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讲解+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及其应用电子教案
高中物理第二章圆周运动第2节向心力教案2粤教版必修2
![高中物理第二章圆周运动第2节向心力教案2粤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e0034e7310661ed9ad51f376.png)
第2节 向心力新课教学一、向心力1.向心力的概念【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物块受到重力、摩擦力与支持力。
【教师活动】物块所受到的合力是什么?【学生活动】重力与支持力相互抵消,合力就是摩擦力。
【教师活动】这个合力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方向指向圆周运动的圆心。
【教师活动】得出向心力的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指向圆心的合力。
(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使概念的得出自然、流畅。
)2.感受向心力【学生活动】学生手拉着细绳的一端,使带细绳的钢球在水平面内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教师活动】钢球在水平面内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什么力使钢球做圆周运动?【学生活动】对钢球进行受力分析,发现拉力使钢球做圆周运动。
(设计意图:利用常见的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学生对向心力的感性认识。
)【教师活动】也就是说,钢球受到的拉力充当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大家动手实验并猜想:拉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活动】动手体验并猜想:拉力的大小可能与钢球的质量m 、线速度的v 、角速度ω、周期T ,半径r 有关。
【教师活动】那么我们如何研究向心力n F 与m 、v 、ω、T 、r 之间的关系呢?【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采用控制变量法,保持m 、v 、ω、T 、r 中的四个量不变,研究n F 与剩下的一个量之间的关系。
【教师活动】如果保持钢球的质量m 、线速度的v 、角速度ω、周期T 不变,半径r 可以变化吗?【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根据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思考并回答:半径r 不能变化。
【教师活动】那么我们怎样研究这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呢?【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由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 v 、ω、T ,r 这四个物理量中,只要有两个量确定了,其他两个量也就跟着确定了。
所以只需要研究向心力n F 与m ,v 、ω、T 、r 这四个物理量中两个物理量的关系。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采用控制变量法做实验,体验向心力的大小。
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及其应用教案
![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及其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6cfcf6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43.png)
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及其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特点,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及其在圆周运动中的作用。
2. 掌握向心力公式,能够运用向心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向心力的概念及其在圆周运动中的作用。
3. 向心力公式的掌握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向心力概念的理解。
2. 向心力公式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汽车在弯道行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汽车在弯道行驶时需要什么样的力来保持圆周运动。
2. 讲解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特点:解释圆周运动的概念,阐述其速度、加速度和向心力的关系。
3. 引入向心力的概念:讲解向心力的定义,阐述其在圆周运动中的作用。
4. 推导向心力公式:引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向心力公式,解释公式中的各物理量。
5. 应用向心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向心力公式计算物体在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向心力在圆周运动中的关键作用。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向心力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向心力知识,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七、教案设计教案内容:1. 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 向心力的概念及其作用3. 向心力公式的推导和解释4. 向心力公式的应用5. 课堂小结6. 作业设计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评价学生对圆周运动和向心力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向心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教学拓展1. 探讨向心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行驶、行星运动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变向心力,以实现不同类型的圆周运动。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六章圆周运动《向心力》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六章圆周运动《向心力》](https://img.taocdn.com/s3/m/f70eabfc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6a.png)
教学设计: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六章圆周运动《向心力》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理解向心力的概念,掌握向心力是物体做圆周运动时所受合力的表现,明确向心力不是物体受到的某种新力,而是按效果命名的力。
2.科学思维:通过实例分析,学会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圆周运动中向心力的来源,培养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物体做圆周运动时的现象,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认识圆周运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如汽车转弯、天体运动等,激发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向心力的概念及其来源。
•理解和应用向心力公式F=mrv2=mrω2。
教学难点•理解向心力是效果力,不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
•灵活运用向心力公式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圆周运动视频、动画演示)。
•实验器材(如向心力演示器、小球、细绳、滑轮等)。
•教材、教辅资料及网络教学资源。
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演示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实验演示,直观展示圆周运动及向心力的概念。
