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亦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茶乃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史的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骄傲,是我国的“国饮”。

客家擂茶,以其古朴见奇趣,以保健显奇效,自古___,是中国最古老的茶道之一。

关于擂茶的起源,则说法不一,许多人以为,擂茶是客家人流迁过程中的特产。

()唐宋时,随着客家人南迁而流传下来。

《玉林诗话》所载一首古诗描述了当时江南民间喝擂茶的风情:“道旁草屋三两间,见客擂麻旋点茶”。

斗转星移,___,元末明初以后,擂茶在中原和其他地区已渐趋灭迹,只有赣南、闽西、粤东、湘南、川北及台湾、香港等地的客家人至今保留着食擂茶的习俗,并不断地发扬光大。

以前,客家民间有“无擂茶不成客”的谚语。

擂茶曾经是客家人经常用来招待客人的食物,现在变成客家最带本土特色的美味小吃。

干绿茶、香菜、新鲜薄荷、炒米等以及各类时令蔬菜为原料,擂成茶泥。

喝擂茶时,将擂好的茶泥放在擂钵里用开水冲泡后再倒入少许茶油,冲泡好的擂茶可谓___。

端起一碗擂茶,先品再闻,香气浓,茶味纯。

喝下它,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之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不同的地域,比如山区、平原和沿海片区,客家擂茶从取用食材、制作方法和佐料搭配上又各有特色,这就跟当地客家人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___了。

可以说,擂茶是客家先民在漫长岁月里创造出的饱含自然哲思的养生佳肴。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闻名遐迩沧海桑田秀色可餐息息相关B.如雷贯耳沧海桑田秀色可餐休戚相关C.闻名遐迩岁月变迁色味俱佳息息相关D.如雷贯耳岁月变迁色味俱佳休戚相关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其实,中原地区早已有食擂茶之习俗,然后才形成了客家民系。

B.其实,客家民系尚未形成之前,中原地区早已有食擂茶之习俗。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2024年11月(答案在最后)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为小说选择一个视角可能是你要做的最重要的决策之一。

但是,许多作者,甚至那些已有作品出版的作家,面对视角问题也经常一头雾水,一知半解。

掌握好视角是所有小说作者必备的技能,因为它跟冲突与悬念关系密切,是小说成功最需要的东西。

可供你选择的视角有两种: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

在第一人称的下面还有两个选项:现在时和过去时。

在第三人称的下面也有两个选项:有限的第三人称视角和无限的第三人称视角。

你或许会想:“怎么把第二人称给落下了呢?”是的,有的小说家确实用过第二人称视角。

我的建议是你不要跟风这样做。

假如你真的非要这样做,那么请记住这条建议:你坐在自己的书桌前,然后以第二人称视角开始创作。

这似乎是你拓展自己文学风格的好办法。

你知道这会减少你的作品出版的机会,而且大多数读者会发现这部小说是令人难以卒读的。

但是,你还是决心要把它统统弄明白,然后再用它创作,看看效果如何。

你希望自己有个好运气。

全知型视角又是怎么回事?顾名思义,它的意思是知道一切,所以全知型视角有时候也被称为“准上帝视角”。

叙事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任何时候都可以洞悉任何人物的心灵深处,或者叙事者可以腾空而起,然后像摄像机一样描述事态。

这种全知的口吻可以评论世间百态,比如他可以发出“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样的感慨;或者,作者也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超然物外。

既然这个视野源于“上帝之眼”,作者可以灵活自如地把主观看法强加于人物,其主观程度可高可低。

如今,全知型叙事已经很少见了,可是对于某些风格的长篇小说,尤其是长篇史诗性小说来说,这个视角还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它允许作者向读者灌输大篇幅的背景信息。

但是,如果你不知节制地运用这个视角,那么你的小说就会变得拖沓冗长。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级普通高中学科素养水平监测试卷语文2024.1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化交往实际上是一个说理的过程,“公共说理”是文化交往主要且最有效的方式。

文化软实力之“软”在于温润人心,而文化交往靠的是“理”而不是“力”,这个“理”的显著特点就是“软”。

只有以“理”的方式进行文化交往,不同文化之间才能以文化的方式实现交流、互鉴与发展。

这个“理”并非一己之“理由”,而是不同文化的最大公约数——共同认可的“道理”。

因此,“公共说理”实际上关涉文明形象的塑造。

“公共说理”必须坚持自由、民主的基本原则。

自由与民主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也是人类文明的核心要素,从而构成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基本内容。

