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验案六例

合集下载

血府逐瘀汤验案之——(顽固性呕吐案)

血府逐瘀汤验案之——(顽固性呕吐案)

血府逐瘀汤验案之——(顽固性呕吐案)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方由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桔梗、川牛膝、生地、枳壳、甘草组成,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效,临床应用范围较为广泛。

笔者临床运用此方治疗多种疾病,取得满意疗效。

现举顽固性呕吐病案一例。

郭某,女,47岁。

2013年11月14日初诊。

患者2个月前行脑肿瘤根治术,术后呕吐1月余,每天呕吐3~5次。

予以胃复安、吗丁啉、维生素B6等药治疗无效。

请求中医治疗。

刻下:患者精神不振,卧位,呕吐头晕,昼夜不休,变换体位及说话时呕吐加重。

舌黯红苔薄黄,有瘀斑,脉弦涩。

证属气血阻滞,中焦运化失权。

治宜理气活血,和胃降逆。

予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赤芍、姜半夏各15g,生地、柴胡、桃仁各10g,红花、甘草各5g,枳壳、川芎各6g,川牛膝15g,代赭石60g,夏枯草20克,车前草30克。

5剂。

每日1剂,水煎服。

服后呕吐有缓解,效不更方,续进10剂。

服药后患者呕吐止,食欲有增,睡眠改善。

后续15剂巩固疗效。

按:此案患者脑瘤术后,久卧床塌,火不下行,气机不疏,血行受阻,瘀阻胃腑,纳降失职而呕吐,故投以血府逐瘀汤,去桔梗性升之品,加姜半夏、代赭石以和胃降逆,夏枯草、车前草清热泻火,获得显著效果。

血府逐瘀汤临床验案分享

血府逐瘀汤临床验案分享

血府逐瘀汤临床验案分享病例3:胡某,女,20岁。

自诉: 13岁月经初潮,几年来经事正常。

自3月前与家人吵架后,情绪过激,烦躁易怒。

此后月经连续三个月不行。

刻诊:近两天情绪郁闷,胸脘乳房胀闷,两胁及少腹胀痛,按之痛甚,舌有淤点,脉弦涩。

辨证:气滞血淤,冲任不通。

治法:活血化淤,理气调经。

处方:血府逐淤汤加减。

当归,生地,川芎,柴胡,枳壳,牛膝,泽兰,延胡索,赤芍,桃仁,红花,佛手。

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药五剂后精神舒畅,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轻,舌仍见淤点,脉涩。

守前方再进药四剂。

三诊:现经来,色黑有块。

仍用上方加三棱,莪术。

再服药十剂。

四诊:月经色质量均正常,上方去三棱、莪术、牛膝、红花,加党参、黄芪,服药三剂而愈,随访一年半未见复发。

按:本例为情志不遂,郁怒伤肝,气机郁滞,不得行血,冲任不通致闭经。

气以宣通为顺,气滞不宣,血行不畅,淤血内停,淤滞冲任,则胸闷乳胀,少腹、胁肋胀痛,舌见淤点,脉弦涩。

故以血府还淤汤为治,可奏活血祛淤、理气通经之效,终收全功。

病例4:李某,男,30岁。

自诉:胸骨左侧疼痛十天。

X线检查未见异常。

化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血沉均正常。

某大医院诊断为非化脓性助软骨炎,经用镇痛片、抗菌素、对症治疗,疗效不显,遂来我处求治。

刻诊:查第二助骨近胸骨柄处隆起,压痛明显,脉弦紧,舌质紫暗,苔薄黄。

辨证:气滞血淤,脉络不通。

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处方:血府还淤汤加味。

当归,生地,桃仁,红花,赤芍、枳壳,柴胡,桔梗,双花,连翘。

按:本病痛有定处,固定不移,为血淤证。

理当活血化瘀,理气通络,兼以清热解毒,原方加双花、连翘,共奏理气通络、清热解毒之功。

病例5:李某,女: 40岁。

自诉:患“神经官能症”已八年,平素性情抑郁,多疑善愁。

从1年前起,常寐寝外出,担水、扫地后复寐,天明醒后不知夜间所为。

近十日夜间亦常外出,但外出后即昏倒。

刻诊:神志如常,形体消瘦,面容疲倦,色灰黑,目眶暗青,肌肤甲错,头晕,舌质紫暗,苔白,脉沉涩。

陈伟医案: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

陈伟医案: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

一、患者基本情况冯某,男性,52 岁。

二、诊疗进程初诊(2024 年 5 月 23 日)主诉:胸闷症状持续一周,且近 3 天有所加重。

患者呈现腹型肥胖体征,日常偶有心前区不适感,不过在稍作休息后,该症状能够自行缓解。

经测量,血压值为135/85mmHg,空腹血糖达7.06mmol/L,此前体检报告提示患有混合型高脂血症。

患者饮食及食欲方面尚属正常,然而存在大便干结问题,舌象表现为颜色暗红,舌苔薄,脉象弦涩。

诊断结论:胸痹。

辨证分型:心血瘀阻型。

治疗策略:采取活血化瘀之法。

用药方案: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进行调理,具体处方如下:燀桃仁 10g、红花 10g、当归(调剂)15g、川芎 10g、桔梗 10g、牛膝 15g、降香 10g、郁金 15g、地黄 15g、麸炒枳壳 15g、赤芍15g、醋北柴胡 12g、炒山楂 15g、白术 15g、生蒲黄 10g。

医嘱要求:上述中药共计 7 付,以水煎服方式,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同时,叮嘱患者遵循低盐低脂饮食习惯,并保持适度的运动量,以辅助病情改善。

二诊(2024 年 6 月 1 日):患者反馈胸闷症状相较于初诊时有了显著缓解,大便也恢复通畅状态。

鉴于治疗成效良好,治疗方案予以延续,再次开具前方 7 剂,巩固治疗效果。

三、按语胸痹心痛并非仅局限于老年群体发病,像本案 52 岁患者这般的中青年人,由于长期偏好肥甘厚腻食物,致使脾胃运化功能失衡,水湿难以正常代谢,凝聚成痰,痰湿之邪阻滞,遏制心阳正常运行,体内气机不畅,最终心脉痹阻,引发心痹胸痛症状。

