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审计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问题描述在各个组织或企业中,审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审计可以发现和解决一些潜在的风险和问题,为组织提供更有效的管理和决策支持。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些与审计相关的问题存在,这些问题可能影响到审计工作的质量以及组织自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二级段落标题1:技术工具使用不当在进行日常审计工作时,审计师通常会依赖于各种技术工具来收集、分析数据以及查找异常情况。
然而,在使用这些技术工具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首先,部分公司购买了不适合其实际需求或功能较弱的技术工具。
这导致了无法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来改善流程并更好地支持审计活动。
针对这个问题,公司应该在采购前充分调研市场上各种技术工具,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最合适且能满足需求的产品。
其次,由于员工缺乏必要培训或者经验不足,在使用技术工具时容易出现错误操作。
这不仅会使得审计师工作效率低下,同时也存在数据安全的风险。
为解决这一问题,公司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力度,并在使用新技术前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
三、二级段落标题2: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审计师应该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以确保审计结果客观准确。
然而,在实践中发现,有些审计团队可能受到了内外部利益相关方的影响,导致其失去了应有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首先是内部因素。
一些企业可能存在过于依赖某个特定审核者或审查团队的情况,导致他们对于该企业进行审计时无法做到真正客观公正。
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组织需要建立一个严格监管体系来确保每个审核者都能够保持独立思考,并避免与被审核方产生过多关联。
其次是外部因素。
在某些行业或地区, 审计师由政府机构任命并接受委托进行检查, 这种情况下, 他们可能面临政府的干预和压力。
为了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在此类情况下需要加强监管机制, 提高审核者自律意识以及相关法规或行业准则的制定。
四、二级段落标题3:缺乏有效沟通与合作在进行审计过程中,为了获取所需信息并解决潜在问题,审计师经常需要与被审计方及其他利益相关方进行积极沟通与合作。
当前审计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审计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审计在保持经济秩序、维护公共利益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随着数字化技术、数据科技的不断发展,审计工作也越来越趋于科技化,更为精细化和高效化。
然而,在审计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通过实践摸索和后,需要进行反思与研究,以更好地推动审计质量的提高。
问题问题一: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审计人员作为审核工作的核心力量,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质量。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审计人员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实际业务工作经验,对于企业运营流程和内部控制的理解不深刻,审计过程中无法发现潜在的风险;2.对于相关法规政策不了解,审核过程中不会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标准,导致审核结果与业务实际情况不符合;3.审核能力和职业素养不足,难以完成审计工作。
问题二:审计机构制约因素1.审计机构间稳定流动性;2.在两次审计过程中,能选派什么类型的审计人员可能会出现制约因素;3.审计机构可能会受到审计计划、费用和人员调度的限制,导致审计流程中某些因素失衡;4.审计机构之间的资源互相借用甚至网络分享的行为并非普遍,审计效能难以达成全局最优配置。
问题三:审计工作方式不合理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审查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财务报表、核实关键交易、检查内部控制、评估业务环境等方面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审计任务具有综合性和时效性,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审计人员难以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审计任务;2.审计工作需要使用复杂的工具和技术,而审计人员的技术力量难以达到考虑该工具的要求,加之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学习成本太高,使得有些审计人员无法掌握;3.审计工作方案设计不合理,审计人员按照文件要求推进工作,难以适应业务的多样化和复杂化程度。
对策对策一: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提高审计人员委员会素质是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提高审计人员能力和素质方面,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建立特色化的审核培训体系,培养技术过硬的审计人员;2.设立实习生制度和专家团体制度,通过经验传承和专业交流提高审计人员素质;3.加强管理机制和技术保障,提高审计人员能力和素质。
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问题描述审计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旨在通过评估组织的财务状况和运营过程,提供客观和可靠的信息。
然而,在进行审计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影响。
1. 缺乏独立性和中立性审计师应该保持独立性和中立性,以确保审计过程的客观性。
然而,由于审计师与被审计组织之间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或压力,可能会导致审计师失去独立性,从而影响审计结果的真实性。
2. 缺乏专业素养和技能审计工作需要专业素养和技能,包括财务知识、法律法规、审计准则等。
然而,有些审计师可能在这些方面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审计过程中存在错误或遗漏。
3. 审计程序不充分在进行审计过程时,审计师应该制定适当的审计程序和工作计划,以评估组织的财务状况和运营过程。
然而,一些审计师可能没有充分制定和执行这些审计程序,导致无法获取全面的审计信息。
4. 缺乏对重要风险的关注审计应该关注组织存在的重要风险,以评估其对审计目标的影响。
然而,一些审计师可能没有充分关注重要风险,导致审计结果对组织的风险评估不准确。
5. 缺乏合理的报告和建议审计报告应该准确地反映审计过程的结果和发现,并提供合理的建议给组织。
然而,一些审计师可能在编写报告和提出建议时存在不够准确和合理的情况,影响审计结果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二、对策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提高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以下对策建议:1. 独立性和中立性的维护审计机构应加强对审计师独立性和中立性的监督和管理。
建立完善的内部审查机制,确保审计师不受来自被审计组织的干扰和压力。
同时,加强审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认识,增强独立性和中立性。
