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朗格的音乐本质观述评

合集下载

苏珊·朗格的舞蹈美学思想

苏珊·朗格的舞蹈美学思想

苏珊·朗格(1895-1985年)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和美学家、在音乐、舞蹈、文学绘画等艺术领域也多有建树。

苏珊·朗格从艺术符号学的角度出发,对诸多的艺术问题进行了经验和哲学相结合的研究。

由于她在思维方式上的综合倾向,比如,她没有使自己的理论纠缠于表现与再现、情感与形象、形式与思想等概念的虚假对立之间,所以她的艺术理论表现出整合(整合了观念论和形式论)、超越(超越了模仿论和表现论)的特点,因而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一位美国的理论家说:“‘战后十年,在美国几乎没有一种哲学比苏珊·朗格所阐述的理论所占有更大的优势。

”这里,我们仅就她的舞蹈美学思想作一介绍和评价。

第一,关于舞蹈艺术的独立性长期以来,对于舞蹈艺术的本质,人们形成的观点是似是非的。

特别是在对舞蹈艺术的独立性的肯定上,就是一些舞蹈家或舞蹈理论家,也不能一贯而坚定地给予首肯。

苏珊是站在捍卫舞蹈艺术的独立性的立场上,对舞蹈艺术进行分析的。

但是,这又不是一个简单的立场问题,你必须用令人信服的理论来说明和分析。

首先,苏珊反对舞蹈在本质上是音乐的观点。

一些舞蹈家认为,舞蹈的灵魂是音乐,没有音乐的舞蹈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所以,有些人包括编舞家,认为从现成的音乐出发,可以将音乐翻译成舞蹈。

苏珊认为,那些从音乐向舞蹈的翻译都是不会成功的。

她又以邓肯为例,邓肯认为自己是在跳音乐,毫无疑问跳舞就是音乐的视觉性化身。

但是,邓肯对音乐和舞蹈的认识是极端个人性的、片面的。

苏珊非常正确地指出,混淆音乐和舞蹈界限的人,并不知道舞蹈和音乐作为两种不同艺术的特殊性。

从表现性的角度看,苏珊认为,“一场舞蹈并不因用了十分优美的音乐而理所当然地变得比原来更加优美一些。

在正常情况下,当这两种艺术结合在一起时,总是舞蹈吞并音乐,正如当音乐与诗词结合在一起时,音乐总是吞并诗词一样。

”①其次,苏珊反对将舞蹈看成是一种造型艺术。

人们可以在评论中说舞蹈造型怎样富有雕塑性,或者是活动的雕像。

从苏珊·朗格艺术形式观谈感性广告

从苏珊·朗格艺术形式观谈感性广告

从苏珊·朗格艺术形式观谈感性广告广告从进入人类的生活中就带有审美的倾向。

本文从苏珊·朗格的“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这一观点出发,谈广告主题的选择和创作。

感性广告是以情感为中心,塑造某种形式或形象来达到广告主的传播目的,接受者对广告的理解也与艺术并无二致,是对广告形象的直觉感受,在广告设计中就有必要把握广告作品的整体性和生命性,以期待给接受者完整的情感体验,也能更好地达到广告目的。

标签:广告美学;符号美学;感性广告苏珊·朗格是20世纪西方著名的美学家,她是艺术符号理论的集大成者,她提出了“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表现的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苏珊·朗格十分关注对艺术形式的研究,认为艺术表现的是一种关于情感的概念,是某种情感概念的形象性表达,表达的是一种我们称之为“内在生命”的东西。

因而,“艺术成为一种表达意味的符号,运用全球通用的形式,表现着情感经验”。

她的这种艺术形式观不仅对艺术的各门类影响深远,对于基于人类某种情感的感性诉求广告的创作和欣赏也有着启示和指导的意义。

一、“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发现感性广告的主题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已不再基于产品的质量,而逐渐看重消费产品时的感觉、气氛、品位,以及这种产品带来的心理上的满足。

感性诉求广告正是通过能表达某一情感概念的某种形式或形象,来引起消费者的某种情感共鸣,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这正符合苏珊·朗格的“人类情感”观念。

在感性广告中多以亲情、爱情、友情等普遍性人类情感为主题。

在每逢中国春节的时候,以回家过年、亲人团聚为主题的广告几乎占据了中国全部的广告空间。

这也表达出了一种人类普遍的情感:亲情。

广告作为商品信息的传播载体,是有一定目的性的。

因而广告艺术便不同于其他的艺术形式,是一门“戴着脚镣跳舞”的艺术形式。

但广告艺术也同其他艺术一样,是表现符号体系的。

它经过艺术处理后的广告形象,带给消费者强烈的、有意味的审美视听感受。

浅谈苏珊·朗格的艺术观

浅谈苏珊·朗格的艺术观

浅谈苏珊·朗格的艺术观作者:李阳灿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第2期摘要:苏珊·朗格是20世纪以来公认的艺术符号论美学家,她将艺术定义为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认为艺术所呈现的就是情感本身。

朗格的艺术观是对表现说、形式说、幻象说等学说在符号论基础上的一种综合。

本文试图探讨苏珊·朗格艺术观的内涵,发掘其理论价值。

关键词:苏珊·朗格符号论艺术观作为美学史上少有的女性美学家及艺术符号论美学的主要代表,苏珊·朗格的美学思想在《哲学新解》中提出,在《情感与形式》中全面展开,在《心灵:论人类情感》中进行了追本溯源式的论证。

她的《艺术问题》与《情感与形式》共同揭示了朗格独创的最重要的美学命题,即“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这也是她对艺术的定义,虽然这一定义不能说包含了她的所有学说,但也已经足够凝练地包括了她的符号说、再现说、表现说、形式说、幻象说等主张。

