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各区域经济发展对比分析
山东省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山东省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与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山东省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不均衡,呈现出“鱼龙混珠”的特点。
背景介绍山东省地处华东经济发达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农业资源和工业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大省之一。
山东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却存在较大差异。
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繁荣,投资环境良好,产业结构较为优化,而中西部地区相对欠发达,经济增长缓慢,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这种差异化发展状况不仅影响了整个山东省的经济发展,也影响了中西部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稳定。
深入分析和探讨山东省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中山东省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1.2 问题提出山东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省份,地区经济增长差异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发展不均衡现象,一些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而另一些地区则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这种地区经济增长差异不仅影响了地区间的竞争力,也影响了整个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
问题提出:山东省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存在,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差异给地区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如何通过有效的对策措施来解决地区经济增长差异问题,实现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这是当前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只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推动山东省地区经济增长的整体发展。
2. 正文2.1 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分析一、资源禀赋差异山东省地处黄河入海口,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各地资源开发水平和利用效率不同,导致地区经济增长差异。
东部地区拥有优质的海洋资源和气候条件,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明显;而西部地区虽然资源丰富,但受地理因素和经济基础设施限制,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二、区位条件差异山东省地理位置优越,拥有黄河三角洲、渤海湾和山东半岛等重要地理区位优势,但不同地区之间的区位条件差异也是导致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原因。
山东省17地市经济综合实力分析
名 . 于 山 东省 各 地 市 的 区域 经 济发 展 不 平衡 问题 提 出建 议 , 基 以期 实现 各 地 区 经 济 的 均衡 发 展 。
【 关键词 】 综合 经济实力; - 析法 ; 糊聚类分析法 Nq 4 > 模
改革 开放以来, 山东 省作为我 国东部重要 的工业 、 农业 产量大 省, 样 本 的隶 属 函数 在 [, 区 间 , O1 ] 满足 条 件 : 经济一直持续 、 快速 、 健康发展 . 山东省共包括 1 7个主要地市, 于山 对 东 省 的 经 济 发 展 , 们 起 到 了 不 同 的作 用 . 以 要 对 其 进 行 经 济 综 它 所 需 【 i 1 k= 1 J 合分析从 而根据实际情况。 取合理措施进一步发展全省经济 采 模 糊 聚 类 法 的步 骤 : 1 评 价 指 标 的建 立 以及 统 计 方 法 . ( ) 据 标 准 化 . 设 被 分 类 的 对 象 一 共 有 n个 , 于 每 一 维 特 征 1数 假 对
f 『1 1k 窆 ,1 l 0. ,; V ' 1 V0 i
11 标 的选 择 .指
共 有 n个 原 始 数 据 , 为 : 记
1 1 2 l l 2 监 ’’ ‘ 。’ 1 m X 2n a
衡量一个地 区的经济 发展情况人 们往往仅选 用国 民生 产总值作 为重要 的指标’ 是这 样并不科学 . f 旦 我们要 综合考 虑各种 经济指 标, 全
◇高教论述◇
科 技 霹向 导
21 年第 1期 01 8
山东 省 1 市经济 综合实 力分析 7地
赵 怡 爽 ( 东 大 学 数 学 与 信 息 学 院 统 计 学 山东 鲁
【 摘
烟台
2 42 ) 6 0 5
山东省经济发展时空差异分析
20 06年 9月
第2卷 第3 1 期
山 东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然 科 学 版) 自 Ju a hnogN r a U i rt( a r c ne or l f adn om l n esy N t a Si c) n oS v i ul e
州、 聊城 、 荷泽、 枣庄 、 济宁) 3大地带 .
自 1 0 20 年山东省 东、 西 3 9 03 9 中、 大地带之间的绝对差异除 19、 O 年 出现的大波动外 , 992 2 O 总体上逐渐增大 ( 1 , 图 )绝对 差 异由 1 0 的人均 G P差距不足 5 元 , 9 年 9 D 0 0 增加到 20 年 的 5 0 元 , 、 西地带之 间的绝对差异 扩大了 1 倍 . 2O 年 , 03 0 东 中、 0 O 至 03 东部地 区人均 G P为 2 455 , D 0 6 .元 而西部地区 的人均 G P仅为 8 6 .元 , D 38 相当于东部地 区 1 5 4 9 年人 均 G P水平( 2 元 ) 9 D 8 3 . 6
间更为显著 ; 依据人均 G P与全省平均水平的 比较, D 利用 2O 年的数 据 , O3 将山东省 内 17 0 个县 、 区) 市( 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 4 种类 型; 山东省经济重 心位 于几何重心偏东 , 且东、 西偏移波动大 .
