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产汇流计算

合集下载

第五章流域产汇流分析

第五章流域产汇流分析

N = 0.84 F
0 .2
N——洪峰流量时刻到直 ——洪峰流量时刻到直 接径流终止点的时间 ——流域面积 F——流域面积
(3)地面地下径流深的计算 地面、地下径流分割后, 地面、地下径流分割后,分割线上面的部分即地面 径流WS,下面的部分即地下径流 径流 ,下面的部分即地下径流Wg,其地面径流 , 分别除以流域面积F即可得到 深RS、地下径流深 分别除以流域面积 即可得到。 、地下径流深Rg分别除以流域面积 即可得到。
二.
g e
f
a
b
则有: 则有:
流域蓄水曲线用B次抛物线表示后: 流域蓄水曲线用B次抛物线表示后: 流域蓄水容量WM WM为 流域蓄水容量WM为:
W =∫ M
w'mm 0
[1−ϕ(w )]dW = ∫
' m ' m
w'mm
0
W' ' W' m 1− 'm dW = m (1) ) W m 1+ B m m
【算例】 算例】 已知:Wm=100mm,k=0.96,6月1日至6月12日的 已知: =100mm,k=0.96, 日至6 12日的 流域平均降雨系列。 流域平均降雨系列。
第三节 流域产流分析
一.包气带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 (Redistribution of rainfall by unsaturated zone) (1) 包气带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 已知:降雨强度为i ; 土壤的下渗能力(容量)为fp ①若i > fp ,则实际的下渗率为f = fp 则在某时段T内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量(超渗雨) 为 T
第二节 降雨径流要素计算
一.
流域降雨分析

水文学原理第八章产汇流

水文学原理第八章产汇流

3.地面地下径流分割及计算
⑴地面地下径流分割 为分别研究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的产汇流规律,需将总 径流中把地下径流(基流)分割。常用的两种方法: ①水平线分割法:如图12-2-3所示,从实测流量过程线 的起涨点a作一水平线交过程线的退水段于c点,则水平 线ac就认为是该次洪水的地面地下径流分割线。
②斜线分割法:如图12-2-4所示,将绘在透明纸上的标准 退水曲线蒙在要分割的洪水过程线的退水段上(注意比 例尺的一致),使横轴重合,然后左右移动,当透明纸 上的标准退水曲线与洪水退水段的尾部吻合后,则两线 前方的分又点C就是地面径流终止点。从实测流量过程线 的起涨点a到地面径流终止点c连一斜线ac,既为地面地 下径流分割线。
它们之间的联系可简明地表示成图12-1-1所示的流程图。
2. 流域产汇流计算的基本思路
产流计算的方法有降雨径流相关图法和初损后损法等; 汇流计算的重点是单位线法和瞬时单位线法。 无论产流计算还是汇流计算,基本思路都是,先从实际 降雨径流资料出发,分析产流或汇流的规律;然后,用
于设计条件时,则可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用于预
Wt Et k w,t E w,t Wm
(12-2-4)
E t 为第t日的流域蒸散发量(mm); 式中,
W t 为第t日开始时的流域蓄水量(mm);
W m为流域蓄水容量(mm);
E w , t为第t日的水面蒸发器蒸发量(mm),一般取E601型或80cm
套盆式水面蒸发器的观测值; k w , t 为折算系数,对一定的蒸发器和一定的流域,将随季节而变 化,可参考附近地区的数值或通过优选求得。
12.2.2 径流资料的整理与计算
1.洪水场次划分及次洪水总径流深W的计算
洪水场次划分是指,将非本次降雨产生形成的径流分割 出去。如图12-2-1。多数情况下,与本次降雨所对应的 径流过程,不仅包括本次降雨形成的地面、地下径流,

chap8流域产汇流计算-第14讲

chap8流域产汇流计算-第14讲

•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雨量充沛、地下水位较高,包 气带较薄,土壤缺水量不大,易于为降雨所满足,达 到田间持水量(即蓄水量达到Wm),称蓄满。蓄满 前,降雨全部用于补足土壤缺水,不产流;蓄满后的 降雨,全部成为径流,且入渗达到稳渗率fc,入渗部 分形成地下径流,超过稳渗的形成地面径流。称这种 产流方式为蓄满产流
式中
P —一次降雨总量,mm; E1 ——雨期蒸发量,mm;
We ——降雨结束时的该处蓄水容量,mm; W0 ——降雨开始时的该处蓄水容量,mm;
RS ——地表径流量,mm。
包气带对降雨的调节与分配作用
蓄满产流方式水量平衡方程为:
P E1 E2 Wm W0 RS RG1 RG2
(四)稳定下渗率fc的计算及地面地下净 雨划分
蓄满产流模型及应用介绍 地面地下净雨的划分

