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专题课后习题答案详细讲解(完整版)

合集下载

中国的经济发展知识点总结有答案

中国的经济发展知识点总结有答案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4.1交通运输网被喻为“__________________”1、交通运输:(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现代运输方式:(五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铁路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现代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5、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

(“三横五纵”看书本第89面)6、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从___________至___________。

§4.2农业——_________产业1、广义的农业则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部门。

2、农业的地区分布:我国东部与西部差异很明显。

3、农业的地区分布:南方与北方的差异很明显。

4、书P97页习题6 一定要掌握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①宜林则林: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但是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

②宜粮则粮: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

③宜牧则牧:降水较少,但是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

④宜渔则渔:河湖较多,适宜发展渔业。

农业生产还受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市场需求量,农业技术装备,农民文化技术水平)。

§4.3 工业——国民经济的_________产业1、工业生产(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国工业分布:新中国成立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中国成立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开放以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比较:5、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中国光谷”——————————是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6、我国工业中心分布:东密西疏的原因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4.1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1、交通运输:指的是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新版经济基础课后题完整版

新版经济基础课后题完整版
(1)、社会生产方式理论。物质资料生产必须具备的三个简单的要素,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社会生产涉及两个方面的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理论,物质资料生产必须具备的三个简单的要素: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2)、商品和商品经济理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价值不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是它的社会属性。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特征: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交换经济;是开放型经济,是开拓进取型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
2、简述拍卖经济学的学科定位
拍卖经济学属于部门经济学和专业经济学。就是一门新兴的还处于探索中的部门经济学和专业经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是一门应用经济学。
3、为什么说拍卖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
拍卖经济学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运用经济学的一般知识和原因解释拍卖活动这一社会现象,或解决拍卖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最终推动拍卖业的发展。我国的拍卖经济学就是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背景,重点研究我国拍卖这一经济活动的特征和发展规律,从中总结出适合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拍卖经济学理论,并具体运用来解决我国拍卖经济学领域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6、试论述拍卖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是指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不对事物的价值作出评价。规范分析是指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习题答案解析大全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习题答案解析大全

第1章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欲望:是人们为了满足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渴望。

简单地说,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受与求得满足的愿望。

稀缺性:人类生活的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人们所需要的东西总是超过人们所能得到的东西,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所有的需要都被满足的社会。

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

在经济学中,这种资源的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另一种东西就是作出决策的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又称为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或生产转换线,它是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生产两类商品最佳产出数量的不同组合点的轨迹。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的国民经济,考察社会的经济总量。

它研究的变量包括国内生产总值、总需求、总供给、总储蓄、总投资、总就业量、货币供给量及物价水平等。

实证分析:规范分析:是在给出假定的前提下,研究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分析经济活动的运行过程,预测经济活动的结果。

均衡分析:是指经济事物中的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过程分析:是包含着时间因素的经济分析。

事实上,任何经济变量从不均衡状态变动到均衡状态总是要经过或长或短的时间,过程分析就是要分析变化发生的过程。

由于过程分析通常要把经济运动过程划分为连续的分析期间,以便考察有关经济变量在各期间的变化情况,所以过程分析也称为“期间分析”或“序列分析”。

静态分析:是指不考虑时间因素,不考虑均衡达到和变动的过程,只是在假定条件下分析均衡达到和变动的条件。

比较静态分析:是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变量)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将如何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

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量的基础上,考察研究不同时点上诸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在时间变化过程中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

《中国经济史》课后题答案+复习资料

《中国经济史》课后题答案+复习资料

第一章古代社会的资源、环境与生产方式一、试述中国古代资源禀赋与社会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

资源禀赋包括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两部分。

【土地资源的特点】优势:我国土壤特征各异,植物品种繁多。

能为农业生产提供种类丰富产品。

劣势:(导致传统农业规模小、脆弱)(1)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小,耕地和人口矛盾突出。

(2)土壤种类繁多,但有良好蓄水性和可耕性的土地较少。

(3)气候条件差,自然灾害频发。

【矿产资源的特点】我国国土广,矿产资源的总量大、种类多。

但是我国矿产资源也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富矿少,贫矿多。

二是单一矿少、矿产资源分布不均衡,开发利用不充分,“风水说”观念对矿产资源开采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在古代社会,以耕织结构为基础的小农经济一直居于传统经济生产方式的主导地位。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种生产方式被延续下来、不断强化,成为中国古代社会超稳定结构的基础。

