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国际储备讲述介绍

合集下载

国际储备的概念和作用

国际储备的概念和作用

国际储备的概念和作用国际储备是指一国持有的外汇资产或其他可用于支付国际债务的资产,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SDR)。

国际储备的作用是维护国家经济的稳定和促进国际经济合作。

本文将介绍国际储备的概念、国际储备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国际储备的作用。

一、国际储备的概念国际储备是各国政府持有的外汇资产和黄金等可自由兑换的资产。

它是国家在国际支付中出口收入的一部分,是国际收支平衡或不平衡的结果。

国际储备的规模和组成随各国的经济实力、国际收支状况和外汇政策的改革而变化。

国际储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1. 外汇储备:国家持有的外币存款、外币现金及其他外币资产。

2. 黄金储备:国家持有的黄金作为国际支付手段和价值储备。

3. 特别提款权(SDR):由IMF发行的国际储备资产,一种国际货币。

二、国际储备的作用1. 维护货币稳定:国际储备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本国货币的稳定。

国家可以利用外汇储备来稳定汇率,防范货币大幅贬值或升值的风险,确保国内外经济交易的正常进行。

2. 支付国际债务:国际储备可以用于支付国际债务,尤其是在国家外汇收入不足以满足债务偿还需求时。

它可以帮助国家维护信用,提升国际声誉,确保债务按时兑付。

3. 应对金融危机:国际储备对于应对金融危机至关重要。

在金融危机期间,国际储备可以用于稳定汇率、稳定金融市场、提供紧急外汇流动性支持,并减轻外汇市场的波动。

4. 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国际储备也是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国际储备可以用于支付国际贸易、投资和援助,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

5. 维护国家安全:国际储备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国际储备可以用于应对紧急情况,如自然灾害、战争等,确保国家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求。

总结:国际储备是一国持有的外汇资产和其他可用于支付国际债务的资产,包括外汇储备、黄金储备和特别提款权。

国际储备的作用体现在维护货币稳定、支付国际债务、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和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

第4章国际储备介绍

第4章国际储备介绍
》》返回
目标区的上限是保险储备量C,这一点的储备 既能满足收支逆差时的对外支付,又能保证经济 增长所需资源的投入且又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目标区的下限是经常储备量A,能保证一国最
低进出口贸易的支付。
上限表明了一国拥有的现实国际清偿能力,下
限构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临界点。只要储备的持
有额在这个目标区内,为储备需求具有适度性。
第三,外国投资企业奖金和收益的汇出。
第四,汇率与利率走势:一般地讲,要增加 有升值趋势的硬币及汇率波动幅度小的货币比 重,以减少贬值风险。对利率水平较高的国家, 则可以动用该国外汇储备对该国进行外汇投资, 以获取较大的收益。 第五,汇率政策及干预市场的需要。即使是 一些储备货币的发行国能用本国货币支付逆差, 也必须保持多种货币作为储备。

10、国际储备多元化的原因: 1)储备货币职能的矛盾 2)西方各国经济发展的消长 3)固定汇率的垮台 4)IMF创设了一揽子货币

11 、国际储备多元化的有利影响
1)摆脱了对美元的过份依赖 2)有利于防范汇率风险 3)促进了各国货币政策的协调
4)有利于摆脱国际货币的两难困难
12、国际储备多元化的不利影响 1)加剧了外汇市场的动荡 2)影响一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3)不利于贯彻本国经济政策 4)增加了外汇管理的难度 5)加深了国际货币制度的不稳定性 6)加剧了世界性的通货膨胀

7、国际储备的构成: 1)黄金储备:由一国官方持有的货币性黄 金 2)外汇储备:又称储备资产,是由一国官 方掌握的国外可兑换货币的存款和其他可变 现的金融资产 3)在IMF的储备头寸:会员国向IMF认缴 份额25%的外汇部分,可自由提取使用 4)SDRs:是IMF无偿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 资产使用的权力,只能用来弥补国际收支逆 差。 5)借入储备。