本文将先阐明作为朗格哲学基础的符号论,进而探讨朗格的艺术观。

一、朗格的符号论朗格曾在《情感与形式》一书的题词中记录了一位对她影响甚深的人物:“谨以此书纪念厄恩斯特·卡西尔。

”朗格在理论上与卡西尔的哲学有着直接继承关系,朗格接受了卡西尔的符号理论,继承了卡西尔“人是符号动物”的基本观点,用符号活动作为人与其他动物区别的标志。

在朗格看来,我们通常并不是在与感觉打交道,而是在与符号和意义打交道,我们通常并不直接拥有经验,而是只拥有被符号转化之后的经验。

关于这一点,朗格在《哲学新解》中,用“符号转化”这一概念进行了表述,作为表示人类根本特征的概念。

朗格区分了三个概念:记号(sign)、信号(signal)和符号(symbol)。

所有信号和符号都是记号,但信号与符号属于具有本质区别的两种记号。

朗格认为,符号与信号的不同主要在于符号在三项之外有着第四项:概念(conception)。

浅析苏珊·朗格音乐符号学的主要观点

浅析苏珊·朗格音乐符号学的主要观点

《戏剧之家》2021年第33期 总第405期93音乐研究浅析苏珊·朗格音乐符号学的主要观点肖 萌(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 焦作 454001)作者简介:肖 萌(1982-),女,汉族,陕西城固人,硕士,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美学,音乐教育。

【摘 要】本文从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理论入手,将其音乐符号学的主要观点——音乐是情感的符号表现、音乐——时间的幻象、音乐中的指令形式这三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并指出其中的不足与启示。

【关键词】苏珊·朗格;音乐符号学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1)33-0093-02苏珊·朗格(1895-1982),美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艺术符号论美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美国《纽约时报》曾称她为当代美国“居领导地位的哲学家”,她也是西方美学史上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位声名显赫的女性美学家。

本文将主要论述朗格艺术符号学中有关音乐的一些观点。

一、思想来源朗格艺术符号理论的思想来源于她的老师卡西尔。

在朗格的理论中,既有“卡西勒(尔)理论的继续,又包含了朗格自身创造性的发展”。

如以下卡西尔关于艺术的基本观点就在朗格的理论中得到了充分展开:第一,艺术不是经验世界的摹写,而是对实在的发现。

第二,艺术必须充满情感,然而情感的自发流露却非艺术追求的目的,情感也不是艺术的唯一和决定性特征。

因为艺术不仅仅是表现,同时还包括再现和解释。

第三,艺术中的情感已不再是个别情感,而是变化了的情感、形式化了的情感。

第四,艺术对实在的解释,不是依靠概念而是依靠直观;不是以思想为媒介,而是以感性形式为媒介。

第五,美感就是对各种形式动态生命的敏感性,艺术是内在生命的真正显示。

二、朗格音乐符号学的主要观点(一)音乐是情感的符号表现朗格这一观点确立的基点是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即“异质同构说”。

那么,音乐为什么能够成为符号呢?首先,符号与象征事物之间的共同逻辑形式是必不可少的。

民族与民俗音乐的传统与内涵论文(共2篇)

民族与民俗音乐的传统与内涵论文(共2篇)

民族与民俗音乐的传统与内涵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要想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传统音乐就必须了解代表着此民族历史发展、传统文化、民族心理性格等等的民族习俗。

下面是千里马论文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民族与民俗音乐论文范例,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第1篇:民俗、信仰与民族传统音乐——以广西田林木柄瑶族为例田林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历史悠久,县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彝、仫佬、侗、回、满、布依等民族。

其中瑶族又分为蓝靛、盘古、背篓、木柄等几个支系,本文所探讨的木柄瑶在田林县的几个瑶族支系当中人口最少,居住在距离田林县城九十多公里的浪平乡平山村,地处深山,分布集中。

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和交通不便等因素,木柄瑶经济发展迟缓,在相对封闭的生存环境背景下,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较少,致使此地区的木柄瑶保留了极具特色的个性鲜明的音乐文化,同时更加凸显了其传统音乐与本民族民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密切关系。

一、传统音乐与民族习俗民俗研究在民族音乐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要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传统音乐就必须了解代表着此民族历史发展、传统文化、民族心理性格等等的民族习俗。

习俗是一个族群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养成的固定习性的文化现象,是一种稳定的、长期形成的文化积淀,这种固定的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音乐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内容之一,则必然与他的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生活状况、思想意识以及精神风貌。

我国是一个拥有着众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民族习俗,而那些承载着不同乡风民俗的民间节日或祭祀婚丧等,就成了这个民族带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传统音乐生存和发展的有利土壤。

也可以说,传统音乐和民族习俗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牢固关系。

木柄瑶的传统音乐,与他们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它就存在于民俗文化的大环境之中。

苏珊·朗格艺术分类理论探析

苏珊·朗格艺术分类理论探析

苏珊·朗格艺术分类理论探析作者:刘旭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05期摘要:苏珊·朗格完善了卡西尔创立的艺术符号美学,为美学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情感与形式》一书中她运用基本幻象把艺术分为四类:虚幻的空间、虚幻的时间、虚幻的力和虚幻的生活。

本文将主要对这四类理论做以细致、深入剖析。

关键词:苏珊·朗格;艺术分类;幻象作者简介:刘旭佳(1988.3-),女,黑龙江人,沈阳师范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 J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5-0-01在朗格的著作中,“幻象”一词用英文单词“illusion”和“apparition”表示,这两个词所表达的意思分别为幻觉与幻影。

同时,朗格也使用“虛像”、“镜像”等来表示。

朗格认为,幻象是各门艺术形成的基本元素,基本幻象的不同形式体现,构成了各个门类艺术相互区别的主要依据。

她认为幻象是指艺术家创造的、从现实的和实际秩序中通过抽象而来的、仅为知觉而存在的虚的实体。

朗格对艺术幻象理论高度重视,并确立了一套独特的艺术幻象分类原则。

(一)虚幻的空间在朗格看来,“所有造型艺术的目的都在于描绘视觉形式。

这就意味着:对观众来说,艺术品不仅仅是一种空间形状,而是一种空间的形成过程。

” 因此,她认为各种造型艺术的基本幻象就是虚幻的空间。

以绘画为例,画中的事物,并不是真正存在于我们生活和实际活动空间中,它是一种可见物,与我们视觉平行,相对于感觉、触觉、听觉等是不存在的。

绘画的材料可能仅仅是一块画布,一面墙或一块黑板,这些事物对于我们触觉听觉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但对于视觉来说,画布、墙、黑板上呈现的各种色彩、不规则形状、延伸的线条都组成了奇妙的空间,这种空间就是一种幻象。

