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抗过敏药物的几个分类【推荐下载】
抗过敏西药治疗过敏反应的有效药物
![抗过敏西药治疗过敏反应的有效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e2382844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ff.png)
抗过敏西药治疗过敏反应的有效药物过敏反应是人体免疫系统异常对某些外界物质产生的过度反应,其症状包括皮肤红肿、瘙痒、呼吸困难、鼻塞流涕等。
针对过敏反应的治疗,抗过敏西药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抗过敏西药,并对其治疗过敏反应的机理进行探讨。
1. 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组胺H1受体的活性,从而减轻组胺引起的过敏反应。
常见的抗组胺药物包括氯雷他定、扑尔敏和赛庚啶。
这些药物可有效减少皮肤瘙痒、红肿和鼻塞等症状,使患者舒缓过敏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抗组胺药物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如嗜睡、口干和视力模糊等,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谨慎。
2. 糠酸钠糠酸钠是一种非类固醇抗炎药物,在治疗过敏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和组胺的释放,减少炎症反应的程度。
糠酸钠通常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过敏反应。
使用糠酸钠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过量使用以防止不必要的副作用。
3. 肾上腺素类药物肾上腺素类药物是一类通过激活肾上腺素受体来缓解过敏反应的药物。
常见的肾上腺素类药物包括特布他林和异丙托溴铵。
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哮喘等严重过敏反应,在缓解呼吸道痉挛、扩张气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肾上腺素类药物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节,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4. 可斯的松可斯的松是一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常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
它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减轻过敏反应的程度。
可斯的松广泛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皮肤过敏等疾病,对于严重的过敏反应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然而,使用可斯的松需要谨慎,遵循医生的指导以避免潜在的副作用,如免疫功能抑制和骨质疏松等。
总而言之,抗过敏西药是治疗过敏反应的有效药物,其中包括抗组胺药物、糠酸钠、肾上腺素类药物和可斯的松等。
这些药物各有不同的治疗机制和适应症,患者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选择和使用。
同时,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及禁忌症,以免导致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对抗过敏西药的治疗效果有所了解,以更好地管理和缓解过敏反应带来的不适。
抗过敏药详解
![抗过敏药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bf5c4a3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cc.png)
抗过敏药详解抗过敏药详解核心提示:据悉,我国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几乎占到总人口的1/3,但是只有不到1%的患者到医院就诊,所以了解一些常用的抗过敏药物是必要的。
常用的抗过敏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抗组织胺药。
这是最常用的抗过敏药物,最适用于I型过敏反应。
传统的抗组织胺药主要有苯海拉明、异丙嗪、扑尔敏、赛庚啶等。
这一类药物的抗组织胺作用差别不大,用药后会产生困倦、嗜睡等反应,全身乏力,精神不集中,特别不适用于司机、机械操作或从事其他带有危险工作的人。
其中的大多数还具有抗胆碱作用,用药后分泌物会减少、变稠,出现口干、咽干。
新型抗组织胺药克服了一些传统抗组织胺药的弊病,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故称为第二代抗组织胺药,常见药物有特非拉丁、息斯敏、皿治林等。
一般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等。
抗组织胺药对皮肤过敏反应的治疗效果较好,对昆虫咬伤的皮肤瘙痒和水肿、血清病的荨麻疹也有效,但对支气管哮喘疗效较差。
(2)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也称为肥大细胞稳定剂。
这类药物主要有色甘酸钠(咽泰)、色羟丙钠、酮替芬(甲哌噻庚酮)等。
多数介质阻滞剂由于化学性质稳定,毒性甚低,及时应用较大剂量亦不致发生中毒反应,是一类比较安全的药物。
但是此类药物起效较慢,一般要在连续用药1-2周后逐渐起效,与一般平喘药物和抗组胺药物不同,故必须耐心按时服药,不要随意间断。
少数人于用药期间出现困倦、口干、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一般停药即可恢复。
有些则于用药一段时间后即自行消失,不影响连续用药。
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过敏性皮炎等。
(3)白三烯拮抗剂,白三烯拮抗剂顺尔宁主要用于过敏性鼻炎、哮喘。
主要不良反应有头痛和胃肠不适,与皮质激素同时应用有协同作用,可减少吸入性皮质激素的用量,与抗阻胺药同时应用,有加强作用。
皿治林既有抗组织胺作用,又有白三烯拮抗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皮肤过敏、过敏性鼻炎、哮喘及慢性荨麻疹。
十种常用抗过敏药物
![十种常用抗过敏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65bee5d2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f5.png)
⼗种常⽤抗过敏药物抗过敏药物有四⼤类:抗组胺类药物、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类药物、钙剂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类药物。
每⼀⼤类⾥都不⽌⼀种抗过敏药物,可以说是种类繁多,下⾯予以介绍⼗种常⽤的抗过敏药物,以便了解。
(1)西替利嗪商品名西可韦、赛特赞、斯特林、仙特明等,该药以其疗效显著和副作⽤较少已成为第⼆代抗组胺药中的主要药物,也是⽬前国内最常⽤的抗组胺药物。
西替利嗪临床上主要⽤于治疗各种过敏性⽪肤病、过敏性⿐炎和过敏性结膜炎。
其副作⽤主要包括轻微的镇静作⽤、⼝⼲,偶尔出现头痛和眩晕等。
西替利嗪的⼼脏毒性明显⼩于特⾮那丁、息斯敏和氯雷他定。
(2)氯雷他定商品名百为坦、开瑞坦。
是我国⽬前常⽤的另⼀种第⼆代抗组胺药。
本品可空腹服⽤。
