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女工区域是需要幼稚园的。妇女上工厂做工,小孩留 在家里,无人照应,最感痛苦。若带在身边,那末工厂里的 特殊紧张之环境,便要阻碍儿童的发育。倘使工厂附近有相 当之幼稚园,必能增进儿童之幸福而减少为母亲精神上之痛 苦。同时女工既不必心挂两头,手边又无拖累,则做工效率, 自然也要增加好多。所以为儿童教育计,为女工精神计,为 工业生产效率计,这种工厂附近必须开办幼稚园。这是幼稚 园的第一个新大陆……
16
(二)农村也是需要幼稚园的。农忙的时候,田家妇女 们忙个不停,小孩子跟前跟后,真是麻烦。哥哥姐姐也 要帮忙操作,无暇陪伴弟妹玩耍,所以农忙一到,乡村 小孩子就要缺乏照料。倘使农村里有了幼稚园,就能给 这些小孩子一种相当的教育,并能给农民一种最切要的 帮助。
8
反对全盘西化,主张学前教育中国化
——陶行知指出国内幼稚园害了三种大病:“外国病”、 “花钱病”、“富贵病”,提出要建中国的、省钱的、 平民的幼稚园。 ——张雪门揭露了宗教式、日本式幼稚园之弊端,并对 福禄培尔和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作了评价。
——张宗麟指出当时幼稚园的“一切设备教法抄袭西洋成 法”,“不切中华民族行,不合中国国情"的弊病。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 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1
前言
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1840说——鸦片战争开始 1861说——京师同文馆 1902说——壬寅学制 1904说——癸卯学制 1905说——科举制废除 1911说——民国建立 我们以1840年为近代教育的开端
中国近代教育的性质:
半殖民地
半封建
2
中国近代主要的文化教育势力
6
源自文库
二、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1.五四远动时期的学前教育新思潮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传入
——杜威的“儿童是教育中的太阳”即儿童中心论,在“五 四”以后成为我国小学教育和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反对传 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和以课堂为中心的“三中 心论”,主张从儿童的本能、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自身 的活动为教育过程的中心。
——根据这一理论由克伯屈创制的“设计教学法”,与传 统的分科教学完全相悖。它以儿童生活中的事件为中心,组 成学习的大单元,有预定的计划及目的,使一切活动出于儿 童的自发。
7
反对封建的儿童观,主张尊重和发展儿童的个性 ——以鲁迅先生为例
批评:“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
“幼者的全部,便应为长者所有。”
——儿童的玩具用品尽量利用废物、天然物和日用品。如 旧书、旧报、破布、果核、树叶、石子等,都可做成玩具、 教具和装饰品。不但省钱,而且利于培养孩子勤俭品质和 创造力。
——教育活动要与家长相结合,也可向家长宣传幼稚教育 和家庭教育的方法。
11
3.几所著名的私立幼稚园 厦门集美幼稚园
爱国华侨陈嘉庚创办。成立于1919年福建厦门集美村,是 一个私立的,独立的幼稚园。
4
3.清末学前教育的特点:
中国的学前教育完全由家庭负担的历史结束了,在通向学 前教育社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学前社会教育机构在中国产生,既反映了近代大生产的发 展,要求学前教育与之适应的一般规律,又反映了它是一种 自上而下被动出现的特征,是随着中国的近代学制出现而勉 强确定的。这不同于西方很多国家。
清末: 地主阶级改革派 资产阶级改良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外国文化教育势力
民国: 共产党人 民国政府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 外国文化教育势力
3
一、清末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
1.产生的基础
经济基础——近代工业的产生 思想基础——对学前教育认识的提高
2.最早的幼稚教育机构
湖北幼稚园(1904) 湖南幼稚园(1905) 严氏家塾保姆传习所和附设蒙养院(1905 严修)
——多种途径培训保教人员
婴儿教保园
幼稚师范
14
南京鼓楼幼稚园
——几项实验
第一,读法研究