这空间并不是实际的,离开了色彩形状的搭配,它就不复存在了。

这种色彩与形状的搭配是艺术家通过精心策划创造的一种虚幻的空间。

6苏珊·朗格

6苏珊·朗格
艺术符号的部分离开了整体就失去了意义
她的心头笼罩着乌云, 她的心头笼罩着乌云,一场泪雨就要冲决而出
艺术符号将内在经验符号化
艺术符号不同于信号
信号: 信号:
是事件的一部分,是事态的征兆。(烽烟 入侵; 是事件的一部分,是事态的征兆。(烽烟——入侵; 。(烽烟 入侵 红绿灯;单义); 红绿灯;单义); 主体——信号 信号——客体 客体; 主体——信号——客体; 动物也具有信号能力
形式
生命形式=情感形式 艺术符号=艺术形式 虚幻意象 生命形式 情感形式=艺术符号 艺术形式=虚幻意象 情感形式 艺术符号 艺术形式 生命形式: 生命形式: 艺术的符号形式是从生命本身的形式、 符号形式是从生命本身的形式 艺术的符号形式是从生命本身的形式、特别是情感中概 括和抽象出来的, 生命本身的形式或 括和抽象出来的,是生命本身的形式或情感本身的形式 的投影 特点: 特点:
艺术表现的是人类普遍情感,一种关于情感的普遍形式 艺术表现的是人类普遍情感,一种关于情感的普遍形式 普遍情感
“发泄情感的规律是自身的规律而不是艺术的规律” 发泄情感的规律是自身的规律而不是艺术的规律” 的规律是自身的规律而不是艺术的规律 以私刑为乐的黑手党徒绕着绞架狂吼乱叫; “以私刑为乐的黑手党徒绕着绞架狂吼乱叫;母亲面对重病 的孩子不知所措; 的孩子不知所措;刚把情人从危难中营救出来的痴情者浑身 颤抖,大汗淋漓或哭笑无常,这些人都在发泄着强烈的情感, 颤抖,大汗淋漓或哭笑无常,这些人都在发泄着强烈的情感, 然而这些并非音乐需要的东西,尤其不为音乐创作所需要。 然而这些并非音乐需要的东西,尤其不为音乐创作所需要。” 个人情感经过符号化后形成了一种普遍性的情感形式 个人情感经过符号化后形成了一种普遍性的情感形式
艺术门类

从苏珊·朗格看现代流行音乐的审美特质

从苏珊·朗格看现代流行音乐的审美特质
方法。
演 唱方 式对 于音乐 是一 种毁 灭 , 阻碍 了音 乐生命 力 的延续 , 造成 也
时间意 象 了演唱者 与欣 赏者情感 的沟通 。也就丧失 了艺术 是情感表达 的符号 的本质 。可见 流行 音乐 的互 动性 一方 面是 一种 必然 的音乐 传播 方 式, 另一方 面也是对商业 化的流行音 乐的一点 点治疗。
点 , 加 上它 的大众 化是 空前 的和深 入 的 , 再 因此相 对其 他形式 的音
形式都 在相互 的关 系中运 动着 ——始 终相互 关联着 , 仅是相 互 又仅
关联着 , 因为除此再也 没有别 的东 西了 。” 现代 流行音乐 中曲风 的 Ⅲ
多变 与杂糅 也使得 这种 “ 间意 象“ 时 与现 实 中的物 质时 间有 了较 为
为重 要。这与苏珊 ・ 朗格对 于音乐 的界定 是分不 开的 。
的生命力 。如今随着 流行音乐 的广 场化 、 动化 , 互 人们在 音乐 审美活 动 中不仅 仅要获 取听觉 和视觉 的欣赏与 享受 , 且还要通 过各 种方 而
式 的行动 来宣泄 他们 的激情和 冲动 , 自己融 于音乐渲染 出 的情 绪 把
明显 的分离 。撕心裂肺 的摇滚 , 音乐节奏强 烈厚重 , 词也很有厚 重 歌
感 ; 对于 柔情 的曲调 歌词 也很舒 适 ; 相 曲调缓 慢悲 伤 的歌 曲在词 的 谱 写上很 强调感情 的 内抑 ; 时下流行 的说唱音 乐更 是加速 了时 间 而 的紧迫感 。在接受 者看来 , 同的音乐 曲风所带 来 的对 于时 间 的感 不 悟显然不 同。所以这种 时间意象 的作用主要是 通过音调 而不是歌 词 显现, 苏珊 ・ 朗格才更为重 视音乐 中曲调的地位 。这与刘勰 通过音乐
三、 流行音 乐的影响 与发 展定位

情感与德育——苏珊·朗格艺术教育观评析

情感与德育——苏珊·朗格艺术教育观评析

情感与德育——苏珊·朗格艺术教育观评析
苏珊·朗格是一位著名的艺术教育家,她认为情感与德育是艺术教育的核心内容。

苏珊·朗格(Susan L. Lange)是一位著名的美国艺术教育家。

她曾在美国多所大学任教,并出版过多篇有关艺术教育的文章和书籍。

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情感和德育。

她认为,通过艺术创作和观赏,学生可以培养感性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增强对生活的感受力和欣赏能力,并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增强责任感和同理心,学会尊重他人的感受。

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她认为,艺术创作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创造性,并学会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此外,苏珊·朗格还认为,艺术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她认为,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研究,学生可以学会思考和分析问题,并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情感。

她认为,通过艺术创作和观赏,学生可以培养感性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增强对生活的感受力和欣赏能力。

此外,苏珊·朗格还认为,艺术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德育。

她认为,通过艺术创作和观赏,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增强责任感和同理心,并学会尊重他人的感受和创造。

