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曹操诗歌艺术特色及影响
短歌行作品描述
短歌行作品描述一、概述《短歌行》的创作背景《短歌行》是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曹操创作的一组诗歌作品。
当时社会动荡,烽火连天,群雄逐鹿。
曹操作为一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创作《短歌行》意在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军事才能和家国情怀。
这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
二、分析《短歌行》的艺术特色1.形式独特:《短歌行》以七言歌行为主,形式短小精悍,节奏鲜明,富有韵律感。
2.内容丰富:《短歌行》既有咏史抒怀的诗篇,也有描绘战争场面的诗篇,还有表达家国情怀的诗篇,内容丰富多样。
3.寓意深刻:《短歌行》的诗歌语言寓意深刻,以意境传达思想,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4.真实情感:曹操在《短歌行》中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军事才能和家国情怀,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
三、探讨《短歌行》的主题思想1.爱国主义:曹操在《短歌行》中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带来和平与繁荣。
2.奋发向前: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曹操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积极投身政治和军事斗争。
3.忧患意识:曹操在《短歌行》中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担忧国家的命运,担忧民众的疾苦。
4.悯民情怀:曹操在《短歌行》中表达了对民众的关爱,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民富国强的目标。
四、总结《短歌行》的历史地位和影响《短歌行》是东汉末年的一部经典诗歌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它不仅展现了曹操卓越的文学才华,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表达了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
后世许多文人墨客受到《短歌行》的启发,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诗歌作品,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短歌行》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艺术瑰宝。
评价曹操的诗
评价曹操的诗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以下是对曹操诗歌的评价:1. 独特的风格:曹操的诗歌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他的诗风雄浑豪放,气势磅礴,展现了他的雄才大略和豪放不羁的个性。
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英雄主义和自我激励的主题,表现出他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2. 真实的历史记录:曹操的诗歌作品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历史上重要的记录。
他的诗歌作品中描绘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历史事件和个人经历,为我们了解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线索。
3. 艺术价值:曹操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他的诗歌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使得诗歌形象生动、意境深远。
同时,他的诗歌音韵优美,押韵和谐,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4. 情感丰富:曹操的诗歌作品中展现了丰富的情感。
他的诗歌中既有对事业的坚定信念,又有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还有对亲情、友情等人间真情的流露。
这些情感使得曹操的诗歌作品更具感染力和共鸣力。
5. 影响深远:曹操的诗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理念对唐代以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诗歌作品也成为后人传颂不衰的经典之作。
总体而言,曹操的诗歌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真实的历史记录、艺术价值、情感丰富和影响深远等特点。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更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历史伟人的胸怀和格局。
在中国文学史上,曹操的诗歌具有重要地位和价值。
然而,对于曹操诗歌的评价也存在不同的观点。
有些人认为曹操的诗歌虽然具有豪放雄浑的风格,但有些作品过于注重表现个人英雄主义,缺乏对人性的深入挖掘和情感丰富性。
此外,曹操的诗歌在艺术手法上也有所不足,如有些作品过于追求形式美,内容略显单薄。
综上所述,曹操的诗歌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价值,但不同的评价观点也提供了深入思考和探讨的空间。
在欣赏和评价曹操的诗歌时,既要欣赏其独特的风格和历史价值,也要注意其不足之处,从而更为全面地认识和评价他的文学成就。
简述曹操诗歌的艺术成就
简述曹操诗歌的艺术成就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诗歌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曹操的诗歌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独具风格的诗歌创作风格。
曹操的诗歌创作风格独具特色,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
2. 精湛的诗歌技巧。
曹操的诗歌技巧非常高超,他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3. 丰富的诗歌题材。
曹操的诗歌题材非常广泛,涉及到政治、军事、爱情、自然等多个方面,其中以政治和军事题材最为突出。
4. 深刻的思想内涵。
曹操的诗歌思想内涵深刻,他的诗歌表达了对人生、社会、政治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哲理性。
5. 独具特色的诗歌风格。
曹操的诗歌风格独具特色,他的诗歌具有浓郁的个性色彩,表现出他的豪放、刚毅、果敢的性格特征。
6. 诗歌语言简练。
曹操的诗歌语言简练,他的诗歌用词精准、简洁,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7. 诗歌意境深远。