第四章 国际储备 思维导图

第四章 国际储备 思维导图

第四章国际储备第一节国际储备概述国际储备的含义国际储备国际储备亦称官方储备,是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备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币汇率等的国际普遍接受的一切资产国际储备的特征①可得性②流动性③普遍接受性国际清偿力(广义国际储备)国际清偿力亦称国际流动性,指一国政府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通融资金的能力无条件的国际清偿力(第一线储备):一国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融资的现实能力,即国际储备(狭义国际储备)有条件的国际清偿力(第二线储备):融资的潜在能力,即一国向外借款的最大可能能力有条件的国际清偿力包括:备用信贷、互惠信贷协定、借贷总安排、该国商业银行的短期对外可兑换货币资产国际储备的来源一国视角下的国际储备来源国际收支盈余中央银行在外汇干预时购进的外汇一国政府对外借款的净额中央银行购买的黄金接收他国支付的特别提款权其他来源全球视角下的国际储备来源各国中央银行购买的黄金、IMF分配的特别提款权、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货币输出国际储备的作用弥补国际收支赤字调节本币汇率充当信用保证防范突发事件第二节国际储备的结构及演进国际储备的结构自有储备黄金储备黄金在国际储备中的比重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这是由于:①黄金产量有限;②黄金的占有和掌握极不均匀;③黄金价格波动频繁外汇储备(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充当国际储备资产的国际货币必须具备下列条件:①能自由兑换②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③币值稳定在IMF的储备头寸成员国向IMF缴纳份额(Quota)中的外汇部分IMF用去的本币持有量部分基金组织从成员国的借款特别提款权(SDRs)是一种凭信用发行的资产,本身不具有内在价值(Paper Gold),但其价值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由IMF按份额比例无偿分配给各成员国具有严格限定用途,即只能在IMF及各国政府之间发挥作用,任何私人企业不得持有和运用,不能直接用于贸易或非贸易的支付借入储备备用信贷互惠信贷协议借贷总安排本国商业银行的对外短期课兑换货币资产储备货币分散化及其影响储备货币分散化含义:储备货币分散化(储备货币多元化)是指各国的外汇储备从原来单一的美元储备改变为包括多种货币构成的外汇储备结构原因:出现国际储备货币分散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美元危机频繁,主要货币汇率经常波动;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相对地位的此消彼长储备货币分散化的经济影响积极影响:①缓解了特里芬难题②促进了各国货币政策的协调③有利于防范汇率风险消极影响:①加大了储备数量和结构管理的难度②加剧了国际外汇市场的动荡③加深了国际货币制度的不稳定性国际储备中的南北矛盾储备货币发行、流通中的南北地位不对称特别提款权分配中的南北地位不对称第三节国际储备的管理国际储备的管理是指一国政府及货币当局根据一定时期内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国际储备的规模、结构及储备资产的运用等进行确定和调整,以实现储备资产规模适度化、结构最优化、使用高效化的整个过程,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储备的管理包括量的管理和质的管理国际储备需求含义:国际储备需求是指为了获取所需的国际储备而付出一定代价的愿意程度,具体而言,它是指持有储备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之间的均衡。

第四章 国际储备管理 案例

第四章 国际储备管理  案例

第四章国际储备案例1、新加坡对外汇储备的管理与投资一、新加坡外汇储备管理与投资的原则新加坡对外汇储备进行管理与投资的原则,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稳中求高。

即根据城市资源缺乏、外资依存度较大等因素,始终维持较高的外汇储备水平。

如目前,新加坡的外汇储备约相当于其7个月的进口水平,而发达国家该比例平均为2. 8个月,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平均为5. 2个月,“特里芬”标准平均为3个月左右。

第二、严格控制。

政府认为外汇储备是“防止经济崩溃的唯一资源”,因此,对动用外汇储备十分谨慎,亦即外汇储备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

一旦政府越出“规定范围”动用外汇储备(如为完成某个项目或计划时)而被总审计长发现,总审计长有职责向总统反映,以阻止该项行为。

总审计长还必须在每个财政年度开始与结束时,审计储备金的状况及运作,保证其使用的合法与安全。

第三、作为货币发行的后盾。

新加坡政府规定,货币发行必须有100%的外国资产作后盾,从而使国家对外汇储备的管理与本币发行挂起钩来。

第四、作为干预市场的工具。

新加坡政府为了稳定本国货币价值和汇率,也会根据经济发展与市场变化的需要,把一部分外汇储备作为干预市场的工具。

第五、外汇储备随整体经济的发展而增加。

即把外汇储备看成是一个变动的量,随国民生产总值、进出口贸易、人民生活水平等的扩大和提高而相应增加,使它始终维持在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水平上。

如据统计,新加坡外汇储备在1965年为10.69亿新元,1970年为30.98亿新元,1994年约为570亿新元。

第六、适度投资。

新加坡对累积的外汇储备通过适度投资达至保值、增值的目的,为此,政府授权金融管理局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专门开展投资活动。

实行稳中求高的储备政策和对外汇储备进行适度投资,是新加坡政府管理外汇储备的两大特点。

二、新加坡外汇储备管理与投资的机构新加坡有关外汇储备管理与投资的机构,主要有以下三个:1、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该局系根据1970年新加坡银行法规定,于1971年1月正式成立,负责制订货币政策和新加坡金融体系的发展政策,执行除货币发行以外的其他一切中央银行职能。

第四章:国际储备

第四章:国际储备

第四章国际储备第一节国际储备的性质一、国际储备的含义1.什么是国际储备2.国际储备资产的特征一个国家用于国际储备的资产,通常被称为国际储备资产。

一种资产须具备三个最基本的特征,方能成为国际储备:(1)可得性。

国际储备资产必须能随时、方便地被政府所得到。

(2)流动性。

国际储备资产须具有充分的流动性,能在其各种形式资产之间自由兑换,而且,各国政府或货币当局必须能无条件地获得并在必要时候运用这些资产。

(3)普遍接受性。

国际储备资产能在外汇市场上或在政府间清算国际收支差额时被普遍接受。

其他特征,如国际储备资产内在价值必须相对稳定。

3.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力(1)狭义的国际储备与广义的国际储备的含义:通常所讲的国际储备是狭义的国际储备。

