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2021年脑出血的诊疗指南
![2021年脑出血的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3d436583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d5.png)
2021年脑出血的诊疗指南【原创版】目录一、脑出血的概述二、脑出血的诊断与评估1.病史与体征2.影像学检查3.实验室检查4.疾病诊断及病因分型三、脑出血的治疗1.内科治疗2.外科治疗四、脑出血的预防与康复1.预防措施2.康复治疗正文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为了提高脑出血的诊疗水平,我国于 2021 年发布了《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
本文将从脑出血的诊断与评估、治疗、预防与康复等方面进行概述。
一、脑出血的概述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指非创伤性脑内血管破裂,导致血液在脑实质内聚集。
根据 2018 年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数据,40 岁及以上人群的脑卒中标化患病率由 2012 年的 1.89%上升至 2018 年的 2.32%。
脑出血在脑卒中各亚型中的发病率仅次于缺血性脑卒中,位居第二。
脑出血发病凶险,发病 30 天的病死率高达 35%~52%,仅有约 20% 的患者在 6 个月后能够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二、脑出血的诊断与评估1.病史与体征:诊断脑出血首先要详细询问患者或目击者脑卒中发生的时间、症状、当时患者所处的环境等,同时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神经系统体征。
2.影像学检查:头颅 CT 和头颅 MRI 是诊断脑出血的主要方法,可以清楚地显示脑出血的部位、大小等。
3.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等检查,以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和手术风险。
4.疾病诊断及病因分型: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明确脑出血的诊断,并进行病因分型,如高血压性脑出血、脑动静脉畸形所致脑出血等。
三、脑出血的治疗1.内科治疗:主要包括控制高血压、降低颅内压、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对于脑出血量较小、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采用内科治疗。
2.外科治疗:对于脑出血量较大、症状较重的患者,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如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引流术等,以减轻颅内压,挽救患者的生命。
急性脑出血诊疗方案
![急性脑出血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695956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f3.png)
急性脑出血诊疗方案急性脑出血属于重症神经疾病之一,病情常突然发作并迅速恶化,导致死亡率较高。
因此,早期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简要介绍急性脑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急性脑出血的诊断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并不明显,易与其他急性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混淆。
一般来说,急性脑出血患者具有以下几种症状:•突然昏迷•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运动或感觉障碍•瞳孔不同大小或对光反应异常一旦症状出现,应立即进行头部CT检查以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
头部CT检查可明确出血部位、出血量、病变部位轻重以及周围神经组织的受压情况。
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方案急性脑出血的治疗基本上是由医院的神经外科专家组成多学科医疗小组实施的。
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控制病情进展和保护神经组织。
下面将就诊疗方案进行介绍:控制血压控制血压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关键,因为高血压是导致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控制血压的目标是将平均动脉压维持在90-110mm Hg 之间。
通常会采用药物治疗,如利尿剂、钙拮抗剂、降压药等。
减轻颅内压颅内压是急性脑出血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可能对大脑造成永久性损伤。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减轻颅内压:•去除颅内积液或脑实质中的血液•确保呼吸通畅•增加头部的抬高程度•维持良好的氧合和血流动力学状态防止再出血急性脑出血患者极易发生再出血,因此需要谨慎使用抗凝剂和抗血小板治疗。
对于需要抗凝剂治疗的患者,应尽可能在病情稳定后再进行使用。
管理并发症急性脑出血的并发症包括脑水肿、呼吸衰竭、抽搐等。
因此,应注意管理并发症,并对症支持治疗。
总结针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非常关键。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颅内压,并防止再出血和管理并发症。
如果症状出现,请尽快就医。
脑出血有哪些临床表现_如何诊断治疗_
![脑出血有哪些临床表现_如何诊断治疗_](https://img.taocdn.com/s3/m/3e8b0285a8956bec0875e33c.png)
