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三章第一节抗原

合集下载

免疫学基础

免疫学基础

胸腺 : 是T细胞成熟和发育的主要器官。未成熟的T 细胞前体从骨髓迁移到胸腺,95%的细胞凋亡,5% 的细胞发育、分化成为成熟的T细胞,释放到外周免 疫器官。
整理ppt
43
• 淋巴结 人体约有500~600个淋巴结, 清除各个组织器官中的抗原物质 淋巴结内有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嗜细胞
抗原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整理ppt
15
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
• 一、概念 什么是抗体?
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由浆细胞产生的并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称为抗体。 什么是免疫球蛋白?
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 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
注意!抗体是免疫球蛋白,但免疫球蛋白不一 定都是抗体。
整理ppt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初次应答 再次应答
整理ppt
正免疫应答 负免疫应答
52
(二)、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感应阶段:抗原递呈和识别阶段。 2、反应阶段:为T细胞和B细胞在识别抗原后的
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小部分T细胞和B细胞停止
分化,分别转变成为T记忆细胞和B记忆细胞。 3、效应阶段:为产生免疫效应的阶段。
整理ppt
29
2、Fc段的生物学作用
⑴激活补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激活补体,发挥补体的 生物学效应。
⑵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 :
①调理作用: ②ADCC作用: ③介导I型超敏反应:
⑶穿过胎盘和粘膜 :
整理ppt
30
(1)激活补体
当抗体(IgG、IgM)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后,使抗体发生变构,IgG的CH2功能区补体结合 点暴露,从而导致补体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而IgM 的补体结合点位于CH3功能区。

第3章 抗原

第3章 抗原

第三章抗原抗原(antigen, Ag)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抗原一般具备两个重要特性:一是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即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二是抗原性(antigenicity),即抗原与其所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称免疫原(immunogen),又称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即通常所称的抗原;仅具备抗原性的物质,称为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又称半抗原(hapten)。

一般而言,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均同时具备抗原性,即均属完全抗原。

半抗原若与大分子蛋白质或非抗原性的多聚赖氨酸等载体(carrier)交联或结合也可成为完全抗原。

例如:许多小分子化合物及药物属半抗原,其与血清蛋白结合可成为完全抗原, 并介导超敏反应(如青霉素过敏)。

能诱导变态反应的抗原又称为变应原(allergen);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的抗原又称为耐受原(tolerogen)。

第一节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抗原免疫原性的本质是异物性。

抗原特异性是免疫应答中最重要的特点,也是免疫学诊断和免疫学防治的理论依据。

一、异物性异物性是抗原的重要性质。

异物即非己的物质。

一般来说,抗原与机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异物性越强,其免疫原性就越强。

如鸡卵蛋白对鸭是弱抗原,对哺乳动物则是强抗原;灵长类(猴或猩猩)组织成分对人是弱抗原,而对啮齿动物则多为强抗原。

异物性不仅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如各种病原体、动物蛋白制剂等对人是异物,为强抗原;也存在于同种异体之间,如同种异体移植物是异物,也有免疫原性;自身成份如发生改变,也可被机体视为异物;即使自身成分未发生改变,但在胚胎期未与免疫活性细胞充分接触,也具有免疫原性,如精子、脑组织、眼晶状体蛋白等在正常情况下被相应的屏障所隔离,并不与机体的免疫系统接触。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全文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全文
甲状腺球蛋白、眼晶状体蛋白、精子等。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29
• 三、机体的反应性
• 受基因控制,与年龄和健康状态也 有关。
• 四、其它
• 抗原进入体内的途径、剂量及是否 应用佐剂等有关。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30
第三节 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 一、抗原的特异性 • 既表现在免疫原性上也表现在抗原性上。 • 表现在免疫原性上:指某一抗原只能诱
• 交叉反应:由共同抗原决定基刺激机体 产生的抗体分别与两种抗原(共同抗原) 发生反应。
• 图2-1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34
图2-1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35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36
第四节 抗原的分类
• 一、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 1、异种抗原 • 2、同种异型抗原 • 3、自身抗原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20
6、机体对异物的移植排斥反应功 能称为:
• A、免疫监视 • B、免疫自稳 • C、免疫防御 • D、免疫识别 • E、免疫耐受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21
7、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死 亡细胞的能力称为:
• A、免疫监视 • B、免疫自稳 • C、免疫防御 • D、免疫识别 • E、免疫耐受
• B、肺炎支原体与肺组织 • C、父母的HLA与子女的HLA • D、化脓性链球菌M抗原与肾小球基底膜
及心肌 • E、外毒素与类毒素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免疫学基础第三章:抗原