2. 专业素养和技能的提升审计师应持续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通过参加培训和学习,了解最新的财务知识、法规要求和审计准则。
审计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培训体系,为审计师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此外,定期评估审计师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补充培训。
会计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会计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分析会计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是保障审计质量的重要环节,其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全面性,进而牵动了整个企业和市场的信誉和稳定性。
当前会计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一些小型会计事务所或者新上岗的审计人员,由于经验不足或者知识储备不足,难以胜任复杂的审计工作,容易出现疏漏和错误。
2. 审计程序不规范。
由于审计程序不规范、流程不清晰,容易导致审计工作的遗漏或者遗失,从而影响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审计风险管理不到位。
对于一些审计风险的辨识和评估工作不够充分,或者对审计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风险控制手段不到位,这容易造成审计风险的扩大,从而影响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质量控制的体系建设不完善。
对于一些公司内部的质量控制机制建设不完善,导致内部管理混乱,审计流程不顺畅,难以保障审计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5. 审计工具使用不当。
一些审计机构存在对于审计工具的不适当使用,导致审计工具效能的下降,影响了审计过程的顺利进行。
以上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审计质量控制的不足,进而影响了审计结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对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改进和解决。
二、对策建议1. 提高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
加强对审计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建立健全的技能评价体系,不断提升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2. 规范审计程序。
建立完善的审计程序流程和规范,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系统和标准化进行,避免出现疏漏和错误。
3. 加强审计风险管理。
加强对审计风险的评估和辨识,建立完善的审计风险管理机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审计工作的风险可控。
5. 合理使用审计工具。
加强对审计工具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审计工具的合理、高效使用,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以上对策建议可行和具体,可以有效帮助会计事务所解决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保障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一、引言在现代企业运营中,审计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通过对财务报表的检查和评估,以及相关内部控制体系和业务流程的审查,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范。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审计往往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二、审计存在的问题1. 审计程序过于机械化传统上,审计被视为标准化的过程,强调程序性执行。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缺乏创造性思维和灵活性等因素影响,可能导致未能完全覆盖关键领域或遗漏重要信息。
2. 缺乏专业知识或经验不足有时候,在特定领域或行业进行审核时需要具备专门知识。
如果审核团队缺少相关技能或经验不足,则可能无法全面理解并评估企业内部流程、政策以及合规性要求。
3. 内外部压力干扰影响独立性作为独立机构,审计师应当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
然而,内外部压力可能导致独立性受到影响,减少审计的效力和有效性。
4. 数据可靠性问题在一些情况下,企业提供给审计团队的数据可能存在错误或不准确。
这对于审计人员使用正确的信息进行评估和判断造成了困难,并且容易产生误导性的结论。
5. 审计报告语言表达问题有时候,在编写审计报告时会面临语言表达问题。
由于专业术语较多以及文件要求简明扼要等原因,可能会使得非专业读者难以理解其中内容。
三、解决措施1. 增加灵活度和创造性思维为了避免过度依赖程序化执行审核流程造成的遗漏或失误,审计师可以增加适当的灵活度,并引入创造性思维来发现潜在风险。
例如,在核查财务报表时可以采用不同工具和方法来提高复核结果。
2. 训练与拓宽知识储备针对所需专业领域或行业知识不足问题,企业应重视对员工进行持续的培训,以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
此外,合作和交流平台也应得到发展,以便参考其他机构或同行的最佳实践。
3. 维护独立性为了确保审计团队的独立性不受到内外部压力与干扰,企业应优先设立具备完全隔离功能且有足够权威灵活度来派驻审核团队。
同时明确规定各方在审计过程中的角色和责任分工,并保持适当沟通与协调。
审计部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审计部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分析审计部门是企业组织中的重要部门,其职责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企业的合规运营。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审计部门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 人员素质不高:一些审计部门缺乏专业背景和相关经验的人员,导致他们对复杂的财务数据理解能力不强,无法准确判断风险和发现潜在问题。
2. 缺乏协调配合:由于审计工作需要与其他部门紧密合作,但有时出现与其他部门沟通不畅、信息交流不及时等情况,影响了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方法滞后:一些审计部门还停留在传统的审计方法上,未能跟上科技发展带来的变革,并且依赖手工处理大量数据,导致效率低下和易出错。
4. 对内控体系关注不够:一些审计团队更关注公司外部环境带来的风险,而忽视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并评估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二、改进对策为了解决上述审计部门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提高人员素质:通过加强培训和引入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才来提高审计团队的整体素质。
定期组织培训,更新成员的知识结构,增强他们对企业战略、风险管理以及内控等方面的理解。
2. 加强沟通协作: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促进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信息的流动和共享。
定期召开跨部门会议,明确工作目标和进度,并建立常态化沟通渠道,确保各个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彼此的需求。