(2)狭义的国际储备与广义的国际储备的区别:国际清偿力的含义比国际储备的含义广泛些:狭义的国际储备只限于无条件的国际清偿力(即自有国际储备),而不包括有条件的国际清偿力(即一国潜在的借款能力);而国际清偿力包括:一国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融资的现实能力(即国际储备)和一国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融资的潜在能力(即一国对外借款的最大可能能力)二、国际储备的来源从一国来看,国际储备的来源有以下几条渠道:1.经常项目顺差经常项目顺差是一国国际储备最主要的来源。

2.中央银行在国内收购黄金用本币从国内市场收购黄金,可以增加该国的国际储备总量;如果用原有的外汇储备从国际市场上收购黄金,只改变该国国际储备的构成,并不会增大其国际储备总量。

3.中央银行实施外汇干预政策时购进的可兑换货币在本币受到升值压力情况下,一国货币当局在外汇市场抛售本币,购进外汇,以稳定汇率。

于是购进的可兑换货币便成为该国国际储备的一部分。

4.一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对外借款净额一国政府或中央银行运用其自身的信誉及经济实力,以国际信贷方式吸收的外汇资金,也是一国国际储备的来源之一。

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的特别提款权由于特别提款权分配总额占世界储备资产总额的比重过低,而且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配额不平衡,因此,它不可能成为国际储备的主要来源。

国 际 储 备

国 际 储 备
返回
(一)国际储备规模管理
(2)巴洛针对谋求经济增长的发展中国家的储备适度 性所作的定义是:在现有资源存量和储备水平既定的条 件下,如果储备增长能促进经济增长率的最大化,则该 储备的增长率就是适度的。
返回
(一)国际储备规模管理
(3)阿格沃尔对发展中国家适度国际储备所作的解释 是:储备持有额能使发展中国家在既定的固定汇率上融 通其在计划期内发生的预料之外的国际收支逆差,同时 使该国持有储备的成本与收益相等。
返回
(三)我国的国际储备管理
2.我国国际储备结构管理
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主要是要解决各储备资产间的比例结构 问题。
对于外汇储备管理的基本原则是:(1)多元化的货币储备, 以分散汇率变动风险。(2)掌握储备货币的比例。
返回
金融学
1.我国国际储备总量的确定 2.我国国际储备结构管理
(三)我国的国际储备管理
1.我国国际储备总量的确定
总量管理问题实为国际储备适度化问题,确定我国国际储备量 的具体规模,需要对我国国际储备需求因素进行分析。
影响我国国际储备的因素有:(1)一般因素:平衡国际收支差 额、偿还外债、稳定经济及应付突发事件。(2)特殊因素: 人民币自由兑换、经济转轨起飞、国内金融调控等。
(1)充当干预资产 (2)弥补国际收支逆差 (3)作为偿还外债的保证
二、国际储备的供求
(一)国际储备的供给
国际储备主要有黄金储备、外汇储备、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 款权四种形式,但是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是各国不能主 动增减,一国国际储备的增减,便主要取决于黄金储备和外 汇储备的增减。
二、国际储备的供求
(二)国际储备的需求 影响各国国际储备需求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收支差额 2.汇率制度的选择 3.融资能力的大小 4.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的大小

国际储备

国际储备

3、其他信贷 如向其他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其他国际金融组织和商 业银行贷款,来平衡国际收支和稳定汇率等。 4、诱导储备 诱导储备主要包括本国商业银行和个人持有的对外短期 可兑换货币资产、其他国家希望持有该国资产的数量、该 国提高利率时可以引起资金流入的数量等。
(二) 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力
国际清偿力(International Liquidity)是指一 国直接掌握或不直接掌握、但在必要时可以用以 调节,支持本国货币对外汇率安排以及清偿国际 债务的一切国际流动资金与资产。它既包括一国 货币当局持有的国际储备,还包括该国从国外借 入的外汇储备、该国商业银行的短期外汇资产和 该国官方或私人拥有的中长期外汇资产。
国际储备是一国具有的现实的对外清偿力,而 国际清偿力则是该国具有的现实的对外清偿力和 可能有的对外清偿力,是一国金融实力的表现。
决定一国国际清偿能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有下面几个: (1)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国际储备。
(2)从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市场借款能力的大小。 (3)该国商业银行持有的外汇资产、金融当局从私人 部门可迅速获得的短期外汇资产的多少。 (4)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外国人持有该国货币 的意愿。 (5)在未发生不利的国内影响的条件下,利率提高或利 率期限结构的变化,对鼓励资金内流的程度.
外汇储备货币构成的变化: 金本位制度:英镑 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 当今牙买加体系:美元、欧元、日元、英镑 美元的比重为60%左右。
外汇储备的主要形式是国外银行存款和外国政府债券。 2000年,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占全球总额的60.77%, 而发达国家仅为39.23%。这是由储备货币发行国的 特殊地位导致的。
4、多元货币储备体系
牙买加体系:1976至今
四、国际储备的作用 1、弥补国际收支赤字所造成的外汇供求缺口。 国际储备用来解决暂时的国际收支困难,而如果 困难是长期的、巨额的,国际储备只能作为辅助措 施配合财政和货币政策实施。 2、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本币汇率的稳定。 3、政府向外借款的信用保证。 4、应付突发事件。 5、促进国内经济发展。

