语完全重写;“课程性质”的表述有重要的补充;“课程基本理念”和“设计路”也有较多的修改。
(2)“课程目标与内容”“总体目标与内容”和“学段目标与内容”,在内容方面和语言表述方面也有较多修改。
(3)“实施建议”“教学建议”增加了比较多的具体建议;“评价建议”也补充了具体建议,结构上有较大的调整;“教材编写建议”有所补充(4)“附录”“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比“实验稿”增加16篇,在具体篇目上略有调整;“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例举的书目有所增补和调整;新增两个“字表”——《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5)结构体例与标题课程标准的结构体例和标题也作了一些调整,尽可能和其他学科课程标准取得一致,如,“前言”部分的“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的标题及相关内容(比较:实验稿的“课程标准设计思路”);“实施建议”四个部分的排列顺序。
问题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举例说明“三维目标”的内涵,并指出其实践要领。
“知识与技能”内涵:是指语文学科中对学生而言最有价值的知识点。
关于知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研究认为,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在这三类知识中,陈述性知识属于认知的、静止的知识,对语文教学的意义是有限的,而程序性知识对语文教学的意义是巨大的,它直接作用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但这类知识是我们现在最缺乏的,甚至几乎没有,策略性知识是最高境界的知识,学生学习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养成。
实践要领:对语文课堂教学来说,“知识与能力”目标的确定,需要我们广大语文老师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从学生如何读文章、如何写文章,如何有效交流、如何收集处理信息等方面来开发语文知识,重新审查整理传统意义上的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知识或者语言学知识、文学知识和文章学知识,分析出那些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属于程序性的知识和默会的知识并作为课堂教学的“知识目标”,然后依据义务教育新课标和普通高中新课标对语文能力的规定,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和课文特点确定出课堂培养的“能力目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课文配套课时练习作业(电子备课目录)58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课文配套课时练习作业(电子备课目录)58页](https://img.taocdn.com/s3/m/ccbba0f358fb770bf68a55c9.png)
1.古诗三首同步作业设计《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一、看拼音,写词语。
Yún tián sāng shùpòxiǎo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二、根据语境,找出多音字正确的读音。
她的父亲在一家外贸公司供________(gōng gòng)职,负责为国外的用户提供________(gōng gòng)商品信息。
这家公司的商品经常供________(gōng gòng)不应求。
三、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农忙时节,人们昼________(zhòu zòu)夜忙碌,稚________(zìzh ì)子也傍着树荫学习种瓜。
(2)夕阳西下,气温骤降,一只飞鸟掠过,湖面泛起了层层寒漪________(yīqí)。
四、填空。
《村晚》作者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抒发了诗人对________之情。
五、给下面的字注音。
耘________铮________磬________漪________陂________腔________衔________浸________六、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诗人以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________作了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2)《稚子弄冰》整首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________”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全诗描写“________”这一动作细节,突出一个“________”字。
(3)《村晚》是南宋诗人________创作的一首诗。
诗中形象地描绘了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牧童,刻画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________图。
七、阅读理解溪居即事【唐】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教学大纲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a0fcd71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77.png)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教学总目标是通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的学习以及相关能力、素质培养,使学生较好掌握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论体系,准确把握小学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以及实施建议,掌握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知识要点,具有小学语文教学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为未来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奠定良好的知识与技能基础;能够运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教材分析和案例分析,了解小学语文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之间的关联,形成综合的知识结构和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体验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感知小学语文课程的独特魅力,体会小学语文情智兼融的特点,增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信心和乐趣。
课程具体目标如下: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较好掌握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论体系,准确把握小学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以及实施建议,掌握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知识要点,具有小学语文教学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为未来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奠定良好的知识与技能基础。
