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与我国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
![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bc6c091f61fb7360b4c6563.png)
122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郑桂华/黔江区委党校摘 要:现如今是市场经济开放的多元化社会,国家经济在快速发展的第一阶段,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导致能源消耗与排放逐步增大,对于能源的需求增大,导致碳排放量过大。
第二阶段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消费结构也会逐渐发生转变,社会经济形势的日益完善与全面发展意识的觉醒,国家碳排放的总量也会逐渐趋于平稳并且稳步下降。
第三阶段随着国家经济制度结构的不断完善,高能耗产业转型与发展,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形态也会由高能耗转变为低碳为主的高新科学技术产业。
关键词:经济发展 碳排放 相互作用目前中国仍然并将长期处于发展中的状态,国家的经济发展依旧是当前中国发展中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想要减少发展所带来的碳排放,最主要的还是依靠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工业化发展道路,改革创新发展理念,树立综合发展、科学发展、环保发展的理念,走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中国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经济发展的具体定义,笔者认为是国家或者某个地域,在生产要素中投入比或者是效率提升,进而经济规模数量扩大,商品产出量增大,进而是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增加。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制度的建设与不断完善,中国经济年增长率逐步提升,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能源消耗,也致使中国碳排放量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随着碳排放增加,国家的经济、社会、人文发展也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对国家经济发展结构的分析与调查,可以进一步优化国家经济发展形式与结构,选择合理的温室气体排放方式。
中国进入工业化时间并不长,更多的经济增长依赖于外界投资,外界投资的注入,也增加了中国重工业发展步伐,随之而来的能源、交通需求也逐步增加,这些需求的增长,直接带动了碳排放量的增长,其次由于经济的增加,国民人均GDP 增长,人们的生活质提升,对于日常生活用品、文化用品的需求增加,对碳排放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因为工业发展,城市占地的拓展,一些地区缺乏科学发展意识,造成大片的森林被破坏,环境的破坏,也从侧面提升了碳排放量。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05da74f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d8.png)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碳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
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
![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ccd81a3d1f34693daef3e29.png)
An Empiia t d n t e Re a i n h p o i e e Ec n m i o h a d rc lS u y o h l to s i f Ch n s o o c Gr wt n Ca b n Emiso s ro sin
mi so s a e mo e s n i v o t e e o o c g o h Ho v r h c n mi e i i t f t e e se n a d s i n r r e st e t h c n mi wt . i r we e ,t e e o o c f x b l y o h a t r n l i
K n , co T i a ,Tb t hj n n u a ,a d tet eisd t o rergo s h a e o g Maa , a n ie,Z ei g a d H n n n h i sr aa ft e ein ,tep p r w a me e h
TI AN eI—weI W
Sc o l fIt n t aI a e a d Ec omis.Unv st fIt r a in I sn s n h o ner a i o on d n on Tr c ier i o n e n t a y o Bu ie s a d
第2 0卷 第 1 期
V0 . 0 o 1 1 2 N .
北 京 电子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J un l f e igE rt nn S in ea dT c n lg s t e o r a o i n l r i ce c n e h o yI tu B j co o n it
发展 , 而推动全球 的减排行 动。 从
国内外学者对 经济增长与环境 污染关 系 的研 究结论 , 主要有 : 1 倒 u型关 系… : 是最 原始 的 () 这 结 论 , 是后来 学者研究 的基 础 。( ) 也 2 同步关 系 J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是 同步增加的 , : 呈单 调上升 的 关 系 。( ) u型关系 ]与பைடு நூலகம் u型关 系刚好相 反 , 3正 : 指在 人均 收入较低 时 , 经济增 长 和环境 污染呈 反 比例关 系 , 而在人均 收人较 高时 , 经济增 长和环境污染呈正 比例关 系 。( ) 4 N型关 系 儿 : 经济增 长和 环 境污染 之间不是简单 的倒 u型关 系 , 而是三次方型 曲线 。在研究 中, 谭丹等 从 中国东 中西部地 区
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
![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03e4e97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36.png)
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1中国碳排放随经济增长的变化经济增长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或效率的提高等原因,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即商品和劳务产出量的增加。
其衡量指标有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总量指标。
近20年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
根据经验数据测算,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为9·4%3。
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GDP增长水平总体高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
这一时期,中国碳排放总量也呈现较快增长的态势。
从可以看出,1980—1997年间中国经济增长的快速时期,碳排放量增长也很快,到1997年后才逐渐降低。
由于碳排放受社会、经济、自然、生态、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通过研究各主要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可分析未来中国的碳排放趋势,并选择合理的温室气体减排途径。
据徐玉高等3分析中国1970—1994年间各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经济增长是中国20多年来碳排放迅速增加的最主要因素,仅此一项引起的碳排放变化占总量的94%以上。
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对中国1980—2000年GDP和碳排放数据进行拟合,结果。
可以看出,1980—2000年间中国碳排放量的变化和GDP的增长呈显著相关(R2=0·9581)。
在影响经济增长的各因素中,中国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较大,与其他国家相比,投资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较大,这与中国刚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并长期以来实行的重工业发展战略相关。
这一方面造成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增加,投资的增加加快了重工业的发展,引起对能源、交通的需求也增加,碳排放随之增加;其次, 由于经济的增长,人均GDP增加,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对碳排放的需求也增加,尤其在一些相对贫困的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刚刚起步,碳排放增加速度很快;最后,由于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造成大片森林被砍伐,环境破坏,使得碳排放量随经济增长而增加。
但是,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会引起技术、制度的变革和经济结构的演进,由此引起的经济发展可能使碳排放量在一定时期减少。
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ae1f3220066f5335a812143.png)
