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净雨的推求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4
36-12-3=21 8.8-4.5=4.3 5.4-4.5=0.9 7.7-4.5=3.2 1.9-1.9=0
29.4
四、设计净雨的推求 原理和方法同由实际的暴雨推求净雨。 (一)Pa,设的确定
设计暴雨发生时,流域土壤湿润情况是未知的。
可能很干(Pa,p=0) 可能很湿(Pa,p=Im)
Pa~I0相关图
2、平均后渗率 f 的确定
P R I0 P f ' t t0 t
'
【例题7-4】已知降雨过程(见下表)。降 雨开始时的Pa=15.4mm,查Pa~I0图得 I0=31.0mm,又知该流域的平均后渗率为 1.5mm/h。试推求该次降雨的净雨过程。
初损后损法求净雨深计算表
Δt0 、 Δh下——净雨强度r小于稳渗强度fc
的时段及其雨量。
【例7—4】某流域一次洪水过程如图所示,
R总=66.5mm,R面=43.8mm,R下=22.7mm。
该次洪水流域平均雨量如表中第(2)栏。
求:稳渗率fc
fc及h面、h下计算表
时段 1 2 降雨 量 4.2 14.6 5.8 31.6 25.9 3.2 66.5 2.4 6.0 6.0 6.0 20.4 2.4 5.3 4.3 0.53 净雨 深 净雨 历时 净雨 强度 稳渗 强度 地下 净雨 地面 净雨
降雨所产生的净雨过程,并划分地面、地
下净雨两部分。
地面、地下净雨划分计算表
时间(t) 时段降雨 累积降雨量 累积净雨 ∑h(mm) 月.日.时 量P(mm) ∑P(mm) 5.7.2~8 5.7.8~14 5.7.14~20 49.5 38.5 39 49.5 88 127 135 18 47.2 80 88
连结流量起涨点A和地面径流终止点B B点的确定方法有两种:
用流域地下退水曲线确定
Q
R面
A
B
R下
斜线分割法
t
用N值(日数)与流域面积F的经验公式来确 定B点。 N=0.84F0.2
N——洪峰至地面径流终止点的时间,d;
F——流域面积,km2。
Q
N值法
R面 R下
N
t
(2)用试算法分析fc
R下 h下 fc tc t0
0
18
47.2
R
P~R相关图
(三)地面、地下净雨的划分 1、净雨的划分
h=P-I=P-(Im-Pa)
h下=fct (i>fc) h下=it (i≤fc)
h面=h-h下=(i-fc)t (i>fc) h面=0 (i≤fc)
例题
【例7—3】fc=1.5mm/h,一次降雨过程如表
(1)、(2)栏,Pa=60mm,试推求该次
§ 7 —3 一、产流方式 (一)蓄满产流
设计净雨的推求
饱和产流或超蓄产流 多发生在湿润地区 一次降雨的损失量 I= Im-Pa 产流条件:P>(Im-Pa)
(二)超渗产流
非饱和产流 多发生在干旱地区
产流条件:i>f
二、降雨径流相关图
(一)降雨径流要素的计算 1、流域平均次降雨量计算
1、经验法 湿润地区
Pa,p=Im
算术平均法或泰森多边形法
2、次洪水径流量计算
(1)分割基流
比较稳定的最小流量 多年平均最小流量
(2)退水曲线制作
(3)前期径流或连续洪水的分割
t
退水曲线的制作
Q
B
A E
C D
Q基
次洪水径流分割
t
3、流域平均前期影响雨量Pa的计算
(1)Pa的计算
t日无雨 t日有雨
Pa,t+1=kPa,t Pa,t+1=k(Pa,t+Pt)≦Im
三、初损后损法
适用:超渗产流 (非饱和产流)
干旱地区
产流条件:i>f
初损I0 下渗损失 后损(
ft c P )
'
'
R P I 0 ftc P
1、初损值I0的确定
Q m3/s) ( o ∑P(mm) ∑P
Q(t)
0I
t0
t(h)
15.4 5月
Pa(mm) 7月 6月 o 31.0 I0(mm)
时 4 间 月 5 月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降雨量 P(mm) Pa
0
0
0
0
0
0.5 0
124.3 0.5
0 100
