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中医特色护理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中医院 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

中医院 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

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方案急诊科是医院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是医护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缩影。

结合科室特点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的宗旨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

倡导服务理念,努力做到让患者满意、让医院满意、让社会满意。

急诊科护理队伍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实施特色服务,突出“挽救生命、珍爱生命,维护健康”主题将“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将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的服务理念落实到优质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保证院前急救护士24小时在岗,努力做到3分钟内出车。

接诊病人做到“快”、“准”、“好,护士发现患者病情危急,先行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采取急救措施果断,用最快、最好的方式将病人的病情控制在稳定的范围内。

二、绿色通道,畅通无阻加强护士的技能培训、素质教育,并规定急危重病人先抢救后挂号,就地抢救、急诊抢救到位时间不超过5分钟,绿色通道24小时开通;实行接诊———抢救——住院一条龙服务。

强化急诊急救管理,坚持“生命第一”原则。

先抢救,后收费,对急救伤病员不管贫富,一视同仁,不因费用问题延误救治、转运。

抢救危重症病人尤其是无亲人在、无钱、无身份证明的“三无人员”,做到先检查、先诊断、先抢救治疗,后办入院手续及交费,病人检查过程实行全程陪伴,保证危重症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抢救治疗。

三、强调主动服务意识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科室,护士们经常会遇到陌生人询问各种事宜。

为了适应新的服务模式,我们推出主动化服务模式-—即看到有人走来,就主动前迎,细心听取疑问,并耐心解答问题。

输液前,详细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需不需要方便等等,输液中,我们会不时地询问病人有无不适感。

具有退热、止痛等特殊药物的处方,优先处理,有晕针史的患者提前说明,护士将做特殊安排,对学生实行24小时输液绿色通道。

四、倡导亲情化护理,尽力为病人解决各种问题(1)做到“首问首接负责”、有问必答,和蔼可亲,主动为患者排忧解难。

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体会

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体会

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体会急诊科作为医院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承担着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责任。

在急诊科,中医特色护理的运用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中医特色护理注重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护理,通过中医药理论和方法,配合现代护理手段,提高了急诊护理的效果。

本文将结合个人在急诊科工作的体会,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体会。

一、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典型案例1. 针灸止痛:马先生,男,54岁,因心绞痛急诊就诊。

病情急重,疼痛难忍。

在急诊科,针灸护理师对其进行了针灸止痛治疗。

通过在特定穴位施以针灸,能够调和气血、舒经活络,缓解马先生的疼痛。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马先生的疼痛得到缓解,情绪也明显好转。

2. 中药调理:刘女士,女,40岁,因急性胃炎急诊就诊。

刘女士在就诊时表现出明显的消化不良症状,包括腹胀、恶心、呕吐等。

护理人员为其配制了中药调理汤剂,根据刘女士的病情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调配。

通过服用中药,刘女士的胃部不适得到了缓解,并且能够促进其消化道的康复。

3. 推拿舒筋:王先生,男,30岁,因腰肌劳损急诊就诊。

王先生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导致腰部酸痛难忍。

护理人员根据王先生的情况进行推拿舒筋的护理,通过按摩和推拿,促进王先生的气血流通,增强腰部的肌肉力量。

经过几次护理后,王先生感到腰部明显得到了改善,步履也更加轻松。

1. 整体观念:中医特色护理强调整体观念,注重身心相统一,不仅关注患者的病理变化,更关注其整体健康状态。

在急诊科,通过中医特色护理可以更好地辨证施治,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护理。

这样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提高对患者的护理效果。

3. 疗效显著:急诊科患者多为急危重症,需要迅速缓解症状,提高护理效果。

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能够取得疗效显著的效果。

在上述典型案例中,通过针灸、中药、推拿等中医特色护理手段,患者的症状得到了缓解,体验到了中医特色护理的独特魅力。

1. 人才储备: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需要专业的针灸师、推拿师以及中医药师等人才。

急诊护理讲课教案模板范文

急诊护理讲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急诊护理二、授课对象:护理专业学生三、授课时间:2课时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急诊护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流程;(2)掌握急诊护理的常见病种及护理措施;(3)熟悉急诊护理的急救技能和操作规范。

2.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急诊护理的观察、评估、处理和沟通能力;(2)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急诊护理技能进行急救操作。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急诊患者做到关爱、尊重、关爱;(2)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急诊护理概述(1)急诊护理的定义、特点及发展历程;(2)急诊护理的原则和流程。

2. 急诊护理常见病种及护理措施(1)心肺复苏术;(2)休克;(3)出血;(4)骨折;(5)中毒。

第二课时:1. 急诊护理急救技能和操作规范(1)现场急救操作规范;(2)搬运和转运技巧;(3)急诊护理设备的正确使用。

2. 案例分析(1)分析急诊护理病例,总结常见病种的护理措施;(2)讨论急诊护理中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急诊护理的基本概念、原则、流程及常见病种护理措施。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急诊护理病例,使学生了解急诊护理的实际情况。

3. 演示法:演示急救技能和操作规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急诊护理中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急诊护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讲授急诊护理概述、常见病种及护理措施。

3. 案例分析:分析急诊护理病例,总结常见病种的护理措施。

4. 演示急救技能和操作规范。

5.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 讨论急诊护理中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7.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急诊护理的重要性和操作规范。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及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表现。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案例分析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急诊护理知识的掌握。

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体会

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体会

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体会在急诊科运用中医特色护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救能力,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全面的辨证分析和治疗。

