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散射和高增益全息液晶_聚合物光栅的分布反馈式激光器_刁志辉
分布反馈式半导体激光器

半导体激光器及其应用调研报告课程题目分布反馈式半导体激光器在实际工程系统中的应用学院光电技术学院班级电科一班姓名李俊锋学号 **********任课教师张翔2013年 5 月 15 日分布反馈式半导体激光器在实际工程系统中的应用李俊锋2010031029摘要:DFB (Distributed Feed Back) DFB型光发射机,分布反馈(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因其波长的扩展、高功率激光阵列的出现以及可兼容的激光导光和激光能量参数微机控制的出现而迅速发展、半导体激光器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波长可选择,其应用范围遍及的领域越来越宽广,其的出现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使科技更发达,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应用范围遍及医学、科技、航天交通,通信等各个领域。
自从1962 年世界上第一台半导体激光器(Diode Laser)发明问世以来, 由于其体积小、重量轻、易于调制、效率高以及价格低廉等优点, 被认为是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四十几年来半导体激光器逐步应用在激光唱机、光存储器、激光打印机、条形码解读器、光纤电信以及激光光谱学中, 不断扩大应用范围, 进入了一些其它类型激光器难以进入的新的应用领域。
关键字: DFB、工作波长、边模抑制比、阈值电流、输出光功率一、分布反馈式半导体激光器简介1、分布反馈式半导体激光器是以一定的半导体材料做工作物质而产生受激发射作用的器件.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一定的激励方式,在半导体物质的能带之间,或者半导体物质的能带与杂质能级之间,实现非平衡载流子的粒子数反转,当处于粒子数反转状态的大量电子与空穴复合时,便产生受激发射作用.半导体激光器的激励方式主要有三种,即电注入式,光泵式和高能电子束激励式.电注入式半导体激光器,一般是由GaAS,InAS,Insb等材料制成的半导体面结型二极管,沿正向偏压注入电流进行激励,在结平面区域产生受激发射.光泵式半导体激光器,一般用N型或P型半导体单晶(如GaAS,InAs,InSb等)做工作物质,以其他激光器发出的激光作光泵激励.高能电子束激励式半导体激光器,一般也是用N型或者P型半导体单晶(如PbS,CdS,ZhO等)做工作物质,通过由外部注入高能电子束进行激励.在半导体激光器件中,目前性能较好,应用较广的是具有双异质结构的电注入式GaAs二极管激光器。
《半导体光电子学课件》下集4.7分布反馈(dfb)半导体激光器课件

DFB激光器的结构
光学结构
DFB激光器的光学结构采用分布反馈方式,通过周期 性的光栅结构实现激光光束的反馈反射。
与其他半导体激光器的比较
DFB激光器相较于其他半导体激光器具有更高的频率 稳定性和较窄的光谱线宽。
DFB激光的性能
典型性能指标
DFB激光器具有较低的阈值电流、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和稳定的输出功率。
相关效应及措施
DFB激光器存在温度效应和光学增益效应等问题,可通过温度控制和结构优化来解决。
DFB激光器的应用
Hale Waihona Puke 通信领域DFB激光器在光纤通信中作为光 源广泛应用,具有高速传输和 稳定性好的特点。
军事领域
DFB激光器用于军事激光雷达、 激光测距仪等领域,具有高精 度和高可靠性。
医疗领域
DFB激光器在医疗仪器中用于激 光治疗、激光手术等应用,帮 助实现精确和非侵入性治疗。
总结
1 优缺点
DFB激光器具备频率稳定性高和光谱线宽窄的优点,但也存在成本较高和制造工艺复杂等 缺点。
2 未来发展方向
未来,DFB激光器的发展方向将着重在提高功率输出、降低成本和改善制造技术等方面。
《半导体光电子学课件》 下集4.7分布反馈(dfb)半 导体激光器课件
本课件介绍分布反馈(dfb)半导体激光器的原理、结构、性能、应用等方面, 旨在向大家分享关于半导体光电子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
什么是分布反馈(dfb)半导体激光器?