•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向心力理解的心得,促进思维碰撞。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播放一段汽车高速转弯时轮胎与地面摩擦产生响声的视频,提问学生:“为什么汽车能顺利转弯而不冲出路面?是什么力在起作用?”引发学生思考,引出圆周运动及向心力的概念。
新课教学1.概念建立:•讲解圆周运动的基本特点,强调物体做圆周运动时方向时刻改变,需要有力来改变其运动状态。
•引入向心力概念,解释向心力是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维持圆周运动所需的合力,不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而是按效果命名的。
2.公式推导:•利用牛顿第二定律,从速度变化的角度推导向心力公式F=mrv2,解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二章圆周运动第2节向心力教案1粤教版必修2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二章圆周运动第2节向心力教案1粤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cfbc8c8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5a.png)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向心力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当堂检测:
1. 请简述向心力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 请举例说明向心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根据向心力公式F=mv²/r,若一辆汽车质量为1500kg,速度为60km/h,半径为20m,计算汽车所受的向心力。
4. 请解释为什么行星绕太阳运行时需要向心力。
5. 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向心力与圆周运动速度、半径、质量的关系。
4.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圆周运动和向心力的探究欲望。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应该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物理知识,如力学的基本概念、速度、加速度等。此外,学生应该对圆周运动有一定的了解,包括圆周运动的定义、特点和基本公式。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可以发现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较高,尤其是实验和实践环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能够理解和掌握较为复杂的物理概念和公式。在学习风格上,学生更喜欢互动性强、实践性强的教学方式。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向心力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6.向心力-人教版必修2教案
![6.向心力-人教版必修2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e28ee3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04.png)
6.向心力-人教版必修2教案一、课程背景本次课程是物理学必修2中的第六章,主要内容为向心力的概念、公式以及相关应用。
本次课程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包括牛顿第二定律、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等。
二、教学目标1.了解向心力的基本概念和公式;2.掌握向心力的计算方法;3.理解向心力在实际运用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向心力的概念向心力是指物体在圆周运动过程中,由于所受的向心力作用而产生的一种与切向速度方向垂直的力。
通俗的说,就是一个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由于其方向不断改变,所以需要一个力来使其沿着圆周运动。
2. 向心力的公式向心力的公式如下:F=mv²/R其中F为所受向心力大小,m为物体质量,v为物体在圆周运动中的速度,R为所做圆周运动的半径。
3. 向心力的计算方法在实际运用中,我们通常需要根据向心力的公式来计算所需的物理量。
以一个质量为m、速度为v、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的物体为例,其所受的向心力大小即为:F=mv²/R需要注意的是,该公式只适用于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对于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则不适用。
4. 向心力在实际运用中的应用向心力在实际运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半径为R、速度为v的转弯路段上行驶的汽车,其所需的向心力即为:F=mv²/R若向心力不足,则汽车将无法保持在转弯路段上;若向心力过大,则汽车将发生侧滑等危险情况。
另外,向心力也常常在摩托车、滑板等运动中得到应用。
在这些运动中,运动员经常需要在转弯时施加向心力,以保持身体的平衡。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次课程,我们了解到了向心力的概念、公式以及相关应用。
理解和掌握向心力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以及掌握物理学中更为复杂的运动形式的运动规律。
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及其应用教案
![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及其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f22a7b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a.png)
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及其应用教案第一章:引言1.1 学习目标理解圆周运动的概念认识向心力的概念及其重要性1.2 教学内容圆周运动的定义及其特点向心力的定义及其作用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思考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圆周运动和向心力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实例分析:学生能分析实例中向心力的作用第二章:向心力的计算2.1 学习目标掌握向心力的计算公式学会运用向心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2 教学内容向心力的计算公式及其推导向心力公式的应用:速度、半径和向心力的关系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理解向心力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向心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4 教学评估公式推导:学生能理解并推导出向心力公式例题解答:学生能正确解答应用题,掌握向心力公式的运用第三章:向心力的来源3.1 学习目标理解向心力的来源认识向心力与质量、速度、半径的关系3.2 教学内容向心力的来源:合外力与向心力的关系向心力与质量、速度、半径的关系3.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理解向心力的来源通过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向心力与质量、速度、半径的关系3.4 教学评估实验观察:学生能观察并理解向心力的来源讨论分析:学生能分析向心力与质量、速度、半径的关系第四章:向心力的应用4.1 学习目标掌握向心力的应用领域学会运用向心力解决实际问题4.2 教学内容向心力的应用领域:航空航天、机械传动等向心力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向心力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项目研究法,让学生学会运用向心力解决实际问题4.4 教学评估案例分析:学生能了解向心力在实际中的应用项目研究:学生能运用向心力解决实际问题5.1 学习目标展望向心力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5.2 教学内容向心力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5.3 教学方法通过展望法,激发学生对向心力在科学技术发展中作用的思考5.4 教学评估展望思考:学生能认识到向心力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六章:向心力的实验验证6.1 学习目标理解向心力实验的重要性学会设计和分析验证向心力的实验6.2 教学内容向心力实验的设计原理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的数据处理和分析6.