在接诊患者时,我会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表情、气息、舌苔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根据中医理论,患者的脸色苍白、唇色苍黄可判断其气血不足;若满面红光则是气血郁热;若面色青紫则是气滞血瘀等等。

通过这些观察与辨证分析,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及病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给予患者恰当的中药治疗或针灸、按摩等辅助治疗,以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在护理过程中,我会运用中医特色理疗手法,如手推、拔罐、艾灸等,以促进患者的康复与恢复。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等腰背部疾病患者,我会通过手推、拔罐等手法来舒缓疼痛,缓解局部淤血和肿胀,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加速康复。

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我还会配合患者的呼吸节奏进行按摩推拿,以增加肺活量,改善通气功能,提高呼吸道通畅度。

这些中医特色理疗手法不仅能快速缓解患者的症状,还能有效减少对药物的依赖,减轻患者的药物负担。

在急诊科护理中,我也积极推广中医特色保健知识,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

对于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我会主动向患者讲解中医的防治方法,如艾灸可温阳、疏散寒湿,养生茶可清热化痰,按摩推拿可通络祛瘀,饮食调理可调气养阴,加强身体抵抗力等。

通过这些保健知识的传授,能够让患者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积极参与到疾病的康复过程中来。

在急诊科工作中,运用中医特色护理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也能提升我自身的专业水平,不断拓宽自己的护理技能。

通过运用中医特色护理,我不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也能够更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康复与恢复。

中医特色护理也为急诊科注入了更多的人文关怀,让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感受到更为温暖和人性化的关怀。

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中医特色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急诊护理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急诊护理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急诊护理二、授课对象:护理专业学生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急诊护理的基本概念、工作流程和各项技能;熟悉急诊患者的常见症状和急救措施;了解急诊护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急诊护理的现场判断、操作和急救技能;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团队协作精神和人文关怀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急诊护理的基本概念、工作流程、常见症状及急救措施。

2. 教学难点:急诊护理的现场判断、操作和急救技能。

五、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课题:急诊护理概述2. 教学内容:(1)急诊护理的定义、特点及重要性(2)急诊护理的工作流程(3)急诊护理的法律法规第二课时1. 课题:急诊患者的常见症状及急救措施2. 教学内容:(1)急诊患者的常见症状:呼吸困难、休克、意识障碍等(2)急诊患者的急救措施:止血、心肺复苏、骨折固定等第三课时1. 课题:急诊护理的现场判断与操作2. 教学内容:(1)急诊护理的现场判断:病情评估、伤情评估、心理评估(2)急诊护理的操作:止血、包扎、骨折固定、心肺复苏等第四课时1. 课题:急诊护理的团队协作与沟通2. 教学内容:(1)急诊护理的团队协作:医护人员的配合、患者家属的沟通(2)急诊护理的沟通技巧:倾听、观察、表达、说服第五课时1. 课题:急诊护理案例分析2. 教学内容:(1)急诊护理案例介绍(2)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第六课时1. 课题:急诊护理实习与考核2. 教学内容:(1)急诊护理实习要求(2)急诊护理实习考核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急诊护理的基本概念、工作流程、常见症状及急救措施。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3. 情景教学法:模拟急诊现场,让学生实际操作,提高急诊护理技能。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体验急诊护理的沟通与协作。

5.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体会

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体会

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体会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是面对急危重症患者的首要环节。

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对于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和患者的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我所工作的急诊科,我们尝试将中医特色护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效果。

中医特色护理注重个体化护理,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在急诊科遇到的病情复杂多样,中医特色护理的个体化护理可以充分尊重患者的差异,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我们在接诊患者时,会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状况,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进行分析,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接诊一位感冒患者时,我们会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舌苔、脉象等信息,并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选择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

通过这种个体化的护理,我们能够更好地照顾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疗效。

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强调中药渗透、点滴等方式的应用。

中药具有温和疗效、副作用小等特点,在急诊科的治疗中,可以发挥其疗效。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将中药加入到点滴液中进行静脉滴注。

在治疗胃肠道感染的患者时,我们将中药加入到盐水中进行滴注,起到清热解毒、消炎止泻的作用。

这种中医特色护理的运用方式,既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又能够充分发挥中药的疗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水平。

中医特色护理注重身心调理,通过中医的特殊理论和技术手段,调节患者的身心状态,促进患者的康复。

在急诊科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情绪激动、紧张恐惧的患者,他们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全面康复。

我们会通过中医特色护理的方式进行身心调理。

我们会告诉患者一些放松身心的方法,如深呼吸、听音乐等。

我们也会运用一些中医技术手段,如中草药浴、推拿按摩等,来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

这种中医特色护理的运用方式,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对于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和患者的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急诊科中医护理常规(精)

急诊科中医护理常规(精)

急诊科中医护理常规(精)急诊科是医院中一个重要的部门,主要处理急性疾病及紧急状况。

在医院急诊科中,中医护理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中医护理的意义中医护理是针对患者的疾病症状进行治疗、调理的手段。

在急诊科中,中医护理可以通过对患者的经络、腧穴、气血流通等方面进行调理,缓解疾病症状,辅助西医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中医也能在新药疗法未得到广泛采用以及未到达诊疗中心时就能提供缓解疾病症状的手段和治疗方案。