66.7 90
(2)流域最大蓄水量Im的确定 在流域土壤十分干燥的情况下, 降了一场大雨后在产流过程中所能吸 收的最大水量。
我国湿润地区的Im值:80~140mm
(3)消退系数k的确定
日.时 P(mm) I0(mm) 1.3~6 1.2 1.2 17.8 6~9 17.8 9~12 36.0 12.0 12~15 8.8 15~18 5.4 18~21 7.7 21~24 1.9
合计 78.8 31.0
ftc(mm)
h(t)(mm)
1.5×2=3 1.5×3=4.5 1.5×3=4.5 1.5×3=4.5 1.9
稳渗率 地下净雨 地面净雨量 fc 量 h面(mm) (mm/h) h下(mm)
1.5
1.5×6=9
18-9=9
1.5
1.5 1.5
1.5×6=9 47.2-18-9=20.2 1.5×6=9 80-47.2-9=23.8 8 88-80-8=0
20~5.8.2
合计
8.0
135
2、稳渗率fc的分析 (1)将地下径流分割出来(斜线分割法)
无雨时: Et=Pa,t-Pa,t+1=(1-k) Pa,t
Pa,t=0时: Et =0 Pa,t= Im时: Et = Em
Et Em Pa ,t I m
Em k 1 Im
(二)降雨径流相关图的绘制及应用 1、降雨径流相关图的绘制
2、降雨径流相关图的应用
P
Pa=60mm
88
49.5
1.35
1.35
3.3 8.1 8.1 3.2Leabharlann 2.5 23.5 17.8 0
3
4
31.6
25.9
1.35
1.35
5
合计
3.2
R下=22.7mm,tc=20.4h,则:
R下 22.7 fc 1.11 mm / h tc 20.4
22.7 3.2 fc 1.35 mm / h 20.4 6.0
K——土壤含水量消退系数或折减系数。
逐日计算Pa
久旱无雨期某日: 连续大雨后某日:
Pa=0
Pa = Im
【例题7-2】某流域1957年5月3日发生一次大
暴雨,求该日的Pa值,即该日开始时的土
壤含水量估计值。据过去资料分析,本流
域的K=0.9,Imax=100mm。
某流域上某站Pa计算表
36-12-3=21 8.8-4.5=4.3 5.4-4.5=0.9 7.7-4.5=3.2 1.9-1.9=0
29.4
四、设计净雨的推求 原理和方法同由实际的暴雨推求净雨。 (一)Pa,设的确定
设计暴雨发生时,流域土壤湿润情况是未知的。
可能很干(Pa,p=0) 可能很湿(Pa,p=Im)
Pa~I0相关图
2、平均后渗率 f 的确定
P R I0 P f ' t t0 t
'
【例题7-4】已知降雨过程(见下表)。降 雨开始时的Pa=15.4mm,查Pa~I0图得 I0=31.0mm,又知该流域的平均后渗率为 1.5mm/h。试推求该次降雨的净雨过程。
初损后损法求净雨深计算表
Δt0 、 Δh下——净雨强度r小于稳渗强度fc
的时段及其雨量。
【例7—4】某流域一次洪水过程如图所示,
R总=66.5mm,R面=43.8mm,R下=22.7mm。
该次洪水流域平均雨量如表中第(2)栏。
求:稳渗率fc
fc及h面、h下计算表
时段 1 2 降雨 量 4.2 14.6 5.8 31.6 25.9 3.2 66.5 2.4 6.0 6.0 6.0 20.4 2.4 5.3 4.3 0.53 净雨 深 净雨 历时 净雨 强度 稳渗 强度 地下 净雨 地面 净雨
降雨所产生的净雨过程,并划分地面、地
下净雨两部分。
地面、地下净雨划分计算表
时间(t) 时段降雨 累积降雨量 累积净雨 ∑h(mm) 月.日.时 量P(mm) ∑P(mm) 5.7.2~8 5.7.8~14 5.7.14~20 49.5 38.5 39 49.5 88 127 135 18 47.2 80 88
连结流量起涨点A和地面径流终止点B B点的确定方法有两种:
用流域地下退水曲线确定
Q
R面
A
B
R下
斜线分割法
t
用N值(日数)与流域面积F的经验公式来确 定B点。 N=0.84F0.2
N——洪峰至地面径流终止点的时间,d;
F——流域面积,km2。
Q
N值法
R面 R下
N
t
(2)用试算法分析fc