“公共说理”首先必须是自由的,说理当然离不开一己之“理由”,但只有在大家共同认可之“道理”中,一己之“理由”才能获得自由的发展。

“公共说理”还必须是平等的。

说理意味着平等的对话。

居高临下、以强凌弱、盛气凌人都不是说理的正确姿态。

说理的目的不是为了分清谁对谁错,也不一定是达成共识,而是相互理解。

在申说自己的立场、观点或主张时,认真倾听别人的心声,不把自己的立场、观点或主张强加于人。

“公共说理”还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的基本原则。

说理不是空口无凭、信口雌黄,而是以事实为根据,以理服人。

没有事实根据的理由即使不是谎言,也是经不起推敲的空洞说辞,不具有真理的力量。

中华文明以“明德”为其基本的精神特质。

“明德”不仅在于“明明德”,而且还在于“明明德于天下”。

2024学年盐城市高二语文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学年盐城市高二语文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学年盐城市高二语文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确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中那些精华的东西,让人不能不爱它,也无法离开它。

它是我们慈祥的老祖母,是我们睿智的老祖父,是雍容华贵的贵妇人,是风流倜傥的大诗人,是炎黄子孙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是先进文化建设之渊源,是构建和谐社会之金石。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首要的价值标准。

一向主张先爱国,后立家,信奉无国便无家,“家”为小家,“国”是大家。

不管是国泰民安,还是国难当头,都要先大家而后小家。

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追求团结统一,强调群体优势,崇尚众志成城。

爱好和平,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和为贵”,追求天下大国的太平盛世,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为本,反对战争,反对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和生命意志。

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

这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儒、道、释互补”之中。

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仁”。

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以“中庸之道”为哲学理念。

“仁爱”与“中庸”,均极富智慧。

道家思想以老庄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道”。

以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为主要内容。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卷命审题单位:武汉六中语文学科组审题单位:圆创教育研究中心武汉市第一中学本试卷共8页,23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时间:2024年11月11日上午8:00—10:30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化自信属于在认识和实践、言论和行为相结合的基础上,展示出来的一种精神面貌,它的主体是民族、国家、政党及其成员。

有三层内涵:一是文化自知。

领悟自身历史发展精髓,尊重自身优良传统禀赋,肯定自身有价值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自信的前提,是要知道昨天创造了什么样的文化,今天承享着什么样的文化,明天应该拥有什么样的文化。

文化自知,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自觉。

二是文化自行。

努力在日常行为和社会实践中从容躬行和实践被自己认可的文化规范,具体展示其风貌特征。

文化自信不只是个理论认识问题,自信的表现也不光在如何讲、怎样看,关键还在怎样行。

文化犹如空气,人们时时呼吸而不觉,对某种文化的自信,必然潜移默化于做人做事的态度和风格当中。

知行合一,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

三是文化自新。

文化自信与重复式的墨守成规不是一回事情。

要根据时代条件、与时俱进地对既有文化规范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文化自信之所以可贵,在于它能激发原有文化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由此,文化自信不是固定人群对既有文化规范的被动承担,而是一种科学态度。

山东省泰安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语文 含答案

山东省泰安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语文 含答案

高二年级考试语文试题2024.1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黑神话:悟空》基于《西游记》原著的背景设计了主线、支线剧情,并以“天命人”悟空的形象为主角,重走危险与惊奇的西游之路。

玩家在游戏过程中,不仅能享受刺激的战斗体验,还能沉浸在“东方体验”中,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游戏中,山西晋城佛光寺立柱、重庆宝顶山大足石刻“西方净土变”、陕西水陆庵的五百罗汉悬塑群、《汉书》中的“盛冬雷电,潜龙为孽"等场景出现时,激发起各国玩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同时,游戏中还融入了大量中国哲学思想。

例如,悟空面对重重困难时所展现出的不屈不挠精神,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体现,而他在与妖魔的战斗中秉持的正义与善良,也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强调的“仁、义、礼、智、信”相契合。

好的文化产品,都是以本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为载体,进而影响、辐射到海外。

《黑神话:悟空》作为国内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制作)游戏大作,打破了长期以来欧美国家3A游戏的“垄断”,实现了一波强势的文化输出,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新契机。

此前,以四大名著为核心的中国古典文化的出海影响,还多局限在拥有更多文化共通处的东亚文化圈。

在玩《黑神话:悟空》以前,很多外国网友对于悟空这个角色的认识,基本上来源于日本漫画《龙珠》(《龙珠》作者鸟山明表示该作品借鉴于中国《西游记》),这让不少外国人误以为,孙悟空是来自日本而非中国。