中医护理常规一、五官科疾病1. 鼻出血中医护理的重点在于降低气血热盛的状态。

可以给患者喝清凉口感的香菜汁,可以降低气血燥热、起到凉血降火的作用。

2. 眼疾中医护理的方式是通过针灸,针灸可帮助眼部经络进行调理,达到缓解视力疲劳的效果。

同时还可以配合良好的眼卫生习惯,如经常闭眼眺望远方、合理安排用眼时间等。

二、内科疾病1. 感冒中医护理的方法是辛温解表,可以针灸。

中药方面,可以使用荆芥颗粒、银翘片等,以清热解毒的效果为主。

2. 腹泻中医护理的方法是祛湿,可使用同仁健胃消食片等祛湿化痰的中成药。

还可以通过穴位、按摩和保持空气流通等手段进行调理。

三、外科疾病1. 外伤入院针对患者的疼痛,可使用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护理方式进行处理。

同时,可以通过多饮水、保持睡眠等方法达到营养、调理身体的目的。

2. 告诉患者注意事项外科患者在出院后要注意消毒、换药,同时还应注意外伤处的护理,保持伤口干燥、凉爽、干净,流血时要及时处理等。

总结急诊科中医护理是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这里,最好的中医护理常规方法都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快地找到治疗方法,以安全高效的方式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质量。

急诊科特色护理专案

急诊科特色护理专案

急诊科特色护理专案一、前言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部门,承担着处理各类突发疾病和意外伤害的任务。

本专案旨在强化急诊科护理工作的专业性和特色,提升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二、急诊科特色护理理念1. 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需求,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2. 紧急救治:迅速识别并处理危重患者,争分夺秒挽救生命。

3. 专业素养: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不断研究与更新护理知识。

4. 团队合作: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提高护理质量。

三、急诊科特色护理措施1. 设立急诊护理流程:制定完善的急诊护理工作流程,确保护理工作有序进行。

2. 紧急救治培训:定期开展紧急救治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3. 危重患者护理:针对危重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安全。

4. 心理护理: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提供心理支持,缓解其焦虑与恐惧。

5. 健康教育:针对不同疾病,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6. 跨学科合作:与其他科室紧密合作,共同解决患者问题,提高患者满意度。

四、急诊科特色护理评估与改进1. 定期进行护理质量评估: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护理质量指标等方法,评估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

2. 护理问题分析:针对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3. 持续质量改进:实施改进措施,持续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

五、总结急诊科特色护理专案以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提升患者满意度为目标,通过实施一系列特色护理措施,加强急诊科护理团队建设,为患者提供优质、专业的急诊护理服务。

中医特色护理教案模板范文

中医特色护理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医护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中医护理技术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中医护理意识,提高中医护理水平。

三、课程内容1. 中医护理概述- 中医护理的概念- 中医护理的特点- 中医护理的发展历程2. 中医护理技术- 艾灸疗法- 拔罐疗法- 刮痧疗法- 耳穴压豆疗法- 中药熏洗疗法- 推拿疗法- 其他中医护理技术3. 中医护理操作规范- 艾灸操作规范- 拔罐操作规范- 刮痧操作规范- 耳穴压豆操作规范- 中药熏洗操作规范- 推拿操作规范4. 中医护理案例分析- 案例一:运用艾灸疗法治疗慢性腰痛- 案例二:运用拔罐疗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案例三:运用刮痧疗法治疗感冒发热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中医护理的基本概念、特点、技术操作规范等理论知识。

2. 示范法:教师现场演示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学生跟随操作。

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 简要介绍中医护理的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

- 引导学生思考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

2. 讲授中医护理技术- 讲解中医护理技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3. 示范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教师现场演示艾灸、拔罐、刮痧等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掌握操作步骤和技巧。

4. 学生分组练习- 学生分组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练习。

-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解答学生疑问。

5. 案例分析- 教师提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结果。

6. 总结与评价-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中医护理技术的重要性。

- 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点评。

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体会

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体会

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体会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门面部门,是医院的窗口和第一道关口,常常面对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给医务人员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生理压力。

如何在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下保持医护人员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是急诊科面临的重要问题。

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不仅可以满足患者个性化的诊疗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还有助于医护人员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中医特色护理的运用,首先要有专业的中医护理团队。

这个团队的人员应该结合急诊科的特点,包括中医医生、中医护士和中医推拿师,以及其他类型的中医专业人员。

中医护理团队在工作中,既可以单独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服务,也可以与西医医护人员协同工作,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服务。

中医特色护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中药治疗。

在急诊科中,中药治疗可以用于缓解急性疼痛、降低发热、止泻、止血等,特别适合于慢性病患者的急性发作。

但是,由于中药也存在着潜在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并且中西医的药物可能会出现相互作用,医护人员必须重新审视治疗方案,合理地把握药物的给药时间、剂量、配伍,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同时,中医理疗也是急诊科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中医推拿师具有运用中医理疗手段调整人体气血、通经活络的独特技能,对于许多急性、慢性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例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痛风、关节炎等疾病,都可以通过中医推拿等物理治疗手段获得很好的效果。

此外,中医护理团队还可以通过心理辅导和情感支持等手段,帮助患者缓解因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例如,中医护士可以通过按摩等手段,促进患者睡眠,达到缓解情绪、减轻疼痛的效果。

总体来说,中医特色护理的运用可以为急诊科提供更加全面、多元化的诊疗服务,从而提高医院的整体治疗水平。

在实践中,中医护理团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创新,探索出更加适合急诊科的中医特色护理方案。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中西医结合、以人为本的健康医疗服务,提高患者的医疗体验和医疗质量。

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体会

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体会

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体会急诊科是医院中最繁忙、最紧张的科室之一,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患者涌入这里寻求急救和治疗。

