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诊诊法、整脊技术
脊诊诊法整脊技术
![脊诊诊法整脊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f113a80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e7.png)
❖.运用整脊手法治疗时辨认清楚发病 部位,病情状况,在脊诊诊断中属阴属 阳,在表在里,属脏属腑,并区分是虚 证还是实证后才能施以手法进行治疗。 同时应因人、因病、因症选择安全可行 的整脊手法,切忌施用暴力手法治疗。
.脊诊整脊治疗时应注意避风、避 光、避噪音,必须在室内整洁,清静的环 境下进行。医者不准留长指甲,要保持双 手清洁,更不允许手上带装饰品,以免给 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一、脊诊诊法相关内容
1.何谓脊诊 脊诊是医者诊观脊柱及其两侧 的异常变化并靠手力功底在脊柱两 侧查找“阳性”反应点,来判断疾 病的部位及对应脏器的功能变化的 一种特色诊疗方法。
2.何谓“阳性”反应点
“阳性”反应点是指脊柱及
两侧的异常变化。主要包括:脊 柱骨骼位置异常、皮肤异常、软 组织结节、条索状物、软组织包 块、椎旁软组织松懈异常等异常 现象均称为脊柱的“阳性”反应 点。
如湿疹、牛皮癣等。
脊椎先天发育不全、畸形者。 久病、年老体弱者。 .严重脊髓型颈椎病者。
谢谢!
2.脊柱相关疾病
颈源性疾病:眩晕、失眠、头痛、视物模糊、
牙痛、耳鸣耳聋、植物神经紊乱、颈脑综合征、 颈心综合征、颈胃综合证等疾病。
❖胸源性疾病:凡与胸椎小关节紊乱引起胸椎
对应脏器的病变均属治疗范围。如慢性咽炎、气 管炎、心律不齐、冠心病、乳腺增生、慢性胃炎、 便秘、腹胀腹痛等。
腰源性疾病:凡与腰椎对应脏器有关的病变
注:
C代表颈椎 T代表胸椎 L代表腰椎 S代表骶椎 V代表尾椎
5.检查注意事项
脊诊检查时要让被检查者体位正确, 自然放松,应在光线充足和安静的环境下进 行诊查。
❖在检查中要根据被检查者体质来决定 医者手法触诊力量的大小,要掌握好触诊三 步手法,即:一看、二查、三思辨后才能作 出诊断。
脊椎与人体健康 脊椎病的诊断治疗 脊柱触诊手法 脊椎脊髓对皮肤阶段性疾病反射区支配表 整脊疗法是新兴
![脊椎与人体健康 脊椎病的诊断治疗 脊柱触诊手法 脊椎脊髓对皮肤阶段性疾病反射区支配表 整脊疗法是新兴](https://img.taocdn.com/s3/m/e28fa0aee45c3b3566ec8bc1.png)
脊椎与人体健康脊椎病的诊断治疗脊柱触诊手法脊椎脊髓对皮肤阶段性疾病反射区支配表整脊疗法是新兴的一种物理疗法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头昏、头沉重、眩晕、易疲倦、心悸、胸闷气短、哮喘、失眠、头痛、耳鸣、心动过速过缓、多梦、早晨恋床、无精打采、情绪紧张、体虚多汗、猛起立时眼前一片黑、易感冒连绵不愈、心烦气燥、身体发热、脱发、白发、月经不调、性功能减退、脑供血不足、心肌供血不足、视力模糊、嗜睡、鼻塞、打喷嚏、恶心、呃逆、落枕、血压波动、胃肠功能失调、四肢冷凉、双腿双膝打软无力、颈肩腰背胸腿酸、手足麻木、后头麻木、记忆力减退、全身处处痛不重亦不轻等症状,到医院去化验,检查都很正常,这种尴尬的现象往往让人们不知所措,其实这就是亚健康症状。
亚健康症状是由于人体组织缺血、缺氧,脊髓神经系统反应能力减低、人体的生理机能减低、下降、腺体分泌、淋巴免疫系统失衡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五脏六腑经络循环不畅和代谢机能障碍所致,那么又是什么病因导致上述症状的发生呢?目前人类有85%的疾病源于脊椎,为脊椎关节错位而导致,使脊椎平衡失稳,导致脊神经、交感副交感神经、椎动脉等造成压迫和牵拉的刺激,引发各种病症,即脊椎病变。
如,人体第一、二颈椎错位,就会出现眩晕、头痛、全身无力等。
第三、四颈椎错位,就会出现面、牙、三叉神经痛、心动过速等疾病。
第五、六颈椎错位,就会出现高血压、低血压、肩痛等病症。
胸三、四椎错位,就会出现乳腺增生、胸闷、气短等病症。
第二、三腰椎错位就会出现骨股头坏死及妇科疾病,更不用说颈椎病、椎管狭窄、椎间盘脱出、椎体侧弯等椎体的直接病症了。
可以说“百病皆由脊椎生”。
脊椎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指颈椎、胸椎、腰骶椎、骨盆、椎间盘及椎周韧带、软组织,遭受损伤或蜕化性改变。
在一定诱因条件下(如轻微扭伤挫伤,过度疲劳,姿势不良,感受风寒,内分泌失调,其它疾病等),发生脊椎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或骨质增生,直接或间接地对脊神经根、椎动脉、脊髓等产生压迫而引起临床多种病症。
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 (2)