李庆(四川省峨眉山市人民医院;四川乐山614200)脑出血一直都是威胁我们生命安全的疾病之一。因此合理了解脑出血所存在的临床表现,并尽早确诊治疗,患者才会获得最佳的治疗时机,在秋去冬来的季节里,脑出血爆发的可能性比较高,所以必须要对脑出血的症状有一个详细性的了解,为自己也为家人提高警惕,从而保持健康的体魄。那么脑出血都有哪些临床表现?又该如何进行诊断治疗呢?那么就让我们好好分析一下吧。一、脑出血都有哪些临床表现?脑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可分为轻重两种,而这两种的分辨通常是依据出血量及出血部位来确定的。出血量较少的患者,其临床表现可为单一的症状或是体征,没有全脑症状或是症状较轻;而出血量较大的患者,发病后可能会立即陷入昏迷,全脑症状十分明显,会出现脑水肿或是脑疝等。而如果经过诊断发现病变的位置处于脑干时,就需要格外小心,因为即便脑干出血量不大,也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1、临床表现特点:首先是脑出血多见于50岁以上患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且男性相较于女性多,冬季的发病概率比较高;其次,当剧烈活动或是情绪十分激动的时候,很容易发病,并且没有十分明显的提前症状;再其次,起病比较急切,症状也可在数分钟或是数小时内到达高峰期;最后发病时会伴随肢体瘫痪、失语及激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等症状,严重时还会有意识障碍情况的出现,此时进行血压检查会发现有明显的升高迹象。2、不同部位出血后的表现:首先,是壳核出血的情况:这种是比较常见的,占整个脑出血50%-60%左右,并且多是豆纹动脉外侧支破裂所致,可分为局限性与扩延型两种。病患常会有偏瘫或是感觉性障碍症及同向性眼盲等情况的出现,并伴随出现双眼不能凝视病灶,或是优势半球损伤而造成的间接性失语的问题。其次的情况则是丘脑出血,这种问题在整个脑出血问题中所占比例不是很大,约为20%左右,病人通常是因为丘脑穿过动静脉或是丘脑内膝状物动脉破裂所造成的。3、同时对于深浅的感觉均会出现障碍,但是对于深感觉的障碍会比较明显,可伴随偏身自发性疼痛或是感觉性过敏。并且还会出现眼部特征,例如双眼不能向上凝视或是凝视鼻尖、眼球会有凝聚性障碍与瞳孔对光放射迟钝等等。二、脑出血该如何诊断治疗?脑出血治疗就是要降低颅压、调整血压,从而防止脑内继续出血,继而减轻血肿所导致的继发性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恢复,加强护理及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其一,患者要经常休息,护理人员及家属也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仔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必要时可以采用吸氧的手段来保证患者呼吸的通畅性;并且还要进一步确保患者肢体功能的完好,避免感染问题的出现。而脑出血发生后会在48小时后呈现出一个脑水肿的高峰期,维持3-5天左右会逐渐降低,降低后会平缓的维持2-3周乃至更长时间,而长时间的脑水肿会使颅脑内血压增高,从而导致脑疝的形成,这也是间接导致病患死亡的基本原因。因此要积极进行脑水肿的控制,通常我们可以选用快速静滴20%甘露醇的方式,每天2-4次,疗程持续7-10天。这样可以有助于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力,减少病患在脑出血治疗期间的各种并发症。其二,是的进行止血与凝血方面的治疗,在针对消化道出血并发症或是有凝血障碍时,需要进行及时的止血与凝血方面的治疗,但是对于脑出血并不是很大。同时如果壳核的出血量大于30ml及小脑出血大于10ml时,就需要进行开颅手术,或者在颅内压明显升高且进行内科治疗无效时,都可以采用脑室内穿刺的方式来进行治疗。通常情况下手术需要在病发后6-24小时内进行。其三、当患者处于平稳的生命体征时,可以开启康复活动,家属或是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将肢体放置在功能位上,待到病人的病情不再反复不定时,可以进行肢体、语言及心理的康复治疗,以便于能够尽快恢复他们的神经功能,提升生存的质量。综上所述,脑出血是非常严重可挽回的伤害,因此,必须要掌握好脑出血的相关临床症状与正确的治疗方法,结合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为脑出血病人的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脑出血诊疗指南最新版2023年
![脑出血诊疗指南最新版2023年](https://img.taocdn.com/s3/m/a382b9a7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52.png)
脑出血诊疗指南最新版2023年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病情危重。
脑出血的诊疗对患者的康复和生存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非常关键。
针对脑出血的诊疗,各国医学专家都制定了相应的诊疗指南,以便医生和患者了解最新最有效的诊疗方法。
本文将就脑出血的诊疗指南2023年最新版本进行介绍,帮助读者了解脑出血的诊疗标准和方法。
一、脑出血的诊断方法1.临床症状脑出血的临床症状常见有突发性严重头痛、昏迷、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医生在诊断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来判断是否为脑出血。
2.影像学检查头部CT和MRI是诊断脑出血的重要检查手段,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脑出血的位置和范围,有助于确定脑出血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3.脑脊液检查通过脑脊液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蛋白质含量、细胞数量等指标,有助于判断脑出血的病因和病情。
二、脑出血的治疗方法1.急诊治疗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应立即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全面监测,维护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循环稳定。
2.药物治疗对于脑出血患者,常规给予脑血管扩张剂、抗凝药物、降压药物等药物治疗,以减少脑出血的损害和减轻症状。
3.外科手术对于一些严重的脑出血患者,需要进行紧急清除血肿的手术治疗,以减轻颅内压和防止脑组织受到继续损害。
4.康复治疗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治疗非常重要,包括物理治疗、言语康复、认知康复等,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除此之外,脑出血的诊疗指南还包括了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进行积极治疗和控制,降低脑出血的发生风险。
此外,还对脑出血患者的家庭护理和长期随访也进行了详细介绍,以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疾病,进行有效的护理和管理。
总之,脑出血的诊疗指南2023年最新版本包括了对脑出血的全面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的详细介绍,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一份科学可行的诊疗参考,有助于提高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