从20世纪60年代的彩色动画长篇《大闹天宫》,到20世纪80年代家喻户晓的电视剧《西游记》,到2015年打破英雄叙事的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再到2024年顶着“首款国产3A游戏”光环的《黑神话:悟空》……从一只猴的神话传说,到一本小说、一部电影、一个游戏的诞生,孙悟空的形象作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化的象征,已经跨越文化边界,与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心灵深处产生了共鸣。

辽宁省辽南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辽宁省辽南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试题语文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对现实的关怀反思,对英雄的敬仰崇拜,对人道的追寻布施,对人性的完美塑造……儒家思想十分看重个人的修身养性、品格塑造。

孔子主张以道德治天下,他说:“【A】”要求以仁义之道作为个人生活乃至为政的准则。

但由于各人道德修养的不同、道德境界的差异,就有“君子”与“小人”的区分。

孔子认为,君子的修养有两个部分,一是学习“诗书六艺之文”,二是躬行实践。

“六艺”包含礼、乐、书、数、射、御,孔子尤其看重对“艺”的掌握,并指出仁人君子的成才之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君子在志道、据德、依仁之外还要“游于艺”,在游憩观赏娱乐中使身心获得全面自由。

这一思想是孔子对理想人格、自由人格的充分表述,主张人的全面发展,在驾驭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同时获得主体的全面解放。

人格是人的精神属性而非生理属性,是人的超动物属性而非动物属性。

只有在食、色之上另有追求,另有坚持,另有作为,才谈得上人格。

儒家提倡的“以仁为人”就是对超越生理需要的精神追求和人格力量的高度抽象。

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必须在“文”“质”之间配合得恰到好处。

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所谓“文”,指作为历史成果而保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正如司马光说的:“古之所谓文者,乃诗书礼乐之文,升降进退之容,弦歌雅颂之声。

”所谓“质”,指人内在固有的和坚定的伦理品质。

“【B】”因此,孔子认为君子只有“质”还不行,还必须有“文”的形式教养,将外在形式与内在品质高度融合起来,才可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孟子对先秦儒家“君子”理念做了进一步延伸,即注重内心修养,发展“仁”的内在机制。

他指出:“【C】”他认为,“君子”应时刻以仁与礼来“反求诸己”“为仁由己”,从精神上把“仁”化为自己的内驱力和社会实践。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它竟然这么小。多少年前我一度以为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房子,我们都叫它大商店,因为它是当时我们 那地方最大的商店,也是周围几个村庄里最大的商店。在一九八九年我到镇上读中学之前,这里是我最向 往的地方。念小学的时候,我在一本没有封面的书上看到了“天堂”这个词,我就以为,如果这世上真有 天堂,那就应该是我们的大商店。
一个人的天堂 徐则臣
夜里做梦,梦见了一阵阵的饥饿。很奇妙,饥饿像个抽象的东西,在梦境里忽远忽近地招引我,我梦 见自己坐起身来,胃里伸出了一双想望的手。早上我跟母亲说,我梦见我饿了。母亲说,大过年的,哪天 不是吃到嗓子眼,还饿。
除夕那天去看姑妈,骑自行车出门向南走。我懒洋洋地四处张望,落满阳光的地方若干年前我都曾熟 悉,甚至很熟悉,像家一样。看到一个大院子,院墙破落,从锈坏的铁门里可以看见满地的荒草,被风雪 打得枯黄泛白,现在还在风里摇摆。风有点大,一根根拉弯了它们的腰,风经过荒草像走在水上。我突然 记起了梦见的饥饿,想起了在梦里它其实是有味道的,清甜,还有点刺鼻的香味。我想起来了,这是大商 店的味道,多少年前我最喜欢的味道,那时候我还小,它总能引起我无穷无尽的饥饿。这排房子就是大商 店,它的门窗都不见了,只剩下一个个黑乎乎的洞,边角粗糙,一截截断砖露在外面,只剩下一排矮小的 空房子。
这就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复杂性:它同时属于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几乎全然对立的文学流派,它是 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巧妙结合,这种结合贯穿于魔幻现实主义的主要特征之中。首先,既执着于对拉美 现实的真实描摹,又常常陷入悲观主义、宿命主义之中。第二,既重客观又重主观。基本题材都来自现 实,但却被作家披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同时,作家又大量引入各种超自然的力量,创造出一种扑朔迷离的 新现实。这种新现实既不是超现实主义笔下的超现实,也不是现实主义笔下的客观现实,而是熔主客观为 一炉的魔幻化后的现实。第三,既重内容又重形式。神奇的内容借助神奇的形式来表现。这里,魔幻并不 是虚幻,它是以现实为基础。而现实中的魔幻既是内容,又是形式。第四,既广泛地采用夸张、变形、象 征、寓意、时空倒错、平行蒙太奇等多种现代主义手法,又尊崇故事性强、人物鲜明、结构精巧、语言流 畅的现实主义传统。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南2024—2025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在最后)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得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对于“过去之事、眼前之事、将来之事”,新闻和文学都有自己不同的表现方式。