关键词 标准差; 变异系数; 重心公式; 时空差异; 经济发展; 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 F1 7 2
S p. 0 6 e 2 0
Vo . 1 N . 12 o 3
山东省 经 济 发展 时 空差 异 分 析 *
钟桂芬
(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103南京/2 岁 , , 士生 ) 209 , /5 女 硕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基于泰尔指数的分解分析
一
、
引 言
表一 : 四大 区域 划 分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重 大的战略问题 ,
从2 1 世 纪初 的 “ 三个 突 破 ” ( 即“ 东 部 突破 烟 台 、 中 部 突 破济 南 、 西部 突破 菏 泽 ” ) 到 今天 的 山东 半 岛蓝 色 经 济 区 和 黄河 三 角 洲 高 效 生 态 经 济 区 的建 设 , 区域 经 济一直 在 扮演 着重 要 角色 。某种 意 义上 , 区 域经 济 能 否协 调 发 展决 定 着 山东经 济 的未来 。 山 东 的 区域 经 济发 展 呈 明显 的东 中西 差 异 .整体 上
山东 省东 中西 部经 济 发 展存 在 差 异 是 客 观事 调查 的人 口 . 也有 公 安 户籍 人 E 1 . 有 些年 份 则 只有 实. 但 这样 只按 地 理特 征 划 分 比较 笼 统 , 无 法体 现 公安 户 籍 人 口统 计 . 为 了统一 标 准 . 这里 只 采用 公 行 政 区 划 和 政 策 策 略 对 区域 经 济 发 展 的影 响 , 因 安户 籍人 口口径 其 中各 区域 人均 G DP的计 算是 此 这 里 把 自然地 理 特 征 和 行 政 区划 结 合 起 来 . 将 通过 各 区域 总 G D P除 以总人 口计 算 的 . 各 区域 总 山东 划 分 为 四个 区 域 : 山东 半 岛 ( 鲁东 ) 、 鲁中、 鲁 GD P是 各 地市 人 口与 人 均 GD P的乘积 的 和 . 各 区
鲁中 济南 、 莱芜、 潍坊 、 淄
博、 泰 安
鲁 南 济 宁 、 菏泽、 枣庄 、 临 沂
、
1 8 % ຫໍສະໝຸດ 2 7 . 1 O % 日照
3 5 %
山东省经济空间格局分析
山东省经济空间格局分析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最长的省份。
山东省地处黄河入海口,具有丰富的渤海、黄海沿岸资源,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强省之一。
山东省的经济空间格局是指经济在地域上的分布和组织结构。
它反映了地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一、山东省的地理位置及自然资源条件山东省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面积15.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9800万。
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华北平原腹地、海岸线长、渤海、黄海、山东半岛和胶辽平原四大自然地理区域的交汇处。
山东省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
山东省的农作物资源丰富,是全国粮食生产大省之一,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作物。
山东省的动植物资源也很丰富,拥有华北最大的天然林区,盛产松、杉、槐等多种树木,动物资源主要有猪、牛、羊等。
山东省还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渤黄海是出产海产品的“摇篮”,盛产鱼、虾、蟹、贝类等。
山东省也是煤炭和铝土矿的大省,煤炭、铝土矿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是工业原料的重要基地。
二、山东省的经济空间格局山东省的经济空间格局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沿海地区的发达,地处黄海、渤海的济南、青岛、烟台等地城市发达于沿海地区的经济都市带。
二是内陆地区的欠发达,山东省西部和南部地区的经济落后于沿海地区。
三是中部地区的崛起,临近沿海地区,由于位置优越,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四是城乡差距较大,城市与乡村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城市经济相对发达,而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
1. 沿海地区的发达沿海地区是山东省的经济增长极。
沿海地区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潍坊等城市,这些城市地处黄海、渤海沿岸,具有天然良港和便捷的水路交通条件。
这些城市的经济发达主要是依托于港口、船舶、造船、石化、电子信息等制造业,以及海洋产业。
青岛是山东省的经济中心和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是山东省的海洋经济中心。
青岛的GDP总量已超过4000亿元,是山东省经济的核心地区。
2. 内陆地区的欠发达山东省西部和南部的地区是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
地区经济分析报告--山东省
地区经济分析报告–山东省1. 引言山东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省份,地处黄河下游地区,东临黄海,是中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告旨在对山东省的地区经济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2. 经济概览山东省是中国人口较多的省份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工业和商贸中心之一。
省会济南是山东省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其它重要城市包括青岛、烟台、潍坊等。
山东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是中国重要的产粮、产煤和重工业基地。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山东省的地区生产总值(GDP)在全国省级行政区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广东省。
2019年,山东省的GDP达到了8.6万亿元,同比增长6.5%,经济增速稳定。
该省的主要产业包括农业、制造业、电力能源和服务业等。
3. 主要产业分析3.1 农业山东省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农业对该省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该省拥有广阔的农田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农产品种类繁多,其中主要包括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粮油作物和蔬菜水果。
近年来,山东省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强农机装备更新换代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2 制造业制造业是山东省的支柱产业之一,该省拥有较为完善的制造业体系和现代化的产业基础。