国际储备

国际储备

国际储备求助编辑百科名片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 reserve)是指各国政府为了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保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其他紧急支付的需要而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所有流动资产的总称。

目录国际储备构成1(一)自有储备的构成1(二)借入储备国际清偿能力及其区别作用适度国际储备量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国际储备总量管理手段结构管理的内容中国国际储备1特点1管理来源1收购黄金1国际收支顺差1中央银行干预外汇作用1弥补国际收支逆差1支持该国货币汇率展开国际储备构成1(一)自有储备的构成1(二)借入储备国际清偿能力及其区别作用适度国际储备量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国际储备总量管理手段结构管理的内容中国国际储备1特点1管理来源1收购黄金1国际收支顺差1中央银行干预外汇作用1弥补国际收支逆差1支持该国货币汇率展开编辑本段国际储备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 Reserve))也称“官方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用于国际支付、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其货币汇率的国际间可以接受的一切资产。

国际储备是战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它不仅关系各国调节国际收支和稳定汇率的能力,而且会影响世界物价水平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作为国际储备资产,一般必须同时具有三个条件:1.一国金融当局必须具有无条件地获得这类资产的能力;2.该资产必须具备高度的流动性;3.该资产必须得到国际间普遍接受。

国际金融什么是国际储备?某种资产成为国际储备应具备的条件1、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各种形式的资产,并能在该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直接地或通过同其他资产有保障的兑换来支持该国汇率。

国际储备应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是官司方持有性;第二是普遍接受性,即它是否能在外汇市场上或在政府间清算国际收支差额时被普便接受;第三是流动性,即变为现金的能力。

编辑本段构成(一)自有储备的构成自有储备即国际储备,主要包括一国的货币用货币性黄金、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

国际储备

国际储备

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特殊性 我国目前执行的是较为严格的结售汇制,在这种 结售汇制度下,我国外汇储备数量的增减直接体 现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而发达国家没有严格的外汇管制,也不实行强制 结售汇制度,企业的经常性外汇收支,一般是通 过国内商业银行进行,其结余并不构成国家外汇 储备。 发达国家外汇储备与国际收支差额没有直接的因 果关系,而是由官方主动调节的结果。
特别提款权的演变 1974 年7 月,基金组织正式宣布特别提款权与黄 金脱钩,改用“一篮子”16种货币作为定值标准。 这16种货币包括截至1972 年的前5年中在世界商 品和劳务出口总额中占1%以上的成员国的货币。 除美元外,还有联邦德国马克、日元、英镑、法 国法郎、加拿大元、意大利里拉、荷兰盾、比利 时法郎、瑞典克朗、澳大利亚元、挪威克郎、丹 麦克郎、西班牙比塞塔、南非兰特以及奥地利先 令。 每天依照外汇行市变化,公布特别提款权的牌价。
通常,国际清偿力被称为广义国际储备,无条件 的国际清偿力被称为狭义国际储备。
(一)备用信贷 备用信贷是参加基金组织的会员国向基金组织申 请的一种信贷形式,是成员国在国际收支发生困 难或预计要发生困难时,同基金组织签订的一种 备用借款协议。 (二)借款总安排 借款总安排又称借款总协定,是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和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比利 时、意大利、荷兰、加拿大、瑞典等十个发达国 家(即十国集团)于1962年共同设立的一 种特别贷 款项目。
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 其主要形式是国外银行存款和外国政府债券。 一种货币要成为储备货币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特征: • 必须可自由兑换 • 必须为各国普遍接受 • 价值相对稳定 外汇储备趋势:目前, 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 构成主要的外汇储备货币。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外汇储备约占全球国 际储总额的90%左右。

国际储备

国际储备

会员国的储备头寸包括 1
向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认缴份额中 25%的黄金或可 兑换货币部分, 这部分以前用黄 金缴纳,现在必 须用可兑换货币 缴纳
2
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为满足会员国 借款需要而使用 的本国货币
3
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向该国借款的 净额,也构成为 该会员国对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的 债权
特别提 款权
Thank you !
黄金储备
外汇储备资产形式
外汇储备
内容
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
普通提款权
特别提款权
流动性结构管理
一级储备资产
按照流动性 的高低分级
二级储备资产 三级储备资产
一级储备资产
二级储备资产
三级储备资产
流动性
收益率
本章小结
1.国际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以 及应付各种紧急支付而持有的、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的资产。各国都准备有 一定数量的资产作为国际储备,用于调节国际收支,干预外汇市场,以把国际 收支不平衡和汇率波动的幅度限制在某一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使其不至于对国 家经济的正常运行产生不利的影响。 2.国际储备的构成主要有四种形式。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其国际储备中至 少包括两项资产,即黄金储备和外汇储备。如果该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 员国,则其国际储备中还包括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如果该国还参与特别提 款权的分配,则其国际储备中还包括特别提款权。 3.国际储备资产管理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国际储备资产的规模管理和结构管理两 个方面。 4.一般来说,最适度的国际储备量是一国政府为实现国内经济目标而持有的用 于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汇率稳定所必要的黄金和外汇的储备量。从实际需要考 虑,一国国际储备量通常可分为经常储备量与保险储备量。经常储备量,是指 保证该国正常经济增长所必需的进口不致因储备不足而受影响的储备量,这是 一国国际储备量的下限;保险储备量,是指在一国经济发展最快时,可能出现 的外贸量与其他金融支付所需要的国际储备量,这是一国国际储备量的上限。 此上、下限,构成了一国适度国际储备量的区间。 欧洲货币市场并不仅限于货币市场 5.中国的国际储备由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 特别提款权四个部分组成。其中黄金储备、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的数量在一 业务。 定时期内是比较稳定的。因此,我国对国际储备的管理便主要体现在有关部门 对外汇储备的管理上。

