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合集下载

国家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名录

国家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名录
66772
1234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
山西省:五寨县、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吉县、乡宁县、蒲县、大宁县、永和县、隰县、中阳县、兴县、临县、柳林县、石楼县、汾西县、神池县陕西省:子长县、安塞县、志丹县、吴起县、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甘肃省:庆城县、环县、华池县、镇原县、庄浪县、静宁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通渭县、会宁县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泾源县、隆德县、盐池县、同心县、西吉县、海原县、红寺堡区
185194
240.7
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
江西省:大余县、上犹县、崇义县、龙南县、全南县、定南县、安远县、寻乌县、井冈山市湖南省:宜章县、临武县、宁远县、蓝山县、新田县、双牌县、桂东县、汝城县、嘉禾县、炎陵县广东省:乐昌市、南雄市、始兴县、仁化县、乳源瑶族自治县、兴宁市、平远县、蕉岭县、龙川县、连平县、和平县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县、龙胜各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
96936.1
95.8
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
四川省:天全县、宝兴县、小金县、康定县、泸定县、丹巴县、雅江县、道孚县、稻城县、得荣县、盐源县、木里藏族自治县、汶川县、北川县、茂县、理县、平武县、九龙县、炉霍县、甘孜县、新龙县、德格县、白玉县、石渠县、色达县、理塘县、巴塘县、乡城县、马尔康县、壤塘县、金川县、黑水县、松潘县、九寨沟县云南省:香格里拉县(不包括建塘镇)、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福贡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勐海县、勐腊县、德钦县、泸水县(不包括六库镇)、剑川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屏边苗族自治县
111202
385.2
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丰宁满族自治县、沽源县、张北县、尚义县、康保县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多伦县、正镶白旗、正蓝旗、太仆寺旗、镶黄旗、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

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精简版(图)

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精简版(图)

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精简版优化开发区域——优化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国家层面的优化开发区域一、环渤海地区(一)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部分地区。

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我国北方的经济中心。

(二)辽中南地区包括辽宁省中南部的部分地区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全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型原材料基地,重要的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辐射带动东北地区发展的龙头。

(三)山东半岛地区。

包括山东省胶东半岛和黄河三角洲的部分地区。

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蓝色经济区。

二、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和江苏省、浙江省的部分地区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世界级大城市群,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辐射带动长江流域发展的龙头,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

——优化提升上海核心城市的功能,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大都市,——提升南京、杭州的长江三角洲两翼中心城市功能。

建设国际休闲旅游城市,文化中心、科技创新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

——优化提升沪宁沪杭发展带的整体水平,建设沪宁高新技术产业带调整太湖周边地区产业布局,建设旅游休闲基地。

——强化宁波、苏州、无锡综合服务和辐射带动能力。

宁波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经济中心和国际港口城市——增强常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湖州、嘉兴、绍兴、台州、舟山等城市的集聚能力,加强城市互补,提高竞争力。

——发展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业、都市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完善农业生产、经营、流通等服务体系,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基地。

——加强沿江、太湖、杭州湾等地区污染治理,严格控制长江口、杭州湾陆源污染物排江排海和太湖地区污染物入湖,加强海洋、河口和山体生态修复,构建以长江、钱塘江、太湖、京杭大运河、宜溧山区、天目山—四明山以及沿海生态廊道为主体的生态格局。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韶关建设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若干意见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韶关建设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若干意见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韶关建设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若干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10.19•【字号】粤府办〔2022〕32号•【施行日期】2022.10.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韶关建设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若干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22〕32号韶关市人民政府,省有关单位,中直驻粤有关单位:《支持韶关建设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若干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发展改革委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10月19日支持韶关建设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若干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十四五”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支持韶关建设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打造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推动高质量发展,支持韶关以生态保护为前提重构产业竞争新优势,协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更新改造、绿色低碳转型,持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为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绿色发展作出示范。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韶关传统老工业和资源型产业初步实现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集群和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初显成效。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100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森林覆盖率达75%。

广东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2023年)

广东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2023年)

广东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2023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05.31•【字号】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号•【施行日期】2023.07.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号)《广东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已由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23年5月31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广东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公布,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3年5月31日广东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1994年4月30日广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根据1997年12月1日广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广东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的决定》修正2023年5月31日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提升国土绿化水平和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增量,保障森林生态安全,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森林、林木的保护、培育、利用和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管理活动。