血府逐瘀汤源自清代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这一经典医籍,其组方精妙,配伍严谨。

方中,川芎、桃仁、红花、赤芍、蒲黄协同发力,发挥强大的活血化瘀功效,以疏通心脉,调和营血;柴胡、桔梗、牛膝各司其职,调节全身气机升降出入,促使气血运行顺畅;当归、生地相互配伍,在活血化瘀同时兼顾补血养阴,以防活血过度耗伤阴血;降香、郁金有理气止痛之能,疏解胸中气滞血瘀所致疼痛;白术健脾助运,增强脾胃运化之力,助力改善大便干结状况,且兼顾通便之功;山楂既能健脾助化,又可发挥化瘀降脂效用,契合患者混合型高脂血症病情特点,全方多靶点作用,契合心血瘀阻型胸痹病机,故而收效显著。

血府逐瘀汤临证举例

血府逐瘀汤临证举例

血府逐瘀汤临证举例血府逐瘀汤系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之名,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枳壳、桔梗、柴胡、甘草组成。

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主治头痛、胸痛、急躁、呃逆、失眠、小儿夜啼等心胸上焦之病证。

近年来,作为临床常用的理血方剂,血府逐瘀汤的现代药理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这为该方的临床运用与研究找到了理论依据。

具体而言,本方的药理作用有:能改善组织器官的血液循环,有舒张血管,增加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的功能;能改善血液的理化性质,调整凝血及抗凝血系统,防止血栓形成,能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及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可增强机体非特异免疫力,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炎症病灶局限化,降低急性炎症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能改善神经营养代谢,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能抑制结缔组织代谢,减少瘢痕形成及粘连;能降低机体反应性,起到镇痛作用;能抑制肿瘤生长;能复活肝脏清除能力。

笔者用治于因瘀血所致的各种难治之症,每获良效,现举验案如下:1 外伤后头痛王某,男,58岁,农民,2005年6月20日初珍。

患者于1年前骑自行车摔倒后撞伤头部,出现意识障碍半小时,送我医院急诊,做CT检查,颅内未见出血地病灶,给予抗炎、降颅压、支持及对症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

便于出院后2月,开始出现头晕、记忆力下降,继而出现头痛,痛如针刺,伴恶心等症状。

口服西比林、复方丹参片、谷维素等,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后又来我院就诊,症见:精神萎靡、胸闷、腹胀、纳差、舌有瘀点、苔白、脉细涩。

证属血瘀气滞,拟血府逐瘀汤加减。

处方:桃仁9克、红花12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牛膝10克、枳壳6克、桔梗6克、柴胡3克、瓜蒌15克、薤白12克、青陈皮各10克、生地黄60克、甘草3克,服5剂,诸症明显缓解,仍纳差,加焦三仙各10克,调治半月,诸症俱除,未再复发。

按:本例头部撞伤致血瘀,瘀血阻滞清窍,不通则痛故头晕、头痛,瘀血日久则气滞,故出现胸闷、腹胀等症以血府逐瘀汤临证加减调治。

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

七、临床运用
适应病症《中国历代名医学术经验荟萃丛书》:
• 神经精神系统病症:如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综合征 、脑外伤后遗症、脑水肿、脑血管病、癫痫、脑囊虫、脑积水、脑动脉 硬化、眩晕、麻痹震颤、精神分裂症等。 • 心血管系统病症:如冠心病、心绞痛、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 、无脉症、血栓性静脉炎等。 • 消化系统病症:如溃疡病、慢性肝炎、肝脾肿大、呕吐、呃逆等。 • 妇产科病症:如原发性痛经、流产后腰痛或出血、产后身痛、月经失 调、不孕症、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等。 • 其它:色素沉着、尿血、多汗症、低热、乳房纤维瘤、三叉神经痛、 脑瘤、慢性荨麻疹、痒疹、慢性咽炎、盗汗、哮喘、胸壁挫伤、视网膜 静脉血栓形成及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等。
邢斌《半日临证半日读书》
•《中医诊断学》朱文锋主编,新世纪第二版:
“血瘀证主要有疼痛、肿块、出血、色脉改变等表现。
七、临床运用
《方剂学》连建伟主编,2005年10月第1版: • 辨证要点:
胸痛,痛有定处,舌黯红或有瘀斑。
• 加减法:
瘀痛入络,加全蝎、山甲、地龙、三稜、莪朮等; 气机郁滞较重,加川楝子、香附、青皮等; 血瘀经闭、痛经,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泽兰等; 胁下有痞块,属血瘀者,加丹参、郁金、庶虫、水蛭等。
膈下逐瘀汤:中焦肝系 、胃系
少腹逐瘀汤:下焦衍系 、溲系
身痛逐瘀汤:周 身神经及血管、 髓系
四焦八系说
二、组成
当归三钱 生地三钱
枳壳二钱 赤芍二钱
桔梗一钱半 川芎一钱半
• 明清: • 1斤=596.8g 1两=37.3g 1钱=3.73g • 1分=0.373g 1厘=0.0373g 1毫=0.00373g
一、方源
血府逐瘀汤 清·王清任《医林改错·卷上》

失眠验案(血府逐瘀汤合苓桂术甘汤)

失眠验案(血府逐瘀汤合苓桂术甘汤)

失眠验案(血府逐瘀汤合苓桂术甘汤)王xx 女 42岁2019-05-14主诉:失眠半年,头晕一个月。

现病史:近半年因带小孩,睡眠质量差,醒后难再眠,每晚睡眠4h,眠浅多梦,易惊醒,夜尿1次。

一个月前发作眩晕,早上4点翻身时出现眩晕,天旋地转,持续5~6小时,外院输活血药后减轻。

平素口苦口干,记忆力下降,傍晚乏力明显,偶有双眼干涩。

晨起手指冰凉一小时,活动后减轻。

二便调。

月经调,行经5天,经前困倦。

舌脉:舌质瘀暗嫩润齿痕,苔腻。

脉沉弦细短。

Bp100/65mmHg辨证:瘀血扰神,水饮内停方药:血府逐瘀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当归15g 生地黄15g 桃仁10g 红花10g 熟地黄15g 柴胡10g 枳壳12g 赤芍15g 川牛膝15g 桔梗10g 茯神30g 桂枝10g 生白术15g 炙甘草10g石菖蒲10g 远志8g 莲子心10g2019-05-21 二诊睡眠改善,每晚睡眠7h,体力精神明显改善,自觉心情一下就平静了。

纳差,侧卧头晕明显,无旋转。

Bp90/60mmHg。

舌质瘀暗苔黄腻,裂纹。

脉弦细。

上方加半夏天麻汤、清震散巩固按:患者产后血虚,加之养育辛劳、紧张,遂出现营血亏虚而肝郁血瘀之证。

血虚则浅眠乏力、记忆减退、眼涩口干;肝体阴而用阳,阴血不足,肝气郁滞而成瘀热,扰动心神,口苦、夜卧不安惊醒,脉亦呈细弦之象。

予血府逐瘀汤,养血化瘀、疏肝清热,王清任《医林改错》言该方“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症。