![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 (2)](https://img.taocdn.com/s3/m/510d234c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0d.png)
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整脊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主要通过手法调整脊椎和骨关节的位置,以达到疏通经络、调整气血、舒缓疼痛的作用。
整脊疗法广泛应用于常见的脊椎疾病治疗中,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中医整脊疗法的常见病诊疗指南,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项疗法。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1. 病因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由于慢性劳损以及腰椎过度负荷造成,其中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腰部受凉湿、过度疲劳等都是主要的因素。
2. 临床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腰背部疼痛、下肢放射痛、麻木感和肌力减退等。
3. 中医诊断方法中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综合分析,结合病史和辅助检查来确定疾病的病机。
4. 中医整脊治疗中医整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主要包括拨、推、牵、掐等,通过调整脊椎和骨关节的位置,缓解疼痛和改善症状。
5. 饮食调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过程中,合理的饮食调理也非常重要。
建议食用富含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食物,如牛奶、鱼类、豆类等,以促进骨骼的健康发育。
二、颈椎病1. 病因颈椎病主要由于颈椎长时间处于不良姿势,颈部劳损过度造成,也与颈部受凉湿和颈部肌肉过度疲劳有关。
2. 临床表现颈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颈部疼痛、颈肩部僵硬、头痛、上肢麻木和手指发麻等。
3. 中医诊断方法中医诊断颈椎病主要依据望、闻、问、切四诊综合分析,结合病史和辅助检查来确定疾病的病机。
4. 中医整脊治疗中医整脊治疗颈椎病的手法主要包括拨、推、牵、掐等,通过调整脊椎和骨关节的位置,缓解疼痛和改善症状。
5. 饮食调理在颈椎病的治疗过程中,饮食调理也非常重要。
建议减少摄入富含胆固醇和脂肪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的摄入,以维持颈椎健康。
三、骨质疏松症1. 病因骨质疏松症主要由于钙质代谢紊乱、骨吸收增加、骨减少等因素引起。
2. 临床表现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骨折、骨痛、身高减短等。
中医整脊手法与中医整脊疗法
![中医整脊手法与中医整脊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31194127c1c708a1294a446a.png)
中医整脊手法与中医整脊疗法
中医整脊,早在公元前2世纪的《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有相关记载,认为调整“骨错缝、筋出槽”,可以治脊柱错位、脊柱周围软组织以及脊柱相关疾病,达到“调节平衡脊柱,治疗病因根本”目的。
整脊疗法,根据生物力学的原理,应用特殊的手法,对颈、胸、腰椎和骨盆的骨关节、椎间盘以及脊柱相关软组织劳损、紧张僵硬或退行性改变进行调整,以恢复脊柱内生物力学平衡关系;解除脊柱周围软组织,如肌肉、韧带、筋膜、神经、血管等,急慢性损伤的病理改变,来达到调节其外在生物力学平衡和气血、阴阳平衡。
中医整脊手法,主要以“稳、准、巧、快”见长,“稳”是指手法操作平稳自然;“准”是指手法操作定位准;“巧”是指手法操作时用巧力,不使用蛮力;“快”是指手法操作时,用力要疾发疾收,即要用短劲,发力时间不可过久,以减轻患者痛苦。
中医整脊对脊柱的矫正和调理的方法是多姿多彩的,中医整脊疗法除了运用手法对脊椎关节位置关系进行必要的矫正和刺激调理外,还更采用多种方法(如推拿、按摩、针灸等方法疏通,针刀松解,温热理疗和中药调节等多种调理手段)对脊柱进行综合的整体的调理,使其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状态。
