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中日关系

合集下载

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回顾

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回顾

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回顾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全球化,各个国家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密,其中中日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日关系经历着从敌对到友好的历程,尽管曾经遭遇过波折,但两国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关系也逐渐回暖。

下面我们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对中日关系的发展过程做一回顾。

一、封建时期的贸易交往早在16世纪,明朝与日本就开始进行贸易,由于双方的贸易需求,中日两国之间的经济往来逐渐增多。

虽然当时的贸易往来需由德川幕府中转,但对中日之间文化的交流和相互了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为日本的文化变革和“开国”奠定了基础。

二、现代的中日关系19世纪末,中国历经太平天国战争、洋务运动以及戊戌变法,已经开始接受现代化的观念,而此时的日本却已经成为了世界的大国之一。

在这个背景下,中日两国开始有更多的接触。

1902年10月,中日签订了《日中修好条约》。

然而,这并没有阻止两国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在淞沪会战及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两国的关系降至冰点。

三、中日战争与关系转型日本进攻中国,占领上海和南京,使得中日关系出现了更大的矛盾。

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卢沟桥附近发动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开始占领全国大片土地。

直到1945年,日本才在二战中投降,这场战争让中日两国的关系彻底地恶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日两国因政治意识形态的不同,关系陷入了新的困境。

在此期间,中日两国除了保持必要的文化、商贸等层面的交流,基本上处于敌对状态,相互疏离。

四、中国政策调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上展示了不断崛起的姿态,贸易和工业等方面也大幅发展,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者。

中国同其它国家开展合作的同时,也调整了与日本形成的经济联系。

1972年,中日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大幅缓和了两国关系。

1978年,中国启动了对外开放的征程,此举为中日两国之间的合作交流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两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不断深化,尽管曾经有类似“东海之争”的争端发生,但中日两国之间的合作关系逐渐加强。

中日友好交往的历史事件

中日友好交往的历史事件

中日友好交往的历史事件
1.1994年《中日长期和平友好条约》签署
1994年八月十五日,中日两国政府签署了《中日长期和平友好条约》,双方在原则和具体事项上达成了妥善安排,从而完成中日正常
友好关系的漫长磋商之路。

这一条约,实现了把中日关系从危机变成
机遇,并为两国进一步发展友好关系创造了良好条件。

2.1972年《中日建交银行新协定》签署
1972年日本实施经济禁运政策前,中国与日本签署了《中日建交银
行新协定》,特设银行,撤销实行若干年的中日建交银行协定,正式
建立和正式开始正常外交,标志着中日三代外交正式走出了历史穷途。

这一协定以及它鼓舞了两国友好交往的兴起。

3.78家日本企业就在中国内地开展经贸活动
1978年,中国和日本签署了《中日银行及货币投资协定》,从而推
动了两国经贸合作的全面发展,78家日本企业在中国内地开展外商投
资活动,为中日经贸关系增进更多的智慧与创新,搭建了新一轮的中
日经贸关系的桥梁。

4.日本实施新武器出口政策
1996年,日本实施新的武器出口政策,准许有适当地满足中国军事
装备需求的武器出口。

这一政策标志着两国关系更进一步。

此后,中
日义勇军纪念品张贴、古籍、文物等物质文化遗产的交流活动也蓬勃发展。

5.日本国家安倍晋三访问中国
2013年5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中国期内进行了国事访问。

此次访问理顺历史,而非淡化,2006-2007年双方建立的基础上展开新的对话。

此次访问表明了中日关系取得新的里程碑,两个国家在政治及经济技术上进行有益合作,以促进两国友好交往。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一波三折一.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1.中日两国的敌对(1949—1971)二战后,日本处于美国的占领之下,《旧金山和约》签订后,日本吉田政府于1952年4月与台湾当局缔结《日台和平条约》,建立了所谓“外交关系”,从而为中日关系正常化设置了新的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周恩来等第一代领导人决定采取民间先行、以民促官、渐进积累的方式,推动中日关系正常化。

1952年6月,中日签订了第一个战后民间贸易协定。

1953、1955、1958年又签订了三次民间贸易协定。

但1958年的“长崎国旗事件”一度导致中日贸易中断。

由于双方对发展经贸关系又很强的需求,1962年廖承志与高崎达之助签署了《中日贸易综合备忘录》,即L—T备忘录。

1963年中日友好协会成立,积极开展中日民间交流。

但“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使中日关系受到严重冲击。

回顾中日邦交正常化前29多年的两国关系,可以清清楚地看到中日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以下三个因素的制约。

第一是冷战这一国际大环境;第二是日美关系;第三是日台关系。

2.中日关系的蜜月时代(1972—1991)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剧变。

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在这种形势下,日本感到震撼,谋求同中国邦交正常化的呼声高涨。

1972年9月,田中首相访华,双方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两国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1978年8月,两国又签署了《中日友好和平条约》。

10月,邓小平访日。

中日关系得到了全面、迅速的发展。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1周年。

从表面上看,中日早已和解。

但是,这些年来的事态发展证明,这两个国家远没有实现真正的和解。

究其根源,是因为中日的和解,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从上至下的安排。

两个国家的领导人为了共同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引导了41年前的正常化。

但是,从上至下的和解往往是脆弱的,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

没有对过去战争历史的起码认识和反省,没有民间社会真正的对话和沟通,没有国民教育的反思,历史的旧恨随时可以被重新激活。

中日关系历史

中日关系历史

中日关系发展史国家介绍:中国:中国为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文化与文明史。

中国是国际社会的中流砥柱,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世界第二大进口国,拥有最多外汇储备;亦是世界上经济成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不过中国的生产力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也不平衡。