分布反馈(dfb)半导体激光器是一种光电子元件,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在材料中引入反馈结构,使得激光输出更为 稳定和单色。
分布反馈布拉格半导体激光器DFBLD课件

无人驾驶
在无人驾驶系统中,激光雷达通 过DFB LD生成稳定的激光信号
,实现车辆导航和避障。
显示与照明领域的实际应用
高亮度显示
DFB LD用于生成高亮度的可见光,推动高亮度显 示技术的发展。
投影显示
作为投影显示系统的光源,DFB LD提供高质量、 高亮度的图像。
照明艺术
在照明艺术领域,DFB LD用于创造动态、多彩的 视觉效果。
以满足各种复杂应用需求。
多波段、多模式的研究
03
开展多波段、多模式DFB LD的研究,拓展其在通信、光谱分析
等领域的应用范围。
05
DFB LD的实际应用案例
光纤通信领域的实际应用
高速数据传输
DFB LD在光纤通信中用于 生成稳定、低噪声的光信 号,实现高速数据传输。
长距离通信
由于其低噪声和窄线宽特 性,DFB LD在长距离光纤 通信中表现出色,能够减 小信号衰减和干扰。
04
光栅刻写
利用干涉仪和反应离子束刻蚀等手段 ,在DFB LD芯片上刻写光栅结构, 控制好刻写的深度和周期性。
06
芯片切割与测试
将制造好的芯片进行切割、打标和测试,确保 其性能符合要求。
制造中的关键技术
01
02
03
外延生长技术
控制外延层的晶体质量和 厚度,是制造DFB LD的 关键技术之一。
光栅刻写技术
在光纤通信中,DFB LD用作发射器,将信息调制到激光光束上,通过光纤传输,实 现高速、大容量的数据传输。
DFB LD具有低噪声、高稳定性和长寿命等优点,能够提高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和稳 定性。
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是利用激光束探测目标 并获取其位置、速度和形状等信 息的一种技术。DFB LD在激光
分布反馈式半导体激光器相移光栅特性的研究

分布反馈式半导体激光器相移光栅特性的研究本文基于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计划项目“高线性激光器和高饱和功率光探测器阵列芯片”(项目编号:2015AA016901),为研制适用于长距离光通信的1310nm四通道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用ALDS仿真软件对分布反馈式半导体激光器(Distributed feedback semiconductor laser diode,DFB LD)的光栅类型、刻蚀位置、分布耦合系数、多相移等进行分析优化。
并与武汉光迅科技公司、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合作,对设计出的激光芯片进行生产与测试。
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内容:1、通过对AlGaInAs/InP材料体系与InGaAsP/InP材料体系进行分析对比,最终选用AlGaInAs/InP材料体系制备DFB LD。
2、在大量ALDS仿真实验基础上,通过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发现为了改善激光器的光场聚集,优化空间烧孔效应,决定采用折射率耦合型的非对称相移光栅,并且将光栅生长在有源层的上层。
在实际的制备过程中,用低损伤ICP干蚀法和E-beam曝光法对光栅的占空比、高度等进行精确刻蚀,有助于优化空间烧孔效应,使驰豫振荡频率得到提高,有助于芯片高速调制。
3、用MOCVD法对芯片进行外延生长,并且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生长条件,确定生长方案,得到优质的外延片,进而制备出能实现高线性大功率直接调制的1310nm四通道DFB LD。
4、借助LD结构设计和激光材料仿真软件ALDS,对激光芯片的材料体系进行对比,器件结构进行设计分析,并对芯片的各项性能进行优化,最终得到阈值电流、波长、SMSR等技术参数,为后续的分析过程提供基础。
最终成功研制出1310nm(高频响应覆盖12GHz以下频率范围)四通道,单信道芯片出光功率大于10dBm的激光阵列芯片样品。
而且,样品芯片测试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激光芯片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项目要求,且多数优于项目要求。
《半导体光电子学课件》下集4.7 分布反馈(dfb)半导体激光器

LD容线宽、单纵模工作(高速、动态 调制)
一.概述
1. F-P腔LD 光反馈由腔两侧的反射镜集中提供,介质的 介电常数沿腔长方向保持不变。
x
~ ( x, y )
z
y
2. 分布反馈谐振腔 光反馈是沿腔长方向逐点反馈获得,介质的 介电常数沿腔长方向是周期性变化
~ ~ ~ ~ ( x, y, z), n ; n ( x, y, z), N n jk
na 耦合常数 k 0 表示两波之间耦合强弱的量 0
S(z)
R(z)
-L/2
z
L/2
三.DBF的模式特性与增益特性
1. 模式特性(DBF-LD谐振波长) 1 2 0 b [( q )b / 2n L] 2
讨论:①谐振波长的间隔 0 2n L ②以 b 为中心对称分布 ③无论q取任何值,均匀波纹光栅DBFLD中0 b ④ 以b 为中心存在一个截至带宽 sb
0 )
光波导中折射率按如下正弦变化
n ( z ) n na cos kz kf 消光系数: a f 0 2
带入波动方程
场吸收系数
当λ较小~0.2μm,
较大 → 布拉格波长 m 附近有一对方向相反的强衍射光,因而设介 m 质内电场为正、负行波之和 m
有源区 DBR区
r1
req
三电极结构:有源区电极,相位控制区电极:
DBR光栅反射的电极靠改变光栅区的电流改 变n从而改变布拉格波长,改变激射波长,改 变相位控制区的电流实现相位匹配,从而实 现波长的无跳模调谐。
相位 调谐光栅
二.Bragg反射基本工作原理
晶体中原子或晶格衍射 散射光相互形成干涉增 强
高对比度低压驱动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光栅