这些方法亦可都称其为“脊柱调衡疗法”,都是一种调理、整理、梳理和管理整个脊柱的综合方法。
所以将其称为“中医整脊疗法”。
中医整脊疗法,对损伤性脊柱病变,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骶髂关节半脱位均有较好的疗效。
中医整脊的名词解释
![中医整脊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998a18c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20.png)
中医整脊的名词解释中医整脊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主要用于治疗脊柱相关疾病、腰酸背痛等症状。
其最大的特点是采用手法矫正脊柱错位,通过调整骨骼结构和脊椎的位置,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中医整脊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等著作。
中医认为,脊柱是人体经络、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是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
脊柱若出现错位、移位等问题,就会影响到气血的正常流通,导致身体不舒服甚至出现各种疾病。
中医整脊主要通过手法调整和矫正脊柱,恢复脊柱的正常形态和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常用的手法包括推拿、牵引、扳法、拔罐等,这些手法在服用药物或者进行手术之外,为患者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选择。
中医整脊的治疗范围非常广泛,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头痛、肩周炎、偏头痛等等。
研究发现,这些常见疾病的发病原因往往与脊柱的异常有关。
通过中医整脊,可以改善脊柱的状况,舒缓症状,甚至治愈疾病。
不仅如此,中医整脊还可以用于预防疾病。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脊柱的状态密切相关。
经常保持脊柱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可以防止脊柱疾病的发生,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因此,中医整脊也常被用作健康养生的一种手段。
中医整脊不仅注重治疗效果,还注重个体化的治疗。
中医整脊师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会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手法和措施。
这使得治疗更加精准、有效,也减少了不必要的副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中医整脊虽然在治疗脊柱相关疾病方面表现出色,但并非适用于所有疾病。
对于某些病情严重或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中医整脊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不能替代其他主要治疗措施。
总之,中医整脊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通过手法调整和矫正脊柱,恢复其正常形态和功能,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治疗特点,使得它成为人们追求健康和舒适的重要选择。
但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医整脊之前,应咨询专业医师的意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风险和伤害。
脊诊诊查法的临床应用及辩证施治整体诊查
![脊诊诊查法的临床应用及辩证施治整体诊查](https://img.taocdn.com/s3/m/667bf2711ed9ad51f01df260.png)
脊诊诊查法的临床应用及辩证施治整体诊查:无论患者治疗颈腰椎部位,触诊检查都应全面细致,以充分了解脊柱的整体健康状况,特别是脊柱的弧度是否发生了改变,通常脊柱的任何一条曲线其曲度的增加或减少,必须由另外2条曲线成比例地对称增加或减少,来代偿脊柱生物力学的规律。
脊柱弧度的功能就是为了承受负荷的压力,根据机械力学的原理,阻尼越大,承受负荷的能力越大。
