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俗世奇人导学案含答案
导学案20俗世奇人
![导学案20俗世奇人](https://img.taocdn.com/s3/m/3c8960c4f121dd36a22d822c.png)
八下语文导学案课题:俗世奇人(2课时)姓名:班级:组号: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品内涵,感悟作者对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品味重点句段,学习人物速写的方法3、品味课文语言特点:方言的运用和多种写作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重难点:情节分析语言品味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发蔫( ) 擅长( ) 绰号( ) 刷浆( ) 难堪( )一瞅( ) 发怔( ) 褒贬( ) 怵( ) 抠( ) 2.解释下列词语。
发蔫:擅长:阔绰:天衣无缝:发怔:大名鼎鼎:3、查找资料,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思考:4、“泥人张”、“杨七”、“杨八”各自“奇”在哪里?5、他们各自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试着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三、精读课文,局部研讨。
6、动手找自己欣赏的语句与大家共同赏析。
7、品味下面的语句,研讨括号里的问题。
①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
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怎么理解这种夸张的作用?)②三分活,七分说,死人说活了,破货变好货,买卖人的功夫大半在嘴上。
(这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8、“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手艺人的能耐全在手上”揣摩这些话,看作者对待手艺和手艺人持怎样的态度?你认为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按作者的观点做事、做人能行得通吗?围绕这一话题,小组内展开讨论或辩论。
四、拓展训练1.说说你周围有什么“俗世奇人”?讲一讲,让同学们听一听。
学生可以结合本地的风俗民情,互相交流。
六、小结本文主要以两位手艺人(泥人张、好嘴杨巴)的高超手艺为话题。
作者均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
情节虽然简单,但安排得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
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俗世奇人导学案 2
![俗世奇人导学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5d4f39166bd97f192279e951.png)
20《俗世奇人》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3)体会文中富有地方色彩、生动活泼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1)模仿说书人的语气、语调复述故事情节,熟悉课文内容。
(2)品味文章语言。
(3)表演课本剧,提高学生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文化背景和现实生活,增进对中国传统手艺的认识和手艺人的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体会文中富有地方色彩、生动活泼的语言。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奇人的绝技《柔术》,可以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奇人奇事,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奇人泥人张。
(二)作家作品介绍:1、“俗世”是什么意思?“奇人”是什么意思?答:“俗世”是民间社会,多指下层百姓生活的民间。
“奇人”是指那些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或工匠。
2、冯骥才,1942年生,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曾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代表作品有《义和拳》《神鞭》其中《神鞭》被改编成同名电影。
我们学过他的作品《珍珠鸟》。
(三)、初读课文1、听读课文。
要求边听边小声跟着读。
圈注重点字词,掌握故事梗概。
2、复述故事情节。
3、概括本文故事情节,说说你对故事情节的安排有什么看法。
(四)、合作探究1、想一想,“泥人张“奇”在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分析海张五的形象,从文中找出句子具体分析。
例题:这当儿,打外边进来三个人。
中间一位穿得阔绰,大脑袋,中溜个子,挺着肚子,架式挺牛,横冲直撞往里走。
答:外貌描写,刻画出他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架势。
站在迎门桌子上的“撂高的”一瞅,赶紧吆喝着:“益照临的张五爷可是稀客,贵客,张五爷这儿总共三位──里边请!”答:跟着就是海张五的大粗嗓门说:“在哪儿捏?在袖子里捏?在裤裆里捏吧!”随后一阵笑,拿泥人张找乐子。
20《俗世奇人》导学案
![20《俗世奇人》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46d7a8b0717fd5360cdcc7.png)
20.《俗世奇人》导学案【教师寄语】拼搏创造奇迹,奋斗书写辉煌!【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2.揣摩人物形象;品味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人物语言描写。
3.认识祖国博大精深的民间文化传统,为民间的奇人、绝活而自豪,并培养热爱民间文化传统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品味词句,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把握文章一波三折的叙事技巧。
【资料链接】冯骥才:当代作家、画家、文化活动家。
他生于天津,近年来,他为保存中华民族地域文化而奔走呼号,他对天津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过抢救性考察,他写的《泥人张》也是其中的一种行动。
作品有《神鞭》《三寸金莲》《雕花烟斗》《俗世奇人》等,均获全国文学奖。
