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解表药
常用单味中药第一章 解表药 讲义及练习 含答案【讲义+配套练习含答案】
![常用单味中药第一章 解表药 讲义及练习 含答案【讲义+配套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7fef5090c69ec3d4bb7512.png)
1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配伍】
旗开得胜
麻黄配桂枝:麻黄辛温,功善宣肺发汗解表;桂枝辛甘温,功能发汗解表、助阳通脉。两药相合,发
汗解表力强,治风寒表实无汗功著。
麻黄配苦杏仁:麻黄辛温宣散,功善宣肺平喘、发表散寒;苦杏仁苦温润降,功善平喘止咳,略兼宣
肺。两药相合,善宣肺降气而平喘止咳,治喘咳气逆功著,证属风寒束肺者尤宜。
旗开得胜
7
B、发散风寒,行气宽中 C、发散风寒,和胃化湿 D、祛风散寒,温肺化饮 E、发散风寒,通鼻窍 20、荆芥除祛风解表外,又能 A、行气宽中 B、温肺化饮 C、透疹止痒 D、凉血止血 E、利水消肿 21、桂枝的功效是 A、消肿排脓 B、通阳化气 C、宣肺平喘 D、解鱼蟹毒 E、胜湿止痛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常用单味中药——第一章 解表药
旗开得胜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本类药多具辛味,主入肺与膀胱经,性善发散,能使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而解。主具发散解表功效, 兼能宣肺、利水、透疹、祛风湿等。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表症。 部分药物还可用于咳喘、水肿、疹发不畅及风湿痹痛等。 按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常将本类药物分为辛温解表药与辛凉解表药两类。 使用发汗力强的解表药,要注意掌握用量,中病即止,不可过汗,以免损伤阳气和津液;体虚多汗及 热病后期津液亏耗者忌服;对久患疮痈、淋病及失血患者,虽有外感表证,也要慎重使用;入汤剂不宜久 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过多而降低疗效。多选题考点
白芷 【功效】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主治病证】 (1)外感风寒或表证夹湿兼见头痛鼻塞者。 (2)阳明头痛,眉棱骨痛,鼻渊头痛,牙痛。 (3)风寒湿痹,寒湿带下。 (4)疮疡肿毒。
《中药学》_第一章解表药_中医世家
![《中药学》_第一章解表药_中医世家](https://img.taocdn.com/s3/m/5dc73bb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11.png)
《中药学》_第一章解表药_中医世家第一章解表药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解表药多属辛散之品,辛能发散,可使外邪从汗而解,故适用于邪在肌表的病症。
也即《内经》所说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意义。
解表药的临床应用,有以下几点:1.感受外邪,具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等表症者。
2.表邪郁闭,麻疹透发不畅者;水肿初期或麻疹初期兼有表证者,以及其它疾病具有表证需要发汗解表者。
解表药虽能透过发汗解除表证,但汗出过多能耗散阳气,损伤津液;因此,凡自汗、盗汗、热病伤津以及阴虚发热等症,都应慎用。
跟据解表药的性能,可以分为发散风寒,发散风热两类。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发散风寒药,性味多为辛温,发汗作用较强。
适用于感冒风寒,呈现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或流清涕、舌苔薄白、口不渴、脉浮等寒象比较突出的表症。
对于咳嗽气喘、脚气水肿及风湿痛等初起具有上述表症的,也可应用。
麻黄【药用】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及木贼麻黄或其它含麻黄碱的同属植物的草质茎。
【性味与归经】辛、微苦,温。
入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风寒及麻疹透发不畅,风疹身痒等症。
麻黄性温辛散,能发汗散寒而解表,又可散风透疹。
用治外感风寒所引起的发热恶寒、无汗等症,常与桂枝相须为用,有发汗解表的作用。
如治麻疹透发不畅,兼有咳嗽气急症状时,可在辛凉透疹药中酌加麻黄,因肺主皮毛,本品既能宣肺,又能发散,可收透疹、平喘的效果。
至于用治风疹身痒,可与薄荷、蝉衣等药配伍应用。
2.用于咳嗽、气喘。
麻黄能宣畅肺气而止咳平喘,故临床往往用治外邪侵袭、肺气不畅所致的喉痒咳嗽、咯痰不爽或咳嗽紧迫、胸闷、气喘等症。
如寒邪咳喘,多配杏仁、甘草同用;外有寒邪,内有痰饮,常配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等同用;至于肺热咳喘,常配石膏、杏仁、甘草等同用。
3.用于风水水肿等症。
麻黄既能发汗,又能利尿,故适用于水肿而伴有表症者,常与白朮、生姜等同用。
第一章解表药
![第一章解表药](https://img.taocdn.com/s3/m/70d1bcd6195f312b3169a5c8.png)
个性: 个性: 薄荷: 薄荷:
1.清利头目,用治风热上攻,头痛目赤等. .清利头目,用治风热上攻,头痛目赤等. 2.疏肝解郁,用治肝郁气滞之证. .疏肝解郁,用治肝郁气滞之证. 3.祛风止痒力强. 力强. .祛风止痒力强 4. 用量 . 用量3~6g, 应 后下 ; 叶长于发汗 , 梗偏 , 后下; 叶长于发汗, 于理气. 于理气.