免疫学基础第三章:抗原
第3章
抗 原
一、抗原的概念与特性 二、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三、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四、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1
一、抗原的概念
抗原(Ag)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启 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 产物(抗体或效应T细胞)在体内发生特异 性结合的物质。它是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始动 因子。
12
抗原决定簇
抗原决定簇是暴露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 原特异性的化学基团,是和相应抗体发生 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结合部位,又是供免疫 活性细胞作为“异物”来识别的标志。又 称抗原表位。
13
抗原分子上抗原决定基(簇)示意图
14
(二)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
由于抗原物质通 常是大分子物质, 甚至是细胞、细菌 和病毒等,所以通 常具有多个抗原决 定簇,如果两个抗 原物质都含有相同 的抗原决定簇,则 会发生交叉反应。
18
三、异嗜性抗原 是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的,存在于人类、 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之间的性质相同的抗原, 即不同种属之间的相同抗原。
四、肿瘤抗原 是细胞发生突变过程中出现的具有免疫原 性的大分子物质。按其特异性分为肿瘤特异 性抗原和肿瘤相关抗原两大类。
19
五、自身抗原 能刺激机体发生自身免疫应答的自身组 织成分称为自身抗原。 主要是与免疫系统隔绝的“隐蔽物质”, 如眼睛的晶体蛋白、甲状腺球蛋白、精子 蛋白等。
16
细菌各部位抗原示意图
17
二、同种异型抗原
同种异型抗原:在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由于 基因型不同,其组织、细胞存在着的不同抗原 。 1、红细胞血型抗原
是指人类红细胞膜上的多种血型物质,其中以 ABO和Rh血型抗原系统最为重要。
2、人类白细胞抗原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存在于白细胞、血小板 和所有有核细胞表面的抗原物质,以淋巴细胞密度最 高。

抗原

抗原

蛋白多肽、多糖、脂多糖、 核酸等
四、半抗原-载体效应
天然蛋白抗原同时存在T和B细胞表位,因此其单独
即可激活T细胞和B细胞。 而半抗原由于免疫原性低,须与蛋白载体偶联才可诱
导抗半抗原的抗体产生。其机制为:B细胞特异性识 别半抗原,蛋白载体含有T细胞表位,被抗原提呈细 胞提呈并活化T细胞,辅助B细胞活化并产生抗体。
5、独特型抗原(idiotypic antigen)
1、异嗜性抗原,又称Forssman抗原:是指存在于人、动 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又称Forssman 抗。
溶血性链球菌表面成分 人肾小球基底膜 、心肌组织
心肌炎
肾小球肾炎
大肠杆菌O14型脂多糖
结肠粘膜
溃疡性结肠炎
2、异种抗原:来自另一物种的抗原。 微生物及其产物
人类同种异型:血型(红细胞)抗原
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
4、自身抗原:能引起免疫应答的自身组织 成分称为自身抗原。
在正常情况下,自身耐受。
但:
5、独特型抗原
TCR、BCR或Ig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 基酸顺序和空间构型,可诱导自体产 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这些独特的氨 基酸序列所组成的抗原表位称为独特 型(idiotype, Id)。 Id所诱生的抗体(即抗抗体,或称Ab2)称抗独特型 抗体(AId)。
只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载体(carrier):与半抗原结合而赋予其免疫原性的物
质。
T
免疫原性 lmmunogenicity
+
T
免疫反应性 immunoreactivity
同时具备以上两种特性者
只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者
半抗原

医学免疫学:抗原

医学免疫学:抗原
MHC分子结合后,T细胞才能识别。存在抗原分子的任何 部位
B细胞表位-----能被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结合的表位,多在
抗原分子的表面或转折处,可直接被B细胞识别。一般存 在于抗原分子表面或转折处,呈三级结构。
-13-
表3-1 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的特性比较
T细胞表位
B细胞表位
表面受体 TCR
BCR
完全抗原---即免疫原, 同时具备免疫原
性和反应原性的抗原。 如大多数蛋白质。
不完全抗原---即半抗原(hapten),只
具有反应原性的抗原。 如青霉素等药物。
-4-
载体蛋白----carrier, 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质。如鸡卵清蛋 白、牛血清白蛋白。
半抗原+载体蛋白=完全抗原
-5-
载体(Carrier,C) :大分子,Pro.等 半抗原(Hapten,H): H1、H2、H3 …… 完全抗原(Ag) = C + nH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
1.含有不同化学基团的复合抗原只能与相 应抗体特异性结合。 2. 同种化学基团由于连接位置不同所获得 抗体也只能与相应抗原发生强结合反应。 3. 同种化学基团的空间构象不同特异性 亦不同。
-15-
3、抗原表位决定抗原的特异性:
含有不同化学基团的合成抗原
NH2
抗血清
苯胺
+
对氨基苯甲酸 —
第三节 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
一、抗原的理化性质 1. 分子大小: 以蛋白质为例:
强抗原: MW > 10KD; 弱抗原: MW介于5KD----10KD之间 无抗原性: MW<5KD --分子量越大,结构越稳定,越不易清除。
-20-
2. 化学性质:

医学免疫学-第三章 抗原

医学免疫学-第三章 抗原
B
第一节 抗原的性质与分子结构基础
一. 抗原的基本特性:
免疫原性
(Immuogenicity):抗原 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诱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的能力。
免疫反应性
(immunoreactivity):抗 原与其诱生的抗体或致敏 感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 能力。
T immunoreactivity
抗原的特异性:是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及其与
应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即某一种特定抗原只 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且仅能与 该抗体或对该抗原应答的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
特异性是免疫应答最重要的特点。 T,下,有针对性地清除病原体/异物
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
B细胞 A
无应答
B细胞
T细胞 B
浆细胞
2.胸腺非依赖性Ag(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 TI-Ag):此类Ag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时, 不需要T细胞辅助,又称T细胞非依赖抗原。
TI-Ag
B细胞
浆细胞
TI-Ag可分为TI-1和TI-2抗原。
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 antigen):在抗原提呈细胞内 合成的抗原
如:病毒抗原,肿瘤抗原 抗原肽-MHCI类分子 主要 被CD8+ T细胞识别
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ntigen)
来自抗原提呈细胞外的抗原,如APC通过各种方式吞噬 的各种病原体 抗原肽-MHCII 由CD4+ T识别
2.化学性质:天然的抗原多是大分子的有机物。
蛋白质是良好免疫原。
糖蛋白、脂蛋白和多糖类、脂多糖都有免疫原性,但脂类 和哺乳动物的细胞核成分如DNA、组蛋白是难以诱导免 疫应答。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 抗原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 抗原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教案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教案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教案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讲稿一、免疫的概念免疫学(immunology)是研究机体自我识别和对抗原性异物排斥反应的一门科学。

传统免疫学起源于抗感染的研究,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医学家借用拉丁语immunis 表示免疫(immunyty),其原意为免除税役,转意为免除瘟疫。

在以后长在半个世纪的历史时期内,免疫一直被理解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被描述为宿主对病原微生物的不同程度的不感受性。

20 世纪中期以后,免疫学的发展逐渐突破了抗感染研究的局限。

事实上,机体不仅是对微生物,而是对各种抗原都能够进行识别和排斥,以维持正常的生命内环境。

所以,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现代免疫学认为:人体内存在一个负责免疫功能的完整的解剖系统棗免疫系统,与神经和内分泌等其他系统一样,这个系统有着自身的运行机制并可与其他系统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共同维持机体在生命过程中总的生理平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生理功能。

1.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fence)指机体排斥外源性抗原异物的能力。

这是动物藉以自净、不受外来物质干扰和保持物种纯洁的生理机制。

这种功能一是抗感染,即传统的免疫概念;二是排斥异种或同种异体的细胞和器官,这是器官移植需要克服的主要障碍。

这种能力低下时机体易出现免疫缺陷病,而过高时易出现超敏反应性组织损伤。

2.免疫自稳(immunololgicalhomeostasis)指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残损的组织、细胞的能力,这是机体藉以维持正常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

这种自身稳定功能失调时易导致某些生理平衡的紊乱或者自身免疫病。

3.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指机体杀伤和清除异常突变细胞的能力,机体藉以监视和抑制恶性促瘤在体内生长。

一旦功能低下,宿主易患恶性肿瘤。

近几十年来,免疫学以其辉煌的成就令人瞩目,免疫学技术的优势有力地推动了医学和生物学各领域的研究,并促进了临床医学的进步。

病原免疫教案(人卫第3版)

病原免疫教案(人卫第3版)

台山市敬修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表(教案)《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NO:1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1.具有将病原生物与传染病等相关学科初步联系的能力。

2.掌握病原生物、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概念。

3.熟悉病原生物的特点。

4.理解免疫的功能。

5.能初步运用病原生物与免疫知识解释与之相关的临床现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教学法教具、挂图:多媒体、板书辅助考核(或提问):微生物有哪些特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哪些?复习旧课要点:无新课难点、重点与解决措施:重点1.病原生物、微生物、寄生虫的概念。

2.病原生物的特点。

3.免疫的概念及功能。

难点1.病原生物的特点。

2.免疫的功能。

解决措施联系以前学过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内容,加强理解,加深记忆。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一、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15分钟)二、病原生物的概念及特点(30分钟)三、免疫的概念与功能(20分钟)小结(10分钟)课外作业:P4 思考题课后记: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与寄生虫统称为病原生物。

微生物是一群肉眼不能直接看见的微小生物,它具有的特点是种类繁多、个体微小、繁殖迅速、分布广泛、结构简单和数量巨大。

寄生虫是居留在其他生物体并对其产生损害的低等动物,他包括蠕虫、原虫和节肢动物三大类。

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护自身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免疫功能主要为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