第三条保护、培育、利用森林资源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保育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本省实行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完成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和森林防灭火、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湿地保护、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等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公开考核结果。

第五条本省全面推行林长制,建立区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的省市县镇村五级林长体系,科学确定林长责任区域,加强林业主管部门队伍建设,充实基层执法力量。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埔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埔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埔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1.29•【字号】粤府函〔2023〕309号•【施行日期】2023.11.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埔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粤府函〔2023〕309号梅州市人民政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上报〈大埔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审查意见的请示》(粤自然资报〔2023〕347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大埔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大埔县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支撑大埔县建设成为梅州康养文旅融合、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县,促进大埔县向粤闽省级交界合作区重要区域性中心转变。

二、严守国土空间安全底线。

到2035年,大埔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82.17平方公里(12.33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79.11平方公里(11.87万亩);陆域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677.43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22.60平方公里以内。

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任务,其中2025年不超过2.14亿立方米。

落实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线以及洪涝风险控制线等防灾减灾底线,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严格实施空间管控。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基于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主体功能定位,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功能空间。

以“三区三线”为基础,构建“一城引领、五区联动、轴带支撑”县域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强化中心城区引领带动作用,推进中部城镇联动发展区、北部红色文旅体验区、南部陶瓷创意发展区、西部长寿康养度假区、东部农旅休闲度假区协同共进,依托G235、S211等重要交通廊道形成城镇拓展轴和旅游发展轴;营建“一心两廊三屏三核”县域国土空间保护格局,提升双髻山绿心生态品质,建设梅江—梅潭河、汀江—韩江生态廊道,强化阴那山、大仁岽自然保护区、丰溪林场等生态核心保护。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明确新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类型的通知-国家规范性文件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明确新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类型的通知-国家规范性文件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明确新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类型的通

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新疆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办公室:
2016年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240个县(市、区、旗)及87个重点国有林区林业局新增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编制实施办法〉的通知》(发改规划〔2016〕2205号)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遵循“县市制定、省级统筹、国家衔接、对外公布”的工作机制,因地制宜编制实施负面清单。

为使各有关单位按照不同重点生态功能区类型因地制宜编制实施负面清单,经有关科研机构进行科学评价,现将新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类型发给你们,请据此尽快完成负面清单编制工作,并于6月底前印发试行。

附件:(略)
1.新增240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市、区、旗)类型表
2.新增87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国有林区林业局类型表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2017年2月3日
来源: /fg/detail2036593.html。

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为了保护和改善我省海洋生态环境,防止海洋环境污染,保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及海洋资源的永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等有关法律和标准的要求,以及国家关于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制订《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一、适用范围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范围主要适用于我省管辖的近岸海域。

二、区划的基本原则1.社会、经济、环境三效益相统一原则:功能区划分时要充分考虑沿岸海域自然环境特点,资源利用状况,沿海经济发展布局和相应水域的水质要求,优先开发利用和重点保护相一致,使近岸海域的开发利用程度同环境容量和资源承受能力保持一致,做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

2.突出重点,优先保护原则:生态繁衍栖息区,珍贵海洋资源区和鱼类回游通道区是重点保护区域。

优先保护重点保护区域和养殖、制盐、食品加工等与人类食物有关的功能区域;优先保护高水质功能,同一水域具有多种使用功能,应以高水质功能确定其保护水质类别。

如确有困难,也不能低于主体功能水质类别。

同时注意选择性窄(特定)的优于选择性宽的。

3.共同保护,合理利用环境容量,尽量不降低现有功能和现状水质原则:根据发展规划,充分考虑海域海流特点及其扩散规律,在不影响邻近规定功能区域水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海洋水环境自净能力,科学地确定排污口附近限定区域内适宜的水质超标的混合过渡区,给出适当的排污渠道,同时将其范围缩小到最低限度;相邻区域互相尊重,协调一致,容量共享共护。