中枢神经抑制副作⽤的发⽣率很低,抗胆碱作⽤也较轻微,偶有眩晕、头痛、疲劳和⼝⼲等,消化系统的副作⽤轻微。
近年研究证实,氯雷他定和其他第⼆代抗组胺药物⼀样,偶可导致⼼脏副作⽤,应引起重视。
(3)地氯雷他定商品名芙必叮,是⽬前我国批准上市的第⼀个第三代抗组胺药,其药理作⽤与氯雷他定相似,但作⽤更强,副作⽤更少。
临床可⽤于治疗各类过敏性疾病,与第⼀代和第⼆代抗组胺药物相⽐,具有作⽤强、起效快、作⽤时间长、毒副反应低等优点。
由于临床资料较少,暂时不推荐⽤于12岁以下⼉童,哺乳期妇⼥和妊娠期妇⼥也应慎⽤。
(4)左旋西替利嗪由于是西替利嗪的左旋体,所以药理作⽤与西替利嗪相似,但副作⽤更少,可⽤于各种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具有起效快、效应强⽽持久和副作⽤少的优点。
⽆镇静、嗜睡等中枢神经系统副作⽤;未发现第⼆代抗组胺药物(如特⾮那定、阿斯咪唑等)所具有的致⼼律失常作⽤。
美国将之划定为孕妇⽤药⽐较安全的B类,可⽤于妊娠期和哺乳期妇⼥,临床⽤于⼉童(包括婴⼉)也是安全的。
(5)⾮索⾮那丁商品名太⾮,⾮索⾮那丁没有嗜睡和困倦等副作⽤。
常规剂量的副作⽤有⼝⼲、头晕,偶有头痛和恶⼼等。
没有发现⾮索⾮那丁有⼼脏毒性,也⽆抗胆碱作⽤和α1-受体阻滞作⽤。
抗过敏药物的类别和作用
![抗过敏药物的类别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b9a8c4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0a.png)
抗过敏药物的类别和作用抗过敏药物是指可以缓解过敏反应症状的药物。
过敏反应是一种免疫系统对于某种外来物质反应过度的现象,产生了过度的症状,例如皮肤发红,发痒,肿胀,呼吸困难和过敏性鼻炎等。
一旦发生了过敏反应,及时选用合适的抗过敏药物对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市场上抗过敏药物大致可以划分为抗组胺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两类。
一、抗组胺药物1. 第一代抗组胺药物第一代抗组胺药物主要是苯海拉明、氯苯那敏、扑尔敏、多塞平等。
由于其药理学限制及其不良反应,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已经不再广泛应用2.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更加安全有效,不会引起嗜睡、口干、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
市面上的常用药物有洛嗪、曲马多、ITV、丙茶碱等。
与第一代抗组胺药物相比,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可以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对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炎、过敏性哮喘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且作用时间更持久。
3. 第三代抗组胺药物第三代抗组胺药物包括如今备受欢迎的非酸性H1抗组胺药物大部分属于二重受体拮抗剂,如氯雷他定等。
它们结构与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相似,但更加特异,且能够预防过敏的发生。
二、激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主要针对过敏症状较为严重、病情难以缓解的患者。
激素类药物主要有糖皮质激素类和非糖类激素类。
1. 糖皮质激素类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减少了内源性激素、组胺等致敏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使用范围广泛,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龙、普乐安松等,但他们的缺点是会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且长期使用会引起很多严重的不良反应,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2. 非糖皮质激素类如果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无法缓解患者的过敏症状,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非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这类药物的效果并不像糖皮质激素那样立竿见影,但长期来看非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相对较少。
当前,非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主要是限定了胶体黏合松类药物和环孢素类药物,这些药物能够修复受损组织,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抗过敏药物的选择原则
![抗过敏药物的选择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35c3c1df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06.png)
抗过敏药物的选择原则引言过敏是一种常见的身体免疫反应,当人体接触到过敏原时,免疫系统异常地产生过激反应,导致过敏症状的出现。
为了缓解过敏症状,抗过敏药物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抗过敏药物的选择原则,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过敏。
抗过敏药物的种类抗过敏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抗组胺药物和激素类药物。
1. 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是最常用的抗过敏药物,它们通过阻断组胺H1受体的活性,减少组胺的释放和作用,从而缓解过敏症状。
抗组胺药物可以进一步分为以下几类:1.1 第一代抗组胺药物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包括氯雷他定、苯海拉明等。
它们具有镇静和抗胆碱能副作用,因此常常导致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
不过,第一代抗组胺药物的抗过敏效果非常显著。
1.2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包括非那根、氯雷他定等。
与第一代抗组胺药物相比,第二代药物的镇静和抗胆碱能副作用较小,但其抗过敏效果相似。
1.3 长效抗组胺药物长效抗组胺药物属于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的一种改进版本,包括卡曲非净、非那柄胺等。
它们的作用持续时间更长,常用于需要长时间抗过敏治疗的患者。
2. 激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是一类强力的抗过敏药物,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激素类药物可以有效控制过敏反应,但其使用需要谨慎,因为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可能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如免疫抑制、骨质疏松等。
抗过敏药物的选择原则在选择抗过敏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过敏症状来确定最合适的药物。