作为急诊科的护士,我们在抢救患者的也需要尽力减轻患者的痛苦,为他们提供舒适的护理环境。

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医特色护理注重整体观念。

在急诊科,我们面对的是病情千差万别的患者,有的是创伤患者,有的是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有的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等。

在接诊和护理患者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设计相应的中医护理方案。

比如针对创伤患者,我们可以采用中药熏洗、拔罐和刮痧等方法,促进伤口愈合和康复;针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我们可以采用中药蒸汽吸入和按摩等方法,缓解呼吸困难和气喘等症状。

通过中医特色护理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问题,并提供更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手段。

中医特色护理注重个体差异。

在急诊科,我们接诊的患者有各种不同的体质和病情,每个人对同一种护理方法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

中医特色护理强调的是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个性化的护理。

比如在给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时,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穴位和针刺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针对不同的疼痛类型和程度,采取针灸、按摩、拔罐、刮痧等中医手法,可以更好地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中医特色护理注重防病和健康管理。

在急诊科,我们处理的多是急性疾病,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预防胜于治疗的道理。

中医特色护理注重个体的健康管理,通过对患者的体质和生活习惯进行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运动和休息计划,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急诊科的护士在完成抢救任务后,也应给予患者相应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和生活方式。

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护理选择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护理患者。

在实践中,我们要继续学习和掌握中医特色护理的理论和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科室中医特色护理方案

科室中医特色护理方案

科室中医特色护理方案概述随着中医在临床实践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医疗科室开始尝试将中医特色应用到护理工作中。

中医特色护理方案通过运用中草药、中医理论、针灸等方法来预防和治疗疾病,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本文将介绍几种在科室中应用的中医特色护理方案,帮助护士更好地了解和运用中医特色护理。

针灸针灸是中医特有的一种治疗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在科室中,护士可以通过在患者卧床的、营养失衡的病情阶段进行经络按摩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和舒适度。

还可以采用拔罐、刮痧等针灸疗法来刺激特定的穴位,帮助患者缓解疼痛、疲劳等症状。

中药熏炉中药熏炉是在科室中运用中药治疗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护士可以通过在熏炉中加入适量的中药,将药味散发在室内,使患者能够吸入中药气味,有助于治疗呼吸道疾病、缓解肌肉疼痛等症状。

如对呼吸系统有辅助治疗作用的中药有荆芥、桔梗、广木香等;对肌肉骨骼系统有辅助治疗作用的中药有艾叶、桂枝、麝香等。

推拿推拿是中医特有的一种按摩技术,在科室中可以作为护理的一种手段来解除患者的疼痛。

推拿技术在医疗护理中的应用,一方面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局部代谢;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善局部的气血循环,达到舒筋通络、固本培元的目的,有助于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

中药浴中药浴是将中药泡在水中,然后让患者浸泡在中药水中,通过皮肤吸收药物成分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科室中,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不同的中药材,比如对于消化系统不适的患者可以选择木香、柿子等;对于肝肾不足的患者可以选择当归、金银花等中药材。

结语中医特色护理方案是一种在临床实践中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

通过应用中医的理论及方法,可以使患者得到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服务,缓解疾病症状,促进健康。

作为护士,应该根据患者的状况,结合中医特色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加丰富、有效的护理服务。

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体会

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体会

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体会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门诊部门,承担着各种急性疾病的处理和急救工作。

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急诊科的整体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本文将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分享关于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体会。

在急诊科,中医特色护理主要体现在疾病的预防、辨证施治和康复护理三个方面。

首先是疾病的预防。

急诊科主要处理急性疾病,但中医特色护理注重从疾病的根源入手,提倡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预防措施。

在冬季到来之际,中医特色护理会通过宣传保暖措施和饮食调理等方法,告诉患者如何预防感冒和呼吸道感染等冬季常见病。

中医特色护理还会加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合作,推行常见病、多发病的健康教育和定期体检等工作,以提高疾病的预防率和健康管理水平。

其次是辨证施治。

中医特色护理注重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通过四诊合参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

对于出现急性腹痛的患者,我们会通过询问病史、观察腹部形态、听诊腹部声音、抽血化验等方式,综合分析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对于中医常见的脾胃虚弱导致的脘痛,我们会采取益气健脾的中药治疗,调理患者的脾胃功能,缓解疼痛症状。

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可以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减少因误诊而带来的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最后是康复护理。

急性疾病的治疗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很多患者在治疗结束后仍需要进行康复护理。

中医特色护理注重疾病的康复和预防复发。

在急性病情稳定后,我们会通过中医体质辨识和康复指导,提醒患者注意调理身体,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在处理完心脏病急性发作的急诊患者后,我们会向患者讲解心脏病的预防和康复知识,指导患者进行心脏康复运动,减少心脏病的复发风险。

通过中医特色护理的运用,急诊科的整体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中医特色护理注重因势利导,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和案例,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曾经遇到过许多急性疾病的患者,经过中医特色护理的综合治疗,疾病得到了明显的缓解,患者的体质也得到了改善。

科室中医特色护理方案

科室中医特色护理方案

科室中医特色护理方案引言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现代医疗体系中,中医在促进人体健康、治疗疾病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各大医院中,中医科的医疗服务已越来越受到病人的重视。

