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社会的教育现状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中小学远程教育

1. 网校:应试教育的网络延伸

网校是中小学远程教育最早的形式,现在已经得到相当规模的发展,目前仍是中小学远程教育的主要形式。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表明,自1996年我国第一家中小学网校成立至今,我国已有中小学网校200余所,其中主要集中在北京地区,注册学生近60万名,学生分布于各省市。目前仅北京地区就有30家中小学网校,如101远程教育网、北京四中网校、景山网校等。

与前几年的中小学网校相比,目前的中小学网校在交互性、技术、服务上均有长足的发展,原因在于用户对网络教育的质量要求提升了。调查显示,在衡量网校“质量、师资、服务、品牌”四种因素时,有40.66%的网民选择了网校的教学质量,31.95%的网民选择了网校的师资力量,10.37%的网民表示主要看服务,而4.56%的网民则把“名校”作为标准。在前几年,网校内容是以文本和图片形式为主的课件、试题等,学生可通过网络下载,通过这种形式使那些与名校无缘的学生有机会看到名校的资源。然而用户对网校教学效果的要求在提升,同时,ADSL、宽带LAN 接入、Cable Modem接入大大缓解了网络带宽对网络教育的束缚,视频和文本同步的流媒体课件逐渐出现,使学生能够通过网络看到教师的授课,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有些网校提供多媒体课件和模拟实验功能,像精华听课网的“易听教学系统”,使学生通过下载语音和板书同步的多媒体课件,也提高了教学效

果。

2. 空中课堂:“非典”时期的应急之举

2003年4月下旬北京市中小学因防治“非典”停课,教育部和北京市政府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经过短期的紧张制作,于5月初联合推出了“空中课堂”电视栏目,每天播出13个小时的中小学教育节目,主要播出内容为中小学生课程教学和辅导节目,使广大中小学生停课不停学。这种以电视为媒体的中小学远程教育在我国历史上还尚属首次。

据对“空中课堂”的调查数据来看,在总体上有约83.2%的学生经常收看,13.4%的偶尔收看,3.4%的学生不收看,其中因喜欢“空中课堂”而收看的学生超过半数。从对教师的调查中发现,很多教师对“空中课堂”的教学节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空中课堂”是“非典”时期学生完成学习的主要途径。

3. 课堂在线:“非典”期间火暴异常

北京的基础教育较为发达,据称70%~80%的家庭拥有电脑并可以联入互联网。为了弥补放假对教学造成的影响,4月下旬北京市教委通过北京教育信息网开通了“课堂在线”,供中小学生学习。

“非典”过后,教育部门和学校开始加大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力度。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的部分学校开始尝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作为面授课堂的补充,比如广州天河区就积极鼓励学校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协作学习研究。虽然这些远程

教育形式主要在部分发达地区的部分学校开始启动,尚处于初级阶段,其规模比较小,成熟度也不高,但是开展远程教育是大势所趋。

4. 农村:“特种”远程教育支持中西部

为支持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的教育,在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在中西部县和县以下的中学及乡镇中心小学建立远程教育接收点,配备卫星地面接收站、电视机、VCD放映机和计算机等必要设备及基本的教学资源光盘,接收和使用优秀教学课和数字化教育资源。

针对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差、技术人员奇缺、教育程度低下的特点,国家实施的其实是一种“特种”远程教育,就是通过DVD/VCD或多媒体光盘,来缓解师资匮乏的问题。目前通过以下几个项目来实施。

“教学电视光盘播放系统”项目。具体目标主要是为西部部分省区中5000所小学配发电视机和DVD/VCD及教学光盘,使这些地区中小学英语和语文教学能够以播放教学光盘为主,以教师辅导为辅;其他课程以教师授课为主,播放教学光盘为辅。配发的教学光盘内容包括:初中和小学英语、语文,中学生电脑课堂和其他学科的光盘。2002年国家已为此项目投入2000万元。

“明天女教师培训项目”。目标是在西部六省(云、贵、川、陕、甘、桂)建立远程教育教学收视点1040个,在北京为这些地区培训女教师1040名。

“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扶贫项目”。通过教育部与李嘉诚基金会合作,在西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乡镇以下中小学校建设1万个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收视点,培训4千多名教师。

“乡镇农村计算机网络信息站”项目。主要目标是扶持中西部部分乡村中小学实施信息技术教育,为中小学生提供学习信息技术和上网学习条件;通过卫星数据广播方式,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对教师和农民进行远程培训;为当地农民提供经济、市场信息。2002年已经建设52个示范性乡镇农村计算机网络信息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