台山市敬修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表(教案)《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NO:2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1.建立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具有正确应用常用消毒灭菌法的能力。

2.掌握细菌的结构、生长繁殖、致病性及正常菌群、灭菌、消毒等基本概念。

3.熟悉细菌的形态、培养、分布、感染方式与类型及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4.了解细菌培养基的制备、接种、在培养基上的生长及变异现象;能判断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了解其临床意义及医院感染的预防。

5.学会细菌涂片、革兰染色法操作及结果判断;学会显微镜油镜的使用与保养。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知识重点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知识重点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第一章医学免疫学免疫: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感染性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

免疫的基本功能:1、免疫防御2、免疫自稳3、免疫监视微生物方法学和医学微生物学奠基人——科赫第二章免疫系统免疫细胞: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

免疫器官分类:1、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和成熟的部位。

2、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免疫细胞定居、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中枢免疫器官分类:1、骨髓(造血器官,也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2、胸腺3、法氏囊外周免疫分类:1、淋巴结:分布全身的豆形淋巴器官2、脾脏(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3、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骨髓的功能:1、造血(所有血细胞的发源地)2、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3、再次体液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胸腺的功能:1、是T淋巴细胞(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 )分化成熟的场所;2、免疫调节功能:分泌胸腺激素和细胞因子;3、形成血-胸腺屏障:阻止血液中大分子进入胸腺。

淋巴结的功能:1、成熟免疫细胞居住的场所2、发生免疫应答(IR)场所3、过滤淋巴液捕获抗原4、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脾的功能:1、免疫细胞居住地2、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3、合成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细胞因子4、过滤血液捕获抗原5、存储红细胞的血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的功能:1、形成生理屏障2、参与局部免疫应答3、参与口服抗原介导的免疫耐受T、B细胞在免疫应答中起核心作用。

免疫细胞分类:1、干细胞2、淋巴细胞3、单核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的分类:1、T淋巴细胞2、B淋巴细胞3、NK细胞第三章抗原抗原(Ag):指一类能刺激免疫系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表位或抗原决定簇: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结构或基团。

抗原的特性:1、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2、免疫反应性(抗原性):即抗原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1)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1)

理论课教案纸
编号:CY/JW-JL-12 (08) 保存期限:5年
教案纸第页
理论课教案纸
编号:CY/JW-JL-12 (08) 保存期限:5年
教案纸第页
理论课教案纸
编号:CY/JW-JL-12 (08) 保存期限:5年
教案纸第页
理论课教案纸
编号:CY/JW-JL-12 (08) 保存期限:5年
教案纸第页
理论课教案纸
编号:CY/JW-JL-12 (08) 保存期限:5年
教案纸第页
理论课教案纸
编号:CY/JW-JL-12 (08) 保存期限:5年
教案纸第页
理论课教案纸
编号:CY/JW-JL-12 (08) 保存期限:5年
教案纸第页
理论课教案纸
编号:CY/JW-JL-12 (08) 保存期限:5年
教案纸第页
理论课教案纸
编号:CY/JW-JL-12 (08) 保存期限:5年
教案纸第页
理论课教案纸
编号:CY/JW-JL-12 (08) 保存期限:5年
教案纸第页
理论课教案纸
编号:CY/JW-JL-12 (08) 保存期限:5年
教案纸第页。

第三章:抗原

第三章:抗原
1、超抗原的概念 能与多数T细胞(2%-20%)结合并在极低浓 度(1-10ng/ml)就能诱发T细胞最大的应答 效应的物质。这类物质具有强大的刺激T细 胞活化的能力,故称为超抗原(SAg) 。如细 菌外毒素和逆转录病毒蛋等
2、超抗原的种类 外源性超抗原(某些细菌的外毒素) 金葡菌肠毒素A、B、C、D、E (staphylocccus enterotoxin ,SE) 葡萄球菌毒素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
人体
抗体
伤寒杆菌
交叉反应
人体 肠炎杆菌
抗体
第二节 影响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因素
抗原物质是否具有免疫原性,一方面取 决于抗原本身的性质(包括:一定的理化 性状 大分子胶体、一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分子构象与易接近性、一定的物理性状、 完整性),另一方面取决于机体对抗原物质 刺激的反应性。机体的这种反应性是建立 在抗原物质异物的基础上的,而这种反应性 是具有特异性的。
弗氏不完全佐剂(IFA) 石蜡油+羊脂
弗氏佐剂
弗氏完全佐剂 (CFA) 石蜡油+羊毛脂
+ 卡介苗
抗原和佐剂的比例为1:1,由于佐剂是油剂, 加抗原后要充分混合成乳剂。
3、佐剂的生物学作用:
增加抗原的免疫原性,使无或微弱免疫原 物质变成有效的免疫原。 提高抗体的滴度,提高初次免疫应答和再 次免疫应答抗体的滴度。 改变抗体的类型,由产生IgM转变成IgG。 引起或增强迟发型超敏反应。 增强机体对抗原刺激的反应性;
1、强大的刺激能力 2、无须抗原提呈细胞的处理 超抗原的一端和APC表面的MHC -Ⅱ分子结合,另 一端可直接与TCR 链V区结合,而两端均为抗原结 合沟槽的外侧,从而产生激活信号,使T细胞活化。 3、与T细胞相互作用无MHC限制性 4、选择性结合TCRβ链V区外侧 5、超抗原不仅可激活T细胞,而且可能诱导T细胞的 耐受