由于地面、地下径流的汇流特性不同,汇流计算要求把总净 雨划分为地面净雨过程和地下净雨过程。根据蓄满产流的概 念,只需求得稳渗率,便可将总净雨划分为地面、地下两部 分。
按蓄满产流模型,只有当包气带达到田间持水量,即包 气带蓄满后才产流,此时的下渗率为稳定下渗率fc。当 雨强i>fc时,(i-fc)形成地面径流,fc形成地下径流。
组平行等距离的450 直线。 相关图下部属流
45

R(mm)
域部分产流情况,产 流量随降雨量减少迅 速降低,表现为一组 向下凹的曲线。
P~Pa~R相关图
降雨径流相关图法 实例
Pa=0 P (mm)
P4
20
40
60
80 100
例:某次降雨前
Pa=58mm,各时段 雨量分别为P1, P2,P3,P4 。
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

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流域产汇流计算

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流域产汇流计算
Q11 = Q1
RS2 产生的 Q2,I (m3/s)
Q20 = 0
Q12 = Q2 Q21
Q21
=
Q11
RS 2 RS1
Q13 = Q3 Q22
Q22
= Q12
RS 2 RS1
Q1-4=Q4-Q2-3
Q23
= Q13
RS 2 RS1
……
……
计算单位线 q (m3/s)
q0 = 0
q1
=
10 RS 1
如表8-6所示,由式(8-28)即可根据地下净雨 过程求得流域的地下径流过程
§8-7 单位线法计算流域出口洪水 过程
一. 单位线定义与基本假定 (一)定义:单位时段内、分布均匀的单位地面净雨,
在流域出口断面形成的地面径流过程,如图8-15。
·单位时段 t : t =(1/3~1/2)tr, 常选 1,3,6,12,24h
(二)分解法:对多个时段净雨的洪水过程 总的地面径流过程分解为各净雨独立产生的地面
径流过程→按缩放法由某单位时段的地面径流过程求 单位线
以两个时段净雨的流量过程为例,方法步骤如下
1. 分割地下径流,求地面径流过程 Q ~ t 和地面径
流深
RS
=
Qi t F
2. 求地面净雨过程:RS1,RS2 如降雨径流相关图法,注意计算的各时段净雨之和
一定等于RS 3. 将地面径流过程分解为各时段净雨的地面径流过程
( Q ~ t )1、( Q ~ t )2:按假定一和假定二进 行,如下表
时间 t( t )
0 1
净雨 RS,I(mm)
RS1
Qi (m3/s)
Q0=0 Q1
2
RS2

流域产汇流计算概论1

流域产汇流计算概论1

Emt为第t日的蒸散发能力; Et——第t日的流域蒸发量:
Em,t Em ,t kw,t
Em ,t ——水面蒸发器观测值,kwt ——流域蒸发折算系数
§8-2 前期流域蓄水量及前期影响雨 量计算
二者都反映流域的干湿程度,前者由水量平衡推求,物 理概念明确,常用于水文预报;后者由经验的蓄水消退系 数估算,计算简便,规划设计中常常应用
3.6 4.7 6.5 10.3 7.1 4.2 3.8 3.6 1.9 45.7
I0 (3)
0.0 3.6 4.7 6.5
14.8
ft
(4)
3.5 3.5 3.5 3.5 3.5 1.9 19.4
Rs,i (5)
6.8 3.6 0.7 0.3 0.1 0 11.5
备注
(6)
W=7.3mm; i0=4.9mm/h; I0=14.8mm; Pt,s=29.0mm
三、平均后损率 f 的确定
1.由实测降雨洪水资料分析确定:由式(8-23)得
f P RS I0 P' (8-24) tS
实测降雨洪水的P、RS、I0已知,结合其降雨过程,即
可试算得相应的 f
2. 建立 f 的相关图 如图8-12,即是根据其影响因素建立的相关图
3. 应用
四、推求地面净雨过程
一、基本原理——超渗产流(主要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超渗产流:产流量大小决定于i与f的对比,i>f即产生地 面径流 如图8-8,将降雨产流概化为二个阶段:
初损阶段 i≦f,历时为t0, is=0, Rs=0,I0= t0间的雨量 后损阶段 ①产流历时 ts内i﹥f,取f= f ,地面净雨强度为
2
3
4
Qi
0