课程名称(中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名称(英文)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Textbook Research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课程代码08120092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考核形式考试总学分(学时/周)2(2学时/周)理论学分(学时)2学分(32学时)实践或实验学分(学时/周)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后续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适应范围小学教育专业面向专业小学教育开课学期4开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基层教学组织课程负责人课程网址无制定人审定人目标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教材分析和案例分析,了解小学语文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之间的关联,形成综合的知识结构和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目标3:体验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感知小学语文课程的独特魅力,体会小学语文情智兼融的特点,增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信心和乐趣。
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材编制与使用思考--基于《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研读
![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材编制与使用思考--基于《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研读](https://img.taocdn.com/s3/m/fcda481a856a561253d36ff4.png)
The Study on Chinese Textbooks from the Aspects of Compil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Based on Chinese Curriculum and Chinese Textbooks 作者: 侯雅欣[1]
作者机构: [1]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出版物刊名: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页码: 74-80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3期
主题词: 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
摘要:顾黄初、顾振彪的《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一书汇集了当代语文教材的编制与使用情
况,为语文教育者提供了研究范式。
而随着新课标的推行,语文教材编制和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也会
有新的展望,所以需对《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中教材编制情况进行梳理,并基于新课标对语文教
材编制的要求阐述当下语文教材编制与使用中的情况并提出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教材看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定位——以人教社普通版为例[内容提要]本文立足于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和人教社普通版教材进行文言文教学研究。
通过这份教材分析,了解到文言文教学在高中的重要性与其对文言文工具性的注重。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和此份教材“守正出新“特点,我们文言文教学在注重文言文工具性教学的同时还要兼顾文言文的人文性教学。
本文在如何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学相统一的教学进行探讨。
得出结论,文言文教学第一要以“言”为基础,以“文”为发展,“文”“言”并举,实现文言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教材特点“文”和“言”关系一、人教版文言文的编排特点什么是文言文?著名语言文学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作为古代定型化的的书面语言,在中华民族文化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现代汉语的源头,还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载体。
当代学生要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文明,要学好语文,学好文言文是关键。
从全国这两年来各区使用的语文教材苏教社1版、人教社实验版和人教社普通版来看,文言课文在教材中的比重都比较大,苏教社1版阅读部分五册大概有120篇,其中文言文近30篇,占总比例1/4。
人教社实验版阅读部分五册80篇左右,其中文言文20篇,也占1/4比例。
人教社普通版阅读部分前五册课文120篇,文言文36篇左右,约占1/3比例。
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文言文教学在高中阶段是相当重要的。
人教版中文言文课文的编排呈现出这样的特点:各册文言单元数量的相等、位置的相同和朝代的相近,五册文言单元从远到近,从古到今的排列顺序排列,且课后练习设计主要以对课文主要内容、虚实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常识的把握为考察目标。
从这我们能体会到教材追求的语文知识体系本身的清晰性和完整性,它比较突出语文的工具性。
但是工具性不是其最终目标。
工具性是此教材的“守正”体现,而“出新”才是亮点所在。
文言文教学在此教材也要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明确文言文教学中“文”与“言”的关系课程标准解决的是“教什么”、教材解决的是“用什么教”的问题,而教师要解决的是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借助教材作为参考去解决“怎么教”的问题。
这要求我们老师要了解课程标准,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文言文的要求一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诗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的实践中举一反三。
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二是“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并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人教社版编排的特点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告诉我们“文”和“言”两者在教学中均不可或缺,而应如何看待这两者的关系?笔者认为以教“言”为基础,探求“文”为发展,实现文言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一)以教“言”为基础文言文的第一个“文”,是美好的意思。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也就是说,“言”是文言文的工具性,第一个“文”体现的是人文性。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人教社版的文言文教学非常注重“言”的文言文常识教学。
文言文虽然是我国古代书面语的留存,与现代汉语有一定的关联,但更有区别。
与现代文相比,变化很大,特别是对现在的学生而言,学生文言文阅读量少,接触面窄。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语法上的变化,词语意义上的变化更增加了学生的阅读理解难度,使得文言文在现代学生眼里犹如一门“外语”学。
所以要解读文言文,传承其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文化,进而进行文化熏陶,进行审美教育的前提是梳理文字。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文言文中“文”与“言”的关系,笔者认为“文以载道”再合适不过。
从“文以载道”的“文”与“道”关系中我们可看出文言文中“言”是“文”的载体,要了解“文”得先从“言”下手,只有“言”的明了,才有“文”的感悟,“文”的发展。
(二)探求“文”为发展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它承载着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积淀。