3. 引入科技手段:推进数字化转型,在审计过程中应用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并生成预警提示。
4. 健全内控体系:审计部门应重视公司内控体系的建设,并评估是否符合国家要求和行业标准。
通过制定完善的检查方法、依据内控指标检查企业内外环境的合规情况,发现并纠正潜在的问题。
5. 定期评估和改进:审计部门应定期对自身工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和策略。
同时,收集各个部门和业务单位的反馈意见,并加以分析、总结,以不断改进审计工作质量和效果。
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一级标题: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二级标题1:审计存在的问题审计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具,在企业内部及全球范围内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无论是在企业内部还是在审计行业,都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解决和改进。
1. 审计独立性问题审计独立性是保障审计质量和公正性的基石,但现实中存在着审计师与被审计对象之间的利益纠葛。
有时审计师被压力迫使偏离专业判断,或者存在利益输送和亲附行为。
这会对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产生负面影响。
2. 缺乏技术创新和自动化传统审计依赖人力,过于依赖手工取样和数据抽查,容易出现错误和遗漏。
同时,缺乏先进技术的运用,例如人工智能、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限制了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3. 信息不对称问题审计师的信息获取主要依赖于被审计对象提供的资料,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被审计对象有可能隐瞒重要信息或者提供不完整的资料,从而误导审计师的判断。
4. 审计费用高昂审计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和时间,因此审计费用往往较高。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审计费用往往难以负担,这可能给他们带来财务报告和经营风险。
二级标题2:解决措施面对审计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措施来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保障审计的公正性和可靠性。
1. 加强审计师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建立独立有效的审计管理机构,加强审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培训;加大对审计师的监督和执业审核力度,确保他们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同时,加强与被审计对象的利益纠葛管理,避免利益冲突和亲附行为。
2. 推动技术创新和自动化推动以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为核心的审计创新,提高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例如,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能够更加全面和客观地判断企业的风险和财务状况,降低人为错误和遗漏的概率。
3. 加强信息披露和监督加强对被审计对象的信息披露监管,确保其提供真实、准确和完整的信息。
同时加强对审计机构的监督,提高审计质量和公正性。
可以通过建立独立的审计监管机构,加大对审计机构的审计质量和独立性的监督和检查。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质量问题及对策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质量问题及对策
一、企业内部审计质量问题
1.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企业内部审计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但是一些审计人员可能存在专业能力不足、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导致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较低。
2.审计流程不规范
审计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流程,但有些企业内部审计的流程控制不够到位,审计资料不全面、审计过程操作不规范等问题较为突出。
3.管理层不重视审计工作
一些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受到限制,审计人员缺乏资源支持和足够的重视。
4.审计责任不明确
在一些企业内部,审计责任划分不明确,审计人员对自己的责任和工作范围不清楚,难以做到心无旁骛地完成审计任务。
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问题的对策实施
1.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
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审计工作的流程和程序,确保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2.加强内部审计管理
企业应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对审计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加强内部审计培训
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知识更新,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水平,确保审计质量的有效提升。
4.营造良好的审计工作氛围
企业应营造良好的审计工作氛围,加强对审计工作人员的激励和引导,激发其工作热情和发挥潜力,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语: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问题的发生,既影响了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也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企业需要正确认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加强对内部审计质量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切实加以实施,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益,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引言审计是一个机构或组织评估其财务状况和运营效率的过程,通过经济学和商业管理原理来提供目标的、独立的和专业的审核报告。
然而,审计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主观性、信息泄露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本文将探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二、审计存在的问题1. 主观性审计人员在完成任务时往往会受到自身背景、价值观念和个人利益的影响,从而导致主观判断和偏见。
他们可能会忽视某些关键事实或加大其他事实的重要性,从而使得审计结果缺乏客观性。
2. 信息泄露审计涉及大量敏感信息,包括企业有关财务、运营状况等方面的数据。
如果这些信息被不当地泄露或滥用,将对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并且丧失了审计保密性应具备的特点。
3. 技术落后传统审计方法主要依赖手工操作和纸质文件进行,难以应对现代化技术的快速发展。
审计人员可能缺乏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从而影响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4. 监管不足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监管机构的不足或疏漏,一些审计公司可能存在违规行为,例如虚假报告、操纵数据等。