日本:日本国是位于亚洲大陆东岸外的太平洋岛国。

西、北隔东海、黄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与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东濒太平洋。

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为单一民族国家,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被称为“日出之国”。

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起一直是世界公认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科学研发能力居世界第三,同时也是当今世界第四大出口国与第四大进口国。

日本属于发达国家,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质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四万美元稳居世界前列,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中日两国同为亚洲大国,中日关系影响着亚洲的稳定,甚至是世界的和平。

中日关系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关系之一。

古代日本长期以中国为师,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强大起来,屡次侵略中国。

今天,日本右翼势力不仅不思悔改,而且竭力掩盖侵略的罪行,美化侵略战争,给两国关系蒙上阴影。

考点链接一、日本发展史(一)日本发展史上的三次飞跃:1大化改新:向中国隋唐学习,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2)明治维新:向欧美学习,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3二战后:(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70年代初,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二)日本国别史1.646年,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2.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将军掌握实权,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1868年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发动甲午中日战争,获取大量的侵华利益。

中日关系.docx

中日关系.docx

(9)、2005年4月,胡锦涛主席出席在印度尼西亚首
都雅加达举行的亚非峰会期间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 举行会晤,就发展中日关系提出了包括严格遵守《中 日联合声明》等三个政治文件在内的5点主张。同时, 日本首相小泉在亚非峰会中日领导人会晤和战后60周 年的书面声明中,分别重申对日本过去侵略历史表示 深刻反省和诚挚道歉。但另一方面,小泉多次参拜供 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致使中日两国首脑互 访机制中断多年,中日关系陷入僵局。
3、安培普三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安倍晋三于12月26日就任日本 第96任首相。日本自原首相吉田 茂以来,这是时隔64年后再次有 政治人物两度担任首相。安倍晋 三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安倍于1954年作为安倍晋太郎 的次子出生于东京。安倍晋太郎 其后成为日本外相。2岁时,外 祖父岸信介当选首相,3岁时其 父安倍晋太郎首次当选众议员。 安倍从小学到大学在都成蹊学 园度过。大学时,安倍加入了射 箭社团。据称虽然努力练习射箭, 但从未在比赛中获胜
4、日美关系对我国的影响有哪些
1951年9月8日,日本以独立国家的身份与美国签订《日 美安全条约》。这个条约主要是确立和约生效后日本和 美国的军事关系和美军在日本的特权。条约规定:日本 向美国提供陆海空军基地,美国则“为了和平与安全的 利益,日前愿意在日本国内和周围驻扎相当数量的武装 部队”(日美关系,可让供主讲人用) 美日关系的演变:、1、占领与被占领的关系。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日本成为战败国,美国以盟军的名义单独 占领了日本全境。(期间包括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扶 植);
5、我国如何真正全面超越日本
中国完全有能力有实力全面超越日本,因为中国上下 5000年的文明,更因为中国人民群众智慧的力量才是 最伟大的! 所以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与前途的,并不仅仅是依 靠国家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也不仅仅是依靠某个执 政党或某些政府行为,甚至不一定是依靠国土面积和 资源。它所依靠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整体素质和水 平,只有当国民具有了足够的文化水平,艺术修养, 科学知识,思想品德,民族意识,政治素养,民主意 识,乐观精神等等 ,才会具有现代工业文明的思想和 观念,才能对真理有正确而理性的识别能力,才能对 新事物新知识有足够的认知能力,通过他们的积极参 政议政,国家或民族才能与时俱进。这样我国才能全 面超越日本不是空口白话。

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

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

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自从正式建交以来,中日两国间的关系一直处于波动的状态。

两国的关系历经了多次变革,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特点。

本文将从历史事件和共同努力的角度,探讨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

1. 第一阶段:战后的和解与合作(1945-1972年)二战结束后,中日两国都遭受到了巨大的破坏,但双方均希望结束敌对状态,重建国家。

1952年签署的《中日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是双方关系正常化的重要里程碑。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之间的贸易和人员往来得到了逐渐恢复,为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

2. 第二阶段:历史纠纷与复杂关系(1972-2012年)尽管战后的合作为两国关系带来了积极的变化,但历史遗留问题成为两国关系的一大阻碍。

特别是钓鱼岛(中国称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等领土争端问题加剧了双方的紧张局势。

此外,日本政界或学界对于日本侵略行为的态度也引发了中方的不满与抗议。

然而,随着双方交流的推动,尤其是在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合作增强,两国间的合作与交流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3. 第三阶段:未来合作与友好发展(2012年至今)近年来,尽管存在一些争议和摩擦,但中日两国的领导人意识到保持稳定的关系对双方和整个地区的和平与繁荣至关重要。

2012年,中日关系出现积极转机,两国领导人进行了互访,达成了一系列共识。

2018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日本,为两国关系稳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此外,中日韩(中国、日本、韩国)合作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总结起来,中日关系经历了从战后的和解与合作,到历史纠纷阶段的复杂关系,再到如今的未来合作与友好发展等阶段。

双方在这一漫长的历程中都付出了努力,积累了经验,增长了互信。

相信随着两国之间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加深,中日关系将更加坚实,为世界和平与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本文纯属虚构,不代表事实真实)。

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中日两个国家在历史上存在着紧张、矛盾和合作的关系。

从古代的两国交往,到现代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合作,我们可以看到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一、古代的中日交往中国和日本地理位置相近,古代的两国互相交往颇为频繁,古代的中日关系在文化、军事、贸易等方面都十分紧密。