然而,在当今商业化的趋势下,各类叙事成了大众文化的重要内容,新闻报道也进入了叙事的时代——一个让人眼花缭乱的“新闻故事化”时代。

虽然“新闻故事化”未必不好,但新闻叙事和文学叙事有着本质的区别。

②有人曾戏言:文学是“人学”,新闻是“事学”。

就文本而言,新闻与文学是两个不同类别的人文学科。

新闻反映的是客观事实,而文学表达的是主观情感。

从叙事内容来看,文学叙事的基础是“母题”,新闻叙事的基础是“事实”。

韦斯坦因认为文学叙事的母题数量和结构相对稳定,主要可以归结为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三项二元组合结构,由此对应的基本题材就是战争、爱情与世俗生活,绝大部分文学作品的叙事主题都是由此产生的变体。

③文学叙事主题大多以情感发展为主线,通过性格、感情冲突塑造人物形象。

文学叙事的母题不论生与死、爱与恨还是美与丑,都带有强烈的感情判断色彩。

文学作品在安排情节时需要理性地建立大家的常识性认识,但感性是文学打动人的核心因素,文学叙事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感性叙事能否充分激发读者的代入感和感情共鸣。

文学叙事作品中的“事”一般而言是虚构的,亚里士多德说:“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

”而新闻作品所叙之事,依据新闻的本质,则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即事实。

因此,新闻叙事应具有客观真实的特点。

新闻叙事要求叙事者从理性的态度出发,诉诸受众的内容以信息为主,用客观事实表现社会或人物状态。

当然,新闻报道中也会有感性的描写、刻画,但其目的是让新闻叙事更生动、真实,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④再者,文学叙事主题通常具有较强的个人化特征,即叙事者对叙事文本传达或是否需要传达某个内容给读者并不在意,更多是叙事者个人意识和情感的宣泄。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4_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贴条形码区”。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人历来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修身是为官从政的根本。

中国人之所以如此重视修身问题,与性善论的人性预设有非常重要的关系,虽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无恶论、性善恶相混论等各种人性观,但占主导的人性预设是性善论。

孔子提出过“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重要命题,但是一生罕言人性与天道,不过,从他对“仁”的阐释中可以发现其倾向于性善论,如孔子说“已所不欲。

勿施干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等等。

明确系统提出性善论的是孟子,他曾就“性善”还是“性无分于善不善”的问题与告子进行过激烈的辩论。

告子认为人性就像“湍水”一样,“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

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也用水来比喻人性,他反驳说:“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孟子用“水无有不下”来比喻“人无有不善”的论证逻辑显然不够严谨,但难能可贵的是,孟子不仅看到人与动物都具有自然属性,而且强调了人具有与动物不同的社会属性,即人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而动物却没有,正是人的社会属性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成为人之为人的根据。

可以说,“人无有不善”这一命题从人性上肯定修身的可能性,即每个人都具有与生俱来的善性,无论达官贵人还是黎民百姓都可以通过不断修身而成为“君子”“圣人”。

安徽A10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安徽A10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级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这里使用的“命运”概念,是指生命有机体所具有的一种不可改变的、必然的行为趋势、价值指向和最终归宿。

生存是生命的天命,因而生存就是一切生命不可改变的命运。

同样,如果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就不能维持人与自然这个生命共同体的可持续生存。

因此,人类必须顺势而行,尊重自然生命,保护自然,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看作是人与自然这一生命共同体得以保全的必要条件。

从古代的农业文明经过近代的工业文明到当代的生态文明,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否定之否定”的演变过程。

这一过程,也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形成过程。

农业文明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以自然为中心的。

这种文明的主要生产方式是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就是它的“自然性”:这种生产是由“自然生命”直接进行的,因而是一种“自然性生产”——粮食是庄稼自己长出来的,而不是由人在生产过程中制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庄稼”才是真正的“生产者”。

农民在生产中的作用,只是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在这种生产中,决定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的主要条件是自然条件。

工业文明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以人类为中心的。

工业生产的生产方式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人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