Empi r i c a l Re s e a r c h o n R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Ca r bo n Em i s s i o n a nd Ec o n o mi c Gr o wt h i n Ch i n a
・
研究 : b - 法 ・
d o i : 1 0. 3 9 6 9 / j . i s s n. 1 0 0 5—8 1 4 1 . 2 0 1 3. 0 1 . 0 0 7
资源开发与市场 R e s 0 u r c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M a r k e t 2 0 1 3 2 9 ( 1 )
Ab s t r a c t : Th i s p a p e r c a l c u l a t e d Ch i n e s e c a r b o n e mi s s i o n s t h a t wa s p r o d u c e d b y e n e r g y c o n s u mp t i o n f r o m 1 9 8 5— 2 01 0. T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ha t t t h e c a r b o n e mi s s i o n s i n c r e a s e d r a p i dl y i n t h e p a s t 2 5 y e a s, r a nd he t pe r i o d c o u l d b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wo d i s t i n c t s t a g e. h a T t we e r s l o w g r o wt h s t a g e o f 1 9 8 5 —2 0 02 a n d r a p i d g r o wt h s t a g e o f 2 0 0 2— 2 01 0. Th e a u t h o s r u s e d t h e c o— i n t e g r a t i o n t e s t , e r r o r c o r r e c t i o n mo d e l a n d i mp u l s e r e s p o n e s f u n c t i o n t o
中国经济发展中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
![中国经济发展中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3df8329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f5.png)
中国经济发展中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碳排放增长及其驱动因素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全球碳减排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然而,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碳排放量也在逐年上升,这引发了国内外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对中国碳排放增长驱动因素的深入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经济发展中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以期为制定有效的碳减排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本文首先对中国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增长的历史数据进行梳理,揭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从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城镇化、技术进步等多个角度,深入剖析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各驱动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碳排放增长的贡献度。
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提出针对性的碳减排建议和措施。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全面地认识中国碳排放增长的驱动机制,为政府制定碳减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学术界进一步研究碳排放问题提供有益参考。
二、中国经济发展概况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一过程中,中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从以农业为主导向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导转变。
特别是在工业化进程中,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对外开放的策略。
通过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中国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加快了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步伐。
中国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旨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这些措施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环境与资源压力。
我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效应研究
![我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效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445759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c3.png)
我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效应研究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也是大力推广和宣传低碳经济的国家。
虽然我国一直大力推广低碳经济的发展,但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的脱钩效应仍需进一步优化,脱钩效应主要可以借助Tapio脱钩模型,结合实际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
为进一步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平衡经济发展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参考我国2001至2017年经济和碳排放量数据,分析与研究我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效应,进而提出相关的参考意见,为相关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经济增长;碳排放;脱钩效应我国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而脱钩是促进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最佳状态,所以,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脱钩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鉴于此,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分析与研究我国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脱钩效应,以此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优化建议。
一、脱钩弹性指标模型的建立分析(一)碳排放量计算公式在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化石能源的燃烧,参照我国《IPCC国家温室气体转化系数所示,其具体计算公式是:清单指南》,能源消耗的CO2是碳排其中,CO2是第i种能源消耗量。
放量;Ai(二)脱钩指标的选用和模型的搭建众所周知,脱钩理论一般被应用在剖析经济和环境发展之间失衡的现象,而脱钩指标也被当作评判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的标准,其中,Tapio脱钩指标是最为常用的参数,本文借助Tapio的交通运输行业当做中间变量,因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能源的燃烧消耗,据我国的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碳排放量最多的行业是建筑和工业,主要集中于第二大产业类型。
所以,本文进一步引用能源消耗量(EC)以及第二产业生产总值(GDPI)为中间变量,进而分解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脱钩指标,将其拆分为碳排放和能源消耗量的脱钩指标、能源消耗量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的脱钩指标、代表第二产业发展情况的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脱钩指标。
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c34b6b7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d6.png)
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也日益提高。
特别是对碳排放的研究,成为了热门话题之一。
本篇文章旨在通过可视化分析,探讨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并揭示目前研究领域的热点。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碳排放。