1. 症状的严重程度根据过敏症状的严重程度,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抗过敏药物。
对于轻度过敏症状,可以选择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非那根等;对于严重过敏反应,可能需要使用激素类药物。
2. 不同过敏症状的选择不同的过敏症状可能需要不同的抗过敏药物。
例如,对于皮肤瘙痒症状,可以选择外用抗组胺药物,如盐酸洛替芬凝胶;对于过敏性鼻炎,可以选择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对于哮喘等严重过敏反应,可能需要使用激素类药物。
3. 考虑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在选择抗过敏药物时,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
抗过敏药治疗过敏症的西药及使用说明
![抗过敏药治疗过敏症的西药及使用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1f243e4b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48.png)
抗过敏药治疗过敏症的西药及使用说明过敏症是一类常见的免疫反应性疾病,由于环境中存在的过敏原物质引发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导致炎症反应和过敏症状的出现。
抗过敏药物是治疗过敏症的主要药物之一,其作用机制是抑制过敏反应引起的炎症反应,缓解过敏症状。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种常用的抗过敏药物及其使用说明。
一、抗组胺药1.1 双氢氯苯海因(Diphenhydramine)双氢氯苯海因是一种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常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等过敏症状。
其作用机制是竞争性地与组胺H1受体结合,阻断组胺的作用,从而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
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次口服剂量为25-50毫克,每日2-3次;儿童剂量根据年龄和体重而定。
1.2 美曲凯(Cetirizine)美曲凯是一种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对H1受体有选择性阻断作用,可缓解过敏症状,且不易引起嗜睡等副作用。
成人每次口服剂量为10毫克,每日1次;儿童剂量根据年龄而定。
二、抗氧化药2.1 维生素C(Vitamin C)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引起的过敏症状。
建议成人每日口服维生素C的剂量为1000-2000毫克,分2-3次服用;儿童剂量根据年龄而定。
2.2 山梨酸钾(Potassium iodide)山梨酸钾是一种抗氧化药物,具有缓解过敏症状的效果。
成人每次口服剂量为60-120毫克,每日3-4次;儿童剂量请咨询医生。
三、抗炎药3.1 双氯芬酸钠(Diclofenac Sodium)双氯芬酸钠是一种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能够有效地缓解过敏炎症反应引起的症状。
成人每次口服剂量为50毫克,每日3次;儿童剂量请咨询医生。
3.2 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苯巴比妥是一种抗癫痫药物,同时也具有抗炎作用。
常用于治疗过敏性紫癜等过敏症状。
成人每次口服剂量为30-60毫克,每日2-3次;儿童剂量请咨询医生。
四、抗过敏药的使用注意事项4.1 遵医嘱使用使用抗过敏药物前,应咨询医生并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遵循合理用药原则。
抗过敏药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抗过敏药的分类及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3233587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39.png)
抗过敏药的分类及临床应用抗过敏药分为抗组胺药、肥皂药、类固醇、类二代抗组胺药和免疫抑制剂。
这些药物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过敏症状,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过敏性哮喘等。
抗组胺药是治疗过敏症状的常用药物之一。
它们通过阻断组胺受体来减少组胺引起的过敏反应。
常见的抗组胺药包括扑尔敏、西替利嗪、氯雷他定、赛庚啶等。
这些药物适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以及荨麻疹等症状。
它们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H1受体来减少组胺引起的症状,如鼻塞、打喷嚏、流涕、皮肤瘙痒和红肿等。
肥皂药具有抗组胺和抗胆碱能作用,能够舒缓过敏性疾病症状。
常见的肥皂药包括扑尔敏和苯海拉明。
它们适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以及荨麻疹等症状。
类固醇是一类抗过敏药物,具有强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常见的类固醇包括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倍氯米松等。
它们适用于治疗严重的过敏症状,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等。
类固醇药物通过抑制炎症细胞的活性以及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来缓解过敏症状。
类二代抗组胺药是一类新型的抗组胺药物,与传统的抗组胺药相比,它们有更强的选择性作用,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并且不易穿透血脑屏障,因此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较小。
常见的类二代抗组胺药包括非那雄胺、左西替利和马来酸苯那明等。
它们适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等症状。
这些药物通过阻断H1受体来减少组胺引起的炎症反应,从而缓解过敏症状。
免疫抑制剂是一类能够抑制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适用于治疗免疫性疾病和过敏症状。
常见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甲氨蝶呤和长春新碱等。
它们适用于治疗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结膜炎等症状。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来减少过敏性炎症反应,从而缓解过敏症状。
总之,抗过敏药物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重要药物之一,它们能够通过不同的机制来减轻过敏症状,包括抗组胺作用、抗炎作用以及免疫抑制作用等。
在选择抗过敏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且遵医嘱使用,以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优秀文档推荐下载】抗过敏药