三、试述影响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形成的主要因素。

1、小农家庭的规模及贫困状况汉后,小农经济普遍是贫困的五口之家,产品除消费交换外所剩无多,不足应付家庭正常支出外的需求。

2、农业“低投入——产出”的形成为了维持生存,小农在生活和农业生产投入上都尽量减少开支。

3、农业的高剥削率历史上赋税绝对值连增,赋税在多数时期一直维持在30%以上的高水平。

4、农桑之外的小农生活依赖中国古代小农生存状况窘迫,不得不依赖于种桑、饲养畜禽、果菜水果等副业。

第二章中国传统社会的农业经济二、分析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缓慢的原因。

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土地所有制结构】(1)地主土地所有制是最主要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也是发展最充分、最典型的土地所有制形式。

(2)国家土地所有制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始终没有占据主导地位。

国家土地所有制主要包括:大量未开垦的土地,诸如山林川泽沙漠荒地等。

国家直接控制的可耕土地呈逐渐减少的趋势。

(3)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中国传统社会最大量、普遍存在的土地所有制形式。

规模小:由于它是把所有权和经营权牢固的结合在一起,因而占有土地的数量受自身经营能力的制约,在资金等物质生产条件都较恶劣的环境中只能寻求在数量有限的小块土地上不断地投入劳动力,强化精耕细作的程度。

第03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练习)(解析版)

第03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练习)(解析版)

第03课我国的经济发展(模拟精练+真题演练)1.(2023·湖南·模拟预测)2023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决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尽快形成完整内需体系,着力扩大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有合理回报的投资需求、有本金和债务约束的金融需求。

这启示我们要( )①激活生产要素,提高生产配置效率,畅通产业链和供应链②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③扩大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④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长效机制,使居民收入稳步增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①②:材料强调要着力扩大内需,而激活生产要素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属于生产端改革,①②错误。

③:扩大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有利于扩大投资性需求,刺激社会总需求,③正确。

④: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长效机制,使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有利于刺激居民消费,④正确。

故本题选D。

2.(2023·辽宁沈阳·统考三模)新就业形态依托数字经济呈现出数字化、即时化、智能化特点,增加了移动互联网平台作为就业载体、劳动者就业工具以及获取就业资源信息的途径。

新就业形态在为人们的美好生活提供丰富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让许多人的就业和创业有了着落。

新就业形态的蓬勃发展有利于( )①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②依托数字经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③保障基本民生,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④挖掘潜力拓展增量,促进灵活化充分就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③④:新就业形态增加了移动互联网平台作为就业载体、劳动者就业工具以及获取就业资源信息的途径,让许多人的就业和创业有了着落,说明新就业形态的蓬勃发展有利于挖掘潜力拓展增量,促进灵活化充分就业,有利于保障基本民生,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③④符合题意。

读懂中国经济数据(中)参考答案(共5则)

读懂中国经济数据(中)参考答案(共5则)

读懂中国经济数据(中)参考答案(共5则)第一篇:读懂中国经济数据(中)参考答案读懂中国经济数据(中)试卷参考答案[考试时限]:60分钟 [分数]:90分00 13 11、在统计理论上,如果居民住的是自住房,那么他不用交房租,他既没有1房屋的收入,也没有房屋方面租金的收入和支出。

正确错误2、统计部门目前除了靠样本户自报外,没有其他途径来核实居民收入数据的真实性。

正确错误3、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差距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腐败和收入分配不公的严重程度。

正确错误4、居民收入低估也会导致GDP本身一定程度的低估。

正确错误5、2011年,国家统计局城乡居民住户调查的居民人均收入数据和城乡人口数据对比国家统计局居民可支配收入数据(资金流量表),两者相差了54%。

正确错误6、资金流量表数据的好处在于,某些类型的收入可能居民自己不愿意透露,但从企事业单位和其他机构的收支数据中可以间接推算出来,因此可靠程度更高。

正确错误7、根据本讲,CPI是各种消费品价格的综合反映,因此与消费者的主观感觉是一致。

正确错误8、根据本讲,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以准确反映最终消费,其增长率也常常紧追最终消费的增长率。

正确错误9、按照国际统计惯例,购买住房记为投资,而不是消费。

正确错误10、根据本讲,房价单独作为一项常规统计指标,常常没有落实不准确。

正确错误11、本讲中认为,CPI仅仅是一个近似反映通胀的指标。

正确错误12、根据国家统计局城乡居民住户调查的居民人均收入数据和城乡人口数据推算,2011年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为()。

32.7万亿元28.6万亿元24.5万亿元19.6万亿元13、根据本讲,2011年,城镇住户调查取得的城镇10%最高收入家庭数据,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为()。

5.88万元8.51万元10.97万元13.65万元14、根据2006、2009、2012年的三次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状况调查和研究,发现2011年城镇居民10%最高收入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至少应为()。