第四章-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

第四章-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
等雨量线法:适用于面积大、地形起伏大、站点较密的 流域。理论上完善,但每次降雨都必须绘制等雨量线, 并计算权重,工作量大。
泰森多边形法算例
Ax11
Ax22
Ax33
Ax66
Ax55
Ax44
单元面积权重计算公式:
第i 块单元面积的权重i =Ai /ΣA
总面积ΣA=(A1+A2+A3+A4+A5+A6)
三、蓄满产流模型
1.产流机理
任一地点上,土壤含水量达蓄满(即达田间持水 量)前,降雨量全部补充土壤含水量,不产流;当土 壤蓄满后,其后续降雨量全部产生径流。由此形成蓄 满产流概念
蓄满产流机制比较接近或符合土壤缺水量不大的 湿润地区。这些地区,一场较大的降雨常易使全流域 土壤含水量蓄满。
2、蓄满产流概念形成
4.3 蓄满产流计算 一、蓄满产流模式
包气带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前(即未蓄满)不产 流,降雨全部被土壤吸收,补充包气带缺水量;包气带 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后(即蓄满)开始产流,之后 的降雨扣除蒸发后全部形成净雨。这种产流方式称为 “蓄满产流”。计算表达式为:
RP(W mW 0)
二、降雨径流相关图 主要影响因素:W0,T(降雨历时),M(季节), 暴雨类型(Type),暴雨中心(Center)
流域平均雨量计算公式: x 1 x 1 2 x 2 6 x 6
等雨量线法
90
110
70
A2
50
A4 A3
A1
40 A5
A6
总面积ΣA=(A1+A2+A3+A4+A5+A6) 各子块权重i =A i /ΣA x= Σ i x i

第七章 流域产流、汇流的计算与分析

第七章  流域产流、汇流的计算与分析

口断面汇集的过程,包括坡地汇流和河网汇流两个阶段。
流域汇流主要是研究流域上的地面净雨、表层净雨和地 下净雨如何转化为流域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
9/11
本章重点
1. 降雨径流的要素 2. 产流和汇流及其分类
10/11
自然界中有两种基本的产流形式:
蓄满产流(p.42 Fig.4-4)和超渗产流(p.47 Fig.4-7)
6/11
包气带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 由于包气带是由不同土壤构成的有孔介质,具有吸收、 储存和输送水分的功能,因而其对降雨起到了调节和再分配 的作用。
蓄满产流—— 雨末包气带达到田间持水量时
P=E+(W'm-W'0)+RS+RG 超渗产流—— 雨末包气带未达到田间持水量时 P=E+(W'm-W'0)+RS
式中, P降雨量;E蒸发量;W’m包气带蓄水容量;W’0降雨 开始时包气带的起始蓄水量;RS地表径流;RG包气带中自由运 动的重力水。
7/11
区别标准:包气带中是否形成自由运动的重力水 RG。
两种基本的产流机制
Horton型 超渗产流
Dunne型 蓄满产流
8/11
7.3 流域汇流的分析与计算
流域汇流,指降落在流域上的雨水,从流域各处向出
净雨量的计算称为产流计算 第 II 阶段:汇流过程—— 净雨 径流
分别从地面和地下经河网汇集成流域出口断面的流量与之 相应的计算称为汇流计算。 产流计算+汇流计算=流域产汇流计算
5/11
流域出口断面的流量=地面径流
+表层流径流(壤中流) +浅层地下径流+深层地下径流
直接径流
不同的流域,其下垫面条件具有不同的产流机制,进而又 影响整个产流过程的发展,使其呈现不同的径流特征。

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

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

第四章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第一节概述根据第二章的论述,由降雨形成流域出口断面径流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为了进行定量阐述,将这一过程概化为产流和汇流两个阶段进行讨论。

实际上,在流域降雨径流形成过程中,产流和汇流过程几乎是同时发生的,在这里提到的所谓产流阶段和汇流阶段,并不是时间顺序含义上的前后两个阶段,仅仅是对流域径流形成过程的概化,以便根据产流和汇流的特性,采用不同的原理和方法分别进行计算。

产流阶段是指降雨经植物截留、填洼、下渗的损失过程。

降雨扣除这些损失后,剩余的部分称为净雨,净雨在数量上等于它所形成的径流量,净雨量的计算称为产流计算。

由流域降雨量推求径流量,必须具备流域产流方案。

产流方案是对流域降雨径流之间关系的定量描述,可以是数学方程也可以是图表形式。

产流方案的制定需充分利用实测的流域降雨、蒸发和径流资料,根据流域的产流模式,分析建立流域降雨径流之间的定量关系。

汇流阶段是指净雨沿地面和地下汇入河网,并经河网汇集形成流域出口断面流量的过程。

由净雨推求流域出口断面流量过程称为汇流计算。

流域汇流过程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由净雨经地面或地下汇入河网的过程称为坡面汇流;进入河网的水流自上游向下游运动,经流域出口断面流出的过程称为河网汇流。

由净雨推求流域出口流量过程,必须具备流域汇流方案。

流域汇流方案是根据流域净雨计算流域出口断面流量过程,应根据流域雨量、流量及下垫面特征等资料条件及计算要求制定。

就径流的来源而论,流域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是由地面径流、壤中流、浅层地下径流和深层地下径流组成的,这四类径流的汇流特性是有差别的。