反之越小;其二,全面触诊观察脊柱两端椎体移位的情况,如L5与C1、2关系,四个生理曲度两端,椎体的位置关系如C1、2与C5、6,T1、2与T11、12,L1、2与L4、5的关系,通常肌肉韧带的损伤都在关节的起始部。
同理,椎体的损伤移位或错位也应该在脊柱的两端或四个弧度的交接部位,这些部位容易发生劳损。
损伤的原因和自身的解剖位置及脊柱本身的力学传导特点有关:其三,全面触诊脊柱所出现的典型压痛点及相互关系为进一步定位诊断做好准备。
局部触诊:通过整体的诊查判断出人体脊柱主要患椎后,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进一步判断患椎的病理位置,通过判断及局部触诊检查结果相符合,说明该椎体是患椎,是主要矛盾。
那么脊柱为适应其病理位置的改变,其邻近的上或下椎体就会发生反方向的移位,同时以患椎为中心向两端传导,随着传导距离的增加脊柱代偿的反作用力越小,最终以骨盆、寰枢椎、肩胛骨的位置改变做为代偿的最终结果,在此笔者对有的学者提出代偿椎无炎症反应,可以自由活动,无神经压迫提出质疑。
因人体脊柱疾患主要由内因和外因所致,是对整个脊柱而言,而不是单一的某个椎体。
由于各种诱因使某一椎体错位,进而影响到相邻对应的椎体,使其产生位置的改变,人体为了保持躯体平衡,脊柱必将自动进行与错位脊柱反方向的移位来代偿脊柱将会失去的平衡。
从力学角度来看。
脊柱是以“不平衡”来调节“不平衡”以达到一种新的病理平衡状态。
因此笔者认为既然代偿的结果是以椎体移位来维持平衡,那么,其移位就意味着椎体小关节的失稳、错位,进而产生临床症状。
脊椎与人体健康脊椎病的诊断医治脊柱触诊手法脊椎脊髓对皮肤时期性疾病反射区支配表整脊疗法是新兴的一种物
![脊椎与人体健康脊椎病的诊断医治脊柱触诊手法脊椎脊髓对皮肤时期性疾病反射区支配表整脊疗法是新兴的一种物](https://img.taocdn.com/s3/m/6e4477a1336c1eb91b375d1f.png)
脊椎与人体健康脊椎病的诊断医治脊柱触诊手法脊椎脊髓对皮肤时期性疾病反射区支配表整脊疗法是新兴的一种物理疗法许多人都有如此的经历:头昏、头繁重、眩晕、易倦怠、心悸、胸闷气短、哮喘、失眠、头痛、耳鸣、心动过速过缓、多梦、早晨恋床、无精打采、情绪紧张、体虚多汗、猛起立时眼前一片黑、易伤风连绵不愈、心烦气燥、躯体发烧、脱发、白发、月经不调、性功能消退、脑供血不足、心肌供血不足、视力模糊、嗜睡、鼻塞、打喷嚏、恶心、呃逆、落枕、血压波动、胃肠功能失调、四肢冷凉、双腿双膝打软无力、颈肩腰背胸腿酸、手足麻木、后头麻木、经历力消退、全身处处痛不重亦不轻等病症,到医院去化验,检查都很正常,这种为难的现象往往让人们惊惶失措,其实这确实是亚健康病症。
亚健康病症是由于人体组织缺血、缺氧,脊髓神经系统反映能力减低、人体的生理性能减低、下降、腺体分泌、淋巴免疫系统失衡引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致使五脏六腑经络循环不顺畅和代谢性能障碍所致,那么又是什么病因致使上述病症的发生呢?目前人类有85%的疾病源于脊椎,为脊椎关节错位而致使,使脊椎平稳失稳,致使脊神经、交感副交感神经、椎动脉等造成压迫和牵拉的刺激,引发各类病症,即脊椎病变。
如,人体第一、二颈椎错位,就会显现眩晕、头痛、全身无力等。
第三、四颈椎错位,就会显现面、牙、三叉神经痛、心动过速等疾病。
第五、六颈椎错位,就会显现高血压、低血压、肩痛等病症。
胸三、四椎错位,就会显现乳腺增生、胸闷、气短等病症。
第二、三腰椎错位就会显现骨股头坏死及妇科疾病,更不用说颈椎病、椎管狭小、椎间盘脱出、椎体侧弯等椎体的直接病症了。
能够说“百病皆由脊椎生”。
脊椎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指颈椎、胸椎、腰骶椎、骨盆、椎间盘及椎周韧带、软组织,蒙受损伤或蜕化性改变。
在必然诱因条件下(如轻微扭伤挫伤,过度疲劳,姿势不良,感受风寒,内分泌失调,其它疾病等),发生脊椎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或骨质增生,直接或间接地对脊神经根、椎动脉、脊髓等产生压迫而引发临床多种病症。
正骨整脊的的10个手法
![正骨整脊的的10个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31db8cd6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55.png)
正骨整脊的的10个手法一、正骨整脊的介绍正骨整脊是指利用手法,以手触及身体的外表,作用于脊柱及其它关节,牵引拉伸和刺激肌肉,以调整或恢复脊椎和关节正常功能的一种手法疗法。
它可以改善人体各部位的状态,达到保持健康、治疗病痛的目的。
二、正骨整脊的10个手法1、按压。
按压是指使用手指、拇指或手掌,以稳定的力度按压脊椎或关节的表面,达到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的目的。
2、拉拽。
拉拽是指以轻微的拉力,从脊椎或关节的一侧向另一侧施加一定的力量,以调整关节的位置,促进关节的活动和维持关节的正确姿态。