这严重损害了审计行业的声誉和公信力。
三、对策建议1. 加强独立性与对象性意识为了降低主观性,审计行业应制定更加严格的职业道德准则,并要求审计人员遵守。
此外,为了提高独立性和对象性,应该推动独立第三方进行审计,并加强对审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监管力度。
2. 强化信息保护措施为了解决信息泄露问题,企业需要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并实施有效的信息安全控制措施。
同时,审计机构也需要加强内部保密管理措施和技术防护手段,在信息传输、存储和处理中采取必要的保障措施。
3. 推动技术创新与发展采用现代化技术工具和数据处理手段,如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等,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审计机构应积极投入研发,并培养审计人员的科技应用能力,以使其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4.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监管机构要加强对审计行业的管理和监督,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并加大对非法操作的处罚力度。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内部审计是确保其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审计制度不完善、审计人员能力不足等。
这些问题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和管理构成了一定的影响。
有必要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问题分析1. 审计制度不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制度化程度不高是当前的一个普遍问题。
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审计流程不规范,审计岗位职责不清晰,审计工作的安排与实际情况不符等现象较为普遍。
这种情况下,审计工作容易出现漏洞和错误,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 审计人员能力不足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不足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些内部审计人员缺乏系统的审计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方法不够重视,工作态度敷衍了事,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 审计风险管控不到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在风险管控方面存在不足。
一些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审计时,缺乏对审计风险的全面认识,审计重点不明确,审计工作分散,致使一些重要的审计风险未能得到有效的监控和防范。
二、对策建议事业单位应当加快推进内部审计制度的健全化,明确内部审计相关的权责义务,建立并完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和规程。
制定完善的审计流程,规范审计操作,明确审计的目标和范围,确保审计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通过制度建设,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水平,保障审计工作的质量。
事业单位应当加大对内部审计人员能力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内部审计人员的选拔、培训和激励上下功夫,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人员职业发展规划,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职业前景,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保障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内部审计风险管控机制,明确内部审计的重点和重要性,根据事业单位的有效性、经济性、合规性等原则确定审计重点和范围。
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描述在进行审计工作中,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影响审计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
以下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的描述。
1. 审计程序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有些审计机构在开展审计工作时,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他们可能没有建立完善的审计流程和标准化的作业程序,导致审计工作的执行结果不够准确和可靠。
此外,一些审计机构可能没有及时更新审计方法和技术,导致审计过程中存在信息滞后的问题。
2. 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的主体,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质量。
然而,有些审计机构可能在人员培养和选用方面存在问题,导致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经验不足,无法胜任复杂的审计工作。
此外,审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问题也可能影响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3. 审计范围不够全面为了提高审计效率,有些审计机构可能在审计范围的确定上存在疏忽或抱有侥幸心理,只关注某些重要领域或特定项目的审核,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审计工作。
这可能导致审计结果的不全面,遗漏一些潜在风险和问题,对被审计单位的运营和财务状况评价不准确。
二、问题对策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审计问题,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措施,以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 建立科学、系统的审计程序审计机构应该建立科学、系统的审计程序,确保每一个审计环节都严格按照程序要求进行操作。
这包括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程序的执行、审计工作底稿和报告的编制等方面。
同时,审计机构还应积极采用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技术,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例如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审计工作。
2. 加强人员培养和选用审计机构应该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机构可以通过举办内部培训、参与外部培训课程和培养高级审计师等方式来提升人员的能力。
此外,审计机构还应该加强内部管理,优化人员分配,合理安排人员任务,使每个人都能充分利用自己的专长发挥作用。
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分析1. 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审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准确理解和应用相关法规、标准以及方法。
他们可能不了解最新的会计准则和行业发展趋势,导致审计结果的不准确性和失误。