早在公元57年,中国东汉时期的皇帝汉光武帝就向日本派遣使者,此后古代的两国交往不断加强。

唐朝时期,中日文化的交流达到了高峰。

中国的唐代诗词在日本广为流传,日本武士的着装、军事智慧也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因此双方文化的交融不断深入,对中日两国的文化影响也不止于古代。

二、近代中日关系的历史自1840年起,中国的近代化变革引发了历次战争和军事冲突,中日两国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

1894年至1895年,甲午战争的爆发成为中国和日本两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战争。

中国战败后与日本签订了辛丑条约,这一条约使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日本的军国主义打开了了一个缺口。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起了中日全面战争,中日战争爆发,历时八年,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伤害。

这一战争成为中国和日本关系中的重要分水岭。

战后,中国和日本两国保持相对疏远的态度,但是在日本的发展道路上加速融入国际社会后,中国和日本的联系逐渐增多。

三、现代中日关系的现状自20世纪90年代初,中日关系渐趋稳定,两国高层在国际和双边场合上频繁互动,两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也日益增多。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日本的经济困境,中日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2010年中日贸易总额达到了2971亿美元,中国成为了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而日本也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但另一方面,中日关系在政治和历史问题上依然存在分歧和争议。

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中国和日本之间的领土争端,“钓鱼岛问题”成为了政治和舆论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

此外,战争历史、对侵华行为的道义认识也是中日关系的一大阻碍。

为了改善两国关系,中日两国领导人也在历史和地缘政治的基础上进行了长期、复杂的谈判。

中日关系历史与的发展

中日关系历史与的发展
1
2015-3-31
2




一.历史上的中日关系 (1)古代中日两国之间的交流 (2)明清时期的倭寇问题 二.中国近代与日关系 近代日本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坑日抗争 三.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关系的发展
第一阶段: 时间:古代史:汉唐元明清前期
关系特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平友好交往是主流
史实再现 两汉时期: 隋唐时期: 明清时期:
隋 唐 时 期
仿照唐制
文化:
学习建筑
教授儒学
经济: 贸易往来 著名人物 吉备真备(日) ;鉴真(中)
一、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中日关系
宋元 时期
南宋和日本交往频繁
元代海船直通日本 中日贸易往来成为双方关系重要纽带
明 清 时 期
明朝 倭寇侵犯我国东南沿海 清朝
清朝前期,闭关锁国,中日交往基本断绝
第二阶段: 时间: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成立) 关系特点:(关系恶化)战争侵略|经济掠夺奴化教育 史实再现 1明治维新时期至甲午中日战争(19 世纪60.70年代至19世纪末期) 2中日甲午战争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 3从“九一八”事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1931--1945) 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新中国成立 (1945--1949)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
——20世纪90年代,中日关系一波三折
中 日 关 系 的 发 展 历 程
和平友好交往
古代中日关系:和平友好交往是主流。 中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进行 友好交往。 古代中国国家实力的强大,先进的科技 文化对日本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近代中日关系:战争 日本进行战争侵略,经济掠夺,奴化教 育,扶植代理人。中日关系恶化

中日关系的历史背景与未来发展

中日关系的历史背景与未来发展

中日关系的历史背景与未来发展作为东亚两个大国,中日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在过去一百多年的历史中,两国之间的关系经历了许多曲折和波折。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探讨中日关系的历史背景,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历史背景在很长的时间里,中日关系是友好的。

自古以来,中日两个民族并没有太多的矛盾与冲突,相反,在文化与经济方面双方都进行了广泛且深入的交流。

但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友好的关系慢慢转变为敌对的状态。

一、列强侵略亚洲在19世纪后期,列强开始侵略亚洲,这也是中日关系一开始趋于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这场列强的争夺中,日本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力量。

作为一个新兴的民族国家,日本希望能够和其他列强一样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殖民地,这也促使日本开始向邻近的亚洲国家扩张。

1894年,日本与中国发生了甲午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日本轻松击败了落后于时代的中国军队,从而开始控制中国的主权领土。

在此之后,爆发了数次中日战争,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日关系一直处于相对封锁和敌对的状态中。

二、二战后的中日关系二战后,中日关系的状况和全球政治的状况一样,是非常复杂和微妙的。

时间不长,历史记忆深刻,加上形势多变,两国关系的发展受到了很多的限制。

1.美国的干预在经过短暂的和平之后,两国之间又因为美国的干预而产生了新的矛盾。

在冷战时期,美国将日本作为自己在亚洲的盟友。

在美国的支持下,日本开始进行经济的重建和快速的发展,而中国在这个时期却处于相对落后和贫困的状态。

在这个大背景下,中日之间的矛盾也激化了。

例如,在1969年的日本驻华大使村上信夫应邀访问中国之时,日本的自卫队公然进入了钓鱼岛的领空,引起了中国的愤怒,从而导致了中日两国的外交关系一度降温。

2. 1980年代以来的经济合作自1980年代以来,中日两国之间开始进行了经济上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开启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而日本正在将自己的钱和技术投入到中国的经济建设中。

中日交流历史回顾

中日交流历史回顾

中日交流历史回顾1、友好交往时期: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比邻而居,两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西汉时期,双方就有了经济文化交流。