曹操的诗歌意境深远,他的诗歌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社会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8. 诗歌情感真挚。
曹操的诗歌情感真挚,他的诗歌表达了对爱情、友情、家国等方面的真挚感情,具有很高的感染力。
9. 诗歌表现力强。
曹操的诗歌表现力强,他的诗歌能够生动地表现出人物形象、自然景色等,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10. 诗歌思想深邃。
曹操的诗歌思想深邃,他的诗歌表达了对人生、社会、政治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哲理性。
浅析曹操诗歌艺术特色及影响
浅析曹操诗歌艺术特色及影响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家。
他不仅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有重大贡献,还以其独特的诗歌创作风格在文学领域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曹操的诗歌艺术特色和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进行浅析。
曹操的诗歌作品数量众多,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他的诗歌作品涵盖了文人雅致、政治抒怀、军事才情等多个领域,展现了他的多重身份和才华。
在这其中,曹操创作的政治抒怀诗最为突出。
他以自身实践经验为基础,通过诗歌表达政治理念和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政治的局势。
曹操的政治抒怀诗中融合了个人情感与政治思考,独具魅力。
曹操的诗歌艺术特色体现在语言运用和艺术表达上。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明了,刻画形象生动鲜明。
通过精炼的文字,他能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运用形象的比喻和意象描绘,使诗歌充满了视觉和感官的张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曹操的诗歌还展现了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他善于运用平仄音律和押韵手法,使诗歌音调优美动人。
这些特色使得曹操的诗歌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曹操的诗歌艺术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的政治抒怀诗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中政治诗的先例。
曹操以政治为背景,把时间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展示了诗歌的社会功能和个体情感的统一。
这一诗歌形式影响了后世的政治抒怀诗创作,进而推动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
其次,曹操的诗歌艺术对后世文学家的风格和创作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独特的语言运用和艺术表达方式成为后来文学家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许多后世文人、诗人在创作中受到曹操诗歌艺术的启发和影响,进而发展出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此外,曹操的诗歌作品还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和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诗歌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均具有独特之处,成为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对象。
通过对曹操诗歌的研究,学者们深入探讨了他的创作思想和作品风格,进一步推动了文学批评和研究的发展。
短歌行用典文学短评
短歌行用典文学短评《短歌行》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一首经典诗篇,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和象征手法,表达了曹操对人生、友情、爱情、时光等方面的深刻思考。
下面将从诗歌背景、用典手法、艺术特点、社会价值、现代解读和结尾总结等方面对《短歌行》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
一、诗歌背景《短歌行》创作于三国时期,曹操在赤壁之战失利后,深感人生短暂,时光易逝,因此写下了这首诗。
曹操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对于人生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思考,他的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也体现了对时代背景的深刻思考。
二、用典手法《短歌行》中运用了多个典故,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等,这些典故在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首先,这些典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这些典故也表达了曹操对于友情、爱情、礼贤下士等方面的深刻思考,进一步突出了诗歌的主题。
三、艺术特点《短歌行》在形式上采用了四言体,语言简练明快,节奏感强。
在意象方面,曹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等方式,营造出一种浪漫而悲凉的氛围。
在表达方面,曹操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此外,《短歌行》还体现了曹操豪放、率真的个性特点,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感染力。
四、社会价值《短歌行》作为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其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思想启示:曹操在诗中所表达的人生思考和价值观对于读者具有启示作用。
他强调珍惜时光、追求真理、重视友情等思想对于人们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2. 文化传承:《短歌行》作为一部经典文学作品,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丰富了文学艺术的宝库,也为后来的文学家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灵感和素材。
3. 历史价值:《短歌行》作为一部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它对于我们了解历史、认识那个时代的人们具有重要意义。
五、现代解读在当代社会背景下,《短歌行》依然具有重要的现代解读价值。
浅析曹操诗歌艺术特色及影响