…瞀闷、急躁、夜睡多梦…不眠…夜不安…”等证。

眩晕发作、手指冰凉,舌水润而口干,脉短,为阳虚饮停而上泛之证。

合用苓桂术甘汤,一则可化气利水,止晕渴,如《伤寒论》原文“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二则以桂枝、芍药调和营卫而生气血,即虚劳小建中汤之法,“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三则佐制血府逐瘀汤,防生地、当归、赤芍等过于滋腻。

顽固头痛验案(血府逐瘀汤加味)

顽固头痛验案(血府逐瘀汤加味)

顽固头痛验案(血府逐瘀汤加味)顽固头痛验案(血府逐瘀汤加味)患者安**,女,44岁,2014年11月27日初诊。

患者头痛十余年,持续性,头部闷胀感,伴头晕、健忘,近三月来头痛每天发作,伴心悸乏力,胸闷憋气,心烦,眠差,多梦,胸胁胀满,口干,目干痛。

腰部酸胀疼痛,月经期痛显。

既往有卵巢囊肿行手术切除,现时感小腹隐痛,便约不畅。

舌暗苔薄腻,脉沉细短。

辨为气滞血瘀、升降失调,予血府逐瘀汤加味:柴胡10g 枳实10g 桔梗8g 赤芍30g当归30g 生地15g 川芎30g 桃仁10g红花10g 川牛膝30g 半夏30g 郁李仁10g白蒺藜15g 女贞子15g 旱莲草30g 桑皮15g 厚朴15g 红藤30g 小茴香10g10剂水煎服日一剂二诊2014年12月11日。

患者头痛显减,近两周来发作2-3次,程度亦较前减轻。

睡眠仍欠佳,多梦,胸闷憋气,胁腹胀满。

舌暗舌质胖大,苔薄,脉细弦。

效不更方,前方去枳实,改枳壳10g 继服。

三诊2014年1月22日。

患者诉头痛十去其八,心悸胸闷、胁腹胀满症状缓解,小腹疼痛及便约均好转,唯自汗盗汗,心悸梦多。

调方巩固:桃仁10g 红花10g 赤芍30g 柴胡10g枳壳10g 生地15g 当归30g 川牛膝30g桔梗8g 郁李仁10g 法半夏30g 生龙骨30g白蒺藜15g 女贞子15g 旱莲草30g 石菖蒲8g 远志8g 制龟板15g 浮小麦30g15剂,水煎服按:患者中年女性,顽固头痛,盖由于长年忙碌,思虑过度,肝郁气滞,久之气滞血瘀。

血府逐瘀汤为王清任为胸中血府血瘀之症所设,然所涉及身体脏器、部位广泛,因气滞血瘀所致偏于胸膈以上者以及一些符合血瘀证候的怪病、久病,均可用之。

此患者以长期头痛为主诉,其他症状亦多而杂,但分析症状特点,均符合气滞血瘀特点:头痛日久,持续闷痛,伴见头晕耳鸣、健忘失眠、多梦,平素思虑过重、情志不畅,为瘀血阻滞脑络;心悸、胸闷为瘀血停滞胸膈;两胁胀满疼痛,为肝经气滞血瘀特征;小腹隐痛、腰酸痛经期加重则与其肾精不足兼有血瘀表现。

血府逐瘀汤治疗顽固咳嗽的病例分享

血府逐瘀汤治疗顽固咳嗽的病例分享

血府逐瘀汤治疗顽固咳嗽的病例分享病例:患者女,56岁,主诉:咳嗽30 余年,加重10余天。

现病史:患者自诉30余年因生病(具体不详)后留下咳嗽症状,每遇到天气变化,季节交换,刺激性异味等就咳嗽不止。

病后经多方西医和中医治疗病情时有好转。

10多天前因受凉后咳嗽加重。

病后自行服用感冒清热颗粒等中成药治疗病情未见好转,遂来门诊就诊。

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影像学检查,ct示慢性支气管炎。

查看患者以前就诊病例,解表化痰止咳,健脾祛湿止咳,温阳益气止咳等处方皆有服用。

当下症状:干咳,咳嗽昼夜不停,少痰,咽痒,咽干,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五剂水煎内服。

具体处方:生地6克当归10 克赤芍10 克川芎6克桃仁10克红花6克炙甘草10克炒枳壳10克柴胡6克桔梗2克怀牛膝10克五味子6克党参10克病人复诊诉自服药三天后咳嗽症状减轻大半,但仍有咳嗽症状需进一步治疗。

按上方继续服七剂,药服完后病人电话告知咳嗽完全消失。

电话随访被告知半年内咳嗽再未发作。

病例分析:该病人就诊时寒热属性并不十分明显,八纲辨证也不是非常具有代表性。

病人以前服用过解表化痰,温阳益气,健脾祛湿止咳等方剂,常用的治疗咳嗽的方剂几乎都曾服用过。

我当时想到“久病入络”,“久病多瘀”,所以选了血府逐瘀汤,也没有过于深刻辩证思索。

未曾想到病人服药后效果明显。

我对此病例仔细分析查找文献找出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咳嗽的理论依据。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医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主治胸中血瘀证。

王清任在书中记载了19种适应证,但是并没有讲能能治疗咳嗽。

那为什么血府逐瘀汤能治顽固性咳嗽呢?经仔细翻阅文献发现古代医家从瘀血的角度治疗顽固性咳嗽早有论述。

本例血府逐瘀汤治疗顽固性咳嗽主要有两个理论依据。

一,“久病入络”。

病人断断续续咳嗽了三十如年,病程长,久咳病伤肺络。

“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素问痹论》,《黄帝内经》对于此理论早有记载。

血府逐瘀汤治验4则

血府逐瘀汤治验4则
瘀点 , 薄 白 , 苔 脉弦细数 , 尺较弱 。揆度 脉症 , 两 此乃肝
1 g 丹参 3 g蜈 蚣 ( 5, 0, 冲服 ) 4条 , 地黄 2 g 桔 梗 1 g 熟 0, 0, 石菖蒲 1 g 麦芽 3 g 红 花 6 , 0, 0, g 川芎 6 , 草 6 。水 煎 g甘 g
服, 2日 1剂 , 晚 温 服 ; 配 针 刺 , 穴 : 会 、 神 早 另 取 百 四 聪、 内关 ( ) 太 冲 ( ) 阳 陵 泉 ( ) 三 阴 交 ( ) 双 、 双 、 双 、 双 、 足三 里 ( ) 每 次选 6~8穴 , 替配 伍 针 刺 , 补 平 双 , 交 平 泻, 5 i 每 m n行针 1次 , 留针 3 m n 每 日 1 , 0 i, 次 并辅 以心 理疏导 , 移情 易志 。上 方 服用 3剂 , 刺 7次后 , 眠 针 睡