东汉初期,日本倭奴国国王遣使来汉,光武帝赠赐“汉委奴国王”金印,此印于1784年在日本出土;中国的铸铜制铁技术也传入日本。

唐朝时,日本与中国的交往更加密切,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进行了广泛交流。

日本的阿倍仲麻昌和中国的鉴真和尚是当时的友好使者。

唐朝的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的佛教、医药学知识、建筑和雕塑技术等传到日本,日本在政治经济制度、城市建筑、文字、日常生活等方面均采取了中国的做法,并进行了著名的“大化改新”,实现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2、对抗与友好并存时期:明朝后期,日本一些浪人和武士勾结中国东南沿海的奸商形成倭寇,严重威胁到当地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余大猷英勇抗倭,肃清了其势力。

1592年和1597年,日本丰臣秀吉两次派兵攻打朝鲜,中国明朝先后派李如松和邓子龙人朝抗击日本的侵略军,李舜臣与邓子龙双双壮烈牺牲,形成中朝人民鲜血凝成的友谊明朝时期,中日贸易往来成为双方关系重要纽带。

清朝晚期,中国以陈独秀、鲁迅等为代表大量的留学生留学日本,有利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和革命思想的传播3、日本侵华时期:(1)、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这一改革使日本实现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日本也积极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提倡“殖产兴业”、“文明开花”,成为亚洲唯一的、最强大的国家。

(2)、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制定了“征韩侵华”的政策,把侵略的矛头对准了朝鲜和中国:1874年侵略了中国的台湾省,勒索50万两白银;1895年又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并打败清朝政府,强签中日《马关条约》,割台湾,勒索白银2亿3千万两,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势力剧增的重要因素。

(3)、1900年,日本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参与对北京的抢劫,并获得大量赔款。

中日历史关系资料

中日历史关系资料

一、中日两国历史关系回顾:(一)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中日关系1.历史回顾(1)东汉以前(火种与土著)日本原是个岛国,可是其土著民族并不发达。

在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大陆移民带来的新技术影响下,生产力逐步发展逐渐行成小的王国和势力。

传说中的徐福东渡就是这个时期,给落后的日本带去了文明的火种。

(2)东汉到南北朝(天朝和蛮夷)这一时期日本多次入朝进贡中国,请求册封,来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3)隋唐时期(老师和学生)这一时期日本却不再求取和接受册封,而是多次派遣隋(唐)使和许多留学生及留学憎,来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由于不喜欢倭这个蔑称,日本的名字便是在这时应运而生。

由于中日之间的交往密切,所以日本在许多方面都受中国影响很。

(4)唐末到近代以前(卫士与强盗)唐末,随着王唐朝的衰弱,而日本决定废止遣唐使,取而代之的是商船通商和倭寇入侵。

而他们从中国宋以后开始就不承认中土文化的先进性和正统性,只追求经济利益。

而同期中国的女真人和蒙古人也曾先后发动过对日本的侵略活动。

这段时期可以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5)屈辱清朝(鱼肉和倭刀)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并在政府的扶植下,很快产生垄断,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但日本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又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且国内市场狭小,资源贫乏,而资本主义的发展却需要广阔的市场、资金和资源。

为此,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的明治天皇政权,只有从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

军部则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外发动战争的主要推动者。

1874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台湾的战争,迫使清王朝与之签订屈辱的《北京条约》,以五十万两白银的赔款作为日军退出台湾的条件。

此后,日本逐渐形成以“征韩侵华”为核心的大陆政策。

1876年强迫朝鲜订立《江华条约》,攫取治外法权和领事裁判权等。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强迫清王朝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割占中国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赔款白银二亿两及开埠通商等特权,这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和半殖民地化。

师生变换、恩怨交加的重要邻邦历史上中日关系

师生变换、恩怨交加的重要邻邦历史上中日关系

师生变换、恩怨交加的重要邻邦──历史上中日关系河北耿建涛张兰俊【时空隧道】一、古代史上的中日关系1.古代隋、唐朝时期与日本的友好往来:隋时,日本遣使来中国。

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十多批遣唐使来唐朝,学习唐朝文化、典籍,回国后还仿效中国进行了“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唐玄宗时,僧人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佛经,设计了唐招提寺。

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日本出土的唐币“开元通宝”,中国出土的日本银币就是最好的证明。

2.但到明朝时,倭寇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明朝中期政府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平息倭寇。

二、近代史上的中日关系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日本获胜后《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日关系开始进入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从此以后,老师逐步变成了学生,学生逐渐成为老师,在两国关系中日本取得了主动地位。

于是,以往的和平友好主要被侵略和压迫所代替。

侵略与被侵略成为此后近百年来两国关系的主色调。

(一)拜日本为师,寻求救国之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极力主张采用日本政治模式推行变法维新。

康有为把仿效日本当作中国转弱为强、变贫为富的捷径,他编写并向光绪进呈的《日本变政考》,实际上就是建议皇帝参照日本明治维新的办法,制定中国的变法方案。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许多领导人物都与日本有这样那样的联系,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把日本作为革命运动的“大本营”,许多宣传革命的刊物,包括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都是在日本出版的,连中国同盟会也是在日本成立的。

包括孙中山本人在内的许多革命党人,都受到同情中国革命的日本志士的帮助。

但是革命党人却从来没有把日本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模式当做自己学习和仿效的榜样,而且不论是《兴中会章程》、同盟会纲领以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都是与日本宪法规定的政治制度格格不入的。