本文旨在介绍科室中医特色护理方案,以便患者和家属了解中医特色护理的优势和应用。

中医特色护理中医特色护理是指中医在护理中的应用和发挥。

中医特色护理注重预防保健、调理身体、治疗疾病,以及配合西医进行治疗。

中医特色护理的主要方法包括中药熏鼻、推拿按摩、针灸、艾灸、拔火罐、刮痧等。

这些治疗方法都是经过千百年的医学实践和临床研究,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科室中医特色护理方案一、中药熏鼻中药熏鼻是一种利用中药气味治疗鼻部疾病的方法。

将中药放入熏鼻器内或用热水或开水蒸熏后,病人用鼻吸入中药香气,以达到疏通鼻窍、驱风散寒、通络止痛的治疗效果。

对于慢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鼻塞等疾病有一定的缓解和治疗作用。

二、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的常用治疗方式之一,通过手法的运用,使患者产生舒适愉悦的感觉,促进血液循环、气血畅通,缓解肌肉疼痛和疲劳,增加免疫力。

在临床上,通过推拿按摩治疗偏瘫、腰肌劳损、扁桃体炎、睡眠障碍、疲劳综合征等疾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三、针灸和艾灸针灸和艾灸是中医治疗的最具特色的方法之一。

通过刺激身体的穴位、调整气血运行和根据病情来针灸和艾灸以提高患者自身免疫能力,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疾病。

在临床实践中,针灸和艾灸已证明对降低血压、调理内分泌、改善睡眠、预防感冒等病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四、拔火罐拔火罐疗法源于古老的中医学,通过将保温的罐子放置于人体特定部位,导除体内湿气,扩展肌肉和筋膜,以消除疼痛和紧张感。

该方法适用于颈肩背部疼痛、筋膜疼痛、咳嗽气喘、消化不良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

五、刮痧刮痧是指用刮痧板在皮肤上刮擦,刮出红色有血点的痧痕,通过刮痧的作用来刺激身体的自愈机能,达到调气、调血、调理脏腑、解热、消肿等多种功效。

急诊科常见病中医护理方案

急诊科常见病中医护理方案

急诊科常见病中医护理方案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肺脾气虚证:咳嗽,喘息,气短,动则加重;神疲、乏力或自汗;恶风,易感冒;纳呆或食少;胃脘胀满或腹胀或便溏;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舌苔薄白或腻。

(二)肺肾气虚证:喘息,气短,动则加重;乏力或自汗;易感冒,恶风;腰膝酸软,耳鸣,头昏或面目虚浮;小便频数、夜尿多,或咳而遗尿;舌质淡、舌苔白。

(三)肺肾气阴两虚证:喘息,气短,动则加重;自汗或乏力;易感冒;腰膝酸软;耳鸣,头昏或头晕;干咳或少痰、咳嗽不爽;盗汗;手足心热;舌质淡或红、舌苔薄少或花剥。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咳嗽、咳痰1.取舒适体位,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拍背,痰液无力咳出者,予胸部叩击或振动排痰。

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

3.遵医嘱拔火罐,取大椎、定喘、肺俞、风门、膏盲等穴。

4.遵医嘱中药雾化。

(二)喘息、气短1.观察喘息气短的程度及有无紫绀,遵医嘱给予氧疗,观察吸氧效果。

2.取合适体位,如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指导采用放松术,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3.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常用的锻炼方式有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大椎、定喘、肺俞、脾俞、天突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交感、心、胸、肺、皮质下等穴。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列缺、内关、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

7.遵医嘱艾灸,取大椎、肺俞、命门、足三里、三阴交、气海等穴,用补法。

(三)自汗、盗汗1.衣着柔软、透气,便于穿脱;汗出时及时擦干汗液、更衣,避免汗出当风。

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交感、肺、内分泌、肾上腺等穴。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等穴。

(四)腹胀、纳呆1.病室整洁,避免刺激性气味,咳痰后及时用温水漱口。

2.顺时针按摩腹部10~20分钟,鼓励患者适当运动,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中脘、气海、关元、神阙等穴。

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体会

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体会

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体会1. 引言1.1 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重要性在急诊科,中医特色护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中医特色护理注重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强调疾病的根本原因和患者的整体健康。

与西医护理相比,中医特色护理更注重预防和调理,可以在急诊病情得到控制后,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在急诊科,应用中医特色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中医特色护理还能够帮助患者调节情绪,增强免疫力,减轻对药物的依赖,减少疾病的复发率。

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提升患者护理质量、改善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

1.2 中医特色护理与西医护理的区别中医特色护理与西医护理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急诊科,西医护理更注重临床治疗和药物干预,主要通过药物、护理操作等手段来解决患者症状和疾病。

而中医特色护理则更注重整体观念和个体化疗法,重在调理脏腑、平衡阴阳、调整气血。

在急诊科的护理过程中,中医特色护理更强调通过穴位按摩、中草药熏洗、艾灸、拔罐、气功调理等传统中医疗法,全面调理患者的身心健康。

中医特色护理还倡导顺应自然规律、强调内外兼顾、预防为主的理念,更注重患者自我调理和康复能力的培养。

相较之下,西医护理更加注重疾病的治疗过程,侧重于对症治疗和术后恢复。

中医特色护理与西医护理在治疗方法、理念和效果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二者相辅相成,在急诊科的实际工作中,结合运用中西医护理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有效的护理服务是非常重要的。

2. 正文2.1 中医特色护理的具体内容中医特色护理的具体内容包括针灸治疗、中药疗法、推拿按摩、气功调理等多种形式。

针灸治疗是中医特色护理的核心之一,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气血,平衡阴阳,达到治病和调理身体的目的。

