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 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验教训:只有坚持“双百”方针,才能促进文化 艺术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 发展。
二、现代中国教育
(一)中国教育发展的史实
1、扫盲教育: 概况: (1)1950年,全国工农教育工作会议,决定以识字教育
为主,“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 ; (2)扫盲写入1982年宪法; (3)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20世纪末
教育事业曲折历程的经验教训(启示)
经验教训(启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 兴国战略;
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从基本国情出发; 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当代教育面临挑战的原因和对策
贯彻带来的严重后果。从中总结有哪些经验 教训?
1957年7月,著名经济学家、北大校长马寅初发 表《新人口论》,呼吁节制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体现了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但是,他的见解被错误地当成“新马尔萨斯”人口 论,遭到批判。对马寅初的批判是导致我国人口生 育失去控制的原因之一,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扫盲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成效
(三)“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地 位 A、原因: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②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在于培 养人才; ③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的基地。 B 、内容: 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 C、意义: “科教兴国”战略以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 思想为理论基础,是党中央治国方略的集中体现,是保证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实现社会 主义宏伟化目标的必然抉择,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 路。
扫盲目标; 成就:2001年,我国实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共
扫除文盲2亿多人,摘掉了“文盲大国”的帽子。 意义: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
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教育的兴起
1、背景:新中国的成立;人民政府的重视。 2、具体措施及作用:
(1)确立新型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 A、改造旧教育、旧学制,创建新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学制 B、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作用:顺利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 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新型教育制度。 (2)制定人民教育方针 A、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 作用: 新中国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对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 了根本的指导作用。 B、刘少奇倡导“两种教育制度”。(全日制的学校和半工半读的学校) 作用:为中国普及教育、改变教育脱离生产实际和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 可贵的指导。 (3)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国家经济建设的 新生骨干力量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3、意义:
1)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 保证。
2)吸取了中国历史上学术与文化发展的经验。 3)借鉴了国外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取
长补短。 4)符合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探讨:举例说明,“双百”方针得不到
1、“双百”方针的提出
含义: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提 出“艺术领域实行百花齐放;学术领域实行百家争鸣”
• 背景: 国内:新中国的成立调动了文艺工作者的激情。
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大规 模经济建设逐步展开,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建设社会主义。
国际:苏联和东欧的教训
2、三大改造完成后,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展开大规 模经济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迅速发 展中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
国际背景:50年代中期苏联和东欧发生了系列重 大政治事件,进一步从反方面推动了中国决策者 们加快寻找中国式道路的探索,从而逐步形成了 反对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以自由讨论和独立思 考来繁荣科学和文化事业的思路。wenku.baidu.com
2、“双百方针”的贯彻
1.活力初现: “双百”方针提出后,在文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成就突出;
2.遭遇挫折:
(1)原因:
1965年11月,《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成为文革 的导火线,期间,红卫兵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 旧习惯);江青等四人帮批判、迫害文艺工作者
(2)表现:样板戏流行
3.重现春天:
含义: “二为”方向
背景:(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2)中国第四次文代会 1979
意义:(1)概括了社会主义时代文化艺术发展的根本目的
(2)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3)推动了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文化艺术创作的繁荣
芭蕾舞剧
《红色娘子军》 《白毛女》
京剧
《沙家浜》 《红灯记》 《智取威虎山》 《海港》 《奇袭白虎团》 《龙江颂》 《平原作战》 《杜鹃山》
专题五复习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 术与文化
一、“双百”方针及贯彻过程中的经验教 训
1、
针双 百 ” 方

提出 贯彻 意义
活力初现 遭遇挫折 重现春天
1956年
反右斗争扩大 化和文革时期
1978年十一届 三中全会后
探讨:“双百”方针提出的原因
国内背景:
1、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共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 分子问题的会议,肯定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成为工人阶 级的一部分。
(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1、背景: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教育界经过拨乱反正,平反大 批冤假错案,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 (1)恢复高考制度 (2)逐步形成尊师重教风气 2、过程: (1)坚持“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 来”。1983年,邓小平提出),深化教育改革——新时期教 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2)依法治教: 颁行了《学位条例》、《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 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 等,到20世纪90年代,初步建立起中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基 本框架。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3、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