可以这样说,清末中国的三种主要政治势力中,革命派人士与日本关系最密,对日本了解最多,但其主张仿效日本社会政治制度的最少。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十九 中日关系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十九 中日关系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十九中日关系【知识整合】一、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中日关系(一)两汉时期:1、西汉:汉武帝时,日本有30多个小国与汉朝来往2、东汉初:日本倭奴国王谴使来汉,光武帝赐赠“汉倭奴国王”金印,中国的铸铜和制铁技术在汉代传入日本(二)隋唐时期1、全方位交往:派谴使节和留学生、仿照唐制、学习建筑、教授儒教、贸易往来2、著名人物:日—吉备真备;中—鉴真(三)明清时期明:倭寇侵犯我国东南沿海,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俞大猷领导抗倭斗争清:闭关锁国,中日交往基本断绝二、中国近代历史时期的中日关系1、清政府统治时期(1)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2)1900—1901年,加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1904—1905年,日俄战争特点:日本逐渐成为侵华主凶,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1914年,入侵中国某某(2)1915年,提出“二十一条”(3)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日本迫于中国人民的斗争以及英美等国压力,将某某归还给中国。

特点:日本与美国争夺,逐渐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3、某某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1931年,九一八事变(2)1935年,华北事变(3)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侵华(4)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特点: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最终失败三、现当代史上的中日关系1、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仇视中国,中日关系处于“冷战”对立时期2、20世纪70年代: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中日关系进入和平友好交往时期。

3、20世纪90年代中日关系一波三折。

21世纪初中日关系在友好合作与竞争摩擦并存情况下发展。

【重点突破】一、中日关系的演变1、和平友好交往时期从秦汉到隋唐,中日关系始终以和平友好交往为主流,两国同属于东亚文化圈,中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进行友好交往。

2、日本侵华时期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国力强盛,对中国不断采取了野蛮的侵略战争,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妄图把中国变为日本的殖民地,给中国人民造成了难以抹平的创伤;中国人民不断进行抗日斗争,并在1945年取得最终胜利。

中日关系史

中日关系史

古代中日关系史古代中日两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长期的友好经济文化交流。

汉朝西汉时,日本有三十多个小国与汉朝有来往。

东汉初,日本倭奴国王遣使来汉,光武帝赠赐给“汉倭奴国王”金印。

中国的铸铜和制铁技术,这时也传入日本。

20世纪初,日本发现了两汉时期的铜镜。

唐朝1、“遣唐使”阿倍仲麻吕(原名晁衡)。

长期留居中国,擅长诗文。

在唐历任光禄大夫、秘书监等职。

他与著名诗人李白、王维等人有着深厚的友情,常做诗相酬赠。

日本留学生回国以后,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空海与鉴真和尚日本来中国学习的学问僧共约九十余人,其中最著名的是空海。

他于804年(贞观二十年)来中国,在长安青龙寺向惠果学密宗,回国时带回一百八十多部佛经,在日本建立了密宗。

中国僧人也不断东渡日本,沟通中日两国的文化,其中贡献最大的是鉴真和尚。

日本现存的唐招提寺,就是鉴真及其弟子所建,它对日本建筑有重要的影响。

3、政治和教育在政治方面,645年(贞观十九年),日本参考隋唐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至;仿照隋唐的官制,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参照隋唐律令,制定了《大宝律令》。

在教育方面,天智天皇时期在京都设立大学,以后学制逐渐完备,各科的内容基本上和唐朝相仿。

4、语言文学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的标音记意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吉备真备用汉字楷体偏旁造成“片假名”,空海采用汉字草体造成“平假名”。

5、日本生活习惯在生活习惯方面,唐人打马毬、角抵、围棋等体育活动,亦先后传入日本。

茶叶;唐服在节令方面,端午节饮菖蒲酒,七月十五盂兰盆会,九月九日重阳节,都由唐朝传入日本6、文学艺术文学方面,唐朝著名作家的诗文集相继传入日本,其中形象鲜明、语言通俗的白居易诗,尤为受到喜爱。

而留学生晁衡、吉备真备、橘逸势等人对中国的诗文都有很深的造诣。

在艺术方面,唐朝的音乐、绘画、雕塑、书法、工艺美术等也纷纷传入日本。

在科学技术方面,唐朝先进的生产技术、天文历法、医学、数学、建筑、雕版印刷等陆续传入日本。

中日关系发展发展历史进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日关系发展发展历史进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日关系发展发展历史进程及未来发展趋势中日关系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关系最密切的两个邻国之一。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中日关系经历过战争、冷战、和解和合作等多个阶段。

本文将阐述中日关系的历史进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历史进程1. 古代时期中日两国在早期的时候是互相交流、互相影响的。

中日的文化交流始于东汉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

日本受到了中国的文化影响,汉字、书画、诗歌、哲学等文化传统与中国基本上相同,弥漫着中国的影响。

并且,由于日本与中国大陆的距离较近,导致日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沿用着中国古代的诗歌、祭祀、礼仪等传统。

2. 近现代时期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后续的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使中日关系变得紧张。

直到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

1945年日本被击败,关系持续紧张。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日本开始恢复经济,在20世纪50年代,两国商业交流逐渐展开,1954年签订了日中和平友好条约。

周恩来总理首次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两国关系得以改善。

1980年代,中日关系迎来了“和平友好时期”,两国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实施协议》。

1984年两国互设驻使馆,1987年达成“中日经济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推动了双方经济领域的合作。

3. 当代时期21世纪初,中日关系再度陷入波折。

2001年,安倍晋三就中日平常大使馆遗失的文件事件引发争议,2005年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更是导致两国争议加剧。