碳排放是指工业生产、能源利用和交通运输等活动中,由于燃烧化石燃料或林木等作物,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释放到大气中。
碳排放的增加与全球变暖、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密切相关。
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增长通常伴随着能源和资源的大规模消耗,从而导致碳排放的增加。
另一方面,碳排放的减少也需要投入大量的经济资源和技术支持。
因此,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
为了进一步探究这种关系,我们可以利用可视化分析工具进行研究。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地图来展示不同地区的碳排放数据。
通过地图的颜色和大小来表示碳排放量的大小和分布情况,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哪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紧密相关。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时间轴来呈现碳排放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从而了解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
在研究热点方面,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绿色技术创新:在减少碳排放方面,绿色技术创新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因此,研究者们致力于开发新型的清洁能源技术和低碳交通工具等,以减少碳排放量。
通过可视化分析研究绿色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实况,可以为政府和企业制定环保政策提供依据。
2. 碳排放的区域差异:不同地区的碳排放量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等相关。
研究者们通过可视化分析,可以将地区的碳排放量与其经济发展的水平进行对比,进一步了解碳排放的区域差异特点,并为不同地区制定有针对性的减排政策提供参考。
3.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权衡:经济增长通常伴随着碳排放的增加,但同时也可以为减少碳排放提供一定的资源和技术支持。
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浅析
![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1a6ba61150e2524de4187e45.png)
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浅析作者:张淼来源:《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年第06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碳排放量也大幅度上升。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方法探寻二者的关系。
实证结果表明,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间,我国的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尽管都是非平稳的,但二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稳定的联系。
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进一步显示,GDP对碳排放量存在正向的影响。
关键词:碳排放经济增长协整一、引言随着全球的气候变暖,环境问题引起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07年公布的评估报告显示,人类活动的因素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已提高到90%以上。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在没有新政策进一步行动的情况下,到本世纪末,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将使全球的平均温度上升6摄氏度,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二氧化碳作为一种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主要是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而向空气中排放产生的。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各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作为碳排放量的大国,已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公开承诺到2020年达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因此,研究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我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关系分析理论上,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如下:(一)碳排放量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推动作用由于碳排放主要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而化石燃料作为主要的能源,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根据生产理论,通常情况下,要素投入的增加会带来产量的增加和经济规模的扩大。
反之,生产要素的匮乏将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经济的发展。
(二)经济增长对碳排放量的双重影响经济增长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有两种可能效果。
一方面,依据规模效应,当经济规模变得越来越大时,往往需要更多的能源要素投入,经济增长将通过边际能耗倾向产生对能源消费引致需求,拉动碳排放量的上升。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可通过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降低碳排放量。
碳排放的经济学和政策理论
![碳排放的经济学和政策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1676e1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3c.png)
碳排放的经济学和政策理论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最紧迫的环境挑战之一。
其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温室气体的产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因为它们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本文将探讨碳排放的经济学和政策理论。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碳排放和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
一方面,碳排放是经济活动的副产品,它是许多行业生产的前提条件。
另一方面,碳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损害,包括气候变化和其他环境问题。
因此,人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应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其中,碳排放税和排放配额的实施是当前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碳排放税碳排放税是指对碳排放进行征税的一种税收方式。
这种税收方式通过向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经济激励来减少碳排放。
在一个有碳排放税制度的市场中,碳排放的成本被纳入到生产成本中。
市场将反映这个新的成本,在生产和消费决策中考虑碳的成本。
这样,生产者和消费者会更多地考虑碳的成本,并且采取更有效的节能和减排措施。
碳排放配额碳排放配额是一种限制碳排放的系统。
政府为降低碳排放制定了一定的限额,将这些限额分配给企业或整个国家,企业或国家必须在这个限额范围内减少自己的碳排放。
这种策略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碳排放总量,以达到环境目标。
当一个企业可以证明自己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它可以将剩余的排放配额出售给企业或者国家,从而获得经济收益。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平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平衡状态。
尽管人们想方设法降低碳排放,但碳排放的总量仍在稳步增长。
这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消费行为、技术变革、经济增长模式等相关因素有关。
在未来,人类必须找到一种适当的方法来平衡碳排放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这一目标需要基于以下内容:经济增长的质量必须得到提高。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促进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绿色生产和消费需得到推广。