当代中国经济课后答案

当代中国经济课后答案

当代中国经济课后答案1不属于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比如京九铁路)的目标的是A、促进沿线经济发展B、形成沿线的经济增长极C、带动当地投资和就业D、为铁路部门谋取最大利润正确答案:D2最优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标准是什么A、国民收入最大化B、政府收入最大化C、企业收入最大化D、个人收入最大化正确答案:A3从参与主体的角度划分,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不包括国民收入在哪个部门的分配比例?A、政府B、家庭C、社会团体D、企业正确答案:C4对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划分角度一般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A、最终用途B、参与主体C、分配过程D、参与分配的要素正确答案:A5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要素主要是哪两个?A、制度与技术B、资本与技术C、资本与制度D、劳动和非劳动要素正确答案:D6我国国民收入直接由政府来控制的比例最高时高达多少?A、.84B、.76C、.54D、.34正确答案:A7以下属于国家所有制的优点是A、利用内在的经济效应B、利用外在的经济效应C、利用外在的市场效应D、利用内在的市场效应正确答案:B8外部经济的效应存在是什么的一个表现?A、宏观调控B、通货膨胀C、市场失灵D、通货紧缩正确答案:C9一种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活动产生的有利影响称之为?A、内部效应B、边际效应C、相关效应D、外部效应正确答案:D10在既定的国民收入下,国民收入的支出结构在不同承担主体间发生变动时,会使得增量资源在国民部门间分配的比例发生改变。

正确答案:√11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是从增量资源的分配上进行调整的。

正确答案:√12增量资源在政府和非政府部门间的构成比例与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有关,而与其支出结构无关。

正确答案:×13各所有制形式都有其适应范围正确答案:√14在中国,政府控制的国民收入份额总体呈上升趋势正确答案:×15按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要素来划分可以分为劳动要素和非劳动要素正确答案:√16在现有的生产力结构下各种所有制形式都有其适应范围,在其适应范围内是没有局限性和缺点的。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课后习题及答案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篇导论(P1~P4)第一章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必然性(P1~P2)第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P2~P4)第三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P4)第二篇利益主体(P4~P11)第四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利益主体(P4~P7)第五章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P7~P8)第六章公有制的实现形式(P8~P9)第七章劳动者的社会主义经济权益(P9~P11)第三篇市场环境(P11~P15)第八章现代市场体系(P11~P12)第九章现代市场的培育与管理(P12~P14)第十章国内市场国际化与国际竞争(P14~P15)第四篇增长与发展(P15~P23)第十一章经济增长和科学发展方式(P15~P17)第十二章推进经济现代化(P17~P18)第十三章走可持续发展之路(P19)第十四章经济国际化(P19~P20)第十五章公有制企业及其发展(P20~P21)第十六章繁荣农村经济(P21~P23)第五篇分配与消费(P23~P27)第十七章国民收入的分配(P23~P24)第十八章贯彻按劳分配原则(P24~P25)第十九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按要素分配”(P25~P26)第二十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消费(P26~27)第六篇宏观调控(P27~P30)第二十一章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P27~P28)第二十二章宏观调控的主体与基本手段(P28~P29)第二十三章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结合(P29~P30)第七篇前景(P30~P32)第二十四章努力实现光辉的前景(P30~P32)第一篇导论第一章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必然性一、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证明,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只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能彻底摆脱三座大山的压迫,走上独立自主、民主自由、文明富强的道路。

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必然性。

从国内看:到二十世纪上半叶,首先,在经济条件方面,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已经有了矿山、铁路、航运、制造、轻工、供电、供水、邮政、金融等大机器工业和社会化形式的产业,初步具备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生产力物质条件。

(完整版)经济法课后答案

(完整版)经济法课后答案

第一章一、简述经济法?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干预社会经济的过程中说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3个方面的含义1.经济法是有特定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属于法的范畴。

经济法与其他部门法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2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是在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调整这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是由一个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因此经济法属于国内法范畴,而不是国际法范畴,它不同于国际经济法3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不仅是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而且这种运行过程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法与行政法,民商法等部门法有本质区别二、简述经济法的基本构成体系经济法的体系是由国家指定的,以宪法为主导的,由体现国家干预经济的法律和法规所构成的内容和谐一致,有下列4部分构成1经济组织法 2市场调控法 3宏观经济调空法 4社会分配法三、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资源优化配置原则 2国家干预原则 3经济民主原则 4经济公平原则 5经济效益原则四、经济法律的构成要素有哪些?1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2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3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五、经济法律关系保护的方法和责任形式有哪些?保护方法:1,行政执法 2,仲裁 3,审判责任形式:1,行政责任 2,经济责任 3,刑事责任、第二单元1、比较合伙与公司的区别合伙是指两人以上的合伙人按照约定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而组成的企业公司是依法定条件和程序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组织。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最终税负和责任承担方式上。