目录1. 写作提纲……………………………………2. 开题报告……………………………………3. 内容提要……………………………………4. 关键词………………………………………5. 正文…………………………………………6. 参考书目……………………………………写作提纲一、序论在中国文学史上,能同时以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身份占一席之地者)的寥若畏星,曹操以其仅存的20余首诗歌、40余篇文章,形成独特的节术风格,构成“建安风骨”,对后代诗人诗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是非常难得的。
二、正文1、曹操诗歌三大艺术特色①悲凉慷慨的艺术特征;②雄劲奋发的艺术风格;③质朴明快的诗歌语言。
2、曹操诗歌艺术风格形成原因①所处时代的重大影响;②与作者经历、地位、世界观息息相关;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风格;④与戎马生涯急促写就有关。
3、曹操诗歌风格的重大影响①对“建安风骨”的形成起显著作用;②对后代诗歌评论与创作影响深远。
三、结论曹操独特的诗歌艺术风格值得学习,其风格影响重大深远,不可泯灭。
开题报告1、作者姓名2、学科门类、研究方向及年级、汉语言文学、中国古典文学,09秋,汉语言本科3、导师姓名与职称;郑乐农中教高级4、研究题词;曹操诗歌风格及影响5、选题缘由、目的和意义中国文学史上,能同时被称之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的人物为数寥寥,而曹操凭其仅存的四十余篇散文,十十余首诗歌,及其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同时拥有这三顶桂冠,年少时曾读其《短歌行》,感受颇深,故对其诗歌甚感兴趣,特撰本文对其诗歌风格及影响聊发一孔之见。
6、选题及研究背景诗言志。
诗风即人风。
研究曹操不多的诗作,或许更好把握、分析曹操的志向、胸怀及抱负,也更加清楚诗作文章均不多的曹操,能被后人赞称为文学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曹操的文章实在难找,而手头却有不少曹操诗作。
于是,且走进曹操诗中,去品读诗作,咀嚼体味,鉴赏诗风,窥视这一枭雄的内心世界吧!7、研究方法、措施和步骤收集、查找有关曹操及其诗歌、文章有关资料进行仔细阅读分析,然后进行归纳总结。
曹操诗的风格特点
曹操诗的风格特点
曹操诗的风格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雄浑奔放:曹操诗歌充满豪情壮志,行云流水、豪放不羁。
他以自己担任丞相的身份,有着强烈的政治抱负和雄心壮志,这种豪情和抱负在他的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2. 独特的节奏感:曹操诗有很强的音乐感,句子节奏明快,富有韵律感,读起来流畅有力。
3. 白描手法:曹操诗的描写手法简练朴素,注重形象的整体效果和气势的展示,常用白描的方式表现景物和人物。
4. 抒发情感:曹操诗歌中表达了他的思想感情,既有豪情壮志,又有乡愁怀古的情感。
他在表达国士之情、爱国之志的同时,也展现了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复杂内心。
总的来说,曹操诗的风格以雄浑奔放、独特的节奏感、白描手法和抒发情感为特点,所以他的诗歌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对曹操诗歌风格的介绍与评价
对曹操诗歌风格的介绍与评价
曹操(155年-220年),是东汉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他的诗歌创作以政治和战争题材为主,风格独特,充满激情和豪气。
曹操的诗歌风格主要特点如下:
1. 雄浑豪放:曹操的诗歌多以豪情壮志为主题,表达他的个人抱负和政治理想。
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强烈的气势和雄浑的语言风格,富有霸气和豪放之感。
2. 借古讽今:曹操的诗歌经常借古喻今,以历史典故和传说来表达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批评和思考。
这种手法使他的诗作具有深度和思想性。
3. 戏谑幽默:曹操的诗歌中也常常带有幽默的成分,他善于运用夸张和讽刺手法,用一些机智诙谐的言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调侃他人。
4. 丰富的艺术形象:曹操的诗歌中常常运用丰富的比喻和形象描写,如山川河流、季节变化等,使诗作更加生动形象,具有艺术感染力。
对曹操的诗歌风格的评价可以说是正面的。
他的诗作虽然以政治和战争为主题,但不局限于琐碎的政治宣传,而是充满个人情感和对历史的思考。
他的诗歌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豪情壮志,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他的诗作语言雄浑豪放,艺术形象丰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
浅析曹操诗歌艺术特色及影响
浅析曹操诗歌艺术特色及影响曹操,又称魏武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生活在东汉末年乱世之中,身兼政治和军事要职,但他的诗歌才华同样出众。
曹操的诗歌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曹操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进行浅析。
曹操的诗歌主题广泛,涉及政治、历史、社会、爱情等多个领域。
他的政治诗歌以表达政治理念和思考时政为主题,展示了他的政治智慧。
曹操的历史诗歌则以描绘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为主题,展示了他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
他的社会诗歌反映了社会状况和人民生活,展示了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此外,曹操的爱情诗歌较为罕见,但其对于爱情的描绘却充满了情感,展示了他细腻的一面。
曹操的诗歌艺术特色首先表现在语言上。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清晰明了。
曹操善于运用对比、排比、揭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他的诗歌语言流畅、有力,常采用清丽明澈的句子结构,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和接受。
此外,曹操的诗歌还融入了苍凉、雄浑的气势,使诗歌更具有磅礴之感。
其次,曹操的诗歌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形象描写上。
他善于通过具体的形象描写来展示诗歌的情感内涵。
曹操善用象征、隐喻等手法,通过对事物特征的准确把握,使诗歌形象生动鲜明。
他的描写常常具有生动的色彩和强烈的空间感,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曹操的诗歌描写往往伴随着浓厚的感情色彩,使读者更能深刻地体会到作者的内心感受。
曹操的诗歌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创作风格成为了后世文人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曹操的诗歌对于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后世文人中,曹操的诗歌影响力得以延续,不少文人都以他为楷模,致力于研究他的作品和艺术手法。