工业生产已经不是人对自然的顺从,而是对自然界的改造,从而创造一个在自然界本来不存在的“人造物”;整个生产过程都是由人进行的,人真正成为生产的主体,让自然服从人的意志。

从个别人的观点看来,似乎“自动化生产”没有人的参与,仅仅是自然物(机器、电脑)在进行生产。

而实际上,在生产中劳动资料的运动,不过是人的“过去劳动”在运动,因而是人的“过去劳动”在进行生产,生产的全部产品,都是人的劳动的结果。

四川省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作为两种最主要、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文学和图像之间既存在对立或相互竞争,也存在合作或相互模仿。

一方面,语词的时间性使其在叙事上,具有图像叙事难以企及的天然优势,而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不可避免地给文学叙事带来冲击。

另一方面,为了强化叙事效果,两者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彼方叙事策略的影响,进而突破自身媒介的限制展开故事。

比如,当代小说受图像的影响,突破传统小说的因果线性迈辑和语词叙事的时间性,追求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从而凸显故事的空间维度,达到不同以往的艺术境界。

文学受图像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故事内容或题材的选取上。

敏锐的现代作家往往会因某幅图像带来的视觉震撼而产生创作冲动,借语词将图像内容部分或整体地转译、再现出来,形成故事从图像到文字的同质异构转化。

鲁迅先生在《示众》中,用细致的语言对看客们围观杀头的情景进行反复刻画。

相比语词解读的私人性,图像解读的公共性创造了一个主客体转换的空间,受众由解读主体变成被解读与被言说的对象。

正是在这个基于图像而创设的空间中,充当看客的、愚钝麻木的同胞给鲁迅带来了强烈的心灵冲击,使他意识到国民劣根性的根深蒂固。

除了直接转译图像内容之外,文学家还注意到图像在唤起知性和强化记忆方面的强势作用。

劳拉·里斯曾将宣传广告语比作“钉子”,而将视觉形象比作“锤子”,指出只有依靠“图像之锤”才能更准确有力地将“产品之钉”嵌入消费者的大脑。

文学创作对颜色、形状等造型艺术的表现媒介加以利用,从而引发受众视觉层面的联想。

鲁迅的小说中有大量对于颜色的运用,如《药》中“红红白白的”破灯笼映照下,老栓从“碧绿的”包中掏出“红黑的”人血馒头,一连串颜色的对比描写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受众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凸显封建社会的黑暗及人的麻木与愚昧。

2024学年浙江省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学年浙江省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学年浙江省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11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①在儒家领导之下,二千多年间,中国人养成一种社会风尚或民族精神,除最近数十年浸浸澌灭,今已不易得见外,过去中国人的生存,及其民族生命之开拓,胥赖于此。

这种精神,分析言之,约有两点:一为向上之心强,一为相与之情厚。

②向上心,即不甘于错误的心,即是非之心,好善服善的心,要求公平合理的心,拥护正义的心,知耻要强的心,嫌恶懒散而喜振作的心……总之,于人生利害得失之外,更有向上一念者是:我们总称之曰“人生向上”。

从之则坦然泰然,怡然自得而殊不见其所得;违之则歉恨不安,仿佛若有所失而不见其所失。

③此与“相与之情厚”相连。

人类生命廓然与物同体,其情无所不到。

所以昔人说:“是故见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怵惕恻隐之心焉,是其仁之与孺子而为一体也。

孺子犹同类者也。

见鸟兽之哀鸣觳觫,而必有不忍之心焉;是其仁之与鸟兽而为一体也。

鸟兽犹有知觉者也。

见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悯恤之心焉,是其仁之与草木而为一体也。

草木犹有生意者也。

见瓦石之毁坏,而必有顾惜之心焉,是其仁之与瓦石而为一体也。

”(见《王阳明全集·大学问》)高等动物在其亲子间、两性间、乃至同类间,亦颇有相关切之情可见。

但那是附于本能之情绪,不出乎其生活(种族繁衍、个体生存)所需要,一本于其先天之规定。

到人类,此种本能犹未尽泯,却也大为减弱。

人间慈父母固多,却有溺女杀婴之事。

情之可厚可薄者,与其厚则厚,薄则薄,固定不易者,显非同物也。

动物之情,因本能而始见;人类情感之发达,则从本能之减弱而来,是岂可以无辨?④一个人的生命,不自一个人而止,是有伦理关系。

伦理关系,即是情谊关系,亦即是其相互间的一种义务关系。

所贵乎人者,在不失此情与义。

“人要不断自觉地向上实践他所看到的理”,大致不外是看到此情义,实践此情义。

其间“向上之心”,“相与之情”,有不可分析言之者已。

人教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

人教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

2024-2025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秋日的私语》作者:李华秋天,总是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在这样的季节里,每一处风景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每一片落叶都有它的故事。