![【优秀文档推荐下载】抗过敏药](https://img.taocdn.com/s3/m/5c08406633687e21af45a96c.png)
“凡大医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孙思邈以下为本文具体内容:抗过敏药一概述过敏反应即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受抗原性物质刺激后引起的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是一种免疫病理损伤过程。
防治机体因各种抗原性物质(如细菌、病毒、寄生虫、花粉等)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药物为抗变态反应药物,又称抗过敏药物。
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抗组胺药物。
临床常用的主要是组胺H1受体拮抗药,如苯海拉明、异丙嗪、氯苯那敏等,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非特异性异常抗变态反应药,能与组织胺竞争效应细胞上的组胺H1受体,使组胺不能同H1受体结合,从而抑制其引起过敏反应的作用。
2.过敏反应介质阻释药。
能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止组胺及其他过敏反应介质的释放,产生抗过敏效应,如色甘酸钠,酮替芬等。
3.组胺脱敏药。
如组胺H1受体激动剂倍他司汀、小剂量组胺稀释液、粉尘螨注射液等,对患者反复注射,以提高对组胺的耐受性。
4.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如孟鲁斯特、扎鲁斯特等,主要用于呼吸系统过敏症。
5.抑制抗原抗体反应药物,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6.改善或控制变态反应症状的药物,包括平滑肌解痉药,如沙丁胺醇等;包括减轻过敏所致水肿的药物,如葡萄糖酸钙等。
由于临床上组胺H1受体拮抗药的使用占绝大多数,下面主要介绍组胺H1受体拮抗药。
二药理作用主要是能拮抗引起过敏反应的介质(如组胺等)对其受体(如组胺H1受体)的作用,通过竞争性阻断支气管、胃肠、子宫平滑肌上的H1受体,能完全对抗组胺所致的平滑肌收缩及痉挛状态;明显对抗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充血水肿;部分对抗组胺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对人的过敏性休克无保护作用。
其中有些药物。
抗过敏药的使用指南
![抗过敏药的使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0eaf1f9b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a5.png)
抗过敏药的使用指南过敏是一种常见的免疫系统反应,当人体接触到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时,免疫系统会释放出一些化学物质,其中包括组织胺,导致过敏症状的出现。
为了减缓过敏症状,许多人选择使用抗过敏药物。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抗过敏药的使用指南,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些药物。
一、抗过敏药的分类抗过敏药物可以分为两类:抗组织胺药和抗炎药。
抗组织胺药包括第一代抗组织胺药和第二代抗组织胺药。
第一代抗组织胺药(如苯海拉明、扑尔敏)主要通过阻断组织胺H1受体来减轻过敏症状,但其副作用较多,如嗜睡、口干等。
第二代抗组织胺药(如氯雷他定、右美沙芬)不仅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作用于H1受体,还减轻了嗜睡等副作用。
抗炎药包括类固醇和非类固醇抗炎药。
类固醇抗炎药(如倍他米松、地塞米松)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缓解过敏症状,但其长期使用的副作用需要谨慎。
非类固醇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主要通过减轻组织炎症反应来缓解过敏症状,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
二、抗过敏药的使用方法1. 了解过敏症状:在使用抗过敏药之前,要先了解过敏症状的种类和程度。
常见的过敏症状包括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皮肤红肿等。
根据不同的过敏症状,选择合适的抗过敏药物。
2. 遵医嘱使用:如果您第一次使用抗过敏药,建议咨询医生或药师以获取正确的用药建议和剂量。
根据医生的指导,遵守用药规定,不得擅自增加或减少剂量。
3. 注意季节性过敏:对于季节性过敏,如草木花粉过敏,建议在过敏季节开始之前就开始使用抗过敏药物。
这样可以减少症状的发作和严重程度。
4. 注意不良反应:在使用抗过敏药物时,应密切关注不良反应的出现。
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呼吸困难、胸痛、皮疹等,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5. 避免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有些药物可能会与抗过敏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加重不良反应。
在使用抗过敏药物之前,告知医生或药师您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盘点抗过敏药大全【推荐下载】
![盘点抗过敏药大全【推荐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ccbc0b12844769eae009ed8b.png)
盘点抗过敏药大全【推荐下载】导语生活中常常会用到抗过敏药,你可能一不小心花粉过敏或者吃什么水果导致过敏,这时候要用到过敏药,小编为大家整理出所有的抗过敏药可供参考。
对于过敏患者来说,身边必不可少的就是抗过敏药了。
抗过敏药是通过拮抗和抑制疾病的介质而达到治疗目的的。
目前市场上的抗过敏药种类有很多,面对琳琅满目的抗过敏药,市民该如何选择呢?最好的抗过敏药是什么呢?临床上抗炎症介质药物种类非常多,主要有以下几类:(1)抗组胺药苯海拉明、乘晕宁、扑尔敏、溴屈米通、屈米通、抗敏胺、安静太、安太乐、敏克嗪、安其敏、去氯羟嗪、赛庚啶、去敏灵、非那根、异丙嗪、新安替根、脑益嗪、特非那丁、苯唑咪嗪、阿司咪唑、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2)抗5-羟色胺药氯丙嗪、阿托品、皮质类固醇激素、赛庚啶、利血平、多虑平、菸酸、苯噻啶等。
(3)抗激肽药抑肽酶等。
(4)抗纤维蛋白溶酶药1,6-氨基己酸、止血环酸、对羧基苄胺、抑肽酶等。
(5)抗补体药1,6-氨基己酸、脑益嗪、氨苯砜、皮质类固醇激素等。
(6)抗乙酰胆碱药阿托品、莨菪碱、普鲁本辛、氯丙嗪、奋乃静等。
(7)抗溶酶体药氨苯砜、反应停、氯苯吩嗪、色甘酸钠、色羟丙钠等。
(8)抗前列腺素药皮质类固醇激素、消炎痛、阿斯匹林、保泰松等。
一般我们常用的是以下两种:息斯敏(阿司咪唑)【功能】本品为组胺H1受体拮抗剂,作用强、维持时间长且无中枢镇静作用及抗胆碱作用。
可用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
【剂型与用法】片剂:10毫克。
口服:100毫克/日,儿童酌减。
赛庚啶【功能】本品抗组胺作用比扑尔敏、异丙嗪强,适用于治疗荨麻疹、湿疹、过敏性鼻炎、皮肤瘙痒、偏头痛及支气管哮喘等。
【剂型与用法】片剂:2毫克。
口服:2~4毫克/次,6~12毫克/日。
小儿0。
25毫克/公斤/日。
分3次服。
【注意事项】本药可引起倦怠、嗜睡、口干、头晕、恶心等副反应。
高空、高速等高危险性作业者及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者忌用。