2 .Gr d a eUn v riy o ’ h n s a e f S in e ,Bej n 0 0 9 C i a; a u t i est y C ie eAc d my o ce c s iig 1 0 3 , h n
3 c o l f S in e .S h o ce c ,Ea t h n ie st f S in ea d Teh iu o s C ia Un v r i o ce c n c n q e,S a g a 0 2 7, i a: y h n h i2 0 3 Ch n 4 c o l f Ma e i lS in ea d En i ern .S h o tra ce c n g n e ig.C a g h n Un v riy o o h n c u i e st f
Sc e c d Te hn q e,Cha gc un 1 0 2 Chi a) i n ean c i u n h 3 0 2, n
Ab ta t o r d c h h e h l n o i r v h o ta t ft e c n e t n 1 lg a h cP lme s s r c :T e u et e t r s o d a d t mp o e t e c n r s o h o v n i a o r p i o y rDi o Ho —
高对 比 压 驱 动全 息聚 合物 分散 液 晶光栅 度低
李文萃 , 。 郑致冈。 刘永刚 , 静 宣 丽 1, 宋 ,
(. 1中国科学院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吉林 长春 103; 303
2 中国科学院 研究生院, . 北京 10 3 ;. 0 093 华东理工大学 理学院, 上海 203 ; 027
聚合物分散液晶柔性全息曲面光栅的研究

di (s
i
n
θ0i +s
i
n
θ1i ) =mλ ,
θ0i +θ1i =2
α,
(
1)
(
2)
其中:di 、
θ0i 、
θ1i 、
m 、λ 、α 分 别 为 对 应 了 第i
个微平面所对应 的 光 栅 周 期、法 线 左 侧 入 射 光 的
标轴原点弧长(本 文 用 来 表 示 入 射 点 位 置),当 点
的 聚 合 物 区 和 液 晶 区 ,由 于 二 者 的 折 射 率 不 同 ,
因此位相型全息 光 栅 结 构 就 此 形 成.由 于 曲 面
和平面在干涉场内的受 照 条 纹 分 布 规 律 有 较 大
的 差 异 ,有 必 要 研 究 曲 面 的 PDLC 光 栅 的 干 涉 衍
射特性.
比 较 复 杂 . 此 外 ,在 柔 性 曲 面 上 使 用 激 光 刻 划
O753+ .
2;
O438 文献标识码:
A do
i:
10.
37188/CJLCD.
2020
G
0177
Po
l
rd
i
s
r
s
e
dl
i
i
dc
r
s
t
a
lf
l
e
x
i
b
l
eho
l
og
r
aph
i
cc
u
r
v
e
dg
r
a
t
i
ng
yme
pe
qu
y
. All Rights Reserved.
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h-pdlc)光栅的研究

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h-pdlc)光栅的研究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hpdlc)光栅的研究第一部分:引言。
一种新型高增益低雷达散射截面微带天线

一种新型高增益低雷达散射截面微带天线高军;袁子东;曹祥玉;杨吉明;刘涛;杨欢欢【期刊名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4【摘要】设计了一种双屏频率选择表面,由传输线模型和表面电流、电场分布分析了其透波机理,并将其作为微带天线的天线罩;由射线理论和相位相消原理分析了新天线高增益和带内雷达散射截面减缩机理.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加载天线罩后的天线,在带宽没有受到影响的条件下,天线增益提高了5.49 dB,E、H面半功率主瓣宽度分别减小了63°和52°;同时,在2~18 GHz范围,天线法线方向带外和带内雷达散射截面减缩均在5 dB以上;在-23°~23°范围,天线带内雷达散射截面减缩最大超过20.94 dB.【总页数】8页(P158-165)【作者】高军;袁子东;曹祥玉;杨吉明;刘涛;杨欢欢【作者单位】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学院,陕西西安 710077;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学院,陕西西安 710077;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学院,陕西西安710077;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学院,陕西西安 710077;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学院,陕西西安 710077;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学院,陕西西安 71007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82【相关文献】1.基于电阻型频率选择表面吸波体的低雷达散射截面微带天线设计 [J], 随赛;常红伟;马华;庞永强;王甲富;屈绍波2.小型化低雷达散射截面圆极化微带天线研究 [J], 姜文;张扬;洪涛;邓兆斌3.基于超材料的宽带高增益低雷达散射截面天线 [J], 刘涛;曹祥玉;高军;杨群;李文强4.一种高增益低雷达散射截面的新型圆极化微带天线设计∗ [J], 丛丽丽;付强;曹祥玉;高军;宋涛;李文强;赵一;郑月军5.低雷达散射截面的微带天线设计 [J], 朱长春;何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增塑剂对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光栅衍射性能的影响