三、功能区的分类和水质目标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是按照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划定功能区,并依据《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确定功能区海水水质目标,以实施近岸海域水质目标分类管理的目的。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将海水水质分为四类:第一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7〕19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7〕19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7〕19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环境保护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3月9日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56号)要求,加快推进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围绕“全面设点、全国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的总体要求,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为我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到2020年,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基本建成,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监测信息统一规范发布,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联动机制和生态环境监测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主要任务(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建设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省环境保护厅会同有关部门统一规划、分步建设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生态等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明确新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类型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明确新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类型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明确新增国家重点生态功
能区类型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7.02.03
•【文号】发改办规划[2017]201号
•【施行日期】2017.02.03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
正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明确新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类
型的通知
发改办规划[2017]201号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新疆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办公室:
2016年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240个县(市、区、旗)及87个重点国有林区林业局新增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编制实施办法〉的通知》(发改规划〔2016〕2205号)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遵循“县市制定、省级统筹、国家衔接、对外公布”的工作机制,因地制宜编制实施负面清单。

为使各有关单位按照不同重点生态功能区类型因地制宜编制实施负面清单,经有关科研机构进行科学评价,现将新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类型发给你们,请据
此尽快完成负面清单编制工作,并于6月底前印发试行。

附件:1.新增240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市、区、旗)类型表
2.新增87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国有林区林业局类型表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2017年2月3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07]82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07]82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正文:----------------------------------------------------------------------------------------------------------------------------------------------------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07]82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该方案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发展改革委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七年十月八日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对更好地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确保圆满完成我省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国发 [2007]21号)、省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粤府办[2007]4号)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编制原则(一)突出重点。

突出主体功能区的主要功能和主体作用,打破行政区界限,抓住影响区域发展的关键因素,确定区域的主体功能,引导区域开发建设的方向。

(二)注重全局。

从全局利益出发,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发挥区域内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整体谋划区域发展,做到局部服从全局,全局兼顾局部。

(三)协调发展。

以促进协调发展为根本,引导经济布局、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通过确定区域主体功能,制定分类别的区域开发政策,提高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协调发展。

2024年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二篇)

2024年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二篇)

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二)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管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广东省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第三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源头控制、责任倒查”的原则。

第四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应注重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推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第五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应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环评、验收监督,完善环境保护标准和规范,提高环境保护管理水平。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第七条建设单位应在立项前编制环评报告,并按照规定程序报送有关部门审核批准。

第八条环评报告应包括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等内容。

第九条建设单位应根据环境保护标准和评价结果,制定环境管理措施,并在建设过程中全面落实。

第十条环评报告应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重大建设项目应举行听证会。

第三章环境保护设施建设与运行第十一条建设单位应按照环评报告的要求,建设和设立相应的环境保护设施,确保项目运营期间的环境保护。

第十二条建设单位应设立专门机构或委托专业机构,负责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管理及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建设单位应定期进行环境保护设施的检查、维护和维修,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十四条对于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出现问题的建设项目,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第四章环境监督与执法第十五条环境保护部门应加强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组织开展环保督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行为。

第十六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违法行为包括超标排放、未经批准擅自建设、环评报告弄虚作假等行为。

第十七条环境保护部门应及时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并记录入违法建设项目信用档案。

第十八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违法行为人员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对造成的环境损害进行修复。

浅析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浅析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浅析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是指根据广东省地表水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对广东省地表水环境进行划分,并制定相应的保护目标和措施,以实现地表水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下面简要浅析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首先,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根据广东省的地质、水文、气象、生态、人口、经济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科学分析,确定不同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环境条件。

二是结合国家和广东省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水污染防治法》、《水环境保护条例》等,对地表水环境保护的要求进行调研和总结,确定地表水环境保护的目标。

其次,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按照自然特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进行划分。

根据自然特征,可以将地表水环境划分为山地河流、平原河流、湖泊和水库等不同类型。

根据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可以将地表水环境划分为源头保护区、净化区、人工补给区和过渡区等。

通过这样的划分,可以明确各个区域的地表水环境保护重点和措施。

再次,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制定了相应的保护目标和措施。

根据地表水环境的划分结果,明确了每个功能区的保护目标,包括水质、水量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根据不同功能区的特点和问题,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包括源头减污控制、水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等。

同时,还提出了加强管理和监测、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政策支持等方面的措施,以提高地表水环境的保护效果。

最后,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

地表水环境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会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监测和评估,对划定的功能区进行调整和优化。

