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创新复习知识组块三三个守恒原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组块三三个守恒原则

命题点

1.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2.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6.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7.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熟悉溶液中的三个守恒: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及其应用。

关联点

质量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是三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在复杂的问题分析及计算中经常使用。它们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

下面我们从另一问题入手。电荷为零的物体或系统称之为电中性,即不显电性,我们把这个涉及物质电现象的基本原则称为电中性原则。

在初中化学,我们就学习了原子结构的内容,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又由于一个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原子呈电中性。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尽管原子间有电子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但也呈电中性。由此推衍一个体系(如溶液,或一个化学反应体系),也是呈电中性。看下面的例子:

H2Cl2

化学方程式:2HCl + Fe = FeCl2 + H2↑

离子方程式:2H+ + Fe = Fe2+ + H2↑

以上图示中被圈定的部分均呈电中性,但离子方程式左端带两个单位正电,是因为去掉两个Cl-。左右同时两端去掉相同个数的Cl-,由此产生一个新的原则——电荷守恒原则,依照化学方程式的质量守恒、电子守恒,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型的离子方程式要遵循三个守恒原则。因此电中性原则是质量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的基础,它们之间关系如下图:电荷守恒

构成组成

电中性原则原子物质体系

质量守恒电子守恒

基础派生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电中性与溶液呈中性是有区别的,后者指溶液中H+与OH-的浓度相等。

设问点

1.配平依据是什么?

对于化学方程式,非氧化还原反应根据质量守恒来配平,氧化还原反应依据电子守恒来配平;对于离方程式中,非氧化还原反应先后根据电荷守恒、质量守恒来配平,氧化还原反应先后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质量守恒来配平;对于能通过观察法配平的方程式,要用三个守恒再检验一下,确保无误。

2.电荷守恒在离子反应定量推断试题中如何应用?

解与离子反应有关的定量推断类试题,需要掌握定量推断最后一种离子存在的方法:如果多种离子共存,且只有一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未知,可以用电荷守恒来确定最后一种离子是否存在,即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3.如何利用三个守恒原则比较离子浓度大小?

研究电解质溶液时也有三个守恒,即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电荷守恒就是上面谈到电荷守恒;物料守恒是质量守恒的变形,是原子或离子之间存在特殊的数量关系;质子守恒是从溶剂(一般指水)角度重新考虑H+和OH-的关系。

(1)电荷守恒

如NaHCO3溶液中:n(Na+)+n(H+)=n(HCO-3)+2n(CO2-3)+n(OH-)推出:c(Na+)+c(H+)=c(HCO-3)+2c(CO2-3)+c(OH-)。

(2)物料守恒

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他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如NaHCO3溶液中n(Na+)∶n(C)=1∶1,推出:c(Na+)=c(HCO-3)+c(CO2-3)+c(H2CO3)。

(3)质子守恒

质子守恒是指电解质溶液中粒子电离出的H+数等于接受的H+数加上游离的H+数。

如Na2S水溶液中质子守恒式可表示为:c(H3O+)+2c(H2S)+c(HS-)=c(OH-)或c(H+)+

2c(H2S)+c(HS-)=c(OH-)。质子守恒的关系式也可以由电荷守恒与物料守恒推导得到。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蕴含在守恒体系之中,如在NH4Cl溶液中,电荷守恒的关系式为c(NH4+)+c(H+)=c(Cl-)+c(OH-),据盐类水解知识可知该溶液呈弱酸性, c(H+)>c(OH-),则c(NH4+)<c(Cl-)。

4.如何计算转移电子数?

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的元素化合价的升高,也有化合价降低的元素,元素化合价升高是因为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降低是因为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化合价升高数等于化合价降低数。所以,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数目或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即为转移电子数。

(1)1mol物质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的计算

1mol物质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列举

应来确定。

(2)利用价态变化规律来确定转移电子数

例如:在H2S + H2SO4(浓)= S↓+SO2↑+ 2H2O反应中,H2S做还原剂,H2SO4做氧化剂,S是

氧化产物,SO2是还原产物,所以转移电子数为2e-。

还有KClO3+6HCl(浓) = KCl+ Cl2↑+3H2O, Cl2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所以转移电子数为5e-。

(3)多种氧化剂与一种还原剂反应或多种还原剂与一种氧化剂反应时,如FeS + 4HNO3(稀) = Fe(NO3)3 + NO↑ + S↓ + 2H2O,FeS中Fe和S均失电子,此时HNO3做氧化剂,只要计算出得到的电子数即为该反应转移的电子数,此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 e-。

(4)对于多步连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只要中间各步反应过程中电子无损耗,可讲各步转移电子数相加。

(5)在电学问题中,根据电子守恒计算:阴阳两极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若多个电解池串联,则每个电极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根据电极反应式或电解反应式进行相关计算:注意混合溶液的电解要分清阶段,理清两极电解过程的电子守恒。根据关系式计算:借得失电子守恒关系建立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桥梁,建立计算所需的关系。

5.如何判断羧酸与醇的酯化反应中物质的特征?

例.把9.0 g乙二酸和某二元醇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完全酯化,生成W g环酯和3.6 g水,则该醇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表示为。

解析:已知乙二酸和某二元醇,在一定条件下酯化生成环酯,所以,1mol乙二酸和1mol 该二元醇酯化时一定脱去2mol H2O,设二元醇式量为M,质量为X。即:

乙二酸+二元醇→环酯+ 2H2O

M 36 g

9.0 g X W g 3.6 g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9.0+X=W+3.6,则X=(W-5.4)g,那么,由化学方程式的比例关系可知二元醇的物质的量为0.1mol,二元醇式量M= (W-5.4)/0.1=10W-54。

集训点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12·课标全国卷] 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 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1的一元酸HA与b mol·L-1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 ) A.a=b

B.混合溶液的pH=7

C.混合溶液中,c(H+)=K W mol·L-1

D.混合溶液中,c(H+)+c(B+)=c(OH-)+c(A-)

2.500 mL K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c(NO-3)=6 mol·L-1,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 L气体(标准状况),假设电解后溶液体积仍为500 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混合溶液c(K+)为2 mol·L-1B.上述电解过程中共转移2 mol电子

C.电解得到的Cu的物质的量为0.5 molD.电解后溶液中c(H+)为2 mol·L-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