在常规的汇流计算中,为了计算简便,常将径流概化为直接径流和地下径流两种水源。

地面径流和壤中流在坡面汇流过程中经常相互交换,且相对于河网汇流,坡面汇流速度较快,几乎是直接进入河网,故可以合并考虑,称为直接径流,但在很多情况仍称为地面径流。

浅层地下径流和深层地下径流合称为地下径流,其特点是坡面汇流速度较慢,常持续数十天乃至数年之久。

产汇流计算-图文

产汇流计算-图文

产汇流计算-图文第七章流域产流、汇流计算研究内容:流域产流机制及产流计算方法;流域汇流原理及汇流计算方法。

研究目的:通过产流计算,由设计暴雨过程推求设计净雨过程;通过汇流计算,由设计净雨过程推求设计洪水过程。

如第二章所述,流域降雨形成径流的过程可分为产流阶段和汇流阶段。

本章讲述流域产流计算和汇流计算。

产流计算是扣除降雨的各种损失,推求净雨过程的计算;汇流计算是利用净雨过程推求径流过程的计算。

第一节降雨径流要素的分析计算一、降雨特性分析降雨特性通常包括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降雨面积、降雨中心、降雨分布等要素,已如前述。

天然降雨在空间上的分布往往是不均匀的,流域上如有若干个雨量站,对于一场实际降雨,各站的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等会有所不同。

(一)单站降雨特性分析1.降雨强度过程线时雨强为纵坐标,相应时间为横坐标的曲线图(图7-1,2线),称为瞬时雨强过程线。

2.降雨量累积曲线降雨过程也可用降雨量累积曲线表示。

降雨量累积曲线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是自降雨开始时起到各时刻的累积雨量(图7-1,3线)。

该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坡度即是该时刻的瞬时雨强,而某一时段的平均坡度就是该时段内的平均雨强。

3.降雨强度~历时曲线用降雨强度过程线可以分析绘制降雨强度~历时曲线。

统图7-1某雨量站一次降雨过程线及累积雨量曲线计降雨强度过程线中各种历时1—时段平均雨强过程线;2—瞬时雨强过程线;3—累积雨量过程线的最大平均雨强(图7-2,a),以最大平均雨强为纵坐标,相应历时为横坐标即可点绘出降雨强度~历时曲线(图7-2,b)。

由图7-2(b)可以看出,降雨强度~历时曲线是一条下降曲线,说明最大平均降雨强度随历时增长而减小。

时间(h)历时(h)图7-2(a)不同历时平均雨强统计示意图图7-2(b)雨强~历时曲线(二)流域降雨特性分析1.流域平均降雨量计算水文计算往往需要推求流域平均雨量,计算流域平均雨量常用的方法有算术平均法、泰森多边形法和等雨量线图法。

第4章流域产汇流计算

第4章流域产汇流计算

0.944
6.27
14.7
0.944
6.28
0.944
6月25日-26日总雨量很大,
100
6月27日Pa达Wm
100
Pa=0.944(100+14.7)= 108.3 >100 取100
6.29
0.944
94.4
Pa=0.944×100=94.4
6.30
0.944
89.1
Pa=0.944×94.5=89.1
7.1
0.932
84.1
Pa=0.944×89..1=84.1
7.2
20.2
0.932
78.4
Pa=0.932×84.1=78.4
7.3
21.9
0.932
7.4
2.2
0.932
P=20.2+21.9=42.1mm Pa=78.4mm
21:42
某流域降雨径流要素测验与计算结果
洪号
P
Pa
R
750712
21:42
在降雨过程中,流域上产生径流的区域 称为产流区,其面积称为产流面积,一般以 占全流域面积的百分比表示。
在产流面积上,包气带缺水量已经满足,
产流量 R 按稳定下渗率fc下渗,下渗的水量 形成地下径流 Rg,超过稳定下渗率的部分形 成地面径流 Rs (包括壤中流) 。
21:42
Pe
R=Rg+Rs
F
△t
径流深计算
Qn t (h)
Q (m3/s)
流量过程线分割
次径流量
t (h)
21:42
2、流量过程线分割
地面径流退水较快,而地下径流退水历时 较长。实测流量过程线往往是由若干次暴雨所 形成的洪水径流组成。

产流计算

产流计算

第7章流域产汇流计算内容简介研究对象本章从定量上研究降雨形成径流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包括流域的产流计算和汇流计算。

产流计算主要研究流域上降雨扣除植物截留、下渗、填洼等损失,转化为净雨过程的计算方法。

汇流计算主要研究净雨沿地面和地下汇入河网,并经河网汇集形成流域出口断面径流过程的计算方法。

研究内容1.短期洪水预报;2.枯水预报;3.施工水文预报;4.水文实时预报方法。

研究目的本章研究的流域产汇流计算是工程水文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和方法之一,是以后学习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降雨径流预报等内容的基础。

本章研究内容和方法无论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还是运行管理阶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7.1节概述内容提要1. 由降雨过程推求径流过程的基本内容与流程;2. 流域产汇流计算的基本思路。