《俗世奇人》:全书由17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课时安排】二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泥人张》一、预习积累1.给加点字注音。
抠.()阔绰..()撂.( )戳.()蛮横..()怵.( )2.解释词语。
逢场作戏:八面玲珑:看风使舵:左右逢源:孤陋寡闻:大名鼎鼎:二、自主学习1.本文读来充满风趣,有些单口相声的味道,文章主要写了那两个人之间的故事?2.自由朗读文章,简要的复述故事的情节,理清文章的线索和思路。
3.谈谈你对本文故事情节的安排有什么看法?(故事的情节安排有什么特点?)三、合作探究1.找出文中描写泥人张技艺高超的句子读一读。
分析这些句子在描述方式上有什么不同?2.文中除了描写泥人张的高超的技艺外,他的“奇特”还表现在什么地方?3.文中对海张五的描写也十分精彩,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从文中找出描写海张五的句子,分析一下他的形象?4.本文的语言给你留下什么印象?5.文中的“坐在那儿,为了瞧各样的人,也为捏各样的人。
”这句话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四、拓展延伸文中天庆馆里的伙计,对泥人张的到来无动于衷,对“海张五”则是巴结权贵,谄媚之极。
20课《俗世奇人》导学案
![20课《俗世奇人》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acb72c04a1b0717ed5dd16.png)
《俗世奇人》导学案【学习目标】 1. 解决词语,了解作家作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以情景诵读,情节表演, 佳句品味,人物分析的形式学习课文。
2.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 体会小人物大智慧,体会我国文化遗产的宝贵。
培养重视、抢救中国民 间文化遗产的意识。
【学习重点】 1、 欣赏精彩的语言美品味作者语言,初步体会人物速写的方法。
2、 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联系文化背景领悟作品的内涵, 【自主预习案】 1.文学常识:冯骥才,( )1942年生于( 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人,中国当代著名( ). 和(2. 词语注音: 阔绰( 怵三分( 硌牙( 黏软香甜(3. 补充词语 ( ( ) 左右逢( 兴味 ( ( 人情(4. 解释词语: 八面玲珑: 逢场作戏: 看风使舵: 左右逢源:【课内探究案】一、 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二、 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奇人 1.理解题目)场作戏 )陋( )撂高的 捏一撮( 八面( 山()闻 大名( 毫不( ) ))) )海(吆喝( 秫米面( 下晌( 砸饭碗(看风使) ) ) ))有 痛改2. 把握文章情节.(1) 想一想,“泥人张”.杨七.杨八.各自奇在哪里? (2) 他们各自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试着分别简要概括 .(3) 《泥人张》中说艺可靠.而《好嘴杨八》中说技艺靠嘴,两者是否矛盾? 3. 精读课文.进一步品味语言.找自己欣赏的语句与大家共同分析.(1) . “刷子李”的行事是否有作秀之嫌?曹小三最关心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是否本末倒置?如果刷子李手艺平平,专在保证“身上没有白点”上下功夫,那就不但无用 而且可笑。
刷子李此举的目的其实是在以极端的形式向世人昭示自己的高超技 艺,其中流露出对自己手艺的绝对自信和自豪, 也不妨看作是对自己的挑战和较 劲。
这一切如果有了雄厚的实力做后盾,就绝不能说是作态作秀,即便是作秀, 他做的也确实“优秀”。
20《俗世奇人》学案(人教版初二下册)
![20《俗世奇人》学案(人教版初二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9b08b5a2cc1755270622089b.png)
20《俗世奇人》学案(人教版初二下册)西张庄镇中学教师寄语:1、生活是创作的源泉!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宋·祝穆«方舆胜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识记字词,明白得刷子李、泥人张之〝奇〞,感受他们的个性魅力。
2、通过读课文,进一步了解两文的情节艺术、感受鲜亮的语言特点。
3、了解我国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初步培养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1、分析人物形象,感知人物之〝奇〞。
2、了解本文的一波三折的写作艺术,感受情节之〝奇〞;品味具有浓郁地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感悟语言之〝奇〞。
学习过程:一、识记字词1、读读写写,并注音怵〔〕抠〔〕阔绰〔〕撂( ) 怵( ) 抠( ) 戳( ) 蛮横( )2、词语讲明逢场作戏: 八面玲珑:看风使舵: 左右逢源:孤陋寡闻:人情练达:二、整体感知3、初读课文,想想文章要紧写了那两个人之间的故事?4、请以〝的故事〞为题讲讲初读课文的第一印象。
三、自主探究品读课文摸索5、讲讲刷子李、泥人张〝奇〞在什么地点?6、进一步探讨:①刷子李自订规矩的做法〝傻〞不〝傻〞?②泥人张面对海张五的侮辱一言不发是否显得懦弱?7、请以第二人称的方式讲一句话表达对刷子李、泥人张形象的明白得。
如:你是一个平凡的刷浆师傅,却刷出了一片杰出!四、合作释疑8、本文以两位手艺人的精湛技艺为话题,作者均只选一件小事来写,情节专门简单;但这一件事又极富戏剧性,一波三折。
情节之奇,奇在一人一事,奇在曲折有致,请结合课文认真观赏品味。
9、本文的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味〞,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不管人物语言依旧表达语言,均简洁富有乐趣,请查找、朗读自己喜爱的句子或段落揣摩评析,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现。
五、归纳小结本文奇绝!妙绝!奇在人物,妙在情节、语言。
个性奇特的泥人张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津味十足、本色朴素而又幽默传神的语言更是余音绕梁,历久不绝。
俗世奇人 导学案
![俗世奇人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a99dd7d15abe23482f4d3d.png)