这意味着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加入新的节能和减排技术,生产更多的绿色产品和服务,减少对煤炭、化石能源等碳排放原料的需求,降低碳排放总量。
我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我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f703fa1284ac850ad0242b2.png)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 成危害的发展”。由此,可持续发展应有三 方面含义:一是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 任何一件事物的可持续性需在空间和时 间上永远地连续下去,人类社会也要保持 它的连续性;二是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发展不仅包 括经济的增长,更要保护环境和资源,不 断提高使用资源的利用率,以满足人类持 续发展的需求;三是可持续利用 (Sustainable Utilization)。指可再生资源 的利用要保持在它的可更新的限度之内, 这样才可永远地持续利用下去。本文关注 的是对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角度的研究, 更多采用的是对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定 义,关注资源的最佳配置,关注福利的代 际公平。
(GDP);P 为人口数量。
一般的,倒 U 型的 EKC 模型的基本
函数有三种:二次函数型,三次函数型以
及将二次函数、三次函数与对数形式相结
合的模型,根据现有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研究的常见模式,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并
根据模拟的图形结果、模型检验参数,比
较判定系数 R2,在三种函数模型中进行
优选,最后本文选择以下模型: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旅游资源 经济学
1. 引言 人类进入 20 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 猛发展,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创 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是伴随着这 种物质文明的进步,一系列阻碍经济发展 的现象也日益突出:人口爆炸性增长、资 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遭到破 坏、贫富差距日益增大等,所有这些都威 胁着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命运。于是人类开 始用一种理性的思维重新审视自己的发 展过程,意识到现行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已不再适应当今和未来的发展需要,必须 寻找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 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迄今为 止,未形成一致的定义。最初一般认为,它 的内涵是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要保护 和改善生态环境,使环境与经济协调持续 发展下去。而今人们更深感到生态压力对 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影响的严重性,所以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了延伸。就当前看 来,1987 年布伦特兰夫人所给出的可持 续发展的定义最为大家所接受。其定义 是: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小企业和 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的效用 所导致;2001 年以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 量随着人均 GDP 的大幅增加而有所恶 化,这可能是由于扩大内需和增加投资的 宏观政策导致大批高耗能、重复性的基础 设施项目和工业项目盲目上马导致的。 此研究表明,我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 量和人均 GDP 的关系曲线并不呈现发达 国家所描述的倒 U 型,二氧化碳的排放 仍然处于恶化阶段,没有证据显示库兹涅 茨曲线拐点出现的迹象。如果没有环境政 策的干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能不会随 着经济的增长而自动下降。这条 N 型曲 线意义在于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污 染量和人均污染量并非必然经历一段时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问题研究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17c1a0ea6c30c2259019e6a.png)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问题研究摘要:人类温室气体的排放引起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目前各国都积极关注碳排放问题带来的政治和经济冲击。
我国目前碳排放总量和增速已跃居世界首位,煤炭是我国能源的主力,高耗能行业是碳排放的主要行业,人均GDP增长是碳排放增长的最大驱动因素。
我国政府提出二氧化碳国别排放账户,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绿色增长的治理框架。
关键词:碳排放影响因素碳减排可行性碳排放国别账户一、引言日益变暖的全球气候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其带来的危害包括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繁发生等,进而会带来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军事冲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09)。
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则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其中人类活动起到主要作用。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在2007 年发布的《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指出,把近50 年气候变暖主要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可能性,从第三次评估报告中的66%提高到90%以上(张丽峰,2011)。
而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其主要来源是二氧化碳。
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已向环境中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能源消费量日益增长。
根据IEA( 2009) 的统计数据, 2007 年中国消费化石燃料而排放的CO2达到60.7亿吨,已经超过美国的排放总量57.7亿吨, 成为全球第一大CO2 排放国(王峰等,2010)。
面对严峻的气候形势,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响应《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节能减排的要求。
2009 年11 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 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 年下降40% ~ 45%,将碳排放量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张丽峰,2011)。
因此研究我国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与我国未来的发展密切相关。
基于环境EKC理论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基于环境EKC理论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e67cae6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9.png)
基于环境EKC理论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社会经济学和环境学研究的热点话题。
传统的看法是,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碳排放量的增加,而环境保护必然会阻碍经济发展。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凸显,绿色发展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为了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以实现生态环境、社会公正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因此,本研究基于环境Kuznets曲线(EKC)理论,研究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环境Kuznets曲线理论表明,环境污染指标(如二氧化碳排放)随着经济增长的不断提高而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U型曲线形态。
具体来说,对于低收入国家来说,经济增长需要大量的消耗资源和投入,从而增加二氧化碳排放。
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提高,政府也开始加强环境保护力度,企业开始更注重环境生态保护和绿色生产,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使得环境污染逐渐降低。