中药疗法是利用中草药煎煮或熏洗等方式来治疗疾病,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特点。

推拿按摩是通过按揉推拿身体各部位来放松肌肉、活血化瘀、促进气血流通,改善身体状况。

急诊科中医护理常规说课材料

急诊科中医护理常规说课材料

目录神昏(昏迷) (2)中风(脑血管意外) (3)脱证(休克) (4)骨折 (5)一、神昏因多种病症引起心脑受邪,窍络不通,神明被蒙所致。

以神识不清、不省人事为主要临床表现。

神昏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多种急慢性疾病危重阶段常见的症状之一。

病位在脑。

昏迷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1)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等变化。

(2)既往史、现病史和服药史。

(3)生活方式、排泄状况。

(4)心理社会状况。

(5)辨证:闭证(阳闭、阴闭)、脱证。

(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 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取仰卧位,去枕,举颌仰额位。

有呕吐者头偏向一侧,以防窒息。

随时吸出咽喉部分泌物及痰涎。

(3) 中暑神昏患者,应将其放置在阴凉通风的病室;烦躁不安者,加床档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防止发生意外;有义齿者应取下;抽搐者用牙垫或包有纱布的压舌板置于上下齿之间,防止舌咬伤。

(4) 四肢厥冷者,注意肢体的保暖,严防冻伤、烫伤。

伴有肢瘫者,保持肢体功能位。

(5) 遵医嘱留置导尿,记录24小时出入量。

(6) 定时翻身、拍背,预防压疮的发生。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遵医嘱设专人护理,做好危重患者护理记录。

(2)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面色、肢温、汗出、二便等情况,出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3)出昏迷程度加深、高热、抽搐、呕吐、出血、黄疸等,立即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3、给药护理严格遵医嘱用药4、饮食护理暂禁食水。

5、情志护理患者家属易产生焦虑、恐惧、紧张等心理变化,对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不良情绪,积极治疗。

6、临证(症)施护(1) 气息急促、面色青紫、肢体抽搐者,应遵医嘱给予吸氧,随时吸出气道的分泌物。

(2)神昏高热者,遵医嘱给予针刺治疗。

(3)脱证亡阳者,遵医嘱迅速给药,注意保暖。

(4)突然昏迷、口噤手握、牙关紧闭、不省人事者,遵医嘱针刺人中等穴。

(5)谵语狂躁、大便秘结者,遵医嘱鼻饲中药通便,必要时灌肠。

急诊护理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急诊护理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急诊护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流程;(2)了解急诊护理中的常见病种及处理方法;(3)熟悉急诊护理中的各项操作技术。

2.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急诊护理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2)提高学生应对急诊突发事件的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急诊护理工作的热情,树立敬业精神;(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3)培养学生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急诊护理概述2. 急诊护理基本操作3. 常见病种的急诊护理4. 急诊护理中的沟通技巧5. 急诊护理团队协作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急诊护理概述1. 教师讲解急诊护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流程;2. 学生观看急诊护理工作场景视频,了解急诊护理工作特点;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急诊护理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急诊护理基本操作1. 教师演示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基本操作;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3. 学生汇报练习成果,教师点评。

第三课时:常见病种的急诊护理1. 教师讲解常见病种的急诊护理要点;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应对措施;3. 教师点评,总结经验。

第四课时:急诊护理中的沟通技巧1. 教师讲解急诊护理中的沟通技巧;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急诊护理场景;3. 教师点评,总结沟通技巧要点。

第五课时:急诊护理团队协作1. 教师讲解急诊护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2. 学生进行团队协作练习,如模拟急救演练;3. 教师点评,总结团队协作经验。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急诊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2. 学生在操作技能方面的表现;3. 学生在沟通技巧和团队协作方面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课件;2. 急诊护理工作场景视频;3. 心肺复苏模拟人、止血包扎用品等。

六、教学时间安排1. 第一课时:2课时;2. 第二课时:2课时;3. 第三课时:2课时;4. 第四课时:2课时;5. 第五课时:2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科专科的特色中医护理急诊基地坚持“先中后西、能中不西、中西医结合”的宗旨,以外感发热、心衰、急性冠脉综合征、呼衰、中风为主要研究方向,进行证候规范化、证候分布规律、证候演变规律的研究,深化中医药治疗规范化研究和名老中医经验方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在中医特色疗法方面,运用腹针、平衡针、肛门塞药等治疗各种痛症、外感发热、高血压等急症;各个急诊科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根据急症患者的特点,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开展一系列的中医护理操作,取得良好的疗效与患者的好评。

现开通了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脑血管病、宫外孕破裂出血、颅脑创伤、急性多发伤的绿色通道,拥有“广东省中医急症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以中风急症研究为突破口,是广东省科技兴医百项工程之一,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三级实验室。

一、专科的护理团队建设广东省中医院中西医结合急诊基地由大院急诊、二沙急诊、芳村急诊、大学城急诊组成,目前共有护理人员141人,其中男护士11人,女护士130人;年龄在41岁以上3人;31-40岁16人;21-30岁122人;取得硕士学位者3人,本科学历65人,大专学历58人,中专学历15人;副主任护理师2人,主管护理师5人;护理师55人,护士79人;中医院校毕业者有26人。

二、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一)四黄水蜜敷贴疗法治疗痛证四黄水蜜是将药物(四黄粉)敷布于局部患处的一种治疗方法。

四黄粉主要由大黄、黄芩、黄柏、黄莲组成,上述四药按一定的比例制成粉剂,混合后加蜂蜜、温开水调敷,具有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1.原理:直接使药力在病变处发挥作用,达到通经活络,行气祛风,解毒消肿定痛的效果。