重要的制造业领域包括钢铁、化工、汽车、机械设备等。
山东省的制造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其中青岛市的啤酒产业、烟台市的化工产业以及济南市的机械设备制造业是该省的重要制造业代表。
3.3 电力能源山东省是中国重要的电力能源生产地,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
该省的煤炭产业发达,煤炭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与此同时,山东省也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
3.4 服务业服务业是山东省经济的重要支柱,该省的服务业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主要的服务业包括金融、旅游、物流和信息技术服务等。
山东省重点发展金融服务业,特别是在青岛市和济南市建设了一系列国际化金融中心。
山东省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山东省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与对策分析山东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省份,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前列,然而在整体的经浩发展中,山东省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差异较大。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区域资源禀赋、政策扶持等方面探讨山东省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一、原因分析1.产业结构差异山东省地区之间的产业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沿海地区以工业、港口物流、金融服务为主,胶东地区以农业为主,中西部地区以资源型产业为主。
不同产业结构导致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
2.区域资源禀赋差异山东省地区之间的资源禀赋存在较大的差异,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人文资源和创新资源,胶东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农业资源,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
不同的资源禀赋导致了不同地区在经济增长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3.政策扶持差异山东省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对不同地区的政策扶持存在较大的差异,沿海地区得到了较多政策支持和资金倾斜,而胶东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扶持相对较少。
这种差异性的政策扶持导致了不同地区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动力存在较大的差异。
二、对策建议1.优化产业结构山东省应该在各地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推动各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2.资源整合共享山东省各地区应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共享,推动跨区域资源要素的有机流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再利用。
通过引导各地区参与一体化发展和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优势资源向短板地区倾斜,实现资源禀赋的优化配置。
3.政策倾斜支持山东省地方政府应该逐步完善政策扶持机制,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力度,确保各地区在政策资源上的公平竞争。
鼓励各地区加大对外引资、引智和引技力度,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进步。
4.加强协同发展山东省各地区应加强协同发展,构建合作共赢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山东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17)
山东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17) 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公共融资部郭燕区域概况:山东省地处我国胶东半岛,位于渤海、黄海之间,黄河横贯东西,大运河纵穿南北,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农业和人口大省。
2016年末,全省土地面积15.7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64%;总人口9947万人,位列全国各省市1第二位,仅次于广东省,较上年末增加99万人。
行政区划方面,山东省下辖济南、青岛两个副省级市、以及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莱芜、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十五个地级市;下辖县级单位137个(包括市辖区54个、县级市27个、县56个),其中龙口市、荣成市、广饶县、胶州市等22个县(或县级市)为全国百强县。
整体看,依托较好的工业和农业经济基础,以及丰富的人力资源,山东省经济体量大。
经济实力:2016年,山东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0万亿元,仍位列全国各省市第三位,仅次于广东省和江苏省;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仍相对较小,全省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占比有所降低。
当年,山东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77万元,是全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1.25倍,排名全国各省市第九位;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速为7.6%,较上年下滑0.4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在全国占比9.0%,较上年下降0.14个百分点。
从下辖各市经济情况看,2016年山东省内各市经济均保持较快增长,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省内经济发展格局仍呈现为沿海和省会城市经济较发达,内陆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较均衡,以采矿、钢铁等传统产业为主导的城市经济实力偏弱。
当年,经济总量排名前四位的仍然是青岛市、烟台市、济南市和潍坊市,GDP均大于5500亿元,其中青岛市作为计划单列市,经济实力强,GDP规模已超万亿元;对采矿业、钢铁等传统产业依赖度较高的日照市、莱芜市经济实力仍偏弱,在省内排名垫后,GDP均小于2000亿元;除上述地区外,省内其余各市经济总量分布相对较均衡,GDP均处于2000亿元至4500亿元之间。