20、《俗世奇人》导学案一、学习准备: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秫.米面()咯.牙()莲花落.子()看风使舵.()2、解释词语:逢场作戏:左右逢源:看风使舵:人情练达:3、作者常识:(屏幕显示)冯骥才,祖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欢美术、文学。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主要作品有长篇历史小说《》、《》,中篇小说《》、《》、《》等。
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等职。
4、资料链接:民间艺术就是劳动人民直接创造的或在劳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艺术,包括音乐、舞蹈、造型艺术、工艺美术等。
请用一段话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一种或几种民间艺术。
“俗世”是什么意思?“俗世”是民间社会,多指下层百姓生活的民间。
“奇人”是什么意思?“奇人”是指那些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或工匠。
二、学习目标:1、积累本课词语和作者常识,了解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
2、品味本文有浓郁的天津风味的语言特点。
三、导学思考题:(一)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分别复述故事情节,思考:“泥人张”、杨七和杨巴三人“奇”在何处?2、“泥人张”、杨七和杨巴三人中,你更欣赏谁?你欣赏他的什么?请说明理由。
(二)重点研读:精读课文,品味语言:请找出有特色的语句或疑难的语句,说说你的见解或疑惑。
(提示:结合课后题找出有浓郁的“天津风味”的语言和准确凝练的动词品味)四、学习小结:五、达标测评:(见大屏幕)六、课后作业:1、把课后词语写两遍。
2、练笔:为你周围有绝活的人,比如能一笔画出一个圆的数学老师,能主动模仿各种声音的同学,写一篇人物速写。
要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特征,写出他们的奇处、绝处。
八年级语文下册 20《俗世奇人》精品导学案 (新版)新人
![八年级语文下册 20《俗世奇人》精品导学案 (新版)新人](https://img.taocdn.com/s3/m/43d101864028915f814dc235.png)
20.《俗世奇人》【课文助读厅】◆走进作者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
当代著名作家,画家,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已出版各种作品集近50余种。
中篇小说《啊!》、《神鞭》,短篇小说《雕花烟斗》均获全国优秀作品奖。
近年来,冯骥才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上,完成从文艺家向这样的“社会活动家”的角色转换。
他认为我国民间文化始终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没有人关心,不抢救就真的会消失。
散文风格:注重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挖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相关背景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
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风习强悍,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耀上层,更在市井民间。
余闻者甚夥,久记于心;尔后虽多用于《神鞭》《三寸金莲》等书,仍有一些故事人物,闲置一旁未被采纳。
这些奇人妙事,闻所未闻,倘若废置,岂不可惜?近日忽生一念,何不笔录下来,供后世赏玩之中,得知往昔此地之众生相耶?故而随想随记,始作于今;每人一篇,各不相关。
冠之总名《俗世奇人》耳。
(《俗世奇人》序)◆链接一角关于《俗世奇人》《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
全书由18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记述一个奇人趣事,各自独立。
内容虽互不相关,但“读起来正好是天津本土的‘集体性格’”。
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俗世奇人》主要包括苏七块、刷子李、酒婆、死鸟、张大力、冯五爷、蓝眼、好嘴杨巴。
【自主学习室】◆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2.理清故事情节,抓住要点概述内容。
3.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特色。
【语文8 下】导学案:20俗世奇人
![【语文8 下】导学案:20俗世奇人](https://img.taocdn.com/s3/m/7b29d9e42af90242a895e5f4.png)
20《俗世奇人》学案教师寄语:拼搏创造奇迹,奋斗写就辉煌。
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品内涵,感悟作者对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品味重点句段,学习人物速写的方法。
3、品味课文语言特点:方言的运用和多种写作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重难点: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感知人物之“奇”。
难点:了解本文的一波三折的写作艺术,感受情节之“奇”;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感悟语言之“奇”。
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1、读读写写,并注音怵()抠()阔绰()撂( ) 怵( )抠( ) 戳( ) 蛮横( )2、解释词语逢场作戏:八面玲珑:看风使舵:左右逢源:孤陋寡闻:人情练达:3、查找资料,了解“有关作者:冯骥才”。
4、初读课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5、请以“的故事”为题说说初读课文的第一印象。
二、课上学习(一)导入(二)检查预习(三)突破重难点1.、精读课文,理解探究(1)结合课文,谈谈“刷子李”、“泥人张”两人各“奇”在什么地方?(2)“刷子李”自订规矩的做法“傻”不“傻”?(3)“泥人张”面对“海张五”的侮辱一言不发,是否显得懦弱?2、品读课文,合作交流。
(1)本文以两位手艺人的高超技艺为话题,作者均只选一件小事来写,情节异常简单;但这一件事又极富戏剧性,一波三折。
情节之奇,奇在一人一事,奇在曲折有致,请结合课文仔细欣赏品味下面的语句。
①“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
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②“三分活,七分说,死人说活了,破货变好货,买卖人的功夫大半在嘴上。