因此,苏珊·朗格认为,情感与德育是艺术教育的核心内容,应该被视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

苏珊_朗格_艺术作为一种表现性形式_的格式塔心理学阐释

苏珊_朗格_艺术作为一种表现性形式_的格式塔心理学阐释

苏珊_朗格_艺术作为一种表现性形式_的格式塔心理学阐释收稿日期:2009-11-29作者简介:包玉姣(1979)),女,湖南祁阳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N o .3,2010J OURNA L O F SOUTH C H I NA NORMA L UN I VER SI TY(S O CI A L SC I ENCE ED I T I ON )2010年6月Jun .,2010苏珊#朗格/艺术作为一种表现性形式0的格式塔心理学阐释包玉姣(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210097)摘要:苏珊#朗格在其5艺术问题6一书中,始终强调艺术是一种表现性的形式,艺术是人类的内在生活客观化、对象化,并用/艺术抽象0、/逻辑类似0等概念解释对于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中情感与形式相互转化的具体过程这一艺术哲学中的难题,这为她的艺术理论体系逻辑上的自足画上了圆满的句点。

可是,朗格并没有详细论述其/艺术抽象0、/艺术知觉0产生的心理机制,不免会让人产生类似/为何这样的情感会抽象成这样的形式0/为何人们在欣赏艺术品时,艺术知觉会自然地使人们经验到某种情感体验0等一些关于艺术形式之表现性产生缘由的疑问。

关键词:表现性形式;艺术抽象;格式塔心理学中图分类号:B84-064;J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55(2010)03-0037-04苏姗#朗格(Susanne K.L anger ,1895-1985)是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艺术理论家,也是西方美学史上的一位具有卓越成就的女性美学家。

她秉承和发展了卡西尔的人类文化符号论,使符号论美学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达于鼎盛,影响深远,是符合论美学的极大成者和最终完结者。

苏珊#朗格在其5艺术问题6一书中,始终强调艺术是一种表现性的形式,艺术是人类的内在生活客观化、对象化。

那么,具体的艺术创作过程又是如何?人类的情感生活又是怎样的被编织到一件件具有生命特征的艺术品之中呢?在谈到艺术创作时,朗格提出了艺术中的抽象这一概念,认为/一件艺术品就是一个符号,艺术家的任务自始至终都是制造符号,而符号的制造又需要抽象0。

读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有感

读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有感

读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有感读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有感苏珊·朗格德裔美国人,著名哲学家、符号论美学代表人物之一,她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等校任教,《情感与形式》这本书是她的主要著作之一。

本文主要是在阅读此书后针对书中的音乐美学思想浅谈一些感想。

“音乐是情感的符号表现”是朗格音乐美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而在音乐美学的理论领域里,苏珊·朗格可谓是最有资质的。

“也没有人能够否认,她是迄今为止美学史上女性美学研究家中最为出色的一位”1。

美国一位评论家说:“战后十年,在美国几乎没有一种艺术哲学比苏珊·朗格所阐述的理论占据更大的优势。

”在《情感与形式》一书中,朗格对于音乐的论述在其整个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全书中也占有较多的篇幅,因为对音乐的分析是朗格展开艺术符号理论的前导理论。

朗格在音乐美学上所展现的思想值得引发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特别是在音乐表演、音乐欣赏和音乐教育这三方面都给予了我们一定的启示。

第一,在音乐表演方面,朗格将听分成内在的听与实际的听,但并不是说是将两者分开,而是“在音乐上,内在的听与实际的听相结合,构成了艺术创作的完整状态,这就是演奏者的作品”2。

也就是说,演奏者的作品是内在的听与实际的听的对象的结合体,这对音乐的表演是有一定的启示的。

第二,在音乐欣赏方面,其实像我这种不太懂得如何欣赏音乐的人一直都有着疑惑:该听什么,该怎么听,怎样才算听懂。

在《情感与形式》中我找到了答案。

苏珊·朗格说:“真正欣赏音乐,是对音乐的积极思考”3,她强调从音乐本身来欣赏而不是离开音乐做自由联想。

第三,在音乐教育方面,朗格认为艺术教育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在目前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中,学校艺术教育被重视的程度及其发展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其它方面的教育。

此外,还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看待音乐与其姊妹艺术的关系。

对此,朗格的同化原则能给我们一定的启示。

苏珊朗格的音乐本质观述评

苏珊朗格的音乐本质观述评

苏珊朗格的音乐本质观述评摘要: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强调艺术表现的是人类的普遍情感,而非仅仅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宣泄。

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同时又保持为自身,一方面具有艺术本质的共性特征,同时也表现为不同于其他门类艺术特殊的地方。

音乐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有形的艺术活动上,都是通过流动时间的幻象来规定不同于空间或者记忆的符号形式。

朗格通过对以往音乐本质观的清理,结合了表现主义、柏格森、贝尔以及汉斯立克和西林考特等音乐理论家的合理成分,提出了音乐是通过虚幻的时间来体现人类普遍情感符号的创造的本质观念,见解深刻,富有独创性。

关键词:情感;符号;虚幻的时间苏珊·朗格(nger,1895——1982)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也是符号论美学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主要著作有《哲学新解》(1942)、《符号逻辑导论》(1953)、《情感与形式》(1953)、《艺术问题》(1957)、《哲学随笔》(1962)、《心灵:论人类情感》(1967)等。

她发挥了卡西尔的符号论,吸收了瑞查兹的逻辑实证主义的语言方法,提取了表现主义美学观念的合理部分,使符号论美学自成一派,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强调艺术表现的是人类的普遍情感,而非仅仅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宣泄。

《艺术问题》中涉及到了许多艺术方面的问题,尤其在《情感与形式》一书中专门对其艺术思想进行了深入的阐述,音乐美学也作为本书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时间意象”、“音乐基质”、“活的艺术品”、“同化原则”(第七、八、九、十章)便是对音乐美学一些基本观念的阐述,本文主要依据朗格的这几部著作和这几个重要章节对其音乐的本质观进行阐述。