除了文学领域,曹操的诗歌还在政治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曹操的政治诗歌以表达政治理念和思考时政为主题,通过诗歌来对社会政治进行思考和表达。
此外,曹操的政治诗歌还体现了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影响了后世政治家对诗歌的使用和关注。
曹操诗歌艺术特色
曹操(155年-220年)是中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展现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以下是曹操诗歌的几个艺术特点:
短小精悍:曹操的诗作以短小精悍著称,他善于用简练而有力的文字表达思想和感情。
他的诗作往往字数较少,语言简练,意味深长,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篇章严谨:曹操的诗歌篇章结构严谨,往往能够明确表达主题和情感。
他的诗作往往有清晰的开头、扣人心弦的中间段落和深入人心的结尾,构思有序,表达有力。
感情表达直接:曹操的诗歌表达直接,情感真挚。
他善于用简单的词语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情绪鲜明,文字感染力强,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勇武豪迈:由于曹操的身份和军事背景,他的诗作往往带有勇武豪迈的风格。
他善于以武将的视角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表现出对战争和英雄气概的追求。
善于借景抒怀:曹操的诗作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他善于借景抒怀,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考和愿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曹操的诗歌艺术特色集中体现了他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背景和个人情感。
他的诗作虽然数量不多,但却有着深远的影响,被后世文人所推崇,并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曹操诗歌赏析(一)
曹操诗歌赏析(一) 曹操诗歌赏析(一)一、曹操的人生背景1.1 家族背景1.2 学识与才能1.3 政治生涯1.4 军事才能二、曹操的诗歌创作背景2.1 政治动荡的时代背景2.2 文化氛围与文学传统2.3 诗歌创作的目的与意义三、曹操的主要诗歌作品3.1 《短歌行》3.2 《白马篇》3.3 《观沧海》3.4 《龟虽寿》3.5 《龟虽寿》3.6 《对酒》3.7 《步出夏门行》3.8《登车赋》3.9《典论》3.10 《策杖子》四、曹操诗歌的主题与风格4.1 壮志豪情4.2 忧国忧民4.3 自嘲与自省4.4 对生死的思考4.5 对自然景物的描绘4.6 词章华美五、曹操诗歌的艺术特点5.1 修辞手法5.2 韵律把握5.3 绘画意象5.4 语言表达技巧六、曹操诗歌的影响与价值6.1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6.2 历史记载与研究6.3 文化认同与价值评价七、附录:曹操的部分诗歌作品赏析附件一、《短歌行》全文及赏析附件二、《白马篇》全文及赏析附件三、《观沧海》全文及赏析附件四、《龟虽寿》全文及赏析附件五、《对酒》全文及赏析附件六、《步出夏门行》全文及赏析附件七、《登车赋》全文及赏析附件八、《典论》全文及赏析附件九、《策杖子》全文及赏析注释:1、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具有杰出的才能和领导能力。
2、短歌行:曹操的名篇之一,以豪情壮志、自我表达为主题,展示了其政治抱负和人生态度。
3、白马篇:曹操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以描绘白马之美、寄托政治抱负为主题,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4、观沧海:表达了曹操对历史沧海的感慨和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反思。
5、龟虽寿:运用寓言的形式,表达了曹操对寿命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思索。
6、对酒:表达了曹操豪情壮志和追求英雄事业的决心,形象地展现了其政治野心。
7、步出夏门行:描绘了曹操统率大军出征的场景,以及对出征事业的壮志豪情。
8、登车赋:以写赋的形式,展现了曹操统一中国的政治抱负和宏伟目标。
论述曹操诗歌艺术风格
论述曹操诗歌艺术风格曹操是东汉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他在政治和文学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
他的诗歌作品展现了他高度的思想境界和艺术追求,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之一,下面我们来论述一下曹操诗歌艺术风格。
一、写实性鲜明曹操的诗歌以写实为特点,描绘的形态贴近事实。
他以雄浑的笔触和精练的语言,写出了大量生动的军事、政治、社会的场景和人物形象。
他的诗歌展现了他对现实社会的真实关注和深刻认识,对人类社会的深刻思考和独特的认识。
二、文学性强曹操的诗歌艺术风格文学性强,他身为文学大家,注重诗歌的语言、韵律、节奏和形式美感。
他的诗歌语言精练,表达了深邃的哲理和情感,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让人过目难忘。
三、哲学性突出曹操的诗歌艺术风格哲学性突出,体现了其独特的思想和文化底蕴。
他的诗歌里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还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社会思考和文化考察,对后代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四、政治性鲜明曹操的诗歌作品有着鲜明的政治性,反映了其宏观的政治视野和深刻的政治思考。
他通过诗歌表现了对现实政治、历史事件、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关注和评价,体现了其执政理念和治国策略。
五、文化性丰富曹操的诗歌艺术风格文化性丰富,他对古代文学、历史、艺术等方面有着深厚的功底和广博的知识积累,他通过诗歌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对后人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总之,曹操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巨匠,他的诗歌作品以其完美的艺术形态和深绵的文化内涵,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和崇敬。
他的诗歌艺术风格通过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和独特的文学才华,铸就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不朽经典。
试论述曹操诗歌的艺术风格和地位影响。
试论述曹操诗歌的艺术风格和地位影响。
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诗人,被誉为“世间豪杰”,被后人尊称为“曹文经”。
作为当时的文学巨擘之一,曹操的诗歌在我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试图通过分析曹操的诗歌艺术风格以及他对后世的影响,来探究曹操在我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影响。