学习要求掌握由降雨过程推求径流过程的主要环节与基本思路。

1. 流域产汇流计算基本内容与流程由流域降雨推求流域出口的河川径流,大体上分为两个步骤:①产流计算:降雨扣除截留、填洼、下渗、蒸发等损失之后,剩下的部分称为净雨,在数量上等于它所形成的径流深。

在我国常称净雨量为产流量,降雨转化为净雨的过程为产流过程,关于净雨的计算称之为产流计算。

②汇流计算:净雨沿着地面和地下汇入河网,然后经河网汇流形成流域出口的径流过程,这个流域汇流过程的计算称之为汇流计算。

它们之间的联系可简明地表示成图7-1-1所示的流程图。

图7-1-1由降雨过程推求径流过程流程图2. 流域产汇流计算的基本思路流域产汇流问题的内容十分丰富。

这里仅介绍目前使用比较普遍和比较成熟的计算方法及其原理。

产流计算的方法有降雨径流相关图法和初损后损法等;汇流计算的重点是单位线法和瞬时单位线法。

无论产流计算还是汇流计算,基本思路都是,先从实际降雨径流资料出发,分析产流或汇流的规律;然后,用于设计条件时,则可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用于预报时,则由实际暴雨预报洪水。

第7.2节流域产汇流计算基本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内容提要流域产汇流计算一般需要先对实测暴雨、径流和蒸发等资料做一定的整理分析,以便在定量上研究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和规律。

第四章流域产汇流计算(1518)

第四章流域产汇流计算(1518)
• 不同的水源,其退水规律是不一样的。地面径流消退快,先退尽,表层 径流次之,浅层地下径流消退慢,后退尽,深层地下径流小而稳定。地 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具有不同的汇流特性所以求得次径流总量之后,还需
划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最简便的方法是斜线分割法。
也可以用经验公式来 确定出洪峰流量出现 时刻至地表径流终止 点的时距N(日数)就 可以定出B点。
• 已知fc,分割总径流量
时间
累积雨量 时段雨量 累积净雨量 时段净雨量 稳渗率 地下径流量 地面径流量
月、日、时 P(mm)
1
2
h(mm) 3
mm 4
h(mm) 5
fc(mm/h) =fc.△t(mm) (mm)
6
7
8
8 10 0
1.4
0
0.5
1
0.5
6 1.4
4.3
0.5
1.5
1.5
12 5.7
Principles of Hydrology and Hydrological Survey
第四章 流域产汇流计算
• 主要内容: • 4.1降雨要素计算 • 4.2流域产流分析 • 4.3产流计算 • 4.4流域汇流计算
第一节 降雨径流要素计算
❖ 一、概述: (降雨形成径流的原理和计算方法,是工程水文学中最基本概
N 0.84F 0.2
• 四、前期影响雨量
• 土壤含水量的实测资料很少,因此水文学上用间接的方法来表示流域的 土壤含水量。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前期影响雨量Pa,另影响雨量Pa的计算公式
如果流域内前后两天无雨,前 期影响雨量的定义为
Pa,t 1 KPa,t
tc(h) 4
r(mm/h) fc(mm/h) RG(mm)

第四章 流域产汇流分析与计算

第四章   流域产汇流分析与计算
第四章 流域产汇流计算

研究内容 从定量上研究降雨形成径流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P~t
研究目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Q~t
为学习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进行降雨径流预 报、建立流域水文模型等奠定基础。
要求
1.能够推求任一场降雨产生的洪水过程。 2.掌握资料分析方法,会建立产汇流方案。
第一节 概述内容提要
1. 流域产汇流计算基本内容
累积雨量过程线
70 60
累积雨量(mm)
50 40 30 20 10 0 0 1 2 时段(1h) 3 4 5
时段(1h) 雨强(mm/h) 累积雨量(mm)
1 5.72 5.72
2 43.74 49.46
3 12.46 61.92
4 0.92 62.84
关系?
雨强过程线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1 2 3 4 时段(1h)
(1)最大值限制问题 当计算出的Pa值大于WM时,取WM作为该日的Pa 值。 (2)Pa起始值的确定
一般前期较长一段时间无雨,令Pa=0;
一场大雨或连续几次大雨之后,取Pa=WM。 (3)流域日蒸发能力EM 取E601型蒸发器观测的水面蒸发值作为近似值。 一般按晴天和雨天或按月份分别选取。
(4)流域蓄水容量Wm的计算 选取久旱无雨后一次降雨量较大且全流域产 流的雨洪资料,计算流域平均降雨量P及相应的产 流量R,此时:
一场降雨的雨强历时曲线
50 45 40 35
雨强(mm/h)
30 25 20 15 10 5 0 0 1 2 历时(h) 3 4 5
(二)流域降雨特性分析
流域平均降雨量(面雨量) 算术平均法 垂直平分法