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向心力的验证过程通过数据分析,让学生理解实验结果与理论的关联6.4 教学评估实验设计:学生能理解并设计验证向心力的实验实验分析:学生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第七章:向心力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7.1 学习目标了解向心力在现代技术中的具体应用认识向心力在工程和技术领域的重要性7.2 教学内容向心力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案例向心力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原理7.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分析向心力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通过项目研究,让学生尝试将向心力原理应用于工程设计7.4 教学评估案例分析:学生能理解向心力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项目研究:学生能将向心力原理应用于工程设计问题的解决第八章:向心力的物理意义8.1 学习目标理解向心力在物理学中的深层含义掌握向心力与圆周运动的关系8.2 教学内容向心力的物理意义及其在圆周运动中的作用向心力与圆周运动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8.3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讲解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向心力的物理意义通过数学推导,让学生掌握向心力与圆周运动参数的关系8.4 教学评估理论理解:学生能阐述向心力的物理意义数学推导:学生能推导出向心力与圆周运动参数的关系式第九章:向心力的局限性与扩展9.1 学习目标认识向心力的局限性了解向心力概念的扩展与应用9.2 教学内容向心力的局限性及其在特定条件下的失效向心力概念的扩展:例如,在非匀速圆周运动中的表现9.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向心力的局限性通过图解法,让学生理解向心力在非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应用9.4 教学评估问题讨论:学生能指出向心力的局限性图解分析:学生能理解非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的作用第十章:综合复习与拓展10.1 学习目标复习和巩固整个单元的知识点拓展向心力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视野10.2 教学内容单元知识的综合复习向心力在科学研究中的新发展和应用前景10.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共同复习知识点通过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探索向心力的新应用10.4 教学评估综合测试:学生能通过测试复习并巩固单元知识点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向心力的定义及其作用需要重点关注的原因:向心力是圆周运动中的关键概念,理解其定义和作用对于掌握圆周运动至关重要。
高考物理系列教案《圆周运动及其应用》
![高考物理系列教案《圆周运动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d3d0d5001f69e3143329459.png)
第2讲 圆周运动及其应用★考情直播考点1 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1.线速度①定义:质点做圆周运动通过的弧长S 与通过这段弧长所用时间t 的 叫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②线速度的公式为 ,③方向为 .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方向时刻在变化,因此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 运动.2.角速度①定义:用连接物体和圆心的半径转过的角度θ跟转过这个角度所用时间t 的 叫做角速度.②公式为 ,单位是 .3.周期①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 的时间,称为周期.②公式:4.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各物理量的关系①.角速度ω与周期的关系是:②.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关系是: ③.周期与频率的关系是: ;④.向心加速度与以上各运动学物理量之间的关系:5.描述圆周运动的力学物理量是向心力(F 向),它的作用是 .描述圆周运动的运动学物理量和力学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 .[例1]图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的半径为r ,A 是它边缘上的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的半径为4r ,小轮的半径为2r .B 点在小轮上,它到小轮中心的距离为r .C 点和D 点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若在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 )A .A 点与B 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B .A 点与B 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C .A 点与C 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D .A 点与D 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解析] A 点与B 点既不共轴也不在同一皮带上,故线速度、角速度大小均不相等.A 与C 同皮带线速度大小相等,C A v v =,结合r v ω=得C A ωω2=,再根据C D ωω=及r a 2ω=可得D A a a =.【答案】C 、D[规律总结] 在分析传送带或边缘接触问题时,要抓入的关系是:同转轴的各点角速度相同,而同一皮带(不打滑时)或相吻合的两轮边缘的线速度相同.当分析既不同轴又不同皮带的问题时,往往需要找一个联系轴与皮带的中介点作为桥梁.考点2 匀速圆周运动、离心现象1.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 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成圆周运动。
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及其应用教案
![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及其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ff326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74.png)
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及其应用教案教案名称: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及其应用一、教学目标:1.理解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和作用;3.掌握计算向心力的方法和公式;4.了解圆周运动的应用领域。
二、教学内容:1.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向心力的概念和作用;3.向心力的计算方法和公式;4.圆周运动的应用领域。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一段汽车绕弯的视频,并问学生:汽车绕弯过程中是否会受到一种力的作用?这种力是什么?2.学习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5分钟)a.讲解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指物体在半径固定的圆周上运动的一种运动方式;b.讲解圆周运动的特点: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不断变化。
3.学习向心力的概念和作用(15分钟)a.讲解向心力的概念:指物体在圆周运动中受到的指向圆心的力;b.讲解向心力的作用:使物体保持在圆周上运动。