一、曹操诗歌的艺术风格1.充满历史感和现实感曹操的诗歌充满了浓烈的历史感和现实感,汇集了他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人民领袖等多重身份的体现,这些身份的交织相互融合在他的诗歌作品之中,反映出晋朝初年那个特定时代的历史风貌和人民的多姿生活。
2.峭拔雄浑,诗情画意曹操的诗歌格调峭拔雄浑,充满了雄奇的豪情和壮举的气势,他的诗歌饱含着大量的史实和哲理,具有很高的文学和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很强的诗情画意,让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峭壁之间云雾缭绕、怀古垂泪的意境。
3.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曹操的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而且还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他的民族情怀和文化认同通过他的诗歌得到了传承和表达,彰显了曹操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代表而不仅仅是一名文学家的身份。
二、曹操对后世文化的影响1.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曹操被誉为“曹文经”,他的文学造诣和诗歌艺术风格深深影响了后世文学创作和研究,特别是影响了唐宋以来的文学。
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受到曹操的诗词启发,他们在吸收曹操的诗歌写作技巧的同时,也在文学上吸纳了曹操的思想精髓,形成了深厚的文学脉络和人文情感。
2.对后世政治思想的影响曹操在政治上表现出了非凡的领袖才能和政策思考,该思想对于我国政治历史和文化传承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曹操的诗歌传承了他作为政治家和文化领袖的思想精髓,其中包含了人民利益至上、勤政为民的精神,这些思想深入人心,在我国政治文化中深深嵌入。
3.对后世民族认同的影响曹操作为一位伟大的政治领袖和文化艺术家,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和政治行为表达了对于中华民族的深厚热爱和文化认同。
他的民族情怀和文化认同对后世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加强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曹操短歌行的艺术特色
曹操短歌行的艺术特色曹操短歌行的艺术特色《短歌行》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和人文价值。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曹操短歌行的艺术特色,以供大家阅读。
曹操短歌行的艺术特色赏析一《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
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
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
酒酣,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
歌辞就是上面这首《短歌行》。
这是一首很有名的诗,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就提到它,后来经过小说家渲染,更是家喻户晓了。
但此诗究竟写什么?唐代吴兢说它“言当及时为乐”(《乐府古题要解》)。
罗贯中则又给此诗蒙上“诗谶”的迷信色彩,说曹操“乌鹊南飞”诸句是不祥之兆,预示他赤壁之战的失败。
这些说法都没有说到点子上,我认为还是清代张玉穀说得对:“此叹流光易逝,欲得贤才以早建王业之诗。
”(《古诗赏析》卷八)陈沆也指出:“此诗即汉高《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这是劝人及时行乐吗?诚然这是曹操对人生短促的感叹,但他不是因流年易逝而生贪生畏死之想,联系全篇来看,他感叹的是战争频仍,大业未成,因而产生一种时间的紧迫感,正如他自己所说:“不戚年往,忧世不治”(曹操《秋胡行》),所以他这“人生几何”的慨叹,并不软弱消沉,而是为了执着于有限之生命,珍惜有生之年,思及时努力,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魏源说得好:“对酒当歌,有风云之气。
”历来创业雄主深知一条成功之路,要治国平天下,首先要有经天纬地之能人。
马上得天下的汉高祖唱《大风歌》曰:“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是他发乎其中的心声。
此时曹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他更迫切需要辅佐自己打天下的人才。
所以,当此月明星稀之夜,“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之时,不禁一吐其求贤若渴之情了。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他仿佛是随口吟咏《诗经》中的名句。
自续二句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便把本是女子对情人的深情相思,变成自己对贤才的渴望了。
曹操的短歌行赏析
曹操的短歌行赏析《短歌行》是曹操的经典诗作之一。
一、诗歌内容与主题这首诗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诗中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开篇,感叹人生短暂,犹如朝露转瞬即逝,流露出一种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接着,诗人以“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这里引用《诗经》中的句子,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与思念。
曹操将贤才比作心中所念之人,为了他们,自己沉吟思索,久久不能释怀。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描绘了宴会上宾客欢聚的场景,表达了曹操对贤才的欢迎和礼遇,希望他们能前来归附自己。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以明月比喻贤才,表达了对贤才难得的忧虑。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写贤才远道而来,曹操与他们欢聚畅谈,回忆往日恩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以乌鹊绕树寻找栖息之地比喻贤才在乱世中寻找明主,暗示贤才应归附自己。
最后,“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诗人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礼贤下士的态度和统一天下的决心。
二、艺术特色1. 用典巧妙•诗中多处引用《诗经》等经典著作中的句子,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等,既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又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2. 比喻形象•以明月比喻贤才,以乌鹊比喻贤才在乱世中的彷徨,形象生动,使抽象的情感具体化。