”(这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2)本文的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味”,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均简洁富有情趣,请寻找、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揣摩评析,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20课《俗世奇人》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20课《俗世奇人》导学案(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ec32497fa45177232f60a235.png)
《俗世奇人》导学案【题目解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除奇山、奇水、奇石、奇树之外,还有身怀绝技的奇人。
他们有着一身的绝活,但平时却不显山露水,与常人毫无二致。
尤其是解放前的天津卫,简直是"俗世奇人"的聚集地,这里就向读者们介绍两位--"泥人张"和“好嘴杨巴”。
【走进作者】冯骥才, 1942年出生于天津,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著名民间文艺家,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是一篇历史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神鞭》;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俗世奇人》,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背景链接】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
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风习强悍,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耀上层,更在市井民间。
余闻者甚夥,久记于心;尔后虽多用于《神鞭》《三寸金莲》等书,仍有一些故事人物,闲置一旁未被采纳。
这些奇人妙事,闻所未闻,倘若废置,岂不可惜?近日忽生一念,何不笔录下来,供后世赏玩之中,得知往昔此地之众生相耶?故而随想随记,始作于今;每人一篇,各不相关。
冠之总名《俗世奇人》耳。
(《俗世奇人》序)【字词全解】1.生难字词发蔫(niān)擅长(shàn) 绰号(chuò) 刷浆(jiāng)难堪(kān)一瞅(chǒu)发怔(zhèng) 褒贬(bāo)怵(chù) 抠(kōu)戳(chuō)瓢(piáo)2.多音多义hòng 起哄 nòng弄权 cháo朝代hèng 横祸哄弄朝横hǒng哄骗 lòng里弄zhāo朝阳 héng横行3.词语补注①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俗世奇人》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俗世奇人》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e014a0fce87101f69f319549.png)
俗世奇人第一部分学习要求: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读文,掌握生僻字熟读课文,了解泥人X的高超技艺,思考他们的“奇”,评价人物。
2、过程和方法目标品读,自主合作探究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祖国博大精深的民间文化传统,为民间的“奇人”、“绝活”而自豪。
学习重点:了解泥人X、品味文章语言。
学习难点:结合朗读,品味文章语言。
学法指导:品读法,合作探究法。
第二部分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撂高的 liào 发怵 chǜ瞅见 chǒu 硌牙 gè褒贬bāo发蔫 niān 擅长 shàn 绰号 chuò难 nàn 发怔 zhèng 抠 kōu二、解释下列词语。
阔绰:发怔:天衣无缝:大名鼎鼎:看风使舵:左右逢源:人情练达:三、了解作者本文作者是当代作家__f冯骥才______,他以写知识分子和某某近代历史故事见长,短篇小说《 _义和拳_______ 》,中篇小说《_铺花的歧路___》《_啊__》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二、课堂学习研讨1、“俗世”是什么意思?人世间,多指人民大众生活的民间2、“奇人”是什么意思?那些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或工匠。
三、当堂训练巩固研读课文:(一)听一听,理清课文, 泥人X是如何与海X五较量的?第一回合:用脚下泥捏海X五的头像回报第二回合:贱卖海X五(二)说一说‘泥人X’奇在什么地方?读一读品味精彩语言1、本文的语言极富表现力。
比如,泥人X捏好海X五头像后,“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这个“戳”字好在哪里?动作描写,,写出了泥人X的愤怒,鄙夷与不屑。
2、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X”排第一。
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作者说泥人X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说是不是太夸X了?你怎么理解这种夸X的作用?) 夸X,突出了泥人X的技艺超凡绝伦。
远远超出同行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辽宁省法库县八年级语文下册 20《俗世奇人》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辽宁省法库县八年级语文下册 20《俗世奇人》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243ba6a0242a8956aece407.png)
20.《俗世奇人》【课文助读厅】◆走进作者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
当代著名作家,画家,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已出版各种作品集近50余种。
中篇小说《啊!》、《神鞭》,短篇小说《雕花烟斗》均获全国优秀作品奖。
近年来,冯骥才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上,完成从文艺家向这样的“社会活动家”的角色转换。
他认为我国民间文化始终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没有人关心,不抢救就真的会消失。