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
1 引 言 .
现 出加速度增长 ,一直持续 ̄ 2 0 年 。 U0 6
表1 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 ( 人均G P 区域差异主要指标值 ( 9 8 0 7 D) 1 9  ̄20 年)
年份 GP D 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19 98 1 9 99
2 0 00
山东省是 中国的人 口与经济大省 。改革开放 以来 ,山东省 步入经济快速发展 的时期 但与此 同时也伴随着诸 多问题 :经 济 实力大而不强 、经济 结构不甚合理 、地 区产业结构雷 同和 区 域 经济发展差异 日趋扩 大等 。这些 问题 已构成 山东省经 济进 一 步稳定 、健康、持续发展 的制约因素 。尤其 是区域经济发展 差 异 的 日益扩大也引致 了区域 间的一些社会 和民生 问题 ,如果不 及 时采 取有效措施 ,差距将 会继续扩大 ,最后会影 响整 个经 济 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 。在此 背景下,本文运用加 权变异系数 、基 尼系数和 泰尔指数客观分析 山东省的 区域经济 发展差异及 引起 差异的原因 ,并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2 山东省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 对 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的实证分析 ,先从 山东省 1个 7 地级市之 间的经济差距进行 比较 分析入手 ,发现 山东省经济 发 展 的现状具有 明显的梯度差异 ,主要体现为东 、中、西三大 区 域差距 ;然 后对 该三大 区域进行 分类 比较 ,以从宏 观上更好地 把握 山东省经 济不平衡发展 问题 ,进 而为制定 山东省各地区协 调发展政策奠定基础 _。 1 ] 为消 除人 口规模差异 的影 响而使地理 区域 间的经济发展水 平具有可 比性 ,本文采用区域人均变 量指标来衡量 区域 经济差 异情况 ,即 以人均 国民生产总值 ( N )或人均 国 内生产 总值 GP ( D )来衡量。 GP 由于各地经济 是在不断变化发展 的,并且 山东 省委 、省政 府 于2 0 年底 开始实行区域均衡 发展 战略 ,山东经 济发展水平 03 的区域差异也会发 生相应 的变化 ,所 以本 文以1 9  ̄2 0 年 的 9 8 07 数据 为基础 ,采用加权变 异系数 、基尼 系数和泰尔指数 等指标 对 山东省经济发展水 平的区域差异情况进 行综合分析 ,判断其 发展趋势 ,找出差异产生的内部原 因l【。 23 ]] 把 山东省各地级市19  ̄20 年的数据代入以上各个指标的计 98 07 算公式就得到反映山东省经济发展差异的各项指标值 ( 见表1 )。 由表 1 以看 出, 山东省人均G P 可 D 逐年 增加 ,但是增加 的幅 度总体趋势 是先变大又变小 ,2 0 年人均G P 04 D 增速 高达 l . % 53 。 山东省经济的绝对差距却是逐 年增 大,18 - 0 7 9 8 2 0 年差距从4 0 56 元增至 14 l ,增加 了3 6 。从加权变 异系数 、基尼 系数 和 6 1元 .倍 泰尔指数反映的趋势来看 ,各地区 的差异 明显加剧。 2 1山东省 1地级市间的经济发展 差异 的实证分析 . 7 从表 1 看 出,1 9 年 ̄ 2 0 年 这十年 间,全省 范 围内的 可 9 8 U0 7 人均G P D 的绝对差 异数额呈 现出扩大趋 势 ,从1 9 年的4 0 元 98 56 迅速上升 ̄ 2 0 年的 14 1 ,短短 十年扩大 了3 6 。在这十 U07 61元 .倍 年间,前4 年增长幅度较小,2 0 年后增长幅度 明显加快 ,折线 02 上升趋势明显增 大。从 19 年人均G P 98 D 的绝对差异4 0元 增长 到 56 2 0 年 的 6 3 元 ,4 间 净 增 长 了接 近 2 3 元 ; 而 从 2 0 年 的 02 76 年 20 02 6 3 元增长  ̄2 0 年 的14 1 76 U0 7 6 1 元,净增长了9 7 元。并且从2 0 65 02 年开始 ,每一年 的绝对增长数额 都比上一年增长幅度 加大 ,呈 外资及股份制金 融机 构为依托 的融 资和资源配置功 能。积极探 索 金融资本与产业 资本相 互融合 的途径 ,培育金融产业 集群 , 提 高现代服务业对现代制造业的辐射渗透 能力 。 3 4优 化适 宜现代服务业 的发展环境 .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新型工业化牵动 ,还需要相应 的 配套制度和人才环境。配套制度创新 ,要从整体上考虑政府经济 管理体制的转轨转型,以构建适合现代产业发展 的社 会主义市场 经济为最 终 目标,逐次进行改革 。在市场准入方面,要继续降低 市场准入标准 ,以长期处于行业垄断地位和缺乏有效市场竞争的 金融业、电信业以及开放度较低 的分销服务业 、中介服务业为重 点,允许外商、跨 国公司率先进入,促进产业 国际化。
山东省各地级市区域竞争力实证分析
一
德州市 一 . 16 1 1 7 — . 1 8 . 7 4 n 8 2 一 . 4 O 0 10 0 94 — . 65 1 9 8 0 0 7 1 0 O 9 13 1 1 4 5 - . 3 8 9 3
、
区域竞争 力评价方法及算法步骤
聊城市 一 . 9 9 034 1 - .1 3 O184 02 8 5 — .2 - . 5 4 0 5 2 — .17 047 9 .6 5 .4 3 011 2 03 8 5 1 7
山东各地级市 的区域竞 争力进行评 价, 有助于
潍坊市 0 2 2 — . 5 5 . 2 3 — . 6 2 0 62 . 87 7 0 3 2 0 2 9 0 8 3 . 1 5 2 2 9
1 5 1 0 8 18 J 42 5 . 00 2
济宁市 O 06 一 . 1O . 64 O 00 O l2 O14 1 0 l45 . 63 1 O 46 0 32 . 88 6 2 6 . 11 0 . 0 . 40 8 0 泰安市 - - 45 0 29 O 18 一. 40 0 49 — . 12 - . 49 0 94 - . 10 . 40 3 2 2 O O5 . 75 1 1 0 24 -2 8 6 03
X =
… … … … … … … … …
…
就得到综合评 对于 提高区 域竞 争力 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山 再将所选取的主成分进行综合 , 价指标, 然后依据综合评价指标对被评价对象 东 省各地级市社 会经济 展 状况为研究对象, 发
其中, 为笫j个变量在第 i 个样本的观
各地级市区域竞争力的合理定位, 了解各地级 临沂市 0 25 — . 1 9 0 9 9 0 3 9 O 9 7 — . 12 - . 02 . 40 2 1 4 3 - . 0 5 . 3 7 2 0 4 . 19 1 0 2 8 00 2 6 8 市发展的优劣势 , 为各地级市 的经济发展提供 莱芜市 - .22 054 6 O1 10 — . 4 l 一 . 58 05 5 7 - . 9 6 1 26 .36 .88 2 0 4 10 5 - .6 4 07 8 3 0 2 4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及对策研究
年增 长 1. % ,07年上半 年增长 1. % , 改 4 8 20 47 是 革开 放 以来经 济 增 长 快 、 续 时 间长 、 为稳 定 的 持 较
时期之一。年度增幅波动较小 , 最高增 幅与最低增
重新组合成一组新 的相互无关 的综合指标来代替 原来的指标 , 将原来 P个指标作线性组合 , 作为新
一
翻了一番多 , 年均增长 1 .%…。 4O
主成分 , 如果第一 主成分不足 以代表原来 P个
初步核算 ,07年 山东 实现生产总值 ( D ) 20 G P
2 8 7 7亿 元 , 可 比价 格 计 算 , 58 . 按 比上 年 增 长 1 . % 。其 中, 一 产 业增 加 值 2 0 . 亿 元 , 43 第 59 1
指标的信息 , 考虑选 取 F , 再 : 即选第 二个线 性组