"伤寒发表之第一药" 伤寒发表之第一药"
2.宣肺平喘——治肺气壅遏之咳喘证. .宣肺平喘 治肺气壅遏之咳喘证 治肺气壅遏之咳喘证.
"麻黄以杏仁为臂助" 麻黄以杏仁为臂助"
3.利水消肿——治水肿初起有表证者. .利水消肿 治水肿初起有表证者. 风水水肿) (风水水肿) 三,用法用量:3~10g.生用 用法用量: .生用——发汗力强 ; 发汗力强 炙用——润肺止咳平喘力佳. 润肺止咳平喘力佳. 炙用 润肺止咳平喘力佳 使用注意:虚喘应慎用. 四,使用注意:虚喘应慎用.
柴 胡
柴 胡
一,性味:苦,辛,微寒. 性味: 微寒. 功用: 二,功用: 1.疏散退热 .疏散退热——用治
四, 配伍
1.体虚外感,应配补虚药. .体虚外感,应配补虚药. 补虚药 气虚——配补气药 气虚 配补气药 血虚——配补血药 血虚 配补血药 阴虚——配养阴药 阴虚 配养阴药 阳虚——配补阳药 阳虚 配补阳药 2.暑多夹湿,秋多兼燥,应分别配伍祛暑化湿药, 祛暑化湿药, .暑多夹湿,秋多兼燥,应分别配伍祛暑化湿药 润燥药. 润燥药. 清热解毒药. 3.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应配清热解毒药. .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应配清热解毒药
桂 枝
桂 枝
一,性味:辛,甘,温. 性味: 功用: 二,功用: 表实证 1.发汗解肌 发汗解肌——治风寒表证 表虚证 治风寒表证 发汗解肌
第一章:解表药
![第一章:解表药](https://img.taocdn.com/s3/m/0fa1de1c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0a.png)
第一部分常用单味中药第一章解表药第一节辛温解表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解鱼蟹、半夏及天南星毒。
荆芥散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发表散风通用药,散外风息内风)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治风通用药。
风寒,风湿,风热。
散外风,息内风)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汤剂:1-3克,粉末:0.5-1克)白芷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3-10克)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包煎)西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辛温解表麻薷姜,苏桂荆柳藁羌防,通窍辛夷白细苍总结:通鼻窍:辛夷,苍耳子,白芷,细辛第二节辛凉解表药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
(具有特殊的清凉香气)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升阳止泻。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淡豆豉解表,除烦。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辛凉薄牛蝉菊桑,葛根升柴兼升阳,蔓荆豆豉贼浮萍升阳:葛根,柴胡,升麻,黄芪透疹:荆芥,西河柳,薄荷,牛蒡子,蝉蜕,葛根,升麻,浮萍解肌:葛根,桂枝。
中药学01第一章 解表药
![中药学01第一章 解表药](https://img.taocdn.com/s3/m/241f41d69ec3d5bbfd0a742e.png)
•
•
•
•