我漫步在这片金黄的世界里,脚下的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大地与天空之间的私语。

远处,山峦层叠,色彩斑斓;近处,溪流潺潺,清澈见底。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诉说着秋的故事。

记得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的就是秋天。

那时候,我们会一起到田野间奔跑,追逐着彼此的身影,在那广阔的天地间尽情嬉戏。

而每当夕阳西下时,我们便围坐在一块大石头旁,听村里的老人讲述那些关于秋天的故事。

那时的快乐是如此纯粹,以至于多年后回忆起来,心中依旧暖洋洋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秋天的感受也逐渐变得复杂起来。

它不再仅仅是收获的季节,更是一段思考的时间。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静下心来,回顾过去一年里所经历的事情,计划着未来。

也许是因为天气转凉的缘故吧,人们似乎变得更加敏感细腻起来,更加容易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今年的秋天特别不同寻常。

因为疫情的关系,许多活动都被取消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

但即便如此,大自然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进着,给予我们无尽的安慰和希望。

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正如这美好的秋季一般,虽然短暂但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题目设置:1.文章开头提到“每一处风景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A. 对自然美景的赞叹B. 对生活变化的感慨C. 对童年记忆的怀念D. 对未来的憧憬2.根据文章内容,“我和小伙伴们”最喜爱秋天的原因是什么?(4分)A. 可以欣赏美丽的秋景B. 能够自由地玩耍C. 听长辈讲故事D. 享受丰收的乐趣3.成长之后,作者对秋天有了哪些新的理解?(6分)A. 秋天只是个收获的季节B. 秋天成为了一段反思过往展望未来的时间C. 秋天让人心情低落D. 秋天意味着结束4.本文最后一段提到了什么特殊背景?这段话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主要信息是什么?(6分)A. 疫情导致活动减少;强调人类面对挑战时应保持乐观B. 自然界的不可预测性;鼓励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C. 社会变革的影响;提醒大家要适应环境的变化D. 季节更替的规律;说明时间流逝的重要性5.请结合全文,简述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

山东省烟台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语文含答案

山东省烟台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语文含答案

山东省烟台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高二语文(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自20世纪末开始,社会分工急剧加速,各学科开始倾向于“互不越界”,甚至同一学科也开始分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创作与评论之间愈发割裂。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偏见竟逐渐地被不自觉地广泛认同。

所以在这时,谁能用具体的文学作品质疑偏见,谁能思考如何回归评论与写作的血肉联系,就成为文学界所关注的问题。

面对“盛行”的偏见,有许多学者、文学评论家仍践行着评论与写作的“双肩挑”,努力让割裂的两者加以弥合,如金克木、张中行、余秋雨、周国平、刘小枫、赵园、乐黛云、谢冕、洪子诚、雷达、陈平原、孙郝、南帆、王彬彬等。

他们将写作的“形象思维”与研究的“抽象思维”融合,一方面从事评论、研究,另一方面跨越学科的设限,以自由之心书写着对宇宙人生的深切感悟。

他们将学术的识见与对世界的关切,深度地融入文字中,既有个性的展现,亦有“有情”的说理。

比如,从事现代文学研究的陈平原,以宽厚、中和的笔触,在散文随笔中对当下学术、文化热点问题不乏锐利目光与犀利的剖析,与其学术理念交相辉映,展现着一位学者的“人间情怀”。

还有南帆的散文,也是独树一帜的存在。

特别是他的文艺理论家、文学评论家身份,更能诠释何为评论对创作的“反哺”。

南帆在文学评论、文学研究中就重视对历史与人性“盲点”、边缘处的洞察,不被固化、僵化的成见所束缚,以睿智的思考,在不易察觉之处发掘出人性与历史的褶皱。

而他在散文叙述中,也能以非定论式的理路,深入地体察、探寻世界的“关系与结构”,与他的批评理念形成共鸣。

2024-2025学年清远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清远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清远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时十分,我在日本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离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目睹他们代表日本签字,向联合国投降。

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七十年来的奇耻大辱。

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

天刚破晓,大家便开始准备。

我是在七点多钟随同记者团从另一艘军舰乘小艇登上“密苏里”号的。

“密苏里”号舰的主甲板有两三个足球场大,但这时也显得小了,走动不开。

到处都是密密簇簇排列着身穿制服、持枪肃立的陆战队士兵,军衣洁白、折痕犹在、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以及二百多名各国记者。