2 4‘ 8
光 明中医2 1 00年 2月第 2 5卷 第 2期
CG M F b l y 00 V l 5 2 J MC ena 1. o 2 . r2
血 府 逐瘀 汤治 验 4则
胡 德 金 湖 北 省 丹 江 口市 缫 丝 厂 医 务 室 ( 江 口 4 20 ) 丹 4 7 0
血 府逐瘀 汤 出 自清代 医家王 清 任 的《 医林 改错 》 ,
由 当归 、 生地 黄 、 桃仁 、 红花 、 牛膝 、 赤芍 、 枳壳 、 川芎 、 桔 梗 、 胡、 柴 甘草 组成 , 有 活血祛瘀 , 具 行气 止痛 功效 。笔
情 志郁郁 寡欢 , 夜均无 睡意 , 少 纳呆 , 紫暗 、 有 昼 食 舌 边
胡 丹云 湖北 中 医药高等专科 学校 0 7级 临床 6血瘀逐瘀汤; 中医药疗法; 名方; 中医药疗法; 、 眩晕; 失眠; 黄褐斑; 心绞痛

血府逐瘀汤治疗心脏病

血府逐瘀汤治疗心脏病

血府逐瘀汤治疗心脏病患者70女性:最近一个多月出现胸部疼痛,乳头疼痛和后脑勺疼,兼见心慌气短,人特别不舒服时,脚酸腿软站不稳。

西医检查确定是冠心病。

病人自述当特别难受时吃速效救心丸和丹参滴丸可以缓解。

纳可,二便正常,长期失眠。

自述患有心脏病二十余年,兼有高血压病史。

求中医诊治。

判断其为心气虚,心血滞,心阳不畅。

处以下方:当归10,生地15,川芎10,柴胡10,白芍10,枳壳10,炙甘草10,桃仁10(打碎),红花10,怀牛膝10,桔梗10,党参30,麦冬30,五味子10(打碎),生山楂20,薤白10,水煎服,日一剂。

(单位:克)7付。

回访疗效非常好,服后所有不适皆消失,非常满意。

分析:此为血府逐瘀汤合生脉饮的加味方。

病人年高体弱,久病多瘀,故从血瘀考虑;久病多虚,用生脉饮养心;兼有心阳不振,故加薤白。

我常用血府逐汤汤治疗心脏病,疗效非常好。

试举一例:一年诊治过一个老太太,当时已近九十岁,有心脏病史。

某日突然心区不适,找我面诊后处方。

后来回访,效果如何。

说效果非常好,而且,动不动就吃几付,病情久未复发。

之后,老人常服此方,心脏病从此未再发作。

(后因摔断大腿手术后,出现心衰急性发作,喘气急促,一分钟达40次。

此心阳外脱之象。

未及面诊,急处四逆汤加生龙牡、山茱萸、活磁石、红参、丹参。

汤药刚入口数分钟而呼吸降为每分钟30次,一夜后降为每分钟20次,老人的呼吸竟然较病前更平稳。

)在《医林改错》一书中,王清任认为,此方能治的病种甚多,包括:头痛、胸疼、胸不任物、胸任重物、自汗盗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热、瞀闷、急躁、多梦、呃逆、饮水即呛、不眠、小儿夜啼、心悸、夜不安、易怒、干呕、夜间发热,等等。

也就是说,在血府逐瘀汤创制时,作者就认为,此方不是仅仅治疗心脏病的,而是能治疗多种与瘀血相关的病症。

继王清任之后,唐宗海在《医学见能》中提出“两软胁痛,以及小腹俱痛者”、“厥阴血不和”是其病机,治宜血府逐瘀汤。

在《血证论》中他提出“气冲和则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为气之守,气得之而静谧。

血府逐瘀汤治疗眩晕症验案探析

血府逐瘀汤治疗眩晕症验案探析

血府逐瘀汤治疗眩晕症验案探析前言眩晕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在所有门急诊患者中有5%至10%的比例。

眩晕症的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听力下降等,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眩晕症的研究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中,血府逐瘀汤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汤剂,治疗眩晕症的疗效备受认可。

本文将探讨血府逐瘀汤的治疗眩晕症的经验和临床试验的研究成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治疗眩晕症的中药方剂中医药有许多方剂可以治疗眩晕症,例如四逆散、龙胆泻肝丸、谷氨酸钠、补脑益气汤等。

在其中,血府逐瘀汤是用来治疗因气血不足、经络阻滞而引起的头晕、眩晕的常用中药方剂。

据文献记载,血府逐瘀汤是晋代医学家王叔和创制的,原方的组成为桃仁、红花、川芎、当归、香附、白芍、甘草、生姜、大枣等九味药材,可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化瘀止痛。

其主治头痛、头晕、血瘀痛等。

血府逐瘀汤治疗眩晕症的机理血府逐瘀汤的主要成分为桃仁、红花、川芎和当归,它们的作用是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化瘀止痛。

临床证明,眩晕症的病因主要是血瘀,血瘀是导致局部血流阻滞,引起气血失调的主要原因之一。

血府逐瘀汤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瘀堵塞,从而达到调和气血的目的,促进身体的正常代谢和运作。

此外,当归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红花具有行气活血的作用,两种中草药的组合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川芎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同时也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因此,血府逐瘀汤对于治疗眩晕症具有显著的疗效。

血府逐瘀汤治疗眩晕症的实验研究实验设计一份针对血府逐瘀汤治疗眩晕症的实验研究发表于《江苏中医药》杂志上。

该实验共有60例眩晕病人参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的病人采用血府逐瘀汤口服,每次10g,每日3次,连续疗程14天,而对照组的病人采用西药治疗,例如美托洛尔等常用降压药,同样疗程为14天。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眩晕缓解率更高。