4国际储备及其管理

4国际储备及其管理

1)国际储备/进口额:25%
与进口贸易的支付规模相适应,保 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美国经济学家特里 芬(R·Triffin)认为,这个比例最高 额为40%(相当于5个月的进口额),最 低额为20% (相当于2.5个月的进口 额),如从全年平均看,以25%即相当 于3个月进口额为宜。这个方法自60年 代提出以来一直沿用至今。
2)国际储备/外债:50%
一国的国际储备应与该国的外债总额保持 一个合理的比例。各国一般认为,一国的国际 储备量占外债总额的1/2较为合理。 但外债的偿还不仅由国际储备量多少决定。 一国的经济实力较雄厚,开放程度高,对外融 资能力强,其国际储备量可适当减少;一国出 口能力强也可适当减少国际储备量。 在遵循1/2的标准基础上,可根据本国具 体情况酌情决定。
2)另三种储备资产的三级分类法 普通提款权,由于会员国能随时从基金 组织提取和使用,故类似一级储备。 特别提款权,由于它只能用于会员国政 府对基金组织与会员国政府之间的支付,会 员国若需将它用于其他方面的支付,须向基 金组织提出申请。这个过程需要一定时日才 能完成,因此,特别提款权可视为二级储备。 各国货币当局一般只在黄金市价有利时, 才肯将黄金卖为储备货币,因此,黄金储备 可视为三级储备。
第四章 国际储备及其管理
第一节 国际储备概述
第二节 国际储备的管理
第一节 国际储备概述
1.国际储备的定义及特征 (1) 定义:国际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能随时用来干 预外汇市场,支付国际收支差额的维持本国货币 汇率,在国际间可以接受的一切资产。 (2)特征:a.可得性 b.流动性 c.普遍接受性
注:根据上述定义与特征,国际储备应包括自有储备和借入 储备,即广义的国际储备,又称国际清偿能力。通常,国 际储备指自有储备,即狭义的国际储备。

国际金融基础理论篇——国际储备

国际金融基础理论篇——国际储备

外汇储备与金融危机——以泰国为例
• 保持充足的国际储备特别是外汇储备,对于 维护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货币汇率、稳定外汇 与货币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997年 始于泰国,以后波及到马来西亚、菲律宾、 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等国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便是一例。1997年7月2日,在历经数月 的泰铢汇率波动之后,泰国中央银行终于放 弃了实行13年之久的泰铢与“一揽子”货 币挂钩的汇率制度,改为管理式的浮动汇率 制。消息公布后,泰铢兑美元的汇价应声而 下,最多时曾跌去近30%,酝酿已久的泰 国金融危机终于爆发。
1050.49 1398.90 1449.59 1546.75 1655.74
年末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外汇储备 2121.65 2864.57 4032.51 6099.32 8188.72 10663.44 15282.49 19460.30 23991.52
• 2. 国际储备资产的利率风险增大
• 3. 国际储备资产的投资选择和选择风险同 时增加
• 4. 黄金价格的剧烈波动对黄金储备价值的 影响
• 5. 保持适度的国际储备规模与结构
• 2007年2月,美国爆发次贷危机,随即席 卷整个世界经济,对各国金融市场都产生 了巨大冲击。首先是美国众多次级抵押贷 款公司遭受严重损失,第二大次级抵押贷 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在2007年4月2日 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接 着,次级债券危机给华尔街以及美国的金 融机构造成了巨额亏损,欧洲、亚洲等金 融市场也都出现了大幅下跌。2008年4月 8日,IMF称全球次贷亏损达1万亿美元。
• 由于外汇储备的普遍不足,当倾向危机 来临、本币受到外汇投机力量的打击时 ,政府当局就没有足够的能力捍卫本国 的货币。再加上货币危机发生后,面对 投机攻势,泰国中央银行又不顾实力, 不当地动用了外汇储备来干预外汇市场 ,结果是由于外汇储备的不足而导致干 预无效,不仅没有达到维护倾向汇率稳 定的目的,反而使储备资产遭受严重的 损失。