希望广大医生和患者能够认真学习和应用这些指南,为脑出血的诊疗提供更好的帮助。
脑出血诊断治疗护理课件
![脑出血诊断治疗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d4426a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d6.png)
常用药物
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和使用时间,注意 观察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包括止血药、降颅压药、抗凝药、溶 栓药等,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 选择。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原则
对于出血量大、病情严重 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 治疗,以清除血肿、降低 颅内压、恢复脑功能。
常用手术方法
包括开颅手术和微创手术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病因与病理
病因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畸形 、颅内动脉瘤等是导致脑出血的主要 原因。
病理
脑出血后,血液在颅内形成血肿,压 迫脑组织,导致脑水肿、颅内压升高 ,严重时可引起脑疝,危及生命。
症状与体征
症状
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失语等。
体征
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眼球偏斜等。
02
身状况和出血原因。
诊断标准
01
02
03
症状表现
突然பைடு நூலகம்现的头痛、恶心、 呕吐、意识障碍、偏瘫等 症状,提示可能发生脑出 血。
体征
查体发现血压升高、脉搏 减慢、瞳孔不等大等体征 ,提示颅内压升高和脑疝 形成。
影像学表现
CT或MRI扫描显示脑实质 内高密度或异常信号影, 提示脑出血。
鉴别诊断
脑梗塞
脑梗塞通常表现为偏瘫、失语等 症状,CT或MRI扫描显示脑缺血
脑出血诊断
诊断方法
01
02
03
04
CT扫描
CT扫描是诊断脑出血的首选 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
血部位和出血量。
MRI检查
MRI检查对于脑出血的诊断也 有一定价值,尤其对于较小的 出血灶和脑干出血的诊断。
脑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脑出血的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7dadf3be6f1aff00bfd51e21.png)
常见临床类型及特点:
(一)基底节区出血
基底节区(壳核、丘脑)出血常累及内囊 后肢,传统称“内囊出血”。
壳核出血=内囊外侧型出血; 丘脑出血=内囊内侧型出血。 以内囊损害的 “三偏体征”为突出表现. 三偏征: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缺失 (偏麻)和同向偏盲。
壳核出血(60%)常侵入内囊和破人侧脑 室,使血液充满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
丘脑出血(10%)常破人第三脑室或侧脑 室,向外可损伤内囊;
脑叶、脑干和小脑出血(各10%)则可直接 破入到蛛网膜下腔或第四脑室。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好发动脉为:豆纹动脉 (42%)、脑桥支(16%)、小脑上动脉分支 (12%)、颞顶枕白质穿支(10%)
桥脑的基底部受损:(闭锁综合征)
表现眼球水平运动障碍,双侧面瘫,舌 瘫、构音、吞咽运动障碍、四肢瘫, 病理征阳性。大脑半球和脑干被盖部 网状激活系统无损,意识清楚。可有 高热、大汗、应激性溃疡、心肌缺血 等。
重型:出血>5ml
①意识障碍重。
②四肢瘫、少数可出现去脑强直。
③眼球浮动,瞳孔针尖样缩小。
甘油果糖250ml-500ml,1-2次 /d。 *20%或25%人血清白蛋白50-100ml静脉滴注,1 -2次/d,可提高胶体渗透压,脱水作用持续时间 较长,又可避免低血压。
急性期治疗
损害,眼位异常,伴对侧或双侧锥 体束征。 * 大量出血→深昏迷、双侧瞳孔散 大,立即死亡。
(5)脑干出血(二)
2.桥脑出血:(基底动脉脑桥支破裂) 占10%,是脑干出血的好发部位。表现突然
头痛、呕吐、眩晕、复视、侧视麻痹、交 叉性瘫痪、四肢瘫痪。 1.轻型 :出血<5ml ①意识清。 ②病变位于腹外侧时,表现病灶侧外展神 经麻痹及周围性面瘫,对侧 肢体瘫和偏身 感觉障碍。
脑出血治疗指南(二)2024
![脑出血治疗指南(二)2024](https://img.taocdn.com/s3/m/9bd0d95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f6.png)
脑出血治疗指南(二)引言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严重的后果和高死亡率。
针对脑出血的治疗非常关键,早期迅速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本文将继续探讨脑出血的治疗指南,并总结了最新的研究和指南建议。
我们将从以下五个大点进行阐述。
正文一、急性期治疗1. 早期诊断:通过神经影像学技术,如CT或MRI,迅速诊断脑出血,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降低颅内压力:通过脱水治疗、保持头部正位、控制高血压等手段降低颅内压力,减少额外的损伤。
3. 减少脑损伤:采用良好的血压控制、降低体温、保持血氧饱和度等措施,减少脑损伤的范围和程度。
4. 神经保护治疗:通过给予适当的脑保护药物、脑细胞活性剂等治疗手段,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
5. 治疗并发症:在急性期治疗中,应积极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肺炎等并发症。
二、手术治疗1. 开颅手术:适用于一些合并血肿或造成严重脑组织压迫的脑出血患者,通过手术清除血肿,减轻脑组织的压力。
2. 血管介入治疗:通过介入手术,修复或阻塞导致脑出血的血管,减少出血的范围和程度。
3. 颅内压监测:通过植入颅内压监测装置,实时监测患者的颅内压力,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 脑细胞保护:应用脑细胞保护药物或技术,促进受损脑细胞的恢复和再生。
5. 手术并发症管理:对于手术治疗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颅内感染、脑脊液漏、出血等,应及时诊断和处理。
三、药物治疗1. 血压控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在理想范围内。