合伙只向合伙人征收一重所得税,而公司则是双重(先向公司征收,然后又向股东征收),因此合伙的最终税负比较轻。

但是有限公司的好处在于股东只须以自己的所有出资为限承担风险(这也就是有限公司“有限”的原因),而合伙的债务须由所有普通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2、简述跨国公司的特征1生产经营活动的跨国性2战略的全球性和管理的集中性3公司内部的相互关联性3、比较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有限责任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立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特征1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均富有有限责任资本不分为等额股份,证明股东出资份额的权利证书称为出自证明书,而不是股票股东有最高人数的限制,我国《公司法》的规定是50人设立程序比较简单。

中国经济专题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完整版)

中国经济专题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完整版)

中国经济专题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完整版)第二章1、第一,保障城镇劳动力的全面就业。

重工业具有资本密集程度高的特征,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低,如政府不加干预,就会产生过高的失业率,影响社会稳定。

第二,保障城镇职工的低工资水平。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面临严重的积累困难,政府必须人为的扭曲生产要素的价格,包括压低工资水平。

第三,抹平具有不同人力资本禀赋的职工之间的报酬。

人力资本积累不同表现为不同的生产效率,由于国有企业是唯一的就业场所,拥有高人力资本的职工尽管得不到应有的激励,但这种较优越的人力资本的机会成本很低。

第四,实行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

维持低工资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为维持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要求实行基本生活用品的低价格政策。

二是为保障职工及家庭的基本生活还需要提供实物福利和社会性服务,这必须限制受惠者的范围。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就业体制均服务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2、为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必须实行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制度,以保障职工及家庭的基本生活还需要提供实物福利和社会性服务,这必须限制受惠者的范围。

从而国家在制度上实行了限制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的实施限制了城乡人口、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人为的造成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扭曲,进而减缓了城市化水平。

3、第一,就业是否存在竞争。

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与发育,城市职工就是不再是“铁饭碗”,而需要面临就业岗位的竞争,特别是与外地劳动力的竞争。

第二,就业渠道是否单一。

劳动力市场发育水平的第二个方面为是否就业渠道单一。

企业制度改革以前,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唯一渠道就是国有企业。

随着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吸收了大量的城市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就业者和农村转移劳动力。

第三,各自的产业结构是否对比较优势做出不同的反应。

传统就业体制下,各自产业结构无法对比较优势作出不同的反应,并没有根据不同所有制企业对资本的集约程度不同而做出相应反应。

事实上,国有企业与资本集约程度的相关系数为负,全部非国有企业为正。

中国经济全解析(完整策略 )1109

中国经济全解析(完整策略 )1109

中国经济新环境
变化指标 特点 M2 货币运作模式 税收 经济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模式 经济动力 经济推动主体 GDP增速 产业结构 产品结构 资本流动方向 产业重点 旧常态 高增长、低效率、大投资 高速增长 增量货币 隐性税收 高速增长 信贷*投资 要素驱动+投资驱动 国内推动 高速但诸多无效或破坏性GDP 传统产业 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 实业家、企业家 农业、工业、服务业 新常态 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 8%-9%或更低(历史最低) 存量货币 显性税收 高质量增长 消费 创新驱动(供给侧改革)
货币超发会引起哪些事情?
超发货币并非明智之举
通货膨胀到民众警觉
部分投资渠道非理性膨胀
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进入SDR
人民币将成为多国的重要的储备外汇 中国真正成为“资本输出国”
国际货币不可随意超发
M2下滑至8%,对高房价意味着啥?
M2上涨跟房价上涨价啥关系呢?
过去M2增长快速增长,与房贷增长有着直接的关联。原因就是大量货币流向房地产市场,房 价从而被迅速推高。我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房价上涨周期,都明确显示M2与房价是同步上涨 的: 一是2008年至2010年,我国的M2增速分别上涨了17.8%、27.68%、19.70%,而在这样的上 涨过程中,当时房价也扶摇直上,开启了新一波上涨周期。二是2015年初开始至2016年10月 本轮房地产调控止,在这段期间M2增速达到了13.3%也突破了警戒线。 实际上,究竟是M2推高了房价,还是高房价推涨了M2规模,这一直是大家争论焦点。对此, 我们认为是巨大的购房需求才是推高 M2的罪魁祸首。正是因为各种购房需求上升,才使得银 行的贷款流向楼市,而当大量资金流入到房地产领域后,又进一步推高了房价。 现如今,M2增速跌至8.2%,而自自本世纪以来,M2增速都不曾低于10%,,这就说明受到 房地产调控影响,各地投机性购房需求在大幅下滑。而且也印证了房地调控已初见成效,中国 的房地产已进入到了调整周期内。那么,M2下滑至8.2%,对高房价意味着啥呢? 首先,高层对房地产金融杠杆已高度重视,希望把它调降下去。从历史上看,过去我国居民杠 杆率并不高,但是从2015年开始,杠杆率急速上升。原因是不管有钱还是没钱,大家都要想 购房置业。 目前我国的居民杠杆率轻松走过了发达国家几十年的历程,存在着较大的金融风险,未来低成 本的滥加杠杆的机会已消失。所以,未来很多年M2增速在8%左右徘徊将是“新常态”。