第四章 国际储备

第四章 国际储备




我国的国际储备问题
一、我国国际储备的构成与 特点
构成: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 构成:黄金储备、外汇储备、 IMF的储备 头寸及特别提款权。 头寸及特别提款权。 IMF的储备头寸及特别提款权合计约为 的储备头寸及特别提款权合计约为10 在IMF的储备头寸及特别提款权合计约为10 亿美元,所占比例很小。 亿美元,所占比例很小。
二、国际储备的来源
(一)一国视角下的国际储备来源 :
1、国际收支盈余 2、中央银行在进行外汇干预时购进的外汇 3、一国政府对外借款的总额 4、中央银行购买的黄金 5、接受他国支付的特别提款权 6、其他
(二)全球视角下的国际储备来源 :
1、各国中央银行购买的黄金 2、IMF分配的特别提款权 3、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货币输出
(二)储备货币分散化的经济影 响
1、积极影响 (1)缓解了特里芬难题 (2)促进了各国货币政策的协调 (3)有利于防范汇率风险
2、消极影响 加大了储备数量和结构管理的难度。 (1)加大了储备数量和结构管理的难度。 加剧了国际外汇市场的动荡。 (2)加剧了国际外汇市场的动荡。 加深了国际货币制度的不稳定性。 (3)加深了国际货币制度的不稳定性。
3、借款总安排(General Arrangements to 借款总安排( Borrow) Borrow)
借款总安排是一种短期信贷来源。 由IMF向有关国家借入,再转贷给借款国。 IMF充当贷款中介角色,但这种贷款来源并不 能成为成员国扩充国际清偿力的长期来源, 一旦成员国归还贷款,国际储备将恢复到原 来水平。
(二)外汇储备 是我国国际储备的最主要部分。 是我国国际储备的最主要部分。 储备的变动分为两个阶段: 我国外汇 储备的变动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3年 1、第一阶段:1978-1993年 特点:增长较快;年际波动较大。 特点:增长较快;年际波动较大。 1978年为15.57亿美元 1993年为 年为15.57亿美元, 年为211.80. 1978年为15.57亿美元,1993年为211.80.

国际储备

国际储备

2
4、国际储备的作用



1、弥补国际收支赤字 2、调节本币汇率 干预资产 维系币信誉 3、充当信用保证 4、防范突发事件
3
二、国际储备的构成与来源
一、国际储备的构成 自有储备
1、政府持有的黄金储备 2、政府持有的外汇储备 3、储备头寸(reserve position) 4、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 ,SDRs)
18
确定国际储备适度量的参考指标
1.国际储备/进口额 一国国际储备的合理数量,约为该国年进口总额的20% 一50%。实施外汇管制的国家,不可以低于20%;不实施外 汇管制的国家,一般不超过50%。 2.一国国际储备量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 一国的国际储备应与该国国民生产总值之间保持一个合理 比例,并以这一比例作为制定该国国际储备政策的参考因素 之一。各国根据本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找出两者的最适当比例。 3.国际储备和对外债务总额之比 一国的国际储备应与该国的外债总额保持一个合理的比 例。经验表明,一国的国际储备应相当于该国对外债务总额 的1/2为宜。各国在遵照一般标准的基础上,应当根据自身的 国情加以分析确定。
第三节


国际储备及其管理
一、国际储备的含义及特征 1、什么是国际储备 亦称“官方储备”,是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备用于 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币汇率等国际间普遍 接受的一切资产。
2、国际储备的特征 可得性;流动性;普遍接受性。
1




3、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力 国际清偿力:亦称“国际流动性”是一国政府 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融通资金的能力。 包括无条件清偿能力和有条件清偿能力。 有条件清偿能力包括:备用信贷,互惠信贷协 定、借款总安排、商业银行短期对外可兑换货 币资产。

第四章 第三节 国际储备的管理(国际金融-厦门大学 王艺明)

第四章 第三节  国际储备的管理(国际金融-厦门大学 王艺明)

第三节国际储备的管理国际储备的管理是指一国政府及货币当局根据一定时期内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国际储备的规模、结构及储备资产的运用等进行计划、调整、控制,以实现储备资产规模适度化、结构最优化、使用高效化的整个过程,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储备的管理包括量的管理和质的管理两个方面。

量的管理是指对储备规模的选择和调整,即通常所说的国际储备的规模管理或总量管理;质的管理是指对国际储备运营的管理,主要是其结构的确定和调整,也被称作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

其中规模管理又包括国际储备需求的适度水平的确定和国际储备供给如何适应需求变化而增减两个方面。

一、国际储备的需求和适度规模(一)国际储备的需求国际储备需求是指提供某些有价值的物以交换所需储备的意愿,这一定义可进一步引申为持有储备和不持有储备的边际成本二者之间的平衡。

持有储备的净成本越高,实际的储备额就会降得越低。

反之,实际的储备额就会增加。

(二)影响一国国际储备需求的因素影响一国国际储备需求的因素很多且很复杂,这里概括成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际储备需求同国际收支调节密切相关。

一方面国际储备需求受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的影响,如收入机制、货币—价格机制、利率机制等,在调节机制不能得到充分运用时,国际储备的需求量就大。

所以,调节机制越能顺利运行,国际收支失衡情况越轻缓,所需要提供的国际储备就越少。

另一方面,国际收支逆差的规模与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效力与速度也是影响国际储备需求量的重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国际储备需求同国际收支调节的规模和影响呈正相关,这决定于国际收支逆差的规模和逆差产生的频繁性。

当一国国际收支不易失衡,且逆差数目较小,在不需调节经济的情况下,持有少量国际储备进行缓冲即可;而当一国国际收支长期处于较大规模的逆差状态时,采用融资政策进行调节(即动用储备和使用国际信贷),与采用支出政策调节总需求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替代性。