第二,设备研究
第三,故事研究
第四,课程研究 (1)散漫期 (2)论理组织期 (3)中心制期
第五,习惯研究
第六,技能研究
第七,幼稚生生活经历的研究
15
三、几位著名教育家的主要教育主张
1.陶行知 幼稚园的新大陆 ——工厂与农村
教学方法:
——强调照顾儿童的喜好,不必强求一致地活动。教师要
进行引导和个别辅导。
——采用设计教学法。
10
——强调儿童要做户外活动,认为自然界、家庭、村庄、 城市、工商业都是儿童最好的活动场所。
——引导儿童,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园中的事如扫地、 擦桌子、拔草、管理玩具等都应充分的由儿童去做。
——教师要做观察、教育记录,对儿童的身体、性情、喜 好都要记录下来,做为研究和施教的材料。
9
2.幼稚园课程标准的制定(1932年10月)
幼稚教育总目标:
——增进幼稚儿童身心的健康 ——力谋幼稚儿童应有的快乐和幸福 ——培养人生基本的优良习惯(包括身体、行为等各方面 的习惯。)
——协助家庭教养幼稚儿童,并谋家庭教育的改进。
课程范围:包括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和常识、
工作、静息、餐点共七项,每项均列有目标、内容及最低 限度要求。
5
蒙养院办院的纲领,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总 原则。它既不肯放弃传统儿童教育的核心——封建伦理道德 的灌输和行为习惯的训练,又具有了近代社会幼儿教育的形 式和内容。
严重的抄袭日本。清末蒙养院制度,基本上照搬了日本 1900年《幼稚园保育设备规程》;在实施中,采用的是日本 的一套体制,教员由日本聘任,课程、玩具、教法也多参照 日本,显示出极大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色彩。
教养目标
——增进儿童应有的快乐与幸福。 ——培养人生的基本的优良的习惯(包括身体与其他方 面的习惯)。 ——启发儿童的灵敏。 ——协助家庭教育幼儿,以谋家庭教育的改造。
12
课程与计划
——故事和唱歌 ——游戏 ——自然和社会 ——识字与计算 ——工作 ——餐点 ——静息 ——家庭联络工作
13
香山慈幼院
认为:“后起的生命,总比以前的更有意义,更近完全,因此 也更有价值,更可宝贵。”
“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
“把孩子看成是‘人类中的人’,“交给他们自主的能力。”
鲁迅坚决反对各种摧残下一代的封建教育内容和方法。他反
对用迷信、虚伪的《二十四孝图》等来毒害儿童,反对以戒尺、
罚跪、背诵等方法来摧残儿童。
16
(二)农村也是需要幼稚园的。农忙的时候,田家妇女 们忙个不停,小孩子跟前跟后,真是麻烦。哥哥姐姐也 要帮忙操作,无暇陪伴弟妹玩耍,所以农忙一到,乡村 小孩子就要缺乏照料。倘使农村里有了幼稚园,就能给 这些小孩子一种相当的教育,并能给农民一种最切要的 帮助。
8
反对全盘西化,主张学前教育中国化
——陶行知指出国内幼稚园害了三种大病:“外国病”、 “花钱病”、“富贵病”,提出要建中国的、省钱的、 平民的幼稚园。 ——张雪门揭露了宗教式、日本式幼稚园之弊端,并对 福禄培尔和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作了评价。
——张宗麟指出当时幼稚园的“一切设备教法抄袭西洋成 法”,“不切中华民族行,不合中国国情"的弊病。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 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1
前言
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1840说——鸦片战争开始 1861说——京师同文馆 1902说——壬寅学制 1904说——癸卯学制 1905说——科举制废除 1911说——民国建立 我们以1840年为近代教育的开端
中国近代教育的性质:
半殖民地
半封建
2
中国近代主要的文化教育势力
6
源自文库
二、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1.五四远动时期的学前教育新思潮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传入
——杜威的“儿童是教育中的太阳”即儿童中心论,在“五 四”以后成为我国小学教育和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反对传 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和以课堂为中心的“三中 心论”,主张从儿童的本能、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自身 的活动为教育过程的中心。