3、拍打。
拍打是指以手掌或手指,以轻到中等的力度,在脊椎或关节的表面进行节奏性地拍打,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的弹性,以调整脊椎和关节的状态。
4、摩擦。
摩擦是指以手掌或手指,用缓慢而均匀的力度摩擦脊椎或关节的表面,以改善肌肉的状态,增强血液循环,促进脊椎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5、搓揉。
搓揉是指以拇指、手指或手掌,用均匀的力度,沿着脊椎或关节的曲线运动,以刺激肌肉,增加肌肉的弹性,减弱肌肉的紧张状态,促进脊椎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6、拉拔。
拉拔是指以手掌、手指或拇指,以轻到中等的力度,由脊椎或关节的一侧向另一侧施加一定的拉力,促进肌肉的放松,以改善脊椎和关节的状态。
7、捏拿。
捏拿是指以手指或拇指,用持续的力度,在脊椎或关节的表面,按摩、揉搓或拉拔,以缓解肌肉紧张状态,增强肌肉的弹性,促进脊椎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8、滚筒。
滚筒是指以手掌或手指,在脊椎或关节的表面,以轻微的力度,进行转动滚动,以缓解肌肉紧张状态,增强肌肉的弹性,促进脊椎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9、拨动。
拨动是指以手掌或手指,以轻到中等的力度,在脊椎或关节的表面进行拨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弱肌肉紧张状态,促进关节的活动,以调整脊椎和关节的状态。
10、抖动。
抖动是指以手掌或手指,以轻到中等的力度,在脊椎或关节的表面进行节奏性的抖动,以缓解肌肉紧张状态,增强肌肉的弹性,促进脊椎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整脊十法(广州龙氏手法)
![整脊十法(广州龙氏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ce2bcf618762caaedc33d48e.png)
整脊十法(广州龙氏手法)整脊十法(广州龙氏手法)原文位置:整脊十法(广州龙氏手法)整理:针刀客1 仰头摇正法:适用于枕寰、寰枢关节的旋转式错位。
患者仰卧,低枕。
术者一手托其枕部,一手托其下颌,使病人头部上仰(仰头可使C2-7颈椎后关节闭锁成“定点”),侧转,嘱病人放松颈肌(缓慢动2-3下),待头转到最大角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即可使错位的关节复位,此操作中有时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弹响“咯得”声。
也可取坐位操作。
2 低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后关节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中段颈椎错位者约屈20度。
下段颈椎错位者前屈须大于30度)术者一手轻拿其后颈,以拇指按压于错位的横突后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一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为支点,转动头部,当摇头至最大角度时,动点的手用有限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按压成阻力,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的阻力而复位。
缓慢复位法根据需要可重复2-3次。
3 侧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钩突关节旋转式错位及侧弯、侧摆式错位。
患者侧卧、低枕、头前屈,术者一手托其耳区头部,另一手轻拿其后颈,拇指“定点”于错位之横突下方,将头搬起呈侧屈状作摇头活动,动作同低头摇正法。
4 俯卧摇肩法:适用于第5颈椎至第2胸椎间的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上肢垂直,手置臀部,术者立其后方,用拇、食指夹于错位关节的横突前后方,另一手扶于肩部,作向前推、向后拉的摇动,“定点”作对抗阻力,使旋转错位在摇动中复正,此法与低头摇正法复位原理及适应症相同,只是“动点”在下,改为摇肩,使作用力易于达到颈胸交界处。
尤其对上位颈椎失稳的患者,可避免因低头摇正角度过大而损伤上颈段。
注意摇肩时先将其肩向下推,以免关节闭锁影响复位。
5 侧向搬正法:适用于颈椎2-6侧弯、侧摆式错位的钩突关节错位。
患者仰卧,术者立于床头,一手拿其后颈并以拇指按住患椎横突侧方并向隆起处按压(侧摆者只按一点,侧弯者由下而上按压)。