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答案1、.(年浙江省第四次联考)下列不属于决定单位是否设置会计机构需要考虑的因素的是()[单选题] *A经济业务和财务收支的繁简B单位规模的大小C投资人的需求(正确答案)D经营管理的要求2、当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发起式方式设立时,发生的筹资费用可以直接计入()科目核算。

[单选题] *A.管理费用(正确答案)B.财务费用C.资本公积D.冲减“股本”3、企业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在扣除保险公司赔偿后应计入()。

[单选题] *A.财务费用B.其他业务成本C.销售费用D.营业外支出(正确答案)4、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发生的净损失,应计入()。

[单选题] *A.投资收益B.管理费用C.营业外支出(正确答案)D.其他业务成本5、甲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 000万元,2019年5月10日接受乙公司专利权进行投资。

该专利权的账面价值为420万元,双方协议约定的价值为440万元(协议约定价值公允),占甲公司注册资本的20%,则甲公司接受乙公司投资的专利权入账价值()万元。

[单选题] *A.200B.430C.420D.440(正确答案)6、.(年宁波二模考)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以下属于本期的收入或费用的是()[单选题] *A支付明年的房屋租金B本期已经收款,但商品尚未制造完成C当期按照税法规定预缴的税费D商品在本期销售,但货款尚未收到(正确答案)7、企业的下列固定资产中,不计提折旧的是()。

[单选题] *A.闲置的房屋B.租入的设备C.临时出租的设备D.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设备(正确答案)8、小规模纳税企业购入原材料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货款20 000元。

增值税2 600元,在购入材料的过程中另支付包装费500元。

则该企业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元。

[单选题] *A.19 500B.20 500C.22 600D.23 100(正确答案)9、.(年嘉兴三模考)()就是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固有的、内在的客观功能。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与答案分析详细讲解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与答案分析详细讲解

第1章导论:经济学基本知识第1章导论:经济学基本知识1.1 知识要点本章的目的是引领初学者走进经济科学的殿堂,并解释经济学是怎么产生的,经济学研究什么,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经济学,经济思维是怎么回事……这些都是我们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需要弄清的问题。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可以对这门学科有个整体、框架性的认识,能结合具体的例子和实际生活现象加深理解和认识。

1、经济学的产生源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稀缺性导致人们把资源用在一种用途时会有机会成本,人们在理性人的原则下权衡成本和收益做出经济选择。

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以满足人类需要的科学就是经济学。

(1)稀缺性: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资源总是稀缺的。

(2)机会成本:某种资源用于一种经济活动而放弃的用于其他经济活动而创造的最大价值。

(3)理性人假定:在经济分析中,需要假定进行经济决策的主体(居民户、厂商、政府)都遵循一定行为准则,这一行为准则是既定目标的最优化。

2、资源配置和利用在不同经济制度中有着不同解决方式。

世界上主要有三种经济制度:(1)计划经济制度,即生产和消费都由政府计划部门决定的制度;(2)市场经济制度,即资源配置和利用都由市场价格决定;(3)混合经济制度,即计划与市场有不同程度结合的制度。

3、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具体的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法不带价值判断,所表述的问题可以用事实、证据,或者从逻辑上加以证明或证伪;规范分析法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分析问题的理论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2)最优化与均衡分析。

最优化分析指借助最优化理论分析个体面临决策的时候,从各种可能中选择达到某一目标的最佳行为;均衡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经济个体各自在作最优决策时,他们之间是如何互相影响、互相约束而达到一定的平衡的。

(3)边际分析:指增加最后一单位自变量时所带来的因变量的变动量。

(4)经济模型。

中国经济思考题及答案

中国经济思考题及答案

思考题参考答案绪论1.请概括和评价14世纪以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参考答案:首先,当时的中国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现代特点的经济制度,如土地私有制和自由买卖、劳动分工、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

其次,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高度发达,主要产品的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皆高于同期欧洲的水平。

第三,科学发明和技术创新处于世界前沿。

概括而言,中国具备了18世纪末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主要条件。

2.为什么用“高水平均衡陷阱”假说解释“李约瑟之谜”是站不住脚的?参考答案:这种“高水平均衡陷阱”假说成立的前提是没有技术进步,主张这一观点的学者也的确假设由于人口膨胀、人地比例失调而缺乏科技创新的需求。