合, 为了有效地反映原来信息 , 已有的信息就不 需要再出现 在 中。用 数学语 言表达就是要求
91
C y F ,2 o( 。F )=0, 称 为 第 二 主 成 分 , 此 类 则 依 推 , 以构 造 出第 三 、 四 、 可 第 …… 、 P个 主 成 分 。 第
一
区域经济差异是指一定时期特定区域之间, 人 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非均衡现象 , 它是制
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 。山东省委省政 府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 所谓区域经济协
、
山东近几 年经济状况概 述
近 几年来 , 山东 省相 继 实现 了经 济 总量 和位次
的跃升。继 20 02年实现生产总值过万亿 , 为全 成 国三个率先过万亿 的省之后 ,04年经济 总量 过 20
率折算为 34 美元) 增长 1.%¨ 。 66 , 35
基于基尼系数分解的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实证分析
陈阿 林 ( 94 ) 男 , 北 武 汉人 。教 授 , 士生 导 师 , 究 方 向 为计 算 机 网络 、 I 计 算 机 应 用 。E m i cl cn .d .n 15 一 , 湖 硕 研 GS和 - al a@ q u eu c 。 :
第1 期
余海清 , : 等 基于基尼系数分解的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实证分析
2 区域 经 济差 异 变化 的 实证研 究
有很多方 法度 量 区域 经济 差 异 , 如绝 对差 异 度量 方法 : ar S l. Ma n分析 方法 ; Br o和 a I t a— i 相对 差
∑ A 产业结构变化引起的总基尼系数 SC 为由 的变化, 结构性效应” ∑SA 称为“ , kC 为产业集 ,
到 区域差 异 , 以用 基尼 系数 来 刻 画 区域发 展 的 可 均衡程度 .
2 1 基尼 系数及 其分解 .
二 产产值 、 均j产 产值 以及 三次产业 比重. 人 以上
数据 来源 于山东省历 年统计年 鉴或有统计 年鉴计
算 获得. 由式 ( ) 算分 项 基尼 系数 和式 ( ) 1计 2 汁算 的 总基 尼系数 如图 2和表 1 由表 1和式 ( ) 山东 . 4对 省基 尼系数值进 行分解计 算可得 到表 2 .
异及其变化. 并采用基尼系数分解 的数学模 型探讨 山东省 19 - 20 9 9 0 7年 间因产业结 构的调整造 成基尼 系数 的变化的原因 , 发现影响其基尼系数变化的主要 因素是 三次产业基尼 系数的变化所导致 的集 中效应的变化 , 其 中贡献最大的是第二产业基尼系数的改变 . 针对上述原 因 , 提出了一些缩 小区域经济差异 的对策.
1 山 东省 区域 经济 差 异 时 空分 析
基于ESDA的山东省四大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差异研究
二 、数据来源 与方法
1 . 数据来源 。查 阅2 0 0 8 -2 0 1 2 年 《 山东省统计年鉴》 、国家 基础地理 信息 中心 、中国国家地理 网, 获取2 0 0 7 —2 0 1 1 年 主要社 会 、经济 、卫 生、环境 等指标数据 , 并采用 功效系数法对 原始数 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 便于统计分析。 2 . 探索性 空间数据分析( E s DA ) 。探索性空 间数据分析法是一 系列 空间分析 方法与技术的结合 , 主要 包含 空间 自相关分析和空 间异质性 、空间 自回归分析等方法 , 其综合考虑 了时 间和地域 因 素, 因此成为重要 的定量分析工具 。 空间 自相 关是指一 个变量 的观测值 之间 因观 测点在 空间上 邻近 而形成的相关性 , 是认识 空间格局的有效手段 。空间格局 是 观测属性及 其在空 间上的相互 关系。其具 体计算公 式可 以查 阅 时涛等 《 省 区文化软 实力 时空演变 的空 间统计分 析》( 统计与决 策, 2 0 1 3 ( 1 9 ) ) 。 3 . 基于AHP 层次分析 模型构建指 标体系 。研究 区域经济社 会发展 , 即要遵 循科学 发展 观的一般 要求 , 又必须 充分 考虑 区域 资源环境的特点 , 能够客观 、全面 、科学地衡量 区域 经济 社会发 展的现状及 区际差异 , 本文从全面发展 、可持续 发展 、协调 发展
局。
一
通过查阅相 关文献 , 国 内学者在 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中, 主要应 用指标有 : 人均G D P、人均可 支配 收入 、人均纯收入 、人均消费 水平等 ; 在区域经济差异研究方法方面 , 主要是采用测度指标有 : 标准差、极差 、洛伦茨 曲线、基 尼系数 、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 数等。选取不 同时间 、地域 空间, 采用不 同的测度指标和方法 , 就 会对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得出不 同的结论。 本文 基 于AHP 模型 构建 “ 区域 经济 社 会发 展评 价 指标 体 系” , 应用E S D A探索性 空间数据分析法 , 对 山东省2 0 0 7 — 2 0 1 1 年五 年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指数 的时间演变和空间格局做 以详细的分 析和描绘 , 力求客观得 到山东省非均衡 发展 的现状 , 为进一步分析 其产生原 因并提 出合理的政策建议提供帮助 。
济南区域经济发展SWOT分析
济南区域经济发展SWOT分析论文山东建筑大学胡佳奕2011051015城规111一、优势Strength1、区位交通优势济南地处环渤海湾经济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结合部,建设跨省域中心城市的地缘优势得天独厚。
随着京沪高速铁路、京福高速公路和以济南为中心的全省高速公路网络的建成,济南的交通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加强,由此将有利于拓展发展空间,扩大经济辐射范围2、文化底蕴深厚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历史积淀深厚,文化底蕴丰富,区域特征鲜明,“一山一水一圣人”突出体现了山东的文化特征。
龙山文化、黑陶文化映照千年,舜帝、孔孟、诸葛亮、李清照等文化名人灿若星斗。
济南有72名泉,以泉城著称,泉是济南最大的特色,特别是趵突泉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美景想来就让人羡慕,“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文人乐山乐水,文以载道,诗以悦情,人文的参与使济南泉水更具魅力、更具色彩。
济南的不少名泉和无名泉都有动人的传说和故事,例如“孝感泉”讲的是“刘琮孝母”的故事,“饮马泉”传说是曹操饮马的地方等等。
4、人才优势济南是全省的科教中心,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密集。
各类专业人才众多,人才优势明显。
5、基础配套设施及条件基本完备。
以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济青高速铁路、309国道和102省道等为支撑,沿东西向的交通线路已经形成,南北向交通也具有一定基础。
同时,东部产业带内供电、供水、燃气和排污状况也在不断得到改善,能够适应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需要。
另外,济南东部产业带已逐步培育和发展了劳动就业、知识产权、贸易、物资和金融等体系,具备了商品流通、房地产开发、金融保险、科技、信息和咨询服务等功能。
二、劣势Weakness1、薄弱的物质资源基础济南本身并不具有良好的矿产能源及其他物质资源基础,工业生产原料主要依靠外地运输,这就使得在济南发展重工业的成本偏高,且能效过低。