散文风格:注重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挖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相关背景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
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风习强悍,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耀上层,更在市井民间。
余闻者甚夥,久记于心;尔后虽多用于《神鞭》《三寸金莲》等书,仍有一些故事人物,闲置一旁未被采纳。
这些奇人妙事,闻所未闻,倘若废置,岂不可惜?近日忽生一念,何不笔录下来,供后世赏玩之中,得知往昔此地之众生相耶?故而随想随记,始作于今;每人一篇,各不相关。
冠之总名《俗世奇人》耳。
(《俗世奇人》序)◆链接一角关于《俗世奇人》《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
全书由18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记述一个奇人趣事,各自独立。
内容虽互不相关,但“读起来正好是天津本土的‘集体性格’”。
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俗世奇人》主要包括苏七块、刷子李、酒婆、死鸟、张大力、冯五爷、蓝眼、好嘴杨巴。
【自主学习室】◆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2.理清故事情节,抓住要点概述内容。
3.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特色。
导学案 20《俗世奇人》
![导学案 20《俗世奇人》](https://img.taocdn.com/s3/m/29048418866fb84ae45c8d85.png)
20《俗世奇人》导学案侣俸中学陶鸿中导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2. 品味语言特点,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与形象。
2. 品味佳句,分析人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体会小人物的大智慧,引导学生体会我国文化遗产的宝贵。
2. 了解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及过人的智慧,激发创作欲望。
导学重点:1. 学习曲折有致安排情节的结构方法。
2. 理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对文章的表现力。
导学难点:1. 情节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
2. 理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对文章的表现力。
导学课时:1课时(总第77课时)导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导学步骤:一、解题、检查预习(《奇人-钢丝上跑步》)(一)“俗世”、“奇人”是什么意思?“俗世”是民间社会,多指下层百姓生活的民间。
“奇人”是指那些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或工匠。
(二)检查预习1、本文作者是当代作家________,他以写知识分子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短篇小说《 ______ 》,中篇小说《____》《____》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冯骥才、雕花烟斗、啊!、神鞭)2、给下列加点字(黑体字)注音。
发蔫(niān) 擅长(shàn) 绰 (chuò)号刷浆(jiāng) 戳(chuō) 一瞅(chǒu)发怔(zhâng) 褒贬(bāo) 怵(chù)抠(kōu)瓢(Piáo) 难堪(kān) 撂(liào)高①〔牛〕方言,傲气的意思。
①〔坎〕方言,把东西扔过去。
②〔稀松〕平常,普普通通。
⑤〔使〕方言,用。
②〔嘛样〕方言,什么样⑤〔下晌〕方言,即下午。
①〔想辙〕方言,想办法。
②〔练达〕指阅历丰富,通晓世故人情。
3、解释下列词语。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
比喻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没有一点破绽。
俗世奇人导学案(含答案)
![俗世奇人导学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e0f75a7375a417876f8f48.png)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课题:《俗世奇人》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主备人:编写时间:年月日(星期)
合作探究
一、分析人物。
、刷子李和泥人张有什么共同点? -
明确:刷子李和泥人张都是俗世奇人,他们都拿手擅长的行当,可以说是有大本领大智慧。
文章刻画了刷子李和泥人张这两个奇人,人物性格鲜明。
“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
”揣摩这些话,看作者对待手艺和手艺人持怎样的态度
为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按作者的观点做事、做人能行得通吗。
语文8 下 导学案:20.俗世奇人
![语文8 下 导学案:20.俗世奇人](https://img.taocdn.com/s3/m/2046aa226294dd88d1d26b5b.png)
20 俗世奇人
冯骥才
导学卡:
一、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品内涵,感悟作者对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热爱。
2、品味重点句段,学习人物速写的方法。
3、品味课文语言特点:方言的运用和多种写作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重难点:情节分析语言品味
二、学习任务: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发蔫( ) 擅长( ) 绰号( ) 刷浆( ) 难堪( )一瞅( )
发怔( ) 褒贬( ) 怵( )
2.解释下列词语。
发蔫:擅长:阔绰:天衣无缝:
发怔:大名鼎鼎:
3、查找资料,简介作者。
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著有长篇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
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思考:
1、“泥人张”、“杨七”、“杨八”各自“奇”在哪里?