药剂师温馨提示抗过敏药不能吃太多,可以吃维生素C搭配钙一起也可帮助抗过敏。
抗过敏药物及使用说明
![抗过敏药物及使用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09a78630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b.png)
抗过敏药物及使用说明概述:过敏反应是一种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当人体暴露在特定物质中后,免疫系统会产生过度反应,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
为了缓解过敏症状,人们常常会使用抗过敏药物,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抗过敏药物及其正确使用方法。
一、抗过敏药物分类抗过敏药物可以根据其作用机制和成分进行分类,主要分为抗组胺药物、肾上腺素类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1. 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是最常用的抗过敏药物。
它们通过抑制组胺的作用,减少过敏反应引起的症状。
常见的抗组胺药物包括氯雷他定、马来酸氯苯那敏等。
这些药物一般适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症状。
2. 肾上腺素类药物肾上腺素类药物通过激活肾上腺素受体,扩张支气管、减少黏膜水肿,从而缓解气道过敏症状。
常见的肾上腺素类药物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
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哮喘、支气管痉挛等过敏性呼吸道疾病。
3.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强力的抗炎和抗过敏作用,可以快速缓解过敏症状。
常见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包括氢化可的松、布地奈德等。
这些药物适用于严重过敏反应和无法通过其他药物缓解的过敏性疾病。
二、抗过敏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抗过敏药物需要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来服用,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1. 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务必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了解药物的用法、用量、禁忌症等重要信息。
2. 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在使用抗过敏药物时,最好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根据个体情况,医生会为患者制定适合的用药方案。
不可自行擅自更改药物的用量或使用时间。
3. 适量使用药物在使用抗过敏药物时,应根据症状的轻重来确定用药剂量。
一般情况下,起始剂量应为最小有效剂量,如果症状无法缓解,可以适量增加剂量。
但过量使用药物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因此不可滥用抗过敏药物。
4.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抗过敏药物的同时,应注意避免与其他药物发生不良的相互作用。
特别是一些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在使用抗过敏药物时要与医生咨询,以避免可能的不良反应。
4类抗过敏药物详解及合理使用方法!
![4类抗过敏药物详解及合理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3db721c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e.png)
4类抗过敏药物详解及合理使用方法!导语过敏反应也称为变态反应,它是机体受抗原性物质如细菌、病毒、寄生虫、花粉等刺激后引起的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属于异常的或病理性的免疫反应。
四大类型抗组织胺药临床最常用,因其与组织胺有相似的化学结构,故能竞争性拮抗组胺效应,起到抗过敏的作用。
常用的有扑尔敏、异丙嗪(非那根)、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药物,此类药物对皮肤黏膜的过敏反应以及昆虫咬伤的皮肤瘙痒效果最好,但此类药物多有乏力、嗜睡、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及口干等副作用。
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又称为肥大细胞稳定剂,这类药物通过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止过敏反应物质释放以达到抗过敏作用。
主要有色甘酸钠、色羟丙钠、酮替芬等药物,临床多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过敏性皮炎等疾病。
钙剂此种药物能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度,降低通透性,从而减少渗出,减轻或缓解过敏症状。
常用于治疗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以及用于血清病、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免疫抑制剂这类药物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非特异性的抑制作用,对各型过敏反应均有效,但主要用于治疗顽固性外源性过敏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病等。
这类药物主要有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环磷酰胺、硫脞嘌呤等。
合理使用抗敏药物有针对性地合理选择抗过敏药物因为抗过敏药物作用机制和途径不同,故而各种药物在治疗过敏性疾病时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
例如:生活中常见的荨麻疹可分为寒冷性、压迫性、热性荨麻疹三种类型,急性荨麻疹应选择起效快的抗过敏药物;而慢性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就要副作用相对较小的药物,如地氯雷他定。
需要长期联合用药的患者,在病情稳定、状控制后不宜立即停用所有药物,应规律地逐渐减量,否则容易复发。
抗过敏药物也要换着吃有患者向医生提出疑问“我以前吃这个药挺管用的,现在怎么没啥效果了呢?”。
这是因为,任何一种抗过敏药都存在耐药性!长时间地单一服用一种抗过敏药,会使机体耐受药物,出现药效下降、不能起到抗过敏作用的现象。
抗过敏药物的种类和适用场景
![抗过敏药物的种类和适用场景](https://img.taocdn.com/s3/m/b74c5fdf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82.png)
抗过敏药物的种类和适用场景抗过敏药物是用于治疗和缓解过敏反应的药物,根据其作用机制、用途和适应症不同,可分为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和其他辅助治疗药物。
以下将针对这些种类,介绍它们的适用场景和使用注意事项。