同时,还需要加强相关研究和技术支持,提高地表水环境保护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总之,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是一个重要的环境保护举措,对于保护广东省的地表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划分和合理规划,可以实现地表水环境的可持续利用,达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指根据国家和广东省发展战略,按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空间布局合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要求,在广东省范围内划定出具有主导功能和关键支撑功能的区域,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广东省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高质量发展区:重点是发展高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高质量的产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建设高质量的城市群和特色小镇。

这些区域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2.生态保护区:主要是指广东省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区,重点保护珠江三角洲和岭南山区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同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控开发建设活动,保护珠江三角洲和岭南山区的水资源、土壤和生物多样性。

3.农业保障区:广东省将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

同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保障农业用水,提高耕地质量和粮食生产能力。

4.都市圈发展区:重点是珠江三角洲都市圈、东莞-深圳-珠海都市圈、湛江-茂名-肇庆都市圈等都市圈发展区,这些区域将成为广东省的中心城市和经济极点,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推动城市群协同发展。

5.海洋经济发展区:广东省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经济发展区将重点发展海洋渔业、海洋旅游、海洋能源等海洋产业,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的优化保护和社会文明的协调发展。

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同时,广东省将加强规划的实施和管理,建立健全规划的监测评估和调整机制,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9.14•【字号】粤府[2012]120号•【施行日期】2012.09.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粤府〔2012〕120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规划》是我省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

编制实施《规划》,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对推进形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各地、各部门要从全局出发,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

各地要按照《规划》确定的原则、要求以及本地区主体功能定位,对本地区国土空间进行功能分区,明确各功能分区的定位和边界、发展目标和方向、开发和管制原则等,并认真组织实施。

省直各部门要根据《规划》明确的任务分工和要求,调整完善相关规划和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全面做好《规划》实施工作。

广东省人民政府2012年9月14日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目录序言一、规划背景(一)自然状况与特点(二)国土开发现状(三)存在问题(四)面临挑战二、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战略格局(一)指导思想(二)开发理念和主体功能区分类(三)开发原则(四)主要目标(五)战略格局三、广东省域范围主体功能区(一)优化开发区域1.综合评价2.功能定位3.发展方向4.发展布局(二)重点开发区域1.综合评价2.功能定位3.发展方向4.发展布局5.分区指引(三)生态发展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1.综合评价2.功能定位3.发展方向4.分区指引(四)生态发展区域(农产品主产区)1.综合评价2.功能定位3.发展方向4.发展重点(五)禁止开发区域1.综合评价2.功能定位和目标3.管制原则4.分类管制四、区域政策和绩效考核(一)财政政策(二)投资政策(三)产业政策(四)土地政策(五)农业政策(六)人口政策(七)环境政策(八)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九)绩效考核评价五、规划实施(一)省有关部门职责(二)市县级人民政府职责(三)监测评估附件1 广东省禁止开发区域名录附件2 图集图1 广东省行政区划图图2 广东省地形地貌图图3 广东省城市化战略格局示意图图4 广东省农业战略格局示意图图5 广东省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示意图图6 广东省综合交通战略格局示意图图7 广东省主体功能区划分总图图8 广东省优化开发区域分布图图9 广东省重点开发区域分布图图10 广东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布图图11 广东省农产品主产区分布图图12 广东省禁止开发区域示意图图13 广东省可利用土地资源评价图图14 广东省可利用水资源潜力评价图图15 广东省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图图16 广东省生态重要性评价图图17 广东省国土开发强度评价图图18 广东省人口聚集度评价图图19 广东省交通优势度评价图图20 广东省大气环境容量评价图图21 广东省水环境容量评价图图22 广东省自然灾害危险性评价图图23 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图附件3 地级以上市开发指引一、广州市二、深圳市三、珠海市四、佛山市五、江门市六、东莞市七、中山市八、惠州市九、肇庆市十、汕头市十一、潮州市十二、揭阳市十三、汕尾市十四、湛江市十五、茂名市十六、阳江市十七、韶关市十八、河源市十九、梅州市二十、清远市二十一、云浮市序言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配套环保政策的通知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配套环保政策的通知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配套环保政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4.01.27•【字号】粤环[2014]7号•【施行日期】2014.01.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配套环保政策的通知(粤环〔2014〕7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有关部门: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配套环保政策》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4年1月27日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配套环保政策为加强环境保护,建立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环境政策体系,提升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关于印发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粤府〔2012〕120号)等文件要求,制定本配套政策。