2. 抗凝治疗:对于有明确的血栓形成风险因素的脑出血患者,可以考虑合适的抗凝治疗。
3. 治疗引起脑出血的原因:对于脑出血的病因明确的患者,可针对原发病治疗,如动脉瘤栓塞术或血管畸形切除术等。
4. 抗血小板治疗:对于无抗凝适应症的脑出血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5. 镇痛和抗惊厥治疗:根据患者的疼痛和惊厥症状,选用适当的镇痛和抗惊厥药物进行治疗。
脑出血治疗
![脑出血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502d171c376baf1ffd4fad03.png)
背侧丘脑
壳
putamen
屏状核
claustrum
苍白球
globus pallidus
壳核出血
豆纹动脉外侧支破裂 引起严重的运动功能 缺损,同向性偏盲 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 不能。 主侧半球可有失语。 三偏
丘脑出血
丘脑膝状体动脉和丘脑 穿通动脉破裂。 特点:上下肢瘫痪均等; 深感觉障碍较突出;大 量出血始中脑上视中枢 受损,眼球向下偏斜, 凝视鼻尖。 意识障碍 多见且重;易波及丘脑 下部及破入第三脑室时 昏迷加深,瞳孔缩小, 去皮质强直。
【辅助检查】
1.CT检查 为首选。可显示高密度血肿。 2.MRI检查:可发现CT不能确定的脑干或 小脑小量出血。区别陈旧性出血与脑梗死。 可根据血肿信号的动态变化判断出血时间。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 脑脊液检查
诊断
诊断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 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偏瘫、失语等局灶性 神经功能症状,以及严重头痛、呕吐及意 识障碍等,常高度提示脑出血,CT检查可 以确诊。
脑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漯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凌国锋
【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 a.最常见病因:高血压病 b.脑动脉粥样硬化 c.血液病、脑淀粉样血管病 d.动脉瘤、血管畸形、烟雾病 e.脑梗塞后出血、静脉窦血栓形成 f.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抗凝或溶栓治疗
2.发病机制
长期高血压 深穿支动脉血管壁结构变化 发生微小动脉瘤和小动脉透明变性 急性高血压 脑动脉壁薄弱 脑小动脉弯曲呈螺旋状,尤 其是深穿支动脉。
【病理】
好发部位:大脑中动脉深穿支豆纹动脉 基底动脉脑桥支 大脑后动脉丘脑支 小脑上动脉支 顶枕支及颞叶白质分支
脑出血诊断及治疗_图文
![脑出血诊断及治疗_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59a1805f6529647d2628527a.png)
并发症
脑水肿 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可发生脑水肿,并一直持续到
14 天
血块回缩使血肿挛缩导致早期血清析出。凝血 酶和几种血清蛋白参及出血边缘带的炎症反应。在 出血部位血小板被激活并释放各种因子,如血管内 皮生长因子,及凝血酶相互作用使血管通透性增加 ,进一步加重水肿。
并发症治疗指南
2、以下情况推荐立即降血压治疗:脑出血、心脏功 能衰竭、主动脉夹层、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肾功 能衰竭,但是应慎重。
血压治疗的推荐用药:静脉注射拉贝洛尔或乌拉 地尔,静脉注射硝普钠或硝酸甘油,和卡托普利 ,避免口服硝苯地平和血压骤然降低。
并发症治疗指南
3、不推荐常规降压治疗。当血压高于以下水平, 并经过反复测量得到确定时给予降压治疗:
患者有有高血压病史或者有慢性高血压征象(心电 图、视网膜):收缩压>180 和(或舒张压) >105 。如果治疗,目标血压为170/100 (或为 125 )
患者无高血压病史:收缩压>160 和(或)舒张压>95 。经过治疗后,目标血压为150/90 (或为110 )
应避免下降幅度>20%。 对于颅内压()升高的患者,其血压上限和控制目
呕吐。几乎一半的半球出血患者和一半以上的 幕下出血患者均出现呕吐,如果是小脑出血 ,通常在临床早期就会出现呕吐。
出血位置及临床表现
• 丘脑的出血会引起更严重的感觉缺失和偏瘫。随着 出血的增多,肢体无力逐渐加重,还可能会出现感 觉症状、失语和双眼向出血侧凝视,同时伴有意识 水平下降。如果出血继续增大,将会出现昏迷,颅 内压增高压迫脑干导致死亡。动眼神经症状,如向 下凝视、辐凑反射麻痹和缩瞳反射消失提示丘脑出 血。临床表现还包括对侧运动轻偏瘫和较重的偏身 感觉缺失。
脑出血护理诊断及措施
![脑出血护理诊断及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8924108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84.png)
脑出血护理诊断及措施引言脑出血是指由于脑动脉破裂而导致的脑内出血,是一种危险且常见的神经外科急症。
脑出血患者病情危重,且具有高残疾率和死亡率,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诊断和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脑出血的护理诊断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一、脑出血的护理诊断1. 高颅压高颅压是脑出血患者常见的护理诊断之一。
其表现为意识障碍、呕吐、脉搏缓慢等。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意识状态等指标来判断是否存在高颅压。
2. 脑组织灌注不足脑组织灌注不足是脑出血患者的另一个护理诊断。
脑出血导致脑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组织造成脑缺血。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观察瞳孔反应等来判断是否存在脑组织灌注不足。
3. 导管相关感染导管相关感染是指脑出血患者在血管内置管(如动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等)插管后导致的感染。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导管插入部位,观察是否有红肿、渗液等感染征象,及时更换导管并执行适当的感染控制措施。
4. 溢血脑出血患者常常会出现溢血的情况,即血液从颅骨骨折处或手术切口溢出。
护理人员应该及时清理溢血部位,避免感染的发生,并监测患者的出血情况以及血液凝固功能。
5. 感染脑出血患者的免疫功能常常受到抑制,容易发生感染。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及时发现感染征象,并采取相应的抗感染措施。