与此同时,受限于济南南有山区北有黄河这一地理限制,就使得在物质资源开发上受到了进一步的制约。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一
、
山东省经 济差 异概 述
国第二 。 但是 , 山东省 区域经济发展并不均衡 , 东部地 区地市
的总人 口占全省 4 3 %, 而G D P却 占到 了全省的 6 0 %以上 , 西
部地 区 5 7 % 人 口只创造 了全省 3 0 %左 右的 G D P ,同时 , 东 部地 区的人均 G D P是西部地 区的 3倍左右 。这种 经济发展
— ●
2 0 0 2 2 0 0 3 2 0 0 4 2 0 0 5 2 0 0 6 2 0 0 7 2 0 0 8 2 0 0 9 2 0 1 0 2 0 1 1
图 1 山东省 三大 区域人均 G DP比较分析 ( 单位 : 万元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8 — 1 3
山东省的第三产 业和第 二产业发 展速度较 快 ,占 G D P 的比重从 1 9 9 0年的 7 1 . 9 0 %上升到 2 0 1 1 年的 9 1 . 2 %, 而第一 产业 占 G D P的 比重 从 1 9 9 0年 的 1 8 . 1 %下 降 到 2 0 1 1年 的 8 . 8 %。 从数字里可以看到 , 第二 、 三产业 对山东省经 济高速发 展 的贡献是相 当大的。然而 , 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存在严重不 平衡 的问题 。 按照 1 9 9 5年 以来 山东省政府 的划分方法 , 山东
山东省 的 国民经济 自改 革开放 以来一直 处于不 断增长 的趋势 , 2 0 0 2年 突破 1 0 0 0 0亿元 , 特别 是从 1 9 9 0年到 2 0 1 1
年持 续快 速增 长 , G D P总 量 从 1 5 1 1 . 1 9亿 元 增 加 到 4 5 3 6 1 . 8 5 亿元 , 增加 了 4 4 2 1 0 . 6 6亿元 , 经济实力 明显上 升。从
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山东省经济状况研究
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山东省经济状况研究作者:***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1年第25期摘要:文章着重研究山东省十七个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为更好的了解山东省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山东省各市的某些经济指标进行分析。
首先选取某些山东省经济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最终得到综合得分。
其次对主成分分析得到的样本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将十七个地级市按经济发展程度分为了四类。
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山东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有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总值及各市城镇登记失业率。
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有青岛市、烟台市、潍坊市及济南市,这些城市要继续拉动本市的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降低失业率,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K-means聚类算法;SPSS统计一、引言随着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山东省作为经济强省,在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二三产业总值、就业问题、能源消耗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因此分析山东省的经济状况,提出合理的建议观点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兴趣。
王俊芳从生态文明的视角分析山东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给出合理的建议。
吴蔚然对潍坊市高新区进行分析,发现声光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动力装备产业已进入成熟期发展缓慢,并提出了合理建议。
还有些研究者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山东省的经济状况做了详细分析,例如苗晓颖等基于因子分析研究山东省棉花种植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成本因素对种植面积的影响最敏感。
王昕鸿等基于因子分析和SWOT分析构建山东省经济活力评价体系,并对青岛市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王树娟基于VECM 模型对山东省农村金融、农业科技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存款率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农户贷款率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
基于上述文献,本文建立的模型是主成分-聚类模型,主要思想是利用SPSS先将数据进行降维,提取主成分;然后对提取的主成分得分情况进行聚类分析,对山东省各市的经济发展规模進行分类,进而分析其结果及提出管理启示。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年 份
标 准 差 离 差系 S 元 /千 数V
0 5 .6 06 .1 06 .0 O5 .8 0 6 .0 O 6 .O O 6 .2 0 6 .0 O 5 .7
数v
O 4 .7 0 4 .6 0 5 .1 O 5 .3 0 5 .8 0 5 .6 0 5 .5 O5 .5 O5 .5 19 99 20 00 2 01 0 20 02 2 0 03 2 0 04 2 0 05 2 0 06 2 0 0 7
,
占有量看 ,07年全省人均 G P达到 2 8 7 ,超 出全 国平均 外贸易取得 了迅速发展。进出 口额 19 年只有 4 . 5 20 D 70 元 90 2 8 亿美元,
定 量 方 法 和 定 性 方 法 相 结合 , 以人 均 国 内生产 总值 作 为 测度
区域经 济差异的指标 , 用标准差 (J和 离差系数 (t分别代表 s v)
绝 对 差 异和 相 对 差 异 。
S= t[
i= 1
图 1 19  ̄2 0 90 0 7年山东省 G P和人均 GP D D
(t Y) Yi 。 - ]
VSy t =/
2 产业结构渐次高级 化。在经济快速发展 中, . 产业结构转
随着经 济发展 , 个产业 的规模 并非 同时扩大 , 各 比较优势 的产 业得到更快的发展, 这种产业结构是产业间 比较优 势得到发挥 的体现, 被称为产业 结构 的高度化 。9 0年代以来, 山东省的二 、 三产业发展迅速 , 而其第一产业在 山东省国内生产 总值 中的比 重逐步降低 , 山东省产业结构逐步 向高度化发展 。19 9 0年第三 产业 (9 8 ) 2 .% 开始超 过第 一产业 (8 1 ) 此后第一产业所 占的 2 .% , 比重持续下 降, 第二、 三产业的 比重则不断上升, 三次产业 比例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综合评价