一、总体思路(一)根据不同主体功能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发展定位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控制。

优化开发区坚持环境优先,实施更严格的环保准入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推进污染整治,全面改善环境质量;重点开发区坚持发展中保护,优化区域资源环境配置,引导产业集约发展,全力推进综合防控,保持环境质量稳定;生态发展区坚持保护中发展,按照生态功能优先原则适度发展适宜产业,着力推进生态保育,增强区域生态服务功能,构筑生态屏障;禁止开发区坚持强制性保护,加强养护建设,依法严格监管,实现污染物“零排放”,确保区域生态安全。

二、实施差别化的环境准入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二)严格落实生态红线。

将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禁止开发区和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划定的严格控制区纳入生态红线进行严格管理,依法实施强制性保护。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名录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名录
重庆市:巫溪县、城口县
四川省:旺苍县、青川县、通江县、南江县、万源市
陕西省:凤县、太白县、洋县、勉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宁陕县、紫阳县、岚皋县、镇坪县、镇安县、柞水县、旬阳县、平利县、白河县、周至县、南郑县、西乡县、石泉县、汉阴县
甘肃省:康县、两当县、迭部县、舟曲县、武都区、宕昌县、文县
吉林省:通榆县
111202
385.2
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丰宁满族自治县、沽源县、张北县、尚义县、康保县
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多伦县、正镶白旗、正蓝旗、太仆寺旗、镶黄旗、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
168048
288.1
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
内蒙古自治区:达尔汗茂明安联合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四子王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
(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团场)
453601
497.1
阿尔金草原荒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若羌县
(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团场)
336625
9.5
呼伦贝尔草原草甸生态功能区
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
45546
7.6
科尔沁草原生态功能区
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右旗、翁牛特旗、开鲁县、库伦旗、奈曼旗、扎鲁特旗、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右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
28514
18.2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
甘肃省:合作市、临潭县、卓尼县、玛曲县、碌曲县、夏河县、临夏县、和政县、康乐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33827
155.5
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双轴”是指沿海拓展轴与南北拓展轴(深穗、珠 穗—穗韶拓展轴),构成支撑广东省空间开发格局的 倒“T”字形主骨架,也是珠三角核心区向外辐射的 主通道。
“多极”包括由重点开发区域——珠三角外围片区、 粤东沿海片区、粤西沿海片区和北部山区点状片区构 成的广东省经济新的增长极。
“绿屏”是指以广东省北部环形生态屏障、珠三角外 围生态屏障以及蓝色海岸带为主体构成的区域绿地系 统,是维护广东省生态环境与水源安全的“绿色屏 障”。
2.人多地少,可供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有限。
2010 年,全省人口密度581 人/平方公里,是全 国人口密度(140 人/平方公里)的4 倍多。
全省人均占有土地面积0.17 公顷,不到全国人 均水平的1/3;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030 公顷, 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1/3,远低于联合国划定的 0.053 公顷的警戒线。
57
2020 年 11.17 9130 6100 29087 25560 102616
58
三、战略格局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要从战略高度出发,遵循不同 国土空间的自然属性,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构建“五大战略格局”。
1. 构建“核心优化、双轴拓展、多极增长、绿屏保护” 的国土开发总体战略格局。
2. 构建“一群、三区、六轴”的网络化城市发展战略格 局。
以广州、深圳、湛江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以汕头、珠海、韶关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以其他地级市为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以空港、海港和陆路交通枢纽为结点, 以高速公路、轨道交通、主要出海航道及千吨级以上
内河航道、油气管道为骨架, 公路、轨道交通、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等多种运输
(1)沿海海水增、养殖农业带:
重点建设珠江口咸淡水优质鱼养殖以及深水网箱和沉箱养殖, 粤东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养鲍鱼,粤西珍珠和对虾、贝类养殖 等现代化示范基地。