文言文教学把握“言”不是唯一目的,二是通过读懂“言”来寻求文言文的“文”,从中品味文言文的韵味,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文言文中获得美的感受,进而达到美的塑造,完成语文教学中人文教学的美学教育。
这才是文言文学习的最终目标,但这前提需要“言”作为基础,所以要文言并举。
三、如何教好“文”和“言”,做到“文”与“言”和谐统一。
(一)“言”的教学要灵活高中“言”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50个实词、15个虚词关于虚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把握和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特殊句式把握。
由于文言文常识教学任务繁重,我们老师怕时间不够,担心有疏漏,为了“高效”和面面俱到往往采取串讲法,这也是我们传统教学的常法。
这种教学法有利也有弊,利在于串讲法对文言文“言”的讲解很详细,学生能很好的把握字词句和语义。
但笔者个人认为串讲法利大于弊。
在串讲过程中,我们老师一字一句的落实,如同钱梦龙先生所说“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这种以老师为主导进行“灌满堂”、“填鸭式”的教学法在应用过程中常常出现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昏昏欲睡的现象,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学生的学习依赖性,如同小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习惯性等老师来喂养知识,缺乏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动性。
面对这样的形势,“言”的教学在素质教育时期要灵活。
如何灵活化?1.读出意味,读出兴趣多诵读的“多”不仅是次数多,还要形式多。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诵读法是文言文教学的法宝。
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形成语感,进而悟出文言文的语义。
而机械化的反复诵读泯灭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种形式的诵读才能吸引学生百读不厌。
如何实现多形式?诵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范读、默读、朗读、诵读、个人读、集体读、分角色朗读这些都可以根据课文和课堂气氛灵活运用。
如《触龙说赵太后》和《邹忌讽齐王纳谏》可以找学生分角色朗读,一来可以创造情景,让学生能更快的进入课文,二来能激起学生读的兴趣,三来活跃课堂气氛,四来可以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心理,品味语言特色,一举多得。
而相对于比较长的文言文散文如《滕王阁序》、《游褒禅山记》和《石钟山记》可以采用默读的方法,先参考注释,自主去学习文言文,并品读其中的美,再加以老师的导读将知识归类,并进行深化教学。
2.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改以来一直倡导的。
在文言文教学上目的就是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操作上,教师可以把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发现几个问题,然后小组之间共同探讨,解决问题,也可以让其他组来回答,老师主要在课堂上,点拨学生引导学生,并对问题的回答加以点评或纠正。
让学生在民主的课堂氛围内合作探讨学习,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促成良性的文言文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学习文言文,爱上文言文。
3.多积累,善分类,学习才不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知识的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文言文知识的积累主要在词汇上的积累。
文言文常识一定的规律性和系统性,文言文常识学习大体可分为: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句式变换等。
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可以准备一本笔记本,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搜集、归类、整理、积累。
古今异义的积累。
如:古今异义中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词语的感情色彩变化。
如文言文中的“哭”文言文中“大声曰哭,小声有涕有泣”。
而现代汉语的“哭”既可指大声“哭”,也可包含小声“泣”。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变化有一定规律,但也并不是如数学公式一样可以推理运算,无常规的变化唯有多去积累,善于分类才能在文言文阅读的文意梳理通畅无阻。
庞大的文言文知识系统学习需要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归类、比较、积累。
积累,分类学习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言词语分析能力,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会积累所带来的喜悦和益处也方便学生考试复习。
(二)“文”的教学要民主,但不失文言文教学特色。
在教学方式上,文言文教学不用于现代文教学他不仅要教文言文的文言常识,要理解还要进行鉴赏教学,而教学过程中要经历化文言文为白话文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鉴赏。
文言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哪个重,一直是讨论的热点。
然后笔者人文两者均不可偏颇。
在文言文“文”的教学形式方面,教师们紧跟新课改要求,开始走向了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以学生为主的民主教学。
这相对以前的串讲法和其他“填鸭式”教学有所改进。
但是很多老师为了追求新的课堂氛围,放弃串讲教学法,而一味的追求探究教学法和谈话教学法。
在五花八门的教学形式中,由于教师在实行过程中度的把握不当,以致于文言文教学丧失了其特有的文言特色和韵味,与现代文阅读无异,这与文言文教学目的有所偏离。
如一味的追求文言文中语文的美和其所蕴含的思想,所承载的民族文化,所表现的人生价值等美的内涵而忽略文言文“言”的知识上的把握。
这就犹如舍本取末,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之下进行该篇文章的美的鉴赏,而没有理解、读懂“言”的能力,下一篇文章很难下手。
所以文言文的人文教学要把握好度,要以“言”来助“文”的探究的。
以求文言文学习形成文言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为传承我国民族文化奠定基础。
针对此教材以时间为排列,且每单元大多以一个时期的经典文学作品进行编排。
根据此特点可以在教学内容上教材上的典型篇目为例,以课文上编排为时间线索,对古代文学进行拓展教学,将每个时期社会背景所呈现出来的的文学特点,作者的人生经历,心理历程所形成的创作风格做系统介绍,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流变,每一位作者的创作风格,了解古代文学史,在古代文学方面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
这就使得文言文教学的“文”更有条理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任何一版的教材都有其特点,围绕其特点,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参考,做出相对应的教学设计,才能更好的把握教学形式和教学目标,进行优化教学。
人教社普通版的文言文编排以文言文的“言”的把握为重点,突出的是文言文的工具性,但是“文”并不是不重要,而是要我们在把握“言”的基础上进行“文”的教学,并做到守正出新,而不能一味的追求“文”。
在教学上,以“言”的创新教学为基础,挖掘文章的人文来求发展,文言并举,实现文言文教学的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1.韦玉茜.高中语文新教材文言文改革探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2003.2.陈静.语感:为文言文教学招回灵魂[J].湖南师范大学3.徐莉莉.文言文之教学历史沿革与革新策略[J] .华东师范大学4.赵春秀.高中文言文教学诵读法指导[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