2、他们各自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试着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三、精读课文,局部研讨
1、动手找自己欣赏的语句与大家共同赏析。
2、品味下面的语句,研讨括号里的问题。
①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
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3e80004a7302768e9939d3.png)
20.《俗世奇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泥人张、好嘴杨巴之“奇”,感受他们的个性魅力。
2、了解两文的情节艺术、感受鲜明的语言特点。
3、了解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初步培养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1、分析人物形象,感知人物之“奇”。
2、了解本文的一波三折的写作艺术,感受情节之“奇”。
3、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感悟语言之“奇”。
自主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撂.高的发怵.抠.瞅.见硌.牙秫.米面一撮.擀.面杖嚼.头懵.2.解释下列词语。
发蔫:阔绰:发怔:看风使舵:左右逢源:人情练达:5.题解:“俗世”是什么意思?“奇人”是什么意思?作者链接:冯骥才,生于1942年。
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爱好美术,音乐,文学,球类活动。
著有长篇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等。
《雕花烟斗》,《啊!》和《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中篇小说。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描写,开掘生活底蕴,拒绝人生滋味。
课堂学习《泥人张》(1)本文写了哪些内容?(2)“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
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为什么说“有第一,没第二”?这里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3)“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
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
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截,起身去柜台结账。
”请分析“找”字的妙处。
(4)本文的高潮在哪里?(5)泥人张是个什么样的人?《好嘴杨巴》(1)本文写了哪些内容?(2)“这一来,叫在场所有人摸不着头脑。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俗世奇人》课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俗世奇人》课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d911b33650e52ea551898fa.png)
20《俗世奇人》课中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品味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2、学习巧妙的情节安排,整体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3、了解民间艺人的状况,体会小人物的大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你的村里或其他地方听说过“奇人”吗?能不能给大家说一说?二、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
4. “俗世”是什么意思?“奇人”是什么意思?三、学习《泥人张》1.泥人张介绍:2. 读课文,试着复述课文内容。
3.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的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你怎么理解句中加点的“找”字,试着将它换成其他的动词,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4.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
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怎么理解这种夸张的作用?)5.本文的语言极富表现力。
比如,泥人张捏好海张五头像后,“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这个“戳”字展现了泥人张什么心理?6.续写海张五看到小杂货铺上成排贱卖的泥人后的神态语言或动作。
四、学习《好嘴杨巴》1. 《好嘴杨巴》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有杨巴、杨七、李鸿章,请选择一个人物,揣摩他的心理活动,尽量保持文章原有的风格,用“第一人称”创造性的复述故事。
2. 杨巴的“奇”在什么地方?3. (杨巴)“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
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小人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1)此时说话难度是什么?(2)试分析杨巴说话的艺术。
(3)杨巴说了这话的效果是什么?4. 品味语言(1)三分活,七分说,死人说活了,破货变好货,买卖人的功夫大半在嘴上。
(这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2)京城豪门,山珍海味不新鲜,新鲜的反倒是地方风味小吃,可天津卫的小吃太粗太土:熬小鱼刺多,容易卡嗓子;炸麻花梆硬,弄不好硌牙。
《俗世奇人》导学案答案
![《俗世奇人》导学案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2876cfa58da0116c174918.png)
题解:“俗世”是民间社会,多指下层百姓生活的民间。“奇人”是指那些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或工匠。
【自主学习】(14′)
A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发蔫()擅长()秫面( )硌牙( )
刷浆()难堪()一瞅( )发怔()
⑤巧妙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
B6.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你有没有看过或者听说过一些技艺精湛的民间艺人或者民间艺术呢?
【合作交流】(6′)【展示质疑】(15′)
【精讲点拨】(2′)【课堂小结】(1′)
【达标测试】(2′)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起哄哄动B.屏障屏气
C.行当行头D.阔绰绰号
有个性(个性内敛、不畏强权,敢于斗争)
B3.评价杨巴的嘴好在哪里?