新增240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市、区、旗)类型表--中国市场经济研究院

新增240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市、区、旗)类型表--中国市场经济研究院

新增240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市、区、旗)类型表序号省(自治区)县(市、区、旗)类型1河北省灵寿县水源涵养2河北省赞皇县水源涵养3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水源涵养4河北省邢台县水源涵养5河北省阜平县水源涵养6河北省涞源县水源涵养7河北省易县水源涵养8河北省曲阳县水源涵养9河北省顺平县水源涵养10河北省宣化区防风固沙11河北省蔚县水源涵养12河北省阳原县防风固沙13河北省怀安县防风固沙14河北省万全区防风固沙15河北省怀来县水源涵养16河北省涿鹿县水源涵养17河北省赤城县防风固沙18河北省崇礼区防风固沙19河北省承德县水源涵养20河北省兴隆县水源涵养21河北省滦平县水源涵养22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水源涵养23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水土保持24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防风固沙25内蒙古自治区化德县防风固沙26内蒙古自治区东乌珠穆沁旗防风固沙27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防风固沙28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防风固沙29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防风固沙30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防风固沙31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水源涵养32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水源涵养33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水源涵养134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水源涵养35吉林省东昌区水源涵养36吉林省集安市水源涵养37浙江省淳安县水源涵养38浙江省文成县水源涵养39浙江省泰顺县水源涵养40浙江省磐安县水源涵养41浙江省常山县水源涵养42浙江省开化县水源涵养43浙江省龙泉市水源涵养44浙江省遂昌县水源涵养45浙江省云和县水源涵养46浙江省庆元县水源涵养47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水源涵养48安徽省黄山区水源涵养49安徽省歙县水源涵养50安徽省休宁县水源涵养51安徽省黟县水源涵养52安徽省祁门县水源涵养53安徽省青阳县水源涵养54安徽省泾县水源涵养55安徽省绩溪县水源涵养56安徽省旌德县水源涵养57福建省永泰县水源涵养58福建省泰宁县水源涵养59福建省永春县水源涵养60福建省华安县水源涵养61福建省武夷山市水源涵养62福建省屏南县水源涵养63福建省寿宁县水源涵养64福建省周宁县水源涵养65福建省柘荣县水源涵养66江西省浮梁县水源涵养67江西省莲花县水源涵养68江西省芦溪县水源涵养269江西省修水县水源涵养70江西省石城县水源涵养71江西省遂川县水源涵养72江西省万安县水源涵养73江西省安福县水源涵养74江西省永新县水源涵养75江西省靖安县水源涵养76江西省铜鼓县水源涵养77江西省黎川县水源涵养78江西省南丰县水源涵养79江西省宜黄县水源涵养80江西省资溪县水源涵养81江西省广昌县水源涵养82江西省婺源县水源涵养83山东省博山区水源涵养84山东省沂源县水源涵养85山东省台儿庄区水源涵养86山东省山亭区水源涵养87山东省长岛县生物多样性维护88山东省临朐县水源涵养89山东省曲阜市水源涵养90山东省泰山区水源涵养91山东省五莲县水源涵养92山东省沂水县水源涵养93山东省费县水源涵养94山东省平邑县水源涵养95山东省蒙阴县水源涵养96河南省卢氏县水源涵养97河南省西峡县水源涵养98河南省内乡县水源涵养99河南省淅川县水源涵养100河南省桐柏县水源涵养101河南省浉河区水源涵养102河南省罗山县水源涵养103河南省光山县水源涵养3104湖北省通城县水源涵养105湖北省通山县水源涵养106湖南省茶陵县水源涵养107湖南省南岳区水源涵养108湖南省绥宁县水源涵养109湖南省新宁县水源涵养110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水源涵养111湖南省安化县水源涵养112湖南省资兴市水源涵养113湖南省东安县水源涵养114湖南省江永县水源涵养115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水源涵养116湖南省洪江市水源涵养117湖南省沅陵县生物多样性维护118湖南省会同县水源涵养119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生物多样性维护120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生物多样性维护121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水源涵养122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水源涵养123湖南省新化县水源涵养124湖南省吉首市生物多样性维护125广东省翁源县水源涵养126广东省新丰县水源涵养127广东省信宜市水源涵养128广东省大埔县水源涵养129广东省丰顺县水源涵养130广东省陆河县水源涵养131广东省连州市水源涵养132广东省阳山县水源涵养133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水源涵养134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水源涵养135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水源涵养136广西壮族自治区灌阳县水源涵养137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水源涵养138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水土保持4139广西壮族自治区德保县水土保持140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水土保持141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水土保持142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水源涵养143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水土保持144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水土保持145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水土保持146四川省沐川县生物多样性维护147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