R下 h下 fc tc t0
0
18
47.2
R
P~R相关图
(三)地面、地下净雨的划分 1、净雨的划分
h=P-I=P-(Im-Pa)
h下=fct (i>fc) h下=it (i≤fc)
h面=h-h下=(i-fc)t (i>fc) h面=0 (i≤fc)
例题
【例7—3】fc=1.5mm/h,一次降雨过程如表
(1)、(2)栏,Pa=60mm,试推求该次
§ 7 —3 一、产流方式 (一)蓄满产流
设计净雨的推求
饱和产流或超蓄产流 多发生在湿润地区 一次降雨的损失量 I= Im-Pa 产流条件:P>(Im-Pa)
(二)超渗产流
非饱和产流 多发生在干旱地区
产流条件:i>f
二、降雨径流相关图
(一)降雨径流要素的计算 1、流域平均次降雨量计算
1、经验法 湿润地区
Pa,p=Im
算术平均法或泰森多边形法
2、次洪水径流量计算
(1)分割基流
比较稳定的最小流量 多年平均最小流量
(2)退水曲线制作
(3)前期径流或连续洪水的分割
t
退水曲线的制作
Q
B
A E
C D
Q基
次洪水径流分割
t
3、流域平均前期影响雨量Pa的计算
(1)Pa的计算
t日无雨 t日有雨
Pa,t+1=kPa,t Pa,t+1=k(Pa,t+Pt)≦Im
三、初损后损法
适用:超渗产流 (非饱和产流)
干旱地区
产流条件:i>f
初损I0 下渗损失 后损(
ft c P )
'
'
R P I 0 ftc P
1、初损值I0的确定
Q m3/s) ( o ∑P(mm) ∑P
Q(t)
0I
t0
t(h)
15.4 5月
Pa(mm) 7月 6月 o 31.0 I0(mm)
时 4 间 月 5 月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降雨量 P(mm) Pa
0
0
0
0
0
0.5 0
124.3 0.5
0 100
66.7 90
(2)流域最大蓄水量Im的确定 在流域土壤十分干燥的情况下, 降了一场大雨后在产流过程中所能吸 收的最大水量。
我国湿润地区的Im值:80~140mm
(3)消退系数k的确定
日.时 P(mm) I0(mm) 1.3~6 1.2 1.2 17.8 6~9 17.8 9~12 36.0 12.0 12~15 8.8 15~18 5.4 18~21 7.7 21~24 1.9
合计 78.8 31.0
ftc(mm)
h(t)(mm)
1.5×2=3 1.5×3=4.5 1.5×3=4.5 1.5×3=4.5 1.9
稳渗率 地下净雨 地面净雨量 fc 量 h面(mm) (mm/h) h下(mm)
1.5
1.5×6=9
18-9=9
1.5
1.5 1.5
1.5×6=9 47.2-18-9=20.2 1.5×6=9 80-47.2-9=23.8 8 88-80-8=0
20~5.8.2
合计
8.0
135
2、稳渗率fc的分析 (1)将地下径流分割出来(斜线分割法)
无雨时: Et=Pa,t-Pa,t+1=(1-k) Pa,t
Pa,t=0时: Et =0 Pa,t= Im时: Et = Em
Et Em Pa ,t I m
Em k 1 Im
(二)降雨径流相关图的绘制及应用 1、降雨径流相关图的绘制
2、降雨径流相关图的应用
P
Pa=60mm
88
49.5
1.35
1.35
3.3 8.1 8.1 3.2Leabharlann 2.5 23.5 17.8 0
3
4
31.6
25.9
1.35
1.35
5
合计
3.2
R下=22.7mm,tc=20.4h,则:
R下 22.7 fc 1.11 mm / h tc 20.4
22.7 3.2 fc 1.35 mm / h 20.4 6.0
K——土壤含水量消退系数或折减系数。
逐日计算Pa
久旱无雨期某日: 连续大雨后某日:
Pa=0
Pa = Im
【例题7-2】某流域1957年5月3日发生一次大
暴雨,求该日的Pa值,即该日开始时的土
壤含水量估计值。据过去资料分析,本流
域的K=0.9,Imax=100mm。
某流域上某站Pa计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