抗原

抗原

一、异种抗原
1、病原生物
抗原结构复杂, 是多种抗原的 复合体。 1)可用于制备 疫苗 2)帮助诊断疾 病
(一)病原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外毒素和类毒素
外毒素→机体→抗毒素 ↓脱毒
类毒素→机体→抗毒素
中 和 外 毒 素
(二)动物免疫血清
是用类毒素免疫动物马制备的含有相应 抗毒素的动物血清 对人体具有二重性
TD抗原与TI抗原的区别 项目 组成 TD抗原 TI抗原
B细胞和T细胞决定簇 重复B细胞决定簇 需要 不需要
T细胞辅助
免疫应答
抗体类型 免疫记忆
体液和细胞免疫
多种,主要IgG 有
体液免疫
IgM 无
三、抗原的分类
(三)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 异种抗原:如细菌 • 同种异型抗原:人类红细胞血型抗原 • 自身抗原:眼晶状体蛋白
(四)肿瘤抗原:
指细胞在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及过度表
达的抗原物质的总称。
1、肿瘤特异性抗原 2、肿瘤相关抗原
肿瘤相关抗原

非肿瘤细胞所特有 正常细胞和其他组织上也存在 含量在细胞癌变时明显增高 只表现量的改变,无严格肿瘤特异性
辅助 诊断 原发 性肝 癌
典型代表:胚胎性抗原如AFP(甲胎蛋白) CEA(癌胚抗原)
载体
完全抗原
B
B B T
B T
抗体
半抗原+载体蛋白=完全抗原
举例:
青霉素过敏
青霉素(半抗原)+血清白蛋白(载体)=完全抗原
三、抗原的分类
(二)按抗原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 细胞辅助分类
• TD-Ag(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胸腺依赖性抗原 • TI-Ag(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 非胸腺依赖性抗原

免疫学:抗原

免疫学:抗原

无免疫原性,只有抗原性的物质。能与相应特 异性抗体起反应,但本身不诱发抗体的形成的物质。 如:多为某些简单的小分子物质。
载体(carrier): 赋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蛋白质。
半抗原 + 蛋白质 完全抗原
半抗原
+
载体
完全抗原
B
B B T
B T
抗体
第二节 抗原的理化特性与分类
(一)抗原物质的理化性质:
1. 异物性:决定免疫原性的首要性质; 1)异种物质 2)同种异体物质 3)自身变异成分或隐蔽成分暴露
2. 分子大小:分子质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分 子质量一般在10Ku以上。
3. 化学结构与组成: 必须有较复杂的化学组成与结构。一般而言,蛋白质类 物质抗原性较强,其中含有芳香族氨基酸(尤其是酪氨酸) 的抗原免疫原性强。分子结构中有侧链的物质比类似但无 侧链的物质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如:明胶蛋白,分子量100ku,但直链易降解,故免疫原 性弱。如接入2%的酪氨酸后,其免疫原性就大大增强; 核酸弱免疫原性,但加蛋白质载体,免疫原性增强; 脂类一般无免疫原性。
天然抗原:非己抗原 自己抗原
人工抗原:人工结合抗原
人工合成抗原 基因工程抗原
天然抗原:指天然的生物细胞、细胞内成 分及天然生物的产物,主要来自于植物、动物 和微生物。
1)细胞、细菌和病毒; 2)蛋白质;
3)多糖类物质;
4)脂类抗原;
5)核酸抗原。
天然抗原根据与宿主的亲缘关系:
1. 异种抗原(xenogenic Ag): 来自不同种属的抗原。如: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抗毒素 血清(由异种动物制备的)。 异种动物的血清蛋白对人具 有免疫原性。 如:抗毒素血清(马血清) 破伤风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三章-免疫学基础PPT课件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三章-免疫学基础PPT课件
6
第一节 抗原抗原的特异性来自❖ 特异性是指抗原只能刺激机体产生针对该抗 原的免疫效应物质,且仅能与相应的免疫效应物 质发生特异性结合
❖ 特异性是免疫应答最基本的特点,亦是临床 免疫学诊断与防治的理论依据
7
第一节 抗原
抗原
机体
抗体
抗原
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抗原的特性示意图
8
第一节 抗原
抗原决定基
❖ 抗原决定基,又称表位,是抗原分子中决 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一般由几个到 十几个氨基酸构成。
二、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一)异物性
①异种物质 ②同种异体物质 ③自身物质
(二)理化性状
1.分子大小与化学组成 分子质量一般在l0kD以上,且分子量越大,含有抗原
表位越多,结构越复杂,则免疫原性越强 2.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
11
第一节 抗原
三、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一)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 微生物化学组成复杂,免疫原性较强 ❖ 细菌的外毒素是毒性极强的蛋白质,具有良好的
原的反应,称为交叉反应。 ❖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有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动物免疫
血清、异嗜性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肿瘤抗 原。
17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
概念
❖抗体(antibody, Ab) 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 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的并能与相应抗原 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Ig) 具有抗体活性及化学结构与抗 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
14
第一节 抗原
(五)自身抗原 1.隐蔽的自身抗原
如甲状腺球蛋白、精子、脑组织和眼晶体蛋白等
2.修饰的自身抗原 (六)肿瘤抗原 1.肿瘤特异性抗原 如黑色素瘤的抗原 2.肿瘤相关抗原