当国家经济有了足够的基础设施和技术力量后,环境污染指标开始呈下降趋势。
本研究以中国为例,通过对2005年至2018年的经济增长和碳排放数据进行分析,对环境Kuznets曲线假说进行实证检验。
结果表明,中国的碳排放呈现出典型的U型曲线形态,即碳排放随着经济增长的增加而增加,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一定水平后开始下降。
具体来说,2005年至2010年,中国碳排放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其中2010年碳排放量最高,为6.8亿吨。
之后的几年,中国碳排放量逐渐趋于稳定,2018年碳排放量为6.5亿吨,较2010年的峰值下降了4.4%。
此外,本研究还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分析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城镇化率、能源消费结构、技术进步、环保支出等变量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城镇化率和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均存在正向影响,即经济增长越快、城镇化率越高、能源消费结构越不利于环保,碳排放就越高。
而技术进步、环保支出对碳排放具有负向影响,即技术进步越快、环保支出越高,碳排放就越低。
经济发展论文碳排放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碳排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ff3d77a31b765ce050814e0.png)
经济发展论文碳排放论文:中国各省区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关系研究摘要哥本哈根大会以后,减排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深入研究并判断各省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脱钩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tapio脱钩指标对1999-2008十年间各省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测度,结果显示近十年来我国绝大部分省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呈现弱脱钩状态,经济增长速度大于碳排放增长速度,表明减排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在对脱钩弹性指标进行因果链分解后表明,工业领域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为碳排放增长速度的减缓起到了重要作用。
尽管如此,我国未来面临的减排形势依然严峻:近年来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经济结构的“重型化”趋势导致对能源的需求量增大,加上我国在新能源开发领域的不足,煤炭在总体能源消费结构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单位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进一步上升,能源消费“高碳化”特征加剧,对以后的节能减排工作形成挑战,文章最后提出了开展减排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碳排放;经济发展;各省区;脱钩指标;因果链分解中国的碳排放量位于世界前列,特定的发展历程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的碳排放量必将大幅度上升。
中国从自身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本着对本国和世界人民负责的态度,提出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相对于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
由于碳排放的变化受到自然资源及经济社会条件的制约,因此深入研究国内各省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脱钩关系,对制定合理的减排政策和措施,如期完成向国际社会做出的减排承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根据中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具体国情,我们认为对相对指标的分解更有意义,这一点从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做出的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而非碳排放总量降低40%-45%的承诺中可以看出,这也是本文构建tapio 脱钩弹性指标对1999-2008年十年间我国各省区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测度,并对脱钩指标进行因果链分解的主要原因弹性指标与恒等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不受计量单位变化的影响,具有完全分解的优点,而且是对相对指标的分解,在减排的国际国内大背景下,具有更强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基于环境EKC理论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基于环境EKC理论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3e6e349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70.png)
基于环境EKC理论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全球共识,碳排放已成为限制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环境Kuznets曲线(EKC)理论提出了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并指出高收入国家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调节来实现环境质量的提高。
本文通过对2000-2019年间中国碳排放与实际GDP的数据分析,探讨了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及EKC理论在中国的实证。
首先,通过统计数据发现,中国2000年至2019年间的碳排放和实际GDP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且增长速度均较快。
其中2007-2009年的碳排放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下降,但之后很快恢复。
可以看出,碳排放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副产品,但随着中国国内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策的引导,近年来已经开始意识到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开始采取具体的应对措施。
其次,通过环境Kuznets曲线理论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在中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中国碳排放与GDP存在较强的U型曲线形态。
即经济发展的初期,碳排放和GDP呈正相关关系,且阶段性的波动较大;到了一定阶段后,GDP与碳排放开始呈负相关,即随着经济的增长,企业和政府积极推广环保产业、科技创新及绿色经济转型,减少了碳排放。
此外,上述曲线形态变化受到政府政策和环境法规的影响,例如“十三五”能源规划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对于碳排放的减少存在重要的带动作用。
最后,结合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实际,建议政府继续加强环保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引导企业持续推进清洁能源转型和技术创新,减少碳排放和资源浪费,提升中国特色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的关系规律
![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的关系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30af976c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d7.png)
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的关系规律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的关系是一个热门话题,并且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全球碳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愈发突出。
而经济增长是各国普遍追求的目标,因此,了解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的关系规律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扩大的过程,通常与能源消耗和工业生产等活动密切相关。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能源供应,其中包括化石燃料等高碳能源。
因此,经济增长对碳排放量的增加起到了促进作用。
其次,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在经济起步阶段,通常伴随着高强度的工业生产和能源消耗,碳排放量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
这是由于经济起步阶段的特点决定的,包括产业结构的不足、技术水平的相对滞后等。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成熟阶段,经济结构逐渐优化,技术水平提高,碳排放量增速逐渐放缓甚至趋于稳定。