件 进 行 因 子 分 析 和 主 成 分 分 析 。通 过 数 据 分 析 ,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 山 东 省 划 分 为 鲁 东 、 中 和 鲁 西 3个 按 把 鲁
地 区 , 分 析 了 各 区 域 的 经 济 发 展 情 况 及 影 响 因 素 , 出 4个 概 括 性 结 论 。 并 得 关 键 词 : 域 差 异 ; 子 分 析 ; 济 发 展 水 平 得 分 区 因 经 中图分 类号 : 6. (5 ) F0 1 5 2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O 7 6 2 (0 1 O 一 O O 一 O 1o— 9 12 1 )4 O3 3
表 1 Ro ae o o e tM arx a ttd C mp n n ti ( )
改 革 开放 3 0年 来 , 东 省 经 济 发 展 迅 速 , 民 山 人
生 活 水 平 有 了 显 著 提 高 。 省 各 项 经 济 指 标 都 居 全 全
国领 先 水 平 。 是 , 于 历 史 沿 革 、 理 位 置 、 济 政 但 由 地 经 策 以 及 思 想 观 念 等 的 原 因 , 东 省 内 部 各 地 区 却 呈 山
21 0 1年 2月
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
I n rM o g l ce c c n lg n e n oi S in eTe h oo y& Ec n m y a oo
Fe r r 01 b ua y 2 1
第 4期 总 第 2 0 3 期
No .4 Tot lNo. 0 a 23
衡 量 一 个 地 迓 的 发 展 情 况 , 仅 仅 是 看 该 地 区 不
X 从 业 人 员 ) ( X 地 方 财 政 ) ( X。 进 出 口) ( X ( 费品) 消 Xs生 产 总 值 ) ( X o卫 生 机 构 ) ( X ( 三产业) 第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报告——山东济南市为例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报告——山东济南市为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经济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因此,对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对于制定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山东省的省会城市济南市为例,对其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济南市的地理和人口情况济南位于山东中部,东临黄海,属于中国的华北地区,是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之一。
济南市的总面积8177.5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底,全市常住人口超过900万人。
在人口结构方面,济南市的人口年龄构成较为平衡,而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较高。
这意味着济南市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知识储备,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助推作用。
二、济南市的产业结构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城市,济南市的经济在山东省乃至全国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济南市的主要产业包括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制造业等。
其中,信息技术产业是济南市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近年来济南市加大了对信息技术的扶持力度,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济南市还非常注重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
在生物医药领域,济南市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先进的生物技术,已经形成了以生物制药、生物工程和生物诊断为核心的现代生物产业体系。
济南市的制造业在“中国制造2025”中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济南市注重高端制造业和智能制造,并已经拥有了一批智能制造龙头企业和示范工厂,加速了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三、济南市的产业发展策略为了促进济南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济南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济南市聚焦“五新”经济,即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生物技术和新制造业,构建全面创新型产业体系,加快转型升级。
同时,济南市抓住“技术创新热潮”,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创新环境和创新能力,培育创新创业人才。
其次,济南市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构建生态城市。
济南市制定了严格的环保政策和标准,推行“绿色+”生态标准,并实施环保重点工程,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推动经济和环保协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978.09405
24781420.382
各 市 外 商 直 接 投 资( 万 美元)
12134.0 552084.0 1405315.0 82665.58 128489.8251 16509635155.7
17
0
0
0
82
1
57
各市境外投资(万美 17
元)
84.00
81121.00 280099.00
20713
19335
2520
7813
33983
4486 3250.20
烟台市
2158.68 2117.76
18758 160597
31610
7343
32956
36084 5613.87
潍坊市
1830.39 1690.19
16707
81021
49044
8556
28386
23530 4420.70
济宁市
(亿元)
均值 1311.460
6
标准差 784.74794
方差 615829.334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 元)
1334.642 17 237.95 4012.80 22688.93
9
938.35135
880503.248
居民消费水平(元)
17256.41 17 9690.00 28010.00 293359.00
第二章.数据分析 ....................................................................................... 6 2.1 因子分析 .......................................................................................... 6
16476.41 23575.04409
18
555782704.007
农村居民人均全年生 17 5163.00
活 消 费 总 支 出( 元 \人 )
9786.00 119697.00