增塑剂对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光栅衍射性能的影响宋静;刘永刚;郑志刚;宣丽【期刊名称】《液晶与显示》【年(卷),期】2008(23)5【摘要】在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的预聚物体系中添加增塑剂DOP,制备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光栅.通过红外光谱仪、AFM、He-Ne激光器观察分析发现,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添加不仅提高体系双键的转化率,改善聚合物基质的形貌,同时也提高光栅的衍射效率,降低驱动电压.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DOP的添加降低体系黏度、延长相分离的时间、提高单体的双键转化率,从而改善光栅电光特性.【总页数】4页(P545-548)【作者】宋静;刘永刚;郑志刚;宣丽【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22;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33;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3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141.9;TP211+.6【相关文献】1.单体材料结构对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光栅电光特性的影响 [J], 刘永刚;郑致刚;彭增辉;胡立发;曹召良;李文萃;宣丽2.表面混合排列取向对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光栅电光特性的影响 [J], 李文萃;郑致刚;郭福忠;邓舒鹏;刘永刚;宋静;宣丽3.含氟单体材料对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Bragg光栅电光特性的影响 [J], 宋静;郑致刚;刘永刚;李静;宣丽4.温度对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光栅形貌及电光特性的影响 [J], 宋静;马骥;刘永刚;宣丽5.表面活性剂含量对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光栅电光特性的影响 [J], 郭福忠;郑致刚;宋静;刘永刚;邓舒鹏;宣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光栅反馈频率可调谐扩展腔半导体激光器

光栅反馈频率可调谐扩展腔半导体激光器杨旭东;李淑静;曹学敏;王海【期刊名称】《激光技术》【年(卷),期】2008(32)6【摘要】为了实现半导体激光器在795nm处的单模输出,采用输出端面镀有增透膜的半导体激光二极管作光源,用光栅反馈的方法构成扩展腔,研制了波长为795nm、频率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并对该激光器进行了实验测试,可知其频率连续调谐范围约7.6GHz,激光线宽约为2.5MHz,运行在110mA时输出功率达43mW.结果表明,该半导体激光器可用于激光与铷原子相互作用中的量子相干效应的研究.【总页数】4页(P645-647,666)【作者】杨旭东;李淑静;曹学敏;王海【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太原,030006;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太原,030006;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太原,030006;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太原,0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248.4【相关文献】1.785 nm便携式光栅外腔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的研制和输出特性 [J], 王霏;吕雪芹;丁鼎;蔡丽娥2.频率可调谐光栅反馈式扩展腔二极管激光器的搭建与测试 [J], 刘滢滢;蒋硕;葛惟昆3.面发射分布反馈半导体激光器及光栅耦合半导体激光器 [J], 戚晓东;叶淑娟;张楠;秦莉;王立军4.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的高分辨率多路复用光纤光栅波长解调系统 [J], 崔巍;苏建加;姜培培;吴波;沈永行5.基于光栅光阀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外腔结构的设计研究 [J], 周南权;陶纯匡;崔胜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学报Acta Phys.Sin.Vol.62,No.3(2013)034202基于低散射和高增益全息液晶/聚合物光栅的分布反馈式激光器*刁志辉1)2)†黄文彬1)2)邓舒鹏1)2)刘永刚1)彭增辉1)姚丽双1)宣丽1)1)(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33)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2012年4月8日收到;2012年9月4日收到修改稿)本文利用低官能度的丙烯酸酯单体进行全息液晶/聚合物光栅的制备,获得了具有聚合物支撑形貌的光栅结构.由于这种光栅内部不存在液晶微滴,当作为分布反馈式激光器的谐振腔时,可以有效降低光栅内部的散射损失(<4%),降低激光腔损耗.此外,选用的高折射率单体提升了光栅的折射率调制量,增强了光栅的反馈增益.