三小整脊与脊柱平衡
![三小整脊与脊柱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bb190f2ebd64783e09122bc7.png)
天津北辰北门医院 董建军
基础概念
1 整脊疗法: 凡是能达到调整脊柱内外力学平衡的疗法都可叫整脊疗法。 2 整脊技术: 是医者运用手力功底,来调整脊柱周围的异常变化,使脊 柱达到相对平衡状态,消除临床症状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技术 ,属中医外治范畴。 3 阳性反应点是: 指脊柱及两侧的异常变化。主要包括:脊柱骨骼位置异常 、皮肤异常、软组织结节、条索状物、软组织包块、椎旁软 组织松懈异常等异常现象均称为脊柱的“阳性”反应点。
脊柱平衡与人身平衡
脊柱相关疾病 它不仅涉及大家所熟悉的颈、肩、腰、腿痛,如:落枕、颈椎病 ,腰间盘突出、腰扭伤、腰肌劳损、脊柱骨质增生等,还涉及循环、 呼吸、消化、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如:头痛、头晕、耳鸣、 椎动脉供血不足、头昏、视力障碍、咽部异物感、脑震荡后遗症、血 压波动、心律失常、胸闷气短、胸背痛、哮喘、“心绞痛”、类冠心 病、左侧腹痛、右侧腹痛、胃痛、慢性消化不良、慢性胆囊炎、结肠 功能紊乱(腹痛、腹泻、便秘)、一侧或双侧上肢或下肢凉、麻、痛 经、月经失调、性功能障碍、二便失调等,目前发现,有超过百种的 疾病与脊椎有关。 脊柱失平衡会导致人体失去平衡产生各种疾病,可以说脊柱平衡与否 是人体产生疾病的病因之一,对人的健康有重大的意义。
基础概念
4 三小手法是: 以“一技六法”为技术特点的整脊技术,手法具有小角度、小 力度、小幅度。是一种具科学性、安全性、有效性、可操作性 很强的规范技术。 5 一技六法即:
“一技”为脊诊整脊技术;“六法”为脊诊诊法、倒八字分推 法、三指推拨法、软力颈椎牵引法 、腰椎寻隙治疗法 、定点 定椎复位法。
针炙治疗:肝俞,脾俞,八髎,委中。 拨罐治疗:血海,梁丘,内外膝眼,阴阳陵泉。 火针治疗:犊鼻,内外膝眼。 激光治疗:内膝眼。
【科普】北门特色脊诊诊法---触诊
![【科普】北门特色脊诊诊法---触诊](https://img.taocdn.com/s3/m/876da061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be.png)
【科普】北门特色脊诊诊法---触诊
脊诊诊法
脊诊诊查法是医者用手对患者脊柱两侧阳性反应点的触摸、结合脊柱两旁皮肤、肌肉细微的变化及影响学检查的判读,来进行诊查辨病的方法。
其分为:望诊和触诊,今天了解触诊:
触诊
脊诊触诊法是诊查脊源性疾病的关键一步,医者通过手力功底在脊柱两侧对棘突、横突、关节突及脊柱附近的软组织进行细致诊查比较,查找阳性反应点,来判断疾病的部位、性质及对应脏器功能变化的一种特色诊疗方法。
可分为:单手拇指触诊、双指触诊和三指触诊。
1.单手拇指触诊:对体型较肥胖的患者采用单手拇指侧位指腹,沿棘突一侧自上而下缓慢的移动触诊,也可自下而上对比触摸,该法对初学者无食中二指功力者较适宜,同时比食中二指触诊法,更具有灵敏性。
对棘突偏歪诊断针对性强。
(见图1)
A单指触脊柱 B单指触颈椎图1单手拇指触诊法
2.双指触诊:医者用右手食指、中指指腹平等触压脊柱棘突两侧,自上而下缓慢移动,查找阳性反应点。
(见图2)
图2 双指触诊法
3.三指触诊:中指放于棘突中线,食指、无名指分别放在棘旁两侧,自上而下反复滑动触诊,寻找阳性反应点。
脊柱颈部应选用端坐位,令被检查者端坐,上身周正,头微低,医者站于被检查者背后,一手扶住被检查者前额,另一手拇指及食指中指从上而下进行查找“阳图2双指触诊法性”反应点。
(见图3)
图3 三指触诊法。
什么是中医整脊疗法的原理
![什么是中医整脊疗法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919154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29.png)
什么是中医整脊疗法的原理中医整脊疗法,是一门古老而独特的中医治疗手段,它基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经络气血理论,通过调整脊椎的位置和形态,来达到治疗疾病、恢复身体平衡与健康的目的。
要理解中医整脊疗法的原理,首先得明白脊椎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脊椎不仅仅是支撑身体的“大梁”,更是人体神经系统的重要通道。
脊椎中的脊髓神经,如同密密麻麻的电线,将大脑发出的指令传递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也将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信息反馈给大脑。