此外,钓鱼岛主权问题、东海海域划界、历史问题等引起了中日间的矛盾。

2010年,中日两国达成《中日联合声明》,标志着中日关系重新回到正常轨道上来。

但由于历史问题和领土争议,以及日本对华敌意等因素的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过程中,总有起起伏伏和曲折感。

此外,中日双方还开展了多轮领导人会晤,在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也不断扩大。

两国已经成为相互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

在国际关系中,中日也有很多相同的责任和利益,如气候变化、全球经济平衡等问题。

中日关系简要回顾

中日关系简要回顾

中日关系简要回顾一、历史悠久的相互交流1.古代中日贸易:中日两国早在古代就有了贸易往来,以丝绸和茶叶为主要交易品。

2.日本的汉字文化:日本在唐朝时期就开始学习汉字,汉字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深远。

二、近代关系的曲折发展1.日本的侵略战争:20世纪上半叶,日本先后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给中日关系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2.战后的对立与和解:二战后,日本投降,中日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日两国经历了长期的对立与摩擦,但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和解努力。

–日本向中国提供经济援助:上世纪70年代,日本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经济援助,帮助中国进行了经济建设。

–外交关系正常化: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打开了两国友好合作的大门。

三、经贸合作的进一步发展1.日本对华投资: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对中国的投资呈现爆发式增长,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中日自由贸易协定:2018年,中日两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进一步促进了双边贸易合作,提升了两国间的经济关系。

3.旅游和人员交流:中日之间的旅游往来和人员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四、历史问题的影响与处理1.侵华战争历史问题:日本侵略行为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侵华战争的历史问题一直是中日关系发展中的敏感问题。

2.历史反省与道歉:日本政府多次就侵华战争向中国表示歉意,并承认历史责任。

3.历史教育与纪念活动:中日两国在历史教育和纪念活动上的合作有助于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

五、文化交流的重要性1.中日文化交流:中日文化交流是增进两国人民友谊的重要途径。

例如,中日友好青少年交流活动、日本动漫、中国功夫等。

2.古代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佛教、书法等。

3.现代文化交流:近年来,中日两国在电影、音乐、时尚等方面的交流更加活跃,丰富了两国人民的文化生活。

六、中日关系的前景与挑战1.经贸合作的发展前景:中日两国作为亚洲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经济合作潜力巨大。

中日关系 (1)

中日关系 (1)

从局 部侵 华到 全面 侵华。 阴谋 破产
知识梳理
三、现当代史上的中日关系
1、冷战对立:(1949-1972年) ——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
2、和平友好交往(1972年至今)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
3、—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日关系一波 三折
合作探究:
考考你的分析总结能力:
2.2017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72周年,纪念 这段历史,可以使我们回忆起战争给中国人民、亚洲 人民以至日本人民带来的苦难。拼死厮杀的战场已经 沧海桑田,苦难的伤口只在阴天隐隐作疼。当我们用 一个民族的诚意铸剑为犁,一衣带水的邻国却在往伤 口上撒盐:靖国神社、教科书、钓鱼岛、潜在的核大 国,昨日的侵略与今日的扩张,我们不能遗忘!请你 以中国中学生的身份,结合你所学所知的历史知识, 给日本中学生写一封信,劝戒他们“历史不容忘却”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古代、近代中日关系如何? 你能说说其中原因吗?
分析归纳
古代中日关系:和平友好交往是主 流。 古代中国国家实力的强大,先进的 科技文化对日本发展产生了重大影 响。 近代中日关系:战争 日本明治维新后强大,推行侵略扩张, 中国政府的腐败落后。中日关系恶化 1972年建交后:和平友好交往是主流, 但在历史遗留问题上日本不能正确对 待。“摩擦中求发展”
我们青少年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忘国耻, 居安思危、奋发图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 的现代化强国。
回眸中考:
难题真的没什么!
1(山东)日本的大化改新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下列关于大化改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参照了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 B 是一场自下而上的政治改革 C 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D 体现了日本民族善于学习的特点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一、中日两国的历史关系中日关系从东汉起就有外交关系,卑弥呼朝贡,倭王赞朝贡。

公元646年——1868年日本开始了“唐化”全面学习我华夏文明先后13次派遣遣唐使,大量派遣留学生。

从那时起,日本就开始效仿中国改革,学习中国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茶道,中日关系开始长时间友好的发展,直到元朝,忽必烈二度入侵日本,中日关系恶化。

到明朝,两国关系更加恶化。

日本倭寇入侵我国沿海地区,扰乱人民的生活。

两国经历几次大大小小的战争:平壤战争、闲山岛海战、蔚山之战、露梁海战。

清朝后,日本对中国侵略更加明显。

1894年8月1日,日本对中国宣战,甲午战争正式开始。

这次战争是由于日本用武力侵占朝鲜,并于7月偷袭中国海陆军而引起的。

1895年4月17日,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等条约《马关条约》。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签署《辛丑条约》,日本也是该条约的主谋者。

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日本既支持革命党也支持清王朝,图谋分裂中国。

后来,日本又对中国提出《二十一条》。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东三省。

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八年的艰苦抗战。

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的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 1945年8月14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停战诏书》,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人民的胜利而告结束。