一、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是最常见且常用的抗过敏药物,它们可分为非处方和处方药。
这些药物通过阻断组胺H1受体的结合,减轻过敏反应所引起的症状。
常见的抗组胺药物有氯雷他定、扑尔敏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等。
1. 氯雷他定氯雷他定是一种非处方药,适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过敏症状。
其优点是不易引起嗜睡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但需注意可能引起口干、头晕等副作用。
2. 扑尔敏扑尔敏是一种处方药,主要用于治疗季节性和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病态荨麻疹等疾病。
使用时需注意可能的嗜睡、干嘴、头晕等不良反应,患者应避免驾驶车辆或从事需要高度警觉性的工作。
3. 马来酸氯苯那敏马来酸氯苯那敏是一种抗过敏药物,适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急慢性荨麻疹等症状。
在应用中,需注意可能的夜间嗜睡、口干、眼干等不良反应,而老年人和儿童使用时要特别谨慎。
二、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和抗过敏作用,可以迅速缓解严重过敏反应,但长期使用有一定的副作用风险。
常见的糖皮质激素药物包括泼尼松、地塞米松等。
1. 泼尼松泼尼松是一种广谱的抗炎和抗过敏药物,适用于各种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
然而,由于其潜在的副作用,如免疫抑制、骨质疏松等,需遵医嘱使用,并在短期内逐渐减量。
2. 地塞米松地塞米松是一种有效的抗过敏和抗炎药物,常用于治疗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等情况。
但需注意其可能的副作用,如免疫抑制、水肿、高血压等,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三、其他辅助治疗药物除了抗组胺药物和糖皮质激素,还有一些辅助治疗药物可以与之配合使用,以增强疗效或减轻不良反应。
这些药物包括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抗胆碱药和抗血清贮存蛋白药等。
1.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以减少过敏反应所涉及的白细胞和炎性物质的释放,常用于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抗过敏药物分级管理目录
![抗过敏药物分级管理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2085a7eb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71.png)
抗过敏药物分级管理目录1. 引言过敏反应在生活中十分常见,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困扰。
为了应对各种过敏症状,医学界不断发展和研究抗过敏药物。
针对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抗过敏药物也有不同的分级管理。
本文将介绍抗过敏药物分级管理的目录,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药物。
2. 分级管理目录2.1 一级抗过敏药物一级抗过敏药物通常用于治疗轻度的过敏反应,如轻微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
这些药物一般可在医药柜台上购买到,属于非处方药物。
常见的一级抗过敏药物包括:- 口服抗组胺药物:如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马来酸氯苯那敏(氯敏)、非酒精酯(敏症康)等。
- 外用抗组胺药物:如马来酸氯苯那敏乳膏、马来酸氯苯那敏凝胶等。
2.2 二级抗过敏药物二级抗过敏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中度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鼻炎、湿疹等。
这些药物一般需要医生的处方才能购买,有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常见的二级抗过敏药物包括:- 口服抗组胺药物:如特比奈定(泰力欣)、马来酸氯苯那敏(特利斯)、氯雷他定(非那根)等。
- 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如倍他米松(地塞米松)、布地奈德(比索奈德)等。
2.3 三级抗过敏药物三级抗过敏药物通常用于治疗重度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紫癜、哮喘等。
这些药物属于处方药物,只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具有较强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常见的三级抗过敏药物包括:- 口服抗组胺药物:如富马酸福莫特(速立康)、偶联剂如克罗米格(克罗米尼仑)等。
- 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舒喘灵)、布地奈德(比索奈德)吸入剂等。
3. 注意事项- 使用抗过敏药物前应详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
- 对于过敏症状严重,不能缓解或有其他病情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 个体差异较大,对抗过敏药物的反应也不同,建议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
4. 结束语抗过敏药物的分级管理有助于人们在应对过敏反应时做出合理的选择。
在选用抗过敏药物时,除了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和注意事项,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身体锻炼,以提高自身对抗过敏的能力。
抗过敏药西药抗过敏药物的使用说明与适应症总览
![抗过敏药西药抗过敏药物的使用说明与适应症总览](https://img.taocdn.com/s3/m/aa29a04a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10.png)
抗过敏药西药抗过敏药物的使用说明与适应症总览抗过敏药物,即抗过敏反应药物,是一类能够减轻或者抑制过敏反应的药物。
西药抗过敏药物以其高效的抗过敏特性而被广泛使用。
本文将就西药抗过敏药物的使用说明和适应症进行总览。
一、抗过敏药物的分类根据其主要的药理作用和化学结构,抗过敏药物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1. 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氯雷他定等。
2. 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布地奈德等。
3.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蒙司维拉斯等。
4. 白介素受体拮抗剂:如奥扎格雷等。
5. 钙离子拮抗剂:如西地那非等。
二、抗过敏药物的使用说明1. 抗组胺药的使用说明:抗组胺药是治疗过敏反应最常用的药物。
它能够阻断组胺的H1受体,从而减少过敏反应产生。
一般情况下,成人可口服氯苯那敏25mg,每日3次;而儿童需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适当调整。