如果脊椎出现了错位、侧弯、旋转等问题,就可能会压迫或刺激到这些神经,从而影响到相应部位的功能,导致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之间通过经络气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而脊椎作为人体的中轴,与经络气血的运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督脉,被称为“阳脉之海”,它沿着脊椎正中走行。
当脊椎出现问题时,可能会影响到督脉的气血运行,进而导致全身阳气不足,出现虚寒、乏力等症状。
此外,脊椎两侧还有众多的膀胱经穴位,这些穴位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
通过调整脊椎,可以刺激这些穴位,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恢复身体的阴阳平衡。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中医整脊疗法注重恢复脊椎的正常力学结构。
正常情况下,脊椎具有一定的生理弯曲,如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等。
这些生理弯曲不仅能够增加脊椎的弹性和稳定性,还能够有效地缓冲身体在运动和活动时所受到的压力。
然而,由于长期的不良姿势、外伤、劳损等因素,脊椎的生理弯曲可能会发生改变,导致脊椎的力学平衡失调。
中医整脊疗法通过手法复位、牵引、按摩等方法,调整脊椎的关节位置,恢复脊椎的正常生理弯曲和力学平衡,减轻脊椎周围肌肉、韧带的紧张和痉挛,从而缓解疼痛和不适。
在中医整脊疗法中,“骨错缝、筋出槽”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
“骨错缝”指的是脊椎关节的微小错位,这种错位可能在 X 光、CT 等影像学检查中难以被发现,但却会导致明显的症状。
“筋出槽”则是指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损伤和移位。
培训资料-脊诊的临床应用-精选文档
![培训资料-脊诊的临床应用-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f42c6dd404a1b0717fd5ddef.png)
诊脏器对应关系达到对患者疾病初步的判
断。
脊柱触诊
脊诊触诊法是诊查脊源性疾病,关键一 步医者通过手力功底在脊柱两侧对棘突、 横突、关节突及脊柱附近的软组织进行细 致诊查比较,查找阳性反应点,来判断疾
病的部位、性质及对脏器功能变化的一种
特色诊疗方法。
脊柱触诊
何谓阳性反应点?
所谓脊诊“阳性反应点”指脊椎两侧的 异常变化,包括骨骼异常、软组织结节、 条索状物、椎旁软组织松解异常等。
脊诊诊法及其临床应用
脊诊整脊技术教研室
什么是脊诊? 脊诊是指医者通过对脊柱的诊查来了解 相应脏器的功能状态,并以此判断疾病的
部位、性质的一种诊断方法。
脊诊诊法的理论渊源
脊诊诊法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特
色诊疗方法,该法是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
脏腑理论和经络学说的基础上,并结合现
代局部解剖学、全息学说发展而来的。
脊诊诊法临床应用
脊柱逢四则变原理的应用
我们通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实践发现脊柱 逢四则变的原理并运用于脊诊诊法中: C1-4:颈丛神经系统。主要由C1-4 脊神经组成主要影响、心脑血管、内分泌系 统、循环系统及头面部和五官为主。常见症 状有:头痛、头晕、耳鸣、失眠、记忆力减 退、视力异常、牙痛、三叉神经痛、胸闷、 憋气 、窦性心律等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 症状。
脊诊诊法
脊柱的望诊 脊柱的触诊
脊柱望诊
在温度、光线适宜的情况下,充分暴露整 个脊柱令患者全身放松保持正常自然姿势。 首先观察脊柱两侧皮肤颜色有无异常改变, 临床上当脊柱椎体相应区域的皮肤出现色 素沉着斑点时,与其相平行的椎体及所对 应的脏腑,功能就会出现异常改变。
颈椎望诊
该患者C5 棘突左侧有一 色素沉着,C5 在脊诊中对应 颈肩,该患者 颈肩部有不适 感。
中医整脊治疗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
![中医整脊治疗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8c72bfe4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1.png)