《本草蒙筌》 :恶细辛石韦,宜陈久年深。凡欲用之,须依法制去根节;单煮数沸,倾上沫用火焙干。 任合丸散煎汤,方不令人烦闷。以厚朴为使,入手足四经。手太阴经本经之药,阳明经荣卫之药,而又 入足太阳经、手少阴经也。发汗解表,治冬月正伤寒如神;驱风散邪,理春初真温疫果胜。泄卫实消黑 斑赤疹,去荣寒除身热头疼。春末温疟勿加,夏秋寒疫切禁。因时已变,温热难抵,剂之轻扬,仍破积 聚癥坚,更劫咳逆痿痹。山岚瘴气,亦可御之。若蜜炒煎汤,主小儿疮疱。患者多服,恐致亡阳。止汗 固虚,根节是妙。 谟按:东垣云:麻黄治卫实,桂枝治卫虚。虽俱治太阳之经,其实荣卫药也。肺主卫,心主荣。麻黄为 手太阴之剂,桂枝为手少阴之剂。故冬月伤寒、伤风咳嗽者,用麻黄、桂枝,即汤液之源也。然麻黄又 为在地之阴,阴当下行,何谓发汗而升上?经云:味之薄者,阴中之阳。麻黄属阴,气味俱薄,薄则阴 中有阳可知矣,安得不为轻扬之剂升上而发汗乎?但入手太阴经,终亦不能离少阴之本体也。 《本草乘雅》 :麻黄表黄里赤,中虚象离,生不受雪,合辅心王,宣扬火令者也。主治寒风湿疟,标 见头痛之标经,侵淫部署之首,形层之皮,致毛孔满实,逆开反阖者,宣火政令,扬液为汁而张大之, 八万四千毛孔,莫不从令,而去邪热气矣。但热非病反其本,得标之病,即寒风暴虐之气,使人毛孔毕 直,皮肤闭而为热,劲切之性,仍未反乎本气之寒也。咳逆上气者,毛孔满闭,则不能布气从开,故上 逆而咳。症坚积聚者,假气成形,则不能转阖从开,故积坚而症。盖不独本性不迁,即本气犹未变易, 故仍可转入为出,易冬为春,否则妄汗亡液,败乱心王矣。 《药性解》: 麻黄专主发散,宜入肺部;出汗开气,宜入心与大肠、膀胱。此骁悍之剂也。可治冬月 春间伤寒瘟疫,夏秋不可轻用,惟在表真有寒邪者可用。或无寒邪、或寒邪在里、或里之人,或阴虚发 热、或伤风有汗、或伤食等症,虽发热恶寒,其不头疼身疼而拘急,六脉不浮紧者,皆不可用。虽可汗 之症,不宜多服,盖汗乃心之液,若不可汗而汗,与可汗而过汗,则心血为之动矣,或至亡阳,或至衄 血不止,而成大患。丹溪以麻黄、人参同用,亦攻补之法也。医者宜知之。 《药鉴》 :气温,味苦甘,气味俱薄,无毒,升也,阳也。手太阴之剂,入足太阳经,走手少阴阳明 经药也。去根节者发汗,留根节者敛汗。惟在表真有寒邪者宜用之。若表无真寒邪,或寒邪在里,或表 虚之人,或阴虚发热,或伤风有汗,或伤食等症,虽有发热恶寒,其不头疼身痛而拘急,六脉不浮紧甚 者,皆不可汗。虽有可汗之症,亦不可过。盖汗乃心之液也,不可汗而汗,与可汗而过之,则心家之液 涸,而心血亦为之动矣,或致亡阳,或致衄血不止,而成大患也。戒之!君羌活,能散风邪。佐独活, 能消脚气。同杏仁,能去寒邪,兼理哮喘。臣甘菊,能清肺热,更明眼目。身能发汗,根主敛汗。风家 用之多验者,何哉?盖风至柔也而善藏,麻黄性至轻也而善驱,内用气血药以托之,外用浮剂以散之, 此以善藏始者,不得以善藏终矣。阴虚发汗者,鹿角四物汤加根节敛汗。汗多亡阴者,附子四君饮入根 节回阳。痈疽方起者,行凉药中兼用之,即散无疑。寒邪战栗者,疏风药中兼用之,立止不谬。痘家初 发热,及痘红紫稠密,皮厚不快者,多用于行凉解毒药中,则内托外散,正气谓开门放贼,而痘亦因之 稀少矣。又能散胸膈泥滞之气。表虚则忌。
中药学解表药课件
![中药学解表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5bc75e6192e45361166f565.png)
• 温暖季节及东南地区用量宜小,寒冷季节及西北地区用量可 酌情增大。
• 解表药一般忌用于表虚自汗、阴虚发热、久病体虚及失血等 症。
• 解表药多属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份挥发而 降低疗效。
中药学解表药
45
趣味记忆法
发散风热用升麻,浮萍薄荷桑菊花 柴葛蔓荆牛蒡子,木贼豆豉蝉衣加
1. 生姜——地上部分入药;口诀:薄荷梳头咽真干 2. 桑叶、菊花——桑叶菊花,树瓶清明,花死叶肥皂 3. 柴胡——柴胡解表退热剂,疏肝解郁升阳气
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中药学解表药
29
薄荷、牛蒡子、蝉蜕之比较
• 相同点:疏散风热、透疹、利咽。 • 同中之异:1、疏散之力,薄荷﹥牛蒡子﹥蝉蜕
2、透疹之功,蝉蜕﹥薄荷﹥牛蒡子 3、利咽之效,牛蒡子﹥薄荷﹥蝉蜕
• 不同点:
薄 荷: 清利头目、疏肝解郁,治肝热目疾及肝气郁结证;
牛蒡子: 宣肺祛痰、解毒通便,治肺热咳嗽痰多及便秘;
解鱼蟹毒
中药学解表药
12
生姜 《名医别录》
[来源]为姜科植物姜的根茎。
中药学解表药
13 13
生姜 《名医别录》
【性味】辛、微温 【归经】归肺脾胃经 【炮制】生用 【作用】发汗解表,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