血府逐瘀汤医案

血府逐瘀汤医案

血府逐瘀汤医案熟悉的医师中,邢老师是善用/喜用血府逐瘀汤的,在其新书《半日临证半日读书》中有专文介绍和案例说明。

近日在看《王修善临证笔记》中,有几个案例,也是应用血府逐瘀汤的,或失眠,或咽炎,加减变化,亦可窥得秘奥。

王老的医案:一人病伤寒,经汗下后,忽然呃逆不止。

延余诊视,六脉沉涩,身微热,大便微结,小便赤。

其人愦愦然如醉如痴,呃逆之声格格,一阵紧一阵慢,有时发一阵烧,证似血瘀,而不敢骤用逐瘀之剂,以橘皮竹茹汤去参,加柿蒂,服之无效。

继以血府逐瘀汤加柿蒂,一剂病减大半,二便利,再剂而愈。

此法得之医林改错。

当归生地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柴胡枳壳桔梗甘草怀牛膝柿蒂生姜引血之为病,有显而易见者,有隐而难测者。

医林改错治血证立逐瘀诸方,理论奇辟,处方奇辟,所治之证,更为奇辟。

虽言辞激烈,而理解恰当,非有卓识,曷能若此。

余每临证,见有类似血证者,仿照逐瘀诸方。

或加或减,活人甚众,故特揭出之。

患者年近六旬,九年前曾经一度危险事,渐渐夜不成寐,晚间心慌意乱,胸膺有时微觉疼痛,不定十天二十天,总有一夜心慌意乱,坐卧不安甚,伴见短气。

无奈,出院散闷,至黎明大便二三次溏粪即安,别无他证。

此胸膈气结,总提血瘀。

治以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加山查、香附而愈。

一妇,因男人外出五六年未归,小女又亡,抑郁悲伤,渐渐饮食减少,寒热往来,喉咙似疼非疼,口干舌燥,舌根稍疼,饮食下咽涩滞,发烧不定时,引镜自照,舌根后面肉疱很多,类似菀豆高梁之红粒,脉象弦数。

舌为心之苗窍,此有瘀热故也。

治以血府逐瘀汤加射干、牛蒡子,二剂愈。

此方加射干,牛蒡子泻热解毒,散结消瘀,非无足轻重者也。

一妇偶患食道不畅,饮食入口慢慢委曲才能下咽,如有物塞之,人多谓噎膈。

余曰:非也,此妇正当年富力强,非患噎膈之时,况寸口脉实大,是气逆食道有瘀以致如此。

以血府逐瘀汤去柴胡,加旋覆花,生赭石,一剂胸膈豁然。

一农民患胃脘膨胀,饮食下咽,胃中且烧且疼,打咯忒,满闷欲绝,缠绵数月,身体嬴弱,脉沉而有力。

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妇科疾病验案2则

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妇科疾病验案2则
下) , 砂仁 6 g ( 次下) 。4剂 , 水 煎服 。
血 府 逐瘀 汤 出 自清 代 名 医 王 清 任 的 《 医林 改
实 1 0 g , 甘草 3 g , 生姜 6 g , 茯苓 1 5 g , 白蔻 仁 6 g ( 次 错 》 , 该 方 由桃 仁 、 红花 、 当归 、 生地 、 川芎 、 赤芍 、 牛 膝、 桔梗 、 柴胡 、 枳壳 、 甘草诸 药组 成 。 原方 主治 “ 胸 中 二诊 : 胸 闷稍 有好 转 . 食纳略增 , 唯 失 眠仍 然 , 血府 血瘀 之症 ” , 用 于胸 中瘀 血 , 阻碍气 机 , 兼肝郁 气
药后病情 大退 。 以原法加减治疗 月余 , 诸恙平 , 睡 入 少 阴 , 煅龙骨 、 煅 牡 蛎 重镇 敛魂 安 神 , 少佐 肉桂 以
眠安 。用香砂六君 丸 , 以健 脾助运 , 以资巩 固疗效 。 助元阳, 砂仁 温 中和 胃健 脾化 湿 。方证 合拍 , 取效 甚 按: 患者 有慢 性 胃炎 多 年 , 常食 欲 不 佳 , 兼 之饮 捷 。 后 以 附子理 中丸温 养脾 肾缓 图之 。阳虚而致 病 , 食失节 , 食 后 胃胀 嗳 气 。痰 湿 内聚 , 故 白天精 神 不 常 以多寐 为 主 , 此例 因 阳不 入 阴 , 以温 药治 之 , 幸 遇 振. 口苦 , 入 夜 目不 交 睫 , 胸闷, 心烦心慌 , 急 躁 易 高手 , 审证精 当 , 庶得取 效 。 怒。 处方 以黄 连温 胆加 味 。 用 黄连 人心 , 能化 心脏 湿 热: 半 夏 能 和 胃气 而 通 阴 阳 , 健脾和 胃, 燥湿化痰 。
细 问之 下 , 患 者 白天 精神 不振 , 昏昏欲 睡 , E l 渴欲 热 滞之瘀 血证 。观其方 药 , 系从 四逆 散 、 桃红 四物 汤化