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

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

海面上舰船如林,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苏里”号舰注视着。

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摩托声如猛兽怒吼,几乎都是载着各国官兵来“密苏里”号舰参加典礼的。

陆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早雾中。

仪式开始九时整,各国代表按照签约程序依次签字……全体签字毕,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入将领指挥室,看表是九点十八分。

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

现在十四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投降书脏了按预定程序,日本代表应该随即取了他们那一份投降书(另一份由盟国保存)离场,但是他们还是站在那里。

原来是加拿大代表签字时低了一格,随后各国代表也签错位置了。

协商之后,有关代表做了更正。

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

傍晚时分,日本代表团顺着来路下舰,上小艇离去。

在他们还没有离舰时,十一架超级堡垒排列成整齐的队形,飞到“密苏里”号上空,随着又是几批超级堡垒飞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6高三上·全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距今两千多年前,中国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首倡“朴素”观。

“朴”是没有雕琢的木,“素”是没有染色的丝。

老子用它们代表事物原本的状态,即自然的状态。

老子从哲学的高度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认为自然才是事物的极致,也是人精神所应追求的极致,“见素抱朴”是“道法自然”的美学表达。

朴素观首创于道家学派,亦为儒墨等学派采用并融入自身学说。

在现实生活层面,朴素观与主要由墨家与儒家创立的节俭观结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观、审美观。

中国农业社会倡导由道家创立的朴素观,在精神上发展出一种以自然为本位的崇真尚善臻美的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本色观,崇尚天然,崇尚纯真,以本色为真,以本色为美,如《论语》引《诗经》中所描绘的那位姑娘“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二是恬淡观,不慕繁华,不贪名利,以清廉为贵,以平淡为美;三是清新观,不繁复,不艳丽,清雅,简洁,充满生气,如苏轼所云“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四是精诚观,《庄子》中云“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诚”为真,为信,以诚为尊,以信为美。

此外,朴素观还导出重实质轻修饰、重内容轻形式等观念。

就中国传统美学来说,朴素是最高的美。

这种美灵动而无限,既是美之极致,又是美之根源。

其实,视朴素为美不独中华民族为然,世界各民族也大都如此。

法国雕塑家罗丹崇奉自然,他说他最喜欢的一句箴言就是“自然总是美的”。

他还说:“美只有一种,即宣示真实的美。

”罗丹这里说的“自然”“真实”,均可以理解成“朴素”。

进入工业社会,朴素观被工业社会追求财富、追求享受的价值导向所排挤,奢华成为人们竞相追捧的“香饽饽”,奢华生活也成为个人炫耀的资本,进而腐蚀人心,催生腐败,引发严重社会问题。

以大量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奢华生活方式可以说是工业文明发展之“殇”。

基于工业文明掠夺资源造成环境严重破坏的现实,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文明与生态共生的生产方式诞生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提出来了;与之相应,一种新的审美观念——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更受推崇了。

从人类利益出发,我们所希望的生态不是与人类利益相敌对的生态,而是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

然而,生态自有其规律,完全不会迎合人类。

人类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调节人与生态的矛盾,尽量实现文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就建构在这一宏伟的历史使命中,作为一种审美精神,它又反过来促进这一宏伟历史使命的实现。

(选自《人民日报》,有时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中国朴素观的提出始于距今两千多年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他用“朴”“素”代表事物原本的状态提出了这一观念。

B . 从中国传统美学的角度来说,朴素美是最高的美,其他民族也大都崇尚这种美,如法国雕塑家罗丹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C . 中国农业社会倡导的朴素观,在道德层面发展出一种崇尚天然、纯真、清廉、平淡、清雅、简洁和诚信的美学观点。

D . 进入工业社会,朴素观被追求享乐主义的价值导向所排挤,人们崇尚奢华,奢华生活会腐蚀人心,催生腐败,还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朴”和“素”分别指原始状态的木和丝。

老子提出朴素观,因为他认为自然才是事物的极致,也是人的精神所追求的极致。

B . 法国雕塑家罗丹认为自然是美的,这种美就该宣示一种真实的美。

这里的“自然”和“真实”就是庄子所提出的“朴素”。

C . 老子从哲学的高度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并以“见素抱朴”进行美学表达。

这种观点逐渐被融入到儒墨等学派的学说中。

D . 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应构建在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这一宏伟的历史使命中并促进这一使命的实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在现实生活层面,道家学派首创的朴素观与儒墨学派创立的节约观相结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观与审美观。