4.计算向心力的方法和公式(20分钟)a.示范如何计算向心力的方法和公式;b.提供具体的计算例子,让学生进行练习。
5.讲解圆周运动的应用领域(20分钟)a.讲解圆周运动在交通工具中的应用:转弯时的向心力;b.讲解圆周运动在摩天轮中的应用:乘客体验并行的向心力;c.讲解圆周运动在卫星轨道中的应用:保持稳定的运行轨道。
6.总结(10分钟)结合之前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圆周运动的特点和向心力的作用。
四、教学评估:1.练习题:布置一些向心力的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2.问答:提问学生关于圆周运动和向心力的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拓展延伸:1.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和圆周运动相关的实例,并写出简单的分析报告。
2.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手摇风扇的实验,观察风扇旋转时是否存在向心力。
六、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入实际应用和进行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圆周运动和向心力的概念,掌握计算向心力的方法和公式,并了解圆周运动的应用领域。
《向心力》教案模版
![《向心力》教案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c9c5be3b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13.png)
《向心力》教案模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向心力的概念,知道向心力是使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必要条件。
2. 让学生掌握向心力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向心力解释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物体做圆周运动时的向心力。
二、教学内容:1. 向心力的定义2. 向心力的计算公式3. 向心力与圆周运动的关系4. 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向心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向心力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向心力概念和圆周运动。
3. 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向心力现象。
4.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向心力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力学基础知识,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2. 讲解向心力概念:讲解向心力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向心力是使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必要条件。
3. 公式讲解与应用:介绍向心力的计算公式,并通过例题讲解其应用。
4. 实验演示与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做圆周运动时的向心力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向心力在圆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6.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向心力的理解和应用。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向心力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进行评估。
2. 评价学生对向心力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通过布置相关练习题进行评估。
3. 评价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实验报告和数据分析进行评估。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向心力概念和圆周运动的图像和动画。
2. 实验器材:用于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向心力现象。
3. 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向心力的理解和应用。
《向心力》课程教学设计案例.doc
![《向心力》课程教学设计案例.doc](https://img.taocdn.com/s3/m/8f20c0eb10a6f524cdbf85bb.png)
《向心力》教学设计案例展示1.向心力Ho老师辅导检查学生完成情况,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补充讲解。
【知识梳理1】■1、向心力1.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了指向圆心的合力,这个合力叫做向心力.2.方向:始终沿着半径指向圆心,方向不断的变化3.表达式:2.. V(1) F 向=m —r(2) F 向二mu)〉0 TT(3) f = m ( —)2rT一4.向心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凡是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力,不管属于哪种识,用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向心力的表达式,分析向心力的方向和特点。
推理素之物理法观念数学和科学思方法维设计目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学习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直观感受,体验向心力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绳子的一端固定在乒乓球上,穿过圆珠笔笔筒,下面挂一物体,用手转动笔筒,使乒乓球做圆周运动,绳子可将重物拉起。
老师示范演示并指导学生操作体验。
体验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一个向心力,定性感受向心力大小与圆周运动速度的关系。
观察物理法核心实验素养法的四直觉大要素之法科学探究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直观观察体验向心力,定性感受向心力大小与圆周运动速度的设计目的关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
3.实验探究,用圆锥摆验证向心力表达式学生阅读教材实验部分,了实验解实验仪器和实验原理。
师法生合作完成实验,观察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
分析实验结法果并对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比较做出评估。
法分析法物理核心素养的四大设计目4.实例探究,分析向心力的来源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实验部分,了解实验原理。
2、介绍实验装置及两种实验方案,实验演示并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下面我演示实验过程)数学法逻辑思维法方案:测,•合力展可向心力已="*<了〉、HUH■50.11450.040.110.73850.20.204413550.21477055方U二:Xlh.合力mgtanSsmg ~ 向心力Fn = m(辛六招* +d)“力0. 11450.04080.7380.0.220263540.22112523、对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做出评估。
教科版必修二《圆周运动的向心力》WORD教案02
![教科版必修二《圆周运动的向心力》WORD教案02](https://img.taocdn.com/s3/m/82500d6a960590c69fc37650.png)
教科版必修二《圆周运动的向心力》WORD教案02韩康李秀芳陈晓陆【学习目标】1. 通过对圆周运动实例的分析,归纳总结物体做圆周运动的条件,明白得向心力的概念.2. 明白得加速度的概念,能利用公式运算向心加速度的大小.3. 归纳阻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明白得公式的确切含义.一、教材助读:1.向心力(1)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总是_______,那个力叫__________。