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案四则

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案四则

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案四则一、董某,女,50岁。

2007年5月10日初诊。

主诉:失眠加重两月余。

病史:过去一直睡眠质量不佳,最近两月更差。

入睡尚可,晚上九十点入睡,12点即醒,需很长时间方能再入睡,总共约睡4~5小时。

有时心情郁闷,纳可,大便偏干,口干喜温饮,口略苦,乏力,早上腰酸。

有时头晕突然发作,持续几分钟,后背出汗而缓解。

月经周期、经期尚正常,但血块多。

眼周色素沉着,舌胖有齿印,脉细弦。

处方:柴胡9g,赤芍9g,枳壳9g,甘草6g,桃仁9g,红花9g,当归15g,生地12g,牛膝9g,桔梗6g,川芎9g,7剂。

2007年5月18日二诊:服第一剂药,当晚睡眠即改善,能睡到3~4点,而且睡眠质量较深,大便通畅,口干苦已减,左腰酸。

舌胖有齿印,脉细弦。

处方:守方,改桔梗9g,加僵蚕9g,7剂。

2007年5月25日三诊:睡眠已安,晚上九十点入睡,早上四五点醒,睡眠较深,乏力减,早上口干苦,有烘热汗出,但较少,大便一天1次,不成形,面色转华。

舌胖苔薄白腻,有齿印,脉沉。

处方:守上方,加桑叶15g, 14剂。

2007年6月7日诊:睡眠已安,眼周色素沉着已明显减退,但烘热汗出。

舌淡红,脉沉。

(患者因为听旁人在说煎煮中药的事,无意中说出自己之前的中药都只煎了一次)处方:守上方,加仙灵脾15g,仙茅9g,知柏各9g,巴戟天9g;改当归24g,14剂。

2007年6月22日五诊:睡眠安,眼周色素沉着较前两周又减轻。

6月17日转经,量中,较畅,无血决,3天净。

大便日解,正常。

心情较好,烘热汗出已除,但仍有自汗。

舌淡红苔薄,脉沉。

处方:守上方(当归缺货),改生地15g,桔梗6g,14剂。

按:按现代人的理解,本案患者并无明显的血瘀表现,最多就是月经血块较多而已,而且舌胖有齿印,不紫,无瘀点瘀斑,脉也不涩。

但抓住失眠、郁闷、眼周色素沉着三点,用血府逐瘀汤原方,当晚睡眠即改善。

而且事后得知。

患者煎煮中药只煎了头煎,等于是半剂中药即见显效。

血府逐瘀汤临床偶举

血府逐瘀汤临床偶举

血府逐瘀 汤 出 自清 ・ 王清任《 医林改 错》 治疗 “ 中 血府 血瘀 ” 致 , 有 活 血 祛 瘀 、 气 止 痛 之 胸 所 具 行 功效 。临床 应用 十分 广泛 , 笔者 根据 中医异病 同治 、 辨证论治的原则 , 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 取得满意疗
效, 兹举 例如 下 。 例1 喘 证 。 崔某 , ,0 , 休 ,09 1月 2 日就诊 。诉 女 6岁 退 20 年 1 0
新疆 中医 Xii n o ra fT a ii ni g Jun lo r d t a on
多, 空腹 血 糖 1 . mo L 症 见 : 乏 无 力 , 质 红 、 65 l ; m / 疲 舌
邓某 , ,8 , 女 5 岁 退休 ,0 1 月8 来诊 。主 20 年7 日 诉 : 眠 近 5 , 头 痛 、 晕 、 忘 、 怠乏 力 、 失 年 伴 头 健 倦 纳
呆 , 服安 定 片2 ( mg , 初 片 5 ) 即可 人 睡 。 1 , 量 递 近 年 药
素, 均应定期监测血糖 , 根据血糖情况 , 由医生调整 药物剂量 , 这样 系统监测做得好 , 系统治疗 也就会 做 得 好 , 过 成 功 的治 疗 实 践 , 系 统 教 育 的 内容 通 对
态的依据。同时, 医生可 以根据检测的结果 , 分析出 患者的真实病情和问题所在 , 并制定 出有针对性的
方继服1剂 , 0 固疗效 。 按: 顽固性失 眠中、 以瘀 最为多见 , 所谓 “ 顽疾 多瘀血 ”且因久病体虚致虚实夹杂、 , 缠绵难愈 , 运 用常法无效 ,而以活血化瘀 的血府逐瘀 汤加减 , 每 能见效 , 正如王清任所说 :夜不 能眠 , “ 用养血安神 药 治之 不效 者 , 神 也 。” 此方 例 3 糖尿病 。

连建伟教授运用血府逐瘀汤验案4则

连建伟教授运用血府逐瘀汤验案4则

2020年1月第27卷第1期连建伟教授运用血府逐瘀汤验案4则樊志明连建伟教授系浙江省首批国医名师,历任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主任委员,博士生导师。

笔者有幸师从连师二十余载,受益良多,兹举其临证运用血府逐瘀汤验案4则,以飨同道。

1 外伤后双手麻木案患者,楼某,男,43岁,诸暨人,2015年1月18日初诊。

患者两个月前不慎额头撞击玻璃,遗留双手麻木。

刻下诊见左关脉弦,右关大,舌苔薄腻,尖红有瘀点,连师诊断为瘀血阻络夹痰湿,属实证,拟活血、化瘀、涤痰之法。

径投血府逐瘀汤,处方:柴胡6g,赤芍12g,枳壳10g,炙甘草5g,炒当归10g,川芎6g,生地12g,桃仁6g,红花6g,桔梗6g,川牛膝12g,茯苓15g,丹参30g,郁金12g,制半夏12g,陈皮10g,14剂。

2月1日复诊:患者服药后双手麻木大减,诊得左关弦,右关大,舌苔薄腻,尖有瘀点略减,效不更方,守方主之,上方改柴胡9g,赤芍15g,14剂。

1个月后随访,患者药后近半个月未感双手麻木。

2 产后不寐案患者,蔡某,女,42岁,杭州人,2016年4月11日初诊。

患者二胎产后3个月,夜寐易醒。

刻下诊得左关弦,右关大,舌苔薄,尖有瘀点,拟王氏法,处方:柴胡6g,赤芍12g,炒枳壳6g,生甘草5g,炒当归10g,川芎6g,生地12g,桃仁6g,红花5g,桔梗6g,川牛膝10g,丹参15g,茯苓15g,7剂。

4月18日复诊,患者诉夜寐已较安,舌脉如前,守方出入,上方改生地15g,丹参20g,7剂。

5月9日三诊,患者夜寐较安,然有梦,诊得左关弦,右关有力,舌苔根腻,尖有瘀点,再守方出入,上方加郁金12g,7剂。

半年后随访患者药后睡眠一直不错。

3心悸、胸闷痛案患者,张某,女,66岁,嘉善人,2015年1月2日初诊。

患者心悸、胸闷痛,夜寐多梦。

诊得左关弦,右关尚有力,舌苔薄腻边黯,拟王氏法,处方:柴胡6g,赤芍12g,炒枳壳10g,炙甘草6g,炒当归10g,川芎6g,生地12g,桃仁6g,红花6g,桔梗6g,川牛膝10g,丹参20g,茯苓15g,21剂。

血府逐瘀汤治疗皮肤病医案

血府逐瘀汤治疗皮肤病医案

血府逐瘀汤治疗皮肤病医案血府逐瘀汤见于《医林改错》,乃清代名医王清任所创立,是治疗血瘀证之代表方。

笔者常用此方治疗皮肤顽疾屡试不爽。

血瘀证在皮肤科很常见,有的皮肤病兼有血瘀,有的本身就是血瘀证,有的初发时为血热、血寒或气滞,日久则成血瘀证。

只要表现为皮肤瘀斑、青斑、紫黑、赘生物以及麻木、疼痛,病程较久,舌紫黯有瘀点、瘀斑等征象均可选为活血化瘀法,用其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

1.银屑病张某,男,40岁,工人。

患者以全身性红斑、鳞屑、瘙痒,反复发作20年加重1月之主诉于1998年7月6日初诊,查:膝前肘后及四肢伸侧、背部可见大片地图状肥厚性红斑,上覆较厚的白色鳞屑,搔之易脱,小腿及背部部分皮损顽厚干裂,头发呈毛笔状,指甲变厚,表面凹凸不平状如钉针,舌黯红边有瘀点,脉弦滑。