7041.000 0
1325.57752
1757155.75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 入 ( 元 \人 )
21236.0
本文选用山东省各市的经济指标和其他指标来考察山东省各市的经 济的差异,采用多元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综合评 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找出经济发展的差距及差距的主要原因,并提出 协调发展的对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强区域合作,充分发挥各区 域的区位优势谋求共同发展。 关键词:山东经济,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
I
目录
目录
摘 要 ................................................................................................................... I
第一章.绪言 ................................................................................................. 2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2 1.2 指标选取与数据收集 ................................................................... 2
德州市
1007.42 885.38
13641
21472
940
5432
24812
12262 2460.59
聊城市
851.80 820.57
12304
16302
1502
5623
26087
9333 2365.87
滨州市
664.90 838.61
17242
30399
2494
7854
28363
6501 2155.73
2.2 聚类分析 ......................................................................................... 12
2.2.1 聚类分析介绍 ......................................................................... 12 2.2.2 聚类分析的应用 ..................................................................... 12
22790 552084
52795
9786
35227
23921 8006.60
淄博市
1568.17 1492.08
20554
52666
8718
8133
30889
42041 3801.24
枣庄市
645.08 643.27
13720
15850
186
6866
25238
7759 1830.63
东营市
593.72 874.59
2.1.1 因子分析介绍 ........................................................................... 6 2.1.2 因子分析的应用 ....................................................................... 6
1.2.2 数据收集
本文通过《山东统计年鉴 2014》获取到山东 2013 年的上章所提的 指标的原始数据。具体各地市经济指标参见下表 2-1。
2
绪言
农村居民 城镇居 各市地
社会消费 第三产业 居民消 各市外商 各市境
各市生
人均全年 民人均 方交通
品零
增
费 直接投资 外投资
产
各市 标 指
生活消费 可支配 旅客运
8006.60
55518.01
3265.765 3
1775.48196
3152336.206
有效的 N (列表状态) 17
4
绪言
图 2-1 条形图
从图 2-1 中可以直观地看出,各指标的发展都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的差距显著,从表 2-2 描述统计量表还中可以看出,各指标的标准差都 较大,也说明各指标的在山东省各地市的发展不均衡。
菏泽市
1027.75 681.50
10827
21818
84
5163
21236
15935 2050.01
表 2-1 各经济指标数据
对上述指标进行描述统计,并作出条形图如下。
3
表 2-2 描述统计量
N 极小值 极大值
和
昆明理工大学工业工程系《多元统计学》课程报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7 257.75 2986.81 22294.83
2.3 判别分析介绍 ............................................................................... 15
2.3.2 判别分析的应用 ..................................................................... 15
本文希望通过对主要经济指标的研究分析,希望能够达到以下的目 的。第一,客观评价山东省各地市的发展水平;第二,找出导致这种差 异的主要原因;第三,提出协调发展的对策。
1.2 指标选取与数据收集 1.2.1 指标选取
区域经济是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所有 硬件和软件的总和。由区域经济的概念可以看出,分析、比较经济发展 实力不仅要分析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还要考虑到影响经济发展的其他 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因素。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实力 的首要因素,因此论文在选取指标中选择了 9 个反映经济发展的指标, 分别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居民 消费水平(元)、各市境外投资(万美元)、各市外商直接投资(万美 元)、农村 居民 人均 全年生 活消 费总 支出(元\人)、城 镇居 民人均 可支 配 收 入( 元 \人 )、各 市 地 方 交 通 旅 客 运 输 量( 万 人 )和 各 市 生 产 总 值( 亿 元)。
近 几 年 ,在 经 历 了 几 次 全 球 性 经 济 危 机 之 后 ,中 国 的 经 济 持 续 发 展 , 分析经济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而在中国经济版图中,山东省的经济 又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山东省经济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国民经济的 发展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由于经济基础、地理位置及国 家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山东省各地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 的差异,因此各地市应该有自己的发展规划。
29118.23
17
35648.00 495010.00
0
53
3974.67511
15798042.191
各市地方交通旅客运 输量(万人)
15347.41
17 4094.00 42041.00 260906.00
11212.45613 125719172.382
18
各市生产总值(亿元) 17
653.48
1534.11 1292.86
15082
83015Leabharlann 811216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