中药学解表药
14
荆芥 《本经》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地上部分或花穗。
中药学解表药
胜湿止痛,止痉。
中药学解表药
18
羌活 《药性论》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
【功能主治】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肩背酸痛。
白芷 《本经》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杭白芷的根。
中药学课件第一章解表药
![中药学课件第一章解表药](https://img.taocdn.com/s3/m/d9bf01c010661ed9ac51f38d.png)
散风湿——特点:上 通脑顶,下行足膝, 外达皮肤。
注意:有小毒。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点 十分。
辛夷
散风寒——风寒头痛。
通鼻窍——治鼻渊 要药。
用法:包煎。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点 十分。
第二节 辛凉解表药
宣散风热——风热表证、风 温初起。
透 疹 ——应 用 : ①风 疹 ,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点 十分。
白芷
散风除湿——特点:味辛而
外散风寒,气芳香而内化水 湿。应用:①风寒感冒,② 湿浊中阻证,③湿盛带下证, ④胃肠型感冒,⑤风湿痹痛 等。 通 窍 止 痛 ——应 用 : ① 风 寒客于阳明经之前额头痛, ②鼻渊头痛,③牙痛等。
消肿止痛——疮疡肿痛。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点 十分。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点 十分。
柴胡
疏散退热——特点:解热效 优,肌表之热、半表半里 之热皆可清退。应用:① 感冒发热,②少阳病之寒热往 来,③疟疾发热。
疏肝解郁 升举阳气——阳气下陷之子
宫下垂、脱肛等。 注意:炮制品,禁忌证。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点 十分。
葛根
解肌退热——特点:解肌效
温通经脉—寒凝血 脉证。
通阳化气—阳虚证、 痰饮证等。
注意:阴虚阳盛、孕 妇慎服。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点 十分。
麻黄与桂枝的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二药都能发汗解表,治疗风寒表实无汗
证,常相须为用。同中之异:其中麻黄发汗力强, 桂枝发汗力弱,然桂枝味甘兼补,又宜于风寒表 虚有汗证。不同点:麻黄又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点 十分。
第一节 辛温解表药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单味中药-01章 解表药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单味中药-01章 解表药](https://img.taocdn.com/s3/m/6de4a555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41.png)
第一章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解表药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表证。
部分药物还可用于咳喘、水肿、疹发不畅,以及风湿痹痛等。
解表药使用需注意:
①掌握用量,中病即止,不可过汗,以免损伤阳气和津液;
②体虚多汗及热病后期津液亏耗者忌服;
③对久患疮痈、淋病及失血患者,虽有外感表证,也要慎重使用;
