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的发展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制造”的发展历程

19世纪60年代,在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战争侵略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为了改变军事上的落后面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洋务派以“练兵制器”为中心开展洋务运动。自1861年,曾国藩创建第一个军事工业——安庆军械所以来,“中国制造”便蓬勃发展起来了。其中,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军工企业,开创了一系列的中国历史先河。它造出了中国第一艘能有效地投入实际使用的轮船,中国第一座炼钢炉等。虽然有些产品在当时的世界上已属落后,但这一切的“中国制造”,都预示着中国在自强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更为可贵的是,江南制造总局等洋务运动企业引进了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中国制造”的翻译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这对洋务运动起到了巨大的、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从此能够依靠本国的人才资源来探索自强求富的道路。但不久之后,派遣留学生的行动因受顽固派的抵制而搁浅,以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为代表的军工企业、民用企业在技术、机器等各方面也受外国人的控制。“中国制造”在经过了一段不平坦的发展历程后进入一个低谷期。但其终究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20世纪前期,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日本、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虎视眈眈。在这样水深火热的历史大背景下,1911年的辛亥革命为处境艰难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面对日本的经济侵略,以1915年的群众性抵制日货运动为代表的为保护“中国制造”而产生的爱国组织和爱国运动层出不穷、风起云涌。1917年,一战爆发。欧洲列强由于忙于战争,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减少了。相反,世界市场却增加了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刺激了中国原有的商业资本和民间资本迅速向工业资本转移。“中国制造”发展态势迅猛,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突出,“中国制造”的面粉远销欧美、日本及东南亚各地。然而,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各国卷土重来,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再次陷入萧条的困境。但不可否认的是,1914—1919年间出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中国制造”少有的“黄金时代”。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处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以“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为标志,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而国民政府对民族工商业漠不关心,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主义的垄断压迫下,根本没有民族资本主义的生存的空间,许多民族资本企业日趋萎缩,陷入难以维持的境地。一大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迁往陪都重庆。在这个民族工商业发展极其困难的时期,有一些爱国企业家纷纷挺身而出。其中,被中共中央誉为“边区工业之父”的沈鸿便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他将自己的“利用五金厂”迁至陕北安塞,以10余名技术工人和10台机床起家,创办了5个工厂,制造了不少设备和产品。在那个民族危机严重,洋货充斥市场,民族工商业举步维艰的年代,能够有“中国制造”的产品脱颖而出,走上历史舞台,代表了众多爱国企业家振兴民族工商业的决心,是当时民族工商业的一个亮点。

如今,国货已在市场和人们心目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中国制造”的产品远销世界各地,树立起了响当当的品牌。在经历了数百年的曲折历程后,“中国制造”终于登上了一个闪亮的历史新高峰。

回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近百年的曲折发展进程,不难发现一个规律:只有在国家富强,社会安定,政府大力支持的情况下,民族工业才有可能健康、快速、稳健地发展。今天,我们只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给民族工业带来一个又一个的春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