在逆差额既定的情况下,较多使用资金融通,便可较少使用需求调节,从而对国际储备的需求就会多些,反之,实行政策调节力度大,见效快,可较少动用储备,储备持有量可少些。

第四章 国际储备

第四章  国际储备

4、 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 SDRs)
(1)定义
是IMF于1969年创设的并于1970年根据各会员国在基金中 的份额,按比例进行分配的一种在普通提款权之外的特别使 用资金的权利。
它是一种靠国际纪律而创造出来的储备资产,本身不具
有内在价值。
它是由IMF按份额比例无偿分配给成员国的。
第二,能够自由兑换成其它货币,并为世界各国普遍
接受。 第三,作为国际计价手段和支付手段。 (2)外汇储备是目前世界各国最主要形式的国际储备资产
(3)外汇储备的变化

20世纪30年代前,英镑是最主要的储备货币;
◆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几乎成为唯一的储 备货币. ◆ 20世纪70年代后,出现了储备货币多元化的
“3个月进口额学说”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Robert Triffin)于 1960年代提出。 2009 年 全 年 进 口 总 额 10056 亿 美 元 , 按上述标准,我国只要2500多亿美元的储备就足够了。
二、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
(一)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概念 (二)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的基本原则 (三)外汇储备的管理
它只能在IMF及各成员国政府之间发挥作用,其具有价
尺度、支付手段、贮藏手段的职能,但没有流通手段的职
能,不能被私人用来直接媒介国际商品的买卖。
(2)定值 1970年至1973年,以黄金表示其价值(1SDR=0.888671
克黄金)。
1974年至1981年,以“一篮子货币”价值表示( 16国 货币;5国货币:美元、日元、英镑、德国马克、法国法郎, “一篮子货币”的比重从1986年1月1日起每5年调整一次)。
(二) 影响国际储备量的主要因素 1、进口规模

我国的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厦门大学王艺明)

我国的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厦门大学王艺明)

第四节我国的国际储备1979年以后,随着开放政策的深入贯彻,对外经济交往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提高,我国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数额及国际储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国际储备问题日益重要。

同时,金融外汇体制的改革也给我国国际储备及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

一、我国国际储备的构成及特点我国于1980年正式恢复了在IMF和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目前我国的国际储备资产同样由黄金、外汇储备、特别提款权和在IMF的储备头寸四个部分组成。

由于我国在IMF中所占份额较低,特别提款权和储备头寸仅占我国国际储备的极小比例。

在储备资产管理中,这两类资产各国都无法主动调整。

整体来看,我国国际储备呈现以下特点:1.黄金储备的数量稳定我国实行的是稳定的黄金储备政策,一定时期内的黄金储备数量也是比较稳定的。

从改革开放以来到1998年,我国的黄金储备,除1979年和1980年为1280万盎司外,其余年份均为1267万盎司。

不过,近年来,我国黄金储备有所下降。

2.外汇储备的增长既迅猛又曲折在1979年至1992年间,我国的外汇储备由国家外汇库存和中国银行外汇结存两部分构成,国家外汇库存,是指国家通过中国银行兑进与卖出外汇相抵后的余额。

中国银行外汇结存,实际是中国银行的运营资金,即中国银行的自有外汇资金,加上它在国内外吸引的外汇存款与对外借款,再减去它在国内外的外汇贷款与投资之后的余额。

国家外汇库存实际是我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对外债权,而中国银行的外汇结存则实际是该行的对外负债。

这与IMF 的统计口径有差距,因为一般国际上在计算一国的外汇储备时,通常不包括国家指定的商业银行在经营外汇业务时所形成的营运外汇结存,其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的货币当局对这部分外汇资金无权进行无条件的使用。

从1983年起,我国开始对外公布国家外汇储备数额。

由于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外贸易“量入为出”,出口额较小,进口也受到严格限制。

当时,人民币牌价由官方决定,无须干预外汇市场,因此外汇储备规模很小。

国际储备及其管理.ppt

国际储备及其管理.ppt

第一节 国际储备概述
b. 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是当今国际储备的主体,70年代后国际储备呈多 元化的趋势,80年代以后外汇储备占总额的80%以上
作为储备货币必须具备的条件: 1)必须是可自由兑换货币 2)必须为各国普遍接受,人们对其购买力的稳定性具有信心 3)这种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价值相对稳定
第四章 国际储备及其管理
第一节 国际储备概述 第二节 国际储备的管理
第一节 国际储备概述
1.国际储备的定义及特征 (1) 定义:国际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能随时用来干
预外汇市场,支付国际收支差额的维持本国货币 汇率,在国际间可以接受的一切资产。 (2)特征:a.可得性
b.流动性 c.普遍接受性
注:根据上述定义与特征,国际储备应包括自有储备和借入 储备,即广义的国际储备,又称国际清偿能力。通常,国 际储备指自有储备,即狭义的国际储备。
IMF成员外汇储备的货币构成(%)
年份
1973 1980 1984 1987
美元
84.6 68.6 65.1 67.1
英磅
7.0 2.9 2.9 2.6
马克
5.8 14.9 12.0 14.7
法国法郎 1.0 1.7 1.1 1.2
日元
— 4.3 5.2 7.0
1991 55.6 3.6 18.3 3.3 10.4
4在IMF的SDR余额 安排