3. 韵律优美•诗歌采用四言句式,韵律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
三、历史价值与影响《短歌行》不仅是一首文学佳作,也反映了曹操作为政治家的胸怀和抱负。
在历史上,这首诗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文人墨客在作品中引用或化用《短歌行》中的句子,表达自己对人生、理想和政治的思考。
同时,曹操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形象也为后世的统治者树立了榜样。
曹操诗歌研究
曹操诗歌研究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一号太祖,汉族,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他是东汉末年乱世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曹操以其雄才伟略,不仅在政治、军事领域有卓越的表现,也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重要成就。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高尚情操,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变迁和战乱时代的特点。
本文将对曹操的诗歌进行研究。
一、曹操的诗歌特点1. 抒发豪情壮志:曹操的诗歌常常表现出英雄气概和豪情壮志。
他以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激励人心,表达出实现统一天下和恢复汉朝的决心与志向。
2. 叙述战争与政治:曹操处在一个混乱的乱世时期,他的诗歌往往以战争和政治为题材,用雄辩的词句描述兵戎相见的场面,展示出自己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
3. 描绘自然景物:尽管曹操的诗歌主要以政治和战争为主题,但他也有少量以山水自然景物为题材的作品。
这些作品描绘了山河壮丽景色,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二、曹操代表作品赏析1. 《短歌行》短歌行以曹操自我表白的方式,展现了他对统一中国的决心和对乱世的反思。
其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大自然壮丽景色,与年少时诗人的豪情壮志形成鲜明对比。
全诗旋律激昂,表达出曹操的壮志与缅怀。
2. 《观沧海》观沧海以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来表达对时光易逝和生命短暂的思考。
曹操以海洋作为喻体,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并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
全诗用词优美,意境深远,让人产生共鸣。
三、曹操诗歌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曹操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创作风格也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操诗歌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感内容体现了乱世中人们的苦难和坚韧。
他的创作充分展示了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的多重身份,给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结论通过对曹操诗歌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位伟大历史人物的文学成就和他在乱世中的作用。
曹操以他豪情壮志的诗歌表达了他的政治抱负和将士之心,同时也在他的作品中展现了对自然景观和生命的思考。
曹操诗歌的艺术特色
曹操诗歌的艺术特色
曹操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操的诗歌具有以下艺术特色:
1. 语言简练、富有象征意义:曹操的诗歌语言简洁精炼,善于运用象征手法来表达深层次的意蕴。
例如在《短歌行》中,他运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象征手法,表达了求贤若渴的心情和统一天下的壮志。
2. 结构鲜明、体裁多样:曹操的诗歌结构紧密,布局严谨。
他的诗歌形式自由,既有抒发内心感慨的咏史诗,也有抒发政治主张的政论诗,还有表达人生哲理的哲理诗。
3. 表现手法生动形象:曹操的诗歌善于运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主题。
例如在《苦寒行》中,他以生动的描绘了严寒的冬季景象,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4. 融入政治理念和人生哲学:曹操的诗歌中融入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和人生哲学,使得其作品更具有时代价值和思想内涵。
这种将个人情感和政治理念相结合的手法,使得他的诗歌更具有深度和力量。
论述曹操诗歌的艺术风格和地位影响
论述曹操诗歌的艺术风格和地位影响曹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戏剧家。
他的生平事迹和文化遗产一直受到历史学者和文学爱好者的极大关注。
曹操的诗歌产生于三国时期,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
本文将从诗歌的艺术风格和地位影响谈起,以展开对曹操诗歌的论述。
一、艺术风格曹操的诗歌饱含哲理,深刻揭示了私利权力带来的祸害,反映出他对国家兴旺的忧虑和对人民福祉的关切。
在表现手法上,曹操既有才情激昂的豪情壮志,亦可写出落花流水般的细腻感伤。
1、豪情壮志曹操在豪情壮志上表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惊世骇俗,英勇无畏的精神,促使他涌现出了众多强劲激昂的诗篇。
曹操被誉为“威名远扬品自高,论交自比太史曹”。
这是因为他的诗歌充满了威严,其汹涌澎湃的气势自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王者风范。
例如,《观沧海》中“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这句诗便是曹操体现豪迈气势的佳作。
他自比李白、杜甫等大家,但用词又自有独特,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名言,展现己方的智者底蕴和睿智见识,可谓将古今的相通点一以贯之地呈现。
2、细腻感伤曹操的诗歌《短歌行》的细腻感伤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无限怅惋。
他描述了青春懊悔、桃李不言、早逝的朋友。
此篇诗歌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百科全书”,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抒情诗开辟了新的道路。
二、地位影响曹操的诗歌历史地位极高。
他的诗歌以自由和开放的思想风格和深刻的意志力,引领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变革和创新,奠定了中国文学的基础。