(2)向心力能够由_________提供,也能够由其他性质的力提供;能够由一个力提供,也能够是几个力的__________。
但不能显现在对物体的受力分析中。
(3)作用成效:不断改变物体速度的__________,才能使得物体能够沿着一个圆周运动。
(4)方向:总是沿半径指向__________,是一个_______。
(恒力或变力)(5)大小:F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因为向心力的方向总与物体的速度方向垂直,它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_____________。
2.向心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一定会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就必定要得到一个加速度。
那个加速度的方向与向心力的方向相同,也指向__________,通常把指向圆心的加速度称作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意义: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快慢。
大小: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____;二、我的疑问:(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问的问题写下来,让我们共同探究)§2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探究案一、学始于疑———我摸索,我收成当你抡动细绳,使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作用在物体的拉力,总是沿绳子指向圆心。
是否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都受到指向圆心的力呢?二、质疑探究———质疑解惑,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什么是向心力1.体会分析,感受向心力:小组实验,水平面上,小球在细绳拉力作用下做圆周运动过程。
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及其应用教案
![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及其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9824bd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f.png)
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及其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圆周运动的概念,理解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需要向心力的原因。
2. 掌握向心力的计算公式,能运用向心力公式分析实际问题。
3. 了解向心力的来源,能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圆周运动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周运动的概念及向心力的作用。
向心力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牛顿第二定律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向心力的来源及计算。
圆周运动过程中,速度、向心力、半径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圆周运动需要向心力的原因。
2. 利用公式推导法,讲解向心力的计算公式。
3. 运用实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向心力。
4. 开展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教案。
2. 实验器材:小车、细绳、滑轮、刻度尺、计时器。
3. 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直线运动的知识,引出圆周运动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圆周运动:讲解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需要向心力的原因,阐述向心力的作用。
3. 向心力计算公式:引导学生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向心力的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公式背后的物理意义。
4.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向心力,让学生学会运用向心力公式解决问题。
5.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小车在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本节课学习了圆周运动的概念、向心力的作用、计算公式及应用,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向心力知识,分析生活中遇到的圆周运动问题。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涉及到圆周运动的向心力?2. 分析不同运动状态下向心力的变化,如:速度、半径、质量对向心力的影响。
3. 探讨向心力与心力、摩擦力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在圆周运动中,心力与摩擦力的作用。
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及其应用教案
![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及其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85ff83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8.png)
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及其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2. 掌握向心力公式,并能运用向心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概念讲解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的定义,即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指向圆心的合力。
向心力是保持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必要条件。
2. 向心力公式讲解向心力公式:F = mv²/r,其中F为向心力,m为物体质量,v为物体速度,r为圆周半径。
3. 向心力的作用讨论向心力的作用,即保持物体做圆周运动,改变物体速度方向。
4. 向心力的来源分析向心力的来源,可以是外力提供,如绳子的拉力、摩擦力等;也可以是物体内部的相互作用力,如行星与卫星之间的引力。
5. 向心力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举例说明向心力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自行车转弯、汽车行驶、行星运动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圆周运动中向心力的重要性。
2. 利用公式推导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向心力。
3.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向心力的作用。
四、教学步骤1. 引入圆周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圆周运动的特点。
2. 讲解向心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向心力的物理意义。
3. 推导向心力公式,讲解公式中各量的含义。
4. 分析向心力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向心力在圆周运动中的重要性。
5. 讨论向心力的来源,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情况下向心力的提供方式。
6. 举例说明向心力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向心力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圆周运动向心力概念的理解。