《医学免疫学》第三章 抗原

《医学免疫学》第三章 抗原

4. 表位-载体作用
B细胞识别半抗原,Th细胞识别载体表位,从而激活B细胞
5. 共同抗原表位与交叉反应
共同抗原:不同抗原物质之间存在着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
位。将带有相同或相似抗原表位的抗原称为交叉抗原或共 同抗原。
交叉反应:一种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或相似
抗原表位的两种不同抗原都能结合,产生免疫反应,称为 交叉反应。
• 超抗原主要包括:金葡菌肠毒素、链球菌致热外毒素、 HIV的gp120蛋白等。
意义:参与机体多种病理生理反应,与许多毒素性疾 病的发病机制、机体抗肿瘤免疫及自身免疫病和免疫 抑制有关。
二、佐剂(adjuvant)
与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射 增强免疫应答或改变应答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弗氏佐剂
不完全 矿物油
异种抗原
同种异型
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
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分类
1. 内源性抗原 2. 外源性抗原
第四节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一、超抗原(superantigen,SAg)
普通抗原
超抗原
Monoclonal T cell response
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免疫原性+抗原性
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只有抗原性 无免疫原性
不完全抗原又称半抗原(hapten),多为一些小分子
半抗原 + 载体 完全抗原
哪些物质是抗原?
• 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及其毒性代谢 产物(如外毒素)
• 疫苗 • 异种器官、组织、细胞 • 同种异体器官、组织、细胞、血型抗原 • 肿瘤抗原 • 免疫豁免区的物质,如精子、脑组织、眼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件第三章常见病原菌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件第三章常见病原菌

第三章常见病原菌第一节化脓性球菌第二节肠道杆菌第三节弧菌属第四节厌氧性细菌第五节分枝杆菌属第六节其他病原性细菌第一节化脓性球菌一、化脓性球菌概述二、葡萄球菌三、链球菌四、肺炎链球菌五、脑膜炎奈瑟菌六、淋病奈瑟菌1.列出葡萄球菌、链球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2.说出血浆凝固酶、抗O试验的临床意义;3.了解其他化脓性球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一、化脓性球菌概述病原性球菌因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故称化脓性球菌。

主要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见图1-3-1)。

图1-3-1 化脓性球菌(一)主要生物学特性1.菌体呈球形,平均直径1µm,典型排列呈葡萄串状,革兰染色阳性。

2.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光滑的有色菌落。

在血平板上,致病菌株可形成透明溶血环。

3.根据色素和生化反应的不同,葡萄球菌可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

4.抵抗力强于其他无芽胞菌。

在干燥的脓汁、痰中可存活2~3个月;加热80℃30min才被杀死;耐盐性强;对龙胆紫敏感;对青霉素和庆大霉素高度敏感。

但本菌易产生耐药性。

(二)致病性1.致病物质包括:凝固酶、葡萄球菌溶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

2.所致疾病包括:化脓性感染、食物中毒、假膜性肠炎。

(三)标本的采集与检查根据不同疾病,可采集脓汁、渗出液、血液、剩余食物、呕吐物、粪便等。

根据镜下细菌形态、排列和染色性作出初步诊断。

再经培养后根据菌落特点、凝固酶试验等鉴定是否为致病性葡萄球菌。

(四)防治原则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创伤应及时消毒处理。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