生物多样性维护148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生物多样性维护149四川省石棉县生物多样性维护150四川省宁南县水土保持151四川省普格县水土保持152四川省布拖县水土保持153四川省金阳县水土保持154四川省昭觉县水土保持155四川省喜德县生物多样性维护156四川省越西县生物多样性维护157四川省甘洛县生物多样性维护158四川省美姑县生物多样性维护159四川省雷波县水土保持160贵州省赤水市水土保持161贵州省习水县水土保持162贵州省江口县水土保持163贵州省石阡县水土保持164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水土保持165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水土保持166贵州省黄平县水源涵养167贵州省施秉县水源涵养168贵州省锦屏县水源涵养169贵州省剑河县水源涵养170贵州省台江县水源涵养171贵州省榕江县水源涵养172贵州省从江县水源涵养173贵州省雷山县水源涵养5174贵州省荔波县水土保持175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源涵养176云南省东川区水土保持177云南省巧家县水土保持178云南省盐津县水土保持179云南省大关县水土保持180云南省永善县水土保持181云南省绥江县水土保持182云南省永胜县水土保持183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生物多样性维护184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生物多样性维护185云南省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生物多样性维护186云南省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生物多样性维护187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生物多样性维护188云南省双柏县生物多样性维护189云南省大姚县水土保持190云南省永仁县水土保持191云南省麻栗坡县水土保持192云南省景洪市生物多样性维护193云南省永平县生物多样性维护194云南省漾濞彝族自治县生物多样性维护195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生物多样性维护196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生物多样性维护197西藏自治区当雄县生物多样性维护198西藏自治区定日县生物多样性维护199西藏自治区康马县生物多样性维护200西藏自治区定结县生物多样性维护201西藏自治区仲巴县生物多样性维护202西藏自治区亚东县生物多样性维护203西藏自治区吉隆县生物多样性维护204西藏自治区聂拉木县生物多样性维护205西藏自治区萨嘎县生物多样性维护206西藏自治区岗巴县生物多样性维护207西藏自治区江达县生物多样性维护208西藏自治区贡觉县生物多样性维护6209西藏自治区类乌齐县生物多样性维护210西藏自治区丁青县生物多样性维护211西藏自治区措美县生物多样性维护212西藏自治区洛扎县生物多样性维护213西藏自治区隆子县生物多样性维护214西藏自治区浪卡子县生物多样性维护215西藏自治区嘉黎县生物多样性维护216西藏自治区普兰县生物多样性维护217西藏自治区札达县生物多样性维护218西藏自治区措勤县生物多样性维护219陕西省宜川县水土保持220陕西省黄龙县水土保持221陕西省洛南县水源涵养22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什县生物多样性维护22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柯坪县生物多样性维护22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附县防风固沙22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勒县防风固沙22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生物多样性维护22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市生物多样性维护22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泉县生物多样性维护22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湖县生物多样性维护23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巩留县生物多样性维护23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源县生物多样性维护23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昭苏县生物多样性维护23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克斯县生物多样性维护23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生物多样性维护23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市生物多样性维护23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额敏县生物多样性维护23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托里县生物多样性维护23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裕民县生物多样性维护239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北屯市水源涵养24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昆玉市防风固沙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列入清单限制类产业有:《指导目录》中的限制类和《清单草案》中的限制准入类(已列入清单禁止类的产业除外),以及与所处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方向和开发管制原则不相符合的允许类、鼓励类产业。
5、清单所列的各类管控要求依据所处重点生态功能区规划目标、发展方向和开发管制原则,以及《指导目录》、各类行业规范条件、产业准入条件、地方相关产业准入政策等提出。
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为“限制类”
在《广东省生态发展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中为“限制类”;在《广东省企业投资项目准入负面清单》中为“限制类”
4
C 制造业
3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01 水泥、石灰和石膏制造
3011 水泥制造
现有一般产业
禁止新建水泥制造项目;现有企业通过等量替换逐步退出。现有项目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低于2000吨/日的应于2019年12月31日前完成技术改造。