说话的难度
敢说(当时李勃然大怒,冒杀头之险)
巧说(既不能说它是芝麻,又不能说它不是芝麻)
快说(赶在中堂说话前)
说的内容
不说“猜到”而说“不知道”
不说“不懂”而说“不爱吃”
不说“大人错”而说自己“痛改前非”
说话的效果
转危为安受银百两威名大振
2、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露陷能耐发怔喝采横冲直撞眼刁耳尖裤裆
结帐惊怵营造享有盛誉褒砭不一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
【学后反思】
褒贬()敦厚( )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没有一点破绽。()
2、原指旧时走江湖的艺人遇到适合的场合就表演。后指遇到机会,偶尔凑凑热闹。()
20《俗世奇人》导学案
![20《俗世奇人》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b9d675bb68a98271fefac0.png)
20.《俗世奇人》导学目标1.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2.品味语言特点,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学习重点、难点情节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
自主学习一、导人中国历代的史书,大多只给帝王将相、伟人名人立传,其实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间也不乏奇人高手,他们又何尝不值得大书特书。
读了两篇短文,相信你会受到启迪。
二、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发蔫.( ) 擅.长( ) 绰.号( )发怔.( ) 褒.贬( ) 刷.浆( )2.解释下列词语。
发蔫:阔绰:天衣无缝:怵目惊心:3、作者简介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
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
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滋味。
合作探究一、分析人物。
1、提问:泥人张有什么特点? -2、提问:“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揣摩这些话,看作者对待手艺和手艺人持怎样的态度?你认为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按作者的观点做事、做人能行得通吗?为什么?3、说说你所见过或听过的奇人异事。
成果展示点评小结目标检测一、品味下面的语句。
揣摩语气、语调和重音,研讨括号里的问题。
1.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着。
20。俗世奇人 导学案
![20。俗世奇人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acd05dd5bbfd0a7856730d.png)
20.俗世奇人八年级语文组教学目的1.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2.品味语言特点,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情节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人中国历代的史书,大多只给帝王将相、伟人名人立传,其实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间也不乏奇人高手,他们又何尝不值得大书特书。
读了两篇短文,相信你会受到启迪。
二、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发蔫(nian1) 擅长(shan4) 绰号(chuo4) 刷浆(jiang) 难堪(kan1) 一瞅(chou3)发怔(zheng4) 褒贬(bao1) 怵(chu4)抠(kou1) 戳(chuo1) 瓢(piao2)2.解释下列词语。
发蔫:表现出精神不振。
擅长:在某方面有特长。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发怔:发呆。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
比喻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没有一点破绽。
大名鼎鼎:形容名声很大。
鼎鼎:盛大的样子。
怵目惊心:3、作者简介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
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
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滋味。
一、分析人物。
1、提问:泥人张和好嘴杨巴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洲三中“双主”高效课堂导学案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姓名:组名:使用时间2015年月日
年级科目课题主备人备课方式负责人(签字)审核领导(签字)序号SZ--37八语文20 俗世奇人吴芳个人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及曲折有致安排情节的结构方法。
2.熟读课文,理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对文章的表现力。
3.了解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培养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能把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再现苏轼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林嗣环笔下的口技艺人仅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就营造了一家人由梦中惊醒到渐入梦乡以及火场百相的纷繁情景。
真可谓奇绝!妙绝!今天,我们再来见识两位高人,他们就是冯骥才笔下的泥人张、好嘴杨巴。
二、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发蔫.(niān) 擅.长(shàn) 绰.号(chuò)
刷浆.(jiānɡ) 难堪.(.kān) 发怔.(zhènɡ)
褒贬.(biǎn) 怵.抠(chù) 戳.(chuō)
(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发蔫:表现出精神不振。
擅长:在某方面有特长。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发怔:发呆。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
比喻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没有一点破绽。
大名鼎鼎:形容名声很大。
鼎鼎:盛大的样子。
2.作者简介
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
《俗世奇人》所收文章:《刷子李》《死鸟》《蓝眼》《背头杨》《蔡二少爷》《青云楼主》《泥人张》《大回》《刘道元活出殡》《绝盗》《好嘴杨巴》《冯五爷》《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酒婆》《张大力》《认牙》《小达子》《苏七块》。
三、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1.标题“俗世奇人”是什么意思?
【交流点拨】“俗世”是民间社会,多指下层百姓生活的民间。
“奇人”是指那些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或工匠。
2.请简要的复述《泥人张》的故事情节。
【交流点拨】捏泥人排第一——海张五挑衅泥人张——泥人张捏泥像还击——海张五出口讥讽——泥人张贱卖海张五
3.《好嘴杨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交流点拨】兄弟生意火——中堂发怒——巧答中堂——名声远扬
(二)文本探究
1.泥人张、杨七、杨八三个人各怀有什么绝技?