还可使药性通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循经络传至脏腑,以调节脏腑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从而使疾病得到治愈。

2.适应症:凡毒邪散漫不聚,或结毒不化所引起的各种痛证。

3.禁忌症:(1)外科急腹症、腹痛原因不明者、孕产妇、皮肤破损处均禁用。

(2)寒症、虚症、阴症患者慎用。

4.操作方法:(1)准备用物:四黄粉、油膏刀、蜂蜜、透明玻璃纸、一次性治疗巾或棉垫、胶布、绷带、剪刀、棉纸。

(2)将适量的四黄粉与蜂蜜调好,取大小合适的玻璃纸或棉纸,用油膏刀将所需药物平摊于玻璃纸或棉纸,约1CM厚。

将摊好药物的玻璃纸或棉纸四周反折后覆于患处,加盖敷料或棉垫,以胶布或绷带固定。

5.操作注意事项:(1)药量摊制约1cm厚,太薄药力不够,效果差;太厚则浪费药物,且受热后易溢出,污染衣被。

药物须随摊随用,搁置时间过长则干结变硬,有擦伤皮肤之虞(2)敷药前让病人试温,以能接受为宜,防止烫伤。

(3)注意敷药后的情况,如有瘙痒、红疹、水泡等皮肤反应,应停止敷药。

(4)每贴药敷置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4~6小时,红、肿、痛症状明显者每日三次,效果更明显。

(5)关节部位包扎时应保持关节功能位,包扎完应询问病人松紧度是否适宜,有无不适。

(6)操作时避免不必要的暴露,冬季要注意保暖,防止直接吹风受凉。

(二)吴茱萸热熨治疗肠梗阻1.原理:吴茱萸上可暖脾胃,下可温肾阳,有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燥湿降逆的作用,可有效促进肠蠕动,减轻肠胀气及腹痛。

吴茱萸热熨是利用蒸气的渗透作用,使药物蒸气透过肌表,内传经络脏腑,起到治病的作用。

2.适应症:适用于中焦虚寒、虚寒气滞型的肠梗阻。

3.禁忌症:(1)局部皮肤有破损、溃疡及水泡者,各种实热证或麻醉未清醒者,孕妇、腹痛性质不明均禁用。

(2)身体大血管处、皮肤有破损处及局部无知觉处忌用。

4.操作方法:(1)将吴茱萸炒热或微波炉加热后,装入小布袋中扎好;(2)将药熨袋放在热熨部位顺时针旋转推熨,力量均匀;(3)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4)擦静皮肤,安置好病人。

5.操作注意事项(1)药熨前嘱患者排空小便,注意保暖、体位舒适。

(2)药熨温度不宜超过70℃,年老、婴幼儿不宜超过50℃。

操作前先让病人试温,以能耐受为宜。

(3)药熨过程中应观察局部皮肤情况、温热度,有无烫伤。

药熨后擦净局部皮肤,观察皮肤有无烫伤或起小水泡,及时处理。

(4)药物冷却后应及时更换或加热,中药可连续使用1周。

(三)中药灌肠治疗结肠炎、小儿高热以及肾衰患者1.原理:中药灌肠法是将中药煎液从肛门灌入或滴入肠腔,使药物进入肠黏膜丰富的毛细血管,然后直接进入下腔静脉而被吸收的一种治疗方法。

通过灌肠可以让中药直达病所,同时也起到局部冲洗清洁作用。

2.适应症:(1)邪实内盛的结肠炎;(2)口服中药困难及持续高热不退的儿童;(3)辅助急、慢性肾衰竭但未进入血透患者排除毒素,适用于邪实内盛的证型,其使用的结肠洗液主要成分有大黄、牡蛎等,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通俯泻浊的功效。

3.禁忌症:虚证病人忌用,脱证、脑疝患者禁用。

4.操作方法:(1)将灌肠液予深部保留灌肠,每次输入液量以50-100ml为宜。

(2)理智1小时以上,排便后半小时测体温并记录,必要时隔4小时再灌一次。

5.操作注意事项:(1)灌肠前嘱病人排空二便。

做好解释,指导家属如何配合操作,以得到良好的效果。

(2)灌肠时用屏风遮挡,注意保暖,必要时关好门窗。

(3)插管动作要轻柔,药液宜缓慢灌入,结肠炎患者每次灌肠药量不超过200ml。

小儿高热患者一般每次灌入宜50~100毫升;汤液温度:30~32。

C;卧位:一般宜左侧卧位,抬高臀部10厘米;婴幼儿则宜仰卧位,腰部用大毛巾垫好;肛管:如患儿年龄较小,可选用12号~16号吸痰管;插入的深度:一般为7~10厘米;压力:液面距离患者肛门不得超过30厘米。

(4)灌注过程观察病人的反应及询问便意,如果便意强烈应立即停止灌注并嘱病人深呼吸,必要时置便盆于床上排便。

(5)小儿高热者灌肠后嘱其保留1小时以上,以利于药物的吸收,排便后半小时测量体温并记录。

必要时可隔4小时再灌一次。

(四)刮痧治疗外感发热1.原理:用边缘光滑的瓷器片、小汤匙、铜钱、硬币等物蘸油或清水在病人体表部位刮动,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出现细小的出血斑点,状如沙粒,使全身气血流畅,邪气外透于表,从而起到疏通奏理、逐邪外出、通调营卫、和谐脏腑的作用。