流域产汇流的计算过程

流域产汇流的计算过程

水质预测
水质监测
定期对流域内的水质进行监测,包括 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指标。
水质变化预测
根据历史水质数据和未来气象预测, 预测流域内水质的变化趋势。
06
流域产汇流的实践应用
水资源管理
01
02
03
预测洪水
通过计算流域产汇流,可 以预测洪水发生的时间和 流量,为防洪减灾提供科 学依据。
水资源规划
THANKS
感谢观看
水力学模型法
概念
水力学模型法是一种基于水力学原理,通过建立水力学模 型来模拟水流运动的方法。
优点
水力学模型法的计算过程相对简单,能够较为快速地得出 结果,同时也能够考虑流域内的水流运动规律。
计算过程
水力学模型法通常包括水流运动方程的建立、求解和验证 等环节,通过输入流域的水位、流速等数据,模型可以计 算出流域的产流量和汇流量。
植被类型
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湿度、降雨截留和地表径流的影响不同。例如, 森林能够有效地截留降雨、减缓地表径流的形成。
土地利用方式
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也会影响流域产汇流。例如,农业用地的大量 开垦可能会导致土壤侵蚀和地表径流的增加。
05
流域产汇流的模拟与预测
水文循环模拟
降水模拟
根据气象数据和地理信息,模拟流域内的降水分 布和过程,为产流计算提供输入。
土地利用规划
流域产汇流计算有助于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的 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水环境治理
水质监测
通过流域产汇流计算,可以监测 水质变化情况,为水环境治理提 供依据。
水生态修复
根据流域产汇流计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果,可以 制定水生态修复方案,恢复水域 生态平衡。

工程水文学 4、产流及汇流计算

工程水文学   4、产流及汇流计算

Q
R
t
图4-5 退水曲线 图4-6 次洪水过程线划分
t
实测流量过程示意图(曲线下方数字为洪号)
流域退水曲线用数学公式表示如下:
Q (t ) Q (0)e t / Kg Q (t t ) Q (0)e ( t t ) / Kg Q (t )e t / Kg t Kg InQ(t ) InQ(t t )
P1 P2 ... Pn 1 n P Pi n n i 1
式中:P — 流域平均降水量,mm; P1……Pn — 各雨量站同时期内的降水量,mm; n — 测站数。
泰森多边形法: 当流域内雨量站分布不太均匀时, 假定流域各处的降水量由距离最近的雨量站代表。设P1 ,P2,……,Pn为各站雨量,f1, f2,……, fn为各站所 在的部分面积,F为流域面积,则流域平均降水量P可由 下式计算:
n P f P f ... P f fi 1 1 2 2 n n P Pi F F i 1
式中fi / F表示第i雨量站所代表面积占整个流域面 积的份额,通常称为权重。求得的流域平均雨深又称为 加权平均雨深。
某一流域
n个雨量站 P1, P 2, … P
n
要求划分各雨量站权重面积
(4-6)
(4-7)
式中:Kg为地下退水参数,可根据式(4-7)用退水曲线来 计算。
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流特性不同, 一般还要用斜线分割法分割开地面径流和 地下径流。 斜线分割法:从起涨点A到地面径流 终止点B绘制直线AB ,AB线以上为地面 径流,以下为地下径流。
N = 0.84F 0.2
N 起涨点 地表径流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chap8流域产汇流计算-第13讲