用血府逐瘀汤加槐米30g,三棱、莪术各6g,水煎服,连服20剂后,鳞屑变薄,瘙痒减轻,皮损变成岛域状,继用上方加何首乌20g。

再服30余剂,皮肤基本恢复正常,病告痊愈。

按:银屑病初发以血热为主,病久则常为血瘀,本例反复发作20年,久病多瘀,加之皮损顽厚干裂,舌边有瘀点,乃血瘀于肤,郁久成块,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而干裂作痒。

治疗这类病证时多采用理气活血化瘀,佐以凉血解毒之法,并加用三棱、莪术以加强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力。

2.结节性痒疹陈某,女,36岁,患者以四肢出现坚硬疙瘩,剧烈瘙痒4年之主诉于1999年5月8号初诊。

4年前被蚊虫叮咬后四肢发生丘疹、瘙痒,经治疗后大部分皮损消退,仅四肢伸侧遗留黄豆大坚硬结节,剧烈瘙痒,表面角化,四周有色素沉着。

舌黯红边有瘀点,脉弦细。

用本方加姜黄10g,浙贝母10g,10剂,水煎服。

服药后瘙痒减轻,结节变软变小,欲加速疗效,上方加山甲珠、水蛭各6g,以加强软坚散结之功。

共服20余剂,瘙痒消失,结节变平,皮肤恢复正常。

按:此病例属中医顽湿聚结范畴,多由瘀血夹痰结滞于肤发为结节,治疗时以本方活血软坚散结为主,加姜黄活血化瘀兼以引经,加浙贝母化痰散结,加山甲、水蛭活血软坚散结功大力专,以求效捷。

刘渡舟时方集锦——血府逐瘀汤

刘渡舟时方集锦——血府逐瘀汤

刘渡舟时方集锦——血府逐瘀汤1:治疗尾骨疼痛(骶骨骨裂)医案经验。

何xx,女,26岁。

1993年9月15日初诊。

四个月前因下雨路滑跌倒在地,损伤尻尾。

拍X线片提示为“骶骨骨裂”。

现尾骨疼痛较剧、不敢坐椅子、行走时疼痛加重、甚至不能平卧。

伴见月经量少、小腹发凉、两腿沉困,舌质紫暗、边有瘀点,脉弦细而涩。

血瘀气滞,不通则痛,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为疏血府逐瘀汤如下:当归15g、生地10g、赤芍15g、川芎10g、桃仁14g、红花10g、枳壳10g、桔梗10g、柴胡14g、牛膝10g、炙甘草8g服七剂后,疼痛大减,舌质转为正常,脉沉弦。

瘀血虽去,气滞犹存。

转方用“通气散”理气散结止痛:木香8g、沉香8g、延胡10g、炙甘草4g、小茴香10g、橘核10g、荔枝核10g、黑白丑6g、当归12g、红花6g、鹿角霜10g、天仙藤20g、丝瓜络10g服上方十剂,诸症皆愈。

[按语]跌打损伤之后,血瘀不散,影响气机的疏通,血瘀气滞,脉道不通,故致疼痛,且伴见月经量少、舌暗、脉涩等症。

治当活血行气以止痛。

“血府逐瘀汤”实为代表方剂。

方中用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柴胡、桔梗主升;枳壳、牛膝主降,四药合用,斡旋气机,以升降上下之气机;甘草调和诸药。

本方以活血为主,行气次之,待瘀血去其大半,又当行气为先。

故转方用“通气散”以行气机,散结滞。

总使瘀开气行,脉道通畅,则疼痛必止。

2:用于治疗肩背拘紧疼痛,月经延后案杨某某,女,32岁。

1998年5月20日初诊。

素患“乙肝”,最近肩背拘紧疼痛,平时无汗。

舌淡红,苔薄白。

用葛根汤。

处方:葛根16g、麻黄4g(前两味药先煎5分钟,撇去上沫)、桂枝12g、白芍12g、炙甘草8g、大枣12枚、生姜12g。

5剂。

1998年5月27日二诊。

服上方肩背拘紧疼痛愈,仅偶尔肩部不适。

舌正红,苔薄白,脉弦。

用柴胡桂枝汤。

处方:柴胡15g、黄芩10g、半夏14g、党参8g、炙甘草8g、生姜10g、大枣7枚、桂枝15g、白芍15g。

焦虑症验案(血府逐瘀汤)

焦虑症验案(血府逐瘀汤)

焦虑症验案(血府逐瘀汤)患者洪**,男,36岁,2014年10月16日初诊,诉乏力易倦4年,胸腹闷,气短,肠鸣,腹内气转、上顶感,安静时疲乏感明显,稍事活动反减。

心烦,甚则坐立不安。

纳可,眠差,便调。

舌质暗,苔薄白,脉沉细弦。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测评焦虑分值11分(肯定存在症状),抑郁分值为7(无症状)。

予血府逐瘀汤理气活血:柴胡15g 枳壳15g 赤芍15g 桃仁10 g红花10g 川芎15g 当归12g 生地15g桔梗10g 川牛膝15g 白蒺藜15g7剂水煎服二诊10月27日,患者诉乏力胸闷等症状显减,心烦未作,腹内气转肠鸣现象亦减,但觉呼气时腹部不适,气下沉感。

舌暗苔白,脉细弦滑。

效不更方,前方加生黄芪15g,法半夏15g,陈皮15g,升麻10g益气健脾化痰以调理善后。

2015年1月随访患者停药两个月,病情无反复,心烦、坐立不安、腹内气转等症状未再发作。

按:患者青年男性,病史较长,症状较多,涉及头、胸、腹、全身,以乏力、胸闷为突出表现。

但详问症状,虽乏力易倦,但稍事活动乏力疲惫感反减,虽有胸腹胀闷、气短似不能接续,但腹内气转、上顶。

症状貌似虚症,实则为实证。

结合其心烦时作,失眠,舌质暗,苔薄白,脉沉细弦,考虑为气滞血瘀证。

患者为生意人,平素因生意往来及家事繁杂,思虑过多,情志不畅,不善调节情绪,肝气郁结,久之则气滞血瘀,症状倍出。

血府逐瘀汤为王清任所创,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所致诸症。

王氏在《医林改错》中列本方所治症目共十九条,包括:头痛、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热、暓闷、急躁、夜睡梦多、呃逆、饮水即呛、不眠、小儿夜啼、心跳心忙、夜不安、肝气病、干呕、晚发一阵热等。