④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过多而降低疗效。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
第二节辛凉解表药。
中药学:解表药PPT(大学时张廷模教授课件)
![中药学:解表药PPT(大学时张廷模教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579ff2e89eb172dec63b739.png)
h
134
h
135
一、解表--外感表证 二、除烦--热郁胸中,虚烦不眠
h
136
要点
1、主治证 少阳证寒热往来:柴胡 气虚下陷证:升麻、柴胡
h
137
2、功效 透疹:薄荷、蝉蜕、牛蒡子、升麻、
葛根、荆芥 开音:蝉蜕
h
138
3、用量用法 后下:薄荷 4、品种与功效 黄菊花--疏散风热 白菊花--平肝明目
h
44
防风
h
45
h
46
一、祛风解表--外感表证
“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 要,故名。”
h
47
二、胜湿止痛--风寒湿痹证
“防风为风病之主要……驱除外风, 兼能通痹起废,其效最弘。”
《本草正义》
h
48
辛而不燥,乃风药中润剂 三、止痉--破伤风
h
49
羌活
h
50
h
51
一、发散风寒--风寒表证 二、胜湿止痛--风寒湿痹证
38
不同点:
麻黄:发汗力强,为辛温发汗峻品, 善治风寒表实证。又宣肺平喘
香薷:发汗力弱,长于解暑化湿和中, 为“夏月麻黄”,善治阴暑证
h
39
荆芥
h
40
h
41
一、祛风解表--外感表证 祛除风邪,解除表证
h
42
二、透疹止痒--麻疹透发不畅, 风疹瘙痒
h
43
三、消疮解表--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四、止血--出血证
“凉而宣通,最解肺中风热。” 《医学衷中参西录》
h
106
三、平肝明目--肝阳眩晕,目赤昏花
h
107
“桑叶炙煎饮之,止渴,一如茶法” 《食疗本草》
解表药
![解表药](https://img.taocdn.com/s3/m/ef6daff36137ee06eff91892.png)
第一章解表药【含义】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分类及适应证】1)辛温解表药。
又称发散风寒药,性味多辛温,发汗作用较强,适应于:①风寒表证,见恶寒重发热轻。
头痛身痛,无汗鼻塞,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等;②咳嗽气喘、风湿痹痛、水肿等兼有风寒表证者。
2)辛凉解表药。
又称发散风热药,性味多辛凉,发汗作用和缓,适应于:①风热表证,见发热重恶寒轻,头痛,有汗,鼻塞,流浊涕,咽部红肿疼痛,口渴,舌尖红,脉浮数等;②温病初起属风热表证者;③咳嗽,麻疹透发不畅兼有风热表证者。
【使用注意】1)注意用法。
解表药多为辛香发散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2)注意体质。
久病体虚者慎用。
3)注意禁忌病证。
气虚自汗、阴虚盗汗、久患疮疡、大失血等患者应慎用。
4)注意季节。
夏季腠理疏松,易于出汗,用量宜轻;冬季腠理闭塞,不易出汗,用量宜重。
5)注意不良反应。
使用解表药,发汗过多,耗伤阳气,进而损及阴液,导致虚损。
6)注意疗程,解表药为祛邪之品,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第1节辛温解表药麻黄【来源】本品为麻黄科植物麻黄、木贼麻黄及中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处方别名】麻黄、炙麻黄、麻黄绒【性味归经】辛、味苦,温。
归肺、膀胱经【功效应用】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风水浮肿、骨节疼痛,小便不利,风邪顽痹,支气管哮喘。
发汗解表——{特点:发汗力量峻猛应用:①风寒表实无汗证;②风寒湿痹,阴疽等宣肺平喘——{特点:善宣散肺气。