chap8流域产汇流计算-第13讲

8-1 降雨径流要素的分析计算
1、降雨特性分析
流域降雨特性分析
点~面关系 (2)动点~动面关系: 因暴雨中心点和等雨量线包 围的面是变动的,所以称为 动点~动面关系。
8-1 降雨径流要素的分析计算
1、降雨特性分析
流域降雨特性分析
点~面关系 (2)动点~动面关系: 3点假定: (i)设计暴雨中心与流域中心重合; (ii)设计暴雨的点~面关系符合本地区暴雨平均的 点~面关系; (iii)流域边界线与某条等雨量线重合。
8-1 降雨径流要素的分析计算
1、降雨特性分析
单站降雨特性分析
降雨强度~历时曲线 某场降雨最大平均雨强与历 时的关系曲线。
8-1 雨径流要素的分析计算
1、降雨特性分析
流域降雨特性分析
流域平均降雨量的计算方法 算术平均法:适用于面积不大,地形起伏不大,站点 较多且布设较均匀的流域。计算简便。
土壤十分干燥,规定蓄水量为零 ' 充分湿润,蓄水量达到最大,蓄水容量Wm
8-2 前期流域蓄水量及前期影响雨量的计算
1、前期流域蓄水量W的计算
' 蓄水容量Wm 田间持水量 最小蓄水量
前期影响雨量Pa反映本次降雨发生时,前期降雨滞留在土壤中 的雨量。 Pa有一个上限值Wm,Wm称为流域最大蓄水容量,等于流域在 十分干旱情况下,大暴雨产流过程中的最大损失量,其中包括 植物截留、填洼及渗入包气带被土壤滞留下的雨量。
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气象与水文 第三章 水文观测及其资料收集 第四章 水文统计基本原理与方法 第五章 年径流分析与计算 第六章 水文过程随机模拟 第七章 由流量资料推求洪水 第八章 流域产汇流计算 第九章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第十章 河流泥沙计算 第十一章 水文预报 第十二章 水库兴利调节计算 第十三章 水库防洪计算 第十四章 水库调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消退系数K
消退系数综合反映流域蓄水量因流域蒸散发而减 少的特性。
流域蒸散发取决于: 1)流域蒸散发能力EM; 2)流域供水条件,即流域蓄水量W、WM; 第t日的流域蒸发量:
Wt Et EM WM
若第t日无雨,则该日流域前期影响雨量的减少全 部转化为流域蒸散发,故:
Et Pa,t Pa,t 1 地方才产流, 所以产流期的下 渗为稳定下渗率fc。 下渗的雨量形成 地下径流,超渗的雨 量成为地面径流。这 种产流模式称为蓄满 产流。
(二)蓄满产流的产流量计算 蓄满产流以满足包气带缺水量为产流控制条件。 就流域中某点而言,蓄满前的降雨不产流,净雨 量为零;蓄满后才产流,产流量(总净雨量)可以很 简单地用下面的水量平衡方程计算:
D t(h)
F
深层地下径流(基流)
基流的分割: 取历年最枯流量的平均值或本年汛前最枯流量用水 平线分割(ED线)。
流量过程线的分割及不同水源的划分(AF线和CD线):
退水曲线
Q(t ) Q(0)e
t / K g
Kg:地下水退水参数;Kg越大地下水退水越慢,反之则快。
Kg t ln Q(t ) ln Q(t t )
地下径流
F
三、前期影响雨量
降雨开始时, 流域土壤的干湿程度(即土 壤的含水量大小)是影响降雨形成径流过程的 一个主要因素。
如何来表示流域的土壤含水量? 前期影响雨量Pa、流域的蓄水量W
(一)前期影响雨量Pa的计算公式
Pa,t 1 KPa,t
如果第t日内有降雨Pt,但未产流,则
Pa,t 1 K ( Pa,t Pt )
2. 垂直平分法(泰森多边形法)
条件:流域雨量站分布不太均匀,为了更好地反 映各站在计算流域平均雨量中的作用。 假设:流域各处的雨量可由与其距离最近的雨量 站代表。
n P1 f1 P2 f 2 ... Pn f n fi P Pi F F i 1
3. 等雨量线法 条件:当流域地形变化较大,而雨量站分布较密, 能结合地形变化绘制等雨量线时。
日期 雨量(mm) Pa(mm) 5 月 15 日 0 10 5 月 16 日 5 5 月 17 日 150 5 月 18 日 10 5 月 19 日 0
第三节
产流计算
一、降雨径流相关图法
每场降雨过程流域的面平均雨量
相应产生的径流量
相关分析,建立相关图
影响径流形成的主要因素
Pa、W0、降雨历时等
在我国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最常用的是P~Pa~R三 变量相关图 两时段降雨: P1=49mm P2=81mm
(130mm)
降雨开始时: Pa=60mm 由 P1=49mm,查 得R1=20.0mm。
(49mm)
由 P1 +P2=130mm, 查得 R1+R2=80.0mm。 则第二时段净雨为 R2=80-20=60mm
降雨相关图的规律: 1)P相同,Pa越大,损 失越小,R越大,故 Pa等值线的数值自 左向右增大。 2)Pa相同时,P越大, 损失相对于P越小, 径流系数越大,P~ R线的坡度随P的增 大而减缓,但不应 小于45°。
/ / / / / / / /
再设fc=1.6mm/h,有:
RGt
(0.524 1.000 1.000 1.000) 1.6 6 (3.7 1.1) 38.6mm
与38.1mm相近,因此,确定该场洪水的fc=1.6mm/h。
Rt P E f c t Rt Pt Et f c t t Pt Et f c t t
Pa=0.944*100 =94.4 K7=1-6.8/100=0.932 Pa=0.932*89.1=83.0 Pa=0.932*83.0 =77.4 Pa=0.932*(77.4+20.2 =90.9