【交流点拨】泥人张: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
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杨七:手艺好,关键靠两手绝活。
茶汤撒两次芝麻,这样一直喝到见了碗底都有香味;芝麻不用整粒的,而是先使铁锅炒得焦黄不糊,再拿擀面杖压碎得粗细正好。
杨八:口才好,死人说活,破货变好货。
2.泥人张、杨七、杨八这三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交流点拨】
泥人张沉稳、干练,面对他人羞辱能镇定自若,喜怒不形于色。
他胸有成竹,后发制人。
面对无端侮辱,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予以还击,一招制敌。
这是一位个性内敛,应对从容的奇人。
杨七敦厚、老实,专心做好自己的茶汤生意,练就了一身别人看似明白,却无法学会的茶汤制作手艺,用其奇特的制作方式展示自己的才能,是一位真正有绝活的奇人。
杨巴在制作工艺上确实没有多少绝活,但他最大的长处是思维敏捷、巧于辞令。
这不仅在平日的茶汤生意中很有作用,而且在面临困境时,也凭自己的长处“转危为安”,并由此“发迹”。
这是一位个性外向,机敏过人的奇人。
子洲三中“双主”高效课堂导学案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姓名:组名:使用时间2015年月日
年级科目课题主备人备课方式负责人(签字)审核领导(签字)序号SZ--38八语文20 俗世奇人吴芳个人
第2课时
(三)语言赏析
《俗世奇人》所塑造的奇人形象生动,使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得益于作者那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有人说冯骥才的语言幽默风趣,酷似单口相声;也有人说他的语言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津味”十足;还有人说他用词准确凝练。
请你再次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二例揣摩评析。
【交流点拨】
(1)“中间一位穿得阔绰,大脑袋,中溜个子,挺着肚子,架势挺牛,横冲直撞往里走。
”对海张五的描写很形象。
( 2)“天津卫是做买卖的地界儿,谁有钱谁横,官儿也怵三分。
”可是偏偏“泥人张”就不怵他,侧面写出他的特立独行。
(3)“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
”颇有天津口味。
2.品味下面的语句,研讨括号里的问题。
1.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这个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泥人张的手艺高超,无与伦比。
2.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
(找出本段捏泥人的动词,说说动作描写的作用。
)
【交流点拨】“伸,抠,摆弄,捏弄,停,戳”;说明泥人张捏泥人的动作不仅快而且娴熟。
(手艺奇)
3.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你怎么理解句中加点的“找”字?试着将它换成其他的动词,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 【交流点拨】这一个“找”字源于海张五的“找乐子”,“找”者,寻觅是也。
海张五拿“泥人张”取笑找乐,泥人张便“找到”他“找乐”时的丑态并捏进了“泥人”中。
一个“找”字,看出了泥人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智,还看出了海张五自作自受的可笑。
如果换成“捏、揉、做”等字眼,就只有泥人张一方的行为,就不易看出他的被迫还击和机智应对了。
4.“三分活,七分说,死人说活了,破货变好货,买卖人的功夫大半在嘴上。
”(这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交流点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买卖人的口才要好,为后文写杨巴做铺垫。
5.京城豪门,山珍海味不新鲜,新鲜的反倒是地方风味小吃,可天津卫的小吃太粗太土:熬小鱼刺多,容易卡嗓子;炸麻花梆硬,弄不好硌牙。
(府县道台们对招待吃食的计较,体现了他们的什么心理?) 【交流点拨】巴结李鸿章,尽力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赏识的心理以及惧怕食物不好惹来惩罚的心理。
(四)写法借鉴
【交流点拨】“泥人张”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捏出“海张五”的泥人,一言不发而以奇招制敌实在令人佩服;杨巴危难之际显身手,话虽不多,但敏捷、巧妙、适时,也是高手!在写人、叙事、语言方面都值得借鉴:1.叙事一波三折,曲折动人。
2.选材精当,借小事表现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
3.语言本色朴素,活泼幽默,极富表现力。
四、板书设计
俗世奇人
泥人张:用左手在袖子里快速捏泥人
俗世奇人小人物大本领
好嘴杨巴:巧答中堂名声远扬
五、拓展延伸
1.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天津这块蕴含了丰富民族文化的沃土,孕育了冯骥才这位文学大师,他出于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写出了一篇篇令人叫绝的作品,展示了一幅幅天津民间风俗画。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奇人奇事数不胜数,举出一些你所知道的民间文化形式或奇人奇事。
2.这些民间文化让人看了赞叹不已,但很可惜,像泥人张这样精妙的民间文化遗产现在却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
你们认为该如何看待这些民间文化遗产?我们该做些什么?
【交流点拨】它们靠世代相传的力量得以延续,离我们很近却又渐行渐远。
需要被记忆的不只是那些可触摸的文化,让我们携手共进保护非物质文化,守护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