此外,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的关系还受到政策和技术因素的影响。
政府可以通过实施环境保护政策、调整能源结构、推动技术创新等手段来控制和减少碳排放量。
例如,加强环境监管,对污染企业实行惩罚性税收和排放限制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碳排放量。
另外,大力推进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也可以降低碳排放量。
最后,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的关系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
一方面,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这些国家将经济发展作为优先任务,但受制于技术和资金等因素,难以实现碳排放的规模减少。
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通过技术引领和政策引导,成功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的脱钩。
他们在经济增长的同时,通过节能减排等措施,实现了碳排放的降低。
总的来说,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这一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各国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经济发展,通过政策和技术手段控制和减少碳排放量,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经济增长论文:基于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我国参与国际碳减排研究.doc
![经济增长论文:基于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我国参与国际碳减排研究.doc](https://img.taocdn.com/s3/m/2ff7f8dc580216fc710afd58.png)
经济增长论文:基于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我国参与国际碳减排研究【中文摘要】面对大气中碳排放量的增加而引起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碳减排是减缓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
目前我国参与国际碳减排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在国际碳减排谈判中尽可能争取发展权益,有利于保护我国经济发展。
首先运用VAR分析方法,对我国20年的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两者变动关系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碳排放量与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和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对两变量进行动态关系分析发现,短期内碳排放量与GDP互相呈推动的影响,长期会趋于平稳。
利用回归分析法,对我国未来的碳排放量进行预测。
然后结合国际利益格局,建立了两个“囚徒困境”模型,即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两个国家之间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的两个国家之间的博弈。
通过重复博弈分析,确定了无限重复博弈中参与各方的贴现因子,得出了“为了自身利益,发达国家较发展中国家更急于开展国际气候合作”的结论,而且在国际碳减排谈判中我国要坚持总量谈判,这对未来我国参与国际碳减排谈判提供有利的参考价值。
最后对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寻求平衡,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碳排放量;将碳减排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机遇。
另一部分我国参与国际碳减排的策略:坚持国际利益及正确评估碳减排责任;坚持总量谈判并反对增量谈判;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和合作;促进国际碳减排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英文摘要】The increase in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atmosphere will cause global climatechange。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mitigate climate change.。
Our country’s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is currently facinga lot of pressure. Firstly, examine the long-run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and dynamicimpact response between carbon emissions and economic growth by using VAR analysis.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is a long-term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carbon emissions and GDP.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variable analysisshows that GDP can largely explains carbon emission prediction variance while carbonemissions explains some of the GDP prediction variance. Finally, using the regressionanalysis to predict the future carbon emissions.Then according to International pattern of interests, established two“prisoner’sdilemma”model:game of two countries in the same economic level and countries of biggap. Through analysis of repeated games found the discount factor of participants ininfinite repeated game, conclued“for it’s own sake,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more eagertha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international climate cooperation”.And our countryshould insist on the total amount of negotiation ininternational carbon reductionnegotiation. This would provide a favorable reference value when we take part ininternational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stly the countermeasure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first find a balance betweeneconomic growth and carbon emissions;,reduce carbon emissions as much as possiblewith the premise of rapid economic growth and emission reductions; another part isstrategies of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insist on thenational interests and properly evaluate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responsibility, adhereto the total amount of negotiations and opposed to incremental negotiations, strengthensolidarity and cooperation during developing countries,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andimprove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mechanisms.