其中,常见有多种病因、诸法无效的血瘀证有九个:头痛、胸痛、天亮出汗、呃逆、饮水即呛、不眠、小儿夜啼、心跳心忙、干呕;与情志相关的有四个:暓闷、急躁、夜睡梦多、肝气病;怪病怪症有五个:胸不任物、胸任重物、食自胸右下、心里热、夜不安、晚发一阵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府逐瘀汤验案六例
【摘要】尽管血府逐瘀汤加减适用临床的病证复杂多变,但总以血瘀气滞为辨证要点。

只要符合血瘀的病机,均可在血府逐瘀汤加减方中治愈。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顽固性失眠;痛经;肌衄;偏头痛;胸痛;哮喘
doi:10.3969/j.issn.1004-7484.2014.04.637文章编号:1004-7484-04-2311-01血府逐瘀汤系《医林改错》方,由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牛膝、生地、柴胡、枳壳、桔梗、甘草所组成。

功能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瘀血诸症。

笔者以此方加减应用于临床,治疗一些常见病,均获显效。

现将验案六例介绍如下:1病例资料
顽固性失眠:郭某某,女,40岁。

失眠时轻时重多年,多则每夜能寐三、四小时;少则二、三小时。

经常头晕,神倦,心悸,急躁易怒,纳食如常,二便自调,舌质红略带黯色,无苔,脉沉弦细。

屡进养心安神、滋阴补血、清火调肝等剂,反愈治愈甚,经再三思索,终有所悟:此系心胸血脉瘀阻,血行失畅所致。

盖心脉瘀阻,血不营心,心失所养,神不守舍,故失眠、心悸;睡眠不足,神气不充,故头晕神倦;脉滞血少,故脉见弦细;治法宜活血化瘀,理气宽胸为
主,拟以血府逐瘀汤加味治之:当归、生地、赤芍、桃仁、川牛膝各12克,红花、川芎各6克,丹参15克,郁金10克,柴胡、桔梗、枳壳各10克,甘草5克。

三剂。

服一剂后,当晚睡眠即有好转;三剂尽后,每夜能安睡六、七小时。

嘱再服七剂,以资巩固。

三月后随访,睡眠一直正常,精神良好,头晕心悸等症皆除。

失眠一证,起因多系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所致,而由瘀血所引起者,较为少见。

从本例初起所表现的症状来看,多见气阴两虚和气血不足之象,而瘀血的见证反不明显,但多次投以调养心肝之剂,疗效却不明显或不稳定,因其本在于瘀血。

故投血府逐瘀汤加丹参、郁金、活血化瘀,理气宽胸,失眠自愈。

痛经:许某某,女,36岁。

每行经前少腹胀痛,五心烦热。

每逢经期至时腹痛加重,经量少,色紫黑有血块、质粘稠,每次持续10余日,甚感痛苦。

诊见:两颧潮红,消瘦,口唇少津,舌红苔厚,脉沉弦数。

诊为气滞血瘀型痛经。

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桃仁12克、红花10克、当归9克、生地10克、川芎6克、赤芍10克、牛膝10克、桔梗5克、柴胡10克、枳壳10克、甘草5克、元胡15克、香附15克,水煎服。

八剂后,痛减,血量增多,血块减少,经期持续7天。

遵上法又治二个月经周期,痛经治愈。

肌衄:徐某某,女,6岁。

其母代诉:“女儿昨日临睡前,
突感两下肢疼痛,不能行走。

当时以为外伤所致,请骨科医生检查未见异常。

次日询之,发病前两天吃过鱼蟹。

查体:双下肢有片状、点状紫色瘀斑,呈对称性分布,压之不褪色,两膝关节屈伸受限;精神正常,两�E潮红,口唇干燥,舌质红,舌边可见紫色瘀斑,苔薄黄而干,脉细数。

化验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

诊为肌衄。

系由气血瘀滞,脉络不通,致血不循常道而溢于脉外。

治宜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桃花12克、红花9克、当归10克、生地9克、川芎5克、赤芍8克、牛膝10克、大青叶20克,水煎服,嘱忌食辛辣及鱼腥食物。

四剂后,下肢瘀斑减少,色变浅:仍觉口干,手足心热,守前方加玄参15克、丹皮10克。

六剂后,瘀斑已呈浅黄色。

继服六剂诸症消失,病愈。

偏头痛:刘某某,男,28岁。

自述患左侧偏头痛半年之久,呈阵发性刺痛,每于精神紧张或睡眠不足时发作,痛剧时伴呕吐,心烦,服止痛药仅能暂时缓解。

诊见:精神苦闷,面色深红,左太阳穴可见青筋暴露,舌质红,苔厚腻,脉沉涩。

诊为血瘀头痛。

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12克、红花10克、当归12克、生地10克、川芎9克、赤芍10克、牛膝9克、桔梗6克、柴胡10克、枳壳6克、甘草5克,水煎服。

守原方共治疗半个月,共服十五剂,头痛治愈。

胸痛:王某某,女,31岁。

自述两年来右侧胸痛,每劳
累或生气后加重,呈针刺样疼痛。

经X光、血沉、抗“O”等项检查,未见异常,服中西药均无效。

诊见:面色红润,舌淡、苔薄白,脉弦有力,第三肋骨近胸骨端可触及隆起、压痛,皮色如常。

诊为气滞血瘀型胸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15克、红花10克、当归15克、生地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柴胡10克、桔梗5克、枳壳15克、甘草5克、木香10克、青皮15克,水煎服。

十剂后,疾愈。

哮喘:许某某,男性,22岁。

查患者体温正常,形体消瘦,面色无华,呼吸急促,张口抬肩,嘴唇发绀,背曲腰弯,舌淡苔白,边缘有紫纹,胸腹胀满,咳痰稀薄,脉象沉涩。

胸透见肺纹理增粗。

听诊双肺有明显哮鸣音。

诊为气滞血瘀之候,兼挟有寒痰袭肺之症。

取血府逐瘀汤加蜜炙麻黄6克、白芥子10克、莱菔子15克。

服5剂,复诊时患者哮喘平息,痰鸣音消失,心情舒畅,自述除头眩不适外,无其他不良反应。

继以原方去蜜炙麻黄、白芥子、莱菔子,加党参15克、白术10克,7剂而发作控制。

2体会
血府逐瘀汤集桃红四物汤与四逆散两方之功,行血分之瘀,解气分之郁,加桔梗性升,牛膝之性降,从而使气血升降,达到“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平和”的调节作用。

但瘀血的症状多端,病因、病机、病史及病人的体质各不相同,临床应用时必须审证求因,灵活掌握应用,决不可拘泥于一方一用。

只要符合血瘀的病机,无论何证,均可在血府逐瘀汤
加减方中治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