在《情感与形式》的第二部分中,苏珊·朗格在艺术本质观念的基础上对各门类艺术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依据各门类艺术所表现的“基本幻象”,将艺术分为四类,一是“虚幻的空间”,即绘画、雕塑、建筑等表现空间观念的造型艺术;二是“虚幻的时间”,即音乐这种合乎人的内在生命的时间性艺术;三是“虚幻的力”,即舞蹈这种在虚幻时间内呈现虚幻空间的艺术;最后是“虚幻的记忆”,即诗歌或戏剧等表现虚幻的经验或历史的语言艺术。

苏珊·朗格的艺术与情感表现观

苏珊·朗格的艺术与情感表现观

苏珊·朗格的艺术与情感表现观摘要:苏珊·朗格是二十世纪以来最著名的符号论美学代表人物之一,她将艺术视为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认为艺术产生于情感的需要,是情感的逻辑转换形式。

相应地,情感在艺术形式中表现出来,使艺术具有了生命的意味。

通过了解苏珊·朗格的艺术与情感表现观,我们看到了艺术作为人的生命存在的特殊价值,也能够进一步地认识朗格的艺术哲学理论。

关键词:艺术情感符号生命形式一、朗格关于艺术情感内涵的界定在心理学中,情感主要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属于人的精神活动范畴。

而朗格在心理学中对情感定义的基础上,对其赋予了更加广义的内涵,她将情感看为生命现象的一种,她认为情感是生命的浓缩和集中体现。

其中,朗格特别解释了艺术表现情感这一观点。

从朗格观点出发,她所说的情感中,个体的所有心理活动都被包括在内,是一个有机体在生理层面以及精神层面的全部感觉和感受。

“当然,这里所说的情感是指广义上的情感。

亦即任何可以被感觉到的东西——从一般的肌肉觉,疼痛觉,舒适觉,躁动觉和平静觉到那些最复杂的情绪和思想紧张程度,还包括人类意识中那些稳定的情调。

”[1]根据文中引用的这段话我们能够看到,她所提到的情感是独特的、是广义的,这一情感无所不包,也包括了心理学中对情感的界定,比如个体的情绪、想象、对外界一切事物的感知理解、甚至思想都包含在内。

她突破了以往对情感的狭隘定义,将感情称为生命有机体的主观经验或复杂情绪的统一概念,她因此也区分出了情感的高低等级及情感的单一性和复杂性。

她认为最基本的感觉是生命有机体与世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生命节奏,即生命有机体本身的自由流动或者中断,而有专门感觉器官的高级有机体就会产生专门的感觉与确定的情绪,从而有更加敏感复杂的主观直觉能力,正如人类的高级生理结构产生的复杂的主观感觉与情感一样,它们仍然建立在最基本的感性知觉的基础之上。

总之,朗格认为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心理体验都属于情感的基本内涵。

苏珊·朗格艺术形式整体观论析

苏珊·朗格艺术形式整体观论析

苏珊·朗格艺术形式整体观论析作者:王晓薇来源:《卷宗》2012年第07期摘要:朗格给自己提出的理论任务就是运用怀特海过程哲学与卡西尔符号学的整体观,把情感、直觉和艺术的符号创造统一起来。

艺术作品虽然是由诉诸于感觉的因素组成,但并非所有诉诸感觉的材料都能组成艺术作品,诉诸于感觉的材料只有被一种为人所领悟的结构或形式所统领和转化时,才能成为诉诸感觉的艺术作品的真正组成因素。

关键词:苏珊·朗格;艺术形式;整体观克罗齐的表现主义美学把艺术界定为直觉,直觉就是表现,而不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情感的形式化物质化表达。

与此相对的俄国形式主义和英美新批评,虽然开风气之先,把理论眼光集中在艺术语言上面,提出艺术语言是一种不同于日常语言的陌生化语言,但这种理论一刀切断了文本与作者、读者的关系,把艺术等同于语言的艺术性,使整个系统失去了应有的平衡从而影响了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与发挥,以至产生对现有系统的反抗与背叛。

而苏珊?朗格则认为,如果我们对整个系统进行清理和有效的改造,首先要做的就是理顺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找出制约系统正常运转的核心点。

一苏珊·朗格在论述艺术问题时,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新的艺术概念——指令。

指令原是计算机的一个术语,是指示计算机执行某种操作的命令,它由一串二进制数码组成。

指令系统是计算机所能执行的全部指令的集合,它描述了计算机内全部的控制信息和“逻辑判断”能力。

不同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包含的指令种类和数目也不同。

一般均包含算术运算型、逻辑运算型、数据传送型、判定和控制型、输入和输出型等指令。

指令系统是表征一台计算机性能的重要因素,它的格式与功能不仅直接影响到机器的硬件结构,而且也直接影响到系统软件,影响到机器的适用范围。

朗格在人文学者之中,凭借她特有的科学素养将计算机的“指令”术语成功的运用到艺术哲学的研究之中。

在传统的具象艺术中,形式与内容的划分,以文学经典和神话故事为依据。

但是,现代主义批评家们,例如克利夫·贝尔(Clive Bell)和罗杰·弗莱(Roger Fry)却强调艺术的形式方面而非图像和内容方面,于是传统的古典艺术获得了来自现代主义艺术之形式视角的重新审视。

苏珊·朗格的“现代模仿说”:艺术是人类情感的象形符号

苏珊·朗格的“现代模仿说”:艺术是人类情感的象形符号

苏珊朗格的“现代模仿说”:艺术是人类情感的象形符号黄应全【摘要】关于苏珊·朗格的艺术观,汉语学界虽有无数研究,但多有浮泛不精之嫌.受乔治·迪基把朗格学说称为“现代模仿说”启发,本文试图对其核心主张作一重新解释.本文首先介绍朗格独特的符号理论,然后重新解释朗格的艺术定义,最后介绍一些英美学界对朗格艺术观的理解和批评.本文认为,朗格艺术观表面上看似乎是以符号论为基础对模仿说、表现说、形式说、幻象说、直觉说等已有著名学说的一种杂糅拼凑;但实际上,朗格虽然的确巧妙地调和了诸多既有学说,但其核心观点却是非常明确清晰的,即艺术是人类情感的象形符号.【期刊名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00)005【总页数】10页(P101-110)【关键词】话语性符号;呈现性符号;象形符号;形式;表现;生命逻辑【作者】黄应全【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3-069苏珊·朗格艺术观是对再现说、表现说、形式说、幻象说、直觉说等著名学说在符号论(以及格式塔心理学)基础上的一种综合。

