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研究柯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 源 五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郑国柯陵,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柯陵,是春秋时期郑国西部地名。周简王姬夷十一年(晋厉公 姬寿曼七年,楚共王熊审十七年,公元前574年)农历六月, 晋厉公为了与楚共王争夺霸主之权,邀集了齐、鲁、宋、卫、 曹等诸侯国在郑国的柯陵会盟,计划联合攻伐楚国,史称"柯 陵之会"。 "柯陵之会"后,郑国所辖柯陵的大夫即以此历史事 件为姓氏,称柯陵氏,后裔子孙省文简化为单姓柯氏,世代相 传至今。
唐初,府兵柯敦颐,随陈政之母魏妈入闽开漳,并定 居漳州繁衍子孙,为入闽始祖。唐末,柯延熙随王审 知兄弟入闽,初居南安县桃林场(今属永春县),继 而世居泉州元妙观西水沟巷,为一世祖,传到柯述有 三支,即晋江安平祖派、南安丰州祖派、晋江南塘祖 派。北宋末年,漳州新壮柯氏开基祖为避战乱从潮州 入闽,传衍闽南。在福建,又有“柯蔡辛同宗”之 说。
柯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 六十五位,人口约九十八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62%左右。
《中国名人大辞典》收入柯姓历代名人33名,占总名 数0.07%,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198位;柯姓的著
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09%,排在并列
第158位;柯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
明以后,有柯姓移居台湾。 清康熙中期,柯姓三十六始祖柯增光由江西迁河南商城,子孙散居豫皖 交界处。 当代,柯姓主要分布于中国的西南、西北、东北各地。
郡 号望 堂
郡 望
济阳郡:战国时期为魏国城邑,西汉时期改置为济阳县,治所 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部。因为柯卢世居济阳郡崇德乡节孝里 (今河南兰考),因此与蔡氏同称"济阳衍派"。 钱塘郡:秦朝时期始置钱溏县,治所在灵隐山麓,其时辖地在 今浙江省杭州市及以西一带。南北朝时期的陈朝祯明元年(丁 未,公元587年)改置钱溏郡。隋朝开皇九年(己酉,589年) 废钱溏郡置为杭州,移治到钱唐(今浙江杭州灵隐山麓)。唐 朝时期将"溏"改"塘",遂为钱塘。民国时期,钱塘与仁和县合 并为杭县。 齐郡:西汉时期先为临淄郡,后改齐郡,治所在临淄(今山东 淄博),其时辖地在今山东淄博市和益都、广饶、临朐等县地。 唐朝玄宗天宝元年(壬午,742年),改为青州北海郡,属河南 道,县为属。唐肃宗至德二年(丁酉,757年),北海郡仍改为 青州。唐朝宗永泰元年(乙巳,765年),道改为军,齐郡属平 卢军节度使领辖,治所在益都,其时辖地在今潍坊等一带地区。
清康熙年间,晋江安海林口村柯姓十二世柯玉侯往台 北开拓,其后裔将新开垦地亦名为“林口村”。雍正、 乾隆年间,晋江柯文捷入垦彰化线西,柯冬生入垦彰 化伸港,伸港乡溪底村有柯氏上万人,柯仪来入垦台 中后里;安溪柯敬入垦彰化花坛;龙溪柯大福、柯冈 广入垦高雄。嘉庆年间,晋江柯笃茶、柯千沛、柯千 达、柯千渊、柯东沛入垦彰化,惠安柯水入垦新竹。 台湾柯姓主要分布于彰化县、台北市、新北市、高雄 市等地。
堂 号
济阳堂:以望立堂。
钱塘堂:以望立堂。
齐郡堂:以望立堂,亦称临淄堂、青州堂。 异鹊堂:以典故立堂。
柯姓人口遍布中国十六省份,以湖北、湖南、安徽、江西为主,是柯姓策 源地,占全国柯姓人口的半数,还有晋山西、山东、河南、江苏、福建、 台湾、浙江、广东、四川、云南、贵州、甘肃均有分布。根据公安部2009 年身份证数据库数据,柯姓排名第165位,人口80万,占中国人口总数的 0.062%左右。 2007年,柯姓人口中国全国排名第188位。 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明,中国最新姓氏人口数目的排 名,柯姓人口总数为中国188名。 截至2012年,浙江、广东、福建、安徽、台湾5省的柯姓人口最多,占柯 姓总人口的77%。其中,浙江省为柯姓人口第一大省,占柯姓总人口的20%