【关键词】经济增长碳排放 VAR 碳减排【英文关键词】economic growth carbon emission var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目录】基于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我国参与国际碳减排研究摘要5-6ABSTRACT6第1章绪论10-19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21.1.1 研究背景10-111.1.2 研究意义11-1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61.2.1 国外研究现状12-131.2.2 国内研究现状13-15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5-16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6-191.3.1 研究内容16-171.3.2 研究方法和思路171.3.3 本文的结构17-19第2章相关理论和方法19-232.1 基础理论19-21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192.1.2 低碳经济理论19-202.1.3 公共物品理论202.1.4 经济增长与环境关系理论20-212.2 研究方法介绍21-222.2.1 博弈论21-222.2.2 VAR 理论222.3 本章小结22-23第3章我国碳排放及参与国际碳减排现状23-263.1 我国碳排放的发展现状23-243.2 我国参与国际碳减排的现状分析24-253.2.1 我国参与国际碳减排的优势243.2.2 我国参与国际碳减排的压力24-253.3 本章小结25-26第4章我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26-364.1 指标的选取及解释26-284.2 VAR 模型建立28-304.2.1 单位根检验294.2.2 Johansen 协整检验29-304.2.3 格兰杰因果检验304.3 动态关系分析30-324.3.1 脉冲响应分析30-314.3.2 方差分解分析31-324.4 我国未来碳排放预测32-344.5 本章小结34-36第5章我国参与国际碳减排博弈分析36-485.1 我国参与国际碳减排行动的历程365.2 国际碳减排利益格局36-385.2.1 发达国家利益集团375.2.2 发展中国家利益集团37-385.3 博弈模型建立38-425.3.1 利益集团内部间的博弈39-415.3.2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博弈41-425.4 重复博弈分析42-465.4.1 有限次重复博弈分析42-435.4.2 无限次重复博弈分析43-465.5 博弈中的碳排放总量与增量问题分析46-475.6 本章小结47-48第6章我国参与国际碳减排的对策48-546.1 在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寻找平衡48-506.1.1 在经济增长的条件下尽量减少碳排放486.1.2 将碳减排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机遇48-496.1.3 碳减排的一些具体建议49-506.2 我国参与国际碳减排行动的基本策略50-536.2.1 坚持国家利益及正确评估碳减排责任50-516.2.2 坚持总量谈判并驳斥增量谈判51-526.2.3 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和合作526.2.4 促进国际碳减排合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52-536.3 本章小结53-54结论54-56参考文献56-59附录59-60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60-61致谢61-62作者简介62。
试论碳减排与我国经济发展关系
![试论碳减排与我国经济发展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ca71623087c24028915fc3fa.png)
放量减少而减 缓的气候变 暖而带来 的边 际收益相等 处征收碳税
为最 优 选 择 。
( 收 、补 贴 、 价 格 支 持 ) :2 规 制 和 准 规 制 政 策 ( 政 府 税 、 如
规则 、许 可标准 、 自愿项 目等 )。很 多研究者倾 向于排放税优
于 管 制 ,有 关 的 研 究 主 要 分 为 : 碳 排 放 税 对 微 观 经 济 的 影 响 , 拟 , 分 析 碳 税 对 减 排 效 果 的 影 响 ,对 经 济 增 长 、 投 资 、 能 源 消 费 水 平 、进 出 口 以及 相 应 的 国 际 竞 争 力 等 宏 观 变 量 的 影 响 。 克 莱 因 C i e 1 9 ) 述 了减 排 的 两 个 阶 段 , 第 一 阶 段 自 1 n (9 2 论 制 减 排 , 包 括 贸 易制 裁 ,又 考 虑 到 对 自由 贸 易 的影 响 ;注 意 到 “ 徒 困境 ” ,提 出 互 惠 策 略 或 者 “ 相 惩 罚 ”策 略 的 解 决 办 囚 互
实际经济 中政策制 定者一般采 用 “ 命令 加控制 ”的政策工具 ,
比如 排 放 许 可 和 强 制 使 用 特 定 的 污 染 削 减 技 术 , 而 不 是 简 单 的
使用 排放 税 这种 价格 工 具 。关 于控 制碳 排 放采 取 的措 施主 要
曲线 (K ) 行 验 证 , 探 讨 了碳 排 放 量 与 人 均 收 入 的 关 系 , 并 有 以 下 几 种 , 一 是 通 过 碳 排 放 数 量 控 制 , 比如 国 际协 议 确 立 减 EC进
室气 体 是 因 为 在 应 对 气 候 变 化 方 面 强 劲 的 、 及 早 的 行 动 所 获 得 的收 益超 过 成 本 ” , R c a d s J T l 2 0 ) 用 概 率 密 度 函 i h r . . o (0 4 运 际损 失成 本 不 会 超 过 ¥ 0 T 。 5 / c
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研究
![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7fee0e6f18583d0486459c5.png)
2020.02近年来,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全球气候在不断的变暖,这主要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所导致,温室气体排放中又以二氧化碳为主,造成了环境的恶化,世界各国非常重视这一问题。
经济全球化中,世界各国的贸易紧密联系在一起,但是在贸易中发达国家经常将污染物外包给欠发达地区。
中美两国都是经济大国,在碳排放方面约占世界的45%,中国气象局发布的《全球碳预算报告》中指出,在2017年,中国的碳排放量增长约3.5%,二氧化碳的排放在经历了几年的稳定期后,又呈现了上升的趋势。
美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总体稳定,并未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1 文献综述在实施二氧化碳减排措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二氧化碳减排和经济发展之间如何协调与平衡的问题,因此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相关议题如雨后春笋般被广泛研究。
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这一问题的逐渐推进、不断扩展,形成了大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关于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逐年增加,只有通过研究碳排放的驱动因素才能够对症下药,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很多研究将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因素分解为多个指标,识别各指标的重要性和作用性,为确定二氧化碳减排路径与措施提供参考。
确定二氧化碳驱动因素的主要研究方法有:结构分解法(SDA)、指数分解法(IDA)、Kaya恒等式以及IPAT模型等。
大部分学者都认可经济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驱动因素。
利用结构分解法是通过把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因素分为排放强度、经济生产构成、出口构成和出口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研究叶旭(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摘 要: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有助于碳减排与环境保护的目标实现。
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经常将更多的污染物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因此本文在介绍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现状后,提出了各国应采取合理分配各国污染减排任务,减少国际贸易中的污染外泄、不断创新低碳技术,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并落实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的三种措施来改善本国的环境。
碳排放减少技术的经济效益研究
![碳排放减少技术的经济效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2d7d42c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7b.png)
碳排放减少技术的经济效益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恶化,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议题。
探索和采用碳排放减少技术不仅有助于环境保护,还具备显著的经济效益。
本文旨在研究和分析碳排放减少技术在经济方面的影响,并探讨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碳排放减少技术对经济的直接效益碳排放减少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和政府降低能源成本,提高能源效率。
以工业生产为例,通过使用高效率的设备,企业可以减少能源消耗,从而降低碳排放和能源成本。
此外,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也是一种常见的碳排放减少技术,它可以降低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并在长期内减少能源采购成本。
此外,碳排放减少技术的采用还能够为企业创造不同的商机。
例如,发展再生能源产业可以吸引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
同时,碳排放减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也能够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