二、脑出血的护理措施1. 高颅压的护理措施针对高颅压的护理措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保持头部低下的位置,有利于降低颅内压;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尽量避免刺激性的操作,以减少颅内压的升高。
2. 脑组织灌注不足的护理措施以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为主要目标。
护理人员可以给予患者吸氧,并密切观察患者的气道通畅与呼吸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脑灌注压、维持血压稳定等措施来改善脑组织灌注不足。
3. 导管相关感染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导管插入部位,观察有无感染征象,并及时更换导管。
2024脑出血的诊断与治疗PPT
![2024脑出血的诊断与治疗PPT](https://img.taocdn.com/s3/m/f7ab3b41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11.png)
头颅CT或MRI显示出血灶
通过头颅CT或MRI检查,可以明确显 示脑出血的部位和范围,作为脑出血 诊断的重要依据。
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因
在脑出血的诊断过程中,需要通过详 细的病史询问和全面的体格检查,排 除所有可能导致脑出血的非血管性脑 部疾病。
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
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
病因未明确的脑出血患者行微创手术前应 行血管相关检查,规避再出血风险。
脑出血的并发症处理
颅内压增高的处理
01
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颅内压增高常表现为头痛、呕吐、 视神经乳头水肿等症状。
02
03
颅内压增高的治疗
颅内压增高的治疗主要通过卧床休 息、适度抬高床头和使用甘露醇、 高渗盐水等药物进行降颅压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并无金标准,需排除继发性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诊断必要条件
有确切的高血压病史,出血部位典型,无凝血功能障碍。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诊断
发病72 h内或血肿全部吸收2~3周后行增强MRI检查。
CAA相关脑出血诊断标准
CAA诊断标准
01
临床上广泛使用改良的波士顿诊断标准,结合病理及其影像学特征
,可预防DVT及相关栓塞事件。
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防治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卧床患者应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如 疑似患者可做D-二聚体检测及肢体多 普勒超声检查。
肺栓塞的防治
当患者出现DVT或肺动脉栓塞症状时 ,可使用系统性抗凝治疗或下腔静脉 滤器植入。
抗栓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
对普通肝素相关性脑出血,推荐使用 硫酸鱼精蛋白治疗;对溶栓药物相关 脑出血,可选择输注凝血因子和血小 板治疗。
01
02
脑出血诊断与治疗PPT
![脑出血诊断与治疗PPT](https://img.taocdn.com/s3/m/bce70e57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83.png)
脑出血诊断与治疗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01
脑出血概述
02
脑出血诊断方法
03
脑出血治疗方法
04
脑出血并发症与预后
05
脑出血患者护理与教育
06
Part One
单击护理人员:XX医院-XX科室-XX
Part Two
脑出血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脑出血: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到脑实质内
发病机制:高血压、动脉硬化、血管畸形等是主要病因
心理状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如焦虑、抑郁等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
家庭支持:鼓励家属参与护理,提供家庭支持
康复教育:提供康复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疾病和治疗过程,增强康复信心
教育与康复训练指导
教育内容:脑出血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康复训练方法等
康复训练注意事项:避免过度训练、注意安全、保持耐心和信心等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Part Six
脑出血患者护理与教育
家庭护理要点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和抑郁
定期进行康复训练,促进功能恢复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
保持安静,避免过度活动
监测血压、体温、脉搏等生命体征
心理护理与支持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影像学检查:CT、MRI等,观察脑部出血情况
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检查:观察患者意识状态、语言能力、运动功能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了解患者身体状况
Part Four
脑出血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脑出血的早期诊断和紧急处理
![脑出血的早期诊断和紧急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6d9d7bb3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6d.png)
采取头高半卧位,使用脱水剂等药 物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
药物治疗
止血药物
使用止血药物控制出血, 减少血肿扩大。
降压药物
根据患者血压情况,适当 使用降压药物,避免过高 的血压加重脑出血。
神经营养药物
使用神经营养药物促进受 损神经的恢复。
手术治疗
开颅血肿清除术
对于出血量较大、病情较重的患 者,需及时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康复治疗和生活指导,帮 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重返社