应用:①风寒袭肺之喘咳;②痰饮犯肺之咳喘;③热邪壅肺之咳喘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兼有表证者【配伍应用】麻黄配桂枝:发散风寒,用于风寒表实无汗证。
麻黄配杏仁、甘草:宣肺散寒,止咳平喘,用于风寒袭肺之咳喘。
麻黄配石膏、杏仁、甘草:清宣肺热,止咳平喘,用于肺热咳喘。
麻黄配干姜、细辛: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寒饮郁肺之咳喘。
【用法用量】水煎服,3~9g【使用注意】1) 注意生品与炮制品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各论部分]
第一章解表药
概论
1.概念: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2.解表药的性能特点:
味--辛能散
归经--肺(主宣发外合皮毛)
膀胱 (足太阳经循行体表)
质地—轻(升浮发散) 性发散
具发散解表功效,兼宣肺、利水、透疹、祛风湿等。
3.适应证及分类:
外感风寒--辛温解表药:辛温发散风寒发汗力强外感风热--辛凉解表药:辛凉疏散风热长透解表热
4.使用注意
1)注意适应证;
2)注意体质:体虚多汗、热病津亏忌用;
疮痈、淋病、失血慎用;
3)注意季节用药:
4)注意煎服法:入汤剂不可久煎。
轻煎,短煎
5)发汗适宜.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
【麻黄】(草质茎) 生用炙用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肺膀胱
性能特点:辛散质轻苦降泄温通重在宣肺药力较强入肺和膀胱经,外能开腠理,透毛窍散风寒发汗解表;内能开宣肺气通畅气机以平喘通过宣肺又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利水消肿
功效及主治:
1.发汗:风寒表实无汗(要药)~桂枝(麻黄汤)
2.平喘:咳喘实证
尤擅长风寒肺气不宣之咳喘~杏仁甘草(三拗汤)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等
3.利水:水肿兼有表证者宣肺利尿要药越婢加术汤麻黄入药特点:
1.作用趋向的双向性;
2.用药部位的相反性;
3.配伍应用的广泛性.
用法:解表生用平喘炙用
使用注意:发汗力强汗证及肾虚咳喘忌用
药理:发汗、解热、镇痛、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过敏、镇咳、祛痰、平喘利尿、强心升压及中枢兴奋等。
【桂枝】(嫩枝) 川桂枝嫩桂枝
性味归经:辛甘温心肺膀胱
性能特点:辛温发散甘温助阳解表入心(走血) 入肺(宣发))入膀胱经(司水液,主肌表) 既走表又走里发汗力虽不如麻黄,但长于助阳,温通经脉。
治风寒表实表虚皆宜,治疗阳虚经寒血滞所致诸证可投。
功效:
1.发汗解肌:风寒表虚有汗~白芍(桂枝汤)、
风寒表实无汗~麻黄
2.温通经脉:风寒湿痹~甘草、附子(桂枝附子汤)
经寒血滞之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癥瘕
~桃仁丹皮茯苓(桂枝茯苓丸)。
温中散寒—虚寒腹痛(小建中汤)
3.通阳利水—阳虚水肿痰饮证~茯苓泽泻(五苓散) 温通胸阳—胸痹作痛阳虚心悸~枳实薤白桂枝汤
鉴别:
麻黄透彻毛窍而解表发汗强有无均发}发散风寒{风寒表实又平喘利水
桂枝透达阳气而解表发汗弱有收无发
风寒表虚又温经通阳
桂枝走卫分:散风邪助卫阳散}调和营卫{
白芍走营分:养营血而敛汗收
【紫苏】又行气安胎又解鱼蟹毒【生姜】}散寒止呕{又温肺止咳也-------为呕
家圣药
【香薷】又化湿利水―夏月麻黄‖
叶-长于散寒发汗
紫苏{梗-长于理气宽中
子-长于消痰平喘
皮-利水消肿
汁-化痰止呕
生姜{煨-温中止呕
炮-温经止血
干-温中回阳
【荆芥】质轻偏发散能透疹、能止血、治
咽喉肿痛―风病血病疮病要药‖}祛风解表{
(平和药对) 偏温擅祛风湿止痛并能解痉【防风】
风药中的润剂―通治一切风邪‖
【羌活】散寒解表太阳经头痛偏上半身风湿
【藁本】}祛风湿止痛{善达巅顶治疗巅顶头痛【白芷】用于寒湿重证阳明经头痛要药温燥上升
力强又燥湿排脓
注意:均气味浓烈,用量过多,容易呕吐
脾胃虚弱不宜用;
辛温燥烈,伤阴耗血,血虚痹痛,阴虚头痛慎用.