广义国际储备 (国际清偿力)
自有储备 (狭义国际储备)
黄金储备 外汇储备 在IMF的储备头寸 特别提款权
借入储备
备用信贷 互惠信贷协议
本国商业银行 对外短期外汇资产
第一节 国际储备概述
3.国际储备的作用
(1) 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应对短期赤字 (2) 作为干预资产,干预外汇市场,调节本币汇率 (3) 作为对外偿债的信用保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国际储备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
4.1 国际储备概述
4.1.1 国际储备的概念及其特征
★ (1)什么是国际储备 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
国际金融
Reserve)亦称“官方储
备”,是指各国政府为了弥补国际收支逆差,保持汇率
稳定,以及应付其他紧急支付的需要而持有的国际间普
遍接受的所有资产。 ★ (2)国际储备的特征 普遍接受性:为各国普遍接受 充分流动性:可随时动用 自由兑换性:可随时兑换 官方持有性:官方持有
2018年10月21日星期日
/25
国际金融
2018年10月21日星期日
/25
4.1 国际储备概述
国际金融
3.在IMF的储备头寸(Reserve Position) 亦 称 “ 在 IMF 的 储 备 部 位 ” 、 普 通 提 款 权 General Drawing
Rights,指成员国在IMF的普通账户中可自由提用的资产。普
2018年10月21日星期日 /25
国际金融
Reserve currencies come and go. International currencies in the past have included the Greek drachma, coined in the fifth century B.C., the Roman denari, the Byzantine solidus and Islamic dinar of the middle-ages, the Venetian ducato of the Renaissance,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Dutch guilder and, more recently, the British pound and U.S. dollar.
最大可能能力。
2018年10月21日星期日
3 /25
金融系
4.1 国际储备概述
国际金融
2018年10月21日星期日
4 /25
金融系
4.1 国际储备概述
4.1.2 国际储备的构成
★ 自有储备
国际金融
自有储备
黄金
外汇
普通提款权
特别提款权
2018年10月21日星期日
5 /25
金融系
4.1 国际储备概述
国际金融
1.黄金储备(Gold Reserve) (1)作为国际储备的黄金是一国政府所持有的货币性黄 金,非货币性黄金不计入。 (2)黄金在国际储备中的地位有不断下降趋势。 ①黄金 产量有限;②黄金的占有和掌握极不均匀;③黄金价格 波动频繁。 ◆ 20世纪30年代以前,黄金是最主要的储备资产; ◆ 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美元代表黄金成为主要的国 际储备资产;
(2) 在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中占较大比重;
(3)币值稳定。
2018年10月21日星期日 7 /25 金融系
国际金融 DEFINITION of 'Reserve Currency'
A foreign currency held by central banks and other maj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s a means to pay off international debt obligations, or to influence their domestic exchange rate. A large percentage of commodities, such as gold and oil, are usually priced in the reserve currency, causing other countries to hold this currency to pay for these goods. Holding currency reserves, therefore, minimizes exchange rate risk, as the purchasing nation will not have to exchange their currency for the current reserve currency in order to make the purchase.
通提款权主要用于偿还经常账户赤字(current account deficit), 具体包括: (1)成员国向IMF缴纳份额25%的黄金或可兑换货币。 (2)IMF用去的本币持有量部分。 (3)基金组织从成员国的借款净额。
2018年10月21日星期日
11 /25
金融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国际金融
(1)成员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缴纳份额中的25%的黄金 或可兑换货币 当一个国家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时,必须按一定的份额向 该组织缴纳一笔资金,称之为份额。按照IMF规定,认缴的 份额25%必须以黄金或可兑换货币缴纳,其余75%须以 本国货币缴纳。当成员国发生国际收支困难时,有权以本国 货币抵押的形式向IMF申请提用可兑换货币。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满足成员国借款而使用的本国货币 按照IMF规定,成员国认缴份额的75%以本国货币缴纳。 IMF向其他成员国提供本国货币的贷款时,产生了本国对 IMF的债权,可以无条件提取并用于国际收支逆差的支付。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该国借款的净额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该国借款的净额也是该成员国的债权, 同样,该国也可以无条件提取用于国际收支逆差的支付。
2018年10月21日星期日 2 /25 金融系
4.1 国际储备概述
★ (3)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力 国际清偿力 (International
国际金融
Liquidity) 亦称“国际
流动性”,指一国平衡国际收支逆差的融资能力。 它既包括一国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融资的现实能力即
国际储备,又包括融资的潜在能力即一国向外借款的
◆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黄金已不能直接用于国际间 支付,但IMF仍然将黄金储备列入国际储备统计中
2018年10月21日星期日
6 /25
金融系
4.1 国际储备概述
2.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国际金融
(1)外汇储备是当今国际储备的主体;
(2)外汇储备的变化: ◆ 20世纪30年代前,英镑是最主要的储备货币; ◆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几乎成为唯一的储备货币; ◆ 20世纪70年代后,出现了储备货币多元化的趋势,但至 今美元仍然是最主要的储备货币。 一国货币欲成为储备货币,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能自由兑换,即必须是可兑换货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