在朗格那里,说艺术是再现,说艺术是表现,说艺术是形式,说艺术是幻象,说艺术是直觉,彼此没有任何矛盾。

沟通这些学说的基础乃是符号论(以及格式塔心理学),把艺术(作品)归结为一种与“生命形式”异质同构的特殊符号,即情感象形符号。

一、朗格的符号论众所周知,朗格艺术观的基础是她的符号论,美学只是其符号论哲学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先来看看朗格的符号论。

1.人的本质在于“符号转化”虽然朗格否认她的哲学是唯心论的[注] 朗格说:“然而,我并不相信一种对实在的唯心论解释是承认艺术为一种符号形式所必需的。

”Susanne nger, Philosophy in a New Key: A Study in the Symbolism of Reason, Rite and Art,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42. P.xiv.,但从总体上说,朗格继承的依旧是笛卡尔以来西方现代哲学的基本思路,主张一切皆人类建构,相信不存在离开人的世界,认为人只生活在人自己创造的世界里。

贝尔与苏珊.朗格的艺术本质论的比较研究

贝尔与苏珊.朗格的艺术本质论的比较研究

贝尔与苏珊.朗格的艺术本质论的比较研究【摘要】贝尔的《艺术》与苏珊·朗格的《情感与形式》在对艺术的本质的论述上所持的观点,一直以来都是艺术理论家和艺术家紧密关注的研究和探讨对象。

那么他们在论述艺术本质论上,又有哪些相同,又有哪些差别呢?在如何表现情感和艺术欣赏上,面对同样的问题,他们各自持有自己的观点,贝尔提出有意味的形式说,认为从艺术形式激发出审美情感;苏珊·朗格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认为符号是一种人类的普遍情感或情感概念。

但都把情感看成是艺术表达的结果,他们都反对艺术是对现实的再现和摩仿,都主张艺术表现情感。

【Abstract】Bell of the art of rum with susan on the feelings and forms of art in the nature of the discussionon the point of view,has been a theorist and close attention to the art of the study and explore theobject.then they are dealing with art essentialism,and what are the same,and what are thedifferences?On how to appreciate art,emotions and face the same problem,they each have their own views.and bel began to offer a means to say that in the form of artistic form of aesthetic feeling;susan long space for art is the symbol of human feelings and symbols is a man 0f the general feeling or emotion concept.but the feelings of the art of expression as a result,they all oppose to the present recovery and yswy.an artistic manifestation of emotion.【Key words】Aesthetie feeling;Significant form;Notion of local signs;Envy is themost universal passion;Expressive theories西方美学史对艺术本质的研究可谓源远流长,在西方美学史中,有着重要影响的艺术本质观有摹仿说、游戏说、表现说、有意味的形式说、符号说。

苏珊朗格理论思想摘要

苏珊朗格理论思想摘要

苏珊朗格理论思想摘要一、艺术符号论由于具有线条性、历史文化性和概括性等特点,语言符号难以言说情感。

而艺术符号因为与情感形式有着逻辑上的类似,所以它可以呈现出感情和情绪活动的本质与结构。

对于语言的局限性的认识,中西方哲人早有论说。

如《毛诗序》中“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柏拉图在《文艺对话集》中也认为:“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语言是一种粗劣的工具。

所以,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把他的理性所体会到的东西付之于语言,都不会写成固定而艺术符号则具有言情之可能。

苏珊?朗格认为, 在我们感觉到的所有东西中,有很多东西并的文字形式。

”没有发展成为可以叫得出名字的‘情绪’,这样一些东西在我们的感觉中就象森林中的灯光那样变幻不定、相互交叉和重迭;当它们没有相互抵消和掩盖时,便又聚集成一定的形状,但这种形状又在时时地分解着,或是在激烈的冲突中爆发为激情,或是在这种冲突中变得面目全非。

所有这样一些交融为一体而不可分割的主观现实组成了我们称之为‘内在生活’的东西。

对于人类的这些情感、情绪和内在生活,语言“只能大致地、粗糙地描绘想象的状态,而在传达永恒运动的模式,内在经验的矛盾心理和错综复杂的情感、思想和印象、记忆和再记忆,先验的幻觉……的互相作用上面,则可悲地类败了。

即使语言对它讲行描绘,也不过是一种贫乏的、有限的描绘。

因为语言所指涉的是明晰的概念,它表达含义的确切性和反复出现的逻辑结构,恰恰排除了它表现情感或内在生命的可能性,因为语言这个逻辑结构中包含了语言与对象的同一性原则,即各种不同的可能性相互排斥,非此即彼的原则。

所以另一种符号体系——艺术符号便应运而生。

艺术的外部形象之所以能表达内心所发生的事情,是因为这一形象本身与内心所发生的事情有着某种逻辑类似的缘故。

朗格说:“艺术形式与我们的感觉、理智和情感生活所具有的动态形式是同构的形式。

浅谈从苏珊朗格音乐美学理论中看音乐作品的形式与内容

浅谈从苏珊朗格音乐美学理论中看音乐作品的形式与内容

浅谈从苏珊朗格音乐美学理论中看音乐作品的形式与内容摘要:苏珊?朗格作为美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哲学家,其独特的艺术情感符号理论在20世纪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以苏珊?朗格的哲学理论观点为据,运用辩证的原理对音乐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苏珊?朗格音乐哲学情感符号苏珊?朗格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哲学家。

她通过自己的符号美学理论探讨艺术哲学问题,对艺术本质的独特见解为音乐哲学向着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