2. 缺乏独立性与客观性审计是为了保护公众利益而进行的活动,需要维持独立性与客观性。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审计机构受到政治或经济力量的影响或干扰,导致其无法全面公正地履行职责。
3. 数据可靠性难以保证由于企业数据庞大且复杂,在进行审计时很难完全核查每项交易的真实性和合规情况。
此外,财务报表可能被恶意篡改或欺骗,并通过虚假文件来掩盖事实。
这使得判断企业财务状况的困难增加。
二、对策建议1. 加强培训与教育提升审计人员素质至关重要。
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该培训应包括新的会计准则、行业发展趋势以及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2. 审计机构独立性保障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审计机构独立性的监管与管理,并制定相关法规来禁止任何政治或经济干预。
同时,建立透明度高、程序严谨、权力分离明确的审计机构运作体系,确保其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
3. 引入科技手段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进行数据分析,可以辅助审计人员更好地发现潜在问题与风险点。
该类工具可以自动化处理大量数据并检测异常交易模式,从而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4. 加强内部控制与合规意识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并加强对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各项准则与标准遵守情况的监督。
此外,在财务操作过程中加强合规意识教育,引导员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防止恶意操作和财务舞弊。
5. 提高审计效能对于庞大的企业数据,审计机构可以采取风险导向的审计方法。
通过识别具有高风险的交易、账户和业务流程,将审核重点放在可能存在错误或不规范操作的领域,从而提高审计效果并减少盲目性。
6. 强化合作与沟通审计机构与被审核单位之间应加强合作与沟通。
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审计存在的问题1. 缺乏独立性和公正性:在某些情况下,审计师可能受到客户的影响,导致审计报告不够客观和真实。
此外,在一些国家或地区,政府可能会干预审计工作,限制其独立性和公正性。
2. 存在信息不对称:在进行审计时,审计师必须依赖于客户提供的信息。
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客户可能故意或无意地隐瞒重要信息,导致审计结果不准确。
3. 技术落后:传统的审计方法主要依赖手工操作和文件整理,这样容易出现人为错误,并且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
此外,在数字化时代,出现了大规模数据分析工具等技术创新,使得传统审计方法变得滞后。
4. 时间压力与综合风险难以平衡:由于时间压力和庞大的工作量,常常导致审计师无法充分了解企业各个方面。
因此,在评估风险时容易忽略某些关键领域,从而影响审计质量。
5. 难以发现隐性风险:许多企业存在不规范的内部控制,审计师往往难以发现隐藏的风险。
例如,管理层可能会通过各种手段操纵财务报表,掩盖实际情况。
二、对策建议1. 加强独立性和公正性:各国应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保护审计师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同时,加强对审计师团队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
2. 提高客户信息透明度:企业应该主动向审计师提供准确、完整的信息。
政府可以推行信息披露制度,要求企业按照一定标准公开重要信息,增加信息对称性。
3. 推动数字化转型: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等技术创新来改进审计方法。
审计公司可以投资开发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并在审计过程中广泛运用这些工具,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4. 优化时间管理策略:采用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来合理安排工作进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时间消耗。
此外,审计机构还可以建立流程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
5. 强化内部控制审计:审计师应当重视并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审查。
通过深入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检测存在的风险,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提供改进意见。
6. 鼓励举报机制设立:建立举报热线或类似机制,鼓励员工、投资者等向监管部门或审计师团队举报违法行为和不当操作。
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问题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层对于审计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
然而,审计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审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和风险控制。
以下是审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审计程序不规范在审计工作中,审计师应按照专业要求执行一系列的审计程序。
然而,有时由于时间限制或其他原因,审计师可能会选择省略某些重要的审计程序,或者只是通过表面性的工作来完成审计任务。
这种不规范的审计程序可能导致重大的审计遗漏和错误。
2.审计师的素质不高审计师是审计工作的核心执行者,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质量。
然而,一些审计师在专业知识、沟通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方面存在欠缺。
他们可能对企业的业务活动和会计制度不熟悉,无法准确理解企业的风险和内部控制情况,从而无法进行全面、有效的审计。
3.审计独立性不足审计独立性是保证审计工作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基础。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审计师可能受到企业管理层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干扰,无法保持真正的独立性。
这可能导致审计结果的失真,使企业不能真实反映自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二、对策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审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对策:1.强化审计程序的规范性企业应借鉴相关法规和专业准则,建立健全的审计程序,确保所有审计工作都依据规范进行。
同时,审计师需更加注重细节,不得随意省略关键的审计程序。
企业管理层应给予审计团队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来完成审计工作,确保审计程序的执行规范性。
2.提升审计师的专业素质企业应加强对审计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水平。
培训内容应包括财务会计知识、业务理解和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内容,以提升审计师对企业业务活动和风险的理解能力。
此外,企业也可以考虑聘请外部专业机构来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审计团队提升专业素质。
3.加强审计独立性的保障为了确保审计师的独立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审计委员会,独立于企业管理层,负责监督审计工作的进展和结果。