但是,这种假设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

因为即使中国早期达到了很高的物质文明,也并不意味着不存在物质缺乏,因而不能穷尽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和对技术进步的需求。

因此,解释为什么14世纪以后中国技术进步落后于西方国家,是回答“李约瑟之谜”的关键。

3.概括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经济增长迟缓的直接原因。

参考答案:科学技术不再处于领先地位,从而没有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引擎;对外和内部战乱频仍,正常的发展秩序不断地遭到破坏;政治政权不稳定,清王朝和国民党政府在抵御外侮和发展经济上无能。

4.试把传统经济体制的形成过程及逻辑,与1970年代末以来的改革过程、顺序以及逻辑相比较。

参考答案:传统体制为了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而形成的,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1)扭曲产品价格和生产要素价格的宏观政策环境;(2)高度集中的资源计划分配制度;(3)缺乏自主权的微观经营机制。

该体制的弊端最直接地体现在微观经营环节的效率低下和激励不足,所以在这个环节进行改革最有针对性,因此,改革始于这个环节。

随着微观经营环节自主权的获得,从而激励和效率的提高,导致新增资源在计划之外的配置,从而需要一种新的资源配置机制,推动资源配置制度的改革,进一步生产要素和产品价格的改革。

(完整版)发展经济学-马春文主编-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发展经济学-马春文主编-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经济世界新兴工业化国家二、问答1.什么是现代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有哪些基本特征?2.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共同特征?3.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4.为什么用经济增长指标不能全面衡量经济发展的水平?5.什么是千年发展目标?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经济世界:按照法国年鉴派史学大师布罗代尔的解释,经济世界是在全球形成一个经济整体的情况下,地球上一个部分的经济。

一个经济世界有三个组成要素:首先,它占据着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有其特定的界限:其次,一个经济世界总要有一个或几个中心;第三,每个经济世界都分解为延续的区域。

新兴工业化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是指工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变化显著,制成在出口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均收入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第三世界:第三世界最初是由法国人口统计学阿尔弗雷德·索维提出的,它作为一个新的世界政治范畴使用,泛指战后新建的不结盟国家。

逐渐的第三世界被用来泛指西方发达国家以外的发展中国家。

二、问答1.什么是现代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有哪些基本特征?现代经济增长指的是指一个特殊的时代,它是从18世纪末开始,范围是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

按照库兹涅茨的分析,它具有以下6个基本特征:第一,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很高。

18世纪以后的200多年中,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人口增长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都远远快于18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前的整个时期。

第二是生产率的快速增长。

按库兹涅茨的估算,人均产量增长的50%~75%来自生产率的增长。

也就是说,技术进步对现代经济增长起了很大作用。

第三,经济结构迅速转变化。

库兹涅茨指出,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以及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处于不断下降之中。

工业部门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而工业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寒假作业3 我国的经济发展(含解析)-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新教材必修二

寒假作业3 我国的经济发展(含解析)-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新教材必修二

一、单选题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国全民义务植树持续开展40年来,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全国人工林面积大到11.9亿亩,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全社会共同参与植树造林充分体现出()①发展为了人民②发展依靠人民③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④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2.还年来,海口积极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以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推广远程医疗,实现二级以上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互联互通,通过可视、交互、实时、同步的方式在线开展诊疗活动,提供技木支持,让基层老百姓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这一举措()①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②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③进一步提高了贫困群众生活水平④彻底解决了城乡医疗发展不平衡问题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3.新时代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

下列有关新发展理念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②绿色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③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④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4.《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于2019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外商投资法的颁布和实施是中国外商投资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对增强外商长期投资经营的信心、推动中国外资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一法律的颁布( )①有利于拓展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领域②有利于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③是依法推动改革开放的体现④说明“外资三法”不能保护外商的投资利益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作业 3 我国的经济发展5.我国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正式启动。

减排困难的企业可向减排容易的企业购买碳排放权,后者替前者完成减排任务,同时获得收益。

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用的传导路径是()①提高相关产品价格②推动企业改进技术③发挥利益杠杆作用④减少碳排放的总量A.③→②→①B.②→①→④C.③→②→④D.③→④→②6.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对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的全面改造升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1、第一,保障城镇劳动力的全面就业。

重工业具有资本密集程度高的特征,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低,如政府不加干预,就会产生过高的失业率,影响社会稳定。

第二,保障城镇职工的低工资水平。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面临严重的积累困难,政府必须人为的扭曲生产要素的价格,包括压低工资水平。