我们可以看出,中日关系在明朝前都是友好地发展,两国进行文化、经济的交流与合作。

明清后到民国,两国更多的是冲突,武力,战争。

而其中,是日本对我国的侵害。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的野心!二、中日两国的关系现状1972 年田中角荣访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邦交正常化,翌年1月互设大使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午战争对远东战略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日 本既占台湾,又获2.3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其资本 主义经济以此为契机更加迅速发展起来,并进一步 扩军备战,开始成为远东的主要战争策源地。而日 本的崛起又改变了远东地区英、俄对立和争霸的原 有格局。列强在远东的角逐日趋激烈,预示着一个 更加动荡不安的时代的到来。
1978年10月23日,邓小平副总理和夫人卓琳在日本皇 年 月 日 宫与裕仁天皇和皇后良子会见
1992年10月24日,江泽民总书记 年 月 日 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并宴请 了日本明仁天皇和皇后美智子
1998年4月21日,正在日本访问 年 月 日 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国国家 副主席胡锦涛与日本首相桥本龙太 郎在东京首相官邸会见。 郎在东京首相官邸会见。
“从隋朝到唐朝 初期,日本对华遣 使时多为政治目的, 而且带着一种骄傲 态度,甚至是傲 慢。” ------北京大学中国 古代史研究中心教 授王小甫
遣唐使
日本皇室为汲取隋唐王 朝统治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文 化,多次遣使到中国和唐朝 修好,从制造、建筑到典章 制度,全面向中国学习。自 舒明天皇2年(公元630年)至 宽乎6年(公元894年)间,共 任命遣唐使19次,其中成行
日本遣唐使纪念碑
并到达长安的有13次。
二、明清时期的倭寇问题
倭寇一般指指13至16世纪期间活跃于朝鲜半岛
及中国大陆沿岸的海盗。在倭寇最强盛之时,他们 的活动范围曾远至东亚各地、甚至是内陆地区。倭 寇的组成并非仅限于日本海盗,只是由于这批海盗 最初都来自日本,所以被统称为“倭寇”。及至后 期,由于日本国内政治形势转变,加上官府的管制, 日本人出海抢掠船只的事件逐渐减少。
明朝初, 明朝初,钓鱼岛等岛屿就已属于中 国版图。 国版图。 1603年,日本进攻台湾失败。 年 日本进攻台湾失败。 1879年,日本吞并中 年 国琉球群岛。同年, 国琉球群岛。同年,中日 两国政府曾对琉球的归属问题进行谈 在谈判中,双方都认为琉球共36 判。在谈判中,双方都认为琉球共 个岛,钓鱼岛等岛屿根本不在36个岛之内 个岛之内。 个岛,钓鱼岛等岛屿根本不在 个岛之内。 1885年,日本把扩张目标定为钓鱼台群岛 年 因清王朝反对,未果。 因清王朝反对,未果。 1894年,中日爆发“甲午海战”,中国战败。 年 中日爆发“甲午海战” 中国战败。 钓鱼岛位置示意图
1972年9月27日晚毛泽东主席将一 年 月 日晚毛泽东主席将一 楚辞集注》作为礼物, 部《楚辞集注》作为礼物,赠送给 田中角荣首相
1978年 12日 1978年8月12日,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签订。10月22日 签订。10月22日,邓小 平副总理访日,23日 平副总理访日,23日, 中日交换和平友好条约 批准书。 批准书。
1895年1月21日,日本内阁再次讨论,决定强行占领钓鱼岛, 年 月 日 日本内阁再次讨论,决定强行占领钓鱼岛, 在岛上建立标牌(实际未建)。 在岛上建立标牌(实际未建)。 1895年4月17日,战败的中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 年 月 日 战败的中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 条约规定,中国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 约》 ,条约规定,中国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 1900年,日本政府把袭用了几百年的钓鱼岛等岛屿的名称改 年 尖阁群岛” 为“尖阁群岛”。 1945年,日本战败,台湾岛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各种国际文 年 日本战败,台湾岛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件均明确指出,台湾及其周围岛屿归中国所有。 件均明确指出,台湾及其周围岛屿归中国所有。日本政府将附 属于台湾岛的钓鱼岛等岛屿以归冲绳县管辖为借口交由美军占 由于琉球群岛(冲绳)被美国托管, 领。由于琉球群岛(冲绳)被美国托管,因此钓鱼岛也成了美 军“靶场”,由美军代管。 靶场” 由美军代管。
1937年7月~1945年9月,中国人民抗击 日本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间,中国单独对 日作战计有四年半时间。到1941年12月8日, 日军袭击珍珠港,对美、英开战,中日之 间的战争,始演变为太平洋战争。中国乃 与美、英并肩对日作战,直到日本投降为 止。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3国发表 《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各投 下一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并向中国东北日军占领区进军。中国军队 积极配合盟军的攻势,进行了全面大反攻, 日本终于在8月15日正式宣告无条件投降。
明朝初年,因为明初的朝贡贸易厚往薄来,造成许多日 明朝 本人冒充朝贡使者到明朝这里来骗钱。日本实际上是处于割 据状态,没有统一的中央政权,很多到中国来冒充朝贡使者 的日本人没有日本政府的管辖,朝贡完了以后他们滞留在中 国沿海抢劫。这是明初的倭寇。为防止倭寇朱元璋就颁布了 海禁政策。 清朝 清朝初期,为了攻打郑成功后代占据的台湾,曾 宣布实行禁海、迁海政策。1683年清朝攻占台湾后,这些政 策曾一度废止。然而,到了乾隆年间,清朝开始实行严厉的 闭关锁国政策,一开始是四口通商,到后来只有广州开放对 外通商,且由十三行垄断其进出贸易。这些政策虽然在当时 避免了西方势力的入侵,但同时也严重的阻碍了对外经济的 发展。中国与日本的经贸往来也由此中断。
上午,一艘有15名船员的中国 渔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捕 捞作业时被日本海上保安厅巡 逻船冲撞,而后又与追踪的另两艘日本巡逻船中的一艘发生碰 撞,日方强行登船检查, 并以涉嫌“妨害公务罪”对我国渔船船 长实施逮捕。随后我国外交部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两国关系 又一次进入紧张状态。