2. 公式填空练习:检查学生对向心力公式的掌握。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向心力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向心力应用的问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探讨向心加速度讲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即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指向圆心的加速度。
高中物理2.2《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教案教科版必修2
![高中物理2.2《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教案教科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a3d9e75e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50.png)
高中物理2.2《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教案教科版必修2第一篇:高中物理 2.2《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教案教科版必修2 第2节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向心力是做物体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2.理解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公式的含义,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3.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向心加速度的公式。
4.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可用公式求质点在圆周上某一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二、能力目标:1.学会用运动和力的关系分析分题2.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三、德育目标:通过a与r及ω、v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确任何一个结论都有其成立的条件。
教学重点:1.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力大小F=mrw2=mv2r,向心加速的大小α=wr=2v2r,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都是大小不变,方向在时刻改变。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归纳法、推理法教学步骤:一、引入新课1.复习提问(出示思考题)(1)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2)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有哪几个?(3)上述物理量间有什么关系?2.引入:由于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在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曲线运动。
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所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有何特点?加速度又如何呢?本节课我用心爱心专心们就来共同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一)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理解什么是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2.知道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求解公式 3.了解向心力的来源(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1.向心力的概念及其方向(1)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做演示实验a:一个小球,拴住绳的一端,绳的另一端固定于桌上,原来细绳处于松驰状态 b:用手轻击小球,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c:当绳绷直时,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2)模拟上述实验过程(3)引导学生讨论、分析:a:绳绷紧前,小球为什么做匀速圆周运动?b:绳绷紧后,小球为何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此时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合外力是哪个力?这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这个力起什么作用?(4)通过讨论得到: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合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向心力。
从向心力的概念理解圆周运动教案
![从向心力的概念理解圆周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4a3d7c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e7.png)
(教学目标)通过上述教学过程,能够让学生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向心力的概念解释圆周运动。
(教学内容)一、向心力的概念在物理学中,向心力(Centripetal Force)是指在物体运动中由于受到所处物理场的作用而产生的沿心向作用力。
向心力的方向始终指向该物体所做的圆周运动的圆心。
向心力是一种保持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力,并不会使物体产生直线运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向心力的作用。
例如:车经过急弯时,你体会到了向心力的作用,你的身体和车一起做圆周运动。
又如:在旋转木马上,我们也能感受到向心力的作用。
二、向心力的公式向心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成正比,与半径的平方成反比,公式为:F = m * v² / r其中F为向心力,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r为物体所做圆周运动的半径。
可以看出,向心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与半径的平方成反比。
三、圆周运动的解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圆周运动,实际上也是受向心力的作用。
例如:地球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月亮绕着地球做圆周运动,等等。
我们以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为例来说明向心力的作用。
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时,地球所受的向心力来自于太阳对地球的万有引力。
这个向心力使得地球做圆周运动,向心力的作用方向始终指向太阳的中心点。
如果向心力消失了,地球就会直线飞出去。
通过向心力的概念,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地球会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并且理解到向心力的作用即为保持物体做圆周运动。
(教学活动)一、向心力的实验通过实验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水平旋转的大盘子2、将小石子放置在盘子中央3、将盘子快速旋转4、观察小石子的运动轨迹实验注意事项:1、快速旋转盘子时,注意安全2、可以尝试不同的转速和石子数量来观察不同的运动轨迹(教学过程)一、向心力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旋转木马上会感受到向心力的作用?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接触到向心力的概念,并让其初步理解向心力的作用。
第06章第03节向心力应用教案04 人教版
![第06章第03节向心力应用教案04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aebbc16eefdc8d376ee32f7.png)