在以上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采用染料DCM 为激光工作物质,以532nm 的Nd:Y AG 脉冲激光器作为泵浦光源,最终获得了中心波长为635nm,转化效率为1.2%的高性能激光,在以阈值能量0.8µJ/pulse 泵浦下获得激光线宽0.3nm,较之国内外同类激光器的报道,在阈值、线宽、转化效率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关键词:分布反馈式激光器,液晶/聚合物光栅,低散射,高增益PACS:42.55.Mv,42.40.Pa,,61.30.PqDOI:10.7498/aps/62.0342021引言近年来,全息液晶/聚合物光栅(holographic 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凭借其制备工艺简单、造价低廉、易于控制等优点成为国际研究的热门话题,已被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1]、可调谐棱镜[2]、光通讯[3]等领域.液晶/聚合物光栅具有富液晶层和富聚合物层交替排列的周期结构,介电常数沿光栅矢量方向周期性变化且周期为波长量级,属于一维光子晶体,应用于分布反馈式激光器这一领域.这种激光发射器具有体积小、制作简便、便于集成、可电热调谐等优点,并有可能成为众多领域中现役激光器的替代品,如可应用于光纤通信系统中作光源[4].然而,众多报道中提及的激光特性较差,阈值高(17.3µJ/pulse)[5]、线宽大(1.4nm)[5]、转化效率低(仅在2%左右)[6],远达不到工程应用水平,因此其激光性能需要进一步提升和优化.作为激光器中的核心部件,光栅的优劣程度直接影响到激光的出射水平.造成激光特性不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传统液晶/聚合物光栅内部存在液晶微滴,其体积约在波长量级(∼100nm)[7],当光栅作为激光器的谐振腔时,液晶微滴会对光栅内的激光产生强烈的散射作用,造成严重的散射损失;2)液晶/聚合物光栅早期研制的出发点在于实现电开关这一应用功能,因此在材料体系的选择上着重于液晶和单体材料的匹配[8],即液晶的寻常折射率(n o )近似等于聚合物的折射率(n p ),所以光栅的折射率调制量∆n 很低(∆n = n p−n o 2,一般在0.001左右[5]).根据Kogelnik 的耦合波理论[9],光栅的耦合系数和∆n 成正比,较低的折射率调制量意味着光栅对光有较差的耦合作用,所以当激光在光栅内振荡反馈时,较弱的光栅增益造成了激光的转化效率低下.因此,想要获得优秀的激光性能,需要同时解决上述两个问题.首先,对于散射问题,2002年Vardanyan 等[10]报道了一种不存在液晶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60736042,11174274,11174279)资助的课题.†通讯作者.E-mail:of memory@ c ⃝2013中国物理学会Chinese Physical Society 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9 11:58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11.1958.O4.20121229.1158.018.html滴的光栅,这种光栅采用低官能度的丙烯酸酯单体,光栅内相邻的聚合物层之间存在一些交联的聚合物链,液晶分子则以均匀态存在于这些网状结构中,这种光栅被称为聚合物支撑(Polymer scaffolding)形貌光栅.由于该类光栅内部不具有液晶微滴,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散射损失.其次,为了提升光栅的折射率调制量,需要选择具有较大折射率的单体进行光栅的制备.从上述两点不难看出,单体材料的合理选择是获得优秀激光性能的前提条件.在本文中,首先选用双官能度单体乙氧基双酚F 二丙烯酸酯进行液晶/聚合物光栅的制备,该材料折射率高,官能度低(官能度是指单体分子在发生聚合反应时参加化学反应的官能团数,用以表征单体的反应能力),能够充分满足前文中提出的要求.然后以组内之前建立的聚合物支撑模型[11]为基础,利用偏振光干涉方法定量计算光栅的折射率调制量.最后向光栅体系中掺杂激光染料DCM,利用532nm 的Nd:YAG 脉冲激光器进行泵浦,从降低光栅内部散射、提高光栅反馈增益两方面入手,最终获得了窄线宽(0.3nm,受限于光谱仪分别率)、低阈值(0.8µJ/pulse)、高转化效率(1.2%)的高性能激光.2实验2.1液晶/聚合物光栅制备光栅的制备光路如图1所示.所用材料体系包括:由石家庄永生华清液晶有限公司提供的向列相液晶TEB30A (n o =1.522,n e =1.692,T N −I =61.2◦C),同为Aldrich 公司生产的双官能度单体乙氧基双酚F 二丙烯酸酯(BPFEDA,n m =1.541)、交联剂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光引发剂Rose Bengal(RB)、共引发剂N-苯基甘氨酸(NPG)和激光染料4-(二氰亚甲基)-2-甲基-6-(4-二甲氨基苯乙烯基)-4H-吡喃(DCM).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9%,58%,9%,0.5%,2%和1.5%.样品在暗室下搅拌12小时至均匀态,而后利用毛细作用灌入到液晶盒中.光栅制备光源为532nm 的Nd:Y AG 连续激光器,利用光强相等的两束s 态偏振光在液晶盒处进行干涉,光强稳定在4mW/cm 2左右.光栅周期由两束光的夹角θ决定:Λ=λ5322sin(θ2),实验中θ选取52◦,因此可以获得的光栅周期为606.8nm.为了能够观察光栅的表面形貌特征,样品制备完毕后将液晶盒打开,令光栅膜在酒精溶液中充分浸泡12h,使液晶全部溶解,而后将浸泡后的聚合物膜用高纯氮吹干,在Bruker 原子力显微镜(AFM)下进行形貌观察.图1光栅制备与散射实时测量光路图2.2聚合物折射率的测定将单体材料BPFEDA 、交联剂NVP 、光引发剂RB 和共引发剂NPG 按2.1节中的质量分数混合并在暗室下搅匀.使混合体系在紫外灯下曝光5min 获得成为固态的纯聚合物,而后利用阿贝折射仪进行测量.经测定,纯聚合物折射率为1.570,和液晶的寻常光折射率1.522相比,差值为0.048.相比于前文提到的折射率匹配条件,该体系有效增大了聚合物和液晶材料的折射率差值,为提升光栅的折射率调制量做好准备.2.3实时散射测量为了能够实时监测光栅在制造过程中的散射损失,测试用光路如图1所示.