第三,抹平具有不同人力资本禀赋的职工之间的报酬。

人力资本积累不同表现为不同的生产效率,由于国有企业是唯一的就业场所,拥有高人力资本的职工尽管得不到应有的激励,但这种较优越的人力资本的机会成本很低。

第四,实行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

维持低工资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为维持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要行基本生活用品的低价格政策。

二是为保障职工及家庭的基本生活还需要提供实物福利和社会性服务,这必须限制受惠者的围。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就业体制均服务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2、为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必须实行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制度,以保障职工及家庭的基本生活还需要提供实物福利和社会性服务,这必须限制受惠者的围。

从而国家在制度上实行了限制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的实施限制了城乡人口、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人为的造成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扭曲,进而减缓了城市化水平。

3、第一,就业是否存在竞争。

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与发育,城市职工就是不再是“铁饭碗”,而需要面临就业岗位的竞争,特别是与外地劳动力的竞争。

第二,就业渠道是否单一。

劳动力市场发育水平的第二个方面为是否就业渠道单一。

企业制度改革以前,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唯一渠道就是国有企业。

随着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吸收了大量的城市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就业者和农村转移劳动力。

第三,各自的产业结构是否对比较优势做出不同的反应。

传统就业体制下,各自产业结构无法对比较优势作出不同的反应,并没有根据不同所有制企业对资本的集约程度不同而做出相应反应。

事实上,国有企业与资本集约程度的相关系数为负,全部非国有企业为正。

4、第一,资源重新配置效应。

改革以前,由于政府人为的扭曲的劳动力的配置,造成资源配置的无效率,改革以后,资源配置逐步向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转移,发挥了中国劳动力资本丰富的比较优势,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提升。

第二,保持比较优势的效应。

中国目前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于是劳动力的这种流动,有助于为城市地区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资源,有助于保持经济在国和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

第三,填补岗位空白的效应。

与农村地区劳动力相比,城市地区劳动力具有更高的人力资本,就业层次较高,而就业层次较低的职位需要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进行填补,以保证整个经济的完整运行。

第四,促进城市建设的效应。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对应着两种不同的城市发展模式,计划体制下依赖于投资资源的再分配;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发展主要通过自我融资实现。

当城市建设越来越依赖市场的自我融资时,较多的人口和更为活跃的经济就越来越成为城市建设的积累来源。

5、第一,如何保持城乡就业的稳定与增长。

从需求角度看,目前尚有许多因素是就业形势趋势继续严峻。

从劳动力供给角度看,人口数量虽最终不能决定中国的长期就业形势,但是劳动力素质的确构成就业增长的一个制约因素。

如果劳动力素质不能获得全面提升,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必然会出现结构性短缺。

第二,全国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没有形成。

WTO时代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发挥,取决于是否有一个全国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

没有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的供求关系有可能在局部地区失衡,从而出现工资水平上升的情形,这是如果没有劳动力的流动,工资水平将无法平抑,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将无法发挥。

第三章金融体制与银行改革金融政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有两个方面。

1、经济发展途径方面。

金融政策本身也是发展政策的一部分。

就短期经济增长来说,政府通过中央银行使用货币工具,对货币、利率、信贷总量和结构进行调节,以防止经济周期带来的波动。

就长期经济发展来说,资本积累是经济发展的前提,而通过政府采取鼓励或抑制金融资产增长,货币和资本市场发展的一系列措施,以及保障信贷发放的公平性或歧视性手段,金融政策对资本积累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2、发展结果方面。

经济发展的标志之一是经济货币化的程度高。

货币化程度提高以后,能否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金融体系,便需要政府的金融政策给予保障。

金融深化的一个主要指标是: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活动越来越来越货币和其他金融工具,即后者在经济总资产中的比重上升。

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深化程度可以从观察金融资产总规模和相对规模来衡量。

金融深化相应还表现在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价格形成机制的变化上面。

1、货币的发行者和外汇储备的管理者。

印制货币、发行纸币和铸币,干预外汇市场以调节本币对他国货币的汇率,管理外汇储备以维护本币对外价值。

2、政府的银行。

为政府提供银行存贷款的便利,同事作为政府的财政代理和保护人。

3、国商业银行的银行。

也为商业银行提供存贷款的便利,并充当资金困难的商业银行最后可以求助的贷款人。

4、国金融机构的控制者。

确保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严格按照有关的法律规章审慎经营业务;还调节银行的准备金率,监督地方银行的活动。

5、货币和信贷政策的操纵者。

试图操纵货币和信贷政策工具来实现主要的宏观经济目标。

国有专业银行不能实现完全商业化的原因,在于其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

特别是政府要求银行执行政策性金融任务,混淆了商业业务和政策性任务,银行的经营绩效不能得到恰当的评价。

从经济体制的效率看,金融机构多元化可以创造竞争的局面,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从金融深化本身的要求看,随着金融工具的增加和金融资产的多样化,客观上要求有多元的金融机构,各自专门从事各种不同的金融业务。