二、碳排放减少技术对经济的间接效益除了直接的经济效益,碳排放减少技术还能够带来多种间接的经济效益。
首先,减少碳排放可以改善环境质量,减少空气和水污染等环境问题的发生。
这将显著降低医疗成本和环境修复成本,进一步提升社会的整体福祉。
其次,采用碳排放减少技术有助于提升品牌形象和企业声誉。
在当今消费者越来越注重环保的潮流下,具备低碳排放的企业将更有吸引力。
这种良好形象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进而带来商业合作和市场竞争的优势。
另外,减少碳排放还能够降低碳交易和碳税等额外成本。
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推出碳市场机制,企业可以通过减少碳排放来获得碳配额并进行交易,从而降低碳税和碳交易的支出。
三、碳排放减少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碳排放减少技术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持续发展要求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而碳排放减少技术正是实现这一平衡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用碳排放减少技术,可以实现资源的更加有效利用,降低对环境的压力。
这有助于确保未来的能源供应和环境可持续性,为经济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结果
本研究基于前人研究结果,对比以往研究分析模型中的变量,从而总结出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形成影响的可能变量,使得本研究选择的变量更具有可信度。
研究查找了我国20年间(1998-2018年)工业生产和能源使用过程中CO2的排放量。
同时采用人口、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作为协变量,进而更精确地分析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根据以往研究结果,本研究假设我国CO2排放模型为:
M CO2(t)=β0+β1P GDP(t)+β2P GDP(t-1)+β3P indus(t)+β4P hea(t)+β5P urban(t)+β6P trate(t)+α(t)
M CO2为人均CO2排放量;β0为常数;βk表示第k个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P GDP表示GDP 增长率;P indus(t)表示工业化水平;P urban表示城镇化水平;P trate表示外贸水平;α(t)表示不确定因素带来的误差。
1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1描述性统计结果
变量M CO2P GDP P hea P indus P urban P trate Mean 2.953159 99.257 51.236 45.21 31.98 0.6398 Median 2.234043 1236.25 51.3 35.39 25.36 0.32147 Maximum 4.876255 1257.32 62.1 49.29 46.32 0.21472 Minimum 1.428795 620.143 41.1 39.14 26.3 0.0159 Std.Dev 0.515541 0.157862 5.218 1.6874 7.324 0.6987 Skewness 1.014521 1.021522 1.2458 -0.3698 0.984 0.3287 kurtosis 3.987525 2.314522 3.624 2.0147 2.146 2.36971 Jarque.bera 6.315658 2.15862 6.2147 1.6257 3.214 1.26987 probability 0.014555 0.314524 0.01479 0.3698 0.3698 0.35722 sum 67.5423 24795.1 1246.8 1254 860.63 6.32178 Sum sq.dev 23.54159 551326 3214.3 106.32 1935 0.68745 observation 20 20 20 20 20 20 表1列出各统计变量的结果。
根据表1的数据统计结果可知,在1998-2018年期间,我国人均GDP由620.143增长到了1257.32,表明我国经济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而重工业化提高了21%个百分点,由最低的41.1%提高到了62.1%。
此外根据统计结果还可以看出,在20年发展期间,我国第二产业的比率由最初的39.14%提高到了49.29,表明我国第二产业得到了明显的增长。
另外,我国外贸业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由最初的26.3%提高到了46.32,整个20年发展期间我国外贸业增长了20多个百分点。
2计量检验结果
表2各变量相关性矩阵
变量M CO2P GDP P hea P indus P urban P trate M CO2 1
P GDP0.951475 1
P hea0.869324 0.783215 1
P indus0.632145 0.632589 0.532186 1
P urban0.874562 0.896523 0.785163 0.369842 1
P trate0.965472 0.936441 0.862158 0.632586 0.983261 1 为了得到CO2排放与我国经济增长的精确模型,因此需要对时间序列计量模型进行相关性、平稳性检验,其各变量相关性矩阵如表2所示。
由矩阵结果可以看出,M CO2与大多数变量之间的回归系数大多在0.86以上,只有M CO2与P indus的回归系数为0.63,这表明该模型的拟合度较好。
此外P GDP与其它个变量之间的回归系数大多在0.78以上,只有P GDP
与P indus的回归系数在0.63,这表明P GDP与各变量之间也有较强的相关关系。
从整体上来看,该表内的各项回归系数表现较好,各项变量之间相关性较强。
3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
虽然上述统计结果得出本研究的各项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表现较好,但如果在时间序列上表现出不平稳的状态,那么就会导致研究结果出现较大的偏差,进而影响到计量模型的信效度。
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需对上述统计结果进行单位根检验,其常用方法为迪基—富勒(DF)检验。
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检验结果可知,本研究各项变量都表现为不平稳状态,M CO2一阶差分检验后为平稳序列(p<0.01)。
此外,对P GDP的一阶差分检验的结果也表现为平稳状态(p<0.05)。
根据表3统计结果可知,本研究的各项变量的时间序列都是一阶平稳状态,因而可继续对统计结果做回归分析。
表3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结果
被检验水平检验值一阶差分检验值
序列ADF 表现ADF 表现
M CO2 2.36419 非平稳-5.02252*** 平稳
P GDP-2.96412 非平稳-2.36457* 平稳
P hea-1.32185 非平稳-4.23651** 平稳
P indus-2.36459 非平稳-5.03256*** 平稳
P urban-1.02554 非平稳-4.32152** 平稳
P trate-1.36232 非平稳-3.26854* 平稳
通过对统计结果进行时间序列一阶差分检验,进一步对比各项变量一阶差分序列相关关系数据发现,各项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相关系数表现并不明显(表4)。
表4一阶差分序列相关矩阵
变量M CO2P GDP P hea P indus P urban P trate P GDP(-1) M CO2 1
P GDP0.3624 1
P hea0.3126 -0.029 1
P indus0.4521 0.4125 0.225 1
P urban0.2326 -0.29 0.106 0.1225 1
P trate0.3025 0.074 0.452 0.0331 0.1523 1
P GDP(-1)0.4215 0.0652 0.125 0.6322 -0.2356 0.1523 1
4计量模型估计结果
鉴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碳排放的排放可能会存在滞后效应,如某生产车间的机械设备一旦投入生产过程,那么再工厂更新生产设备之前,该生产设备的碳排放的排放量就处于稳定排放水平。
此外,在运输过程中,运输机械的碳排放排放量也较为稳定。
另外还有城市规划过程中,生产建设所产生的碳排放以及公共运输系统的调整过程,以上生产过程都能产生长期稳定的碳排放排放。
此外,在某一时期碳排放不仅受到当前经济发展的影响,还要考虑上述机械运转、运输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都依赖于前一时期的发展情况。
因此在考察碳排放量对经济发展影响的过程中,要引入动态模型滞后项这一因素,进而控制滞后因素对计量模型的干扰,从而提高研究的信效度。
表5计量模型分析结果
解释变量模型1 模型2 模型3 模型4 模型5
c 0.042153 0.024423 -0.096213 0.026354 0.0024
M CO2(-1)0.652152
P GDP-0.000135 0.001262 0.002432 0.00163 0.002164
P GDP2-1.62E-05
P hea0.007521 0.006354 0.010628 0.012327 P indus0.032153 0.027156 -0.016325 0.032541
P urban-0.001256 0.065231 0.056328 0.063214 0.06325 P trate0.325896 0.236547 0.458951 0.326542
P GDP(-1)-0.0013526 0.001263 -0.00132 -0.00102 样本数目19 20 20 21 20
估计方法1s 1s 1s 1s 1s R20.63258 0.43201 0.61432 0.40325 0.32633 Adj-R20.50369 0.23657 0.36215 0.29541 0.26547 DW 2.3615 1.0236 1.36201
F 0.001036 0.01369
综合以上因素,并对比几种模型的精确度,本研究得出碳排放量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理论模型为:
M CO2(t)=0.0024+0.002164P GDP(t)+0.012327P hea(t)+0.06325P urban(t)-0.00102P GDP(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