起 源 二
源于姜姓,出自齐国始君姜子牙的后裔子孙,属于以居邑 名称为氏。周庄王六年(公元前691年),鲁国攻卫国,夺取 了卫国的柯邑(今山东东阿)。到了周庄王十二年(公元前 685年),齐襄公姜诸儿打着为卫国讨公平的理由,与鲁国之 间展开了"乾时之战",夺回了柯邑。为此,第二年齐、鲁两国 之间又爆发了著名的长勺之战,结果齐军在鲁国大夫曹刿"一 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之谋下大败。周庄王八年(齐襄公 九年,公元前689年),卫国发生了内乱,齐襄公姐姐宣姜的 儿子卫惠公姬朔被卫国左右公子赶出国境,遂求救于齐襄公。 齐襄公联合了宋、鲁、陈、蔡四国共同出兵讨伐卫国,诛杀了 卫国的左右公子,卫惠公得以复辟。乘此机会,齐襄公占据了 卫国的柯邑,成为齐国的一个城邑。 其后,齐襄公将柯邑封给自己的一个儿子,其后便以封邑名称 为姓氏,称柯氏,世代相传。
起 源 三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期国柯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柯,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个地名,在今山东省东阿县西南部, 原来是卫国的一个邑,还有一个大湖,称柯泽,后为齐国吞占。
起 源 四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属于汉化改姓为 氏。在史籍《古今姓氏书辩证》《后魏·官氏志》中记载,南 北朝时期,北魏王朝鲜卑族拓拔部中有柯拔氏、柯只氏、柯祗 氏等部落,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于太和十七至二十年 (493-496)迁都洛阳后的汉化改革过程中,皆改汉姓为柯氏, 后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 源于羌族,出自汉朝时期羌族部落首领之后裔,属于以官 职称谓汉化为氏。在史籍《姓氏考略》中记载,古代北方羌族 中柯氏,出自汉朝时期右北平郡、上谷郡羌族部落大人(首领) 的称呼"柯最",属于以官职称谓汉化为氏,在后来的鲜卑民族 部落中,亦有沿称部落首领为"柯最"者,与其他称谓如弥加、 阙机、素利、槐头、阙居、慕容等地位相当,其后代子孙皆称 柯氏至今。
历 人史 名
柯述,是宋神宗嘉年间以治行而见称的名臣,曾经高官至朝议大夫 及龙图阁直学士,显达异常。据说,他当怀州知府的时候,赈饥有惠 政,所以经常有两只异鹊在其官舍的屋梁上做巢。接下来,他的任期 秩满,移居传舍,而两只异鹊竟然也随他搬家,等他离开怀州,两只 鸟还“飞翔数十里,喧噪傍徨不忍去”呢!为了这件不可思议的事 ,当时的大文豪苏东坡曾经作了一篇纪述其事的赋,赋名为《柯侯异 鹊》。
的0.04%,排在并列第222位;柯姓的著名美术家占
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06%,排在并列第185位。
历 柯九思,元朝人。勤读书,能诗文,善书画。尤精画枯木、 史 墨竹,师法宋代文同、苏轼。又善于鉴别古代钟鼎器物, 人 元朝宫廷所藏书法名画,多由其鉴定。 名
柯琴,清代医学家,撰著包括《伤寒论注》四卷,《伤寒论 翼》两卷,《伤寒附翼》两卷。此书批诸家之谬,悟仲景之 旨,堪称历代注疏《伤寒论》的上乘之作。
趣 事 典 故




氏有郑《柯(宋《姓羌《子有族为志《后吴《 。柯有姓氏姜)路。及姓孙柯、柯》魏。国广 ,柯氏。尚:史 鲜氏亦姓鲜姓:书 国韵 或陵寻 )齐》 卑考称,卑。柯 君》 以、源 其太( 俱略柯其族 拔官 柯: 地卫》 后公南 有》氏后中古氏氏 卢柯 柯:。代都代改 为亦: 有 之氏 羌 , ·
历 人史 名