《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习题课教学目的会运用受力分析及向心力公式解决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教学重点掌握解决圆周运动的两种典型的临界问题教学难点会分析判断临界时的速度或受力特征教学内容一、复习有关概念1、向心加速度的概念2、向心力的意义 (由一个力或几个力提供的效果力) 二、新课1、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⑴如图1、图2所示,没有物体支承的小球,在竖直平面作圆周运动过最高点的情况①临界条件:绳子或轨道对小球没有力的作用 v 临界=Rg②能过最高点的条件:v ≥Rg ,当v >Rg 时,绳对球产生拉力,轨道对球产生压力。
③不能过最高点的条件:v <v 临界(实际上球没到最高点时就脱离了轨道)。
⑵如图3所示情形,小球与轻质杆相连。
杆与绳不同,它既能产生拉力,也能产生压力①能过最高点v 临界=0,此时支持力N =mg图 1v 0图2图 3②当0<v<Rg 时,N为支持力,有0<N<mg,且N随v的增大而减小③当v=Rg 时,N=0④当v>Rg ,N为拉力,有N>0,N随v的增大而增大例1(99年高考题)如图4所示,细杆的一端与一小球相连,可绕过O的水平轴自由转动。
现给小球一初速度,使它做圆周运动。
图中a、b分别表示小球轨道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则杆对球作用力可能是()A、a处为拉力,b处为拉力B、a处为拉力,b处为推力C、a处为推力,b处为拉力D、a处为推力,b处为推力分析:答案A是正确的,只要小球在最高点b的速度大于gL ,其中L是杆的长;答案B也是正确的,此时小球的速度有0<v<gL ;答案C、D肯定是错误的,因为小球在最低点时,杆对小球一定是拉力。
例2长度为L=0.5m的轻质细杆OA,A端有一质量为m=3.0kg的小球,如图5所示,小球以O点为圆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通过最高点时小球的速率是2.0m/s,g取10m/s2,则此时细杆OA受到()A、6.0N的拉力B、6.0N的压力C、24N的拉力D、24N的压力解法:小球在A点的速度大于gL 时,杆受到拉力,小于gL 时,杆受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讲解+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及其应用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及其应用【要点梳理】要点一、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具有一定速度的物体,在大小不变且方向总是与速度方向垂直的合外力的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
说明: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初速度以及它们的方向关系上探讨物体的运动情况,是理解运动和力关系的基本方法。
要点二、关于向心力及其来源1、向心力(1)向心力的定义:在圆周运动中,物体受到的合力在沿着半径方向上的分量叫做向心力. (2)向心力的作用:是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
(3)向心力的大小:22vF ma m mrrω===向向向心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和向心加速度的乘积;对于确定的物体,在半径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正比于线速度的平方,也正比于角速度的平方;线速度一定时,向心力反比于圆周运动的半径;角速度一定时,向心力正比于圆周运动的半径。
如果是匀速圆周运动则有:22222244vF ma m mr mr mr fr Tπωπ=====向向(4)向心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沿半径指向圆心。
(5)关于向心力的说明:①向心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它不是某种性质的力;②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始终垂直于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所以它只能改变物体的速度方向,不能改变速度的大小;③无论是匀速圆周运动还是变速圆周运动,向心力总是变力,但是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的大小是不变的,仅方向不断变化。
2、向心力的来源(1)向心力不是一种特殊的力。
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等每一种力以及这些力的合力或分力都可以作为向心力。
(2)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及对应的向心力的来源 (如表所示):要点三、匀速圆周运动与变速圆周运动的区别1、从向心力看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1)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小不变,由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完全提供,换言之也就是说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完全充当向心力的角色。
例如月球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它受到的地球对它的引力就是合外力,这个合外力正好沿着半径指向地心,完全用来提供月球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2)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只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沿着半径方向的一个分量。
例如用一根细线拴一个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变速圆周运动,它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物体受到线的拉力F 拉和重力mg 的作用,其合力分解为两个分量:向心力和切向力。
不难看出:F F mg cos θ=-拉向 θsin mg F =切向心力改变着速度的方向,产生向心加速度;切向力与线速度的方向相同或者相反,改变着线速度的大小使得物体做变速圆周运动。
2、从圆周运动的规律看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 (1)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所适用的共同规律无论是匀速圆周运动还是变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的大小总是:22ωr rv m F a ===向向(公式中的每一个量都是瞬时量,任何一个时刻或者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用公式计算向心加速度。
)换一种说法就是:在圆周运动中的任何时刻或位置,牛顿运动定律都成立,即22ωmr rv m ma F ===向向 例如上面的例子,用一根细线拴一个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变速圆周运动,在图中所示的位置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2mv F F mg cos ma m r r θω=-===拉向向切切ma mg F ==θsin(2)只适用于匀速圆周运动的计算公式:222222224m 4m F 44f r Tr f r Tr a ππππ====向向 因为在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各个量大小的平均值和瞬时值是相等的;如果将上式用在变速圆周运动中,计算的结果仅是一个意义不大的粗略的平均值。
要点四、圆周运动的实例 1、水平面上的圆周运动(1)圆锥摆运动:小球在细线的拉力和重力作用下的在水平面上的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①向心力来源:物体重力和线的拉力的合力,沿着水平方向指向圆心。
②力学方程:2222sin 4sin sin tan T l m l m l v m ma mg θπθωθθ==== ③问题讨论:a.物体加速度与夹角θ的关系:θtan g a =,向心加速度越大时,夹角θ越大。
b.角速度与夹角θ的关系:θωcos l g=,可见角速度越大时,夹角θ越大。
mg(2)在水平圆盘上随圆盘一起转动物体①向心力的来源:如图,在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支持力平衡,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提供。
②静摩擦力的方向:当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这个静摩擦力沿着半径指向圆心;当做变速圆周运动时,静摩擦力还有一个切线方向的分量存在,用来改变线速度的大小。
③静摩擦力的变化:当水平圆盘的转速增大时,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也随之增大,当物体所需要的向心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将相对于圆盘滑动,变为滑动摩擦力。