由于对文学教育的积极推广,曹操被认为是一个在诗歌发展方面有重大贡献的人物,为中国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诗歌创新曹操的诗歌表现出了很高的创新能力。
他用韵气生旺的语言,将经典文化中蕴含的精神杰出地展示在诗歌形式中。
他将个人情感和政治事务融合在一起,反映出中国古代贵族政治和文学的紧密关系,对古典文化的整合和创新可以说对后代影响巨大。
2、文学影响曹操极高的文学地位和影响力,可以从他的四会诗会中看出。
曹操诗歌评价
一。
曹操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造的全盛局面。
借古题写新事,如《薤露》、《蒿里》,乐府旧辞皆为挽歌,曹操却用悲凉苦恨之调。
二。
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诗特别能表现出他的个性,有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本色质朴大抒情浓郁,表现了他高远的志、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歌慷慨,气韵沉雄。
如《短歌行》写得高远阔大,有君临天下之气度,与坚若磐石的信心和意志,能激发起读者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
在建安文学“俊才云蒸”、“彬彬之盛”当中,“三曹”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而我个人认为,曹操的诗远胜其二子,这与其经历是分不开的。
曹操作为魏国的缔造者,其一生大半是在鞍马征尘中度过的, 这种病痛时代的生活, 使他形成了悲凉慷慨的诗风。
在其军旅生活中, 曹操“登高必赋, 及造新诗, 被之管弦, 皆成乐章。
”《三国志•武帝纪》其诗文破格创新, 自成一体, 内容充实, 真情自露, 既无汉大赋那种铺陈浮华旧习, 又无“古诗”的低回哀怨, 开创了一代诗风。
宋代敖陶孙誉之曰:“魏武帝如幽燕老将, 气韵沉雄。
”(《诗评》) 清沈德潜誉之为:“沉雄俊爽, 时露霸气”。
这些特点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他的诗,有反映时事,具体描写汉末政治斗争、军阀混乱和民生疾苦的《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蒿里行》)极写兵乱之惨、取境雄阔远大。
前两句写战争的频仍和残酷,上句以小见大,从戎旅写起,通过战争的一件生活细事——铠甲上生了虮虱来反映战争的残酷。
后两句进一步写战乱所造成的严重社会后果。
“白骨”句上承“万姓”句,从战场写起:因为兵民死亡惨重,尸体无人收敛掩埋,任其暴露荒野,年复一年,唯见白骨累累。
这是一幅多么触目惊心的战争惨象啊!下句把笔锋伸向了更广阔的地区,以“无鸡鸣”来写战争所造成的无人区——那里荒无人迹,自然也就听不到鸡鸣。
句首再著“千里”这样一个表示空间范围的词语,更见战争所造成后果该是多么严重!在如此广袤的地区都荒无人烟,那社会生产力将破坏到什么程度,不久可想而知了么?《苦寒行》全诗以“苦寒”二字表达中心,描述了诗人平叛途中的所见所感,既表现了征旅生活的艰苦,也表现了诗人对兵士的体恤和同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诗人对平定海内,实现天下太平的渴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 写作提纲……………………………………2. 开题报告……………………………………3. 内容提要……………………………………4. 关键词………………………………………5. 正文…………………………………………6. 参考书目……………………………………写作提纲一、序论在中国文学史上,能同时以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身份占一席之地者)的寥若畏星,曹操以其仅存的20余首诗歌、40余篇文章,形成独特的节术风格,构成“建安风骨”,对后代诗人诗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是非常难得的。
二、正文1、曹操诗歌三大艺术特色①悲凉慷慨的艺术特征;②雄劲奋发的艺术风格;③质朴明快的诗歌语言。
2、曹操诗歌艺术风格形成原因①所处时代的重大影响;②与作者经历、地位、世界观息息相关;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风格;④与戎马生涯急促写就有关。
3、曹操诗歌风格的重大影响①对“建安风骨”的形成起显著作用;②对后代诗歌评论与创作影响深远。
三、结论曹操独特的诗歌艺术风格值得学习,其风格影响重大深远,不可泯灭。
开题报告1、作者姓名2、学科门类、研究方向及年级、汉语言文学、中国古典文学,09秋,汉语言本科3、导师姓名与职称;郑乐农中教高级4、研究题词;曹操诗歌风格及影响5、选题缘由、目的和意义中国文学史上,能同时被称之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的人物为数寥寥,而曹操凭其仅存的四十余篇散文,十十余首诗歌,及其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同时拥有这三顶桂冠,年少时曾读其《短歌行》,感受颇深,故对其诗歌甚感兴趣,特撰本文对其诗歌风格及影响聊发一孔之见。
6、选题及研究背景诗言志。
诗风即人风。
研究曹操不多的诗作,或许更好把握、分析曹操的志向、胸怀及抱负,也更加清楚诗作文章均不多的曹操,能被后人赞称为文学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曹操的文章实在难找,而手头却有不少曹操诗作。
于是,且走进曹操诗中,去品读诗作,咀嚼体味,鉴赏诗风,窥视这一枭雄的内心世界吧!7、研究方法、措施和步骤收集、查找有关曹操及其诗歌、文章有关资料进行仔细阅读分析,然后进行归纳总结。
8、准备情况本人查阅《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文学品》《诗品论》《唐诗三百首》《文心雕龙》等资料。
9、预期目标撰写此文,意在让人们了解到,曹操确实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诗歌风格及影响足以证明他是当之无愧的文学家。
10、具体进度和时间2009年2月开始收集资料2009年4月—6月阅读、整理读书笔记2009年7月—9月列出提纲并进行写作2009年10月8日完成初稿2009年10月24日完成修改稿2009年11月12日定稿浅析曹操诗歌艺术特色及影响李小敏内容提要: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其雄才大略在存数不多的诗文中亦有典型表现,研究曹操诗歌的三大艺术特点形成原因及对“建安风骨”产生的重大影响,多层次、多角度地了解,认识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代枭雄的性格、精神和形象,一定能获得更深的体会。
关键词:曹操诗歌特色建安风骨影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是曹操于公元207年乌桓经过河北碣不山时抒发的不甘衰老、积极奋发的凌云壮志。
一代枭雄曹操不仅是个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个很有风格、很有建树、很有影响的诗人,尽管存诗仅20余首。
一翻开《曹操集》,往往被诗歌所吸引。
曹操诗歌的鲜明特点是悲凉慷慨。
悲凉慷慨的艺术特色,实为建安时代许多作家所具有,但我们认为在曹操的诗歌中却体现得最为突出。
例如他的《短歌行》乃是脍炙人口的诗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幽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当你情不自禁地吟诵此诗时,你会马上联想到赤壁之战,曹操打了败仗,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此后曹操虽多次用兵,均无显著成效。