利用波长为633nm 的He-Ne 激光垂直于液晶盒表面照射,并利用探测器进行接收,通过调节偏振片改变探测光的偏振态,从而获得光栅对s,p 偏振光的散射损失.散射损失的计算方法如下:利用制栅前透过液晶盒的光强I r 作为参照标准,与光栅制备过程中实时接收到的光强I d 相比对,最终获得光栅的实时散射损失L =I r −I d I r.2.4激光泵浦实验泵浦光路与文献[5]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大致过程如下:泵浦光源采用工作波长532nm 的倍频Nd:YAG 脉冲激光器(脉冲宽度8ns,重复频率1—10Hz 可调).利用柱面镜使泵浦光聚焦到液晶/聚合物光栅处,形成面积为0.1mm ×7mm 的条形光斑并进行横向泵浦.激光染料DCM 受到泵浦光激发后产生荧光,后者通过光栅的增益反馈和选频作用从液晶盒的一端出射激光,并分别采用光谱仪(分辨率0.3nm)和能量计进行接收和探测.示意图如图2所示:图2泵浦光路示意图3结果与讨论3.1低散射液晶/聚合物光栅图3(a)为在原子力显微镜下获得的光栅三维图像,图中光栅结构成类正弦型,曲线中的低谷对应为富液晶层.这是由于光栅在进行原子力测试之前,光栅中的液晶会因为完全溶于酒精而被“洗掉”,因此在进行扫描时显微镜探针探测到的低谷为原始光栅的富液晶层.图中显示光栅周期在600nm 左右,与预定周期606.8nm 相近,测量误差主要是由于光栅因酒精浸泡发生收缩.图3(b)为光栅表面的截面图,图中发现富液晶层和富聚合物层的界面十分光滑.如文献[12]所述,光滑的界面表明在富液晶层中并不存在离散的液晶微滴,而是由连续均匀的液晶分子组成,这与聚合物支撑形貌相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光栅结构,主要是由于实验中所采用的单体官能度较低.在全息聚合过程中,位于干涉亮场的单体发生聚合反应,伴随着单体的不断消耗,形成了亮、暗场区的单体浓度差,这促使未反应的单体由暗场区向亮场区扩散,并进一步发生聚合反应.与此同时,单体所形成的聚合物由于体积收缩,会将亮场区中的液晶排挤到暗场区,从而形成富聚合物层和富液晶层交替排布的光栅结构.对于实验中所采用的光栅体系,双官能度的单体BPFEDA 聚合速度慢,形成的聚合物体系较为疏松,体系中会包裹较多的液晶,阻碍了液晶从聚合物层析出,最终抑制了液晶微滴的形成.此外,交联剂NVP 的添加也有助于无液滴光栅形貌的形成[13].图3液晶/聚合物光栅的AFM 形貌(a)立体结构图;(b)截面图正是由于该类光栅不存在液晶微滴,因此可以有效降低光栅的散射损失.图4所示为光栅在制备过程中实时散射的测量情况.从图中不难发现,该类光栅散射损失最高不超过4%,远低于其他文献中报道的具有液晶微滴的光栅[14].这说明,利用低官能度单体进行光栅的制备,通过抑制液晶微滴的形成可以有效降低光栅的散射损失.值得注意的是,图中p 光的散射损失要大于s 光,这和液晶在光栅中的自发取向有关(见3.2节).当p 光通过光栅时,液晶层的折射率为1.690而s 光为1.522,相比于聚合物层的折射率1.570,较大的折射率差值导致了光栅对于p 光有较大的散射作用.在对光栅的散射损失进行测量后,需要对光栅的折射率调制量进行表征.然而,对于现有的液晶/聚合物光栅,由于相分离的不彻底,富聚合物层中会掺杂液晶,同时,也有部分聚合物混合在富液晶层中,此外考虑到液晶的折射率各向异性[15],光栅的折射率调制量∆n 不能单纯地利用两层的折射率相减获得.所以,这里将以组内之前建立的聚合物支撑模型为基础,提出一种利用偏振光干涉的方法对折射率调制量进行测量.图4散射损失实时测量曲线3.2折射率调制量的计算聚合物支撑形貌模型如图5所示.由于液晶和单体的初始体积比大约为1:2,考虑到液晶的相分离不完全,会有部分液晶无法析出,所以富液晶层的体积将小于富聚合物层,这一点利用原子力图像也可证明.由于该类模型在文献[11]中已有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直接给出如下结论:1)设富液晶层在单个周期内所占的体积比为α.2)富聚合物层由混乱排布的液晶和聚合物组成,其折射率n rp =n p ×0.66+n iso ×(0.34−α)1−α,(1)其中,n iso 为混乱排布状态下液晶的折射率,大小为1.580,n p 为纯净聚合物的折射率,其值为1.570.3)富液晶层中,液晶分子沿光栅矢量方向排布[10],当激光沿光栅矢量方向振荡时(如图2所示),无论激光的偏振态如何,其通过液晶层的折射率均为液晶的寻常折射率n o ,即对于在光栅内振荡的激光,富液晶层的折射率n LC 为1.522.4)高、低折射率区面积相同.其中,前者由部分富聚合物层组成,后者由剩余的富聚合物层和富液晶层组成.因此,高、低折射率区的折射率可以表示为:n H =n rp ,(2)n L =2α×n LC +(1−2α)×n rp ,(3)综上,光栅的折射率调制量∆n =n H −n L2.从上述公式中不难看出,只要获得富液晶层在单个光栅周期内所占的体积比α,就能够准确计算出折射率调制量∆n 的大小.图5聚合物支撑形貌模型这里将利用偏振光干涉的方法获得α,具体原理详见物理教程[16].测量光路图如图6所示,利用633nm 的He-Ne 激光作为探测光垂直照射到光栅表面,x 轴方向为光栅的矢量方向,同时也是富液晶层中液晶分子的指向方向.由于液晶的双折射特性,当偏振片P1和P2的透光轴分布垂直和平行时,探测器获得的光强为:I ⊥=I sin 2(2θ)sin 2(δ2),(4)I ∥=I (1−sin 2(2θ)sin 2(δ2)),(5)δ=2πλ∆n oe d ,(6)其中,∆n oe 为光栅的双折射率差值,d 为液晶盒厚,θ为x 轴与P1透光轴夹角.根据(4),(5)和(6)式不难得出,光栅的双折射率差值为:∆n oe =λπd arcsin√I ⊥I ⊥+I ∥.(7)在光栅成型后,只有富液晶层会对光有双折射作用,因此,利用实际获得的光栅双折射率差值∆n oe 与纯液晶的双折射率差值0.17进行对比,就可以有效获知富液晶层在单个光栅周期内所占的体积比α=∆n oe0.17,进而得出光栅的折射率调制量∆n 的大小.这里以制备好的光栅为例:盒厚为8µm,并选取θ为45◦,测量获得I ⊥=347,I ∥=345,计算出富液晶层所占体积比α为11.7%,则光栅的折射率调制量∆n 为0.011,相比于文献[5]中所用材料,∆n 提升了10倍.这说明,选用高折射率的单体能够有效提升光栅的折射率调制量.图6偏振光干涉光路图3.3输出激光特性分析在对液晶/聚合物光栅的散射损失和折射率调制量参数进行准确表征后,利用已制备好的光栅进行激光泵浦实验.