9月25日4时,被 日方非法抓扣整 整17天的中国渔 船船长詹其雄乘 中国政府包机安全返抵福州。外交部部长助 理胡正跃、福建省副省长洪捷序等到机场迎接。
钓鱼岛争端的由来
钓鱼岛大事记
钓鱼诸岛是由8个无人岛组成, 钓鱼诸岛是由8个无人岛组成,包括 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北小岛、 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北小岛、 南小岛、大北小岛、大南小岛等, 南小岛、大北小岛、大南小岛等, 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 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岛屿周围的海 域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 17万平方公里 域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五 个台湾本岛面积。 个台湾本岛面积。
九一八事变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 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下 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 未发,即让出沈阳城。日军得寸 进尺,4个多月内,辽宁、吉林、 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 日本强占东北后,中国 人民就开始了武装反抗日 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 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29 军发动进攻,第29军奋起抵抗。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从此开始。 8月13日,日军又进攻 上海,同样遭到中国守军的 顽强抵抗。至此,中国结束 了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的 不正常状况,开始了有组织 的全面抗战。
1970年,美国把琉球群岛的管辖权交给日本, 日本遂派出军队赴钓鱼岛巡逻。而冲绳议会亦 在这一年首次提出有关钓鱼岛的“领土防卫” 问题,中国声明,表示抗议。台湾爱国青年及 海外华人还发动了轰轰烈烈的“保钓运动”。 迫于舆论,美国宣布,只向日本移交钓鱼岛之 行政管辖权,与主权无关。 1972年,中日建交。周恩来提出把钓鱼岛等岛 屿的归属问题留待将来条件成熟时再解决。当 时双方就这一点达成了协议。 1978年,中日签署和平友好条约。邓小平副总理表示,钓鱼岛问题可留日后慢 慢解决。中国政府明确宣布,搁置(钓鱼岛)主权争议,留待子孙后代解决。 1979年,日本在钓鱼岛上修建了直升飞机场,海峡两岸都向日本提出了交涉和 抗议。 1990年,日本青年社在钓鱼岛建灯塔,再次引发保钓风潮。 1992年,中国通过《领海及毗连区法》 ,写明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领土后,日 本提出了“抗议”,我外交部重申:钓鱼岛属于中国。 1996年7月14日,日本青年社在钓鱼岛新设置了灯塔。中国外交部表示对这一 事件“严重关切”。海峡两岸都强烈抗议。
历史上的中日关系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友好 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在19世纪末20世纪 初,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 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 新中国成立后,历经磨难,中日关系得到 了恢复和发展。 但到了新世纪,中日关系 又面临着新的挑战…………
钓鱼岛事件
事件回顾: 事件回顾: 2010年9月7日
日本侵略者从陆海两面进攻中国军队。9月17日,中日在黄海海 面进行了激烈的海战。中国海军的一些将领和广大士兵英勇地同日军 作战。海战中,中国伤亡严重,但“致远”、“经远”号等四艘军舰 主力尚存。日本海军也遭到沉重打击。当时掌握军事、外交大权的李 鸿章,以保存实力为名,命令北洋舰队躲藏在威海卫港内,不许出战。 10月下旬,日军分兵两路侵入我国东北。 战争结局和影响 早在日军 占领辽东半岛后,清廷便开始通过 外交途径向日本请和。威海卫失 陷后,清廷求和之心更切,遂派 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 1895年4月17日,《中日马关条约》 签字,甲午战争结束。
三、近现代时期日本的侵华战争 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中日甲午战争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到18世 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进行产业革命。1890年,日本爆 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日本统治集团认为,只有通过军 事侵略争夺殖民地,扩大市场,掠夺资源,才能为经济 扩张开辟道路。于是,就把地大物博、软弱落后的中国 作为它的主要侵略对象,并把朝鲜作为进攻中国的跳板。 日本侵略者先把大批军队开到朝鲜,占领了仁川和 汉城。1894年6月底,日本攻入朝鲜王宫,劫虏国王李熙, 另立全宏集傀儡政权。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 牙山口外偷袭中国高升号运兵船 ,日本侵略我国的战争 从此爆发。
中日关系的历史
一、古代中日两国之间的交流 二、明清时期的倭寇问题 三、近现代时期日本的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 的反抗斗争 四、邦交正常化以来的中日关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古代中日两国之间的交流
“徐福东渡”与中日“血缘关 徐福东渡”与中日“ 徐福东渡 系” 公元前210年,泰始皇再 公元前 年 次派徐福携带童男童女以 及百工巧匠技师、武士、 及百工巧匠技师、武士、 射手500多人,装带五谷 多人, 射手 多人 种子、粮食、器皿、 种子、粮食、器皿、淡水 入海去仙山求药。 等,入海去仙山求药。徐 福东渡没有获得“ 福东渡没有获得“不老 却在熊野浦登陆后, 药”,却在熊野浦登陆后, 发现了“平原广泽” 即日 发现了“平原广泽”(即日 本九洲)。 本九洲 。长生不死之药没 找到,返回恐遭杀身之祸, 找到,返回恐遭杀身之祸, 便长居于此,不再复返。 便长居于此,不再复返。 日本学者:30%的日本 人有中国血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