——根据这一理论由克伯屈创制的“设计教学法”,与传 统的分科教学完全相悖。它以儿童生活中的事件为中心,组 成学习的大单元,有预定的计划及目的,使一切活动出于儿 童的自发。
7
反对封建的儿童观,主张尊重和发展儿童的个性 ——以鲁迅先生为例
批评:“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
“幼者的全部,便应为长者所有。”
——儿童的玩具用品尽量利用废物、天然物和日用品。如 旧书、旧报、破布、果核、树叶、石子等,都可做成玩具、 教具和装饰品。不但省钱,而且利于培养孩子勤俭品质和 创造力。
——教育活动要与家长相结合,也可向家长宣传幼稚教育 和家庭教育的方法。
11
3.几所著名的私立幼稚园 厦门集美幼稚园
爱国华侨陈嘉庚创办。成立于1919年福建厦门集美村,是 一个私立的,独立的幼稚园。
4
3.清末学前教育的特点:
中国的学前教育完全由家庭负担的历史结束了,在通向学 前教育社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学前社会教育机构在中国产生,既反映了近代大生产的发 展,要求学前教育与之适应的一般规律,又反映了它是一种 自上而下被动出现的特征,是随着中国的近代学制出现而勉 强确定的。这不同于西方很多国家。
清末: 地主阶级改革派 资产阶级改良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外国文化教育势力
民国: 共产党人 民国政府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 外国文化教育势力
3
一、清末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
1.产生的基础
经济基础——近代工业的产生 思想基础——对学前教育认识的提高
2.最早的幼稚教育机构
湖北幼稚园(1904) 湖南幼稚园(1905) 严氏家塾保姆传习所和附设蒙养院(1905 严修)
——多种途径培训保教人员
婴儿教保园
幼稚师范
14
南京鼓楼幼稚园
——几项实验
第一,读法研究
第二,设备研究
第三,故事研究
第四,课程研究 (1)散漫期 (2)论理组织期 (3)中心制期
第五,习惯研究
第六,技能研究
第七,幼稚生生活经历的研究
15
三、几位著名教育家的主要教育主张
1.陶行知 幼稚园的新大陆 ——工厂与农村
教学方法:
——强调照顾儿童的喜好,不必强求一致地活动。教师要
进行引导和个别辅导。
——采用设计教学法。
10
——强调儿童要做户外活动,认为自然界、家庭、村庄、 城市、工商业都是儿童最好的活动场所。
——引导儿童,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园中的事如扫地、 擦桌子、拔草、管理玩具等都应充分的由儿童去做。
——教师要做观察、教育记录,对儿童的身体、性情、喜 好都要记录下来,做为研究和施教的材料。
9
2.幼稚园课程标准的制定(1932年10月)
幼稚教育总目标:
——增进幼稚儿童身心的健康 ——力谋幼稚儿童应有的快乐和幸福 ——培养人生基本的优良习惯(包括身体、行为等各方面 的习惯。)
——协助家庭教养幼稚儿童,并谋家庭教育的改进。
课程范围:包括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和常识、
工作、静息、餐点共七项,每项均列有目标、内容及最低 限度要求。
5
蒙养院办院的纲领,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总 原则。它既不肯放弃传统儿童教育的核心——封建伦理道德 的灌输和行为习惯的训练,又具有了近代社会幼儿教育的形 式和内容。
严重的抄袭日本。清末蒙养院制度,基本上照搬了日本 1900年《幼稚园保育设备规程》;在实施中,采用的是日本 的一套体制,教员由日本聘任,课程、玩具、教法也多参照 日本,显示出极大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色彩。
教养目标
——增进儿童应有的快乐与幸福。 ——培养人生的基本的优良的习惯(包括身体与其他方 面的习惯)。 ——启发儿童的灵敏。 ——协助家庭教育幼儿,以谋家庭教育的改造。
12
课程与计划
——故事和唱歌 ——游戏 ——自然和社会 ——识字与计算 ——工作 ——餐点 ——静息 ——家庭联络工作
13
香山慈幼院
认为:“后起的生命,总比以前的更有意义,更近完全,因此 也更有价值,更可宝贵。”
“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
“把孩子看成是‘人类中的人’,“交给他们自主的能力。”
鲁迅坚决反对各种摧残下一代的封建教育内容和方法。他反
对用迷信、虚伪的《二十四孝图》等来毒害儿童,反对以戒尺、
罚跪、背诵等方法来摧残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