根据分布反馈式激光器原理[17],出射激光波长应满足公式:λlas =2n eff Λ/m ,其中n eff 为材料的有效折射率,其计算方法在文献[5]中已给出详细描述,Λ为光栅周期,m 为布拉格反射级次.在本实验体系中,n eff =1.57Λ=606.8nm,m =3.根据公式计算,实验中将获得的中心波长为635.6nm.图7(a)为光谱仪探测到的激光光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激光的中心波长为635nm,与理论的计算波长相差无几,激光线宽为0.3nm,已达到了光谱仪的最大探测精度.图7(b)为泵浦能量与激光输出能量的曲线图,激光的阈值能量约0.8µJ/pulse,转化效率为1.2%.作为分布反馈式激光器最为重要的两个指标,相比于之前国内外报道的最好水平,阈值下降了21倍,转化效率提升了6倍.之所以能够获得较为优异的激光性能,分析原因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液晶/聚合物光栅中不存在液晶微滴,有效降低了激光在光栅内因多次振荡产生的散射损失,进而降低了激光的出射阈值.根据激光原理[18],当激光在光栅内反馈增益时,其单位长度上会同时存在增益与损耗,而激光的阈值条件就是指增益等于损耗的条件,当泵浦光能量超过阈值后,增益大于损耗,从而产生激光.从上述理论中不难得出,阈值会伴随损耗的减少而下降[18].对于该激光器体系而言,损耗主要来自于光栅对于激光的散射,因此,通过降低光栅的散射损失可以有效降低激光器的工作阈值.第二,高折射率单体的合理选择提升了光栅的折射率调制量∆n .为了能够更深入地探究∆n 对于激光性能的影响,这里利用不同相分离程度的液晶/聚合物光栅获得了∆n 与激光线宽、转化效率之间的关系图,如图8所示.图7激光特性图(a)光谱图;(b)能量转化曲线图从图中可以发现,转化效率随∆n 的增大而上升,线宽则与∆n 成反比.这一现象可以依据分布反馈式激光器的工作原理进行解释,对于无增益调制的分布反馈式激光器,光栅的耦合系数为[17]:κ=π∆nλ,(8)它是用来表征光栅对于体系内激光增益强度的物理量.当∆n 增大时,光栅对于激光的反馈增益升高,提升了激光的出射强度,从而增大了激光器的转化效率.此外,∆n 的增大同时有助于阈值的降低[19],其原因同样在于增大了激光腔的增益.对于激光线宽∆λ,当激光腔的增益G 超过阈值增益两倍时,其可以利用下式[6]进行表征∆λλ=(λ4π∆nL)×ln (G ),(9)式中,λ为出射激光波长,L 为增益长度.从公式中不难看出,在其他条件保持恒定时,激光线宽和∆n 成反比,与图8中的实验现象相符.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当∆n 为0.010和0.011时,探测到的线宽均为0.3nm,这是由于光谱仪自身分辨率所致.根据曲线走势及理论分析,我们预测实际获得的激光线宽应小于0.3nm,达到0.1nm 左右.图8∆n 与线宽和转化效率的关系图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发现,对于分布反馈式激光器,高折射率调制量对于激光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它可以通过提升光栅的反馈增益强度来实现对激光线宽、转化效率以及阈值的改善.因此,通过引进高折射率单体提升光栅的增益强度是十分必要且效果显著的.4结论本文利用高折射率低官能度的丙烯酸酯单体进行液晶/聚合物光栅的制备.由于单体官能度低,聚合速度慢,析出液晶含量少,有效抑制了液晶微滴的形成,将光栅的散射损失控制在4%以下,并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扫描、散射实时测量等实验手段证实了上述结论.而后,以聚合物支撑形貌为物理模型,结合偏振光干涉的方法定量计算出光栅的折射率调制量大小.实验表明,高折射率单体材料的引用成功提升了光栅的折射率调制量.在对光栅参数进行确切表征后,以该类光栅作为激光器的谐振腔,制作了高性能的分布反馈式染料激光器.光栅的低散射特性有效降低了激光损耗,而高折射率调制量则提升了光栅的反馈增益,在两者共同作用下,获得了中心波长为535nm 、阈值0.8µJ/pulse 、线宽0.3nm(受限于光谱仪精度,预测为0.1nm 左右)、转化效率为1.2%的高性能激光器,为目前国内外同类激光器报道中的最好水平.低阈值、窄线宽、输出波长稳定且可调谐等优点将使这种微型激光器在光通讯、光路集成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1]Date M,Takeuchi Y ,Kato K 1998J.Phys.D:Appl.Phys.312225[2]Fan Y H,Ren H W,Wu S T 2003Opti.Express 113080[3]Du F,Lu Y Q,Wu S T 2004Appl.Phys.Lett.852181[4]Qian S H,Jennifer C,Liu P,Quan X N 2001Proc.SPIE 427969[5]Deng S P,Li W C,Huang W B,Liu Y G,Lu X H,Xuan L 2011ActaPhys.Sin.60056102(in Chinese)[邓舒鹏,李文萃,黄文彬,鲁兴海,宣丽2011物理学报60056102][6]Hsiao V K S,Lu C,He G S,Pan M,Cartwright A N,Prasad P N,Jakubiak R,Vaia R A,Bunning T J 2005Opt.Express 133787[7]Sutherland R L 2002J.Opt.Soc.Am.B 192995[8]Zhang B,Liu Y J,Jia Y ,Xu K S 2003Acta Phys.Sin.5291(inChinese)[张斌,刘言军,贾瑜,徐克璹2003物理学报5291][9]Kogelnik H 1969Bell Syst.Tech.J.482909[10]Vardanyan K K,Qi J,Eakin J N,Sarkar M D,Crawford G P 2002Appl.Phys.Lett.814736[11]Huang W B,Deng S P,Liu Y G,Peng Z H,Yao L S,Xuan L 2012Acta Phys.Sin.61094208(in