6、本行政区域内的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区域的管控要求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不在清单表格中复述。
7、清单所列产业的准入条件均严于《广东省主体功能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14年本)》和《广东省企业投资项目准入负面清单(2015年本)》,根据《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编制实施办法》中关于限制类产业和禁止类产业的分类原则,将其中的有关产业纳入清单并提出了管控要求。
广东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试行)
二〇一七年五月
说 明
一、《广东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试行)》(以下简称《负面清单》)依据《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务院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广东省生态发展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试行)》、《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修订)等制定,适用于广东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内的乐昌、南雄、乳源、始兴、仁化、龙川、和平、连平、蕉岭、平远、兴宁等11个县(市)。
的产业。《负面清单》所列产业的准入条件均严于国家和省已有文件要求。
三、《负面清单》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使用四位代码标识具体内容。该四位代码仅表示行业所属类别。
四、《负面清单》所列产业不涉及由国家规划布局的产业(如核电、航空运输、跨流域调水等)。
五、《负面清单》中涉及外商投资产业,按照现有法律法规以及《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等国家政策文件的规定办理。
广东省乐昌市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一、乐昌市地处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本负面清单涉及国民经济4门类9大类9中类9小类。其中,限制类涉及国民经济3门类5大类5中类5小类;禁止类涉及国民经济2门类4大类4中类4小类。
二、负面清单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清单所列产业不涉及由国家规划布局的产业(如核电、航空运输、跨流域调水等)。
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为“限制类”
在《广东省生态发展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中为“允许类”;在《广东省企业投资项目准入负面清单》中为“允许类”
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为“鼓励类”
在《广东省生态发展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中为“鼓励类”;在《广东省企业投资项目准入负面清单》中为“允许类”
2
A 农、林、牧、渔业Leabharlann 03 畜牧业031 牲畜饲养
0313 猪的饲养
现有一般产业
禁止在城区、禁养区、武江河沿岸以及公路主干道500米范围内建设养殖场。禁养区现有养殖企业在2017年12月31日前退出。
2、清单所列产业的准入条件均严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以下简称《指导目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草案(试点版)》(以下简称《清单草案》)。与《指导目录》中限制类、淘汰类要求一致的,其涉及的产业不再在清单表格中重复列出。
3、列入清单禁止类产业有:《指导目录》中的淘汰类和《清单草案》中的禁止准入类,以及不具备区域资源禀赋条件、不符合所处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发管制原则的限制类、允许类、鼓励类产业。
三、负面清单
乐昌市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序号
门 类
(代码及名称)
大 类
(代码及名称)
中 类
(代码及名称)
小 类
(代码及名称)
产业存在状况
管控要求
备注1
备注2
限制类
1
A 农、林、牧、渔业
02 林业
022 造林与更新
0220 造林与更新
现有一般产业
禁止在缺水地区、生态脆弱区、天然林保护区、公益林、防护区内以及中小河流第一重山开展速生林和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不种植不适合本地气候、生态环境、土壤的生态林,不种植不利于水土保持和对土壤肥力产生破坏的经济林。
六、《负面清单》所列的各类管控要求依据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对于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提出的规划目标、发展方向和开发管制原则(包括禁止非保护性采伐、保护和恢复植被、涵养水源、保护珍稀动物等)以及各类行业规范条件、产业准入条件、地方相关产业准入政策等提出。
七、涉及自然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已经有法律法规管控的区域,其管控要求依法执行。
二、已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调整本)、《广东省主体功能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14年本)》(生态发展区部分)和《广东省企业投资项目准入负面清单(2015年本)》限制类、淘汰类和禁止类清单的内容不再重复列入,均按照原文件要求执行。除上述内容之外,列入禁止类产业还包括国家和省文件中鼓励类和允许类,但在本地不具备资源要素禀赋,且与主体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不相符合的产业;列入限制类产业还包括国家和省文件中鼓励类和允许类,在本地具有一定资源要素禀赋,但与主体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不相符合
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为“允许类”
在《广东省生态发展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中为“允许类”;在《广东省企业投资项目准入负面清单》中为“允许类”
3
A 农、林、牧、渔业
04 渔业
041 水产养殖
0412内陆养殖
现有一般产业
逐年减少现有投饵网箱养殖存量,网箱养殖于2019年12月31日前退出。推动有条件的养殖户升级改造为生态养殖。禁止新建投饵网箱养殖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