曹操此诗乃是晚年之作。
由于战争失利,军事上受挫,统一大业难以实现,诗人感到年华易逝,壮志难酬,所以从内心深处发出“人生几何”和“去日苦多”的慨叹,呈现出极浓重的悲凉气氛。
反映曹操悲慨风格的还有《苦寒行》。
此诗为曹操于建安十一年(公元206—)春,亲率大军征高干时所作。
诗人细致地描写了路难行,沿途人烟稀少,却到处都是熊、虎的啼叫声等等景象,由此而抒发征战争的哀叹。
“北风声正悲”,突出了征战的悲苦。
“延颈长叹息”“直抒胸臆,刻画出远行征战者无可奈何的哀愁。
此时天色己晚,人饥马困,无处宿营,连喝稀饭都极为困难。
诗人于诗中写了“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两句,使全诗的悲慨气氛达到顶点。
陈延杰指出:“备言冰雪溪谷之苦,尤为悲凉者也”(《诗晶注》卷下),较为准确地抓住曹操在此诗中表现的悲凉风格的特色。
曹操诗的悲凉风格,不仅体现在他的为人们所熟知的以征战为题材的作品中,同时也表现在他的游仙诗中。
曹操的游仙诗,均为晚年所写,约占其遗留至今的全部诗篇字数的一半。
诗人一方面幻想用游仙手段延长寿命;另一方面,又清楚地知道,死亡乃是不可抗拒的规律,为此他的思想常常处于矛盾之中。
《精列》一诗中的“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就是充分反映出他的这种思想矛盾。
又如《秋胡行》第二首,诗人写他“思得神药”,延长寿命,好实现统一。
诗中的“不戚年往,忧世不治”,即不忧虑年岁己老,只忧虑社会混乱,因而发出感叹。
诗人的此种感叹,贯穿在他的大部分游仙诗中。
钟蝾指出:“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诗品》)正好点出曹诗悲凉慷慨的艺术风格。
曹操的诗在艺术上虽有悲凉气氛,但使人读后总感到有一股令人上进和奋发之力。
所以,雄劲又是曹操诗歌风格的另一特色。
例如《短歌行》第一首:“……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作者在诗中表现的忧愁是深切的。
这种忧愁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的忧愁,表面上好象有相似处,但李煜的这首词,读后使人看不到前途,只能增加感伤,而曹操的“忧”,却能激发你的进取心,为干一番事业而努力。
尤其诗是的结尾用周公为了事业“一饭三吐哺”(《史记·鲁周公世家》)的典故,更增加了人们的奋发之力。
在曹操诗歌中最能体现雄劲风格者,是他的《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面;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此诗曾被历代称为“老骥之歌”。
它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在于,青年入读了它,要学习身老志不衰的顽强进取精神;中年人读了它,则要珍惜年富力强的时光,干一番事业;老年人读了它,要以曹操为榜样,身老心不老,临死前也要干出一番事业来。
曹操死后一千几百年,多少有志的老年人把此诗当做座右铭!难怪敖器之论及曹操诗时指出:“魏武帝如凼燕老将,气韵沈雄”。
(《敖陶孙诗评》)“沈雄”二字评得好,它既括了曹操的为人,同时也准确地概括出曹操诗的风格特色。
曹操诗歌的另一特色是质朴。
这个质朴的艺术风格较明显地表现在运用不假雕琢的语言写诗。
曹操的艺术特点是用质朴明快的语言抒写其胸襟,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
例如《对酒》诗:“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犯礼法,轻重随其刑。
路无拾遗之私。
囹圈空虚,冬节不断。
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作者在诗中描绘他政治理想的蓝图。
他希望通过“王者贤且明”的途径,达到“太平盛世”。
曹操在描绘其理想时,完全用口语入诗,绝少用华美词藻。
我们毫不夸张地说,现存曹操的诗,基本上都是曹操诗歌质朴的风格,还表现在写诗时采用白描手法,基本上不用比兴。
由于他直抒胸臆,流露出真情实感,使人们感到曹操的诗朴实可亲。
在这方面曹植与其父相比较,则有显著不同。
曹植诗多用比兴。
例如《杂诗》六首、《白马篇》、《美女篇》等,都是此类作品。
《杂诗》其—云:“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形景忽不见,翩翩伤我心心。
”此诗为怀人之作。
由于作者运用比兴,使读者不能准确地指出所怀念之人是谁、(前入猜测所怀念者为曹彪)。
可见曹植比兴手法的运用所呈现的隐曲风格,与曹操直抒胸臆的朴实风格完全不同。
曹植的诗也有悲凉气氛,我们上面所引录的诗便是很好例证。
就这一点来说,曹植与曹操诗的艺术风格有相同处。
但我们只要仔细考察,便会发现其中的差异。
曹操的悲凉使人振作,曹植的悲凉令人感伤。
二作家风格的形成尽管原因很多,但我们认为时代的特点,对一个作家风格的形成,往往起重大作用。
曹操诗悲凉慷慨风格的形成,首先与他所处的时代是密切关系。
刘勰在论述这一问题时指出:“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建安之末,区方宇辑。
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离乱,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文心雕龙,时序篇》)刘勰的话很精辟。
它不仅说明建安时代文学繁荣与曹氏父子带头创作有关,更为重要的是,他论述了建安时代作家们慷慨的文学风格之形成,跟“世积离乱”,即时代的动乱有直接关系。
鲁迅论及此问题时指出,“七子的文章很少流传,现在我们很难判断;但,大概都不外是‘慷慨’,‘华丽’罢。
华丽即曹丕所主张,慷慨就因当天下大乱之际,亲戚朋友死于丧乱者特多,于是为文就不免带着悲凉,激昂和‘慷慨’了。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曹操生活的年代,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公元一八四年爆发了全国规模的黄巾大起义。
献帝初平元年(公元一九O),统治阶级内部又发生“董卓之乱”。
各地世族官僚和豪强地主,利用“董卓之乱”,实行武装割据。
从此,汉代统一的帝国陷入了大分裂、大破坏的局面。
人民遭受空前大浩劫。
正如王粲诗所描写的“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七哀诗》)。
这种乱世的悲惨景象,使曹操的诗歌呈现出浓重的悲慨风格。
作家风格的形成还与他的经历、地位和世界观有关,曹操的雄劲风格,恰好证实了这个道理。
曹操饱经乱世之苦,身处比宰相地位还要高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加之他世界观积极进取,欲为统一大业而奋斗的思想占主导地位,因而使他的诗歌表现出苍劲的特点。
这一苍劲的艺术风格,显示出曹操的英雄本色。
这是当时“建安七子”、曹丕、曹植和蔡琰等著名作家所不具备的。
如果说悲凉慷慨的艺术风格,乃是建安作家所共有,那么雄劲的艺术风格实为曹操一人所独有。
我认为这样说不算过分。
倘曹操没有指挥百万大军的地位和他一生中饱经沧桑以及为统一事业而奋斗的思想,类似《步出夏门行观沧海》等气魄雄伟、苍劲有力的诗篇就无法写出来。
正由于他的经历与地位,当他登上碣石山,看到“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粲烂,若出其里”,便不由抒发其雄心壮志,显示了雄浑有力的艺术风格。
由于他的地位和抱负、使其游仙诗这类易于沦为消极的作品,也仍能表现出“时不我与”、急切欲实现其统一的壮志,因而使诗歌有一股感人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