• 某流域最大土壤蓄水量 WM=100mm ,流域
蓄水的日消退系数k = 0.8,试根据下表 数据计算5月16日~19日各日的前期影响 雨量Pa值。
如果第t日内有降雨Pt并产生径流Rt,则
Pa,t 1 K ( Pa,t Pt Rt )
注意:Pa≤WM,若计算出Pa>WM,则取Pa=WM。
(二)流域最大蓄水量WM和消退系数K
1.流域最大蓄水量WM——流域蓄水容量
田间持水量与调萎系数的差值
WM P R E
流域实际蓄水量在0~WM之间变化。
实测暴雨资料、径流和蒸发资料等
一、降雨资料的整理 降雨时程变化的表示方法:
1、2线:降雨强度过程线
P i t
3线:降雨量累积曲线
P(t ) 0 i (t )dt
t
流域平均雨量计算:
1. 算术平均法 条件:流域内雨量站分布较均匀、地形起 伏变化不大。
P1 P2 ... Pn 1 n P Pi n n i 1
R P I 0 f t R P'
I0
平均下渗 能力f
因此:
P R I0 P f t t0 t '
降雨径流相关图也可简化为P + Pa ~ R 关系
二、蓄满产流的产流量计算——降雨总径流相关图法
蓄满产流:赵人俊等人提出,包括用P~W0 ~R关 系计算净雨过程,确定稳定下渗率和划分地面、地下 净雨的方法。该法现已成为我国湿润地区产流计算的 一种重要方法。
(一)概述
“蓄满产流”是指包气带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 量之前不产流,这时称为“未蓄满”,此前的降雨全 部被土壤吸收,补充包气带缺水量。 包气带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时,称“蓄 满”,蓄满后开始产流,此后的降雨扣除雨期蒸散发 后全部形成净雨。
三、超渗产流的产流量计算 (一)概述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埋藏很深,流域的包 气带很厚,缺水量大,降雨过程中的下渗的水量不易 使整个包气带达到田间持水量,所以不产生地下径流, 并且只有当降雨强度大于下渗强度时才产生地面径流, 这种产流方式称为超渗产流。关键是确定流域下渗的 变化规律。
不稳定下渗和稳 定下渗阶段, i>f,产流R i<f,下渗损失 后损
3. 径流量的计算
黄色的面积(ABCDFA):
3.6 Qt R F
Q(m3/s) B
本次降雨形成的径流过程
H
前期 洪水 未退 完的 部分
C
I
A
C’ D F D’
深层地下径流(基流) t(h)
E
G
C′D′D的面积与AEF大约相等,ABCDFA≈ABCC′D′FEA
4. 水源的划分——斜线分割法
(三)地面地下径流(净雨)的划分 上面求的是总径流R,包括地面径流RS和地下径 流RG,需要划分开,以便分别进行汇流计算。 蓄满产流是在包气带蓄满后才产流,此时的下渗率 为稳定下渗率fc。当雨强i>fc时,(i-fc)形成地面径 流,fc形成地下径流。 对于一场降雨,产生的地下径流总量为:
Rt RGt P E f c t Rt Pt Et f c t t Pt Et f c t t
又:
Pa,t Wt
代入:
Wt Et EM WM
得:
K 1 EM WM
EM为流域蒸发能力, 可用E601观测器观测的 水面蒸发值作为近似值
Pa,t 1 K ( Pa,t Pt )
K 1
EM WM
WM 100 mm
K6=1-5.6/100=0.944 Pa=0.944*(100+14.7) =108.3>WM(100)
初渗阶段,降 雨全部损失, 不产流。 i0<f, i0 初损。
(二)超渗产流的产
流量计算 初损后损法 1. 降雨初期到出现超 渗产流,这一阶段 称为初损阶段,历 时为t0。降雨全部 损失I0。
平均下渗 能力f
I0
P’
ftR
t0 t
0
2.产流以后的降雨期 为后损阶段,损失 减小。损失按f来 计算。 ftR + P’
上面从洪水过程中割除了基流和前期洪水 的退水部分,得到本次洪水的径流过程。
地面径流
直接径流 本次洪水的径流过程 表层流径流
地下径流
Q(m3/s) B
N
N 0.84F 0.2
本次降雨形成的径流过程
H
直接径流
C B’
I
A
C’ D D’ t(h)
E
G
/ / / / / / / /
RGt
Rt P E f c t Rt Pt Et f c t t Pt Et f c t t
上式表明只要知道流域的fc,就可以把 时段产流量划分为地面、地下两部分。
推求fc可以利用实测的降雨径流资料, 计算本次降雨的径流过程,并分割出相应降 雨过程的地面和地下径流过程,加上相应的 蒸散发过程,由上式反推.
工程水文学
第七章 流域产汇流计算
• 第二章对径流的形成过程作了定性的描述,本
章从定量的角度阐述降雨形成径流的原理和计 算方法,它是以后学习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 水、降雨径流预报等内容的基础。
降雨P(t) 蒸发E(t) 数量上相等 产流计算
净雨R(t)
汇流计算
流域出口断面 径流过程Q(t)
• 第一节 产汇流计算基本资料的整理分析
' R ( P E) (Wm W0 )
由于流域上不同的点,蓄满有早有晚,产流有先 有后,所以还要考虑降雨开始时流域的蓄水分布情况 (即流域蓄水容量分布曲线),求得各点缺水量在流 域上的分布,与上式合解,得流域的净雨深R。
1)随着降雨量 的增加,产流 面积也随之增 加。 2)产流面积的 变化与降雨强 度无关。降雨 强度只影响径 流的分配,而 不影响总径流 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