中医整脊治疗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中医整脊治疗是一门古老而独特的中医疗法,旨在通过调整脊柱的结构和功能,恢复人体的气血流通和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目的。
对于许多人来说,中医整脊治疗可能还比较陌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整脊治疗的原理和方法。
一、中医整脊治疗的原理1、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脊柱作为人体的中轴,不仅支撑着身体的重量,还与脏腑通过经络相连。
当脊柱发生错位、紊乱时,会影响到气血的运行和脏腑的功能,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因此,中医整脊治疗强调从整体出发,调整脊柱的同时,也注重调理全身的气血和脏腑功能。
2、经络学说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内连脏腑,外络肢节。
脊柱两旁分布着众多的经络和穴位,如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等。
当脊柱出现问题时,可能会压迫或刺激这些经络和穴位,导致经络气血阻滞,出现疼痛、麻木、功能障碍等症状。
中医整脊治疗通过调整脊柱的位置,解除对经络和穴位的压迫和刺激,使经络气血通畅,从而恢复身体的正常功能。
3、筋骨平衡理论中医认为,“筋束骨,骨张筋”,筋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保持着动态的平衡。
脊柱的稳定不仅依靠骨骼的结构,还依赖于周围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支持。
当肌肉劳损、韧带松弛或紧张时,会导致脊柱的力学失衡,容易发生错位和紊乱。
中医整脊治疗通过手法调整脊柱的位置,同时配合针灸、推拿、中药等治疗手段,放松紧张的肌肉,增强虚弱的肌肉力量,恢复筋骨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4、脊柱生物力学原理从现代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脊柱是一个复杂的力学结构,具有承载、运动和保护脊髓等重要功能。
正常情况下,脊柱在各个方向上都有一定的活动度和稳定性。
当脊柱受到外力损伤、不良姿势或退变等因素的影响时,脊柱的力学平衡被打破,容易出现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小关节紊乱等问题。
中医整脊治疗通过手法复位、牵引等方法,恢复脊柱的正常力学结构和功能,减轻对神经、血管的压迫,缓解症状。
脊柱手法整脊技术定位方法
![脊柱手法整脊技术定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bd5b5a943323968011c92be.png)
关节突的触摸定位
• 在棘突的两侧,用力按压时,可触到一系 列串珠状骨性隆起,即为关节突。颈腰椎 关节突较深,胸椎者较浅,后者较易触摸。
椎体
• 触抹法定位法,虽简便、实用,但因个体 肥瘦不一,病理变化千差万别,故准确性 较差
椎体
• 根据棘突位置,定棘突间位置: • 根据棘突间位置,定其椎间孔、脊神经根
压痛;棘突间韧带有压痛;颈腰背肌有压 痛;棘突两旁某点有压痛(关节突关节 处),有神经根炎症时深压会出现沿神经 放射痛,提示可能有椎间盘突出症;在L5/S1 间压痛,可能有腰骶关节错位、劳损、游 离棘突、杵臼棘突或骨盆旋移症等。
第二步:触诊、检诊定位诊断
• ⑴ 颈椎横突、关节突触诊法: • 设乳突至肩峰连线,定为颈椎横突的体表
棘突的触摸定位法:胸椎
• 当人直立,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肩胛冈内 侧端连线,与 T3棘突平。双侧肩胛骨下角 的连线,与 T7棘突平。
• 因为C7、T3、T7的棘突均能较准确定位, 故T1、T2、T3、T4、T5 T6 、T7、T8,甚 至T9、T10也能较正确地定位
棘突的触摸定位法:腰椎
• 常利用可准确触摸的双侧髂嵴最高点来定 位。L4棘突、或L4.5棘间,正位于双侧髂嵴 最高点的连线上
• S1:双侧髂后上棘连线水平,正相当于S1椎 体。S1中嵴也能较准确定位。
• L3、L4、L5棘突就能较准确定位;甚至L2、 L1棘突也基本能定位
横突的触摸定位法:颈椎
• C1横突:位于乳突与下颌角连线中点水平 的胸锁乳突肌后缘。
• C2横突:位于下颌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 后缘的交界处。
• C3横突:位于舌骨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 后缘的交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