试析当前事业单位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试析当前事业单位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审计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当前事业单位审计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问题分析1.监管缺位。
事业单位审计的主要目的是监督和审查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但由于监管机制不完善,一些问题难以被及时发现和纠正。
2.审计报告使用价值不高。
目前事业单位审计报告的内容较为单一,往往只是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简单的揭示,对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相对较少,导致审计报告的使用价值不高。
3.审计机构审核能力不足。
一些审计机构在审计人员素质、审核手段和技术工具等方面存在欠缺,导致审计工作质量参差不齐。
4.事业单位审计与信用评级脱节。
事业单位审计一方面需要提供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真实反映,另一方面也需要符合信用评级的要求,但当前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
二、对策建议1.加强监管。
政府应加大对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机制,建立有效的事业单位审计监督机构,加强对审计工作的日常指导和检查。
2.创新审计报告内容。
审计机构应创新审计报告的内容,增加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部分,提供对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的有益建议,提高审计报告的使用价值。
3.加强审计机构的人员培养。
审计机构应加大对审计人员的培养力度,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审核能力,引进先进的审核手段和技术工具,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
4.整合事业单位审计与信用评级。
政府应加强对信用评级与事业单位审计的衔接,建立事业单位信用评级的基础框架,确保审计结果与信用评级的一致性。
5.加强对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宣传。
政府应加强对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公众对事业单位审计结果的理解和接受度。
当前事业单位审计存在着监管缺位、审计报告使用价值不高、审计机构审核能力不足以及与信用评级脱节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监管,创新审计报告内容,加强审计机构的人员培养,整合事业单位审计与信用评级,并加强对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宣传。
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概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监管工具,在确保财务信息可靠性、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保护投资者权益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审计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审计质量亟待提升、技术手段需创新应用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进一步推动审计事业的发展,本文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审计质量亟待提升首先,目前存在部分外部审计师缺乏专业能力和道德素养,导致审计质量下降。
某些审核人员可能在处理客户关联交易时触碰到自身利益冲突问题或纵容公司做假账。
此外,不同地区和国家间对于授权机构实施审计监管职责方式不同也是一个原因。
对策一:强化教育培训与规范标准加强教育培训是提升外部审计师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各国政府可设立统一的审计师资质认证考试,确保审核人员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国际组织应提出统一的规范标准,建立起严格的道德要求和职业操守准则,以加强对外部审计师的监管。
问题二:技术手段需创新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审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
审计受益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方面在以下三个方面存在挑战:数据获取不全、分析效率低下、安全风险高。
对策二:推动技术创新并强化网络安全防护拓宽数据来源是解决审计中数据获取不全问题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税务局、海关等部门信息共享,可以有效收集各类数据,并进行系统性整理和分析。
同时,在大数据分析方面引入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应尽快建立完善网络安全体系,防止黑客攻击和信息泄露给企业带来损失。
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培训,并采取合适的技术手段,如加密技术和漏洞修复等,保护审计数据的安全。
问题三:国际合作亟待加强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企业经营活动越来越跨国化。
然而,在多元文化和多种法律体系的环境下,跨国公司面临着审计标准、税收政策、合规要求等方面不一致的问题。
对策三:加强国际监管机构合作建立统一标准各国应积极参与国际审计组织,并加强协调与合作。
试析当前事业单位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试析当前事业单位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 信息不完整:事业单位往往由于信息披露不规范而导致信息不完整,使审计工作受限。
事业单位可能未能按照规定披露财务报表、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等信息,使审计师无法全面了解事业单位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2. 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事业单位的审计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审计标准和程序不明确。
没有明确规定事业单位的审计范围、内容和要求,导致审计工作缺乏依据,容易引发争议。
3. 职责不清晰:事业单位的审计职责和责任划分不清晰,导致审计工作不准确、不全面。
审计师可能未能及时披露违规问题,使事业单位的经营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对事业单位的信息披露监管,规范信息披露内容和方式,确保审计师可以获得全面准确的信息。
加强对信息披露的审计监督,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可靠。
2.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定相关的审计法律法规,明确事业单位的审计标准和程序,提高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权威性。
加强对审计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 明确审计职责和责任:制定明确的审计职责和责任,明确事业单位和审计师的权责边界,防止审计过程中的职责混淆。
加强对审计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审计师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
4.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事业单位应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和审计机制,加强对经营风险的管控。