2.适应症:多用于治疗夏秋季时病,如中暑、外感、肠胃道疾病,一般适用于所有中医证型。

3.禁忌症:急性传染病、急腹症、形体过于消瘦者,有出血倾向者,刮痧部位有皮肤缺损或病变者,妇女经期或妊娠期、过饱或过饥禁用;久病体弱,心血管疾病慎用。

4.刮治部位:(1)背部:病人取侧卧或俯卧位,或伏坐于椅背上。

先从第七颈椎起,沿着督脉由上而下刮至第五腰椎,然后从第一胸椎旁开沿肋问向外侧斜刮。

此为最主要和常用的刮痧部位。

(2)头部:取眉心、太阳穴。

(3)颈部:项部两侧,双肩板筋部(胸锁乳突肌),或喉头两侧。

(4)胸部:取第二、三、四肋间,从胸骨向外侧刮。

乳房禁刮。

(5)四肢:臂弯(在肘的屈侧面)、膝弯(腘窝)等处。

5.操作方法:(1)物品准备:刮痧板(边缘光滑、没有缺损的铜钱或硬币或汤匙等)、甘油、治疗碗、无菌纱块。

(2)先暴露患者的刮治部位,用干净毛巾蘸肥皂,将刮治部位洗擦干净。

(3)刮治手法:施术者用右手拿取操作工具,蘸植物油或清水后,在确定的体表部位,轻轻向下顺刮或从内向外反复刮动,逐渐加重,刮时要沿同一方向刮,力量要均匀,采用腕力,一般刮10~20次,以出现紫红色斑点或斑块为度。

(4)一般要求先刮颈项部,再刮脊椎两侧部,然后再刮胸部及四肢部位。

(5)刮痧一船约20分钟左右,或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6.操作注意事项(1)治疗室要保持空气流通,注意为病人保暖。

(2 )不能干刮,可时蘸植物油或水保持润滑,工具边缘必须光滑。

(3)初刮时试刮3~5下即见皮肤青紫并不觉痛者为适应症,如见皮肤发红患者呼痛,则非适应症,应立即停止刮痧,予适当处理。

(4)刮痧时用力以患者耐受为度,勿刮损皮肤。

要掌握手法轻重,由上而下顺刮,并时时蘸植物油或水保持润滑,以免刮伤皮肤。

(5)刮痧过程如患者原体位不舒适,可变换体位,一般有仰卧、俯卧、仰靠、俯靠等,以患者舒适为度。

(6)刮痧过程随时观察病情,如刮痧时出现疼痛异常,冷汗不止,胸闷烦躁等应停止刮痧,并立即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7)刮痧的条数多少,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每处刮2~4条,每条长约2~3寸即可。

刮完后应擦干油或水渍,并在青紫处抹少量驱风油,让患者休息片刻。

如患者自觉胸中郁闷,心里发热等,再在患者胸前两侧第三、四肋间隙处各刮一道即可平静。

(8)刮痧后嘱患者禁食生冷油腻之品。

不宜发怒、烦躁或忧思焦虑,应保持情绪平静。

(五)艾灸百会穴治疗眩晕、胃脘痛1.原理:利用燃艾的温和热力和芳香的药气刺激肌肤腧穴,通过经络传导,籍以激发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调整机体阴阳气血和神气活动而调和阴阳,温通经络,行气活血,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腧穴透达,则人之生命、活动正常,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2.适应症:适用于气血亏虚、风痰上扰型的眩晕;适用于脾胃虚寒型的胃脘痛。

3.禁忌症:(1)凡实、热证、阴虚阳亢、邪热内炽,如咳嗽吐血、高血压、发热等均不宜施灸。

(2)眩晕者凡属肝阳上亢、肝肾阴虚者不宜施灸;胃脘痛者凡属肝气犯胃、胃阴不足、湿热中阻者不宜施灸。

(3)头、颜面部、血管表浅部位、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4)对于体质虚弱、空腹、极度疲劳和对艾灸恐惧者应慎施灸。

4.操作方法:评估病人,准备用物↓确定施灸部位↓手持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穴位↓在距离皮肤2-3CM处熏灸↓另一手放一手指在穴位旁,以掌握皮肤温度↓灸至皮肤红晕,有微红灼热感↓10-15分钟后,彻底熄灭灸条↓清洁局部皮肤5.操作注意事项:(1)施灸过程中注意保暖,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及时调整距离;对温热不敏感者尤应注意局部皮肤情况。

(2)施灸中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内,防止烧伤皮肤及烧坏衣物。

(3)熄灭后的艾条,装入小口瓶内,以防复燃,发生火灾。

(4)艾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出现大水泡,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无菌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5)施灸时间:每处5~15分钟。

(6)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头部胸背,后腹部四肢。

(7)顽固性呃逆应温和灸5~7分钟。

(六)艾灸治疗痛经1.原理:利用艾灸温热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以达到温经通络,温中止痛,改善通经的目的。

2.适应症:虚寒型通经。

3.禁忌症:凡实、热证、阴虚阳亢、邪热内炽、发热等均不宜施灸。

4.部位:神阙穴、脐正中或三阴交、足三里穴。

5.操作方法:评估病人,准备用物↓确定施灸部位↓手持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穴位↓在距离皮肤2-3CM处熏灸↓另一手放一手指在穴位旁,以掌握皮肤温度↓灸至皮肤红晕,有微红灼热感↓10-15分钟后,彻底熄灭灸条↓清洁局部皮肤6.操作注意事项:(1)施灸过程中注意保暖,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及时调整距离;对温热不敏感者尤应注意局部皮肤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