会。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 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 问题。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 ,提供家庭支持和关爱。
社会支持
倡导社会对脑出血患者的关注 和支持,提供必要的帮助和资
源。
06
总结和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01
脑出血早期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降低脑水肿风险。
使用脱水剂
02
根据患者病情,适量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剂,以降低颅内压,减
轻脑水肿。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03
定期监测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及时发现并处理脑水
肿。
颅内压升高的处理
床头抬高30度
通过改变患者体位,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降低 颅内压。
使用降颅压药物
根据患者病情,适量使用甘露醇、呋塞米等降颅 压药物。
加强多学科协作和综合治疗
脑出血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未来可以进一步 加强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影像科等科室之间的 合作,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THANKS
感谢观看
及时复查CT
了解颅内情况,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如手 术等。
脑出血的诊治预案及流程(模板)
![脑出血的诊治预案及流程(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3d84da4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5f.png)
脑出血的诊治预案及流程(模板)脑出血的诊治预案及流程(模板)引言概述: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外科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为了提高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制定一份完善的诊治预案及流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出血的诊治预案及流程,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处理脑出血患者。
一、脑出血的诊断1.1 临床症状的观察与评估-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反应、肢体活动度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脑出血可能。
- 评估患者的头痛程度、呕吐情况、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1.2 影像学检查- 进行头颅CT扫描,以明确脑出血的部位、范围和病变类型。
- 如有必要,进行脑血管造影或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以进一步了解血管病变情况。
1.3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检查,以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
- 如有必要,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血糖、电解质等检查,以及其他特殊检查,如肿瘤标记物等。
二、脑出血的治疗2.1 一般治疗- 维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保持氧合和通气功能正常。
- 给予适当的镇痛和镇静药物,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焦虑情绪。
- 控制血压,保持血压在合理范围内,以减轻脑出血的进展。
2.2 手术治疗- 对于大面积脑出血或有明显脑干压迫症状的患者,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如颅内压监测、开颅引流、减压手术等。
- 对于部分患者,可考虑介入治疗,如血管内溶栓、栓塞术等。
2.3 药物治疗- 给予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以预防或治疗脑出血相关的血栓形成。
- 给予脑保护药物,如脑血管扩张药物、抗氧化剂等,以减轻脑组织的损伤。
三、脑出血的并发症管理3.1 颅内高压的处理- 维持患者的头部抬高位,以降低颅内压。
- 给予渗透性利尿剂或呋塞米,以减少脑水肿。
3.2 血栓形成的预防- 给予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以预防脑出血相关的血栓形成。
- 如有必要,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如使用弹力袜等。
3.3 感染的控制- 加强患者的感染控制措施,如严格手卫生、使用抗生素等,以预防或治疗感染。
脑出血治疗指南
![脑出血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a05a4e7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06.png)
脑出血治疗指南一、诊断与评估一旦怀疑患者发生脑出血,应立即进行头部 CT 检查,这是确诊脑出血的首选方法。
通过 CT 可以明确出血的部位、出血量、是否破入脑室等重要信息。
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体温)、意识状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神经系统体征(肢体活动、感觉、语言等)、心肺功能、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
这些评估结果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二、一般治疗1、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呕吐等情况,应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导致窒息。
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切开,以维持呼吸功能。
2、控制血压过高的血压会增加脑出血的风险和加重病情,但血压过低又可能导致脑灌注不足。