B . 朴素观作为一种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不仅崇真尚善臻美,还导出重实质轻修饰、重内容轻形式等观念。

C . 工业文明发展之“殇”逐渐催生了文明与生态共生,低碳、绿色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及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

D . 朴素观中“不慕繁华,不贪名利”的思想,到工业社会受到了错误思潮的冲击,从而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

二、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31分)2. (11分) (2020高二上·天长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及冠,嶷然有声。

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苦志探赜,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

举进士,试南宫第一,擢甲科,调西京推官。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入朝,为馆阁校勘。

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

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

顾侍臣曰:“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

故事,必试而后命,帝知修,诏特除之。

奉使河东。

自西方用兵,议者欲废麟州以省馈饷。

修日:“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

不若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而平时可省转输,于策为便,”由是州得存。

又言;“忻、代、岢岚多禁地废田,愿令民得耕之,不然,将为敌有,”朝廷下其议,久乃行,岁得粟数百万斛。

凡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修平生与人尽言无所隐。

及执政,士大夫有所干请,辄面谕可否,虽台谏官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是怨诽益众。

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

及守青州,又以请止散青苗钱[注] ,为安石所诋,故求归愈切。

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

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日文忠。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注]青苗钱,青苗法贷出的钱。

青苗法,王安石推行的新法之一。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 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B . 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C . 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D . 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及冠,古代男子年满二十岁称为“及冠”;而古代女子年达十五岁称为“及笄”。

B . 倡和,同“唱和”,文中指一个人作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大多按照原韵。

C . 品服,官服。

所有官吏都有官服,按等级不同,其官服的颜色,形制等也不同。

D . 致仕,交还官职,有时是官员受到权臣的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欧阳修发奋学习,才华出众。

他读书过目不忘,读韩愈的遗稿废寝忘食;他与尹洙交往,两人互为师友;他以文章名扬天下,人朝任职。

B . 欧阳修深受赏识,获得重用。

朝廷增加谏官,任用天下名士,欧阳修被选中;皇帝称赞欧阳修是难得的人才,进任欧阳修为知制造。

C . 欧阳修敢于直言,体恤民众。

他反对放弃麟州,认为放弃麟州会增加军饷;他提议把荒芜的田地给民众耕种;他上奏提议减轻百姓的负担。

D . 欧阳修遭到污蔑,求退心切。

他多次遭到污蔑,六十岁时,接连上书请求退休,被皇帝挽留;他在青州任职时,得罪了王安石,求退的心更急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事,必试而后命,帝知修,诏特除之。

②虽台谏官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是怨诽益众。

3. (7分) (2019高二下·定陶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归次汉中境上陆游云栈屏山阅月①游,马蹄初喜踏梁州。

地连秦雍川原壮,水下荆扬②日夜流。

遗虏③孱孱宁远略,孤臣耿耿独私忧。

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

【注】①阅月:过了一个月。

“阅”与“越”通。

②荆扬:均为古州名,此指湖北、江苏等地.③遗虏:残存的虏寇。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首联选取典型景物,意境开阔,“马蹄初喜”化用唐人诗句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 . 颔联以豪迈语写出了汉中的雄伟壮阔、水利之便,突显了汉中地区的军事战略地位。

C . 颈联对金人的军事力量作了描述,兵力孱弱,缺少谋略,应趁机反攻,夺回失地。

D . 本诗颇多豪壮语,对仗工整,叠词精巧,寓意深刻,尤其是首联与颔联更见豪荡。

(2)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较为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4. (13分) (2019高三上·哈尔滨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表现了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其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观察天地万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渔家傲·秋思》中渲染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表明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摹当地风俗画卷,赞美古老乡土文化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

(5)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6)《己亥杂诗》中移情于物、以花喻人,表现无私奉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18分)5. (18分) (2016高三上·福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完美计划姜钦峰①他站在门外,深呼吸,然后敲门。

这是一栋老式居民楼的顶层,夏日宁静的午后,敲门声显得格外清脆。

防盗门打开,探出一个小脑袋,是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七八岁的样子,长得眉清目秀。

②“您好,请问是你们家打电话要修洗衣机吗?”他的普通话并不标准,夹杂着浓重的外地口音,脸上带着职业的微笑,显得彬彬有礼。

小女孩扑闪着大眼睛,打量眼前的陌生人,小平头,浅蓝色马甲,胸前印着“专业维修”四个字,右手提着黑色的工具箱,看上去训练有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