但需注意,抗组胺药并非完全无害,可能引起嗜睡、干嘴等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时需谨慎。
2.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说明:糖皮质激素属于强效抗过敏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来减轻过敏反应。
糖皮质激素多以口服或者局部涂抹的方式使用。
在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时,必须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使用,并且不能突然停药,以防止出现反跳性等不良反应。
3.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白介素受体拮抗剂的使用说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白介素受体拮抗剂是近年来新型的抗过敏药物,其主要作用是抑制过敏反应中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注射给药,剂量和疗程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
4. 钙离子拮抗剂的使用说明:钙离子拮抗剂是一种辅助治疗过敏反应的药物,主要通过抑制钙离子通道的开放来减轻组胺等介质的释放。
西地那非是一种常见的钙离子拮抗剂,通过口服给药。
在使用钙离子拮抗剂时,需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剂量和用药时间。
三、抗过敏药物的适应症总览抗过敏药物的使用范围广泛,常见的适应症包括:1. 过敏性鼻炎: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可用于缓解症状。
抗过敏的药有哪些
![抗过敏的药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cc4255eb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df.png)
抗过敏的药有哪些
常用抗过敏药物可以分为4类。
(1)过敏反应介质阻释剂:这类药物能稳定致敏细胞膜,阻止组胺等多类过敏反应介质,如5-羟色胺、缓激肽等的释放。
经常用药物是色甘酸钠、酮替芬、甲奎吩嗪(波丽玛朗)、扎普斯特(敏喘宁)与曲尼司特(牡桂氨茴酸)。
(2)抗过敏药:抗过敏药主要有H1受体拈抗剂与H2受体拮抗剂。
H1受体拮抗剂是最经常使用的抗过敏药,经常使用的有阿司咪唑(息斯敏)、特非那定(敏迪)、西替利嗪(仙特敏)等;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主要用作止酸剂,如治疗胃溃疡,但是个别时候也用来抗过敏。
(3)皮质类固醇激素:经常使用的有地塞米松、强的松、甲基强的松龙、氢化可的松、倍他米松、去炎松等。
(4)其它:静脉用葡萄糖酸钙、硫代硫酸钠、复方甘草酸苷、雷公仝、反应停(沙利度胺)、氨苯砜(DDS)等。
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素、支气管扩张药等也被用来配合治疗过敏症状。
此外,还有免疫调节剂如卡介菌多糖核酸、胸腺肽、转移因子等。
最近几年,一种新型的抗炎症介质白三烯的药物孟鲁司特钠(白三平)被用来治疗哮喘与过敏性鼻炎,开辟了抗过敏治疗的新途径。
抗过敏药物分级表
![抗过敏药物分级表](https://img.taocdn.com/s3/m/d1ae963c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82.png)
抗过敏药物分级表
本文档将为您提供一份抗过敏药物的分级表。
以下是各类抗过敏药物及其相关信息:
一级药物
- 氯雷他定(如扑尔敏)
- 适用于缓解轻度过敏症状,如鼻塞、喷嚏等。
- 氯敏片(如苯海拉明)
- 适用于缓解轻度过敏症状,如瘙痒、皮肤红肿等。
- 苯那普利定(如扑尔敏止痒喷雾剂)
- 适用于缓解皮肤痒感。
二级药物
- 可待因(如芬必得)
- 适用于缓解轻度过敏后引起的轻微疼痛。
- 氟轻松(如特丰)
- 适用于缓解过敏引起的中度瘙痒、鼻塞等症状。
三级药物
- 风舒清(如氯苯那敏分散片)
- 适用于缓解过敏引起的糜烂性皮肤病等。
- 口服地塞米松(如探路者)
- 适用于缓解过敏引起的中度皮肤病症状。
- 硫酸沙丁胺醇(如带康唑喷雾剂)
- 适用于缓解严重过敏引起的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等症状。
四级药物
- 甲氧那敏(如克敏)
- 适用于缓解过敏引起的中重度皮肤病及眼部、咽喉症状。
- 布地奈德(如西乐葆)
- 适用于缓解严重过敏引起的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等症状。
以上是抗过敏药物的分级表,供您参考。
请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咨询医生并遵循医嘱。
如果出现严重过敏症状,请立即就医。
抗过敏药物
![抗过敏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72aa63f3c8d376eeaeaa31a8.png)
抗过敏药物目录一、非索非那丁(Fexofenadine)二、左旋西替利嗪(levocetirizine)三、地氯雷他定(Desloratadine)四、西替利嗪(Cetirizine)五、氮卓斯丁(Azelastine)抗组胺类抗过敏药物分为第一代抗组胺药物、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和第三代抗组胺药物。
第一代抗组胺药:苯海拉明、扑尔敏和异丙嗪等为代表的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因具有较强的中枢神经抑制作用而逐渐被无镇静作用或镇静作用轻微的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所取代。
而部分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由于发现有较明显的心脏毒性而逐渐减少使用(如特非那丁、阿司米唑等)。
非索非那丁、左旋西替利嗪等第三代抗组胺药物已经问世。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临床使用的第二代抗组胺类抗过敏药物已达20余种,而第三代仅仅数种。
第二代和第三代抗组胺药物中的大多数可兼用于过敏性哮喘的防治。
我国目于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的副作用,加上1999年上市的非索非那丁和2002年上市左旋西前临床使用的抗过敏药仅有10余种,主要为第二代抗组胺药物。
由替利嗪的临床疗效与上述两种药物相似,而安全性更大,副作用更少,所以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的应用逐年减少。
而非索非那丁和左旋西替利嗪已成为世界抗过敏药物市场销售量增长最快的药物,约占市场份额的30%左右,因此这两种药物将成为世界范围今后几年内使用更为广泛的抗过敏药物。
此外近年来上市的氯雷他定的换代产品desloratadine (Clarinex)已进入30多个国家的临床,并且已经进入我国市场,虽然该药目前仍然没有获得FDA的批准,但是进入我国市场的第一个第三代抗过敏药物,所以在我国有潜在的巨大市场。
西替利嗪的换代产品乙氟利嗪(Efletirizine )也已完成三期临床试验而开始进入临床。
本节将主要介绍这些具有抗组胺性质的第二代和第三代抗过敏药物。
一、非索非那丁(Fexofenadine)【商品名】太非;Telfast 120;Telfast 180,Allegra,【异名】MDL16455【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状粉末,无臭无味,几乎难溶于水,极易溶于氯仿,亦溶于乙醇和丙酮,几乎不溶于水,熔点为147-151℃。
抗过敏的药有哪些?