Chinese)[黄文彬,邓舒鹏,刘永军,彭增辉,姚丽双,宣丽2012物理学报textbf61094208][12]Sarkar M D,Gill N L,Whitehead J B,Crawford G P 2003Macro-molecules 36630[13]White T J,Liechty W B,Natarajan L V ,Tondiglia V P,Bunning T J,Guymon C A 2006Polymer 472289[14]Sutherland R L,Natarajan L V ,Tondiglia V P 1993Chem.Mater.51533[15]Butler J J,Malcuit M S,Rodriguez M A 2002J.Opt.Soc.Am.B 19183[16]Liang Q T 2008Physical Optics (Beijing: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p339(in Chinese)[梁铨廷2008物理光学(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第339页][17]Kogelnik H,Shank C V 1972J.Appl.Phys.432327[18]Chen H M,Zhao X Y 2009Laser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Bei-jing: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p141(in Chinese)[陈鹤鸣,赵新彦2009激光原理及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第141页][19]Smirnova T N,Sakhno O V ,Stumpe J,Kzianzou V ,Schrader S 2011J.Opt.13035709Distributed-feedback laser based on low-scattering and high-gain holographic polymer dispersed liquidcrystal grating∗Diao Zhi-Hui1)2)†Huang Wen-Bin1)2)Deng Shu-Peng1)2)Liu Yong-Gang1)Peng Zeng-Hui1)Yao Li-Shuang1)Xuan Li1)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pplied Optics,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Fine Mechanics and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Changchun130033,China)2)(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49,China)(Received8April2012;revised manuscript received4September2012)AbstractIn this paper,we utilize the acrylate monomer of low functionality to fabricate a holographic 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 grating with polymer-scaffolding morphology.It is effective to reduce the scattering loss in the grating which acts as a resonator in distributed-feedback laser since there is no droplet of liquid crystal.Moreover,the use of the monomer with high refractive index(RI) ensures the formation of grating with high RI modulation and,correspondingly,high feedback gain.For these two factors mentioned above,an excellent laser property is obtained from the dye-doped laser pumped by Nd:YAG pulse laser at532nm.A spectral linewidth of0.3nm is observed at pump energy threshold0.8µJ/pulse and a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1.2%is achieved at operating wavelength 635nm.The laser performance is improved in some aspects such as threshold energy,linewidth and conversion efficiency to some extent Compared with those reportied proeviously.Keywords:distributed feedback laser,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 grating,low-scattering,high-gain PACS:42.55.Mv,42.40.Pa,,61.30.Pq DOI:10.7498/aps/62.034202*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Grant Nos.60736042,11174274,11174279).†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of mem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