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审计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
当前事业单位审计存在问题需要通过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审计职责和责任以及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等对策来加以解决。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提高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实现事业单位的良好运营和管理。
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
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常常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由于审计环境、程序或者人为因素等多种原因引起的。
以下将为您列举一些常见的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1. 数据完整性问题:在进行审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数据不完整或者数据被篡改等情况。
这使得审计师无法准确地评估和验证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可靠性。
2. 业务流程控制不当: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保障业务流程高效运转和防范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业务流程容易产生混乱,从而增加了审计师发现错误和欺诈行为的难度。
3. 管理层对审计工作缺乏重视:有些企业管理层对审计工作不够重视,缺乏配合和支持审核工作所需的资源。
这会导致审计师无法充分获取必要资料和信息,并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审计程序规范不明确:由于各个国家或地区对于审计程序规范的要求存在不同,企业和审计机构在操作中可能存在对程序规范的理解不一致或者缺乏统一性的问题。
这使得审计工作难以比较和评估,影响了审计结果的可比性和权威性。
5. 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及道德风险:审计工作依赖于专业素质和道德操守,但有时会出现一些个别审计员素质较低、专业水平欠缺的情况。
这可能导致审计报告存在偏差,缺乏客观公正性。
二、对策分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强化数据完整性保护: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信息系统和数据管理体系,并配备相应的技术手段来保护数据的完整性。
同时,需要加强对于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控制,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或丢失。
2.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企业应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明确各个业务流程的责任与权限,并进行必要的培训与指导。
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在发现问题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提高业务流程的规范性和效率。
3. 提升管理层对审计工作的重视:企业管理层应该意识到审计工作对于企业治理的重要性,并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审计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审计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建设法治中国构建了宏伟蓝图,为审计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把审计监督确定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审计的责任将更加重大。
要完成这项光荣的使命,强化审计监督,提升审计质量成为重中之重,关系到审计机关的生存和发展。
本文结合近几年来参与审计质量检查、审理、优秀项目评比的情况,客观分析当前审计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基础上,就审计机关如何认真执行审计法律法规、强化质量控制、减少审计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对策和建议。
一、当前审计质量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过程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
从总体来看,审计质量不高仍是当前影响审计监督作用发挥的关键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依法履职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我们面监的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多变,在纷繁复杂的信息面前,审计系统无疑成为政府和社会公众对社会经济信息过滤和优选的一个重要依赖,因此对审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
然而在每个审计机关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执行不力、行为不当等有可能导致审计质量事故发生的各种薄弱环节。
一是应当审计的重要事项没有审计,应审未审。
如财政同级审只简单停留在翻翻总预算会计的账本找几个问题,有些基层审计机关延伸部门预算执行的单位覆盖面低,一年只审3至4个,而且审得不深不透,停留在面上,无法说明问题,浪费了人力物力。
经济责任审计仍停留在简单的本级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上面,没有涉及贯彻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法规、重点投资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情况、重要经济事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对以往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等,更没有延伸下属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情况。
二是应当甄别的问题没有甄别,审而不实。
个别审计人员不注重倾听被审单位意见,凭主观臆断,将有利于证明问题的证据就收入档案,不利于证明问题的证据就束之高阁,带来在后期征求意见阶段与被审单位各执一词,有损审计形象。
个别审计人员为偷懒应付审计报告,将进点前被审单位已经整改的事情仍做问题反映。
还有一些审计人员将查出的问题作砝码,和被审单位讨价还价,选择性报告,选择性审计,对不准备反映的问题干脆不取证,给审计工作带来较大风险。
三是应当处理的没有处理,审而不严。
主要表现为少数项目在审计执法方面自由裁量权过大,处理处罚过轻。
有虎头蛇尾、头重脚轻之感。
如某档案中有几百万不知去向,最后的审计处理意见为改正。
有的被审单位由于政策掌握有误等原因多发放了国家专项补助资金,处理处罚引用的法规是《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中追回有关财政资金的条款,但审计意见为今后改正,未追回专项资金。
还有的执收执罚结论下得多,实际收缴少,不能按审计决定执行到位。
如多发给个人的奖金福利、单位自行开支的不合规的支出等,如果不是具有“高压线”性质的资金,一般情况下难以追缴到位。
(二)审计机关的规范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审计准则》、《审计法实施条例》等法规对审计工作的规范化进行了明确要求,但有些审计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执行《审计准则》是束缚自己的手脚。