![抗过敏的药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65b95fd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c.png)
抗过敏的药有哪些?过敏患者应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经专业医师指导用药,不可自行滥用药物,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治疗过敏的常用药物包括:1,抗组胺类药物:此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降低神经和毛细血管细胞上组胺受体的活性,同时可抑制血管扩张,缓解患者的过敏反应。
该类药物可分为第一代和第二代,第一代抗组胺药主要包括扑尔敏、赛庚啶等,这一代药物虽然疗效确切,但是常会引起嗜睡等不良反应,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常被限制使用;第二代抗组胺药主要包括氯雷他定、特非他定、西替利嗪等,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服用西替利嗪时偶有嗜睡等不良反应,因此用药治疗期间尽量避免开车等需集中注意力的活动,此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2,激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减少过敏介质的产生,来缓解过敏症状,常用的药物包括泼尼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以及糠酸莫米松软膏等。
此类药物起效快,但同时也会存在一些不良反应,所以患者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己随意使用。
3,钙剂:钙剂可增加毛细血管致密度、隆低通透性,使渗出减少,有消炎、消肿、抗过敏作用,常用的有葡萄糖酸钙等。
4,过敏介质阻释药:酮替芬、色甘酸钠等药物主要是通过阻止过敏介质的释放来发挥抗过敏作用。
5,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具有收缩血管、降低血管通透性、使心脏兴奋、抑制过敏介质释放、扩张支气管等作用,常用于过敏引起的急症处理。
对于日常生活中容易引发过敏的物质(如花粉),接触时要保持警惕,尤其是过敏体质者尽量远离该类物质。
接触后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隔绝过敏原避免继续接触。
若患者已经处于过敏状态,要注意自己的日常饮食避免吃一些鱼、虾、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同时禁烟禁酒。
相关药品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抗过敏的传统药物。
盐酸赛庚啶片:用于过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
氯雷他定分散片: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常用于治疗过敏症状。
特非他定:抗组胺药,用于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等。
盐酸西替利嗪滴剂:用于过敏所致的鼻炎、结膜炎、荨麻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详解抗过敏药物的几个分类【推荐下载】
导语过敏反应也称为变态反应,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引起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临床上可分为四型。
过敏反应也称为变态反应,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引起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临床上可分为四型。
①I型过敏反应(速发型),常见的有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寻麻疹和过敏性休克等。
②II型过敏反应(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如输血反应、药物过敏性粒细胞减少症,药物或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③III型过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反应),如肾小球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变应性脉管炎。
血清病和全身性红斑狼疮等。
④IV型过敏反应(迟发型),如接触性皮炎、结核性干酪样病变、乙型肝炎、溃疡性结肠炎及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等。
常用的抗过敏药物主要包括四种类型:
(1)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也称为肥大细胞稳定剂。
这类药物主要有色甘酸钠(咽泰)、色羟丙钠、酮替芬(甲哌噻庚酮)等。
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过敏性皮炎等。
(2)抗组织胺药。
这是最常用的抗过敏药物,最适用于1型过敏反应。
常用的有苯海拉明、异丙臻、扑尔敏、赛庚啶、息斯敏、特非拉丁等。
这类药物均为H1受体阻滞剂,因其与组织胺有相似的化学结构,故能与之竞争拮抗组织胺受体,对皮肤粘膜过敏反应的治疗效果较好,对昆虫咬伤的皮肤瘙痒和水肿有良效;对血清病的寻麻疹也有效,但对有关节痛和高热者无效;对支气管哮喘疗效较差。
用药剂量应个体化,
驾驶人员或机械操作人员工作时应避免使用中枢抑制作用较强的品种。
(3)免疫抑制剂。
主要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非特异性的抑制作用,对各型过敏反应均有效,但主要用于治疗顽固性外源性性过敏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病和器官移植等。
这类药物主要有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地塞米松,以及环磷酰胺、硫脞嘌呤等。
(4)钙剂。
能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度,降低通透性,从而减少渗出,减轻或缓解过敏症状。
常用于治疗尊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血清病。
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疾病的辅助治疗。
主要有葡萄糖酸钙。
氯化钙等,通常采用静脉注射,奏效迅速。
钙剂注射时有热感,宜缓慢推注,注射过快或剂量过大时,可引起心律紊乱,严重的可致心室纤颤或心脏停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