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药敏试验选择药物。

三、链球菌(一)主要生物学特性1.革兰阳性,球形或卵圆形,常呈链状排列。

2.营养要求较高,在血平板上不同菌株表现不同的溶血现象,据此将链球菌分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丙型链球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有异物
性的物质
同种异体物质 某些自身物质
• 异种物质: 如细菌对于人;
鸡卵蛋白对于鸭:弱抗原 对于人:强抗原 猴子体内的成分对于人:弱抗原 对于老鼠:强抗原
• 同种异体物质:换肾,输血 • 自身物质:眼晶状体蛋白
三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一)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1、微生物(特别是病原生物)
抗原结构复杂, 是多种抗原的 复合体。 1)可用于制备 疫苗 2)帮助诊断疾 病
• (三)异嗜性抗原是一类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种 属之间的共同抗原。 如溶血性链球菌的多糖和蛋白质抗原与人的心肌、心瓣膜 或肾小球基底膜之间有共同抗原存在。 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称异嗜性抗原。 (四)同种异型抗原 1.红细胞血型抗原 (1)ABO血型抗原 (2)Rh血型抗原 2.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一组决定移植组织是 否相容、与免疫应答密切相关、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参与免疫应答、移植排斥反应及免疫调节
(二)动物免疫血清
是用类毒素免疫动物马制备的含有相应 抗毒素的动物血清 对人体具有二重性
1、抗毒素(抗体):可中和外毒素的毒 性作用。 2、异种蛋白(抗原):可引起超敏反应。
第一节 抗原
(二)动物免疫血清 • 临床治疗疾病使用的抗毒素,是将类毒素给马注射, 从马血清中提取的 • 抗毒素注入人体,可中和相应的外毒素,起到防治疾 病的作用 • 此抗毒素是异种抗原,具有免疫原性,可刺激机体产 生抗马血清抗体,反复使用可引发超敏反应,故注射前应 做过敏试验
产生抗体
抗原乙