一般来说,当收缩压>220mmHg 时,应积极降压治疗;当收缩压在 180 220mmHg 之间时,可谨慎降压。
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乌拉地尔、尼卡地平、硝普钠等。
3、降低颅内压颅内压升高是脑出血后的常见并发症,可导致脑疝形成,危及生命。
常用的降低颅内压的方法包括使用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塞米等脱水药物,以及进行手术治疗(如去骨瓣减压术、脑室内引流术等)。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密切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及时纠正紊乱,如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
5、预防感染加强护理,定时翻身、拍背,防止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三、止血治疗对于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应给予相应的止血药物治疗,如维生素 K₁、新鲜冰冻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等。
但对于大多数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止血治疗的效果尚不明确。
四、神经保护治疗虽然目前尚无特效的神经保护药物,但一些药物如依达拉奉、胞磷胆碱等可能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五、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挽救生命和改善神经功能。
手术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开颅血肿清除术适用于出血量较大、脑疝形成的患者。
通过开颅手术直接清除血肿,解除脑组织受压。
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
![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0b4ec5a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d8.png)
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脑出血是指由于脑血管的破裂或异常血管形成而引起脑内出血的疾病。
在我国,脑出血的发病率高,致残率和死亡率也较高。
为了规范对脑出血的诊疗,中国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了《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
诊疗流程诊断在对疑似脑出血的患者进行诊断时,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神经影像学检查,并综合各项检查结果做出诊断。
脑出血的早期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昏迷等,病情加重后常伴有一侧肢体无力、感觉障碍等症状。
神经影像学检查是确定脑出血诊断的关键,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头颅CT、MRI等。
治疗脑出血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根据病情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包括抗高血压、降颅压、抗凝治疗等。
在脑出血的早期阶段,应尽早进行降颅压治疗,避免加重脑组织水肿和颅内高压。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开颅手术和介入治疗。
开颅手术是指通过开颅将脑积血清除,同时进行修补和止血等操作。
介入治疗是指通过导管等介入器械进入体内治疗血管疾病。
诊疗指导诊断标准根据《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脑出血的诊断标准为:1.起病急骤,体温升高,极度头痛,有头晕、呕吐、意识水平改变等脑膜刺激和颅内压增高症状者;2.一个或数个脑功能障碍如偏瘫、语言障碍、感觉运动障碍等。
随病程进展,颅内压可继续增高,意识障碍加重,昏迷;3.头颅CT等成像学检查提示脑出血。
治疗原则在治疗脑出血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确定严密的治疗计划,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2.在加强对基础疾病的治疗同时,对症处理,减轻症状和病理生理反应,及时控制颅内压;3.在维持生命体征的同时,保障患者安全,积极防治并发症。
保守治疗1.抗高血压治疗:加速降低血压的高效、安全治疗策略是治疗脑出血的首要目标;2.降颅压治疗:降低颅内压具有重要意义。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头低体高位,使用渗透性利尿剂等措施;3.抗凝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血凝状态、脑出血发生时间和部位等情况,权衡利弊,进行抗凝治疗。
关于脑出血诊断治疗及手术指针课件
![关于脑出血诊断治疗及手术指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7e9936f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f5.png)
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 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 为30%~4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 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 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脑出血的患 者往往由于情绪冲动、费力用力时突然发病, 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 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
attention
望斧正
Frankel分级不能区分脊髓和马尾损伤,也不涉及上级 或下级神经元瘫痪;着重功能的判断,符合临床用.
A级:完全瘫痪.损伤平面以下无感觉和自主运动,大小 便失控
B级:仅有感觉.感觉保存程度不一,无自主运动 C级:无功能的运动.局部肌力1-3级.肢体不能完成功能
活动,不能拿物品或扶仗行走 D级:存在有用的运动功能.主要肌力3-5级能扶仗或不
❖ 血液生化、凝血功能检查 外周白细胞和尿素氮水平
影像学检查