【细辛】(全草) 辽(北)细辛华细辛
性味归经: 辛温有小毒肺肾心
性能特点:辛温走窜,芳香气浓.既善祛风散寒、通窍止痛,为治感受风寒、风湿所致痛证以及鼻
渊、鼻塞、头痛、风寒湿痹之良药。
又能温
散肺寒、化痰饮,为治寒饮伏肺(咳喘)之
要药。
1.祛风散寒止痛:风寒头痛(少阴头痛要药)
阳虚外感(麻黄附子细辛汤)
2.温肺化饮:寒饮咳喘(小青龙汤)
3.宣通鼻窍:鼻渊(功效同【辛夷】【苍耳】)
用量用法:1~3g.外用适量,可研末吹鼻或外敷。
使用注意:辛香温散,气虚多汗,阴虚阳亢头痛、
阴虚或肺热咳嗽忌用。
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
反藜芦。
药理:解热镇痛、镇静抗炎、抑菌、抗组织胺、抗变态反应、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第二节辛凉解表药
【薄荷】(地上部分) 辛凉肺肝
疏风热清头目-风热表证(银翘散)
利咽喉-风热壅盛的咽喉肿痛–桔梗荆芥
透疹毒-麻疹风疹–蝉蜕牛蒡子荆芥
疏肝郁-气郁不舒胸胁胀痛(逍遥散)
【牛蒡子】(种子) 大力子鼠粘子恶实
辛苦寒肺胃
疏散风热利咽透疹—常用
解毒(痄腮-板蓝根连翘等)
通便(感冒伴二便不利效好)
【蝉蜕】(黑蚱蜕壳) 蝉衣蝉蜕蝉壳
甘寒肺肝
疏散风热:风热表证:-薄荷甘草 (清解汤)
透疹:疹出不畅:-葛根牛蒡子
祛风止痉:小儿外感夹惊-薄荷钩藤(止啼散)
破伤风轻症研末黄酒送服
退翳明目:-菊花决明子 (蝉花散)
开音~胖大海
【桑叶】明目疏风清热清肺润肺作用好}(桑菊饮) {多用燥热伤肺痰少风热表证平肝养肝作用优
【菊花】于肝阳上亢晕眩~枸杞(杞菊地黄丸)
黄 (杭):疏散风热多用外感风热
菊花{白 (滁):平肝明目多用目赤肿痛肝虚目暗野(全草):清热解毒多用痈肿疔毒咽喉肿痛
【柴胡】(根) 北- 南- 生用醋炒
苦辛寒肝胆
和解退热-少阳证(要药):配黄芩半夏(小柴胡汤)
疏肝解郁-肝郁气滞(要药):配白芍当归(逍遥丸)
升举阳气-中气下陷:配升麻党参等(补中益气汤)
用法: 生用-和解退热
醋制-疏肝解郁
蜜制-升举阳气
注意:升发阴虚火旺阳亢忌用
【葛根】重在解肌(项背强痛首选药)
疏散风热又透疹生津葛花:解酒}升举阳气{
【升麻】 (中气下陷) 又解毒透疹治疗热毒证
【蔓荆子】主治风热头痛又祛风湿
}辛凉解表{
【淡豆豉】重在解表又除烦热病烦闷要药
复习参考题
1.试述解表药的含义性能特点适应证分类使用注意
2.简述麻黄桂枝薄荷牛子细辛柴胡的性能特点
功效和应用
3.比较下列各组药物的异同点并指出配伍类型
麻黄-桂枝荆芥-防风桑叶-菊花桂枝-白芍
4.举例说明麻黄入药的特点
5.选药:
风寒表实证风寒表虚证风病、血病、疮病的要药风药中的润剂并通治一切风邪阳明头痛
太阳头痛颠顶头痛和解少阳升举阳气
行气安胎温胃止呕(呕家圣药) 燥热伤肺
项背强痛中气下陷少阳证热病烦闷疏肝解郁
6.写出下列处方别名:蝉蜕牛蒡子
7.菊花品种不同作用何异?
8.紫苏药用部位不同作用何异?
9.生姜取材和炮制不同作用何异?
10.写出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各10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