1942年出版的重要著作《哲学新解》奠定了其学术地位,这本著作首先提出了艺术符号论的概念,继而于1953年出版《情感与形式》。

《哲学新解》从符号形式哲学的一般意义引出艺术亦是符号,《情感与形式》则将这一理论进行了阐述、论证以及全面的推广。

苏珊朗格在其音乐美学理论中指出“音乐是情感的符号表现”,她认为符号与其代表的事物之间必须是有着某种共同逻辑形式的,这是符号及其代表事物之间第一位且不可或缺的关系。

音乐的音调结构与人类的情感形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而这一逻辑关系符合符号与其象征事物之间关系的必要条件。

音乐作为情感表现的艺术形式,它应该是一种永恒经典的形式。

它是非推理性的、非系统的符号,是情感形式的意境所在。

音乐中的音符、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都在说明其情感之表达所在。

而人类的情感特征最奇妙就在于时时都具有未知和矛盾交织,各种条件因素互相相似沟通又互相区别,一切都好似是一种没有绝对界限的状态中。

语言对其的描述只能把它们的区别强调出来,却没有办法将其转变为同一状态所对应的形式。

而这其中只有音乐既是包含多种复杂含义的整体,又能直接呈现在人类的感知面前。

准确地讲,音乐就是将人类情感呈现出来供人欣赏,把人类情感转化为同一状态所对应的可感形式的一种符号手段。

为什么我们所欣赏到的很多音乐作品可以在历史长河中愈加经典又经久不衰?为什么这些经典永流传的作品能感染无数人?在中国古时就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种向经典致敬的效果,一是因为音乐作品本就是活生生的艺术品,二是因为每一个音乐作品出自不同的演奏者就会有不同的音乐作品的形象。

苏珊·朗格论艺术的本质

苏珊·朗格论艺术的本质

作者: 陈超南
出版物刊名: 学术月刊
页码: 77-80页
主题词: 苏珊·朗格;艺术形式;情感表现;人类情感;艺术本质论;自我表现;日常生活经验;符号论;艺术作品;艺术定义
摘要: <正> 一、艺术的本质——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朗格不同于将艺术混同于日常生活的非艺术观点,公开批评杜威“把伟大的艺术当作与日常生活经验无本质不同的经验来对待,……恰恰是没有抓住艺术的真正本质,没有抓住那使得艺术如同科学甚至如同宗教那样重要的东西”。

她也不同于作先验思辨,急于建立美学体系的哲学家。

他们从哲学概念出发,通过逻辑推理来强求各种艺术的统一性,下一个普泛的定义。

恰恰相反,她承认各种艺术都有自身的特点:“我对艺术之间相互关系这个问题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珊.朗格的音乐本质观述评
摘要: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强调艺术表现的是人类的普遍情感,而非仅仅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宣泄。

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同时又保持为自身,一方面具有艺术本质的共性特征,同时也表现为不同于其他门类艺术特殊的地方。

音乐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有形的艺术活动上,都是通过流动时间的幻象来规定不同于空间或者记忆的符号形式。

朗格通过对以往音乐本质观的清理,结合了表现主义、柏格森、贝尔以及汉斯立克和西林考特等音乐理论家的合理成分,提出了音乐是通过虚幻的时间来体现人类普遍情感符号的创造的本质观念,见解深刻,富有独创性。

关键词:情感;符号;虚幻的时间
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4-0083-02
苏珊·朗格(susanne nger,1895——1982)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也是符号论美学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主要著作有《哲学新解》(1942)、《符号逻辑导论》(1953)、《情感与形式》(1953)、《艺术问题》(1957)、《哲学随笔》(1962)、《心灵:论人类情感》(1967)等。

她发挥了卡西尔的符号论,吸收了瑞查兹的逻辑实证主义的语言方法,提取了表现主义美学观念的合理部分,使符号论美学自成一派,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强调艺术表现的是人类的普遍情感,而非仅仅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宣泄。

《艺术问题》中涉及到了许多艺术方面的问题,尤其在《情感与形式》一书中专门对
其艺术思想进行了深入的阐述,音乐美学也作为本书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时间意象”、“音乐基质”、“活的艺术品”、“同化原则”(第七、八、九、十章)便是对音乐美学一些基本观念的阐述,本文主要依据朗格的这几部著作和这几个重要章节对其音乐的本质观进
行阐述。

在《情感与形式》的第二部分中,苏珊·朗格在艺术本质观念的基础上对各门类艺术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依据各门类艺术所表现的“基本幻象”,将艺术分为四类,一是“虚幻的空间”,即绘画、雕塑、建筑等表现空间观念的造型艺术;二是“虚幻的时间”,即音乐这种合乎人的内在生命的时间性艺术;三是“虚幻的力”,即舞蹈这种在虚幻时间内呈现虚幻空间的艺术;最后是“虚幻的记忆”,即诗歌或戏剧等表现虚幻的经验或历史的语言艺术。

音乐的本质即是被创造出来的音乐作品本身所具备的根本属性,什么才是音乐之为音乐的根本属性?朗格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对以往音乐本质观
的清理。

自从毕达哥拉斯发现音高与发声体振动的比例关系之后,对音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理学,尤其是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的自然基础指向声音和音调,声音的高低乃至音调振动之繁简都不是音乐,音乐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声音和音调,除此之外还有人的感觉,如此,要弄清楚音乐的本质必然要转向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心理学意义上人对声音的“反应”系统和物理学意义上音调对人的“刺激”系统仿佛能解决这一问题。

从斯顿夫
的音乐心理学开始,音乐的本质就被概况为音调刺激下的人的情感反应,这一提法得以广泛的认同,因为音乐确实力在通过优美的旋律和节奏唤起人内心的情感,但音乐仅仅是出于这样一种“刺激——反应”机械的地位?显然,单单从对听觉的物理实验和心理诊断得不到任何关于音乐产生幻象的答案。