2、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1)汽车过拱形桥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中可以分为: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
对于匀速圆周运动处理起来一般比较方便。
对于变速圆周运动,定量的计算通常是在圆周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处用牛顿第二定律。
例如:汽车通过半圆的拱形桥,因为桥面对汽车提供的只能是支持力。
①汽车在点位置Ⅰ最高时,对车由牛顿第二定律得:Rv m F mg N 2=-为了驾驶安全,桥面对车的支持力必须大于零,即0N F > 从而解得车的速度应满足关系v gR <(如果gR v =,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车将做平抛运动)②汽车在位置Ⅱ时有22N N v v mg F m mg sin F m R Rθ''-=⇒⋅-=径 又0N F > 解得v gR 'sin <θ (2)汽车通过圆弧型的凹处路面如图在最低点处,对车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得:rmv mg F N 2=-桥面对车的支持力rmv mg F N 2+=可见,随着车的速度增大,路面对车的支持力变大。
要点五、圆周运动中的超重与失重 1、超重与失重的判断标准(1)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或者有向上的分量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2)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或者有向下的分量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小于自身的重力。
2、圆周运动中的超重与失重现象(1)失重现象:在竖直面上的圆周运动,物体处在圆周的最高点附近时,向心加速度竖直向下,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自身重力。
例如在拱形桥顶运动的汽车,由上面计算有Rv m mg F N 2-=,它对于桥面的压力小于重力。
(2)超重现象:在竖直面上的圆周运动,物体处在圆周的最低点附近时,向心加速度竖直向上,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自身重力。
例如汽车通过圆弧型的凹处路面在最低点处, 桥面对车的支持力rmv mg F N 2+=大于自身重力。
要点五、关于离心现象1、外力提供的向心力与做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之间的关系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外力提供的向心力:是某个力、几个力的合力或者是合力在半径方向上的分量,是实实在在的相互作用。
(2)做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是指在半径为r 的圆周上以速度v 运动时,必须要这么大的一个力,才能满足速度方向改变的要求。
(3)供需关系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外力提供的向心力等于物体做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做圆周运动;外力提供的向心力小于物体做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做远离圆心的运动——离心运动外力提供的向心力大于物体做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做靠近圆心的运动——也可称之为向心运动 2、离心现象及其运用(1)被利用的离心现象:洗衣机甩干衣服:水珠和衣服之间的附着力不足以提供水珠高速转动时需要的向心力,而做离心运动从而脱离衣服,使得衣服变干。
离心沉淀器:悬浊液在试管中高速转动时,密度大于液体密度的小颗粒做离心运动,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的小颗粒做向心运动,从而使得液体很快被分离。
离心水泵:水在叶轮转动的作用下做离心运动,从而使得水从低处运动到高处,等等。
(2)需要防止的离心现象:高速转动的砂轮会因为离心运动而破碎,造成事故;火车或者汽车会因为转弯时的速度过大而出现侧滑、倾翻,造成人员伤亡等。
【典型例题】类型一、水平面上的圆周运动例1、原长为L的轻弹簧一端固定一小铁块,另一端连接在竖直轴OO′上,小铁块放在水平圆盘上,若圆盘静止,把弹簧拉长后将小铁块放在圆盘上,使小铁块能保持静止的弹簧的最大长度为5L/4,现将弹簧长度拉长到6L/5后,把小铁块放在圆盘上,在这种情况下,圆盘绕中心轴OO′以一定角速度匀速转动,如图所示.已知小铁块的质量为m,为使小铁块不在圆盘上滑动,圆盘转动的角速度ω最大不得超过多少?【答案】max 3/(8) k mω=【解析】以小铁块为研究对象,圆盘静止时:设铁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maxf,由平衡条件得max /4f kL=.圆盘转动的角速度ω最大时,铁块受到的摩擦力max f 与弹簧的拉力kx 的合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max max (6/5)kx f m L ω+=.又因为x =L/5.解以上三式得角速度的最大值max 3/(8)k m ω=. 类型二、实际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例2、质量不计的轻质弹性杆P 插入桌面上的小孔中,杆的另一端套有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今使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且角速度为ω,如图所示,则杆的上端受到球对其作用力的大小为( )A .2m R ωB .242m g R ω-C .242m g R ω+D .不能确定 【答案】C【解析】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小球受两个力:一个是重力mg ,另一个是杆对小球的作用力F ,两个力的合力产生向心力.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得:242F m g R ω=+,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杆受到球对其作用力的大小为242F m g R ω=+.故选项C 正确. 举一反三【变式】铁路弯道的内外侧铁轨往往不在同一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火车,以恒定的速率在水平面内沿一段半径为r 的圆弧道转弯,受力如图所示,已知内外铁轨的倾角为α。
(1)车的速率v 0为多大时,使车轮对铁轨的侧压力正好为零?(2)如果火车的实际速率v≠v 0,分析铁轨对车轮的施力情况。
【答案】火车挤压内轨当火车挤压外轨当;v v ;v v grtan v 000<>=α类型三、动力学综合问题例3、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一光滑小孔O ,一根轻绳穿过小孔,一端连接质量为m =1 kg 的小球A ,另一端连接质量为M =4 kg 的重物B .求:(1)当A 球沿半径为R =0.1 m 的圆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角速度为ω=10rad /s 时,B 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少?(2)要使B 物体对地面恰好无压力,A 球的角速度应为多大?(g 取10/s 2)【解析】本题考查了有关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来源的问题,只有准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才能正确找到向心力,并利用向心力公式的适当表示方法解题.(1)对小球A 来说,小球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因此绳子的拉力提供向心力,则 2210.110N=10N T F mR ω==⨯⨯对物体B 来说,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Mg 、绳子的拉力T F 、地面的支持力N F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 T +F N =Mg ,所以F N =Mg -F T .将F T =10 N 代入上式,可得:F N =4×10 N -10 N =30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 对地面的压力为30 N ,方向竖直向下.(2)当B 对地面恰好无压力时,有:Mg =T F ',拉力T F '提供小球A 所需向心力,则: 2T F mR ω''=,则410rad /s=20rad /s 10.1Mg mR ω⨯'==⨯.即当B 对地面恰好无压力时,A 球的角速度应为20 rad /s .举一反三【变式】建筑工地上常使用打夯机夯实地基,如图是其结构原理图。