❖ CT检查 可清楚显示出血部 位、出血量大小、血肿形 态、是否破入脑室以及血 肿周围有无低密度水肿带 和占位效应等。病灶多呈 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 区,边界清楚,脑室大量 积血时多呈高密度铸型, 脑室扩大。1周后血肿周围 有环形增强,血肿吸收后 呈低密度或囊性变。动态 CT检查还可评价出血的进 展情况。
❖ 用力过猛、气候变化、不良嗜好〔吸烟、酗酒、食 盐过多,体重过重〕、血压波动、情绪冲动、过度 劳累等为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
❖ 头痛头晕 头痛是脑出血的首发病症,常常位于出血 一侧的头部;有颅内压力增高时,疼痛可以开展到 整个头部。头晕常与头痛伴发,特别是在小脑和脑 干出血时。
❖ 运动和语言障碍 运动障碍以偏瘫为多见;言语障 碍主要表现为失语和言语模糊不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 理】
• 70%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生在基底节区(壳核、丘脑)。
• 壳核出血(60%)常侵入内囊和破人侧脑室,使血液充满脑室系 统和蛛网膜下腔;
• 丘脑出血(10%)常破人第三脑室或侧脑室,向外可损伤内囊;
• 脑叶、脑干和小脑出血(各10%)则可直接破入到蛛网膜下腔
或第四脑室。
•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好发动脉为:豆纹动脉(42%)、脑桥支 (16%)、小脑上动脉分支(12%)、颞顶枕白质穿支(10 %)
脑出血 好发部位
(冠状面)
【病 理】
大体观:出血侧半球肿胀、充血。 出血灶(血肿): 为不规则空腔,中心充满血液 或紫檀色浆状血块,周围是坏死脑组织(有瘀点状 出血软化带和炎症细胞浸润);血肿周围脑组织受 压,水肿明显.较大血肿可引起脑组织和脑室移位、 变形和脑疝形成。 脑疝是脑出血最常见的直接致死原因
大脑半球出血→天幕疝或中心疝→枕大孔疝 小脑大量出血→枕大孔疝 恢复期:小出血灶→胶质瘢痕,
大出血灶→中风囊。
【临床表现】
好发年龄:50-70岁,男>女,冬春季易发; 常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 出血前多无预兆,半数有剧烈头痛、常见呕吐,血压明显升高; 症状常在数分至数小时内达到高峰; 临床表现因出血部位和出血量不同而异:
出血动脉的解剖学特点:
脑深穿支动脉壁薄弱:
脑动脉壁薄弱,肌层和外膜结缔组织较少,缺乏 外弹力层;
随年龄增长与病变加重,脑小动脉弯曲呈螺旋 状,成为容易破裂出血的动脉;
脑深穿支动脉受压大:
豆纹动脉自MCA近端呈直角分出,长期承受高压 易发生粟粒状A瘤与破裂,是脑出血最好发部位, 豆纹A的外侧支被称为出血动脉。
(5)脑干出血(一)
(5)脑干出血(二)
2.桥脑出血:(基底动脉脑桥支破裂) • 占10%,是脑干出血的好发部位。表现突然头痛、呕吐、眩晕、复视、
侧视麻痹、交叉性瘫痪、四肢瘫痪。 • 1.轻型 :出血<5ml • ①意识清。 • ②病变位于腹外侧时,表现病灶侧外展神经麻痹及周围性面瘫,对
侧 肢体瘫和偏身感觉障碍。
【病 因】
• 高血压小动脉硬化(最常见,约半数) • 脑淀粉样血管病 • 脑血管畸形、动脉瘤 • Moyamoya病 • 梗死性脑出血 • 抗凝或溶栓治疗 • 血液病 • 原发或转移性肿瘤 • 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炎、夹层动脉瘤、硬膜静脉窦血栓形成等
• 脑出血易发出血的动脉 • 1. 大脑中动脉分支→豆纹动脉外侧支。 • 2. 大脑后动脉的分支→ 丘脑穿通动脉 • 3. 大脑后动脉的分支→ 丘脑膝状动脉 • 4. 桥脑出血是基底动脉分支→旁正中动脉 • 5. 小脑出血→小脑上动脉分支。 • 6. 脑室出血→脉络丛血管破裂。
高12分)
男性54岁,突发头痛、恶 心呕吐3小时入院
(5)脑干出血(三)
(6) 小脑出血
• 小脑齿状核动脉(上动脉)破裂所致,占10% • 临床特点:
眩晕呕吐、枕部剧痛、眼震、共济失调、构音障碍,无或轻度意识障 碍,无肢体瘫痪。 出血量大,可出现昏迷及脑干受压征象(面瘫,两眼凝视病灶对侧, 肢体瘫痪及病理反射);暴发型常突然昏迷,去脑强直、枕骨大孔疝, 迅速死亡。
与壳核出血不同之处: 1. 感觉障碍较重,深感觉障碍突出; 2. 特征性眼征:双眼下视、凝视鼻尖、上视困难; 3. 意识障碍重:波及下丘脑或破入第三脑室出现中
线症状(昏迷、瞳孔小、去皮层强直等) 4. 其他:丘脑性失语 (语言低沉、缓慢或无自发语
言、听觉理解能力障碍等,但预后佳); 可有情 感淡漠、视听幻觉、情绪低落、欣快以及定向、
计算、记忆障碍等。
(3)尾状核头出血
尾状核头出血 (出血量小、症状轻、易破入脑室) ①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
②可有对侧中枢性舌面瘫 ③类似蛛网膜下腔出血
①年轻人多见于血管畸形,Moyamoya病,血肿边不 规则,血肿内混杂密度。 ②老年人多见于脑A硬化,类淀粉样血管病,肿瘤等。 ③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部位和量。 ④突然头痛,头痛程度与血肿有否破入脑室或蛛网 膜下腔有关。 ⑤可有偏瘫、躯体感觉障碍,偏瘫特点,单瘫或上 下肢瘫的程度不一致。 ⑥可有癫痫,精神症状,不完全性失语,强握、摸 索、视力障碍、脑膜刺激征等。
出血量较大时,除局灶症状(偏瘫、凝视、失语)外,常有高颅压 症状(头痛、呕吐、昏迷、血压增高等)。
基底节区(壳核、丘脑)出血常累及内囊后肢,传统称“内囊出 血”。
壳核出血=内囊外侧型出血; 丘脑出血=内囊内侧型出血。 以内囊损害的 “三偏体征”为突出表现. 三偏征: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缺失(偏麻)和同向偏盲。
Graeb脑室内出血评分
• 侧脑室 • 1分:出现血迹或轻度出血 • 2分:一半以下的脑室内充血 • 3分:一半以上的脑室内充血 • 4分:全脑室充血膨胀 • 第三或第四脑室 • 1分:脑室内出血,但脑室未膨胀 • 2分:全脑室充血膨胀 • Graeb总分=左侧脑室评分+右侧脑室评分+第三脑室评分+第四脑室评分 (最
脑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神经内科 2017.03脑源自血脑出血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 最常见原因 指高血压伴发脑小动脉病变,血压骤
升引起动脉破裂出血。
流行病学
• 脑出血在脑卒中各亚型中发病率仅次于缺血 性脑卒中,居第2位。人群中脑出血的发病 率为12~15/10万人年。在西方国家 中,脑出血约占所有脑卒中的15%,占所 有住院卒中患者的10%~30%,我国的 比例更高,为18.8% ~ 47.6%。 脑出血发病凶险,病情变化快,致死致残率 高,超过70%的患者发生早期血肿扩大或 累及脑室,3个月内的死亡率为20% ~ 30%。
豆纹动脉外侧支破裂,占50~60%
突发“ 二/三偏”征: 可伴向病灶侧凝视(双眼凝视病灶侧) 优势半球损害有失语;
出血量大:有意识障碍,可破入脑室; 出血量小:可呈纯运动性/纯感觉性障碍,无头痛、呕吐等,与 腔梗不易区分。
(2) 丘脑出血
丘脑膝状体动脉或丘脑穿通动脉破裂所致。约占 10%,出血量较大时亦表现为内囊性“三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