柯庆施(1902-1965),安徽芜湖人。1920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2年转为中共党员,曾赴莫斯科学习。回国后,先且担任过安徽 省委书记,红军第八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秘书长,河北省委前 委书记和组织部长等职。抗战爆发后赴延安,任统战部副部长。新 中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市委书记,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和市长、中共 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等职。1965年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第八届中 央委员,八届二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委员。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演示完毕 谢谢欣赏
起 源 六
源于职业,出自春秋时期职业工匠柯工,属于以职业称谓为 氏。柯工,就是伐木工人,春秋、战国乃至汉朝时期皆称"柯 工"、或简称"柯"。柯,实际上就是斧柄。 在柯工的后裔子孙 中,有以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柯氏,世代相传。
迁 步徙 分
浙 江 ︑ 江 西 等
地 ︒
山 西 ︑ 山 东 ︑ 安 徽 ︑ 江 苏 ︑
姓 氏 文 柯化 氏研 究
起 源 一
柯姓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吴国公子柯虏(卢),以先 祖名字为氏。柯氏始祖仲雍(虞仲) 是吴国的第二任君主,为周武王的叔父,与周氏、吴氏、蔡氏 等为同一族系,皆出周族姬姓。 周成王会诸侯于柯山,柯相仕周为大夫,同与其会,当时指山 为姓。吴国传至柯相之下第四 世孙柯卢,袭封吴伯,为吴王第九世,在位五十九年。他为了 纪念曾祖父柯相会诸侯柯山之 盛典,确定本氏家族后裔正式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柯氏,尊 柯相为得姓始祖,史称柯氏正宗。
"瑞鹊传芳"一语源自柯述,字仲常,生于1017年,卒于1111
年,享年95岁。少年时,太守蔡襄见其"争奋笔舌论短长", 十分赏识,预料他日必成大器,写长诗赠柯庆文。柯述1049 年任府学教谕,1056年登进士,先后任赣州县尉、吴兴知县、 怀州太守、福建提刑、湖南运使,两度任福州太守,又被封 龙图阁直学士。期间,他因维持治安和治理水利有方,宋神 宗召对便殿,对其才干甚为嘉叹,特书写柯述之名于屏风以 备忘。由于柯述任职期间为读书人做了大量好事,又其本人 著述丰富,福州、泉州两地文庙都以柯述从祀其中,泉州文 庙之旁还曾经建有纪念柯述的祠堂。尤其突出的是,1075年 柯述奉命到漳州赈灾,救活饥民无数,两只喜鹊栖于柯述居 住的传舍(招待所),柯述离漳时,许多百姓恋恋不舍,送 行数十里,那两只喜鹊也飞翔相随不忍离去,人人称异,传 为佳话。宋苏东坡特赋长诗以赞。
秦 汉 魏 晋 时 ︐ 柯 姓 在 济

一一柯 支支姓 源源主 起起源 于于有 浙河两 江南支 。
后晋天福元年(942年),柯宝,自水沟巷分居莆阳;留居观西,下传五世,为 泉州之望族。 明靖康之变后,柯姓家道衰微,不得已分散播迁。据福建济阳谱系记载,南宋时, 有兄弟三人由河南济阳府 固始县相率入闽,初居于福州下大风陈张勤乡,此后分姓分居,辟地开族。长兄入 辛姓,三弟入蔡姓,分居 惠安、泉州一带;次子则入柯姓,分支泉州东门外,后再分永春诗山一带。源自三 千年前吴国公族的柯氏, 初期蕃衍于故国所在地的江浙一带,然后,随着历史的演进,逐渐向四面八方发展, 尤其在地利优越条件下, 向南播迁的最多,所以成为南方各地,特别是福建省境内的一个名门望族。另一支 先世居广信府贵溪县(今属 江西)的柯姓,始祖曾任潮州太守,遇北宋金人之乱,乃隐于漳州府龙溪县二十五 都都良村,支派分衍,遍 及闽南。可见宋元乱世正是柯姓遍及江西、广西、广东、四川、湖南、湖北等南方 诸多省份的重要原因。
逐 渐 散 居 于 河 南 ︑ 河 北 ︑
望 族 ︐ 并 以 此 四 地 为 主 源 ︐
格 外 兴 旺 ︐ 成 为 当 地 名 门
︵ 治 今 浙 江 杭 州 ︶ 繁 衍 得
今 河 南 洛 阳 ︶ ︑ 钱 塘 县
山 东 淄 博 ︶ ︑ 河 南 郡 ︵ 治
兰 考 一 带 ︶ ︑ 齐 郡 ︵ 治 今
阳 郡 ︵ 今 山 东 东 明 ︑ 河 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