抗原甲
抗体1

抗原乙
交叉反应:抗体与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 不同抗原之间出现的反应。
第一节 抗原
• 如两种抗原含有一种相同或相似的表位,能与同一抗 体发生反应,则这两种抗原称为共同抗原 • 抗体或效应T细胞对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基的不同抗原 的反应,称为交叉反应
抗原A 抗血清A
抗原B
抗血清B
2.Rh血型系统:
人RBC 恒河猴RBC 共同抗原,称Rh抗原。
实际意义 新生儿溶血症
孕妇(Rh-) → 胎儿(Rh+)
↓ 抗Rh抗体 + ↓ 新生儿RBC (Rh+) ↓ 溶血反应
第一节 抗原
(五)自身抗原 1.隐蔽的自身抗原
如甲状腺球蛋白、精子、脑组织和眼晶体蛋白等
2.修饰的自身抗原 (六)肿瘤抗原 1.肿瘤特异性抗原 2.肿瘤相关抗原
练习题
5、下述哪种物质为人体隐蔽性的自身抗原( )
A.眼晶体蛋白 B.皮肤 C.肾 简答
1、抗原的免疫原性决定于哪些因素?
2、动物免疫血清对人为什么具有双重性作用?其有哪些利 弊? 3、不同血型的人相互之间输血后引起什么后果?原因是什 么?
D.肝
E.骨髓
4、类毒素是怎样制成的?有什么用途?
5、简述医学上重要抗原的类别及重要的抗原
1.ABO血型系统:
A、B、AB、O四型
血型 抗原(RBC) 抗体(血清) —————————————————— — A型 A抗原 B抗体 B型 B抗原 A抗体 AB型 AB抗原 无A、B抗体 O型 无A、B抗原 A、B抗体 —————————————————— — 不同血型的人相互之间输血可引起 严重的输血反应
反应原性
T
T
免疫原性
效应T细胞
抗原
B
浆细胞
3、抗原的分类
完全抗原:具有 免疫原性和免疫 反应性的物质。 如细菌、病毒、 血清、大多数蛋 白质。 半抗原:只具有免疫 反应性而不具有免疫 原性的物质。如大多 数多糖、某些药物, 与载体结合后可成为 完全抗原。
如:蛋白质、细菌、病毒等 如:多糖、类脂、某些药物
半抗原 +
载体
完全抗原
B
B B T
B T
抗体
半抗原+载体蛋白=完全抗原
三 抗原的特异性
一、特异性:即专一性 指物质间相互结合的对应性,由抗原 物质表面的特殊结构抗原决定簇决定 的。 免疫原性的特异性: 反应原性的特异性:
伤寒杆菌——抗伤寒菌抗体——免疫反应(+)
痢疾杆菌 免疫反应 ( -)
意义: 特异性是免疫应答最重要的特点, 也是免疫学诊断和防治的理论依据。
如黑色素瘤的抗原
指与某种肿瘤的发生有关,但不是该肿瘤细胞所特 有的抗原物质。如肝细胞癌变时,体内的甲胎蛋白(AFP)含 量明显增加
第一节 抗原
四、佐剂 • 先于抗原或同时注射入机体,能明显增强免疫应答或改 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称佐剂 • 包括①微生物及其产物:如短小棒状杆菌、卡介苗 (BCG)等;②无机化合物:如明矾、氢氧化铝等;③油剂: 如弗氏佐剂等 • 佐剂能延长抗原在体内的刺激时间,刺激抗原提呈细胞 的功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从而发挥佐剂作用
1.半抗原的准确含义是( ) A.异种物质 B.只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C.只具有反应原性的物质 D.分子量>10kD的物质 E.化学结构简单的物质 2、下述免疫原性强的物质是( ) A.脂蛋白 B.糖蛋白 C.多糖 D.蛋白质 E.类脂 3、在不同物种间的共同抗原称为( ) A.同种异型抗原 B.异种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特异性抗原 E.不完全抗原 4、动物免疫血清对人而言是( ) A.抗原 B.抗体 C.是无毒性的物质 D.具有免疫原 性的物质 E. 既是抗体又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第一节 抗原
机体
抗原
抗体
抗原
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抗原的特性示意图
二、抗原的特性:
1、免疫原性:抗原刺激机体特定的免疫细胞, 并使之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 应物质(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的特性。
T T 致敏T细胞
Ag
B 浆细胞 抗体
2、免疫反应性:是指抗原与其诱生的 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产 生免疫反应的特性。
第一节 抗原
抗原决定基
• 抗原决定基,又称表位,是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 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一般由几个到十几个氨基酸构 成。 • 表位是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础,它是与抗体、免疫 活性细胞抗原受体特异性结合的部位。
2、抗原为什么会有这种特异性呢? 因为抗原分子表面有 抗原决定簇 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 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因, 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 结构,又称表位或抗原 决定基。
抗原决定基பைடு நூலகம்表位
Ag1
Ag2
表位是决定抗原 特异性的基础
抗体
Ag
二、 共 抗原乙 抗原甲 同 抗 原 共同抗原表位:不同抗原相互间 和 存在的部分相同的表位 交 共同抗原:含有共同抗原表位的 叉 不同抗原叫做共同抗原又叫交叉 反 抗原 应
三 、 共 同 抗 原 、 交 叉 反 应
抗原甲
刺激机体
一.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机体通过识别“自己” 和“非己”,对非己物质进行识别、应答和予以清 除的生物学效应总和。这些非己物质就是抗原。 理论上抗原可以是自然界中所有的外源和自身物质
一 抗原的概念与特性
T
T
抗原
B
浆细胞
效应淋巴 细胞
抗体
一.抗原的概念:凡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 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 应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作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重点 1.抗原、抗体、免疫球蛋白、免疫应答的概念。 2.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及生物学功能。 3.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及意义。 4.细胞免疫应答的作用。 难点 1.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2.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3.抗感染免疫的组成及意义。
学习目标
1.具有免疫学的基础知识和正确理解免疫现象。 2.掌握抗原、抗体、免疫系统、免疫应答、抗感染免 疫的概念与功能。
(一)病原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外毒素和类毒素
外毒素→机体→抗毒素 ↓脱毒
类毒素→机体→抗毒素
中 和 外 毒 素
第一节 抗原
三、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一)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 微生物化学组成复杂,免疫原性较强 • 细菌的外毒素是毒性极强的蛋白质,具有良好的 免疫原性 • 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保留免疫原性 称为类毒素 • 注射类毒素,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即抗毒 素),能有效中和外毒素



• • •

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 合的物质。 抗原的特性包括免疫原性和抗原性。 表位是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表位是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础。 抗体或效应T细胞对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基的不同抗 原的反应,称为交叉反应。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有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动物免疫 血清、异嗜性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肿瘤抗 原。
二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第一节 抗原
二、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一)异物性 ①异种物质 ②同种异体物质 ③自身物质 (二)理化性状 1.分子大小与化学组成 分子质量一般在l0kD以上,且分子量越大,含有抗原 表位越多,结构越复杂,则免疫原性越强 2.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
一、抗原因素 (一)异物性:构成抗原免疫原性的首要条件 指抗原与自身组织成分的差异程度。凡胚 胎期未与免疫细胞接触过的物质,均视为 异物。 异种物质
第三章 免疫学基础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第六节 抗感染免疫
韩月皎 潍坊医学院研究生院 174435238@
目录
第一节 抗原………………………5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17
第三节 免疫系统…………………28
第四节 免疫应答…………………50
第五节 抗感染免疫………………65
重点难点
3.熟悉免疫球蛋白的特性、抗体产生的规律、细胞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