传统音乐理论的偏见首先是由于对音乐的组成要素认识不清所造成的,一般意义上音乐的要素包括包括音高、时值、音量的音调、和弦和节奏等,但音乐要素最为根本的目的只是为唤起人的审美感情而创造的虚幻的东西,在这一点上,朗格基本上同意汉斯立克“乐音的运动形式”这一观点,认为“一种专供耳朵而不是眼睛,从而是一种可听而不可见的形式的运动,这便是音乐的本质”(《情感与形式》p126),音乐形式虽然不能够活生生地摆在面前,仅是作为非实在的“幻象”而存在,但不能因此就否认音乐的实在性,比如一场音乐会上,管弦乐器以及大鼓长号的周围空气在振动,听众能在这种细微的、高速的运动中感受到音乐运动的真实性,而不是空无一物,即使演奏中间突然停顿下来,声音虽然停止了,但在这个静止点上的音乐的可听程度依然没有减弱,它仍然是时间序列上的一段保持非常完整的乐曲,音乐在时间序列上的这种生命体验就是音乐的基本幻象,它与人类的普遍情感共同构成音乐的本质。

音乐的“幻象”与人类的普遍情感有着异质同构的相互对应关系,它的符号象征本身与其所代表的内容相独立又密不可分,一方面体现为具体的可见的乐谱和音符,同时它又被一些与自身无关的观念
事实按照一定的连续关系所象征着,时间致使它们成为连续的统一体。

在此朗格见解了柏格森“主观时间”观念,对音乐这种时间艺术的“幻象”运动加以深化。

柏格森将时间分为物理性的客观时间和与人内心体验相联系的主观时间,音乐的运动不同于物理学意义上的运动,它是一种时间的绵延。

音乐符号以时间幻象的形式存在是由人类生命的情感的活动本身所规定的,它是一种活的,可以被感觉经验所经验到的时间意象,这种意象可以转化为眼前之物,被人内化为生命中不可替代的事实印象,构成音乐的独特本质。

虚幻的时间与实际的时间有着根本的差别还在于它的结构和逻辑模式,音乐创造出来的虚幻的时间不是根据实际目的而设想出来的一维序列,它显示出一种不同的状况和时值。

时间被人从感觉经验之中抽象出来但没有在符号之中加以呈现,因而时间从来不被把握为“真实”,但是把时间放在音乐之中加以把握就可以被我们很好的推断和考虑,一般意义上的时间的本质是“变化”,“变化并非再现物的变化,而是通过不同的状态的对比得以呈现”(同上,
p130),物本身并没有变化,这是可以被设想的,它将一切心理状态驱逐出去,变为虚空,而音乐的时间本质上是“经过”,在一部交响乐的演奏过程之中,时间的经过不再是空无一物,而是有“体积”的,它被音乐特有的形式充满着,就如同空间中的物质一样,欣赏者生命体验中的林林总总被这种幻象所唤醒,随着小提琴的忧伤,大鼓的激昂,长号将场景开阔,长笛把视线拉的悠远,大提琴引起一番对生命理性的思索,哭泣的声音,欢快的情绪,奔跑的野
马,涓涓流水,皓日当空,林间碎影,即使一段长时间的停顿也能劈出一道开阔而又平坦的草原之路,音乐的时间摆脱了实际时间科学性,从而自由表达演奏者和听众的生命意志,体现为一种对生命力的感受,这种心理感受之中又不乏对时间与空间观念的表达,同时这种心理的时空观念又不同于时钟里把握到的时间观念和几何
里把握到的空间观念,这也正是音乐的独特之处。

“基本幻象”这个概念在朗格这里是一个独特的概念,它是一个门类艺术实现的依据,它是在艺术之前事先被创造出来的,而每一个门类艺术就是要在其实现过程中将其幻象表现出来或者暗示出来,音乐的时间幻象代表着生命的运动形式,它既有主观的合目的性又有客观的实在性,可以被人的意志所领会,既表达一种正在展开的主观状况,又体现为“符号”,这种符号是不具目的性和实用性的情感传达的媒介,它是决定音乐的根本属性的主要原因。

“符号”不同于“信号”,它要比“信号”更为高级,一般意义上的信号具有指令某物或某事传达的载体,是用于交流信息的形态特征或行为方式,动物和人都具有这种能力,它包含三个最为基本的要素,即主体、信号和客体,而“符号”比起“信号”来除以上三个要素之外还具有概念活动的特征,它不是停留在具体事物的表面,而是一种抽象能力,只有人才具备这种能力,“符号”不同于“信号”最根本的地方就在于“符号”行为体现着人的本质,艺术正是出于反映人的内在生命的特殊需要而出现的。

音乐的“符号”特征在于它的“基质”,“基质,音乐上旋律与谐音行进的基本运动,它建立
了作品最重要的节奏,并规定了它的范围。

”(同上,p142)音乐作为一种满足人的内在生命的特殊需要的艺术主要是通过“基质”建立起来的,表现为一种发生艺术,并与普遍的人类情感保持一致,而非仅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只有把这种发生艺术的表现上升为一种普遍情感,符号才能称之为符号。

音乐与诗歌、造型艺术等其他门虽然在其情感表现的本质上与其他各门类艺术并没有特别大的差异,但在它作为特有的虚幻的时间艺术这个意义上,它不受语言工具和现实参照物制约,是一种最能够自由传达各种内心的复杂情感的艺术,音乐创造时间幻象使得音乐在艺术之林中造就了自身的特殊地位,同时,这也是一个艺术语言上的问题,若以此作为音乐本质的重要依据还可以再进行讨论。

艺术语言能不能规定一个门类艺术的本质,显然是值得商榷的,因为音乐作为音乐的依据,或者舞蹈作为舞蹈的依据,造型艺术作为造型艺术的依据是复杂的、多元的,朗格最主要的依据是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她对音乐本质的认识一方面在于她独创性的艺术本质观,另一方面更在于她对以往简单的物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音乐本质观念上的批判,这种批判为符号论美学的建构提供了依据,也较为着实地区分了各门类艺术,尤其是“虚幻的时间”的提出,丰富音乐的本质学说。

参考文献:
[1]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刘大基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2]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滕守尧.李海荣译.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
[3]爱德华·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m].杨业治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
[4]布洛克.现代艺术哲学[m].腾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5]李醒尘.西方美学史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