进而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在货币化的经济中,需要金融市场进行金融资产的交易,同时创造金融资产。

通过金融市场的交易,形成金融资产的价格,改变金融资产的流动性,降低金融资产交易的成本。

货币市场的功能,主要是作为资金的短期需求者与供给者之间的金融中介,并为中央银行调整储备比率和公开市场操作提供基础条件。

在运作良好的货币市场上,通过货币需求者和供给者之间的短期金融资产买卖,是资金的价格反映出其供求状况,并使资金的供求达到平衡。

如果交易不规,可能会出现下列两种情况:1、不具备进入市场资格的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2、不应该投资于资本市场的资金被投入证券市场。

在这些情况下,就会刺激企业事业单位胡乱集资,交易行为违反规则。

一旦遇到问题,就会使得挪用的、拆借的资金甚至集资得来的资金无法偿还,导致出资人恐慌。

此外,那种使用他人资金的金融中介,通常采取一种机会主义态度,在选择投资方向是,往往不是以风险中性的态度来选择预期收益最大的项目,而是选择收益最大但风险也最大的项目。

由于政府仍然利用率正中手段来实现其经济政策的目标,有时甚至用利率政策来达到其政治目标,因而中国的利率远远还没有实现真正的市场化。

1、在中国,利率始终被政府不恰当的用来抑制或鼓励某些经济环节的发展,而激励目标的选择往往是干预性的。

2、差别性贷款也是对利率的一种扭曲,其产生的效果与金融抑制政策中压低利率的效果是一致的。

由于这些行政干预的存在,中央银行在决定利率时就不能完全依据于资金的实际市场供求水平。

第四章经济增长结构变化和地区差异1、中国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弊端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它们是怎么被克服的?(整理了书上的相关容,请自己截取有价值部分,因为字数太多了)中国改革以前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以重工业优先发展为目标,通过扭曲价格的宏观政策环境,高度集中的计划资源配置制度和缺乏自主权的微观经营体制而形成的。

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失败,首先表现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如果生产要素价格由市场决定,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应该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政府采取人为扭曲资金价格的方式,在资金密集型产业上投资过多,抑制了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导致整个经济不能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面进行,造成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

其次表现为技术效率的低下,由于利润不再是衡量企业效益的尺度,计划的资源配置制度又常常不能按时分配物资,经营者被迫维持大量的物资储备,没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积极性,职工超员、物资超储和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便成为没有自主权的微观经营单位的特征。

由以上得出结论,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从整体上看并不能导致高速度的经济增长。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一系列制度变革和资源重新配置,带动了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促进了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国的投资结构和引进外资,扩大了对外贸易等,从而使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自上世纪70年代末经济改革开始后,通过对微观经营单位的放权让利,以及激励机制的改进,经济效率大幅度提高,中国经济的效率有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可以预期生产率也应该有了较大的变化。

事实上全要素生产率(实际上是一系列技术效率的综合体现,简称TFP)的确大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可以分解为体制变革的因素,资源重新配置效应,以及技术进步等因素,在改革以前,它对经济增长是抵消作用的,但是改革开放后,TFP大大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起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相应时期的发展毫不逊色。

2、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蕴藏在哪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迅速,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力量已经发生了变化,已呈现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明显迹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包括物资资本、劳动力数量、人力资本、劳动力转移和其他体制改革因素。

从这些增长因素的积累趋势来看,我们可以确信过去的增长源泉不会耗竭。

第一,中国经济能够继续保持高速度增长的判断,在于其所具有的很高的资本积累率,而且这个物质资本积累的潜力不会耗竭,持续的技术进步加快经济的增长,要有相对充裕的资金积累做保证,中国史少数能保持较大数额的资金积累的国家。

第二,劳动力数量不会构成中国经济增长的瓶颈。

从人口数量和结构预测来看,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会长期保持一个很大的绝对数量,从而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展比较优势。

第三,人力资本积累在继续,其对国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是巨大的,人力资本积累已成为经济增长越来越重要的引擎,改革以来,中国的人力资本积累速度很快,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逐年递增,而且在城市和农村地区都迅速增加,保证了经济增长的后续力。

第四,劳动力转移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发育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劳动力转移会一直持续下去,因此劳动力转移将成为中国国生产总值的增长提供持续的源泉。

第五,较大的技术进步余地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中国由于与发达国家在技术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在选择技术进步的实现方式上具有后进优势,可以采用模仿,购买等形式来实现技术进步,购买的技术一定是被证明为成功的,有商业价值的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