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新探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教学策略新探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课堂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中华古代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但教学实践中文言文教学效果并非理想,中学生中广泛流传的“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便表明问题较为严峻。学生畏惧文言文,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与文言文作品间的心理距离过大,故而过于陌生,由此产生畏惧、反感。对此,提出两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即从教师语言魅力及对学生对话意识的培养两方面为突破口,以求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对话意识;教师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2-0261-02

一、文言文教学现状浅议

文言文由于年代久远,语义、语法、文本内容和情感以及文本体现的生活历史与现代白话文已经大不相同。当代中学生的语法习惯、情感习惯、生活习惯、社会认识等等都与之不同。故而,大部分当代中学生对之兴趣寡然,甚至反感。

这种现状除却归咎于文言文自身发展特点外,很大程度上也应归咎于语文文言文教学。课堂上,传统模式下,学生面对的首先是大量的基础知识积累、字词句翻译,每每提起文言文先是“后背发冷”“胆寒三分”。纵然新课改后,许多教师作了许多创新与探究,但效果并非理想。总而观之,大多教师是“新瓶装旧酒”,力图通过形式上的改进,创新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确实

引起学生的注意,但其自主意识并未真正被唤醒。“行”没偏,“意”也不假,为何学生依旧感觉它是“死人”的话,“坟墓”里的事呢?怎样才能彰显经典的魅力呢?

这一问题归根于读者对作品过于陌生,难以产生心理共鸣,而无法与文本有效对话,就具体而言,即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主要仍受教师影响,间接感悟多,而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空缺,缺乏最直接、最本真的体验。在此情境下,学生的内在动力依旧处于蒙昧状态,未被激发,故而学习文言文的动力十分缺乏。

古代文学经典亘古不衰,流传千古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仅是沧海一粟,冰山一角。如若能感知其意蕴,则窥一斑而知全豹,对文言文的爱好便油然而生。文学是人学,流露着人的本质特性及审美情感。今文与古文很大程度上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这两种语言形式的不同。透过这两种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其所以表现的本质内容依旧是作者对对象世界的描述与感悟。无论是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他们都是汉语长河的一部分,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世界,表现出形形色色的美,如优美、壮美、崇高等等,使人获得强烈的审美感受。故而作品所体现出的审美感情是人类普遍情感的浓缩以艺术化的形

象展现。

我国文学发展源远流长,更具有史诗性特质。而对于处在当下年代的人们,即便与古人生活环境存在许多不同之处,但二者具有共同的民族心理结构,共同遵循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人的发展

规律。这并非是随着科技发展,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读者与作品的距离的长短,并非由时间来决定的。对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更应把握这一点,进而努力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使人能感同身受地体会文本内涵。

二、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

1.教师语言魅力

文学语言是一种诗性的语言,其是人文意向突出,情感色彩浓烈,想象空间丰富的特点,无处不彰显着美的特质。而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1]。马卡连柯也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20倍。”诚然,身居一线的教师应该大都感同身受。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语言魅力效果尤为突出。

针对文言文教学而言,学生对其畏惧很大原因就是对古代汉语语用及语法规则,过于陌生。对此,教师传授基础认识的同时可从“文”的角度探索发挥,以求以对“文”的爱好带动对“言”的学习,从而深化阅读打开通往古文天地的一扇门。

教师语言魅力很大程度上表现在课堂语言上。当下教育实践中,文言文教学主要在课堂。故而,教师课堂语言的魅力对文言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2]。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效率同样受教师语言影响。

具体分析而言,课堂教学语言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教育言语。

包括赞扬语、批评语、评论语、提示语等。二是教授言语。包括讲课语、提问语、谈话语、组织教学过程语。其中,讲课语又包括叙述语、阐释语,分析语,抒发语。提问语又包括提问语和归结语。谈话语又包括启发性谈话语、归纳性谈话语、提示性谈话语。组织教学过程语包括导语、结语、过渡语[3]。教师语言该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教师课堂语言风格或简约凝练,或朴素大方,或清新冷峻或优美流畅或典雅豪放,或情感激昂……种种特点是由课堂情境发展及文本情感流动而决定的。从课堂发展角度讲,文本解读,习题训练课等各有不同。而文本解读课中教师所应用的导入语、提问语、过渡语、评价语及总结语等又各有不同,随着情景变化而不同。而意义在此过程中生成。细而言之,导语语言设计旁征博引,辞彩优美、悦人耳目,简短精妙、直入主题,凡此种种能吊起学生学习胃口,激发学生兴趣的大都达到了预设效果。此环节要求教师巧妙组织语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如一位教师讲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鉴赏课时,导入语引用一位高考学生的满分作文《诗人·明日·黄花》中有一首词《浪淘沙》,起到非常好的导入效果。其词这样写道:“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该教师引用与学生同龄的学生作文词作做导入,不禁使学生眼前一亮,学生注意力被悄悄吸引过来。同时内容的选取上非常巧妙,引词与课文练习密切而自然,作为导语起到较理想的效果。

同时,提问语、过渡语、评价语及总结语等也需教师精心组织设计。提问要明了而有意义,像“好不好,是不是……”等提问便可省掉,过渡时注意自然衔接,评价时无论肯定,鼓励还是批评都需客观公正的基础上尊重学生,艺术化灵活生动的语言表达更易让学生接受,促进学生进步。

教师课堂语言除却内容需精心锤炼组织外,也要注意其感染性,“形神兼备”才能动情,具有感染力。声音只有通过把一种情感纳入它里面去又由它共鸣出来,才成为真正的意味深长的表现[4]。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以真情投入到课堂,投入到文本解读欣赏中,其动情的语言自然而然地将文言文的神韵传达出来,使学生身处文学的氛围,展开心灵与心灵的对话。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主要的创造工具。”文言文教学中学生感到乏味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仅以客观态度直白的呈现相对陌生的知识点,缺乏感情的投入,没有激情的传授,学生体会不到美感,更不会进入情境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没有心灵的愉悦享受何来兴趣?而感染性的语言才能使教师的情感传递到学生,使之动情,从而产生共鸣和移情。科学而艺术的课堂语言必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语言的综合效能。

总之,教师教学语言的巧妙运用能有效缩短学生与文言文间的距离,促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穿越时空的心灵沟通。整个教学活动中贯穿着文学之美,语言之美,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