对《审计准则》理解片面,学习不深入,落实不到位,对规范自身的审计行为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主要表现在:在审计方案方面,主要表现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缺乏深入了解和测试,可操作性不强,审计重点不突出。
有的项目未编制审计实施方案。
有的审计分工中未涵盖所有审计事项,有些人员无分工,有的审计方案签字不全。
有的审计方案中确认的事项,没有编制工作底稿,审计报告中也没有反映该问题。
有的审计实施方案中人员分工情况与实际承担该任务编制取证笔录的人员不一致。
有的项目审计未按照审计方案规定的进度进行,既未作调整说明,也未及时办理审计实施方案调整、审批手续。
一些单位还固守着以前的工作模式,没有按照审计通知书、调查了解记录、审计方案的顺序开展工作。
在审计证据和底稿方面,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大部分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相关性不够,重要的证据后面没有附相关原始复印件。
存在先编写审计报告,后倒挤审计底稿情况,造成审计底稿时间晚于审计报告时间。
有的重视对违纪违规问题的取证,忽视对基本情况和审计评价等重大事项的取证。
此外,由于部分审计人员不细致,致使审计证据间不相匹配。
如审计证据反应问题的数量和附在后面的原始记录数量不相符,审计底稿和审计证据反应违规问题的数量不一致。
还有的底稿没有相应的证据作支撑,没有按审计工作底稿在前,审计证据在后的要求装订。
有的审计底稿无签名,有的签名是打印上去的,不是手签的。
有的审计组长对底稿的复核不细致,签名太过简单(属实),无具体意见。
有的底稿中审计人员和复核人员均为一人。
在审计文书方面,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未区分清楚,带来后面的定性、处理处罚以及救济途径错误。
还有的审计决定写了两种救济途径。
有的做出审计处理处罚的事项未下达审计决定。
审计决定中有的无定性依据,有的无处理处罚依据。
有的审计通知书的依据和审计报告的依据不一致。
有的审计报告问题表述不够清楚,对问题定性不准确,处理处罚依据引用不当。
个别报告中对问题的表述含糊其辞,似是而非,强调写实而不敢定性。
有的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与审计工作底稿不一致。
一方面是审计报告中反映的内容缺乏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的支持。
另一方面是审计工作底稿记录的审计事项,审计报告却不加以反映,且从审计档案中看不到某些违纪违规问题被修改、去掉的轨迹,各级责任划分不清。
审计程序方面。
主要是少数通知书没有提前三天送达。
被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意见未盖公章且意见超过10天。
有的缺少审计组会议纪要。
有的审理意见书是空白,未发表任何观念,仅打印签名。
有的无审理意见书及审理意见采纳情况说明书。
有的审计组会议纪要缺少全体审计组人员签字。
有的审计业务会议纪要无领导签字。
有的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未盖公章。
有的征求意见稿无审计组长手工签名。
有的审计决定执行结果回单太简单(已执行决定),无被审单位调账、缴库的原始证明凭证。
有的档案中干脆缺少执行结果回单。
有的审计文书送达回证内容不完整,使用不规范。
如:对审计公文送达记载不全,有的只记录了审计通知书的送达情况,而对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审计决定或审计报告等重要文书无送达载;有的只有送达人签名,未见收件人签名;有的未填写送达日期。
(三)审计人员的执法水平有待进一步增强审计制度是现行《宪法》确立的法律制度,具有独立性、强制性、综合性和权威性。
然而在审计实践中,少数审计人员不作为、乱作为,积累了一些审计质量上的风险隐患。
主要表现在:一是不作为,现场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和审计质量控制的惰性同时存在。
主要表现为有的报告过于简单,审计力度和深度不够,移送经济案件线索少,且级别低。
有的该延伸的重大资金、重点项目和二级单位没有延伸,审计质量不高。
大部分审计报告中,审计建议过于原则化,笼统化,缺乏可操作性, 使被审计单位无法得以落实。
有的审计组延伸的范围和空间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脚踩西瓜皮,审到那里算哪里”屡见不鲜。
审计人员脱离审计方案既定的审计范围和审计内容,仅局限于散点和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审查,最终导致整体审计任务未能完成。
大部分报告的审计评价照抄照搬被审单位提供的>工作总结和述职报告,缺少经过必需的审计检查、判断和测试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二是乱作为,过度审计导致行为失范。
个别审计机关认为审计无所不能,无所不包,热衷于“包打天下”。
有的无视审计监督职权的有限性,偏离审计机关对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监督的基本职责,而在投资审计中对决策权、执行权渗透和延伸。
有的对不属于审计监督职权范围内或者评价标准、依据不明确的事项进行了审计评价。
有的审计评价前后自相矛盾。
如评价中写了“不断服务民生,维护了社会公众利益”和存在的问题“加重百姓负担”前后矛盾。
有的超越审计管辖范围而向央企、民营企业的非财政资金进行审计。
有的在无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仅凭主观臆断推定当事人涉嫌受贿,查询当事人的个人存款,严重违反审计工作程序,侵犯被审计单位和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很多,有些如审计体制、审计环境等问题一时还难以解决外,这里仅从审计机关自身建设以及审计质量控制等角度对当前审计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干部思想认识淡化。
在当前审计人员少和工作任务重矛盾无法妥善解决的情况下,普遍认为审计程序太过繁琐,费时费力,对是否有必要进行这些程序设计思想上持疑问和怀疑态度。
还有部分审计人员在多年审计工作中沿袭的一些不规范不正确的做法和习惯难以在短期彻底扭转。
少数单位只注重案件线索和审计处罚,忽视规范审计程序,不少单位事后碰上检查时才“修补漏洞”,补充有关资料,检查起来难免顾此失彼。
思想认识的淡化必将带来学习的懈怠和滞后。
表现情形有三点:第一,对与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不全面,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甚至断章取义;第二,对相关的行业规章和政策规定平时不注重收集和学习,遇到审计处理问题时,有的回避疑点,避重就轻;有的临时抱佛脚,现学现用。
导致引用法律法规不准,处罚不当;第三,对先进的审计方法不接受不钻研,只会对纸质的账簿凭证进行核查,对计算机审计和先进信息技术找出各种理由拒之门外,影响了审计项目质量。
二是审计执法手段弱化。
由于我国法制建设尚在不断完善之中,《审计法》赋予的审计权限,远远不能满足实现审计目的的需要。
由于审计机关本身不能采取扣缴、划转等强制措施,审计决定只能依靠被审单位配合执行,如果这些部门出现梗阻,审计处理处罚就不能到位。
这一情况的客观存在,致使审计人员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处罚时,大多采取调账、改正等措施,对一些硬骨头,由于追缴困难,程序复杂,则往往绕道走,或轻描淡写,反而容易执行到位。
另外,在标准的选择上缺乏统一衡量,主观和经验主义惯性依然强大。
主要表现在:审计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审计评价的适当性、审计处理处罚的合理性、审计建议的操作性等很多方面,仍然依靠审计人员专业感觉和判断,停留于个人工作经验层面,尚未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评估、选择标准和方法。
如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同类问题,不同的审计人员对于定性处理依据和标准,往往判断不一样,影响审计监督的严肃性和客观性,隐含着较大的质量风险。
三是审计质量控制粗化。
笔者通过归纳多年来开展审计质量检查及日常审理复核情况发现,虽然各项目审计人员不同,但所暴露出的质量问题和瑕疵大多雷同,一些简单的程序性、常识性问题屡讲屡犯,这种现象表明当前的审计质量控制尚不能从源头上防范质量问题的发生,三级复核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
如在审计复核环节,复核人员有时碍于面子复核把关不严,不认真对照实施方案审查审计目的是否达到,审计程序是否到位,只管签名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